无题李商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精品PPT课件

2020年10月5日
12
2020年10月5日
5、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 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 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 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 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教师:人们常常用蜡烛、春蚕来比喻我们敬爱的 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2020年10月5日
无题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1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20年10月5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1、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 号玉溪 (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晚 唐著名诗人,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 筠合称为 “温李”。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 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代 表作有《泊秦淮》《夜雨寄北》《贾生》等。
2020年10月5日
9
2020年10月5日
1.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诗歌写的是什 么时候的场景? 明确:离别的场景。 2.离别的双方心情怎样? 明确:心情痛苦不堪。这一点从两个“难” 字可以看出。
10
3.如何理解这两个“难”字的作用? 明确: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 一回。两个“难”字总括了被阻隔、受摧残的爱 情历程,奠定了全诗深沉、缠绵、无望的悲剧基 调,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 凸显两人情深意重。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 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无题》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殷勤为探看。
情谊恳切深厚。
好在此去蓬莱仙山的路程并不太远,更何况有殷勤的青 鸟为我们互通音讯。
精读细研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用传说中的仙山之 一——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 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 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只是这个这个 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 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 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 去。
精读细研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 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 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 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 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早起照镜,愁思难遣,连如云的鬓发也变了颜色;夜来 吟诗,心情愁苦,连月光也变得冰冷凄寒。
精读细研
尾联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 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 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 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写作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 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 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李商隐
①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 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 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无题》课件23张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 楼上醒后研墨未 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残烛半照金翡翠 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 帐,软软轻轻。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 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 重岭!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 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 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 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 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去上早 朝;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知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人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
论 世
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 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
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
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
他只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相会困难
离别痛苦
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住
妙 词
《无题》
唐.李商隐
作 李商隐,字 义山 ,号 玉溪(谿)生 , 者 出生于河南郑州,晚唐著名诗人,和杜 介 牧 合 称 “ 小李杜 ” , 李 商 隐 又 绍 与 李白 、 李贺 合称“三李”,
与 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
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
无题诗写得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想一想
东风徐徐吹来,百花纷纷落下,你我见面本已不易, 如今又匆匆分别,怎能不让人伤感呢?想那春蚕到死 也不忘吐尽最后一根丝,蜡烛化成了灰烬,泪水才终 止。它们连生命都在所不惜,何况是人呢?岁月无情 人有情,纵然我的青春风华不再,也丝毫改变不了我 对你的一往情深。孤独的你一定在月下吟咏,没有我 在身边是否会觉得寒冷呢?或许从此一别再难相见, 犹如蓬山相隔,即便如此,也隔不断我们刻骨铭心的 爱恋。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愿为我们传书。青鸟能 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愿奇迹会在我们身上发生!
《无题》PPT【优秀课件】

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充满了理想 破灭之感。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 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 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以及对爱人的无尽思念。
叁
PART THREE
文学艺术赏析
叁 文学艺术赏析
1.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这首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是由今宵到
叁 文学艺术赏析
2.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整首诗语言流畅,不用奇字,不用新词。如
首联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只是写一种温馨 而有暗示性的气氛,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效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运用 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后 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这种联想更带有 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 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 闷中欣喜、寂寞中的欣慰。结句又以“转蓬” 来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十分贴切而生动。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 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 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 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的爱 情
宋华阳
柳枝
荷 王
肆 诗意解读
5、牢骚说: 星光明灭,月华如练,画楼桂堂之中欢声笑 语歌舞喧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灯红酒绿使人迷幻。 多想身生双翼如彩凤般飞舞于群芳之间,逍遥度日; 又想心有灵犀与众艳举杯交欢,以慰生平。可如今 奔走兰台听命蓬转,可叹是造化弄人,命运多舛。
肆 诗意解读Leabharlann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 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 见知君即断肠。 (唐.白居易)
无题李商隐优秀ppt课件.ppt

李商隐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 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 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 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 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 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 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 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李商隐
9、灵犀:指犀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 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商隐任职秘书省期间。李商隐曾经两度任职秘书省,第一次是开成四年(839),第二次 是会昌二年(842),第二次任职不久就离职服丧,直到会昌五年秋才重返秘书省。所以这首诗可能作于开 成四年或会昌二年,也可能作于会昌六年。从其中透露出的身世沉沦、漂泊无依的情绪来看,时间应该比 较靠后一些。 赏析: 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 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 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 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李商隐
演讲人
无题 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文解释: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 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 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 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韵译:
李商隐无题二首PPT课件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灵犀】旧说犀
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
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宴席间的游
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
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
.
4
写作背景
❖ 课文《无题》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 (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 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 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 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 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 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
5
题
所谓“无题”诗,
解
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
李商隐诗三首
蜡春
炬 蚕 何当共翦西窗烛,
成到
灰 死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泪丝
始 干 。
方 尽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身 有无 灵彩 犀凤 一双 点飞 通翼 。,
.
1
无题二首
(其一)
李商隐
.
2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诗人,字 义山,号玉谿(xī)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泌Bì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 李杜”,又与温庭筠(yún)齐名,世称“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会时的热闹。【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
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转蓬】蓬草无
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补注:【鼓】指更鼓。 【类. 】像。【嗟】jiē。
《无题》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 “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 难以逾越的障碍。
无题
理解诗歌
无 题①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②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③,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④此去无多路, 青鸟⑤殷勤⑥为探看。
注释: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 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②丝:这里是“思”字谐音。 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 发。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⑥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_始__干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2. 阅读《无题》,回答问题。
(1)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明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 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 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 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 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 能滴干。
清晨对镜梳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青春的容颜消失。夜晚对月 自吟,该会觉得月亮太过清冷。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 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来往传递消息。
主旨点拨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 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 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无题》教学精品课件18张PPT

6.任 何 理 解 都 只能 是个体 的理解 ,但个 体毕竟 是与群 体相通 的,所 以个体 的理解 中也有 普遍性 。理解 作为现 实的行 为具有 通向实 践的品 格,艺 术品正 是通过 理解走 向现实 ,并在 生活中 发挥作 用的。 不是别 的,正 是理解 擦亮了 艺术品 的生命 之光。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解 前的心 理文化 结构, 这种结 构影响 着理解 。理解 不可能 是文本 意义的 重现, 而只能 是文本 与“前 理解”的 统一。
小结: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 情,表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词阅读 《无题 》教学 精品课 件18张P PT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词阅读 《无题 》教学 精品课 件18张P PT
读出诗人的心声
无题 李商隐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仰望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 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 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 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李商隐《无题》精品PPT课件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 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这个寄希 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 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 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 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 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 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 彼此有别。
无题
【李商隐】字义山,擅长 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 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 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 无人作郑笺”之说。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 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 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 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 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 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 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 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前一句既写自然环境, 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 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 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 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 愁。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 悴而痛苦。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 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无题》李商隐——PPT(共20张PPT)

晚上吟诗,心里愁苦,感到冷月 袭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为何会觉得月光寒?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 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和凄凉。
情谊深厚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作者介绍: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 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 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 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 朦胧诗的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 (1)首前句中四的两句个“难(”字首意义联和颔联) 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他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 伤痛。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wèi)
(kān)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为何会觉得月光寒?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 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和凄凉。
情谊深厚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作者介绍: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 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 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 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 朦胧诗的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 (1)首前句中四的两句个“难(”字首意义联和颔联) 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他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 伤痛。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wèi)
(kān)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诗歌+课件

爱情诗词赏读
咽泪装欢。瞒,瞒,瞒!
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Leabharlann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卜算子(李之仪)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
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锦瑟(李商隐)
钗头凤(唐琬)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独语斜阑。难,难,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
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 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愁 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 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 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应 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 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情谊深厚 探望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 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强作宽慰之语
——写离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想象,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
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不尽的思念之情及相思之苦。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此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 愁”——只为此而愁。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 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为 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 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诵读欣赏:李商隐《无题》PPT课件

CHENLI
6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
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
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
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
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
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
CHENLI
11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赏析名句。
对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
喻,用“丝”谐音“思”,双关,表现相
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
隽永。
CHENLI
12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知识积累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 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 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 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 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 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 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牺牲、奉献精神。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 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HENLI
16
❖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 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第
五 单
诵读欣赏元ຫໍສະໝຸດ 古诗二首CHENLI
1
诗李 李
商 隐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 别等)
27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 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 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 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 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 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 “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 作用谈也可。
3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 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 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 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 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 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 —李商隐 。
4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
5
李商隐在他的这首 《无题》诗中,虽含感 伤痛苦却遮不住那颗灼 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 心灵。
6
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
12
2、引导探究
(1)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
出它所写的内容? 别
(2)首句中的两个“难”字 意义上有何区别?
相见难 ——相见机会难得 情深 别亦难——相别难舍难分 意厚
13
(3)首联:奠定了全诗 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 伤。
1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8
•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 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 难?
(1)困难(2)难受, 把两种“难”作对比, 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 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9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暮春时节两个 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15
思考:“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写 景句对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 烘托离愁别绪(更增离愁)
16
(4)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 双关
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悉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
四、再读、背诵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
四、扩展延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
引子——仰望唐诗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 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 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 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 华儿女的心灵。
2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
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 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 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 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 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 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 无能为力。
到冷月袭人。
19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执勤为探看。
——强作宽慰之语 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捎信、探望
20
3、小结: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 分之情,表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 不变
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 后的设想和希望
21
晓
镜 但
3、听乐品读
愁 云 鬓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改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
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 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 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 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 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 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9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号玉溪生,晚唐诗人。 政治上因受牛李党争 牵连,虽才华横溢, 却一直遭排挤,潦倒 一生。在晚唐诗人中,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 高,是唐代“小李杜” 李商隐 “大唐三李”之一。
(812-858) 7
他擅长律诗,绝句。 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 缠绵婉曲,用典 多,意隐 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 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烛泪流干”吗?想要表达一种什么 样的情感呢?
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
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17
(5)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寒———写别后的担心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
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
18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 (设想):妻子早晨妆扮照 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 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
3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 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 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 精彩感人。
31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 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3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kān)
(wèi)
10
二、整体感知
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 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 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整体把握全诗情绪—
相思的感伤凄苦
11
三、研读赏析
1、识体:
律诗—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 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
j
明确:
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歌颂无私奉献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24
心愿心语: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谈。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它就像那挂在枝上的苹果, 没到季节别轻意去采摘,让它挂在那儿,每一天你都有一份 希望。
切记:没到季节的采摘只会咽下青涩的苦果! 留住它 ,珍惜它,到了季节它会醇香四溢美丽无边!
25
蜡春 炬蚕 成到 灰死 泪丝 始方 干尽
人间,因爱而美丽;爱情,因执着而珍贵!
26
•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 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 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 下你拟的诗题。
27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 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 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 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 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 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 “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 作用谈也可。
3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 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 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 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 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 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 —李商隐 。
4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
5
李商隐在他的这首 《无题》诗中,虽含感 伤痛苦却遮不住那颗灼 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 心灵。
6
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
12
2、引导探究
(1)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
出它所写的内容? 别
(2)首句中的两个“难”字 意义上有何区别?
相见难 ——相见机会难得 情深 别亦难——相别难舍难分 意厚
13
(3)首联:奠定了全诗 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 伤。
1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8
•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 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 难?
(1)困难(2)难受, 把两种“难”作对比, 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 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9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暮春时节两个 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15
思考:“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写 景句对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 烘托离愁别绪(更增离愁)
16
(4)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 双关
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悉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
四、再读、背诵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
四、扩展延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
引子——仰望唐诗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 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 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 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 华儿女的心灵。
2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
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 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 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 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 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 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 无能为力。
到冷月袭人。
19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执勤为探看。
——强作宽慰之语 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捎信、探望
20
3、小结: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 分之情,表爱情的坚贞不渝、至死 不变
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 后的设想和希望
21
晓
镜 但
3、听乐品读
愁 云 鬓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改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
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 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 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 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 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 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9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号玉溪生,晚唐诗人。 政治上因受牛李党争 牵连,虽才华横溢, 却一直遭排挤,潦倒 一生。在晚唐诗人中,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 高,是唐代“小李杜” 李商隐 “大唐三李”之一。
(812-858) 7
他擅长律诗,绝句。 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 缠绵婉曲,用典 多,意隐 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 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烛泪流干”吗?想要表达一种什么 样的情感呢?
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
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17
(5)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寒———写别后的担心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
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
18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 (设想):妻子早晨妆扮照 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 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
3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 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 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 精彩感人。
31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 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3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kān)
(wèi)
10
二、整体感知
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 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 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整体把握全诗情绪—
相思的感伤凄苦
11
三、研读赏析
1、识体:
律诗—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 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
j
明确:
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歌颂无私奉献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24
心愿心语: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谈。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它就像那挂在枝上的苹果, 没到季节别轻意去采摘,让它挂在那儿,每一天你都有一份 希望。
切记:没到季节的采摘只会咽下青涩的苦果! 留住它 ,珍惜它,到了季节它会醇香四溢美丽无边!
25
蜡春 炬蚕 成到 灰死 泪丝 始方 干尽
人间,因爱而美丽;爱情,因执着而珍贵!
26
•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 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 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 下你拟的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