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在行测中,公式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掌握行测中常用的公式,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下面是行测中常见的几类公式及其应用。

一、百分数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换关系:小数=百分数÷100,分数=百分数÷100。

例如:80%=0.80,20%=1/52.若一个变量y与它的百分数x成正比,则有以下关系:y = kx ÷ 100,其中k为比例系数。

如果变量y与x成反比,则有:y = k ÷ x。

3.百分数的连乘与连除: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

例如:75%×50%=(75×50)÷100=37.5%;80%÷20%=(80÷20)×100=400%。

二、利息计算公式1.简单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其中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利息计算为:利息=5000×0.05×2=500元。

2.复利的计算公式:复利=本利和-本金,其中本利和为P(1+r/100)^t,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复利计算为:复利=5000×(1+0.05)^2-5000=525元。

三、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1.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如:如果小明骑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骑了2小时,则他所走的距离为:距离= 20 × 2 = 40km。

四、比例相关问题中的公式1.比例的计算:若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为a:b,则有a/b=c/d;若已知a/b=c/d,且已知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为x,则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其他变量的值:a=x×c/d,b=x×d/c。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

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r+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1现期×r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七、现期比重=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

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八、基期比重=B A ×a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b a B A +-⨯1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A 十一、基期平均=a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十六、间隔基期量=间隔增长率现期量+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1单一数据一、求基期值1.已知现期值和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一增长量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二、求现期值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2.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x(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x(1+增长率)三、求增长率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2.已知基期值和现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3.已知增长量和现期值: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四、求增长量1.已知现期值和基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3.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x增长率五、年均公式1.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2.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率:六、隔年公式1.已知现期值、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基期值: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现期增长率)÷(1+基期增长率)2.已知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增长率:隔年增长率=(1+现期增长率)x(1+基期增长率)-12两数之比一、比重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部分(用a表示),现期整体(用b表示),现期部分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整体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比重:2.已知a、b、qa、qb,求基期比重:3.已知a、b、qa、qb,求比重的变化量:二、平均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总量(用a表示),现期份数(用b表示),现期总量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份数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平均数:2.已知a、b、qa、qb,求基期平均数:3.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量:4.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率:三、倍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A(用a表示),现期B(用b表示),现期A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B的增长率(用qb表示)。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非常全)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非常全)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非常全)一、基本数学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公式为 A + B = C,其中 A 和 B 是加数,C 是和。

2. 减法公式:减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公式为 A B = C,其中 A 是被减数,B 是减数,C 是差。

3. 乘法公式: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公式为A × B = C,其中 A 和 B 是乘数,C 是积。

4. 除法公式: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公式为A ÷ B = C,其中 A 是被除数,B 是除数,C 是商。

5. 平方公式:平方是一个数乘以自身的运算,公式为 A^2 = A× A,其中 A 是底数,A^2 是平方数。

6. 立方公式:立方是一个数乘以自身的两次运算,公式为 A^3 =A × A × A,其中 A 是底数,A^3 是立方数。

7. 分数公式:分数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运算,公式为 A/B = C,其中 A 是分子,B 是分母,C 是分数。

8. 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是一个数与100的比值,公式为 A% =A/100,其中 A 是数值,A% 是百分比。

二、代数公式1. 一元一次方程公式: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 ax + b = 0 的方程,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解方程的公式为 x = b/a。

2. 二元一次方程组公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形如 ax + = c 和dx + ey = f 的方程组,其中 a、b、c、d、e、f 是已知数,x 和 y是未知数。

解方程组的公式可以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得到。

3. 二次方程公式:二次方程是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解二次方程的公式为 x = (b± √(b^2 4ac)) / (2a)。

4. 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子的乘积。

行测公式大全

行测公式大全

行测公式大汇总数字运算公式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在行政执法和管理中,数据分析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分析调查数据、评估趋势,还是进行预测和制定决策,都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公式和方法。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平均值计算公式(Mean)平均值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计算公式(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计算公式如下:中位数=(第(n+1)/2)个数据(当n为奇数)中位数=(第n/2)个数据与(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当n为偶数)3. 众数计算公式(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中的典型值。

计算公式如下: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4. 方差计算公式(Variance)方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分散性。

计算公式如下:方差=(∑(数据-平均值)^2)/n5. 标准差计算公式(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6. 百分位数计算公式(Percentile)百分位数表示一组数据中有多少比例的数据小于或等于一些特定的值。

计算公式如下:第p百分位数=(p/100)*n7.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Σ((x-平均值(x))*(y-平均值(y)))/(√(Σ(x-平均值(x))^2)*√(Σ(y-平均值(y))^2))8. 回归分析计算公式(Linear Regression)回归分析用于建立一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Y=a+bX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a是截距,b是斜率。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一、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口诀:数列等差有规律,首项公差要牢记。

n项数值轻松觅,通项公式来帮你。

2.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q^n-1(a_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口诀:等比数列看公比,首项乘上它幂次。

n项数值由此知,通项公式莫忽视。

(二)数学运算。

1. 工程问题。

-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口诀:工程问题三要素,总量效率和时间。

已知两者求其一,公式变形来计算。

2. 行程问题。

- 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v_2为两者速度,t为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为快者速度,v_2为慢者速度,t 为追及时间)- 口诀:行程问题路速时,相遇追及有公式。

相向速度来求和,同向速度做差之。

3. 利润问题。

- 基本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口诀:利润问题要记清,售价成本和利润。

利润率也很重要,公式之间会变形。

二、资料分析。

(一)增长相关。

1. 增长量。

-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1 + 增长率)- 口诀:增长量,有两种,现减基期最普通。

还有基期乘率除一加率,计算准确就成功。

2. 增长率。

- 公式:增长率=(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口诀:增长率,分式求,现减基期除以基。

增长量与基期比,概念理解不费力。

(二)比重相关。

1. 比重。

- 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口诀:比重部分比整体,公式简单要牢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
比重比较
(27)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28)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
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方法为“看”增长率)
平均数计算
(29)已知N个量的值,求平均数
凑整法
直接读数类
(30)方法:读题做标记,辅助工具(直尺)
综合分析题
(31)四项基本原则:题干短原则,不计算原则(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信息易得原则,简单计算原则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17)合成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r%
(18)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rA,分为两个部分B和C,增长率为rB和rC
则rA介于rB和rC之间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增长率比较
(19)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比较 代替增长率进行大小比较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发展速度
一般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
(25)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B,增长率b%
一般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
(26)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B,增长率b%
两期比重差值计算:
(1)先根据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2)答案小于丨a-b丨
(20)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增长贡献率
(21)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拉动增长
(22)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增长x%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比重计算
(23)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24)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率计算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
代入法或公式法
(16)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 ,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
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 ;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
(2)公式可变换为: ,其中 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