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货币银行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部分填空题1、铸币是国家权力进入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2、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3、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成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和纸币本位制度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在纸币制度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时,会出现货币的良币驱逐劣币。
20、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 B 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表征货币D、电子货币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C 类型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学科。
它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人们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这叫做商品交换。
然而,商品交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找到适合交换的对方,以及交换价值不一致等。
因此,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交换更加便利。
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动物皮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这些原始形式,并成为最常见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具有切割性、可称性和稀缺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二、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银行的角色和职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内容。
2.1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供应理论研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个人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情况,以及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2.2 银行的角色和职能银行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货币银行学研究银行的角色和职能,以及银行业务对经济的影响。
2.3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领域:3.1 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课程和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 信用与债务:信用的概念、信用形式、债务与债务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
4.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系。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务。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务操作。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第五版),提供全面、系统的货币银行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金融学网站,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研究成果。
4. 金融软件:教授学生使用金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货币与银行体系的组织、运行和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掌握货币政策、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2.1.1 货币的定义2.1.2 货币的功能与要素2.1.3 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2.2 货币的价值和数量理论2.2.1 边际效用理论2.2.2 货币数量理论2.2.3 供给和需求决定货币价值 2.3 银行的职能与类型2.3.1 银行的定义和基本职能 2.3.2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2.3.3 银行的创新与发展2.4 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2.4.1 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2.4.2 银行信用与信用风险2.4.3 风险管理与金融稳定2.5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2.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2.5.2 中央银行的作用与职责 2.5.3 货币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2.6 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2.6.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6.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2.6.3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三、教学评价和考核3.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合作。
3.2 平时作业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包括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形式。
3.3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机制的掌握情况。
3.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参考教材4.1 主教材《货币银行学导论》4.2 辅助教材《货币金融学》《银行业务与管理》五、教学资源5.1 电子资源教学课件、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材料的电子版5.2 实践资源可利用实际银行机构、金融市场等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六、教学进度安排6.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背景知识6.2 第二周:货币的概念与功能6.3 第三周:货币的价值和数量理论6.4 第四周:银行的职能与类型6.5 第五周: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6.6 第六周: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6.7 第七周: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6.8 第八周:综合复习与考试安排七、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运作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金融判断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货币银行学题库(黄达_第二版_)[1]
《货币银行学》题库说明1、本题库是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理论教研室承担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
2、题库以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为蓝本,该教材由我国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达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该教材于1997年、2002年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当前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权威性教材。
3、本题库的命题原则是:立足于考核学生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等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此,题库的题型灵活多样,覆盖面宽广,按照章节命题,突出试题的客观性,以减少教师授课时的随意性,保证该课程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题库的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不大,所列论述题主要供参考使用,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自主出一些针对性强的试题,增强期末考试试题的检验功能。
4、本题库的题量充足,有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简答和论述共7种题型,按照《货币银行学》教材的17章内容的先后次序编列。
除了第十四章因内容较少,命题数量受到限制外,其余各章至少有15道填空题、15道单项选择题、10道多项选择题、10道判断正误题、5道简答题和2道论述题,可以出计算题的章节至少有2道计算题。
客观题附有标准答案,主观题附有参考答案。
本题库主要供期末笔考教研室统一组题和流水评卷时使用。
5、本题库是开放式试题库,由于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题库试题不可能一成不变,而需要不断更新。
主要渠道一是将各任课教师的自主性命题不断纳入题库,逐渐增加题库容量;二是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一般每2年进行一次,吐故纳新;三是在教材修改时及时调整。
在本题库设计编写过程中,黄达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第三版正在修订,新教材有望在明年出版,为使题库与教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届时本题库也将根据新教材进行全面修订。
货币银行学重点(2)
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5、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它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2、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券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13、金融衍生品:是指在传统
的金融产品基础上通过金融创新而出现的金融产品。
6、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7、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资本最雄厚、业务范围最广、分支机构最多、对经济的影响最深刻,它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具有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服务等功能,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发挥其信用中介功能,通过吸存、放贷、推销国债等,为国家、企业及个人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融通提供服务,满足其需要,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发挥其支付中介功能,通过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为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可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由于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主体,且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使之成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国家调控经济的许多政策措施要借助商业银行的活动来实施。四.商业银行发挥其服务功能,可为社会提供大量重要金融信息,作为国家制定政策、企业和个人融资、投资决策的参考;各种金融服务项目,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许多便利。))
6、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原则: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循序渐进。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货币银行学论文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
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如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性本科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银行论文银行货币银行学论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摘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方式,传授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由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金融理论、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而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学专业,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
一、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出版的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教材为主,也可以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任课老师:何锦强货币银行学教案【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货币收支的范围、货币流通的含义,掌握有关货币起源与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学习难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 Currency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所有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1. 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2. 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这个问题涉及基本的货币理论,可以思考,但无需急于予以回答——这需要足够的理论准备。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1. 种种实物货币;2. 金属货币,特别是上世纪初还在流通的金属铸币,在流通了几千年后,也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1. 用纸做的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与国库发行的纸币,它们的区分及转化。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1.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格。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⒈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金融保险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4学时⒉课程地位《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培养金融保险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专业必修课。
每一个金融类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
货币银行学就是研究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关货币、银行、金融的知识和理论,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程通过探讨货币、信用、利率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考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来解答现实中货币与金融方面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处理经济工作中有关金融问题的实际能力,以使其符合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学生以后的各专业知识学习影响甚大。
因为它的诸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源于长期的市场经济的一般总结,一般在《经济数学》的基础课程后开设。
基于该课程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目标⒈课程目标《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以实务应用为第一要素使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同时学会协作;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Money and Banking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2.0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或上机)学时:0适用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货币银行学》是系统地研究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一门科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把发达国家在货币、信用、银行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成功改革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内容先进、与国际接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系完整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信用、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今世界各国金融机构运行原理和规范,透彻理解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法规、政策及改革取向;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上以课堂教授为主。
教师在按照大纲的要求授课同时,适当补充最新资料。
同时适当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搜集相关领域的最新资料,积累最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系统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系统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扎实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正确的分析,能够利用基本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金融活动中的一些基本实务操作。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 前言 (1学时)2 货币 (3学时)(1)经济运行与货币银行(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定义、本质3 货币制度 (4学时)(1)金属货币制度(2)现代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3)我国货币制度简史4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6学时)(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信用形式(3)信用工具(4)利息与利率5 金融机构 (6学时)(1)金融机构概述(2)中央银行(3)商业银行(4)政策性银行(5)其他金融机构6 银行业务 (6学时)(1)银行的负债业务(2)银行的资产业务(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7 金融市场 (2学时)(1)货币市场(2)资本市场8 涉外金融 (4学时)(1)外汇与汇率(2)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3)国际收支(4)国际金融机构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无五、教材及参考文献教材《货币银行学》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文献《现代货币银行学》饶余庆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孙礼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西方货币银行学》李崇淮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现代金融学》周大中编著北京大学北大出版社《货币银行学教程》艾洪德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制定:杜凤梅大纲审定:王国贞制定日期:2009年8月一、判断1、我国的辅币是有限法偿的,不能用于纳税。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Economics of Money and
△ 6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
A
B
A
A
☆
☆
△ 6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有一定学时的见习和金融业务模拟实验。建议的具体学时安排:第五章安排2个学时,让学生进行金融市场上的主要交易模拟实验;第六章安排2个学时,组织学生到商业银行见习银行的实际业务操作及了解银行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第九章和第十章安排1~2个学时,组织学生到银监局和中央银行或其分支机构见习,实地了解金融监管的实际运作和央行的主要业务。
起草人:芮训媛 审核人:伍孟林 日期:2008年7月15日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第五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六节 金融创新
B
A
A
B
A
B
☆
☆
☆
△
△ 10 第七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A
A
A
☆
☆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六节 货币政策效应
A
B
A
A
C
B
☆
☆
☆
△
△ 10 第十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MURM1019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管理科学、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专业开课学期:每学年第2学期总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讲课学时:34学时指定教材:姚长辉,《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目1、陈雨露,《国际金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富兰克林•艾伦格伦•雅戈,《金融创新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货币纪录片主创团队,《货币》,中信出版社,20126、庞忠甲,陈思进,《货币的逻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货币概述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2、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演变的结果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特殊商品三、货币的定义第二节货币形式的演变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代用货币四、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支付手段四、世界货币五、储藏手段第四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我国的货币制度思考题:1、货币是否等于现金?2、货币是否等于收入?3、货币是否等于财富?4、货币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三、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四、货币制度与主权第二节外汇与外汇管理——外汇界说再释一、外汇界说再释二、外汇流程三、外汇管理与管制四、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五、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第三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二、汇率及其标价法三、汇率汇种四、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比较五、人民币汇率制度第四节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一、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二、汇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三、汇率决定的国际借贷说四、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五、汇兑心理说思考题:1、如何理解汇率的自由波动?2、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的条件?第三章信用课时:2周,共4课时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本质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金融学专业导论
金融学专业导论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货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融学专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向。
货币是金融学的基础,包括硬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在交易中充当媒介,是价值的尺度、支付的手段和财富的储藏。
信用是指借款人凭借自身信用条件向贷款人借款,并按时还款的行为。
信用在金融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利率是资金使用成本的体现,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利率受到市场供求关系、风险水平、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
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问题。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后续的金融学学习打下基础。
国际金融学主要研究国际间的货币关系、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等。
国际金融学对于了解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学主要研究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
投资学旨在帮助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资产最大化。
保险学主要研究保险产品的设计、营销、理赔等。
保险学旨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为保险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公司财务学主要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
公司财务学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工程学主要研究金融衍生品设计、定价、风险管理等。
金融工程学是金融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金融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未来金融行业将更加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绿色金融强调将环保理念融入金融业务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环保领域的投资和服务,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货币银行学教学新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新大纲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ofMoneyandBanking学分:3学时:51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掌握。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讲解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从货币及信用入手,逐一阐明了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币信用经济中的运行、地位及作用,论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求的关系以及对由此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教学的重点是信用、利息和利息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教学的难点是西方的利率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理论等及在我国金融发展、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为基础课程,并要求具有一定的会计学和统计学知识,与财政学为平行课程,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等则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某些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这些后续课程,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则不一定学习这些后续课程。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货币银行学》,康书生、鲍静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货币银行学》,康书生、鲍静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3、《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金融学》,曹龙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货币银行学》,艾洪德、范立夫,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货币银行学》,岳玉珠,郭慧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金融学》,王松奇,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9、《货币银行学》,姚长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金融学》,鲍静海,科学出版社,2006;13、《金融学》,牛建高、杨亮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4、《新编货币银行学》,刘学华,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5、《金融市场学》,王千红、梁红岩,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6、《中央银行学》,吴庆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货币银行学原理》,于殿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8、《金融联考大纲详解》,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研究小组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年;19、《货币、银行与经济》,托马斯.梅耶,洪文金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20、《货币金融学》,米什金,李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1、《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劳埃德B.托马斯,马小萍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2、《货币与市场》,彼得S.托马斯,肖惠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3、杂志:《金融与保险》、《中国金融》、《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24、报纸:《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教案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功能以及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掌握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及其定价(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3.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4.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5.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3)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法:开展模拟银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学时分配:(1)货币与货币制度:16学时(2)金融市场:16学时(3)银行体系:16学时(4)货币政策:8学时(5)国际金融:8学时3.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六、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文献:(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5)金融机构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金融机构的概念、机构组 成及相互关系,各机构的性质及业务内容,机构体系的发展及变革情况。在此 基础上,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体系尤其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完 善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和见解。
(8)货币政策要求学生了解货币政策的内容,明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深刻 理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掌握在不同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与财政政 策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9)货币供求均衡要求学生理解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掌握货币供给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经济活 动的不同主体分别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需求的认 识、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的表现和调节机理等内容, 并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
supplytheories,
inflation,
requiresstudentsbasicknowledgepoliticaleconomics,
economics
essentiallaccounting.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和金融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奠定必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
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理论、通货膨胀等内容。本课程需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及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及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及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及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及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及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及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及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2007-09-22 17:41:19)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2.何为购买力平价学说?3.利率平价说解释了什么?4.如何正确看待三种学说?二、不同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决定(一)金本位制1.什么是金本位制?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如何决定?(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三)牙买加协定体系1.什么是牙买加协定体系?2.牙买加协定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3.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4.浮动汇率制有什么优缺点?三、分析汇率的方法1.分析汇率的方法有几种?2.基本分析的思路是什么?四、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化1.什么是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本国货币的币值有何影响?3.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政府如何调节?4.利率与汇率有何关系?5.使汇率贬值就能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吗?6.什么是J型曲线效应?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的利率平价说。
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值得广大从事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客户注意的是,以上的学说都有许多前提和假设,理论色彩较重。
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造成的,所以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该理论中的国际借贷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
从现在外汇市场的实际变动情况也可以看出,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何为购买力平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PPP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汇价学说。
两国货币的比价取决于两国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对比关系。
如果,1只汉堡在德国价值卖1欧元,同样的汉堡在美国卖1.10美元。
我们说汇率为1欧元对1.10美元。
根据是否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因素可以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尽管购买力平价学说并不完美,但是中央银行在计算通货之间的基本比率时仍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通过根据购买力计算出的基础汇率与市场价之间的比较,可以判断现行市场汇率于基础汇率的偏离程度,购买力平价是预测长期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3.利率平价说解释了什么?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价学说,解释了利率水平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哪种货币利率高,为了获得较高收益,投资者就愿意购买哪种货币,资金就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将促使利率较高国家货币汇率的上升。
利率平价学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目前市场行情的变化,澳元、加元的大幅上涨可以充分看出利率变化、资本流动对汇率的重大影响。
4.如何正确看待三种学说?三种学说各有所长,它们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影响外汇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现代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不断出现新的特征。
虽说早期的三种经典学说已经很难完全适用于目前的市场发展现状,但它们所包含的理论精华内容仍是投资者在市场分析中不断获得提高的重要基础。
此外,经济学界还有其它一些汇率学说,从不同的视角对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
如以边际效用为基础的汇兑心理说、建立在利率平价说基础上的资产市场说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求说等等。
二、不同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不断密切。
国际间的贸易交往、债务清算、资本流动等活动,都涉及到各国货币的兑换,汇率制度的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等问题,各国按照某些共同的标准对上述各方面作出相应的安排就构成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1、国际收支的调节,2、汇率的规定和变动,3、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和变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1914年以前的古典金本位时期;2、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3、1945—1975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4、1975年以后以全球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金本位时期1.什么是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的货币。
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1、只有金币在市面流通的纯粹金本位制度;2、金币与可兑换的银行券和其他货币同时流通的混合金本位制度;3、流通中的货币全部是可兑换的银行券,而完全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如何决定?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各国本位货币所含纯金之比叫做金平价,各国货币的兑换率就是按照单位货币所含纯金数量计算出来的。
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往往会围绕金平价而上下波动,但是汇率的波动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黄金输送点。
上涨的最高限度(黄金输出点)为金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下跌的最低限度(黄金输入点)为金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
由于黄金输入、输出点限制了汇价的波动,所以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幅度很小,汇率相对稳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十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为尽早结束此局面,1941年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开始了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努力的结果是四年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44国参加的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全球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诞生。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台的背后,实际上是英美货币主导权之争。
最终的结果,是该体系实质上使美国几乎独占了货币金融领域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和修改权。
该体系的特点是:1、国际准备金中不再只有黄金,而是黄金和美元并重;2、美元成为唯一的主要储备资产;3、美国只允许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纯粹意义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仅维持了十多年。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
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把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确定货币平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来决定,或者不规定含金量而只规定它与美元的比价。
这样,各国货币便通过固定汇率与美元连结在一起,美元成为各国货币必须围绕的中心。
同时还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活动,以便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三)牙买加协定体系1.什么是牙买加协定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从50年代到70年代引发了多次美元危机的爆发,1973年布雷顿森林时代最终结束。
为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各国经过几次协商,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会议,达成了所谓的“牙买加协定”。
协定主要包括浮动汇率的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等内容,对有关黄金、特别提款权和汇率等条款都进行了修改,对货币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对许多根本性问题没有进行新的重大改革,使该体系仍存在着严重缺陷。
牙买加协定体系标志着浮动汇率时代的到来。
2.牙买加协定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牙买加协定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方面的安排,因而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可以同时并存。
但基金组织要对会员国的汇率政策进行监督,缩小波动幅度,使汇率符合各国长期的基本经济情况,不准会员国操纵汇率来阻止国际收支进行有效的调节,或对其他会员国赢得不公平的竞争利益。
由于浮动汇率制造成汇率变动太大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汇率,这就是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3.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
其主要特点是:1、货币的非黄金化成为既成事实,美元摆脱了虚金符号;2、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为既成事实,汇率调节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3、缺乏大国间制度化货币合作的散漫为既成事实,原本浮动汇率应该是受IMF严格监督,并且特别提款权也应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其实质却是国际放任自由制度。
4.浮动汇率制有什么优缺点?浮动汇率制的优点有:1、各国可能自主地选择货币和汇率政策;2、名义汇率的自由变动可以有效地阻隔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3、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宏观政策的溢出或溢入效应。
缺点是:1、汇率的易变性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行为变得同样高度不确定,并刺激民族主义国家采取管制政策;2、浮动汇率制带来金融资产价格的无常变动,将使得实物资产的价格调整滞后地受其影响,并扭曲实物资产的配置效率;3、无论金融市场如何有效,私人部门不可能对所有潜在的汇率风险进行对冲,4、它作为一种具有信息效率的机制也许并不具有福利增进机制,浮动汇率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值得怀疑。
三、分析汇率的方法1.分析汇率的方法有几种?分析汇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础分析是对影响外汇汇率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内容。
技术分析是借助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以往汇率的研究,预测出汇率的未来走势。
基本分析就推动市场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技术分析就市场变化本身进行分析,对两种方法的运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总体而言,两者相辅相成。
2.基本分析的思路是什么?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进行波动这是金融市场运作的一般基本规律,也是我们进行汇率基本分析的思路。
通过对各种基本因素的分析,试图确定各货币汇率的“合理内在价值”,从而对实际的汇率价格的变化作出预测。
从基本分析的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对汇率有影响的,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因素,都可以包含在基本分析的范畴之内,从广泛联系的角度看,这样的经济、政治和其它因素会有很多很多,全面得到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件难事,通过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的综合得出汇率的“合理内在价值”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