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歇。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有着丰富的内涵。
古人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本文将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物质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幸福主要体现在对财富、家庭和健康的追求。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只有通过勤奋工作、积累财富,才能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外,古人还强调家庭和睦、子孙满堂是幸福的重要体现。
正如《诗经》中所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这表明古人认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古人还注重身体健康,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因此,追求健康长寿也是古人幸福观的重要内容。
二、精神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幸福比物质幸福更为重要。
古人认为,精神幸福是指内心世界的充实和平静。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精神幸福:1.修身养性:古人认为,修身养性是达到精神幸福的关键。
通过学习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修身养性,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
2.知足常乐:古人认为,知足常乐是精神幸福的重要体现。
一个人只要能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贪婪、不羡慕,就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3.志存高远:古人认为,志存高远是精神幸福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4.仁爱之心:古人认为,仁爱之心是精神幸福的基石。
只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强调物质与精神并重。
在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幸福,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B.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轴(zhóu)提挈(qiè)卡脖子(qiǎ)鞭辟入里(bì)B.下榻(tà)逮捕(dài)紫禁城(jīn)曲高和寡(hè)C.缜密(zhěn)惭怍(zuò)创可贴(chuānɡ)扺掌而谈(dǐ)D.谮言(zèn)酩酊(dǐnɡ)着眼点(zhuó)饕餮大餐(t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形式主义滋生曼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社会风气。
B.4时许,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门前,已经汇集了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执行“神舟十一”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C.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幼儿园大门旁的垃圾桶旁常年会有一滩水,上面时常漂浮着一些剩果核、烂菜叶以及废弃的塑料包装袋,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
D. 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骗,维坤的画虚空澄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他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仿佛徘徊在恣意纵横的壮美山河之中,心游大化,莽莽山岳奇峰,又悠然传来一坡坡衰草的低吟浅唱。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刚到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惊慌失措B. 畸形(jī)畸形病态C. 装模作样(mó)装腔作势D. 贪得无厌(yàn)贪得无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用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C.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发挥了团队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D. 他的言谈举止,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讲话高谈阔论,让人难以理解。
B. 她的画作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C. 他勤奋好学,成绩斐然,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C.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几乎成了书呆子。
B. 为了这次比赛,他每天起早贪黑,刻苦训练。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D. 他的演讲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慨。
7.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的壮美景色。
8.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抱负。
9. 《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慨。
10. 《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揭示了()的历史悲剧。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思想“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智”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智”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结合。
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又要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
其次,“智”注重理性思考。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智”倡导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拥有智慧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智”对于社会的进步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等方面,智慧的力量不可或缺。
在当今时代,“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智”只强调知识的积累,不注重智慧的运用。
C.“智”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时代,“智”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智”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智”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价值时,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与智慧的结合是“智”的重要内涵之一。
高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解析
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 ,______ ”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和______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 ,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故人不再,世事沧桑的感叹。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 ,______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作答。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说来有趣.21世纪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医学,与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传统中医,①______。
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据此积累下来千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再通过医生的人脑来存储、“加工”,进而开出药方:而今天的智能医疗,则是给医生加上了一个“超强大脑”,它能海量存储、超速计算、深度学习,给人类增添摆脱病魔的能力。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
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
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
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
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
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因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
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
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3 题。
有人假想汽车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崭新的作用。
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放置的财产”——一种没有投入所有生产能力的发电站。
汽车能够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假如把泊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很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
假如把全世界所有泊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当前全世界耗费量的 10倍。
这类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看法。
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行能永久依靠石油和其余碳氢化合物,所以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微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余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
当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
此刻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织的输电线有 30 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 1/4 的电力。
昨年东部地域的停电事件表示,这一电网连对付当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假如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同样更分别、更灵巧,那就能够经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花费者之间的均匀距离而提升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惧侵袭损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人们的想法是创立一种灵巧的电网,能够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淆型能源网,谈论矿物燃料与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
并且混淆型能源网自己就成了氢燃料的长处。
几乎每一种能源都能够用来产生氢,氢又能够转变成电不单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行。
在混淆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依据这类看法,汽车在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
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
你能够在加气站加气,也能够利用家里的氢贮备,你出门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微风车就能够把氢储藏起来。
假如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获取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能够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B. 斑斓(lán)遏止(è zhǐ)火钵(bō)彷徨(páng huáng)C. 笙箫(shēng xiāo)漫溯(màn sù)颓圮(tuí qǐ)河畔(pàn)D. 青荇(xìng)浮藻(zǎo)长篙(hāo)租赁(zū lìng)答案:A解析:B项,“火钵(bō)”应为“火钵(bō)”;C项,“颓圮(tuí qǐ)”应为“颓圮(tuí pǐ)”;D项,“租赁(zū lìng)”应为“租赁(zū l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寥廓星辉斑澜激浊扬清挥斥方遒B. 竞自由浪遏飞舟中流砥柱侯门似海C. 苍茫风华正茂鱼翔浅底天伦叙乐D. 峥嵘百舸争流岁月稠密风华正茂答案:C解析:A项,“星辉斑澜”应为“星辉斑斓”;B项,“侯门似海”应为“侯门似海”;D项,“岁月稠密”应为“岁月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春晚小品《父与子》中,孙涛饰演的儿子用“我骄傲”的口头禅贯穿始终,笑果显著,令观众忍俊不禁。
B. 青年学生应该胸怀大志,努力拼搏,如果腹中空空,目光短浅,自然没有资格跻身于青年才俊的行列。
C.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 暮春时节是潭柘寺最热闹的时候,此时的香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那场面好不热闹。
答案:D解析:A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笑果显著”矛盾;B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多含褒义,与“没有资格”矛盾;C项,“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与“为时太晚”矛盾。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 C2. B3. A4. D5. D6. D7. B8. D9. C 10. B 二.默写与诗歌鉴赏11.(1)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晚。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2.一问: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画了一幅清淡高远,萧瑟苍茫的景象。
二问:为惜别伤怀作了有力的渲染与烘托。
13.一问:秋日萧索,满目凄凉的意境。
二问:天际沦落,前途未卜的身世凄凉之感。
三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或:今晓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现代文阅读14.威福:大权在握,能够左右天下的一种感受。
(意思对即可)闲福:不为世俗的权势所累,享受生活自由而享受到的一种幸福。
(意思对即可)15.追求权势必须要付出繁重的代价。
(意思对即可)16.不愿为富贵尊宠而失去生命原本所应有的自由悠闲。
(意思对即可)17.一问:因为在中国,文化历来屈从权势,像像庄子如此能够洁身自好不与权势合作的人太少了,因此庄子是孤独的。
二问:比喻一种纯洁的心灵和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
18.强调庄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庄子如此具有超凡脱俗的清洁精神的人坚守独立的文化品行,这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才没有完全失落。
19.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艺术真实:指艺术作品中通过概括提炼的内容。
(此题较宽泛,意思对即可)20.这种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生活真实的舞台动作是几千年人民艺术聪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
21.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具典型的姿势,把时刻、地点和特定情形表现出来。
22.中国艺术用舞蹈动作的延伸来展现虚灵的空间,西方艺术用几何学的方式表现空间。
23.比喻诗歌变得衰老,失去生命力。
或:变得灰暗、腐朽。
或:失去光荣和奇异。
24.一问:当代诗歌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
二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通过时刻的淘洗。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99套)
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
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
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
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
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
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
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
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
春秋伊始,对这种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的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自此,那时的中国进入了重新探索新的国家形式的历史阶段。
到了战国时代,社会对松散分治的诸侯制的危害已经有了普遍的深刻的认识,“天下向一”的思潮开始形成。
当时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经就“天下向一”有过分析论述。
战国的历史实践也趋向于统一的发展,天下由春秋时代的数百个诸侯国,渐渐兼并融合为三十余个诸侯国,又渐渐兼并融合为七大诸侯国。
因此,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不由秦统一,也会由别的诸侯国统一。
而秦之所以能承担统一重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经由深彻改革而创建了法治文明,从而使秦成为当时整体文明最为发达的诸侯国。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原文】秋日的私语李晓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遐想。
它没有春天那样生机盎然,也不像夏天那般热情似火,更不同于冬天的冷峻肃杀。
但正是这样一个季节,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当第一缕凉风悄悄地掠过大地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树叶开始由绿转黄,慢慢地飘落下来,铺成一条金黄色的道路。
走在这样的路上,脚下软绵绵的,仿佛每一步都在与自然对话。
对于我而言,最喜爱的莫过于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独自一人漫步于乡间小道之上。
两旁是成熟的稻田,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抬头望向天空,天高云淡,让人心旷神怡。
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宁静的景象所化解,只剩下心灵深处那份难得的平静。
每当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淡淡的橙红色光芒时,便是结束一天忙碌生活最好的时刻。
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泡一杯热茶,静静地享受这份安宁。
偶尔翻阅几页书卷,或是拿起笔记录下这一天的心情变化,都是极其惬意的事情。
而夜幕降临后,满天星辰闪烁,又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通过对比四季的特点来突出秋天的独特魅力。
B. 作者认为秋天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色彩比其他季节更加丰富。
C. 文中提到“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宁静的景象所化解”,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D. 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2.第一段中划线句子“当第一缕凉风悄悄地掠过大地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A.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性格特征,使语言生动形象。
B. 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秋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C. 对比;将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比较,突出秋天的独特之处。
D. 夸张;夸大事实,表达作者对秋天来临的强烈感受。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我”最喜欢秋天哪方面的特点?A. 温度适宜B. 自然景色迷人C. 食物丰收D. 适合户外活动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表现主题?A. 议论B. 抒情C. 叙述D. 描写5.结尾处提到“满天星辰闪烁,又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句话暗示了什么?A. 星空美丽壮观B. 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C. 秋天夜晚特别适合观星D. 自然界的奇妙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思念秋天,是一首悠长而深邃的诗。
当第一缕凉风拂过,夏日的喧嚣渐渐退去,万物开始以一种更为沉静的姿态迎接新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故事,每一阵清风都带着回忆,而我,在这个秋天,想起了远方的你。
记得那个秋天,我们初次相遇。
你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你的眼睛里藏着星辰大海。
我们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谈天说地,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你去了远方求学,而我也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虽然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我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些与你共度的时光,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篇章。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秋天都要来得早一些。
也许是因为心中有了更多的牵挂,也许是季节本身的变化让人更加敏感。
无论如何,这个秋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见,那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秋天的落叶,虽然最终会归于尘土,但在它飘落的过程中,却留下了最美的瞬间。
正如我们的友谊,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那份纯真的情感永远都会在那里,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秋天的来临意味着生活的结束。
B. 作者因为思念而感到孤独。
C. 心中有牵挂,让作者对季节变化更加敏感。
D. 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变得不再重要。
2.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3.文中多次提到“秋天”,请分析“秋天”这一意象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6分)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6分)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所取代。
然而,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我们都不能忽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
阅读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这些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学会分析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然而,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陷入了“浅阅读”的困境。
他们只关注文章的表面意思,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种阅读方式只会使我们陷入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无法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阅读兴趣。
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能主动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阅读方法。
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
3.善于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4.勤于总结。
阅读后要及时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5.交流分享。
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是一种宝贵的思维活动,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正确对待阅读,我们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完)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所取代,但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B.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C. 阅读能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三语文,仅供参考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________。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________,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________。
A. 领悟吻合并驾齐驱B. 觉悟契合并行不悖C. 觉悟契合并驾齐驱D. 领悟吻合并行不悖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② 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③ 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④ 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⑤ 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A. ⑤③④②①B. ②①③④⑤C. ③①②④⑤D. ⑤②④③①3. 下列各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余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4.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
)B. 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也借指书信。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三校联考试题解析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既是一次技术跃进,也会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B. 5G技术相比3G、4G具有“快”、“稳”、“密”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未来将催化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
A项,“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错误,由原文可知,第②段写了美国和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提前布局,希望抢占先机,是为了论证“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
故选A。
【3题详解】
D.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三上册语文试卷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风度翩翩B. 雍容华贵纤尘不染C. 惟妙惟肖情不自禁D. 振聋发聩汗牛充栋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B.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D. 由于缺乏经验,他的工作出现了很多错误。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像一条巨龙。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他工作非常努力。
D. 这篇文章的结构很合理。
答案:A4.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井井有条B. 轻歌曼舞C. 青出于蓝D. 破釜沉舟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为我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B.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
D.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答案:A二、填空题6. 《兰亭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的“快然自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情愉悦,自我满足7. 《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人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杰出的人物8.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沦落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失意的人9. 《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地方10.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崩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
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
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
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
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
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优点。
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
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
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
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
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
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
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
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
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
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
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
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
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
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
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
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来源:学优高考网]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因而这种单向的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7.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①雨脚:雨线。
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5分)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3)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吴志菲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中*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
”苏步青却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
”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
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
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
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
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
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
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
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70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