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含答案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3219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e.png)
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调研测试高三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高中全部内容。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深入讨论代谢学两条法则的细节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在解剖课堂上被扔进焚烧桶的这个器官——脂肪。
脂肪在医学用语中叫作“脂肪组织”如今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之一。
根据定义,器官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独立于其他部分,并具有特定功能。
脂肪的特定功能便是调节能量。
我们将看到,脂肪不仅贮存能量,同时也控制着能量的消耗。
一种轻质、保温的能源脂肪由被称为脂肪细胞的个体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对任何哺乳动物的生存而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海豹到骆驼乃至人类。
脂肪具有三个主要特性。
首先,与肌肉或骨骼相比,它更轻,因此便于随身携带。
其次,它能隔绝寒冷,因此能防止过多的热能通过空气而流失,尤其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如果你是....一只裹着厚厚脂肪的海豹,游在冰冷的大洋中,这便是极大的便利;而如果你是....40摄氏度沙漠中的一头骆驼,这便是极大的不便——除非你将....所有的脂肪储藏在一个大肉疙瘩(或称“驼峰”)里,以使身体的其余部分能够呼吸。
第三,脂肪能够贮存大量能量。
综上所述,脂肪是一种高效、轻质且具有保温性的能源。
每一个脂肪细胞都具备独特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贮存能量。
贮存的能量越多,脂肪细胞就变得越膨胀,在尺寸上也变得更大。
在变胖的最初阶段,你并不会长出更多脂肪细胞。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7fd7b2e3f5727a5e962dc.png)
绝密★启用前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联考语文试题1、命题范围:高考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3、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e9b5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8.png)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4日上午09: 00——11: 30 试卷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2024年7月10日,“萝卜快跑”连然登上热搜。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向媒体表示,“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400多辆无人车。
支持者为AI技术的运用欢呼,反对者则对无人车的高歌猛进表现出不安和抵触情绪,有出租车司机联名求助“给一条活路”。
10公里3.9元、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拒载、车内无异味……“萝卜快跑”着实不简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租车司机或网约车司机群体里,嘲讽“萝卜快跑”无人车不善“变通”的声音也高了起来,甚至盖过了最初的“恐惧感”。
7月16日前后,网传“萝卜诀跑”停运,但官方回应称,武汉系订单被自动取消,而合肥系技术原因需要调整。
短短十几天工夫,情绪的落差之大,观点的纷繁复杂,也折射着“萝卜快跑”无人车在极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丝“震颤”。
但显然,当无人车恪守规则意识“不争不抢”“安全第一”却让不少人类司机感到不适应时,我们应该展开的思考显然超越了技术层面。
首先,无人车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不必讳言,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冲撞了传统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形成直接的“威胁”。
有人说,对于新技术,就该无条件地欢迎,“有什么好嚎的?”理由是,火车和汽车代替马车时,人的感受并不重要。
这当然是一种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被類覆的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在短暂的病苦之后,从各个方面适应了残酷的现实,并重新找到了生存所需要的岗位。
争议开启的思考是有益的:发自传统产业深处的痛感,是在“呼唤”一种良性的关系。
这就是:在新技术力量“攻城掠地”之时,也要允许和倡导温情的力量进行某种改善和修补。
具体而言,关键是在政策层面保持开放和引导的态度。
既要允许“先行先试”,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也要抓紧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监管,让无人车在公共交通领域里规范地发挥作用,不至于“裸奔”。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272fb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a.png)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特别是它与大数据系统的对接,使得基于智能创作平台生成的“虚拟作者”大量涌现,诗文本的数量与质量迎来双线飙升。
尤其是,机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词句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化,让人领略到工具理性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产生的威力。
机器人写诗现象在触发人们的惊叹之余,也开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学媒介化、产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问题,其聚讼的焦点便是:机器写的诗是否具备诗的自足性,仿诗、类诗属于“诗”还是“非诗”?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的不断通过学习趋于完美的特质,恰恰使其离“仿人类主体”的目标愈发偏远。
因为真实的写作者都不是完美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从被“编辑”或“优化”,故而才会痴迷于对死亡、孤独这类话题的不懈追求。
人类诗歌的一个核心母题,便是呈现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惧、忧伤、愁怨,等等。
缺乏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拟造出的孤独书写、死亡意识、痛感叙事,是把人类基于体验获得的生命感性与思想灵性,固化为基于数据和概率的技术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审美共通感,也无法抵达非理性想象力、潜意识、直觉等需要经历命运磨砺才能顿悟的“真实”。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ed9b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4.png)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 · 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f56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5.png)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现在只要打开《岁时广记》一类的古代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其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为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水平又比较低下。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
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
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
高三8月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三8月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1d60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5.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卡尔·萨根和上帝的对话王晋康卡尔·萨根死了,死于上帝之子耶稣诞生2000年后,公元1996年12月2日。
他的灵魂,或曰他的薪神,或曰他的思维,级统离开了那具肉休,那具使用了62年后被骨髓癌毁坏的躯壳,开始向天界升去。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对面那个老人。
老人深目高鼻,疲骨嶙响,简陋的祸色麻衣遮不住干枯的四肢,长发长须飘拂着,遮没了半个面孔。
他向萨根伸出双臂:“欢迎你,我的孩子。
”卡尔·萨根微蹙双眉,冷静地打量着他,在嘴角绽出一丝微笑:“我想,你就是那个大写的他,是主宰宇宙万物的上帝?”老人平和地微笑着:“对,那是我的一个名字。
孩子,我特意来迎接你进入天堂,跟我来吧。
”萨根卸没有回应上帝的热忱,他冷静地说:“那么,我想你知道我的名字?”“当然知道。
卡尔·萨根,20世纪美国的科学先生。
你一生无私无畏,弘扬科学之光,鞭挞伪科学、邪教和一切愚昧的东西。
在民众心目中,尤其在青少年心目中,你已成了科学的化身。
”萨根应声道:“那你当然知道我对上帝的态度!非常遗憾,我从不信仰上帝。
”上帝狡黠地笑着:“我知道不少科学家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唯有上帝才能管理这个无限的宇宙,使宇宙处处充满秩序与和谐。
你不认为宇宙需要一个创造者和管理者吗?”“一个至高无上的管理者?”萨根答道,“我和所有科学家一样,敬畏大自然简洁之美,相信宇宙到处存在着普适的、严密的、精巧的秩序。
”萨根毫不留情地接着说:“很可惜,在20世纪已经没有一个科学家相信生命是你创造的。
生命是无生命物质用自组织方式产生的,也就是说,是从‘无’中产生的;它是单源的;生命的产生全都遵循同一种简洁有效的法则。
有了这三条,就足以解释生物大千世界中的严密秩序——实际上,不严密才见鬼呢。
”他直视着上帝,“上帝,你认可这种解释吗?”上帝并不以为忤,宽厚地说:“听起来是与‘上帝造物’同样有力的解释,甚至更好一些。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2aa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5.png)
2025届湛江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史学作为历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来研究历史,促进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准确化和信息化。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方向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争议,数字史学也不例外。
这些讨论实际上反映了学术界对数字技术的矛盾心态。
笔者以为,数字史学面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数字化史料的使用等方面。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但技术不能也不会完全替代研究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
与其只在理论层面讨论其利弊,不如选择合适的领域通过具体研究来加以验证与深化。
以数字技术深化城市史研究是学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新领域。
数字城市史研究的探索表明,推动数字史学发展不会让数字和技术取代传统研究,取代理论分析,反而会让传统史学研究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相比历史学其他分支,中国城市史更加具备与数字史学融合发展的条件。
中国古代保存了大量历史典籍,其中有不少记载与城市发展相关,特别是地方志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城市史资料,如关于城市选址和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布、街道、经济、文化等。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有关城市的资料更是大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统计制度、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以及报刊、图书、音频、视频、图像制作出版等,海量的城市数据得以保存。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ea2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8.png)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知识罗素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它建立了当代世界。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
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
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
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
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
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
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
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
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
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6ffe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4.png)
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风,是我国古代最重视观察的气象之一。
炎黄时代,我国已设有“风后”一职,专门负责测风工作,东晋王嘉《拾遗记》中“帝使风后负书”的记载就是对这一史实的有力佐证。
我国对于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内容不仅有四方的风名,还有风向,如庚丁三年时记录的气象卜辞“壬申,大风自北”。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风的认识也逐渐全面,如战国末年的文字记载中已有八风。
唐代时,人们对风向的辨别有了比较系统的记录。
如李淳风在《乙巳占》中,列出了二十四个风向的名称,指出这些方位是由天干地支和卦名组合而成,并简要说明了判定风向的方法。
其卷十《占风远近法》记载:“凡风从戌(西北偏西)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辰(东南偏东);风从辛(西偏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乙(东偏南)。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和现在一样,利用风吹来的方向判定风向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仪器辅助判断风向。
例如甲骨文记载的“见”,便是一种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的简单的风向仪,在风杆上系布帛或长羽作为示风器,即可判断风向。
随着生活水平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傀”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后,其改进版本“五两”在秦汉时期被广泛使用,用五两或八两重的羽毛制成候风旗,即使有一点点的风,也可以随风而动,其灵敏度相当高,不仅可以用来观测风向,还可以根据风旗的上扬程度简单判断风力的大小。
古人常用的风向仪还有“相风乌”,“相风乌”的材质有木质和铜质两种,比较有名的就是铜质相风乌,人称“铜凤凰”。
东汉时期,“铜凤凰”经过张衡的进一步改进,诞生了“相风铜乌”,被作为当时专门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
(取材于朱新发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风力等级是指风力的大小,通常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而引起的各种现象而定。
常州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
![常州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a79b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0.png)
常州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解析)说明:1. 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
2. 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训诂. / 待价而沽. 狷.介 / 细大不捐. 茎.叶 / 泾.渭分明B.鳜.鱼 / 一蹶.不振 蔓.草 / 轻歌曼.舞 玄.色 / 泫.然泪下C.转.折 / 天旋地转. 载.体 / 载.歌载舞 数.九 / 数.见不鲜D.煞.尾 / 煞.有介事 丧.钟 / 丧.魂失魄 禁.忌 / 弱不禁.风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间.距/间.不容发 应.届/应.接不暇 翘.楚/翘.首以盼B .埋.单/ 互相埋.怨 狡.猾/ 矫.揉造作 契.合/ 锲.而不舍C .沮.丧/ 含英咀.华 拾.掇/拾.级而上 倒.水/排山倒.海D .绯.闻/蜚.短流长 沏.茶/休戚.与共 噱.头/ 空穴.来风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对今年NBA 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
B .4月6日,在上海申花与天津泰达的比赛中,郜林起脚劲射,再进一球,梅开二...度.,帮助申花队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C .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 .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资料的新发现,人们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过去我们常常讲盖.棺论定...,现在看来不能作为普遍的认识。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0be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3.png)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按要求填空。
(1),枉用相存。
(曹操《》)(2),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3)子路认为千乘之国可能遇到的两个治国困境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按要求选择。
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是革除科技馆积弊沉疴的最有效方法。
B.丰子恺作为文人画家,其作品星罗棋布....,至今都是学界的热门话题。
C.报道中的难民筚路蓝缕....,忍饥挨饿,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盼着回家。
D.文学作品一旦被读者逐字逐句考据,就会变得支离破碎、不忍卒读....。
3.将下列6句话依次排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合于礼就是做得对,对就是合式的意思。
②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④礼和法相异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⑤礼不需要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的是传统。
⑥从行为规范说,礼和法律无异,都是行为规范。
A.②③④①⑤⑥B.②⑤③⑥①④C.③⑥②⑤①④D.③①⑥④②⑤三、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元宇宙的虚与实周丰①元宇宙指自然宇宙背后还存在一个数字(影子)宇宙,即所谓的数字平行宇宙。
元宇宙的核心是信息,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由数据构成。
然而,数据的创造者是人,这就意味着,在元宇宙里,人类自己扮演造物主,在自然世界无法实现的各类创新欲望,在虚拟的元宇宙世界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
“因此,人类似乎实现了超越自然宇宙的限制,在数字宇宙中充分发挥人的各种创造性,并追求人类的自由。
”②如果说元宇宙是“把人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了”,那么,这个“解放”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物质与感知。
元宇宙的本质特征是全沉浸式的虚拟,因此,元宇宙首先“解”开的是感知对象的物质实在性,我们的感知对象不再是物质对象,而是数据虚拟对象,可以说,数据具有唯一性和虚拟性,凭借着“0”和“1”两个代码,数据能够塑造任何形式的对象,某种程度上讲,数据就是人的想象的可视化。
2023北京大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大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6a0e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2023北京大兴高三(上)期中语文2023.1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创新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人类创新的诸多手段中,写作作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手段,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当写作用来达成沟通的目的、整合新知识以及先进知识的时候,写作对于学习新知识是有力的推动。
尤其是在推崇创新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写作成为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写作来学习”成为高频短语,写作成为发展知识、促进阅读和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和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写作学习,是当代学习、研究、治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大学学习中。
写作迫使我们有目的有效地读书,去补课,去思考,于是写作过程就变成了读书学习的过程、研究思考的过程。
一篇文章写成之后,作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弄懂的、有机的知识结构网络。
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
不仅是大学里的研究性学习广泛适用“通过写作学习”,在中小学中,把多样性的写作活动贯穿到学“以写促教”更被人关注,比如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写作是儿童在科学中学习的一种方式,当儿童用写作来解释他们看到了什么和他们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时,他们必须理清思路,用其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他们的想法。
(取材于郑小娜的《真实写作教学研究》)材料二没有理解就没有学习,信息的语言化是理解的核心标志之一。
知识内化就是外部新知识经过智力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写作的智力活动中,输入的信息和储存的信息通过写作重新组合创生,换了一种形式输出,从而内化为主体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写作对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这时的写作不是目的,而是加工信息的手段,是促成新旧知识反应的催化剂。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初,胡适就秉持“学习通过写作”的写作观。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语文试卷(精选)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语文试卷(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3735a05caaedd3382c4d358.png)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3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ccffc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c.png)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名句默写(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崇不呼天也;,。
(《屈原列传》)(3)李密《陈情表》中运用乌鸦反晡的典故的一句是:,(4)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六国论》)(5),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十年来,小品文热持续不降,也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奇观。
文学告别了紫高和沉重,主向轻松和自由。
____ 。
小品文的危机,正隐敞在小品文盛行之时。
①不少读者偏嗜小品文,流连于此,两不知此外有更为瑰面辉煌的世界。
②我们似乎逸入了一个逃避崇高、走向世俗的时代,而极端者,甚至定向鄙俗化、市侩化。
③一些作家,也只追求空灵闲适的文风,而不愿追求更为壮美的艺术境界。
④装深沉反成统薄,饰高旷却显浅陋;甚而求雅得俗,小品文也就成为无聊碎语了。
A.④③①②B.②3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2)下列这则活动通知的划线部分有一处语句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关于举办教育论坛的通知为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平台甲,上海某高校教育研究中心拟举办以“语文之美教育之贵”为主题的数育论坛(乙)。
诚邀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莅临受教丙。
本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差旅费烦请自理丁。
论坛时间:2023年11月24日-26日论坛地点:上海市某高校逸夫楼报告厅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86*************二、阅读(70分)小明阅读《汉语与中国文化》一书,以下是该书引言的部分内容以及小明的读书摘录。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引言(部分)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
然而以往人们谈论语音与文化的关系多限于词汇的层面。
早期人种语言学的工作就是为一种文化内容中各方面的相对比重给出词汇指数。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85af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5.png)
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武汉二中审题学校∶黄陂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
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
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
“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
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
“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
”“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
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
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
“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
”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
“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68d92ce59eef8c75ebfb3c4.png)
【精品】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国人的文化论争往往不是争谁对谁错,而是争谁好谁坏。
中国至今尚未发育出健全的论争,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心态,而学术论争一旦涉及道德问题,欲求所谓的平等便只能是了。
A.体制宽容海市蜃楼B.机制包容痴人说梦C.体制包容海市蜃楼D.机制宽容痴人说梦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和事实认定等方面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
B.互联网金融放宽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极大地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
C.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在诸力量中的比重大为增加,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地、资源和资本,而是知识。
D.较之于军事力量,作为一种力量工具,文化软实力在对外政策中若得以巧妙使用,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C.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D.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李白《山人劝酒》)二、语言表达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
①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
②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
③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
④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⑤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
⑥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
2021届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1641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b.png)
2021届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刘卫平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
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
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
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
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
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
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
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
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
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
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
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
”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1. (6分) (2017高一上·南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新诗的宿命。
语言方面与文言相对的白话,形式方面与格律平仄相对的不拘音韵、长短不一的自由体,对旧有的诗歌规范来讲,无疑都是颠覆性的,是对于诗歌基本范型的重构,是对诗歌本身的重新定义和对诗歌边界的拓展,这是极富想象力,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诗歌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精神、观念方面的。
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危机其原因是多重、复杂的,但其中非常根本的一点是文化层面。
新诗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新诗的“新”自然首先体现在其物质材料、其外在形式上,白话诗、自由诗相对于此前的文言诗、格律诗而言的确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的“生产力”。
胡适在写于1919年的《谈新诗》中,首先强调的是“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的意义,并指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
”“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
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
”就新诗的语言构成来讲,现代汉语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时代性,其变化更多,句式结构也更为复杂,更长于表达复杂精细的情感、思想,就此而言,的确是别开生面,冲破了古典诗歌语言较为单一、封闭、僵化的状况,在最为基础的语言层面为新诗之呈现新的面貌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代汉语作为诗歌语言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其能力、资质已经得到公认,呈现了与古代汉语大为不同的诗意空间。
新诗是与时代同行,不断“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观念、美学取向、艺术技法等层出不穷;与传统诗歌相比,在诸多方面均实现了置换与更替,称之为“新诗”名副其实。
20世纪以来,新文化、新文学、新诗、新中国……短短百年竞有如此多的“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观。
这一方面说明“新”有其现实基础、外在需求和内在的激情、冲动;另一方面,说明这里的“新”其发育是不充分的,其发展有挫折、有中止,因而才需要另起炉灶、重新出发。
“新”的并不就是“好”的,关于“新诗”之“新”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诸多有识之士的反思。
(摘编自王士强《新的,现代的,自由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新诗在外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彻底颠覆了传统文言诗、格律诗,是对诗歌基本范型的重构。
B . 新诗在语言构成上以白话文为主,不注重音韵等外在形式,打破了旧体诗歌的规范。
C . 胡适先生认为旧体诗的外在形式已经成为新诗基本内容表达及精神情感表达的一种枷锁、镣铐。
D . 随着新诗的出现,现代汉语凭借自身的资质、能力成为了新诗的主要语言方式,并得到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从新诗的“新”人手,论述了新诗与旧体诗歌在语言、精神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B . 文章引用了胡适关于新诗的观点,既表明作者对新诗的认识,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 文章论述逻辑严谨,不仅写出了新诗发展的革命性意义,也看到了背后存在的不足。
D . 文章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古典诗歌语言的单一、封闭、僵化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新文化、新诗等的出现,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外在需求,但其自身依旧需要不断改进,甚至重构。
B . 近代以来,正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层面的变革,新诗才呈现出了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繁荣的景象。
C . 现代汉语富有时代性,变化繁多,句式结构也比较复杂,其所创造的诗意空间与古代汉语有较大区别。
D . 新诗之所以为“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思想观念、美学取向等方面均实现了对传统诗歌的置换与更替。
2. (18分) (2017高一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
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
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
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
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B .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C .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 .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E .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4)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念。
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
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
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________。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
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
王子朝见________,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
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
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________,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________。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
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大动干戈明日黄花无影无踪无人问津B . 同室操戈大势已去无影无踪无人问津C . 大动干戈明日黄花杳无音信门可罗雀D . 同室操戈大势已去杳无音信门可罗雀(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 . 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 .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