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_从梦想到现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5月/22日/第B01版

科技园区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从梦想到现实

王新佳李闯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非常必要,而且很有可能,我国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高新区而言,必须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点,这是高新区责无旁贷的使命”。在5月17日召开的“2006相约张江——第二届张江科技文化节”上,来自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代表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动态中追赶世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应该是中关村。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高新区,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调整自己的目光,向硅谷、新竹发出挑战。中关村提出的绝不是空泛的口号,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专职委员赵慕兰介绍,中关村最近做的一个课题就是把中关村与世界知名园区进行比较研究,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专利产生速度等方面找出中关村的优势和差距。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科技园区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经济总量上差距不大,但在发展内涵上差别很大。中关村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在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定体制和机制上,仍然存有差距。这个调研表明,中关村在认真地实践自己提出的目标。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西安高新区都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积极推动者。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介绍,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合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制定了张江指数,共有六大块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指标。按这样的指标体系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对比,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能够明确发展目标,并有参照地进行追赶。

并非所有的高新区都明确提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各高新区对自身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冷静的认识。成都高新区主任韩春林就表示,由于地处内陆且自身的基础不强,成都高新区提出的目标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韩春林同时表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非常必要,而且很有可能,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高新区而言,必须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点,这是高新区责无旁贷的使命。”尽管一部分高新区没有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但是这些高新区也努力发挥优势,在某些领域创造世界名牌,如武汉“光谷”的名气就远远大于武汉东湖高新区。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一个难点在于,美国硅谷、台湾新竹这些园区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深圳市高新办副主任张宏春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动态的,我们的榜样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国家也在不断变化,在变化中追赶一个动态的榜样,这给我们工作带来双重的变动因素。”

高新区的使命

全世界的科技园区建设者都把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日本筑波当作榜样,这是公认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但是中国的高新区要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却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先进经验,因为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选择的道路自然不能相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梁桂在论坛上指出,高新区的发展一直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高新区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国际上知名的科技园区都是在各自特定的时空中产生的 因此不能简单地拷贝任何一个科技园区的模式。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大格局和背景,需要有能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简单依靠利润低至3%-5%的企业,无法使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能简单地从西

方的MBA教育中得出管理思想,一定要有基于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区一定能产生出代表中国力量的企业家和管理思想。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这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是政府和市场携手在全球战略环境下的实践。

高新区是中国在转轨过程中为实现国家意志设立的,在全球的创新浪潮中高新区有两个使命,一方面是技术成果扩散,另一方面是本国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产业的低端集聚在发展中国家,高端集聚在发达国家,如何突破这一束缚?先进经验不能拷贝,但可以借鉴,问题在于如何使机制与中国成长环境结合,把国家意志和地方能动性、高新区管委会的积极性结合在一起。

“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我们面临着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赵慕兰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完全按自然规律发展,需要很长时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等不了。我们一定要合理配置有限的政府资源,培育一些有实力的、已经在市场上确立竞争优势的主体,把产业集群作为培育对象。”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础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处长杨跃承表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

200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数量和质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2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67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73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377家。特别是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了3389家,比上年多出545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8% 创造的营业收入则占到总量的88.6%。到2005年底,高新区内经过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毕业的进区企业已达2083家。

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新区的又一次辉煌。2005年,国家高新区各类数据指标呈现良性增长:营业总收入突破了30000亿元,达到34415.6亿元,工业总产值28957.6亿元、工业增加值6820.6亿元、净利润1603.2亿元、上缴税额1615.8亿元、出口创汇1116.5亿美元。同时,高速发展的国家高新区在吸引各类资金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高新区共吸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配套、扶持创业投资机构、扶持担保机构的资金85.4亿元,为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这些重要成绩的取得使高新区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显著。2005年,相当一部分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的城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有较大份额,其中,占到30%以上的高新区有18个,达到20%以上的高新区有10个。“高新区的‘发动机’、‘火车头’作用已经充分显示出来。”杨跃承说。

杨跃承表示,自主创新不是口号,而要实现自主创新首先是自我确立。强调创造主体的自我决定能力,突出创造主体的能力、权力和责任,这需要自信,需要想象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同样如此。在与一些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园区如硅谷、索非亚、筑波、大德等进行比较时,可以欣慰地看到,国内的一些高新区在自主创新的模式和产业组织创新上丝毫不逊色,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我们有信心,高新区一定会不辱使命。我们将制定并实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切实推进这项工作。”杨跃承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