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1.概 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
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 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2.AP实验现象:
2.动作电位的图形
上升支 峰电位 下降支
锋电位和后电位

后电位:锋电位下降支最 后恢复到RP水平以前,一 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 电位变化过程。



小结

1.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都是属于被动转运 即: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 2.扩散最终可能达到的平衡点是膜两侧电化学 差为零。(事实上绝对的零是达不到的)。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概念:指细胞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由
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Na+通道激活而开放的结果:
Na+ Na+
形成AP上升支
Na+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AP达到峰值后 (大量Na内流)

内正外负
吸引K外流
K+ k+ k+ k+ k+
++++++

k+ k+ k+
AP下降支 (复极化)

2.AP的产生机制:
AP上升支
AP下降支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离子
泵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 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
③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1.泵转运——Na+-K+泵
4、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A ) 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受体的主要成分 E.抗原物质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C )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
Pyhsiology
第三节: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 类固醇类激素 等少数几种。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特点 a、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b、不耗能(被动转运),顺电化学梯度 c、必须特殊蛋白质参与 d、结构和功能受膜内外影响较大
K

K+
3.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动力: 浓度差
K+外流
阻力:电场力
K+
K+ K+ K+ K+
K+
3.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随着K+外流的进行
动力(浓度差)将 阻力(电场力)将
K+
+ K
K+
+ ++ ++
K+
动 力

阻 力
―――――
内负外正
K+-电化学平衡电位
4.实验证据
K通道 阻断剂
① 用四乙铵处理细胞膜,RP变小甚至消失
通道的分类及特点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特点:
A. 通道处于何种机能状态取决于通道蛋白的分子构象 状态:激活(开放)\备用\失活 B. 通道的开关受膜电位和某些化学信号的影响 (电压依赖性) (化学依赖性) C.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K通道、Na通道等) D. 开关易被某些工具药所阻断
学习纲要
如何证明RP?
证据
RP是如何形成的?
机制
RP表现如何?
现象
什么是RP?
概念
1.概 念
静息电位: 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 ------
极化: 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2.实验现象
记录电极
参考电极
细胞跨膜电位的记录


1936 年,生物学家 Young JZ 发现了头足类 软体动物枪乌鲗的巨大神经轴突,其直径可达 1mm 。这与最大直径不超过 20μm 的脊椎动 物神经纤维相比,无疑是研究跨膜电位的绝好 材料。 1939 年,英国生理学家 Hodgkin AL 和 Huxley AF 将直径为 0.1mm ,内部充满海水 的毛细玻璃管纵向插入枪乌鲗大神经轴突(直 径 0.5mm )的断端,作为细胞内电极,而将 另一电极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于是在毛细 管尖端和细胞外电极之间记录到约 60mV 的 电位差,胞 质 为负。
入胞: 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 细胞的过程。
分 为: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 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
出胞: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高尔基复合体
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
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 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 融合处出现裂口 分泌物排出 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入胞:
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

包括: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 正后电位=超去极化后电 位。
4.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②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
③ 脉冲式 (连续刺激不融合)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AP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 ≈ 1∶10; 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即电压门控性Na+通道激活而开放。
(3)分类:
①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渡船载人)
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开关门)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葡萄糖转运体 GLUT1, GLUT4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Na+-K+泵又称Na+-K+-ATPase,简称钠泵。
当 [Na+]i↑ [K+ ]o↑ 时 , 都可被激活, ATP 分 解 产 生 能量,将胞内 的 3 个 Na+ 移至 胞外和将胞外 的 2 个 K+ 移 入 胞内。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钠-钾泵: 当[Na+]i↑/[K+]o↑激活
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channel transport)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 膜蛋白。 特点: 转运速度快 离子选择性 门控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二、细胞膜的跨膜转运功能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
What molecules cross the cell membrane? How do these molecules cross the cell membrane? O2,CO2 能源物质 氨基酸 脂类 各种离子等
3.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条件
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细胞内K+浓度高
细胞内Na+浓度高
3.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条件
b.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
具有选择性
+ 通透性:K > Cl- > Na+ > A-
3.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K+外流
a. 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
b. 细胞膜K+通道开放
结论:
① AP 的上升支由 Na 内流形成,下降支是 K


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
②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
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
证明:

①Nernst公式的计算 AP达到的超射值(正电位值)相当于计算所 得的ENa值。
(一)脂质双分子层
基架:液态的脂质双 分子层 成分:磷脂类占70% 以上,胆固醇<30%, 还有少量属鞘脂类 特点:具有稳定性和 流动性。
(二)细胞膜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中,生物膜具 有的各种功能大多与其有关。
(三)细胞膜糖类
多为短糖链, 以共价键的形式与 膜脂质或蛋白质结 合,形成糖脂或糖 蛋白。 有些作为抗原 决定族=免疫信息 (血型); 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 激递质等结合。
正常细胞
四乙铵处理细胞
4.实验证据:
② 人工改变膜内外K+浓度差,RP也发生 相应改变
高血钾
浓度差
K+外流动力
K+外流数量 K+ K+
RP数值
K+ k+ k+ k+ k+ k+ k+ k+
K+ K+ K+
4.实验证据
K(Em)= -95 mV RP= -80 mV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1. 细胞外K+浓度 2.膜对Na +,K +的通透性 3.钠泵活动的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道的分类及特点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Channel blocker(通道阻断剂)
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 (tetrodotoxin, TTX) 利多卡因(lidocaine) K+通道阻断剂: 四乙胺 (tetraethylammonium)
水通道

1、具有极性的水分子容易穿 膜可能是因为水分子非常小, 可以通过由于膜脂运动而产 生的间隙。 2、水分跨过细胞膜的途径: (两种同时存在) a、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 子层扩散。 b、水分集流通过水孔蛋白形 成的水通道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Cell bioelectricity
电活动和生物电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Cell bioelectricity)
细胞 生物电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一.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RP)
发生特异性结合=复合物 复合物向膜表面的“有被小窝”移 动 “有被小窝”处的膜凹 陷
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吞食泡
吞食泡与胞内体的膜性结构相融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 使( )D A.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B.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C.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E.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分解ATP产生能量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维持[Na+]o高、[K+]i高 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钠泵抑制剂:哇巴因
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细胞内高钾离子浓度是许多代谢及反应进行的必 需条件(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成为可兴奋细胞); 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它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提供能量; ④建立的离子浓度差为动作电位的前提 ⑤生电性活动,影响膜电位

其他离子泵:
钙泵 质子泵
2.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即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能量 非直接来自 ATP 的分解,是来自膜两侧 [Na+] 差,而 [Na+]差是Na+-K+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分类:
①同向转运
②逆向转运
3. 膜泡运输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 ,是通过细胞本身的 吞吐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 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经递质、 消化液的分泌。
将轴浆内电极靠近膜内侧或向中心移动,电位 差均不变,表明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 这样,他们便利用枪乌 鲗 巨 大 轴突首次记 录到膜两侧的静息电位。

与RP相关的概念:

静息电位(膜电位):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 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 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 超极化:RP增大↑→膜内负电位↑ (-70→-90mV) 去极化(除极):RP减小↓→膜内负电位↓ (-70→-50mV) 超射:膜电位高于0的部分 复极化: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的方向恢复 的过程


1. 扩散和渗透
(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O ] >[O ]
2 o 2 i
[CO2]i >[CO2]o
单纯扩散
(2)特点:
①只限于脂溶性物质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物质顺浓度差扩散,属于被 动转运. ③扩散量与浓度差、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3)转运的物质:
Pyhsiology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基础医学院 范一菲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生理
细胞膜
屏障

半透膜
选择性通透
一.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 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 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 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 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 质,后者主要以α-螺旋或 球型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