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敦煌旅游分析报告
敦煌旅游分析报告背景介绍敦煌是中国甘肃省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砂漠之一”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区附近,是中国最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还因其独特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敦煌旅游进行分析,探讨其吸引力、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敦煌旅游的吸引力敦煌以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吸引着大量游客。
首先,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石窟艺术爱好者和文化古迹探索者。
其次,敦煌拥有独特的戈壁沙漠风光,游客可以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此外,敦煌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美食,各种传统艺术表演和节日活动吸引着游客。
敦煌旅游的主要活动在敦煌旅游中,游客可以参与多种有趣的活动。
首先是参观莫高窟,游客可以欣赏到壁画、佛像和历史的珍贵文物。
其次是骑骆驼在戈壁沙漠上漫步,体验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敦煌研究院,了解更多关于敦煌文化和历史的知识。
其他活动还包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赏民间艺术表演和参与传统节日庆祝等。
敦煌旅游市场的分析敦煌旅游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敦煌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其中,国内游客占比较大,但随着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感兴趣度的提高,海外游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改善,敦煌旅游的服务设施也得到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敦煌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相对较大。
除了中国其他旅游城市的竞争外,敦煌还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旅游景点的竞争。
因此,敦煌需要通过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和专业化的推广策略来提升其竞争力。
敦煌旅游的发展趋势敦煌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独特而有意义的旅行体验。
敦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未来,敦煌旅游可以通过深化文化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吸引更多的游客。
敦煌发展前景
敦煌发展前景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敦煌拥有便捷的陆路、航空、铁路和水路交通条件,连接着国内外各大城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将承担起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将为敦煌的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交流和消费。
其次,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其他著名景点如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敦煌的文化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敦煌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优质的旅游产品。
敦煌的宾馆、饭店、交通和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同时,旅行社、导游和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也为敦煌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敦煌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最后,敦煌的旅游业还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基础。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水资源匮乏,大自然的恶劣条件限制了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和工业发展。
相对纯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使得敦煌成为人们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敦煌将大有可为。
将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发绿色、环保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观光方式,将成为敦煌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基础,敦煌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对其社会文化的影响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莫高窟旅游活动日益丰富,旅游业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复兴、宣传、交流和现代化,但同时也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使当地文化不断商品化、庸俗化,影响当地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社会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莫高窟的旅游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敦煌莫高窟是在继承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域少数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
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敦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保护,1900年农历5月26日,在窟内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为敦煌社会文化的复兴做出很大的贡献。
2.促进了当地的对外文化交流:莫高窟是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闻名世界的,各个时代的壁画和塑像,表现着它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民族关系、中外交往和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开展,使莫高窟开始迈向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民会聚在一起,共同用莫高窟的历史去了解和交流中国各族人民之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长期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历史,即以窟论史。
有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大家共同看到,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敦煌莫高窟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世界遗产之一,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兼顾文化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有大量的壁画、雕塑和经卷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千年前的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和人为盗窃等原因,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莫高窟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同时,对莫高窟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工作,对已经损坏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此外,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研究,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保护的同时,敦煌莫高窟也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
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物保护筹集了资金。
敦煌市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建设了相关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规定了莫高窟的游览时间和人数限制,以减少游客对文物遗产的损害。
然而,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易事。
由于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多的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对狭小的洞窟内壁画造成磨损和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敦煌莫高窟采取了分流游客的策略,将游客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游览。
此外,还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
除了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敦煌莫高窟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景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目前,敦煌莫高窟在商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商业化、收费合理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总之,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历史文化中国敦煌莫高窟
历史文化中国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下面将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起初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而修建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更多的洞窟和壁画开始出现。
到了唐代,敦煌莫高窟进入了黄金时期,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莫高窟逐渐被遗忘,直到20世纪初才重新被发现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二、文化丰富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和雕塑而著称。
这些艺术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展现了佛教信仰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表现了古代中国绘画的高超技艺。
此外,莫高窟还保存有大量的经书、研究文献和历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艺术风格独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同时也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丰富多样,衣饰华丽。
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四、对中国的影响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文化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实物。
其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在艺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
无论是绘画的技法还是题材的选择,都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五、保护与传承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备受重视。
中国政府对莫高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其艺术珍品能够留存至今。
同时,敦煌莫高窟也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举办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古丝绸之路上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影响
古丝绸之路上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影响首先,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敦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据统计,2024年敦煌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
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带动了敦煌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得敦煌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敦煌以莫高窟著名,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之一、旅游的兴盛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流量,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大量的投资用于修复和保护莫高窟,使其得以面向公众开放,并且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敦煌的历史文化。
同时,旅游的发展也使得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如出版社出版了各种介绍敦煌文化的书籍,音像制品等,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贡献。
再次,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接待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们通过游览敦煌的文化遗产,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将他们的文化和见解带到了敦煌。
这种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得以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
最后,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敦煌文化旅游息息相关。
敦煌的旅游业兴旺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例如,当地的农民可以通过农家乐、农产品等与旅游业相结合,增加收入。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如交通、酒店、服务等,从而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活条件。
总之,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护和重视莫高窟的意义
保护和重视莫高窟的意义
保护和重视莫高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遗产价值:莫高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集合了中国古代艺术、宗教、建筑、历史等多种元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2.艺术价值:莫高窟内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这些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发展,也对全球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学术价值:莫高窟的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对莫高窟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同时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4.保护价值: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因素的侵蚀,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腐蚀的风险。
因此,保护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不仅是保护中国古代艺术的必要举措,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5.旅游价值:莫高窟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种旅游活动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保护和重视莫高窟对于维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影响中国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珍品之一。
莫高窟是一个古代的佛教艺术瑰宝,包含了丰富的佛教艺术、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壁画艺术中心,也是现存世界壁画艺术中的巨大宝库。
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完整地保留了与当时中国佛教信仰、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相关的品格和风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
其中蕴含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音乐、戏剧等多方面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洞窟所构成的系统,其内部的壁画和雕塑被认为是中国史前壁画和雕塑的重要样本,也是中国壁画和雕塑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些艺术品反映了当时佛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莫高窟的影响敦煌莫高窟对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由于一系列的历史原因,敦煌莫高窟被忘记了1000多年,直到1900年代初才被世界重新发现。
毫无疑问,发现敦煌莫高窟对于中国和世界艺术、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敦煌莫高窟是以佛教为主题的艺术宝库,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壁画和雕塑中包含了佛教故事和传说,以及当时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这些佛教壁画和雕塑在传播佛教及佛教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角色,并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优秀性质。
这些艺术品为全世界的艺术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
最后,敦煌莫高窟是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来源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保护与发展—— 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精:世界级文化遗产 高:敦煌学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第三页,共24页。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5
多:丝路枢纽城市,资源丰富
敦煌在丝绸之路中占据着“总枢纽” 的地位,堪称“丝路第一枢纽城市”。 同时,敦煌还拥有玉门关、阳关、汉 长城、烽燧、悬泉置和莫高窟以及十 数座古城址等高水平、高密度的文物点,
第十六页,共24页。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第十七页,共24页。
售票处分为应急售票处和网 络预定取票处,能有效减少 排队等候时间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第十八页,共24页。
国庆黄金周的检票口 提前
30分钟检票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第六页,共24页。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8
敦煌拥有位势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 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 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 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第七页,共24页。
02 敦煌文化产业 现状
旅游 文创 产值
第八页,共24页。
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P10
旅游景区现状
敦煌目前拥有
1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莫高窟)
1个国家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3个国家4A级景区(阳关景区、雅丹地质公园、玉门关景区)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然而,近年来,敦煌莫高窟所面临的PM10浓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定义及其意义。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这些颗粒物通过空气传播到莫高窟内部,可能会对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对文物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通过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夏季和冬季是PM10浓度较高的时期,而春季和秋季是较低的时期。
这与敦煌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关,夏季和冬季的风速较低,气团滞留时间较长,有助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积累。
而春季和秋季的风速较高,气团流通较好,颗粒物的扩散能力较强,因此PM10浓度较低。
其次,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的年变化还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
随着敦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莫高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丢垃圾、吸烟等都会导致颗粒物的增加。
其次是交通运输带来的污染。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游客专车和旅游大巴的增加,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第三是敦煌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
敦煌地处干旱荒漠地区,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频发,大量的沙尘颗粒物可能会通过气流传播至莫高窟区域,导致PM10浓度升高。
为了减少敦煌莫高窟的PM10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PM10浓度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减少垃圾产生和乱扔行为。
同时,加大对交通运输污染的治理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石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1. 自然环境因素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对于莫高窟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沙尘暴的频繁袭击和水分蒸发会导致石窟内壁的脱落和颜料的褪色。
此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
2. 人为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流量,但也增加了对莫高窟的磨损和破坏的风险。
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可能触摸壁画或雕塑,这会导致物理损伤。
此外,人们居住、建设和农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对莫高窟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3. 文物盗窃和走私由于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文物盗窃和走私问题一直存在。
一些非法分子为了牟利而进行盗窃活动,导致莫高窟的文化财富流失。
二、机遇1. 技术保护手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和修复技术不断创新,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损检测技术、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技术等可以帮助保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2. 旅游产业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重要机遇。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莫高窟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人为活动对莫高窟的影响。
加强监管,严禁游客触摸文物,设立警示标语和监控设施,加强文物保护区的安保工作,打击文物盗窃和走私。
2. 科技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及时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同时,将莫高窟的文物数字化,建立电子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传承工作。
暑期实践报告——莫高窟调研活动
在一些基本建设中,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决策部门,往往缺乏 文物保护意识,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古建筑、古墓葬、纪念建筑、工业遗产、 乡土建筑、商业老字号、文化景观等,一推了之,使遗产保护工作受到极大摧残。 长期以来,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进程 不无联系。我 国是外源式的现代化,这些现代性的因素与本土固有的传统文明之间在 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当社会确立了现代化的目标之后,人们往往就会对 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产生排斥心理。因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未形成共识, 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还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相反,欧美国家是内源式的现代化,传 统和现代之间保持了较多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在欧美国家,无论是科学艺术,还是 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同质性,这就使得 欧美国家的国民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心理上对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大的认同性,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容易成为社会共识,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因此,保护意识 的提高在我国更加紧迫,也更加艰巨。 相比而言,国外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使用是区别对待的。如意大利分为四级,对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艺术精品,保护要求十分严格。级别低一些的外观不可更改, 但结构可更新,再低者可改动室内,为合理使用提供方便。英国把“登录建筑”分为三 级,一级占2%,二级占4%,三级占94%,对一、二级的保护要求严格,三级的可作 内部改动。虽然严格保护的只占6%,比例不大,但其绝对数量仍有3万之多。国外文 物建筑的改动和利用,方法巧妙,值得称道。另外,他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方案 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如法国要经为数不多的“国家建筑师”审查同意,英国要经专门的 学会、协会审查,这样就可以顾全保护与利用两个方面。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现阶段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文化遗产日的设立: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 知, 明确地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项举措对于进 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早在1984 年,法国就率先设立了历史文化遗产日。目前,包括法国、意大利、印 度在内的 40 多个国家,都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各国在文化遗产日都以不同的形式进 行宣传报道,如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各文物景点、组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把国民的求 知热情引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使他们对祖国文化历史产生更执著的爱,进而将这种 爱转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自觉的行动。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也都利用文化 遗产日这个契机,组织开展 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地利用本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资 源搭建平台,举办学术活动、专题讲座、开设专栏、免费开放、发放资料、悬挂标志 等形式,营造出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了一个好头。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论敦煌莫高窟给普通旅游参观者带来的影响
·137·文化产业论敦煌莫高窟给普通旅游参观者带来的影响刘琳琳1 刘琳杰2(1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更是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也吸引了众多学者为此研究一生。
那么如此瑰丽的世界文化宝藏到底对普通的旅游参观者带来怎样的观赏感受呢?关键词:普通游客;世界文化遗产;观赏感受;爱国情愫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
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
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已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取走。
外国人取去这一大批敦煌文献文物后,十分重视它们对中古史研究的价值,于是认真地开展了敦煌学的研究。
日本学界就曾长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莫高窟洞窟内塑像破坏最严重的是20世纪20年代,当地政府用莫高窟关押流落中国的沙俄士兵,他们在洞窟内生火做饭,刮取金箔,许多没有眼珠的小佛像就是罪证。
敦煌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敦煌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内容摘要:敦煌作为中国的诸多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仅是古丝绸路上的重要驿站,亦是中西文明重要的交汇点。
经历了千年历史延续的敦煌佛教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艺术特色,更为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和资源。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佛教艺术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中国西部有着丰富的令人惊叹的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很低,并未形成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产业气候。
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氛围中,西部各省已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丝绸之路”在中国西部有着相当丰富的人文积淀。
这些资源大部分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尤其是大量的古城、古遗址、古寺庙佛窟和难以数计的珍贵出土文物。
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
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中西交通要道的重镇——敦煌。
许多中外的少数民族沿丝绸之路结部落而居,其中包括“利所在,无不至”的粟特人[1]和称雄西亚的波斯人等等。
这些外来的文化和古老的中国文明在这一地段不断交汇融合,迸发出无数新的气象,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而在丝绸之路,绚丽多彩的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从今天所能看到的考古出土文物、石窟壁画、雕像、建筑、地面寺院遗存、驿站文书上,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的五彩火花。
事实也证明,甘肃近一二十年吸引的境外游客大多是奔着“丝绸之路”来的。
随着“回归历史、回归自然”旅游趋势的出现,敦煌作为世界遗产项目日益成为来“丝绸之路”旅游的游客的首选项目。
敦煌的文物古迹,最着名的除了莫高窟,还有玉门关、汉长城和阳关。
再加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和月牙泉,以及三危山、白马塔、雅丹世界地质公园等等,敦煌的旅游资源丰富得近乎奢侈。
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现状
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现状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等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为莫高窟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莫高窟地区逐渐从传统的农牧经济转型为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
莫高窟工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莫高窟为旅游目的地,使得旅游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莫高窟引进了现代的旅游管理模式,不仅修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还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团队和导游队伍,更加有效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此外,莫高窟还开发了各种旅游产品,如主题游、观光车等,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也为莫高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文化产业的积极发展。
莫高窟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地区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
他们成立了一系列的文化机构和艺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莫高窟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莫高窟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演出等,吸引了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地区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当地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业的高度依赖。
莫高窟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一旦旅游业受到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或者政策调整等,地区的经济将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次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问题。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文物珍品非常珍贵,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
然而,由于游客量的增加和资源有限,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依然面临一定困难。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如何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作,提高其艺术水平和特色。
敦煌莫高窟中国佛教艺术瑰宝的发现与保护
敦煌莫高窟中国佛教艺术瑰宝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莫高窟:中国佛教艺术瑰宝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峡谷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在历经沧桑的岁月中,莫高窟所承载的宝贵文化遗产曾经遭受到多种威胁,然而幸运的是,借助专家学者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这些财富得以保护和传承。
一. 莫高窟的发现与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是在1900年由一个道士发现的。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因为莫高窟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佛教艺术作品,如壁画、石窟等。
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些空白,为我们研究佛教艺术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1. 壁画:莫高窟内有壁画数量众多,内容涵盖了佛教经典故事、宗教仪式、历史题材等。
这些壁画以其细腻、精湛的绘画技巧,形象地展示了唐代以来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壁画中所蕴含的宗教思想和文化意义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石窟建筑:莫高窟的石窟建筑规模庞大,总共有735个窟口,分布在峡谷两侧的绝壁上。
这些石窟工艺精湛,雕刻精细,使得整个莫高窟成为佛教艺术和建筑的绝佳结合。
石窟内部的佛像、壁画等艺术品更是展示了丰富的造型和风格。
三. 莫高窟保护面临的挑战虽然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无人置疑,但是它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莫高窟位于沙漠地带,环境干燥,气候异常恶劣。
这对于壁画和石窟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员涌入,长时间的人流和光线暴露对莫高窟的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四. 莫高窟的保护措施与成果1. 石窟保护:为了保护莫高窟的石窟,相关部门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设置监控设备等。
同时,他们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探索性的科研试验,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保护方法。
2. 壁画保护:针对莫高窟的壁画,奉行“不拆、不移、不修”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壁画的市场干扰。
专家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方案,如温湿度调控、灰尘清理等,以确保壁画的长期保存。
莫高窟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莫高窟旅游发展给敦煌的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一、对经济带来的变化: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系数大。
就我国而言,旅游业总体就业系数约为1:5旅游在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的同时又产生了5个间接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
随着莫高窟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数的迅速增多,莫高窟对敦煌经济带来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而入境旅游对敦煌市带来的经济影响也不容忽视,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一些新兴岗位也正应运而生,如当地农民弃农,转而经营农家小吃、土特产,提供家庭小旅馆,出租骆驼等。
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市8万农民中现在有1万多人从事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每年净增收入人均达3000~5000元左右。
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目前旅游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莫高窟为主的旅游业已成为敦煌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业。
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性、相关性和带动性来看,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方向也逐渐改变。
“旅游立市”也就成了敦煌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这也使敦煌的经济发展目标、方向以及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尽管莫高窟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旅游发展的利益和成本在旅游地居民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部分人获得了较大利益,但另一部分却没有,但是他们所承受的旅游带来的经济不利影响却是一样的。
众所周知,甘肃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但旅游业的发展给敦煌经济带来物价、房价等的上涨,却是一部分人的承受力更弱。
而另一方面,旅游业带来的利润,使得许多人其农工而从与服务,这使得敦煌的产业结构也会变得不合理二、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作为异地性活动的旅游必然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际旅游。
在国际旅游环境中,这些来自不同社会的成员的文化差异无疑将对他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所吸引的客源市场地理分布相对广泛,莫高窟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莫高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1907年6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在中国甘肃敦煌 地区的沙漠里,苍茫夜色中,一支骆驼队伍匆忙 赶着路程。驼背上,是足足29箱上万件中国敦煌 莫高窟出土的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经卷文书、绘 画及各类文物。当这29箱珍宝在英国出现后,立 刻轰动了全世界,随即迅速引来西方各国探险家 对敦煌文物的疯狂掠夺,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 一次重大劫难。
说话要摆事实,讲道理。网友们给出了两点证据, 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其一,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 说:“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 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 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 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 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 面的一分一银。”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西方人 来到中国带走文物的时候,是持有当 地官方开据的许可证的,并且一路受 到了官兵的保护,王圆箓本身并没有 能力拒绝他们。
2、游客“塞车”时常殃及壁画
和原来相比,石窟内的湿度增加了10%-20%,使得窟中环境 波动、不稳定,环境的不断波动加快了壁画的破坏。现在, 有些石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000/ppm(正常值为 1000/ppm以下),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遇到水就可以形成碳酸, 从而对壁画造成腐蚀。 另外,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在洞窟内为游客做介绍 的讲解员经常晕倒。有些洞窟因为容量很小,游客“塞车” 伤及壁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 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 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 壁画。
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 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 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敦煌文献的被盗,是中 国近代学术文化史上的 最大损失之一。
1、“受伤”石窟高达二百多个
在河西走廊鸣沙山东麓干涸宕河边,莫高窟默默地见证着时代 的变迁,已有千岁高龄的敦煌正在步入“老年”,已有200多个 洞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紧急修复、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旅游发展给敦煌的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一、对经济带来的变化: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系数大。
就我国而言,旅游业总体就业系数约为1:5旅游在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的同时又产生了5个间接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
随着莫高窟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数的迅速增多,莫高窟对敦煌经济带来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而入境旅游对敦煌市带来的经济影响也不容忽视,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一些新兴岗位也正应运而生,如当地农民弃农,转而经营农家小吃、土特产,提供家庭小旅馆,出租骆驼等。
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市8万农民中现在有1万多人从事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每年净增收入人均达3000~5000元左右。
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目前旅游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莫高窟为主的旅游业已成为敦煌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业。
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性、相关性和带动性来看,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方向也逐渐改变。
“旅游立市”也就成了敦煌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这也使敦煌的经济发展目标、方向以及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尽管莫高窟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旅游发展的利益和成本在旅游地居民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部分人获得了较大利益,但另一部分却没有,但是他们所承受的旅游带来的经济不利影响却是一样的。
众所周知,甘肃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但旅游业的发展给敦煌经济带来物价、房价等的上涨,却是一部分人的承受力更弱。
而另
一方面,旅游业带来的利润,使得许多人其农工而从与服务,这使得敦煌的产业结构也会变得不合理
二、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
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作为异地性活动的旅游必然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际旅游。
在国际旅游环境中,这些来自不同社会的成员的文化差异无疑将对他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所吸引的客源市场地理分布相对广泛,莫高窟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当地居民往往会遇到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流、沟通和影响,入境游客的跨文化旅游行为必然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然,随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之间的交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了交融。
入境旅游者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文化交流:
敦煌居民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莫高窟在为在未成为旅游地之前,敦煌居民的心理状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自循环结构。
居民间共同的社会心态、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彼此熟悉的语言及时尚追求。
地域空间内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磨合和融会中,达到了一个相对一致和稳定的状态,使居民的心理保持稳定和有序。
然而随着入境游客的大量涌入,游客自身携带着大量的跨文化信息进入旅游地,影响到敦煌居民个体心理发生变化,通过对跨文化的迎合、追求和模仿,促进当地居民对外文化交流。
通过与外国友人的直接交流,居民能够更为直接的获取与自身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更广泛的传播当地传统文化,其次,当地居民也认识到自身与外来的差距,言谈举止由原始粗犷逐渐转变为文雅有礼,并开始在各个方
面积极维护旅游地的形象,文明程度和文化内涵都有所提高。
2.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由于文化差异明显,入境旅游者对敦煌的探访使得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跨文化因素对当地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会产生影响,不少人认为外国游客的到来影响本地传统文化。
因旅游业带来的外来文化,居民过多地仿效这种新文化,使当地居民认为传统文化模式不能充分地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当地居民对这种“传统文化”形成的认同感就会显得比较淡薄,使得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但是,当地居民在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自身独特民俗文化的可贵,保护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意识有所加强。
敦煌市当地居民,大部分居民都希望本地的地方文化保持原有特色,避免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的现象。
3.入境旅游者的到来使当地居民更加注重教育问题:
敦煌本地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莫高窟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参与者认识到与外国游客最大的交往障碍是语言不通。
可见,语言是影响双方交往的最主要的碍。
而对当地居民来说,除语言因素外,缺乏交际技巧和缺少交往机会也是影响其与当地居民交往的重要因素。
影响交往的因素还有生活习惯不同、交往时间太有限等。
为了能更好的与外国游客交流,很多居民都表示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相应的交流技巧,并且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对环境带来的变化:
旅游业的发展必定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政府以及旅游企业按照大旅游、大文化的理念加快城市的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现代
化建设步伐对当地旅游业的进行开发与发展,包括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善。
1、旅游业的发展也让当地居名和政府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从而加大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力度,使得莫高窟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客对景点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逐渐增加,所以莫高窟一些被荒废的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又被重新发掘起来。
2、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游客大多开自家车前来观光旅游,车辆数增加,造成了交通拥挤,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加。
在敦煌政府和当地旅游局的商议下,修建了通往各个大型景区景点的道路,增加了莫高窟的可进入性。
但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
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据搜索资料显示,‘五一’、‘十一’长假和客流高峰期,每天的客流量都在2000人以上”。
2002年突破5O万人次。
由于气候等因素,敦煌的最佳旅游时间是5—1O月,在这段时间尤其是两头尾的“黄金周”人流量最为拥挤。
“片面追求数量型增长的旅游发展模式下,遗产资源的保护受到威胁,旅游
质量出现下降,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判断,这样的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也很有可能走下坡路,逐渐失去本身的资源吸引力,失去市场号召力,从而导致旅游业发展的迅速衰竭
(二)洞窟的“环境疲劳"与“体质恶化”
由于洞窟内外空气交换条件很差,人们在洞窟里呼吸所排出的水汽的67%、呼出的二氧化碳约52.3%在离开洞窟后仍然留在洞窟内,人体在洞内所发出的“三气”(热气、湿气、废气)会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导致崖体及壁画底部产生氯化钠聚积,催化壁画发泡、起甲酥碱等,从而使洞窟陷于“环境疲劳”状态,导致洞窟“体质恶化”。
(三)景区内部“城市化”和外围“孤岛化”
由于世界遗产的特殊性,在对其面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和宏观调控是必需的。
但是在旅游开发观念冲击下,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性开发。
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对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景区内的“城市化”和人口大量涌入对遗产地的包围和蚕食,造成景区外围的“孤岛化”,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四)管理滞后
敦煌莫高窟遗产景区是现存遗产资源中的精华,在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需要政府抛弃盲目开发的功利心态加强景区管理,提供景区发展和遗产保护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严格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下经营遗产旅游是政府规制的重要内容。
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地方政府在遗产地加入遗产名录后,
进一步做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决策和工作。
(五)多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权责边界不明
敦煌莫高窟风景区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更没有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风景、旅游、土地、文物、宗教等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政策冲突、互相推诿、经费紧张的情况经常出现。
虽然“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公安、工商、交通、物价等部门深入景点景区进行大检查,但“龙多不治水”的局面导致了景区行政效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
类似莫高窟,许多资源保护都受到严重的挑战,旅游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变化日益严重。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