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水》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道德与情感。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并能描述主要情节。

2.分析主人公在文章中所经历的成长与变化。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德和情感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隐晦的情感色彩和道德启示。

2.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师生共同回顾《跳水》的内容概要,复习文章中主要情节和角色。

2. 主体第一部分:理解文章1.学生自主阅读《跳水》,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概括文章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分析主人公的成长1.让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分析主人公刘义勇在文章中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发表观点。

2.老师指导学生总结成长的启示和教训。

第三部分: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情感价值。

2.让学生思考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3. 结束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认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跳水》这篇文章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了对主人公成长历程和道德情感的感悟。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作相关文章,提高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启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跳水》这篇文章。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海边》。

课文记叙了一个小孩在父亲威胁下跳进大海,被海里的大浪几乎吞没,最后在远处经过的船夫帮助下得以获救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章所要传达的道德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珍惜生命,学会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保持冷静和勇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所要传达的道德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课文PPT4.学习任务单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事物,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音语调的把握。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上包含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一)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学新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四、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一)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二)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预设:“吓呆”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小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第【1】篇〗17 《跳水》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故事性很强,要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果。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习船长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这一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船长当时面对的处境,以及船长采取的方法好在哪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

要重点注意故事的结尾部分,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本课描写水手的篇幅很多,要了解这些内容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感受到了孙膑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篇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

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

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流程】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回归整体,总结写法,畅谈启发【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跳水》,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2.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您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教师小结:是,我也有此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

17《跳水》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是以“思维"为专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进一步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让生命在张开的手掌上延伸着无限,在短暂的时光里凝聚着永恒的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跳水》一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能明白事情的发展过程,但是事情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让孩子跳水的决定以及他的思维过程,学生还不能够有条理、准确地表述,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1.本节课的重点是以船长为中心,分析船长的思维,体会船长为何让孩子跳水的原因以及他的办法的好在哪里?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孩子学会推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之妙处。

【教学难点】学会处在危险的境地中应该果断冷静,抓住有利条件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再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述: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文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

(贴出人物)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一开始是水手逗猴子取乐,这是故事的起因;猴子就去招惹孩子,孩子气得去追猴子,不知不觉中,孩子陷入险境,这是故事的经过;在这危急时刻,船长逼迫孩子跳水,最后孩子被水手救起,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水手、猴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而写船长的笔墨却很少,但你们觉得四个角色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着重划出船长)师过渡:我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7页,你们找到了哪一段?二、走进“跳水"1、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2、要想读好这一段,最难的是把哪个地方读好?3、船长的话要怎样读?适时引导:急切、命令、坚定......过渡: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大声、急切地向孩子喊道呢?我们看看孩子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三、走进险境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孩子身处险境的句子,再指名孩子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

讲的是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的一头。

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横木。

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比较强。

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跳水》。

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听写一些成语:航行放肆吓唬呲牙咧嘴桅杆瞄准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

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

(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反馈:(1)、哭笑不得(2)、气得脸红了(3)、气极了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啊!。

”反馈: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板书:《跳水》)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不是无情物,文章不是无情物”。

本课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读为主线,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交流,积极挖掘文本中的内涵;进行对话教学。

[教学预设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4、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1、分组讨论解决小男孩危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进行情感交流(略)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师语:昨晚老师看了一篇课文,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都无法安睡。

你们能帮帮我吗?这问题是:有一个小男孩,爬到了船的桅杆的最顶端,而且又走到了最高横木的中间,这时他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

一不小心就会摔死。

请大家同桌或前后桌进行讨论讨论,想法子救救这个孩子吧!(老师边说边画示意图)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a、铺棉花b、用降落伞c、用吊机d、跳进大海e、派直升飞机f、派人上去救他……4、比较方法,体会船长的镇定机智5、有感情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三、学生质疑,再次激趣1、师语:很好,刚才大家都想了好多方法来救这个小男孩,可见大家很关心这位小男孩,很为小男孩的危险处境感到担心。

你们真的很善良。

我代表小男孩真诚地向你们说声谢谢!2、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假设问题如下:a、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爬到桅杆上去?b、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c、我想知道这个小男孩被救以后他会说些什么?……四、品读课文,体验感情1、师语:解决了小男孩的问题,现在你们自己又来了问题,太好了,可见你们都是爱思考的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名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名师教案

17.跳水【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

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

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

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关注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故事的关键人物船长,是在文章的结果部分才出现,而且文中对船长言行的描写非常简洁,只用少量的动作和语言。

联系课后题,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1.能说出水手们的表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下17《跳水》教学设计解读教材《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本文紧扣单元主题,主要讲了在一艘帆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追猴子爬上桅杆,情况十分危急。

船长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素养目标1.完成基础型学习任务: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积累“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

2.落实发展型学习任务: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拓展性学习任务:能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拓展性学习任务:能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题导入]导语: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了一个惊险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跳水》。

板书课题:跳水(齐读课题)导语:这个课题会引发我们哪些疑问?预设: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怎么样?导语: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任务一:抓住人物主线,把握课文内容导语: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水手、猴子、孩子、船长之间发生的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的。

(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1.了解事情起因。

导语: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水手和猴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预设:水手拿猴子取乐。

(交流是提醒学生概括时要把水手和猴子都放进去,学生有困难时,提示学生关注“大家拿它取乐”这个关键信息。

)导语:这是事情的原因。

2.了解事情经过。

导语: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讲了猴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是琐碎的,教师不需要急着帮助学生概括。

跳水教案部编版一等奖

跳水教案部编版一等奖

跳水教案部编版一等奖这是跳水教案部编版一等奖,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研究。

跳水教案部编版一等奖第1篇一、情景导入《跳水》优秀教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杆的顶端,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这个故事———《跳水》二、交流预,以学定教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样引起的?2、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问题,以学定教。

视学生问题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小组交流。

﹚三、自主研究,读书感悟1、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引起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2、那事情产生的经过怎样?下面请同学继续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一试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顾生命风险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此时处境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试一试,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3、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刚才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入水中?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当时会怎样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4、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

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单元大情境引入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从思维矛盾者和智者一正一反两个角色身上看到了思维的火花,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走进俄国大文豪的作品,继续发现思维闪耀的光芒。

(二)出示插图,激趣导入1.我们先来看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这幅插图对应的就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作品《跳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跳水》,看看它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请孩子们迅速浏览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列出提纲。

PPT出示交流:第一部分(1):水手拿猴子取乐。

跳水。

第二部分(2-4):孩子一直追猴子,陷入险境。

第三部分(5-6):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成功获救。

3.借助提纲完成填空:根据提纲填空:水手拿猴子取乐()()4.教师提示:看到这个填空对应的三个部分,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是对应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5.梳理出故事发展的线索后,我们抓住人物结合实情发展线索,说一说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内容,边梳理边板书:六、板书设计跳水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作业设计一、初读课文,根据拼音写词语孩子一路追赶猴子爬到了hang chuan()的wei gan()的横木上。

猴子龇牙lie()嘴地dou nong()孩子,还用牙齿fangsi()地si()扯孩子的mao zi()。

船长走出chuancang(),判断出孩子面临的危险,果断拿枪miaozhun()孩子,命令他跳海。

二、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顶:①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②副词,表示程度最高。

③用头或角撞击。

④人体或物体的最高的部分。

⑤用头支承。

1.一只猴子坐在桅杆的顶端。

()2.船长的儿子戴着一顶帽子。

()3.船长想出了一个顶好的办法。

()4.水手们着急了,又不能拿个东西顶一下桅杆,提醒孩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跳水》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语文要素中也明确提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纵观整套教材,将“思维”要素以单元为主题展开训练,这是首次。

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本课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关联。

在环游世界的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最后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猴子的“放肆”与水手的几次“笑”让孩子心情不断变化,最后失去理智走入绝境。

而船长沉着镇静分析形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让儿子死里逃生,给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教学目标★1.通过关联猴子的举动与孩子的心情变化,明白水手的几次“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2.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枪逼跳水”办法的好处,感悟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故事回顾情景再现1.孩子们,看这三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跳水,孩子脱险”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三幅对应连环画)2.生简要讲述故事。

3.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回到故事现场。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风平浪静的海上,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和孩子在甲板上说说笑笑,多么悠闲自在!怎么突然就画风一变,男孩走上横木处境危险呢?设计意图开课时借助线索回顾故事情节,一是帮助孩子还原故事情景,唤醒对故事的认知。

二是回顾第一课时“复述故事”的要求,检测孩子是否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故事讲完整。

连环画的形式,想象更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关注“三笑”助推情节1.是什么让男孩一步步陷入绝境?默读1-4自然段,根据学习单(一)的提示找找答案。

2.预设:生1:我认为是猴子让男孩陷入绝境,首先猴子摘了男孩的帽子,然后还用牙齿撕、咬,逗男孩生气,最后将帽子挂在横木上,男孩去追猴子所以走上横木,陷入绝境。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学生年级:五年级•教材内容: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名称:《跳水》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跳水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中国跳水的发展历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跳水运动的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3. 教学内容•跳水运动的基本原理•中国跳水的发展历史•课文《跳水》的理解和感悟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跳水运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对跳水的认识。

2.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跳水》,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跳水运动的技巧和要领。

3.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中国跳水在国际比赛中的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体育的自豪感。

4.表演:邀请愿意的学生进行跳水动作的模仿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强调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紧扣《跳水》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体育精神。

通过课堂表演和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出对跳水运动的浓厚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在引导讨论时应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迪。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跳水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DD高潮。

板书:高潮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

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

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得救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运用智慧,最终化险为夷。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紧凑,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表达,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在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气,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语言表达的学习。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卡片。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讨论主人公在面对危险时还可以采取其他什么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最后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跳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角色?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的猴子?理解“放肆”这个词2、这只猴子为什么很放肆?出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1)它指谁?大家指谁?将角色转换到句子中去。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是因为……)你能将这两种关联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猴子放肆表现在什么地方?1)快速阅读2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用“三角形”在句子中标出动词。

学生汇报3)师读句子,学生闭眼相象,做猴子的动作。

4)学生汇报想到的画面。

小结:作者在描写猴子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猴子的放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今后我们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2、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小声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孩子心理变化的词语。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1)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可不可以换一下次序?比如……2)用“因为……所以……”回答理解“哭笑不得”区分“气急了”和“气极了”。

3)小结:这四个词语虽然都是描写心理变化,但是表示的程度不同,所以,按照事情的发展,心理变化也应该从轻到重。

因此,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不能调换次序。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当时的境地十分危险?在文中做勾画学生汇报A、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跳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7.《跳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

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

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会认“肆、枪"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概括故事的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感受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资源准备】PPT课件,具体包括:生字、词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问题;作者资料补充;达标检测(附练笔素材);课后作业等。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问题预设:(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列夫8226;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8226;卡列尼娜》。

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板书: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板书: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板书: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板书:结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四、细读课文,了解联系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6】(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实现了两节课的自然衔接,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二、自由读文,了解起因【出示课件3】1.第一自然段首先交代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3.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6.谈话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三、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出示课件4】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更加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

【出示课件5】……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师小结。

(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6.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发展,给孩子带来了危险,故事进入了高潮。

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出示课件6】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联系上文,互相交流: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出示课件7】②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反而“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3.孩子此刻处境如何(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哪儿看出来的(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8】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在朗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

5.谈话过渡:(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

你有什么感受(担心、害怕、紧张……)你想救这个孩子吗(想)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2)时间可不等人啊!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4)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四、自读自悟,了解结局【出示课件9】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默读这部分课文,交流:“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时候”是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

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1)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2)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3)落水后,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4)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4.和船长的办法相比较,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办法怎么样呢(铺海绵垫子或棉被既费时间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需要很长的时间。

)5.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怎样(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7.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沉着、果断、机智……)8.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照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

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9.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10.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

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自由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了课文,我明白了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船长)佩服他什么(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板书:沉着镇静、机智果断)4.说一说:(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失足跌到甲板上,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你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智慧,以及你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你极大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