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四单元《比》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对比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方法上还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长度或数量多少的情况?”(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两个同类量的比较关系,可以表示为a:b或a/b。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如何通过比来计算比例尺或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比较大小: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比的大小的方法,以及比的排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集体)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数线)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大屏幕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国旗)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课题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
主备人
授课教师
热合曼·司马依
备课组
成员
全镇6年级的数学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4页的例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相应练习。
二次备课
教学
课题
第一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主备人
授课教师
热合曼·司马依
备课组
成员
全镇6年级的数学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6题。
二次备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合作学习
1、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小组讨论:比与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共2个课时;定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完成对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科书、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复习本、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点:加减法、乘除法运算。
2.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强化对概念和运算的掌握。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复习的掌握情况。
2.能力提升: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环节: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堂小结: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概括学习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借助真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本次《整理和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并拓展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自信、更有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比例尺、比例尺模型等;
–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题目。
2.学生准备:
–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四、教学过程
1. 比的概念引入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现象,引出比的概念,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比的理解。
2. 比的应用探讨
•老师提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使用比的方法解决。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探讨一个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法与结果。
4. 拓展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比例现象,并用比的方法加以解决和计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单元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
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
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 ② 4 ③ 7(二)课堂设计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三:5:8=5÷8=0.625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60÷(92+7)=60÷99≈0.606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生汇报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比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比个人初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单元《比》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个部分名称,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个性化调整步化简。
3、完成练习十一第4、5、6题。
4、那杯水更酸?男:我调制一杯柠檬水,柠檬用了30ml,水用了240ml。
女:我调制的柠檬水,用了2杯柠檬和16杯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哪杯水更酸,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应用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优化意识和平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求出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口头列式并解答。
(1)200kg的1/4是多少千克?[200×1/4=50(kg)](2)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18∶14=9∶7)(3)学校体育组买来了三种球,其中篮球5个,足球4个,排球8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进行比的比较,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注重合作和积极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如使用水果、玩具等进行比较。
2. 概念讲解1.比的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
2.比的性质:简明扼要地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环节1.放映PPT,提供多个比的例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比较,并给予解释。
2.出示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答,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2.加大难度,提高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研究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编写一组题目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得对比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3课时,比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够正确求出比值。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比的概念,比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小明买了5个苹果,他们苹果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求比值的方法,比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我会让学生们一起跟我计算比值。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
4. 实际问题解决: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比如“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1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是多少?如果班级再来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会变成什么?”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华有2个橘子,小明有4个橘子,他们橘子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一辆自行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一辆摩托车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答案:1. 比值是1:22. 比值是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有困难。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比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比的意义》,主要涉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01页至第103页。
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求比值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为比的化简和求比值,教学重点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衣服的尺寸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件衣服的长度。
2. 讲解比的定义: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解释比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的化简:讲解如何化简比,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5. 求比值:讲解如何求比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求比值的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化简化简方法: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求比值求比值方法:用前项除以后项七、作业设计(1)25:30(2)120:1502.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是4: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化简比和求比值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比例、比例尺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电子教案(带二次备课)
除法
被除数÷(除号)源自除数商分数-(分数线)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大屏幕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国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人教版48—56页教学内容
由于比与除法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过去一直编排在“分数除法”单元内。此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与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先自读,后同桌互读,理解内在含义。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长与宽的比15:10路程与时间的比100:2
两个数相除就叫两个数的比。
15 : 10 = 15 / 10 =
前项比号后项前项除号后项比值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6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比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法。
2.掌握纸上画图的方法,并能用图形比较大小。
3.能通过综合应用题目中的信息,解决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读法。
2.纸上画图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多步骤比较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教材内容,备好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孋生准备:课前做好相应预习,带好课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学生学会比的读法。
二、示范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三、操练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书本上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1.对比的读法进行复习,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比的问答题。
二、讲解1.讲解如何综合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物品时的比较优惠等情况。
三、实践1.给学生出示一些真实的购物信息,让学生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比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比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比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1.什么是比?比的读法。
2.纸上画图比大小的方法。
3.综合应用比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教授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示范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比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课题:比的意义教学要求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部分是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同类量的比问题:1. 你们知道这两面旗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2.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3. 长和宽的比与宽和长的比怎样表示?4. 这两个比一样吗?都是长与宽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问题:1. 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用算式怎样表示?2. 42252÷90求出的是什么?它表示哪两个量的比?(三)比较分析问题:1. 以上各组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 什么叫比?小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深入探究,提升认识(一)看书自学比的相关知识(二)交流汇报1. 比各部分名称。
相应的练习:说出比各部分的名称10︰15和42252︰902. 比的写法。
写出5︰9和0.6︰0.16问题:除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怎样读呢?练习:把10︰15和42252︰90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
3. 比值的意义。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5︰7问题:1. 怎样求比值呢?2. 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4.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填表)问题:1. 你们组的表格是如何填写的?2.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3. 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上面所学的比一样吗?三、巩固知识,应用拓展1.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概念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比的基本性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降价20%,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
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1.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从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准确地找出对称轴。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求环形面积的方法。
【课时安排】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刚才的折痕,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以圆心为端点,量一量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
三、理清半径、直径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判断依据: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导人本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并进行
2.计算下面环形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诀和求解方法。
2.熟练使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熟悉利用问题情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和运用乘法知识,快速计算出题目中与乘法有关的数据和结果。
2.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二)——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乘法运算,并求解出具体答案。
例如:“小明要用掉400个鸡蛋,请问他要买几托盘?”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引入乘法的知识点。
3.2 示范演示法教师可以进行口算示范和竖式计算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乘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3 情境演示法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一个成人大衣,价值1200元,他想把它打折出售,折扣为8折,请问售价是多少元?”这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乘法运算。
四、教学步骤4.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诀口诀:逐位相乘,竖向对齐,上下相加,注意进位。
4.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首先,我们要将两个数分别竖直排列,然后挨个乘,最后相加得到答案。
需要注意进位的情况。
4.3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乘法知识,快速计算出题目中与乘法有关的数据和结果。
五、教学重点难点5.1 教学重点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诀和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难点1.对于初学者而言,乘法的口诀学习和方法掌握比较困难。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口算】请计算450×29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共有3课时,分别是比的概念、求比值和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已知的除法知识与比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与除法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 教学情境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课
题
比的意义
课
时
教学
时间
教学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课前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速度=( )÷( ) 单价=( )÷( ) 工作效率=( )÷( )
2、除不尽的用分数表示。
3÷4=( ) 5÷9=( ) 10.2÷21=( ) 5÷13=( )
二、情境导入。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出示课件:
同学们,在2008年9月25这天,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七号”顺利升空,这是继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又一盛事。
看这是宇航员杨利伟手舞国旗在太空行走的照片。
出示课件:(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这面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想想回答下面问题:
(1)长是宽的几倍?(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比的意
长15厘米
宽
10
厘
米
6、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⑴课件出示例1(1):“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见右图)。
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⑵生读题,然后写出一大一小两面旗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
15:10 180:120
师问: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这两个比,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如何才能把它们化成最简整数比呢?生自己尝试化简。
⑶观察这两个比的结果,两面旗的长宽不同,化简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生:交流,体会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从中进一步了解化简比的必要性。
⑷课件出示例1(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
6 :
2
9
师:如何把它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
生:讨论交流,先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尝试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7、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1)4:15=(4×3):(15÷3)=12:5……(×)
(2)1
3
:
1
2
=(
1
3
×6):(
1
2
×6)=2:3……(√)
(3)10:15=(10÷5):(15÷3)……………(×)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2
3:
6
7(3)1.25:2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