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素材人教版第一册

合集下载

公务员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一、按劳分配的概念和原则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之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根据个人的劳动量和质量来确定分配的比例。

按劳分配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对应的报酬,这种原则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是分配的唯一来源。

按劳分配制度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创造者,所有的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应该由劳动者获得相应的收益。

2. 按劳分配是公平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认为,每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其付出的劳动成本成正比,这种分配方式能够确保公平公正。

3. 按劳分配与劳动质量相关。

按劳分配不仅仅关注劳动的数量,更加重视劳动的质量和效益,社会对高质量劳动给予更多的回报,能够更好地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二、公务员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务员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其分配方式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公务员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政府公务员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属于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范畴。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务员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其分配方式也应该遵守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 公务员从事政府机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和组织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公务员的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待遇。

3. 公务员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于个人劳力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根据其工作量和质量来确定薪酬,才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公务员按劳分配的基本特点公务员按劳分配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务员按劳分配是以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为基础的分配方式。

公务员的工资和收入是根据其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来确定的,高效工作、高质工作能够获得相应的薪酬回报。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性
按 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 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2 .按劳分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1 ) 按劳分配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动力机制。按劳分 配 以劳动量为衡量标准, 通过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面:
1 .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 品货币形式来实现。马克思当时设 食的分配机制 , 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想 的按劳分配不需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但是 , 在社会主义 创造洼, 使他们积极生产 , 团结互助, 不断创造, 从而推பைடு நூலகம்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其进一步发展和 市场经济条件下 , 按劳分配也必须借助于商品货 币形式来实现。劳 的发展。现阶段, 动者一般以货 币工资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 , 再用货 币到市场上购买 完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 巨, 依靠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 消费品。这样, 在现实生活中, 按劳分配 的实现要受到商 品价格因素 展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

2 .按劳分配的劳动量是 已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为计量标准的, 贯彻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 而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 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的。在社会主义市场 度上的基本特征, 也是它不 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只
条件下 ,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还不是直接 的社会劳动 , 劳动者在生产过 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 陛质不 程 中付 出的劳动量只有在产品实现 以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 按劳 被改变。但是, 市场经济的但是 , 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不同于计划经 分配也只能 以这部分被社会承认 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这样 , 两 济的按劳分配 , 它必须遵循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 , 通过市场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一种资源分配原则,指的是根据个体的劳动或贡献程度来确定其获取资源或回报的数量。

按劳分配的理念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其付出的劳动或贡献成正比,是一种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按劳分配的背景和发展按劳分配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代奴隶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是由奴隶主强制进行的,奴隶没有任何权利享受由自己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而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土地和劳动力都受到地主的支配,封建地主通过剥削农民来获取大部分的土地和财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是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起源。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工人阶级的觉醒,工人们开始要求根据自己的劳动付出来确定工资和福利。

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按劳分配成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按劳分配的原则和特点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根据个体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和劳动质量来确定收入和福利。

其特点包括:1.公平正义:按劳分配保障了个人获取报酬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而付出更多劳动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报酬,这种分配方法符合大众对公平和正义的认同。

2.激励和动力: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个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个人的报酬与其努力程度相关,努力工作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这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力,提高了整体的劳动效率和生产力。

3.鼓励社会发展:按劳分配鼓励个体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发挥专长和技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为个体能获得与其付出相称的报酬,从而有动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生产力。

4.兼顾扶贫和福利:按劳分配可以实现对贫富差距的调节,通过适度的再分配,确保社会上最基本的福利需求得到满足。

那些付出较少劳动或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以实现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按劳分配的实施机制和问题按劳分配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和体系,保证其公正和可行性。

一些常见的机制包括:1.工资制度: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时间,确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一、按劳分配的内涵按劳分配是指个人按其在生产中所作的劳动量或劳动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和收入。

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为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质量作为决定分配的标准。

按劳分配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需分配为补充两个方面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按劳分配占主导地位,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分配中起着决定作用。

按需分配为补充是指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必要的按需分配,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表现。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体现公平公正的一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安排。

二、按劳分配的特点1、以劳动为中心。

按劳分配原则是以劳动为核心,以劳动的多少和质量为决定分配的标准。

劳动的多少和质量决定着个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也决定着个人在分配中所享有的权益。

2、公平公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公正。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劳动者创造财富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

3、激励作用。

按劳分配原则对于激励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起着重要作用。

按劳分配原则可以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努力创造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以人为本。

按劳分配原则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是服务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三、按劳分配的实施按劳分配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按劳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求,确保劳有所得、常有所得、劳适得所得。

按劳分配制度要突出劳动在分配中的决定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按需分配为补充的原则。

其次,按劳分配要实行合理的分配比例。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重点: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教学难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按劳分配的概念;理解:⑴按劳分配的定义;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例说明坚持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重点及解决办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

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⑴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存的分配制度。

⑶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⑷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难点及解决办法】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教材对这一点的分析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应当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分析,注意理清内在逻辑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点来理解:第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受社会主义的影响,已不同于一般的私有制经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同非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在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已力量,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按劳分配的名词解释

按劳分配的名词解释

按劳分配的名词解释
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劳动所得全部分配给劳动者,不产生剩余价值。

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进一步加以阐发。

对这一原则的认识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贯彻,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如“谁劳动谁受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前社会,分配制度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机制,而按劳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借鉴和学习。例如,在探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并展开小组间的交流与辩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案例以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收入差异,使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同时,结合我国现行的多种分配方式,如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引导学生探讨各种分配方式的适用场景和利弊,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配制度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改革分配制度,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2020政治学科《按劳分配》知识点详解

2020政治学科《按劳分配》知识点详解

2020政治学科《按劳分配》知识点详解在教师资格笔试中,《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这个知识点主要考察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的原因等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考点·按劳分配1.定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存在差别,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谋生的手段。

因此不能实现平均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4.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典型例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A.按劳分配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B.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C.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D.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1.【答案】D。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D说法正确。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1)什么是按劳分配(板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范围: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包括全民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

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

分配的前提: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所谓必要的扣除是指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文化教育等这一部分社会消费。

分配的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劳动质的规定性:社会需要、承认的物化劳动。

依据量的规定性:社会平均劳动量。

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所提供的在质上被社会所承认的,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内容: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不能分配给劳动者个人。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分配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按劳分配的必然性A.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按照个人从事劳动的数量、质量和难度等因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收入报酬。

以下我们将介绍三个按劳分配的例子。

1. 工资制度在现代企业中,按劳分配通过工资制度体现出来。

工资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使雇员在自己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雇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难度等因素,制定相对应的薪资标准。

这样,雇员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2. 特批政策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会通过特别的政策,采用按劳分配的形式来补贴某些社会群体的劳动力。

例如,政府可能会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以确保这些家庭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能会通过对老年人、残疾人、单亲家庭等特殊人群的补贴,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共同创造按劳分配的原则也能够应用于某些特殊的领域,如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在这些领域中,人们通常会一起合作共同创造,然后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益。

这种形式的按劳分配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使得创造出的成果更加优秀和富有成果性。

综上所述,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帮助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按劳分配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原则,可以体现不同劳动力在分配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可以促进不同劳动者的多元发展。

因此,按劳分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按劳分配可以激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劳动者在个人收益与个人劳动量的正相关关系之下,劳动出更大的价值和产出。

这种形式的按劳分配能够让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快速积累经验和技能,也能够激发群体内部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高效益。

其次,按劳分配可以促进公平的分配机制。

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劳动者们的收益是与他们的工作量、难度、质量等因素相对应的,这样不会产生把个人的收益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问题。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

按劳分配的概念解释
按劳分配是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以个人的劳动力贡献为依据进行资源和财富的分配。

按劳分配旨在通过激励个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按劳分配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其现代意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的。

马克思认为,按照每个人的需要来分配资源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需要都不同。

相比之下,按照每个人的贡献来分配资源则更加公平合理。

在实践中,按劳分配通常表现为工资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一个人所得到的收入与他或她所提供的劳动量成正比。

这就意味着那些工作时间更长、工作效率更高、技能更强等方面做得更好的人将会获得更高的报酬。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按劳”可能会被滥用或误解。

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不公正措施来限制某些员工所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或者在分配资源时不考虑某些员工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此外,按劳分配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那些拥有更多资源和机会的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因此,在实践中,按劳分配通常需要与其他社会分配制度相结合,以
确保公平和合理。

例如,在中国,按劳分配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之一,并被纳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案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福利措施等方式来缓解贫富差距,并确保每个人
都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总之,按劳分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分配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这种制度,以确保其公平、合理和可
持续。

按劳分配名词解释

按劳分配名词解释

按劳分配名词解释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体劳动所贡献的力量或努力的程度来分配物质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一种原则。

它强调个体应获得的回报应与其付出的劳动量或贡献成正比关系,这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按劳分配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个人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得物质回报。

在按劳分配的体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时间、努力和产出来分得物质财富或社会资源。

例如,一个人工作时间长、付出较多努力和创造的,相比工作时间短、付出较少努力和创造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或福利。

按劳分配旨在激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实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它认为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比较的,因此应该根据个体的实际付出来进行分配,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按劳分配可以鼓励人们更加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体现了人的价值和自由。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劳动和贡献来获得回报,体现了人的个体尊严和价值,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报酬和物质回报。

同时,按劳分配还体现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利。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工作,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幸福。

然而,按劳分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按劳分配难以完全量化和评估个人的贡献。

不同工作和劳动的贡献往往难以直接比较,导致分配不公平的情况出现。

其次,按劳分配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一部分人可能在财富和资源分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另一部分人则面临着较低的收入和不公平的待遇。

综上所述,按劳分配是一种基于个体劳动贡献的原则,旨在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它强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来获得物质回报,激励个人创造和社会发展。

然而,按劳分配也要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更加公正和合理的机制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权益和福利。

高中政治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单元+第7课+第1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高中政治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3单元+第7课+第1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4.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类型和意义。

重点:1.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必然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及意义。

难点: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依据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实践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类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3.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判断(1)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2)在我国,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现阶段,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文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而在多种所有制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怎样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现行初三《思想品德》新教材第十课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这一分配制度,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一分配制度中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认为,那首先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和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实现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的理解:一、从含义和内容上来讲: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⑴在公有制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⑵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参与按劳分配的前提。

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参加劳动,二是必须在公有制单位参加劳动,提供劳动;⑶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即:劳动者个人能分得多少消费品,取决于他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当然还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

按生产要素分配: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各个要素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作用: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在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个体经济中。

如城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农村承包养殖户的收入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4、效率与公平(1)公平含义: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原理剖析: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原理剖析: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政治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分配制度的重要一环,其内涵与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地区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深化。

本文将从理论及实践角度出发,对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剖析。

一、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是指按照个体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环境及工作质量等因素来确定个人的劳动报酬,以实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向劳动者分配劳动成果的经济制度。

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性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以劳动量作为计算报酬的前提条件,旨在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报酬,保证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分配。

以此可以使人们获得平等的机会,使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2、效率性政治按劳分配将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相挂钩,鼓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劳动者在高效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报酬,进而更加努力地工作,物尽其用,提高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3、精神鼓励政治按劳分配的内涵并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分配,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鼓励。

尤其对于那些超常努力、创新创造的工作者,给予适当的荣誉和奖励,以鼓励其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国家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二、政治按劳分配的外延政治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分配制度的重要一环,其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地区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深化。

政治按劳分配的外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多元化分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按劳分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交相辉映。

例如按资本分配、按财富分配、按知识产权分配等等,这些方式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劳动市场,促进了社会分工,推动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注重差别化分配除了公平的关注,政治按劳分配现在开始注重差别化的分配,采用科学的差别化薪酬制度。

这种方式更加符合人性化的人才流动,调动了职员们的创新动力,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发展。

3、提高全球竞争力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以较快的速度成为了全球的贸易和经济商纠中心,因此我们必得关注实行经济全球化时的协调制约和动态均衡。

深入探讨:如何理解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深入探讨:如何理解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政治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政治按劳分配被认为是中国人民最为关注和关心的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性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制度之一。

深入探讨如何理解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理解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需要从制度本身的含义出发,在现行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中,政治按劳分配被视为整个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制度。

其核心思想是按照每个人的劳动贡献,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

政治按劳分配所要实现的目标是追求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和合理性,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长远发展。

政治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体,以其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保障,良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权利。

在制度设计上,政治按劳分配强调以劳动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每个人而言,政治按劳分配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就自身、依靠自身实现物质加持的机会,而且也繁荣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科技文化。

与此同时,政治按劳分配也是社会和谐、财富公平分配、创造人民幸福的保障。

通过劳动之所得的财富分配确定了个人的经济地位,消除了社会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推动了资源的公正分配和公共福利的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国家中,政治按劳分配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在理论上,政治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理论的最新发展。

在实践上,政治按劳分配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按劳分配在中国历史上的进一步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推进了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发育的协调发展。

对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政治按劳分配在获得劳动所得以及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从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具有深远意义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劳动,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收益;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政治按劳分配保障了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xin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xin

劳动要素分配
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000 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元。王某之 弟在乡下承包了五亩责任田,月收入2000元。。 按劳分配
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劳动收入:按劳动获得报酬
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外资经济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力)劳动要素 分配
1、按劳分配
(1)含义 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 (国有、集体) 分配尺度: 劳动(数量和质量)
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
(2)按劳分配的地位 (3)按劳分配的原因、作用、意义
2、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含义
(2)特点
(3)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4)分配结果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 (2)分配尺度:在生产过程中所作贡献大小 (3)适用范围:各种所有制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1.除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外,其他都是非劳动收入。 ( ×)
2.非劳动收入都是剥削收入。( × )
3.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所得是非法所得。( × )
4.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
5.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 )
6.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 )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 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十六大
(4)形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私营、外资) 资本 技术 管理 信息 土地 知识
(5)意义
王某一家六口人员。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 按劳分配、资本要素分配
6000元并有一定股份;王某之母是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 劳动、技术要素分配 月收入4000元并有一定的技术入股;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 资本要素分配 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

高中政治 如何全面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步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如何全面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步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如何全面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是指生产经营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和使用的的各种具有相对特殊功能的因素。

具体来说,生产要素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原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专利、信息、管理、教育等等〔从广义角度来说,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垄断性服务也是不可缺少的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作为生产要素,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1〕生产有用性。

这是一种因素能够成为生产要素的基础,只有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和需要的因素才能成为生产要素。

〔2〕产权明晰性。

产权是从事经济活动和规X经济活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任何生产要素都有其所有者,不管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它们在产权上能够而且必须清晰界定。

〔3〕功能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如果功能相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只有功能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才能适应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需要,从而有效地结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被其它生产要素所替代。

〔4〕发展变化性。

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生产要素可能被进一步细分,或被别的生产要素所取代。

5使用增值性。

作为生产要素,必须能够为人类带来新的收益,否那么就没有必要去使用。

因此,生产要素就成为人类用来生产新财富的手段和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生产要素都具有资本的性质和功能。

生产要素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不同的具有经济利益激励和约束的产权主体,成为产权主体追求增值的手段和工具。

因此,生产要素能够被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产权主体追求新增财富的行为和过程。

所以,生产出来的新财富,就需要按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但是,分配是对具体的和量化的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由于生产要素多种多样和日益增加,各自功能特殊,因而无法进行相互比较,使分配关系和分配行为难以量化进行。

为此,必须选择某种因素作为不同度量因素,使具体的功能各异的生产要素能够进行比较,而最可行的选择就是将它们价值化,即任何生产要素都量化为多少价值,然后按价值确定各自的功能的大小和贡献的大小,并以此作为分配的依据。

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征【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按劳分配是第七课一节的教学重点,教材概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它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按劳分配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生着变化,这使我们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

这里就从按劳分配一般理论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实践的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

【问题解析】一、按劳分配的含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

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

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

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

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特征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按劳分配是第七课一节的教学重点,教材概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它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按劳分配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生着变化,这使我们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

这里就从按劳分配一般理论和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实践的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

【问题解析】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

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

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

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

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

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按劳分配也是按照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实行。

作为分配标准的劳动尺度,是根据平均的劳动技能、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量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特点,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

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

马克思预言的按劳分配是采取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

但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实行市场调节,因而价值、价格、货币、买卖、市场等范畴和关系会同时存在。

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的。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不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全行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各自的经济效益不同,工资、奖金与各企业的效益挂钩,因而企业间的劳动报酬便有差别,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只能在各个企业内部实行。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而且首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

一方面,市场机制制约着按劳分配的水平。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按劳分配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别。

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形式也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消费品供不应求,货币工资或者是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或者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

由于价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得到的消费量,同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量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4、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

社会劳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但社会劳动受不同行业、地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全社会统一计量。

按劳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场机制和市场成熟程度的制约。

【问题拓展】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在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实现特点?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实现特点的主要客观依据是什么?承认和坚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实现特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内容进一步理解如下问题: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为什么说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