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全说(三)】大湄公河组织开发战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支持下,大湄公河次区域(GMS )内的六个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具体是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老挝民主共和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该次区域是以湄公河为纽带形成的自然经济区,面积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38亿。
在亚行及其他发展伙伴的支持和推动下,GMS 经济合作计划帮助次区域确立和实施了许多行业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了实现繁荣、一体化、和谐的次区域发展愿景,GMS 经济合作计划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发展战略(“3C 战略”):•通过实现可持续的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将交通走廊转变为跨国经济走廊,加强区域连通性(Connectivity );•通过有效促进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通,以及实现市场、生产流程和价值链的一体化,提高区域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以及•通过开展项目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建立更广泛的共同体意识(Community )。
201220222011年,在GMS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参加国领导人通过了2012—2022年指导次区域发展的十年《战略框架》。
该《战略框架》以参加国的承诺和国家发展计划为基础,旨在促进GMS内外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
GMS国家重申了该计划目前的愿景和目标:• 建立更加繁荣、一体化、和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
• 该计划将通过(1)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基础设施纽带,促进跨境贸易、投资、旅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以及(2)开发人力资源和技能,释放次区域的发展潜力。
• 为确保发展过程的公平及可持续,GMS计划在规划和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分尊重环境和社会利益。
2013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19次部长级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通过了“区域投资框架(RIF)”,并通过确立2013—2022年的优先投资和技术援助项目规划,落实了《战略框架》。
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
机 制 拥 堵 还 是 大 国协调 木
区域外大 国与湄公 河地 区开发合作
毕 世 鸿
【内容提 要 】 湄公 河地 区具有 重要 的战 略地 位和 资源 禀赋 ,使得 该地 区 长 期 以来一直 是 大 国利 益 角逐 的战场 。近年 来 ,美 国、 日本、 印度 、澳大利 亚 、俄 罗 斯 、欧盟 等 区域 外 大 国和地 区组织对 湄 公河地 区开 发合作 的 积极 参 与 ,使得 大 国利
益在 该地 区交汇重 叠 ,相 互 竞争 、博 弈 的局 面在该地 区激烈上 演 ,呈现 出合作 “ 机 制拥 堵 ”的局 面。这 已经远 远超 出 了湄 公河地 区的现 实 需求 ,不仅保 障 力度 不 够 , 且各 机制之 间彼 此 牵制 ,反而妨 碍 了该地 区开 展 更加 深 入的开 发合作 ,这 对 于一 个 欠 发达地 区来说 并非 幸 事。如何 协调各 大 国在 湄公 河地 区的 战略 利益 与重 大关切 ,
【 作 者 简介 】 毕世 鸿 ,博士 ,云 南大学湄公河次 区域 研 究 中心副主任 ( 昆明 邮编:6 5 0 0 9 1 )
【中图 分类 号 】 D8 1 5 . 5 ;F 1 1 4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2 0 9 5 — 5 7 4 X
域 外大 国同样在 该地 区有着 诸 多利益 和利 害关 系 。从 中国 的角度看 ,湄公河 地 区是 连 接 中 国西 南地 区与 印度 洋 的一个重 要 战略基 点 ,中 国与湄 公河 国家合 作关 系 的不
断加深 ,将 不可避 免地 与 区域 外大 国的利 益 出现 交叉 ,甚至 某种程 度 的冲 突 。在 区 域 外大 国积 极参与 湄公河地 区开发 合作 的情 形下 , 如何根据 各大 国的不 同利 益结 构 , 重 新审视 中国在这 一地 区 的战 略部署 ,掌握 主动 权 ,是 中 国不得 不 持续考 虑 的战 略 性 问题 。本 文 的主 要 目的是 ,在 厘清 区域外 大 国参 与湄公 河地 区开 发合 作 的类 型和 进程 的基 础上 ,探 究其 利益所 在 ,论述 围绕 该地 区 开发合 作 的外 部主 导与合 作 “ 机
课文翻译(unit 3,5,6,9,11, 13,15)
Unit 3亚洲开发银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1]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创意,它最初由五个国家和一个省份组成-他们分别是柬埔寨王国,缅甸联邦,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云南省。
[2]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个拥有巨大经济潜力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区域。
七千多万的人民生活在湄公河盆地,整个次区域地区有将近两亿六千万人口。
同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历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贫穷、环境的恶化和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和治理结构阻碍了可持续和公平发展。
自六个成员国于1992年开始合作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历了空前的整合进程。
通过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投资的多边合作和资金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历了经济的迅速繁荣。
然而,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的资金从外部驱动的。
为了在六个成员国之间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和合作,在最初建立的15年后创立新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增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公民对该区域的认同感将为这个历史上麻烦不断的区域提供长期的和平以及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3]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他们都是上天的馈赠。
陆地上出产木材、矿产品、煤和石油,众多河流的水资源支撑着农业和渔业并为水利发电提供能源。
该区域煤的储量也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这些资源大多分布在缅甸,泰国和越南。
这些丰富的能源相对来说还未被开发利用。
该区域的大多数人民仍然过着自给自足或近乎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
[4] 大约有三亿人居住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其间蜿蜒穿行4200公里的巨大的湄公河是他们共同的联系纽带。
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仍然过着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例如,超过75%的老挝人口是农村人口。
即便是在湄公河流域所有国家中都市化程度最高的泰国仍然保留有大型农业社区,尤其是在它的北部和东北部。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问题与对策
努力下 , 建立 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和组织机构 , 在交通 、能源 、电信 、 环境 、 农业 、人力 资源开发 、 旅游 、贸易 便利化和 投 资等 九大重 点领域 以及公
共卫生 、 禁毒等其他领域进 行了卓有 成效 的合作 , 被 公认 为是亚洲诸 多 区域 经济合 作机制 中一个成
功 的 范例 。
目前 ,湄 公河次 区域 已经形成 了多层 次 的合 作 格局,大致可 以分为 以下几种类 型: ( )国际 1 组织推动 的合作 ,如亚行主导的 G MS 机制 ; ( ) 2 次区域 国家 间的合作 ,如湄 公河委 员会; ( )区 3 域 外 国家 主导或 参与 的合作 ,如美 国的湄公河 下 游 行动计划 ; (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 与的合 作, 4 如东南亚河流 网络 。 ( )亚行主导的 大湄公 河次 区域经济合作 一 19 9 2年 ,在亚 洲开发银 行推动 下,澜沧江一
国的湄 公河 下游行 动计划 、印度参 与的恒河一 。 日本 是较 早参与 次区域合 作 的国家 。据 日本 官方 数据 显示, 自 2 0 年 开始, 日本 已向湄公河 07 流 域 国家提供 了近 4亿 日元 的发展援 助 。2 0 0 9年 在 日本举行 的首 次 日本一湄 公河次 区域 国家峰会 上, 日本 承诺 在 未来 3年 内将 向湄 公河 次 区域 5 国提供 5 6亿美元 的 OD A援 助,支持该地 区的稳
洪 水控 制、渔业 、农 业、发 电及环境 保护等 所有
可能产 生跨越 国界影 响的领域进 行合作 ,是 该地 区唯一 一个 以水 资源利用和 保护 为 目标 的地 区组 织,它强调 在可持 续发展 的基础上对 湄公河 的水
定和发 展。此外 , 日本政府 将 为湄公河 流域 5国 环保事业提供为期 l 0年的援助项 目,包括通过扩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机制概述
专㊀题㊀篇Feature.2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机制概述㊀梁㊀晨❋摘㊀要:自亚行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中㊁柬㊁老㊁缅㊁泰㊁越六国共同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各种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并日益多样化㊂本文对次区域合作的相关机制进行介绍,并对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㊂关键词:GMS㊀机制㊀特点㊀趋势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在平等㊁互信㊁互利的基础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㊁联合自强的机制,也是一个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的机制,是中国第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也是中国参加的次区域多边合作机制中最成功㊁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机制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以910❋梁晨,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讲师㊂来,合作范围日趋扩大,机制也越来越多样复杂㊂本文讨论的机制,包含GMS 本身,还有湄公河流域国家㊁区域外国家㊁国际组织参与的主要合作机制㊂一㊀主要的合作机制及基本内容(一)大湄公河次区域(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合作㊀㊀GMS合作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次区域中㊁柬㊁老㊁缅㊁泰㊁越六国参加,它又分为三个层次:领导人会议㊁部长级会议㊁司局级高官会议和论坛及工作组会议㊂领导人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高决策机构,每3年召开一次,各成员国按照国名字母顺序轮流主办㊂部长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1992~ 2010年已先后召开了16次部长级会议㊂部长级会议下设司局级高官会议和各领域的论坛(交通㊁能源㊁电信)和工作组会议(环境㊁旅游㊁贸易与投资),每年分别举行会议,并向部长级会议报告㊂亚行发起的GMS合作是次区域合作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开发机制,合作领域涉及交通㊁能源㊁通信㊁旅游㊁环境㊁人力资源开发㊁贸易和投资以及环境保护和禁毒等广泛领域㊂2008年3月30~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六国领导人围绕 加强联系性㊁提升竞争力 的主题,就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运输便利化,构建伙伴关系㊁促进经贸投资,开发人力资源㊁增强竞争力,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次区域合作与发展伙伴关系等六大方面的合作构想交换意见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湄公河开发三个国际合作机制中起步较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机制㊂亚行除向湄公河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外,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和担保作用,呼吁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私人投资者为这些备选项目提供资金㊂湄公河沿岸各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项目㊂目前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点是加强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关贸易投资政策等软环境建设㊂①亚行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推020①柴瑜㊁陆建人㊁杨先明主编‘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㊂动㊁协调㊁服务,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㊂亚行作为一个发展机构,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国家尽快地减轻贫困㊂亚行根据其为各国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建设资金,通过经济发展来最终消除贫困㊂这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希望亚行能够为它们多提供资金特别是优惠资金,以及技术援助㊁政策建议和发展的点子的愿望是相符合的㊂(二)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sean-Mekong Bas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简称AMBDC )㊀㊀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1996年6月由东盟发起,东盟十国和中国的部长级代表聚会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通过‘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协议“㊂根据会议通过的框架协定,部长级会议将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两次部长级会议期间由成员国选派司局级官员举行指导委员会会议,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并提供政策建议,同时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㊁投资贸易㊁农业㊁矿产资源开发㊁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㊁旅游㊁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等八大合作领域㊂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确定了由东盟七国加湄公河沿岸国老挝㊁缅甸㊁柬埔寨和中国为该合作机制的核心国㊂随着老挝㊁缅甸和柬埔寨三国相继加入东盟,日本和韩国也应邀加入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之后,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组织核心实际上就是东盟十国加中㊁日㊁韩三国的区域合作格局㊂从广义上看,‘中国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也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在次区域进行合作的机制,因为该项文件不仅从总体上规定了中国和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而且确定了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作为双边合作的优先领域㊂①(三)新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简称MRC )新湄公河委员会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调查协调委员会(老湄公河委员会)的基础上产生的㊂1995年4月,湄公河下游泰国㊁老挝㊁柬埔寨和越南四国在泰国清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承认 湄公河流120①贺圣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㊂域和相关的自然资源及环境,是沿岸所有国家争取经济和社会富足以及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具有巨大价值的自然资产 ㊂四个国家决定在湄公河流域开发和管理的一切领域,包括河流资源㊁河上航运㊁洪水控制㊁渔业㊁农业㊁发电及环境保护等所有可能产生跨越国界影响的领域进行合作㊂依照协定建立的新湄公河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湄公河临委会㊂新湄公河委员会的职责范围远超出了湄公河临委会,并不限于调查和协调湄公河下游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而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对整个湄公河的水资源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综合开发制订计划并实施管理㊂新湄公河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就邀请上游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缅甸以伙伴国身份加入该组织,并于1996年开始与两国定期举行对话会,迄今已举行过15次对话会㊂2010年8月27日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与中国㊁缅甸举行第15次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会议,讨论加强湄公河上下游国家的合作关系㊂(四)其他合作机制1. 柬老越发展三角区 (CLV-Development Triangle,简称CLV-DT) 柬老越发展三角区 是由柬埔寨㊁老挝㊁越南的相邻地区组成的,包括柬埔寨的腊塔纳基里省㊁上丁省,老挝的阿速坡省㊁公河省,越南的昆嵩省㊁嘉莱省和多乐省㊂ 发展三角区 于1999年10月2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成立,其目的是推进越㊁老㊁柬三国七省在农业㊁林业㊁贸易㊁交通㊁能源㊁教育㊁旅游等领域的合作㊂2010年7月7日越㊁老㊁柬三国在柬埔寨桔井市召开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国会在推动越㊁老㊁柬三国 发展三角区 计划中的角色和作用,三方将设立共管的边界站㊁建设相关网站,同步应用英语和三国语言㊂日本为 发展三角区 提供资金㊂2. 伊洛瓦底江㊁湄公河及湄公经济合作战略 (Ayeyawaddy-Chao Phraya-Me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简称ACMECS)该机制由柬埔寨㊁老挝㊁缅甸和泰国组成㊂这一构想是由泰国前总理他信在2003年初提出来的㊂这一由泰国发起的合作机制,涉及湄公河流域较为发达的泰国与较不发达的柬㊁老㊁缅三国的合作㊂其目的是促进四国间的合作,并进而推进东盟的一体化㊂2003年11月12日,缅甸㊁老挝㊁泰国㊁柬埔寨政府首脑会聚缅甸古都蒲甘市举行四国经济合作战略高峰会议,会议于当天结束,四国共同签署了‘蒲甘宣言“㊂‘蒲甘宣言“规定:(1)四国将相互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220创造商贸先机及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2)加强农业㊁工业合作,特别是强化基础架构,实现统筹安排市场供需和开发信息交流网络;(3)建立交通运输网络,为商品过境运输㊁投资㊁工业和客运㊁旅游发展提供便利;(4)加强旅游观光合作,促进四国间跨国旅游发展;(5)提高人才素质和人员机关办事能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能力㊂2010年11月16~17日第四届ACMECS 峰会在柬埔寨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商务与投资协调㊁农业㊁工业和能源㊁连通交通设施㊁旅游㊁人力资源培养㊁公共卫生服务㊁环保等议题,四国签署‘ACMECS2010~2012年行动计划“㊂3. 黄金四角合作 (Golden Quadripartite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QEC)泰国政府于1993年初率先提出了 东南亚黄金四角经济计划 ㊂ 黄金四角 地区指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的中㊁老㊁缅㊁泰四国毗邻地区,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㊂该计划提出后立即得到中国㊁缅甸和老挝政府的支持和响应㊂同年5月,四国高级官员首次在曼谷举行关于联合发展交通运输的会议,确定连接四国的交通和旅游业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㊂1998年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次区域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正式将禁毒列为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领域,并开展大规模的替代种植,这一活动也成为 黄金四角 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㊂目前 黄金四角 经济合作的范围涉及航运资源开发㊁水电资源开发㊁旅游资源开发㊁交通道路建设㊁生态环境保护㊁贸易与投资以及替代种植等方面,其宗旨是建设中国西南通向中南半岛的陆上通道和经济走廊,实现中国与印支国家市场的对接,并促进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㊂2000年4月,中㊁老㊁缅㊁泰四国交通部长正式签署‘澜沧江 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四国实现正式通航㊂①4.环孟加拉湾经济合作组织(Bay of Bengal Initiative for MultiSector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BIMSTEC)环孟加拉湾经济合作组织也称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㊁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㊂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就已提出了 东向 战略,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和东盟组织的关系㊂1997年,印度与孟加拉国㊁缅甸㊁斯里兰卡㊁泰国㊁尼泊尔和不丹等7个国家组成环孟加拉湾经济合作组织①黄琰婷:‘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9期㊂320。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在线报道: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的领导人或官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通过合作,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增长、公平与繁荣的战略”。
澜沧江-湄公河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缅老边界,顺泰老边界而下,穿过柬埔寨,从越南南部注入南海,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囊括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国。
该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西南的结合部,总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2.5亿。
这一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议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项目,提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希望通过开展地区合作,尤其是经济合作,通过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该地区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总投入已达20亿美元,其中亚行投入超过了10亿美元。
这个项目重点之一是使湄公河沿岸国家地区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共同确定一些重点开发项目,包括建立经济走廊,促进本地区国家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与贸易合作等。
亚行已经为此组织了10个专业工作组。
湄公河流域国家也都积极参与这一合作项目。
中国也十分重视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并将参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视为对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支持。
中国参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是面向整个湄公河流域的,并主张开发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方认为,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对中国和东盟是个双赢的安排。
在亚行的支持和组织下,湄公河流域国家间每年定期举行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商讨湄公河区域开发与合作的有关事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已经召开了11次。
其中,2001年的第10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就今后1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减少贫困等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未来10年战略框架》。
开发湄公河的合理措施
开发湄公河的合理措施摘要湄公河作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挑战和环境保护需求。
为了实现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包括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引言湄公河流域位于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之间,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区之一。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过度利用,湄公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来开发湄公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湄公河流域涉及多个国家,因此,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是实现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应加强河流管理和河道维护的合作,共同制定流域管理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应建立跨国合作机构,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研究,共同应对流域面临的挑战。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湄公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湄公河的生态环境,各国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应保护河流的自然河道,避免过度开发和修建水利设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还应加强对水生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维护湄公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是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
各国应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耗。
同时,还可以推广节水技术和方法,鼓励人们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
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在开发湄公河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各国应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这需要各国加强河流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合作,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进行。
湄公河安全合作中的信任元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_包广将
: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联合执法的法律基础与制度建设 》 ,载 《东南亚研究 》 , 孔令杰 2013 年第 2 期,第 32 页。
④
37
《亚非纵横》 2014 年第 3 期
说,尽管中老缅泰采取的是多边主义的行为方式, 但形成中国主导的局面正 好体现出了单边主义的特质多于多边主义。 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切身感受到安 全威胁后开始在 “维护利益” 和 “应对威胁” 两个层面展开多边主义, 相信 必须要通过自身更多的努力才能保障航道安全, 相信只有在自身更多努力的 基础上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维护湄公河利益 。 而老挝、 缅甸和泰 国仍然基于 “维护利益 ” 的层面思维, 对中国的多边机制倡议持一种配合 性、试探性的合作。如果自身没有遇到严重的安全威胁, 那么这些国家仍然 相信通过自身国家的单边主义方式更能维护湄公河的利益与安全。 简言之, 在面临重大利益损失或安全威胁时, 尽管可能表现出许多多边主义的行为倾 向,但国家本能地相信通过单边方式维护国家利益更为可靠、 更具安全感, 这更能激起国家的单边主义行为。 显然, 这种基于人性本能的信任判断具有 一定的非理性特征,有别于国际机制理论的理性主义。 而对于国际机制理论的功能主义思想而言, 他们单向强调了国际机制能 够带来国家间的信任却忽视信任对国际机制的影响 。 事实上, 国际机制是在 国际合作中产生的,只有在充足的国际合作基础上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国际机 制,那么国际机制产生之前的国际合作是如何产生的呢 ? 如果没有基本的信 任,国家间的合作是很难展开的, 而国际合作难以展开便难以形成国际机 制。这里的逻辑是信任影响了国际合作的展开, 而国际合作的展开又影响了 国际机制建立。国际机制理论跳过了国际合作这一阶段而单方面强调了国际 机制对信任的影响。事实上, 信任伴随于国际机制的产生、 发展、 兴盛以及 衰落的每一个环节。信任的生成与退化直接引起国际机制的兴衰起伏 。 另一 方面,国家参与国际机制并不代表他们对该机制的信任度就高。 相反, 他们 参与国际机制往往仅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 老挝、 缅甸和泰国参与四国联 10. 5 ” 湄公河惨案后受国际社会在道义上指责的风 合巡逻执法可以规避 “ 险,可以规避中国的政治压力以及减少湄公河经济贸易往来而带来经济损失 的风险等等。这些规避风险的行为和意图尽管仍具有功能主义的特质 , 但显 然难以引起国家间信任的生成。 ( 二)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解释 按照桑德勒的观点,国际公共产品可分为五种层次: 全球、 大区域 ( 国 家或地区间) 、主权国家或地区、 小区域 ( 一国或地区间 ) 以及地方独占型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及东盟积极参与,日、美、欧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也纷纷挟资而入,寻找各自的经济政治利益,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
目前有以下四种主要合作机制: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亚行牵头,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参加,旨在改善次区域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
自1992年至2000年已先后召开了九届部长级会议,其中第六届于1996年8月在昆明召开。
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禁毒等八个领域,筛选出103个优选合作项目。
为扩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并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在亚行推动下,由亚行和基他国际金融、投资组织主持,六国参与,先后在曼谷、东京、汉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胡志明市和悉尼举行过7次次区域优选项目投资机会研讨会。
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由东盟主导,原东盟七国和中、缅、老、柬共11个国家为开发合作的核心国,并欢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国际性、区域性金融组织、机构参与。
该合作机制始于1996年6月。
当时的东盟7国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中、缅、老、柬共11国的部长级代表,在吉隆坡通过《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同年11月在印尼召开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批准)。
旨在加强整个东盟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经济联系,建立经济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由10国组成的“大东盟”。
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灌溉、能源)、投资与贸易、农业、林业、矿产资源产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八个方面。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合作已作为东盟经济政治一体化中的一部分纳入东盟的合作框架,其范围已超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该合作框架下,首先推出了南起新加坡、北至中国云南昆明的“泛亚铁路计划”,它将连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泰国的曼谷、清迈,缅甸的仰光,柬埔寨的波贝、诗梳风、金边,越南的胡志明市、河内,老挝的万象,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的参与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的参与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共同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自1998年开始启动的经济走廊建设是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其含义是将次区域交通走廊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往来提供便利。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次区域各国正在着手推动交通运输走廊向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经济走廊转化,经济走廊建设对次区域合作和相关各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日益彰显。
同时,在经济走廊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老挝万象出席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了成立GMS经济走廊论坛的倡议,得到了GMS其他国家及亚行的支持,并作为一项重要会议成果写入领导人会议宣言。
2008年6月6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在昆明正式成立,从而标志着GMS交通走廊将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成熟的经济走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一经济走廊建设的内涵与意义(一)背景和内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GMS相关各国的经贸合作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边境贸易的方式进行,合作方式单一,相互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进展缓慢。
这种单一的贸易合作方式,严重制约了次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和区域集体竞争力的提升。
而经济走廊建设正是GMS各国发挥地缘经济优势、加速区域合作、实现本地区经济潜力最大化的战略突破口。
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98年9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八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来的,并得到亚太经合组织理事会、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各国政府的重视与响应。
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定义,次区域经济走廊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内联系生产、贸易和基础设施的机制;经济走廊将是主要交通走廊的扩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相连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宣言(全文)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宣言(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经济,贸易,工业农业,环境资源能源,铁路运输•【公布日期】2024.11.07•【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昆明正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宣言——聚焦创新发展,共建美好家园(2024年11月7日,中国云南昆明)我们,柬埔寨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府首脑,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八次领导人会议。
我们对全球成功控制疫情并恢复常态表示赞赏,同时意识到全球和各国经济除了失去增长势头外,还面临其他更广泛的长期挑战。
我们认识到GMS第七次领导人会议上核可通过的《GMS2030战略框架》正得到切实落实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该会议于2021年9月9日由柬埔寨以视频方式主办。
我们忆及在2021年GMS第七次领导人会议宣言中,曾重申致力于推进GMS合作,全面实现更加融合、繁荣、可持续和包容的次区域愿景,构建次区域命运共同体。
我们重申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非歧视性、开放、公平、包容、公正、透明、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坚持协商一致、相互尊重、平等、共商互协、共建共享原则;通过促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方向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
我们认识到为成功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亟需培育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的创新文化,通过构建鼓励创新、研究、适应行动及技术突破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生态系统,确保各成员国多样化的经济能迈向转型发展阶段。
我们重申对区域合作一体化承诺,认识到各成员国命运紧密相连、要通过相互合作、共享知识、汇集资源、深化区域合作、协调政策、建立密切跨境通道等,充分释放经济联通的潜力,让次区域蓬勃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比较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概述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的比较研究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的未来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发展阶段
自1992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逐渐扩大,涵 盖了交通、能源、电信、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交通基础设施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 作致力于改善区域内的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 路、铁路、航空和水路 等。
能源与电力
合作国家在能源与电力 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项 目,如水电站建设、输 电线路升级等。
研究背景
01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简称LMC)是2012 年在柬埔寨金边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同发起和建立的次区域合作机制 。
0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GMS)是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和支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 。
合作机制的比较
组织架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和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都设有 多个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领导人会 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等。不过 ,LMC在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之 间还设有双边联合工作组会议,以加 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合作协议
GMS和LMC都签署了合作协议,明 确了各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不过, LMC的合作协议更加详细,包括政治 、安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 域的合作内容,而GMS的合作协议主 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国际组织全说(三)】大湄公河发展概览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MEKONGSUBREGIONCOOPERATION,简称GMS)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的6个国家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机制,也是一个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的机制。
概况简介合作范围涉及交通、电信、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九个领域,筛选出103个优选合作项目。
为扩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并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在亚行推动下,由亚行和基他国际金融、投资组织主持,六国参与,先后在曼谷、东京、汉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胡志明市和悉尼等地举行过十多次次区域优选项目投资机会研讨会。
地理态势大湄公河次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
次区域涉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1]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面积256.86万平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1]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
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
次区域各国还拥有不少名胜古迹,包括中国的丽江古城、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国际河流之——湄公河的战略与发展
国际河流之——湄公河的战略与发展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五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是典型的南向流向河流,随着河流由北向南的流动,所经流域,几乎包括了世界上除戈壁和沙漠以外的所有自然景观和气候类型。
澜沧江中游属于高山峡谷区,峡谷位于横断山脉之间的深处。
山高谷深,两岸相望。
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米,山谷相对狭窄,河床坡度陡峭,形成陡坡状地形。
下游流域明显减少,一般在2500米以下,地形趋于平缓,河流成熟。
离开中国后,河流相对开阔、平缓。
湄公河的经济价值湄公河虽然被称作“东方多瑙河”,但湄公河的经济作用远不及欧洲的多瑙河。
这是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力十分不好,目前仅有下游550公里可通航。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千米,其径流水力资源丰富。
其中在云南境内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0.4%。
澜沧江云南段开发条件优越,70%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云南河段,现已成为云南水电重点开发河段。
作为这条国际河流的发源国,澜沧江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作为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随着后期湄公河航运的开发,这里还可以成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互相往来的经济动脉。
湄公河区域安全湄公河一直“河盗”不绝,过往船只被劫事件屡有发生,有人甚至惊呼湄公河这条黄金水道大有变成东南亚“亚丁湾”之势。
金三角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治理格局,一度成为臭名昭著的制毒、贩毒天堂。
迫于内部压力和全球竞争态势,中国希望以湄公河为渠道加强同东南亚邻国的关系。
而在其中的金三角地区,贫困落后、政治不稳定以及强烈的地方民族主义使其成为暴力活动的温床,警示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加以防范。
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联合打击之下,该地区的毒品犯罪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猖獗。
湄公河行动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豪迈行动
湄公河行动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豪迈行动湄公河行动: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豪迈行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犯罪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近年来,国际社会展开了湄公河行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共同打击湄公河地区的跨国犯罪活动。
这一行动展示了国际社会的豪迈之举,为湄公河地区和全球安全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湄公河行动的背景与原因湄公河,作为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共同拥有的重要河流,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
然而,湄公河地区也一直是毒品、武器和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活动的重要走廊之一。
这些犯罪活动威胁到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国际社会愈发意识到保护湄公河地区的安全势在必行。
二、湄公河行动的组织与合作1. 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了加强湄公河地区的合作,中国发起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并得到其他五国的积极响应。
该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联合巡逻、情报交流、执法协作等机制,加强了各国间的沟通合作,形成了合力打击跨国犯罪的良好机制。
2. 社会各界的参与除了国家层面的合作,湄公河行动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例如,在中国,民间组织和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捐赠装备、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为湄公河行动贡献力量,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湄公河行动取得的成果自湄公河行动的启动以来,各国合作力量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1. 打击毒品贩运通过加强情报交流和联合巡逻行动,湄公河行动成功捣毁了多个毒品贩运集团,缴获了大量毒品,极大地切断了毒品走私链条。
这为湄公河地区的治安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2. 揭露人口贩卖活动湄公河行动还揭露并打击了多个人口贩卖团伙,解救了大量被拐卖的受害者。
这一行动不仅维护了人权,也有助于减轻贫困地区的社会压力,促进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护水生资源湄公河行动还注重保护水生资源,加大了对非法捕捞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打击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战略
大经贸战略
大经贸战略就是边贸和大贸、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一起上,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
次区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泰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已进入工业化阶段,而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4国尚属于农业国。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次区域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消费层次的多元化,既有一般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所以次区域国家贸易市场广阔,大西南各省区市要加强合作,扩大对次区域国家的产品出口。
另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对外贸易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中,各成员国所提出的服务项目有150多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已超过一般商品贸易。
大西南各省区市与次区域各国有着良好的服务贸易合作条件,加强相互之间的服务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对外贸易。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增大的世界潮流中,各跨国公司通过其海外机构向各市场生产发送的货物已超过世界出口总量,这意味着在国内生产后再出口的传统方式已不是唯一的方式,甚至已退居其次。
因此,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逐步扩大对次区域国家的投资,在出口产品的同时,审时度势,通过技术输出、合资等,在次区域国家建厂,建立海外的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以便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不断增强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这方面云南省在次区域国家已有成功的典范。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云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于1998年以BOT 方式在缅甸建成了年产30万根水泥轨枕的工厂,带动了成套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每年可创汇数百万美元,使产品由地产销变成产地销,节省了运输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
发展特色经济战略
发展特色经济战略就是合作开发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新的发展观,改变过去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发展本区域内有比较优势、有特色的产业。
本区域内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丰富而且有市场的产品和产业,如老挝的钾盐和老、缅的木材,有丰富的资源且产品又是我国急需的。
云南澜沧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开发条件好,在次区域国家有市场且送电距离又短。
二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大西南地区是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所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船舶修造、客货运输等,尽管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但是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投资者肯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三是国际社会对本区域关注的项目。
如境外毒品替代种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的重视和赞扬,并表示要在项目和资金方面加强与云南的合作,开展大规模的替代种植。
该领域的合作不仅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可以减轻毒品危害,而且也会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中方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把境外毒品种植地区发展成为农副产品基地和经济作物基地,发展特色农业。
四是能够形成共振点的产业。
这样的产业能够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容易建立起多边合作关系。
这方面的产业如旅游。
本区域范围内,无论是次区域国家还是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并独自特色,旅游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内外合作”战略
“内外合作”战略指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实行全方位开放,不仅是大西南各省区市与次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还要积极与国内其他省区市特别是我国的东部地区,以及次区域外的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合作,不搞排他,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