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人口普查短表A4无水印(七人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备用表)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仅供汇总使用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表号:制表机关:文号:有效期至:R601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统字〔2019〕24号2021年3月户地址: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县(市、区、旗)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普查区_________普查小区_________建筑物编号_________住房单元编号_________户编号H1.户别H2.本户应登记的人数H3.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生人口H4.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H5.住所类型H6.本户现住房建筑面积H7.本户现住房间数1.家庭户2.集体户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数:________人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数:__________人男人女人男人女人1.普通住宅2.集体住所3.工作地住所4.其他住房5.无住房__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__间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0. 户主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选择2-5的,跳至个人项目(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户记录只填写“户编号”) 户编号 本户共 张 本张第 张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申报人(签字): 普查员(签字): 填报日期:11月 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籍清查户表

D2.与户
主关系
D4.性别
D5.出
生年月
D6.民族
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
D8.户口登记地
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D10.离开户口
登记地原因
_____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
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8.兄弟姐妹9.他1.男2.女
出生于:
_____间
□
□□
□□
□
□
□
□
□
□
□
每个人都填报
3周岁及以上
(2017年10月31
日以前出生)的人
填报的项目
D11.受教育程度
15周岁及以上
(2005年10月31
日以前出生)的人
填报的项目
D12.是否识字
D3.公民身份证号码:□□□□□□□□□□□□□□□□□□
D1.姓名
D2.与户
主关系
D4.性别
D5.出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9.博士研究生
1.是
2.否
□
□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
□
□
□
每个人都填报
3周岁及以上
(2017年10月31
日以前出生)的人
填报的项目
D11.受教育程度
15周岁及以上
(2005年10月31
日以前出生)的人
填报的项目
D12.是否识字
D3.公民身份证号码:□□□□□□□□□□□□□□□□□□
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
全省人口情况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19日
根据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北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㊁常住人口[2]总量
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4610235人,全省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1854210人相比,增加2756025人,增长3.84%,年平均增长率为0.38%㊂图1-1河北省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二㊁户别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3]25429609户,家庭户人口为69871266人,集体户926025户,集体户人口为4738969人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1人㊂
三㊁民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1389092人,占95.6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221143人,占4.32%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527759人,增长3.6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28266人,增长7.63%㊂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㊂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㊁街道)㊁户口在本乡(镇㊁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㊁街道)㊁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㊁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㊁街道)㊁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㊂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㊁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㊂。
第七次人口普查试题答案短表长表各类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一、普查短表(一)住户项目H1.户别——按家庭户、集体户的类别填报。
1.家庭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
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2.集体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集体户。
H2.本户应登记人数——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既包括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也包括户口不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填写H2的第一项;另一部分是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本户的人数,填写H2的第二项。
H3.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生人口——填写本户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出生的人数。
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
若本户在此期间没有出生人口,请填写“0”。
H4.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填写本户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死亡的人数。
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
若本户在此期间没有死亡人口,请填写“0”。
填写H3、H4时应注意:不要漏掉出生时有某种生命现象(如在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或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不久即死亡的婴儿,既要填写出生人数,也要填写死亡人数。
H5.住所类型——按居住的住所类型填报。
1.普通住宅:指人工建造的,有墙、顶、门、窗等结构,具有独立入口,专门供人居住的房屋或场所。
如单元房、平房、四合院、独栋别墅、筒子楼、窑洞等传统意义上的住宅。
2.集体住所:指学生宿舍、职工宿舍、工棚、养老院、福利院、宗教场所等。
3.工作地住所:指居住在办公楼、发廊、商铺、餐馆等工作场所。
4.其他住房:指居住在上述场所以外的其他房屋或场所。
5.无住房:指本户没有住房,居无定所(如流动人口中那些睡在桥下、公园、车站或睡在运载货物、商品车辆上的人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姓名底册》

户口待定
M8
M9
户口在本户,摸底时未居住在本户的人数 2019.11.1-2020.10.31
现居住在本 现居住在本 现居住在本 村居委会以 村居委会以 村委会其他 外,离开户 外,离开户 普查小区的 口登记地不 口登记地半
出生人数
港澳台居民
和外籍人员
死亡人数
数
人数 满半年的人 年以上的人
数
数
地址:地址: 县(区、市)
乡(镇
户地址
户主姓名
M0
M1
M2
M3
M4
普查区
普查小区
摸底时住本户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和外籍人员)
户口在其他
户口在本村 委会的人数
村委会,离 开户口登记 地不满半年
的人数
M5
M6
M7
普查小区
数(不包括港澳台和外籍人员)
户口在其他 村委会,离 开户口登记 地半年以上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联系方式 备注
M17
M18
2024年人口普查登记表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人口普查登记表本合同目录一览1. 定义与术语1.1 人口普查1.2 登记表1.3 人口信息1.4 普查员1.5 普查对象2. 人口普查的目的和范围2.1 目的2.2 范围3. 登记表的填写要求3.1 基本信息3.2 人口统计信息3.3 特殊情况的处理3.4 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普查员的职责与权利4.1 职责4.2 权利5. 普查对象的义务与权利5.1 义务5.2 权利6. 人口信息的保密与保护6.1 保密原则6.2 信息保护措施7. 数据的使用和共享7.1 数据使用范围7.2 数据共享条件8. 登记表的提交和审核8.1 提交时间8.2 审核流程9. 人口普查结果的发布与使用9.1 发布范围9.2 使用条件10. 违约责任与赔偿10.1 违约行为10.2 赔偿责任11. 争议解决方式11.1 协商解决11.2 调解程序11.3 法律诉讼12. 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 生效条件12.2 合同变更12.3 合同终止13. 合同的解释与适用法律13.1 合同解释13.2 适用法律14. 其他条款14.1 通知与送达14.2 附件14.3 签署页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术语1.1 人口普查本合同所述人口普查是指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对我国大陆范围内所有常住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1.2 登记表本合同所指登记表是指用于记录人口普查过程中,普查员对普查对象人口信息进行采集、登记的书面文件。
1.3 人口信息本合同所述人口信息是指普查对象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上所填写的基本信息、人口统计信息等。
1.4 普查员本合同所称普查员是指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由人口普查机构指派,负责进行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
1.5 普查对象本合同所称普查对象是指在我国大陆范围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在本普查时段内居住的人口。
第二条人口普查的目的和范围2.1 目的本次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国大陆范围内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等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非标准自用版)

1. 配偶
1. 男
2. 子女
3. 父母
4. 岳父母 2. 女
或公婆
5. 祖父母
6. 媳婿
族
7. 孙子女
8. 兄弟姐妹
9. 其他
每个人都填报
R6.调查时点居住地
R7.户口登记地
R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 R9.离开户口 间 登记地原因
1.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本乡(镇)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5.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6.港澳台或国外
省(区、市) 地(市)
县(市、区)
1. 没有离开户口 登记地→R10
2. 半年以下 3. 半年至一年 4. 一年至二年 5. 二年至三年 6. 三年至四年 7. 四年至五年 8. 五年至六年 9. 六年以上
工作就业 学习培训 随同离开投亲 靠拆友迁搬家 寄挂户口 婚姻嫁娶 照料孙子女 为子女就学 养老,康养 其他
省(区、市) 地(市)
1. 没有离开户口 登记地→R10
2. 不满半年 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 十年以上
县(市、区)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4.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1
1.未上过学 1. 是 2.学期教育
3.小学 2. 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9.博士研究 生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 R3. 关系 性别
R4.身份证号码
1. 配偶
1. 男
2. 子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1.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的汇总和分析。
2. 调查对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中国境内的所有居民,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3. 调查内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
2. 户籍信息:包括户籍地、迁移情况等。
3. 教育情况:包括受教育程度、在校情况等。
4. 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单位、职业状况等。
5. 收入情况:包括月收入、家庭收入等。
6. 居住状况:包括住房类型、居住条件等。
7. 健康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慢性病情况等。
8. 社会保障情况: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情况。
4. 数据收集和处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员会前往每个家庭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将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5. 意义和效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的调查结果将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人口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化趋势,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6. 结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统计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和分析人口情况,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

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近几年,我国每逢10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
这项重要的国家事务不但能够反映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还可以为制定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而作为人口普查的基础,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认真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的基本要素和填表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来。
一、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基本要素人口普查登记表是我们国家为了实现全面、准确、详尽的人口普查信息收集而制定的表格。
为了体现科学、严谨、规范的统计要求,人口普查登记表首先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姓名、性别和年龄:这是最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也是判定一个人的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劳动力等方面情况的基础。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姓名、性别和年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统计工作的进行。
2. 民族: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因此,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中特别设置了民族一栏,以便更好地反映民族分布情况。
3. 工作和学习情况: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口普查时,填表人需正确反映自己或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单位名称、学校名称等信息,在统计分析时有利于科学地评估国家劳动力资源和发展状况。
4. 婚姻状况:婚姻对女性的生育和家庭责任、对子女的成长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上,婚姻状况是需要填报的一项必备信息。
5. 户口和居住信息:户口和居住信息是判断一个人所在地、行政区划等情况的关键信息。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户口和居住信息,以便后续处理、核算和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如何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 核实填报人信息的身份证:身份证能准确反映填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信息,而且能保证填报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普查员应首先核实填表人的身份证信息。
甘肃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长表短表(户、人)

9.十年以上
1.工作就业
2.学习培训
3.随同离开/投亲靠友
4.拆迁/搬家
5.寄挂户口
6.婚姻嫁娶
7.照料孙子女
8.为子女就学
9.养老/康养
10.其他
1.未上过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9.博士研究生
1.是
2.否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口信息)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6.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7.国外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5.户口待定→D11
每个人都填报
15.寄挂户口
16.婚姻嫁娶
17.照料孙子女
18.为子女就学
19.养老/康养
20.其他
10.未上过学
11.学前教育
12.小学
13.初中
14.高中
15.大学专科
16.大学本科
17.硕士研究生
18.博士研究生
3.是
4.否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口信息)
每个人都填报
D1.姓名
D2.与户主关系
D3.公民身份号码
12.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5.户口待定→D11
每个人都填报
2017年10月31日前出生的人填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

□□□□□□ □□□□□ □□□□□ □□□□□
1.男 2.女
出生于: 年 月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14.其他
□□□□□□ □□□□□ □□□□□ □□□□□
1.男 2.女
出生于: 年 月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15.其他
1.未上过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13.博士研究生
1.未上过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15.博士研究生
1.是 6.否
1.是 8.否
填表日期:2020年
月
日
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
6.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5.户口待定(跳至D11)
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
7.国外
9.十年以上
1.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族
5.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 省(区、市)
省(区、市)
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
市(地、州、盟)
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
县(市、区、旗)
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
5.户口待定(跳至D11)
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
9.十年以上
1.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注:本表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工作。
填报方法:1. 根据填报单位的性质和所属行业选择相应的表格进行填报;2. 对于填报单位不存在的项目,填写“无”或“0”;3. 填报人员应检查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确保信息填写无误;4. 本表需加盖填报单位公章并签字确认。
表格说明:表格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基本情况、人口基本情况、人口籍贯情况和人口流动情况。
1. 基本情况该部分主要包括填报单位的名称、代码、所在地、填报时间等基本情况。
填报单位包括各级人口普查机构、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
2. 人口基本情况该部分主要包括人口总量、男女比例、民族构成、年龄构成等人口基本情况。
3. 人口籍贯情况该部分主要涉及人口的籍贯情况,包括户籍所在地、迁移情况、户口登记状况、民族归属等。
4. 人口流动情况该部分主要涉及人口的流动情况,包括迁移地点、时间、原因等。
注释如下:1. 填报单位:指参与人口普查工作的单位,包括各级人口普查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
2. 填报时间:指参与人口普查工作的单位填报表格的日期。
3. 人口总量:指填报单位所辖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总数。
4. 男女比例:指男性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5. 民族构成:指填报范围内各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6. 年龄构成:指填报范围内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7. 户籍所在地:指人口在出生或登记时所在的行政区域。
8. 迁移情况:指人口从一个行政区域搬迁到另一个行政区域的情况。
9. 户口登记状况:指人口是否在当地具有合法的户口,包括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10. 民族归属:指填报范围内民族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该法规定了统计工作的原则、目标和任务,规范了统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

民族
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
D8.户口登记地
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D10.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因
D11.受教育程度(3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D12.是否识字(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选项:
0.户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
姐妹
5.两年以上,不满三年
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
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
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
9.十年以上
选项:
0.工作就业
1.学习培训
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
3.拆迁、搬家
4.寄挂户口
5.婚姻嫁娶
6.照料孙子女
7.为子女就学
8.养老、康养
9.其他
选项:
1.未上过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详细填写清楚: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
5.户口待定,跳至D11项
选项:
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跳至D11项
2.不满半年
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4.一年以上,不满两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
地址: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县(市、区、旗)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普查区_________普查小区________户编号
一、住房项目
H1.户别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1.本调查小区
1.本村(居)委会
1.没有离开户口
0.工作就业 1.未上过学
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登记地→D11
1.学习培训 2.学前教育
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不满半年
2.随同离开 3.小学
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投亲靠友 4.初中
H7.本户现住房间数
1. 家庭户 2. 集体户
男
2020 年 6 月 10 日晚居住本户的 户口在本户,2020 年 6 月 10 日晚未
人
人数:
人 住本户的人数:
人
女 人
男 人
女
2.集体住所
人 3.工作地住所
4.其他住房
_____ 平方米
(不包括厨房、过道、厅) 间
5.无住房
(选择 2-5 的, 跳至个人项目)
每个人都填报
3 周岁及以上 15 周岁及以上的 的人填报 人填报的项目
D2. 与户主关系 0. 户主 1. 配偶 2. 子女 3. 父母 4. 岳父母
或公婆 5. 祖父母 6. 媳婿 7. 孙子女 8. 兄弟姐妹 9. 其他
D3.公民身 份证号码
D4.
D5.
性别 出生年月
出生于: 1. 男
______年
市(地,州、盟) 9.十年以上
8.养老/康养
9.其他
县(市、区、旗)
县(市、区、旗)
D12. 是否识字
1. 是
2.否
0. 户主 1. 配偶 2. 子女 3. 父母 4. 岳父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二)202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二)引言概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二)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而成的公报。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人口普查结果的有关信息,并对其中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综述。
一、人口总体状况1. 人口总量: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达到 X 亿人,较上次人口普查增长了 X%。
这标志着我国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2. 性别比例:男女人口比例为 X:Y,性别比例保持相对平衡的态势,但仍存在一些地区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
3. 年龄结构: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变化,老龄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例略有下降,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二、人口分布情况1. 区域分布:我国人口普遍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也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城乡分布:城市人口较上次人口普查有所增加,农村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但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人口外流的问题。
三、人口就业状况1. 就业人口:我国就业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并有所提高的就业率。
城镇就业人口占比逐渐增加,农村就业结构也在转变。
2. 就业行业: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传统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略有下降。
四、人口教育状况1. 教育程度: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文盲率显著下降。
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也在增加。
2.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依然存在,一些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差,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需进一步缩小。
五、人口社会保障情况1. 养老保障: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
但养老保障仍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
2. 医疗保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保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人们的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了我国人口状况的一系列变化和趋势。
这些数据将对国家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一)202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一)引言概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普查,于2020年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情况,包括总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性别比等方面。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正文:1. 总人口数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口数量为 x 亿人。
-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总人口数量相比于上一次普查有所增加/减少。
-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结构:- 我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 相比于上一次普查,年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
-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城乡人口分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x%。
- 城镇化水平相比上一次普查有所提高/下降。
- 城镇化进程对于优化人口分布、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人口增长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 x%。
- 人口增长率相比上一次普查有所增加/减少。
-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社会政策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5. 人口性别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为 x。
- 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反映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趋势。
- 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于社会稳定和性别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揭示了我国人口的主要情况。
从总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性别比等方面来看,我国人口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这些数据为我国未来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号:R 711表普查试点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20年6月1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仅供汇总使用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批准文号:国发〔2019〕24号有效期至:2020年10月本户地址:县(市、区)乡(镇、街道)普查区普查小区建筑物编号地址码:H户编号H1.户别H2.本户应登记人数2019年6月11日-2020年6月10日H5.住所类型H6.本户住房建筑面积H7.本户现住房间数H3出生人口H4死亡人口1.普通住宅____号1.家庭户2.集体户2020年6月10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人户口在本户,2020年6月10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数:人男人女人男人女人2.集体住所_____平方米(不包括厨房、过道、厅)间3.工作地住所4.其他住房5.无住房(选择2-5的,跳至个人项目)每个人都填报3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证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调查时点(2020年6月1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 1.男2.女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族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D11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族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D11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每个人都填报3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证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调查时点(2020年6月1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族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D11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族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D11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族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D11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户编号:本户共_____张,本张是第____张申报人(签字):普查员(签字):填报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