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经济学科在美国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在发展
•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假定在修改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 信息经济学 不对称信息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
为什么经济学不是数学 经济想法最重要, 经济想法最重要,数学是工具
• 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经济学家的水平 • 不能以运用数学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来评判经济学论文质量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理论必须接受现实检验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
• 经济学理论最终都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 新的理论的创立和旧的理论的发展要受现实的启发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理论分析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 (3)分析工具 )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
• 例1: 供需曲线图象模型 • 例2: Samuelson: 重叠代模型 重叠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 例3: Grossman-Hart-Moore: 所有权 控制权模型 所有权-控制权模型 (control rights model) • 例4: Laffont-Tirole: 非对称信息模型 非对称信息模型(asymmetric information model) • 例5: Diamond-Dybvig: 银行挤兑模型 银行挤兑模型(bank-run model)
– 分析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都相关
• 视角 • 参照系 • 分析工具
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的改革
世界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
陈志武(ChenZhiwu),排名第202位,现任职于美国耶鲁大学。
他1983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1986年获得长沙工学院硕士学位,19
9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美国威斯康辛—
麦迪逊大学任教,1995?199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
家中位居第一。目前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石寿永1965年出
生,1984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管理学院
物资管理工程专业,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199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
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学
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艾春荣教授的
主要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半参数计量经济学方法)。他在这—领
域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对如何确定半参数估计值的上界这一问题给出
了初步的解;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找到一个半参数估计值这一问题
提供了全面和满意的答案。其研究成果推进了半参数研究方法对时间
275876021
1248580
世界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
在欧洲经济学会的资助下,2000年E-cares在其博士论文中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家比较能接受的世界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排名,也给出了世界大学和经济学家的成绩随时间演变的情况,分析了关于美国大学和非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Ecares使用的是E-conlit数据库([url][/url]),这个数据库索引了世界上650种经济学杂志,组成了比较全面和权威的“经济学文献”(中国目前只有一种刚刚被索引的杂志《AnnalsofEco-nomicsandFinance》)。根据Econlit数据库,1994?1998年间,大约有55000人在经济学文献上发表了文章,Ecares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34章: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新比较经济学内功:求解制度变异比较经济学诞生于世界经济跌宕起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发源地是美国。
这是由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一战结束后,美国凭借远离欧洲主战场的天赐良机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成长为世界金融经济中心。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恶果,不光令整个美国经济几乎濒于“全部毁灭”的边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陷入萧条的深渊。
而反观世界的另一端———苏联却欣欣向荣,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从1928年至1940年,苏联创造了一个行政指令的经济。
斯大林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经济在一种高度集权的封闭式状态下一下子发展起来。
西方深重的经济危机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自动调节机能”已经愈益失灵,同时也宣告了以亚当·斯密古典学说为中心内容的自由放任主义传统经济理论思想的破产。
如何拯救濒于崩溃境地的美国经济?经济学家们将目光转向了苏联模式,开始从结构和效果两方面认真比较分析两种经济体制的优劣。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从事比较研究的经济学家们的心目中,比较经济学的存在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存在为基础的。
这种受“主义”比较法支配的比较研究,一直延续了约30年。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两大“主义”制度内部渐渐出现了“变异”,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变种。
在这个变异的“刺激”之下,比较经济学才得以打破以“主义”划分经济体制的窠臼,比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才真正形成。
又过了20余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前苏联东欧国家政治剧变所引发的经济制度变迁,对比较经济学提出了全面挑战。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比较经济学框架内,根本不可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制度变迁的过程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而现实迫切需要对此做有理有据的、透彻的比较分析。
这样,现实的需要推动着比较经济学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诸方面的变革。
历史在这里划了一道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比较经济学被学者们称为“传统比较经济学”,九十年代以后的比较经济学则被称为“新比较经济学”。
洋八股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彭玉生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指被学术共同体奉为标准的一系列普遍性规则、方法、概念及理论,其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
范式反映后实证主义逻辑,这被作者权称其为“洋八股”结构。
文中侧重讨论提出好问题,做好文献分析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假设乃连接理论与经验之桥梁,最后讨论了“洋八股”与本土化的关系。
作者首先比较了“洋八股”与“土八股”的区别:“洋八股”分为:问题、文献、假设、测量、数据、方法、分析、结论“土八股”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通过比较得出两种八股虽然都刻板学究,但其内容和公用却不同的观点,“洋八股”是经验研究的范式,反映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随后,作者将八股拆分,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每一股。
第一股:研究问题。
一项研究要从问题出发,然后综述相关文献和理论、讨论各种不同观点和可能的答案,进而从中抽出假设命题;之后测量概念,收集数据,设计分析方案;最后分析数据以检验假设,并做出总结。
作者强调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因为好问题会激发讨论和争论,如果问题不好,再正确的答案也会很快被忘记。
好问题需要做到:1、具体。
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要以小见大。
2、集中。
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
3、原创性。
要敢于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
4、意义。
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
第二股:文献(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指对与中心问题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
文献综述有三个功用:澄清贡献、提供理论框架和提出理论缘由。
好的文献综述要做到:1、前沿性。
文献综述应该关注学术的最新发展,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防遗漏。
2、覆盖性。
一个好的综述应该涵盖所有重要文献,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探索方方面面的答案,包括自己不同意的答案。
3、相关性。
中国的行为经济学家及其观点
中国的行为经济学家及其观点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近年来,在中国的经济领域,行为经济学家逐渐崭露头角,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的行为经济学家及其观点,以体现中国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1. 丁文华:注意力经济学丁文华是中国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提出了注意力经济学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干扰和诱惑,导致注意力被分散。
他的观点强调了在经济决策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注意力,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钱颖一:互惠经济学钱颖一是中国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在互惠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究了人们在经济交换中的互惠行为,并发现了一些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不符的现象。
他认为,人们在经济交换中,往往会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这种互惠行为是经济交换中的重要动力。
他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刘俊海:决策心理学刘俊海是中国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在决策心理学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即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从而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
他的观点强调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为我们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
4. 侯捷:行为金融学侯捷是中国知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他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究了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并发现了许多与传统金融理论不符的现象。
他认为,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往往存在着非理性行为,如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这些行为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
他的观点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结起来,中国的行为经济学家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他们的观点强调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为我们理解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是近年来各国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它既是一个法学课题,也是一个经济学课题。
国内外学者(包括法学者、经济学者、管理学者)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各自研究领域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有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但囿于学科的分析角度,很难综合地考虑问题以至于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还缺乏统一的理论共识。
到目前为止,除OECD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与灵活的解释外,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
因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的探讨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 一词的提出肌癞overnance” 一词源于拉丁文,是“统治”或“掌舵”的意思,在希腊文中与“舵手”是同义语。
在经济活动中,糖overnance” 一般含有权威、指导、控制的含义。
对“CorporateGovernance” 一词,国内翻译成“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督导机制” 等等。
“Corporateovernance” 一词最早是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理论界提出来的。
当时美国经济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不“懂事”,董事不能为股东的权益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经理人员手中,也就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在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教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揭露董事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时,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强化董事会职权的理论。
英美学者就把这种围绕对董事会的赋权、控制、制约的机制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
1到了 20世纪80年代,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属于企业理论的前沿问题,参与者不仅有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也加入到此行列中来,而1992年5月,美国法学研究所还颁布了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该文规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和权限,监事、董事、高级经理和控股股东的公正义务、诉讼权等内容。
经济学专业论文专业导论论文
经济学专业论文专业导论论文美国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摘要:我国传统的大学经济学本科教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学人才的需要。
美国经济学专业培养在学科设置、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地方院校经济学培养模式有三点重要启示:一流的师资条件和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美国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我国地方院校经济学教育启示随着经济日趋市场化和国际化,我国传统的大学经济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挑战,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来看,都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学人才的要求。
尽快改变经济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经济学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的长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进度和质量。
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中,70%—80%位于美国。
美国的大学是精英汇聚的地方,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是思想开放的社区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也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美国的经济学培养模式,对于我国地方院校经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一)经济学科的设置在我国,大学经济系一般设在经济学院、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
而美国大学的经济系则设在文理学院内,少数设在管理学院。
美国研究型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教育只设博士点,不设硕士点,颁发的硕士学位只是通向博士学位过程中的“过程学位”。
因此,研究型大学里没有“考研”与“考博”之分,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本科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博士的培养主要与科研密切相关。
只有教学型大学才有学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经济学科内有多个分学科,但经济系内并不划分教研室,只是有一些组织比较松散的领域,比如宏观经济、计量经济、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等。
跻身Ecares排名榜的华人经济学家们
的排名方 法有 不 同的排 名结 果 , 对 这 种 因不
同方法 而 产 生 的 差 异 化 问 题 , cE , s 通 过 对
排 名 中均 有 得 分 的 323 7 名 作 者 和 593 个 经 济学研 究机 构 的相 关 性 进行 了计 算分 析 , 最 后 综合列 出全 球 经 济学 家 和 经 济 学 系 的 排 名。
《经 济 学动 态》加似 `
跻身
排 名榜 的华 人经济学家们
王 向阳 刘睿智 徐 鸿
近 十年来 , 各种 权 威 机 构对全球 的经 济
学研 究机 构和 经 济学 家进行 了卓 有意义 的 排
~ 名。 最 近 一 次有 影 响 意义 的 排 名 是 CE
( 2X( X) ) 通过 检 索索 引 了 全球 65 0 多种 经 济学
李龙 飞 (玩e uL n gf( 于i ) 排 名第 1印 位的 李 龙飞 教授 现 任 教 于 美 国 俄 亥俄 州 立 大 学 。 李 教 授 19 71 年 毕 业 于 香港 中文 大学 , 并 获 数 学 学 士 学 位 ;l 97 2 年 获加拿 大 滑 铁 卢 ( W a t e lr o ) 大 学 数 学 硕 士 学 位 ;l 9 7 4 年 获 该 校 哲 学 硕 士 学 位 ;l 97 6 和 19 7 年 李 教 授 分 别 获 纽 约 罗 切 斯 特 ( R oc ha s etr ) 大 学 经 济学 硕 士 和 博 士 学位 ; 19 80 一 19 84 年 任美 国 明 尼 苏 达 大 学 经 济 系 副 教 授 , 随后 分别 以教 授 的身 份 分 别任 职 于 美 国 密歇根 大学 和香港科 技大学经 济系 。 李教 授 在 经 济学 研 究 万 面 颇 富造 诣 , 19 4 一 19 8 年 期 间在 国际核 心期 刊发表 了 6 篇 有影 响意义 的学术论 文 。
钱颖一_经济学科在美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6期经济学科在美国钱颖一1编者按:不久前本刊编委钱颖一教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了题为“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报告。
钱颖一于198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分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管理科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开始工作,先后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任教。
以他这样的经历作出的演讲,对于许多希望了解美国经济学科情况的读者,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我们将他的报告整理稿经作者本人修改后,刊于本期,以飨读者。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
由于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对于如何参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我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第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第三,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第四,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国内的大学通常设经济学院,而美国的大学都是设经济系。
经济系通常设在文理学院内(也有少数设在管理学院内的)。
文理学院一般分三个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和人文部。
国内习惯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统称为文科。
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人文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而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
在一所大学内,文理学院是大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是因为文理学院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博士的培养与科研密切相关。
所以文理学院是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核心。
这个核心之外是职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主要的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这些职业学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也有例外,特别是工学院)。
美国不少大学的管理(商)学院是研究生院,没有本科生。
钱颖一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位置
在推动经济改革和开放中起到特殊作用 在政府、企业、媒体中的特殊地位 在学术界的地位
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特殊位置
对政府的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9
10
Why Study Economics?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5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A New Way of Thinking
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可以凭少量 的知识去理解广泛的现象。 Economics is a subject in which a little knowledge goes a long way.
•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A New Way of Thinking
经济、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经济(Economy)
希腊文:家政管理 中文:经世济民
经济在当代中国的特殊位置
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9年后以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
8
市场营销学Marketing:定价策略得益于信息 经济学和博弈论 人力资源管理学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大量运用组织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分析方法 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延伸产业组织学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却往往当了某 个已故经济学的奴隶” “The ideas of economist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ers, both when they are right and when they are wrong, are more powerful than is commonly understood. Indeed, the world is ruled by little else. 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intellectual influences, 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s.”
钱颖一:理解经济学原理
钱颖⼀:理解经济学原理作者:钱颖⼀经济学家,清华⼤学⽂科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15230字,预计阅读需30分钟。
经济学原理为什么重要?钱颖⼀说: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家之间的最⼤共识,它是⽤最简单的逻辑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它追本溯源,探求最根本的因。
他在清华⼤学只开⼀门课,就是《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经济学原理重要?14年前的2002年,我受聘为清华⼤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当时不只我⼀个⼈,⽽是⼀共有15位在海外⼤学任教的经济学教授受聘为特聘教授,每⼈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设⼀门课程。
绝⼤部分特聘教授开的是博⼠⽣课程,⽽我⾃告奋勇开设本科⼀年级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
2002年9⽉我在清华第⼀次上这门课时的情景,⾄今历历在⽬。
那是在清华⼤学的主楼后厅,⼤概有500个座位。
也许是因为第⼀次开这样的课,所以吸引了很多学⽣,除了清华经管学院2002级和2001级本科⽣外,也有清华其他院系和清华外的同学来听课。
在过去的14年间,我⼀直坚持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这门课,是同另外⼀位教师⼀起开。
在2004—2005学年和2005—2006学年,我还同时在北京⼤学经济学院开设了这门课。
现在北京⼤学经济学院也⼀直在开这门课。
在我开设这门课之前,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的⼤学中或者不存在,或者只是⼀个学期的《经济学基础》。
中国学⽣更重视《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因为通常认为中国学⽣的数学基础⽐较好,可以直接学习中级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不⽤数学,太浅,不需要教。
2002年秋季在清华开这门课的时候,我坚持⼀定要两个学期。
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是做对了的⼀件事。
尽管我本⼈在清华本科念的是数学专业,数学对于我学习经济学很有帮助,但是我强烈地感觉到,即使在今天,在国内⼤学⽣和研究⽣的经济学整体⽔平提⾼得很快的情况下,《经济学原理》仍是不可或缺的⼀门课。
这门课看上去简单,没有⽤任何数学,但它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它传授基本概念、分析思路,特别是培养学⽣的经济学直觉。
第一讲 导论公司金融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
一个例子:企业如何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省 假定存在5个独立的个体 每两个个体之间将发生交易 任何两个个体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相 同(记为1个单位) 研究方法:分别考察并比较市场和企 业不同组织方式下的交易成本
在市场的组织形式下 5个个体两两交易的交易成本为10个 单位 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下 引入虚拟法人(Legal Person)作为 中心签约人 同样5个个体交易,总的交易成本为5 单位 结论: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交易成本的 节省
产权安排的一般原则 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应 (Matching) 享受权力和承担风险的对应
上述问题的解决ive Mechanism Design )(Myerson、Satterthwaite)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信号传递(Signaling)和 信息甄别(Screening)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建立在可证实变量上的激励合约的设计
国外“标准意义”的金融 (Finance)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使股 东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的股权和债权 比例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使 资金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按时收回 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的一系列组织设计和 制度安排(Shleifer and Vishny,1997)
Remark
狭义的公司金融视角:资本预算和资本 结构选择(财务经理的角色) 广义的公司金融视角: 作为公司金融的制度保障的公司治理同 时也构成公司金融的重要内容 (超过一个单纯的财务经理的职能)
Remark
公司治理是金融问题,而不是管理问题 金融视角不同与会计视角: 会计视角:“向后看”,强调对已发生业 务的记录等 金融视角:“向前看”,强调对未发生业 务的规划等
世界排名前1000名中的华人经济学家及其教育背景
世界排名前1000名中的华人经济学家及其教育背景华人著名经济学家很多人都不是国内前三的高校毕业的,看来大陆高考选择的并不是最有学术天赋和学术野心的。
另外天国强曾说,相对与日本学生,中国学生更加IMPA TIENT。
没有学术毅力是做学问的大忌。
世界排名前1000名中的华人经济学家及其教育背景排名顺序根据Tom coupe(2000)“1990-2000发表论文世界排名”,该项目是受欧洲经济协会(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支助的严肃认真的科研项目,有较高的权威性。
现将有关华人经济学家的情况整理如下。
本人非经济学专业人士,因此本排名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1.石寿永:1984年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资管理工程专业本科,1988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991年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
2.林毅夫:1971年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肆业,1978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硕士,1986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3.钱颖一: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系本科,耶鲁大学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4.田国强:1980年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本科,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硕士。
5.王平:(台湾人)。
曾任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系教授。
资料暂缺6.李其:1982年北京大学天体物理本科,1985年南开大学物理学硕士,1991年德州农机大学经济学博士。
7.周林:(音译),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8.徐文:(音译),香港大学毕业,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9.李龙飞:1971年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本科,1972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经济学硕士,1976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硕士,1977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
10.朱敬一:1978年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商学系工管组本科,1985年获密西根大学经济学博士。
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
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经济学家排行榜对各种影响排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尽量剔除了一些主观和随机因素带来干扰,因此其排名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
根据排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在所有11种方法中是经济学文献最大产出者。
芝加哥大学排在美国哈佛大学之后。
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哈佛大学文章超过17000页,而芝加哥大学不足11000页。
宾夕法尼亚、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位于前五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前十名。
在排名中第一所非美国大学是伦敦经济学院,排在16名,到第42名是第一个非英语语言大学,荷兰提尔堡大学。
前100名机构中,有64个机构在美国,22个在欧洲,加拿大8个,亚洲2个,澳大利亚2个,以色列2个。
实际上,如果再加上经济学家排名,就会发现美国和加拿大有更多顶尖大学。
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
他们分别是:石寿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华人经济学家中位居第一。
目前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石寿永1965年出生,1984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管理学院物资管理工程专业,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199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学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主力教授,1998-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任访问学者;1997?2000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副教授,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国际经济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
他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一套能够修正原有货币理论不足新货币基础理论。
钱颖一(QianYingyi),全球排名第71位,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二。
目前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他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之后到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硕士学位。
他同时取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999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2001年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经济学专业介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9
我国大学的经济Βιβλιοθήκη 专业1. 系别设置
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均有经济系,理
工类一般在经管学院或商学院
财经类大学和偏文科的大学(如人大、 武大)的经济学系在经济学院(或经贸 学院)
10
我国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2. 课程设置 公共课、基础课:英语、数学、思政、 体育等 专业课:政经、中国经济专题、微观经 济学、宏观经济学、学说史、经济学流 派、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发展经济学 、中级微观、中级宏观等
11
我国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3. 中外差异
专业定位:素质教育还是技能教育 课程设置:国外课程精炼,没有杂课, 高度集中于经济研究的所有知识模块, 包括基础理论、方法训练、应用训练等 ;国内较杂,受限制多
Iwoa),与会计、金融、营销、管理科
学、管理与组织专业等并列
4
经济学专业在美国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经济学系在
文理学院的社会科学部
爱荷华州立大学(ISU)经济学系为文理学
院与农业资源学院共管
5
经济学专业在美国
2. 课程设置
理论课:主要是不同层次的经济学
方法课:数学、统计、计量经济学
12
我校经济学专业基本情况
1995年招生(97、98、99、04停招)
已经培养毕业生800多人
毕业生就业单位:海关总署,国家信 息中心,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
考研:已有近60人考取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 著名高校研究生
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
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行榜在欧洲经济学会的资助下,2000年E-cares在其博士论文中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家比较能接受的世界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排名,也给出了世界大学和经济学家的成绩随时间演变的情况,分析了关于美国大学和非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
Ecares使用的是E-conlit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索引了世界上650种经济学杂志,组成了比较全面和权威的“经济学文献”(中国目前只有一种刚刚被索引的杂志《AnnalsofEco-nomicsandFinance》)。
根据Econlit数据库,1994?1998年间,大约有55000人在经济学文献上发表了文章,Ecares经济学家排行榜对各种影响排名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尽量剔除了一些主观和随机因素带来的干扰,因此其排名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
根据排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在所有11种方法中是经济学文献最大产出者。
芝加哥大学排在美国哈佛大学之后。
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哈佛大学的文章超过17000页,而芝加哥大学不足11000页。
宾夕法尼亚、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位于前五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前十名。
在排名中第一所非美国大学是伦敦经济学院,排在16名,到第42名是第一个非英语语言的大学,荷兰的提尔堡大学。
前100名的机构中,有64个机构在美国,22个在欧洲,加拿大8个,亚洲2个,澳大利亚2个,以色列2个。
实际上,如果再加上经济学家的排名,就会发现美国和加拿大有更多顶尖大学。
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
他们分别是:石寿永(ShiShouyong),全球排名第48位,在所有华人经济学家中位居第一。
目前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石寿永1965年出生,1984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管理学院物资管理工程专业,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199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任加拿大文森大学助理教授,1994?1997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主力教授,1998-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任访问学者;1997?2000年任加拿大皇后大学副教授,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
Econ PHD
[转帖]美国经济学博士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来美国一个多月,唯一的感觉就是累,每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书,要做多少题才算是个完。
与国内的一些同学聊起,他们也甚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博士还要上那么多课,做那么多题。
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
在中国的高考体制下,中国的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成天书山题海,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
而到了大学,似乎就到了极乐世界,几乎没有了压力,随便混混也能大学毕业,拿到学位。
(我本人深有体会,在国内一所数一数二的名校里呆了四年,现在想起来还是痛心疾首,什么都没学到啊,特别是数学没好好学)。
而在美国,这个过程是到过来的,上大学之前让你自由发展,培养情趣爱好和创造性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大学,特别是到了博士阶段,那意味着你已经选择好了你的道路,而对于你即将从事一生的事业,当然要求你全力以赴了。
回头来说经济学的博士们,我是这边商学院的博士,但是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都是和经济系的博士一起上。
我不太清楚国内的经济学的博士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第一的,反正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过得异常的辛苦。
因为在第一年结束后,博士们要面临一个微观一个宏观的综合考试,根据以往的数据,大概只有30%的学生能一次把两们都过了,当然不过的学生还有半年后的一次补考的机会,两次加起来大概通过率是60%多一些,剩下的就被淘汰了。
(恐怕国内的学校很少听到博士被淘汰的)当然我们学校的着两个考试据说是全美的最恐怖三个这种类型的考试之一(另外两个好像是Minesota 和Chicago),所以坊间流传笑话, If you did really bad in the Prelim, you have to go home; if you failed but not that bad, you can still go to UC Davis; if you failed but you did quite well, then you can go to Yale! !!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是因为当初确实有人考试没过,然后又申请去了Yale的。
【免费下载】钱颖一经济学科在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经济学是经济和教育的交口,作为教育来讲,办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接轨成为非常自然的目标。
我觉得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学的国际轨是什么?就像改革一样,我们要知道市场经济在发达国家是怎样运行的,为什么要这样运行,那么讲经济学科建设也是如此,要清楚它的国际轨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去做。
这一讲主要讲第一个问题。
我又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什么是经济学的方法和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存在许多误区。
第二是讲国外的相关的经济学科的制度和运行。
一、现代经济学学科的定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使用大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下的全部“二级学科”,包括宏观、微观、计量、金融、财政、产业、劳动、环境、国际(世界)等经济学内容。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一、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首先,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
这些视角指导我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包括信息。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
这种利益最大化包括利他行为。
[3]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
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表,却实际上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
经济学家看问题,往往跨越第一直觉――“分配”,不仅仅考虑利润的多少,而是从效率着眼,例如在股份公司,大股东会照顾小股东或股民的利益,不然公司就不能有效地运行。
这就是所说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二,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
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比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罗定理(Arrow-Depeu Theorem),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C oase Theorem),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 em)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
一般均衡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罗(Kenneth Arr ow)曾经说过:一般均衡理论中有五个假定,每一个假定可能都有五种不同的原因与现实不符,但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最有用的经济学理论之一。
他的意思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有用的参照系,就像无摩擦状态中的力学定理一样,尽管无摩擦假定显然是不现实的。
把这些基本定理定位于参照系有助于澄清两种常见的误解:一种是以为这些定理描述的就是现实世界,因此将它们到处套用。
却不知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与现实的距离因地而异。
另一种是因为观察到这些定理与现实的差距而认为它们都是胡言乱语,因此认为毫无所用。
却不知它们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解释现实的进一步理论提供参照系。
参照系的建立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
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生的时候,韦茨曼(Martin Weitzman)教授问我,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区别?他研究比较经济制度,经常去苏联访问,问这个问题是从与苏联经济学家交往中有感而发。
韦茨曼的回答是,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这样,分析经济问题时就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
比如讨论资源配置和价格问题时,充分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就是一个参照系;讨论产权和法的作用时,科斯定理就是一个参照系。
我们常见到,一些记者洞察力很强,有经济头脑,写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
然而,他们与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因没有参照系而会显得分析缺乏主线和深度。
第三,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试举几例说明。
第一例是供需曲线图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
起初,经济学家用这一工具来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后来又用它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效果。
不仅可用它来研究市场扭曲问题,也可用它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问题。
第二例是萨缪尔逊(P aul Samuelson)的重叠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这一模型考虑到人生命的有限性和代际之间的市场的不完备性,因此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有用的分析工具。
第三例是格罗斯曼(Sanford Grossman)、哈特(Oliver Hart)和穆尔(John Moore)的所有权-控制权模型。
它是分析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四例是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和梯若(Jean Tiro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
它用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间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换。
这一工具被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共谋问题,政府的行业规制(比如电信业)问题,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利弊问题。
第五例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
这一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多重均衡点,除了好的均衡以外,还有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坏的均衡点:因为别人去挤兑,所以我也要挤兑。
这一模型对研究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这类问题很有用。
以上五个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广泛用来作为分析工具,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
这三部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这是一个人受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时所接受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
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种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构成的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并不是一些新鲜的经济学名词和概念的汇集,经济学家的工作也不是任意套用这些名词和概念,而是运用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和现象。
上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是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
在这方面,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
比如,社会学中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范式。
多元化虽然可贵,但由于缺乏一致的分析框架,学科的发展会大受局限。
政治学的现状则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
虽然目前政治学有明显的朝经济学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理性选择”(r ational choice)学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学的问题,其影响正在迅速上升,但它在政治学中还不是唯一的范式。
现代经济学趋同于一种范式,有利亦有弊,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从中的受益远远大于损失:正是由于经济学的这一被广泛认同和使用的分析框架,才使得经济学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发展得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二、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
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而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
从现代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看,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通常都要借助数学。
下面我们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证(empirical,又译经验)研究两方面来具体看一下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一清二楚。
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谬误。
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
例如信息经济学研究激励,“moral-hazard”研究道德风险问题,所以要给公司经理激励,一旦写出来之后,就发现它和统计中的关于充分信息量的问题是同一问题,而且可以推出统计量是什么。
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运用数学模型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减少无用争论,并且让后人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继续开拓,也使得在深层次上发现似乎不相关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变成可能。
从实证研究角度看,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的优势也至少有三:其一是以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发展出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
其二是证据的数量化使得实证研究具有一般性和系统性。
三是使用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让研究者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
因此,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
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并分别确定它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
讲到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重要作用时需要澄清两点。
一是确有不少好的经济学的初步想法或猜想一时还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因此用非数学语言写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视作“前期产品”。
初步的原创思想往往需要后继者用数学模型表述,在此基础上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取得明确的、有预测性的理论结果后,才会影响深远。
试举两例说明。
第一例是张五常(Steven Cheung)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佃农制(即农民与地主用固定比例分成)的研究,他对交易成本对不同合同形式的选择作用提出开创性论识。
后来,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74年的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了激励与风险分担的交换对农民与地主在土地租赁合同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