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说明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2012年5月目录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2)四、实验记录 (3)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结果 (6)五、实验记录表格 (7)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记录表格 (9)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步骤 (12)四、实验结果处理 (12)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原理 (14)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四、实验记录 (16)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 (18)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四、实验报告 (18)五、思考题 (18)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实训报告是指包含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方面内容的书面汇报材料,类似于理科课程的实验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1一、实习目的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建筑结构检测报告
建筑结构检测报告
尊敬的业主您好,
经过我们专业的建筑结构检测,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1. 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对象为位于XX区XX路XX号的XX大厦,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相关设备,检测旨在评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检测情况:
我们针对建筑物的土建、钢结构、混凝土等方面进行检测,采用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和专业的设备,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相关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结果:
根据我们的检测,在建筑物结构方面,存在一些轻微的损伤和裂缝,但整体结构仍然保持稳定和安全。
我们建议在日常使用中加强维护和保养,及时修补一些轻微损伤,以保证建筑的长期使用安
全性。
此外,建议每年定期进行建筑结构检测,以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4. 总结: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位于XX区XX路XX号的XX大厦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但存在轻微损伤和裂缝。
我们建议在日常使用中加强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建筑结构检测,以确保建筑长期的稳定和安全。
祝您生活愉快!
此致
敬礼。
建筑结构试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记录建筑结构试验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负荷测试,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试验目标本次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建筑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试验对象本次试验的对象是某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包括柱、梁和地板板等主要组成部分。
本次试验采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逐渐增加和减小施加在建筑结构上的荷载,观察和记录结构的变形情况和负荷承载能力。
试验过程试验前准备在正式进行试验之前,首先需要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查和准备。
确定试验对象的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并清理试验现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试验装置搭建根据试验要求和试验对象的特点,搭建试验装置。
装置包括试验台架、负荷传感器、变形测量仪等。
将逐渐增加荷载施加在试验对象上,并记录荷载的大小和变形情况。
在荷载达到预定数值后,保持一定时间,并记录结构的变形稳定情况。
荷载卸载逐渐减小荷载,并记录结构的变形情况。
在荷载完全卸载后,观察结构的恢复程度。
试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荷载 - 变形关系根据荷载和变形记录的数据,绘制荷载 - 变形曲线。
通过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结构的变形性能和承载能力。
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观察试验对象在负荷施加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并对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观察和分析,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结构的安全性评估综合考虑荷载 - 变形关系、变形和破坏情况等因素,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对建筑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确认了试验对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1] XX标准:建筑结构试验方法[2] XX图册:建筑结构试验装置搭建指南。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三、填写并整理试验数据
一 二
四、回答问题
裂缝量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实验五 简支钢桁架静载试验
日期: 节课 地点: 第 周、星期 、第
小组分工: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二、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性能
三、试验方案
1、加载方案(参阅指导书) (1)加载装置: (2)加载程序: 2、观测方案 (1)观测内容: (2)仪表及测点布置与编号(图示):
备 注
附表2
建设单 位: 施工单 位: 测 区 号 项 目 测区平均值 mR 角度修正值 ΔRα 回 角度修正后 弹 mR 值Ri 浇筑面修正 值ΔRt(b) 浇筑面修正 后mR 碳化深度值 mL(mm) 测区强度换算 值fccu,i(Mpa) 强 度 计 算 (Mpa) 强度推定 值fcu,e(Mpa) 检测技术规程
《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报告
专 业 班级学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学 期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 电阻应变计的粘贴技术
日期: 节课 地点: 第 周、星期 、第
小组分工: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二、简述贴片、焊线、防潮处理、检查贴片质量等 主要操作过程。
三、回答问题
1、应变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如何保证贴片的质量?贴片质量的好坏对量测会产生 什么影响?
荷载 (kN) 加载 卸载
读数 差值 累计 读数 差值 累计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桥路连接简图及读数应变εr与测点实测应变(εi)的关系表 达式:
表2:
荷载 (kN) 加载 卸载
读数 差值 累计 读数 差值 累计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实验三 等强度梁的挠度量测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名称: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08 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及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观察钢筋混凝土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的过程。
3、能够对使用使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裂缝宽度等进行正确计算。
4、进一步学习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
5、掌握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二、实验内容1、试件的安装:由四人把电阻应变片粘贴好的砼试件抬到结构试验室安装地,另外四人把反力架的螺帽旋开把钢横梁(每两人抬一边),再把试件搁置到横梁上。
量取距离做好记号,安装分配梁并固定好;同时,另外同学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好,并做好记录进行编号一一对应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取分配梁的中间点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在其上面有机械式传感器)。
最后再次检查各螺帽是否拧紧,检查导线是否一一对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试验过程:第一步,预先加荷载,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和各接触点接触是否到位。
第二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荷载进行加载。
在加载的同时,我们在观察构件表面的和仪器数据。
第三步,在加载到我们预先计算好开裂荷载前时,我们特别的慢慢的加载防止因为加载过快而导致不能看得到开裂的准确荷载。
在这一步,看到在荷载作用下,梁上部受拉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加大,裂缝不断延伸,宽度不断扩大。
第四步,当构件出现裂缝后,就一直加载到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在这过程中看见混凝土被慢慢的压碎。
三、加载和测试方案设计1、利用静载反力试验台上液压设备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跨三分点处施集中荷载,使梁在跨中形成纯弯段。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电阻应变片粘贴]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电阻应变片粘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名称:电阻应变片的粘贴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专业2022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2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22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初步掌握常温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熟悉应变片的粘贴工艺;2、初步掌握焊线和检查;3、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做好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准备。
二、实验内容1、试件表面的处理;2、应变片的拣选;3、应变片的粘贴;4、粘贴质量的检查、5、链接引线的焊接。
三、试验仪表及器材1、电桥2、兆欧表3、万用表4、粘结剂(502胶粘结剂及环氧树脂、乙二胺、磷苯二甲三二丁酯、丙酮等)5、电子天平(精度0.1g)6、钢筋混凝土试件7、电烙铁及其他工具、引线若干和棉球。
四、实验步骤1、电阻应变片的筛选:剔除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
用电桥测量阻值,进行阻值选配。
同一测区用片的阻值相差不得超过仪器可调的范围。
2、构件被测位置,画出贴片定位线。
在贴片处用细砂布按45°方向交叉打磨并干燥处理,然后用浸有丙酮的棉球将打磨处沿同一方向擦洗干净直至棉球洁白为止。
3、贴片:在应变片基底底面涂上502胶(502胶要适中,否则将影响应变片测试性能。
此外小心不要被502胶粘住手指,如被粘住用丙酮泡洗),立即将应变片底面向下放在试件被测位置上,并使应变片基准对准定位线。
将一小片薄膜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柔和滚压挤出多余的胶,使应变片和试件完全粘合后再放开。
检查应变片与试件之间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若有则须重贴。
6、固化:快干胶和环氧树脂均靠自然干燥让溶剂挥发而固化。
为加快这一过程,采用红外线灯或热吹风机,将贴片区加热至60°-70°C.7、检查:检查应变片与试件之间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若有则须重贴。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与内容本实验的目的是: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实验概况表等强度梁几何尺寸表(mm) 表1-1半桥接法:应变测量表表1-3三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1、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对梁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梁体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写出实验结果。
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梁应力与挠度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表表1-62、根据表1-6,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就不同测试仪器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分别进行分析。
3、试从表1-3和表1-5的实验结果,计算等强度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
K,填4、若将等强度梁上的应变片按下图a和b所示进行接线,试分别计算桥臂系数n入表1-7,并与指导书图1-3a和b作比较,对电桥桥臂特性写出结论,并就主要优缺应变测量不同接法的特性表表1-75、结合本实验,试比较机测法与电测法的主要优缺点。
(可用列表法进行比较)6、试述如何利用本实验装置,进行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测定。
实验二6m钢桁架结构静力试验一实验目的与内容本实验的目的是: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6m桁架几何尺寸表(mm)1、桁架下弦节点挠度整理1)比较桁架在P = 30.0kN作用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4。
注:计算上述测量值时,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2)绘制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图2-1 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D2、D3、D4、D5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3)绘制桁架下弦各节点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曲线(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图2-2 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D2、D3、D4、D5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曲线(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2、桁架上弦杆转角A1(″)的整理1)比较桁架在P = 30.0kN作用时,桁架上弦杆转角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5。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桁架的非破损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名称:桁架的非破损试验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08 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4:桁架的非破损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 年 04月2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应变的电测法和机测法。
2、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几种常用仪器的性能、安装和使用方法。
2、通过对钢桁架各杆件应变的测试,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掌握静载试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1、桁架的安装:由于桁架平面外刚度较弱,故安装时采用专门措施,设置了侧向支撑,用以保证桁架上弦的侧向稳定。
其侧向支撑点的位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支撑点的间距不大于上弦出平面的计算长度。
同时侧向支撑点也不妨碍桁架在其平面内的位移。
支座采用一端铰支座,一端为滚动铰支座。
安装时候,支承中心线的位置尽可能准确。
再安装千斤顶、力传感器。
桁架此时安装完毕。
2、试验过程:桁架安装完成后,检查确认各个连接是否稳固,导线连接是否到位。
然后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数显仪对应连接,并记下导线与其所对应的编号。
再次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预加载。
检查各个仪器工作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正式试验。
本试验加载共分为三级。
一人做记录,一人操作仪器,另外三人对百分表读数,其余同学看同组人员做;每级停歇时间10分钟,此时记录各个应变片的应变值和各个百分表的读数。
三、加载方案设计1、观测项目:A 、观测各杆件的轴向应变,计算各杆件的内力;B 、观测各下弦节点的位移;C 、观测支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测试方法:采用电测法和机械测试方法。
3、支座情况:采用简支形式,采用一端铰支座,一端为滚动铰支座。
4、加荷方式:用垂直加荷方式,加载使用千斤顶进行。
5、测点布置:如下图-1示。
6、侧向支撑:采用两榀屋架相互支撑,以保证稳定性。
7、人员分组: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一部分人具体操作,其余均观看。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建筑结构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受力原理。
2. 掌握建筑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四、实验地点建筑实验室五、实验仪器1. 模型材料:木材、铁丝、砂纸等。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电子秤等。
3. 其他工具:剪刀、钳子、螺丝刀等。
六、实验内容1. 模型制作:制作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模型,如梁、板、柱等。
2. 受力实验:对模型进行加载实验,观察并记录受力情况。
3. 结构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构受力规律。
七、实验步骤1. 模型制作(1)根据设计图纸,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梁、板、柱等模型。
(2)对模型进行加工,确保尺寸准确、表面光滑。
(3)组装模型,检查各部分连接是否牢固。
2. 受力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加载点和加载方式。
(2)对模型进行加载,观察并记录受力情况。
(3)重复加载,记录不同加载下的受力数据。
3. 结构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构受力规律。
(2)根据受力规律,评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3)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结构设计。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梁模型实验(1)实验数据:加载过程中,梁的最大挠度约为3mm,最大应力约为60MPa。
(2)分析:梁在受力过程中,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其挠度和应力与加载大小、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2. 板模型实验(1)实验数据:加载过程中,板的最大挠度约为5mm,最大应力约为80MPa。
(2)分析:板在受力过程中,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其挠度和应力与加载大小、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3. 柱模型实验(1)实验数据:加载过程中,柱的最大挠度约为2mm,最大应力约为100MPa。
(2)分析:柱在受力过程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其挠度和应力与加载大小、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九、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建筑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了解了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受力原理,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08 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及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观察钢筋混凝土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的过程。
34、进一步学习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
5、掌握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二、实验内容1、试件的安装:由四人把电阻应变片粘贴好的砼试件抬到结构试验室安装地,另外四人把反力架的螺帽旋开把钢横梁(每两人抬一边),再把试件搁置到横梁上。
量取距离做好记号,安装分配梁并固定好;同时,另外同学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好,并做好记录进行编号一一对应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取分配梁的中间点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在其上面有机械式传感器)。
最后再次检查各螺帽是否拧紧,检查导线是否一一对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试验过程:第一步,预先加荷载,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和各接触点接触是否到位。
第二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荷载进行加载。
在加载的同时,我们在观察构件表面的和仪器数据。
第三步,在加载到我们预先计算好开裂荷载前时,我们特别的慢慢的加载防止因为加载过快而导致不能看得到开裂的准确荷载。
在这一步,看到在荷载作用下,梁上部受拉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加大,裂缝不断延伸,宽度不断扩大。
第四步,当构件出现裂缝后,就一直加载到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在这过程中看见混凝土被慢慢的压碎。
三、加载和测试方案设计1、利用静载反力试验台上液压设备和荷载分配梁系统,对梁跨三分点处施集中荷载,使梁在跨中形成纯弯段。
因此,在纯弯段内任选两个截面,沿梁高度上分别布置四个混凝土应变测点,以观测该截面处混凝土压应变和中和轴的变化情况。
建筑结构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建筑结构组成实验2. 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实验3. 建筑结构设计实验三、实验过程1. 建筑结构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建筑结构的组成,了解不同结构的构造特点。
(2)实验步骤:1)观察并描述所给建筑结构的组成,包括梁、板、柱、墙等构件。
2)分析不同结构在建筑中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总结建筑结构的构造特点。
(3)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观察,发现建筑结构主要由梁、板、柱、墙等构件组成。
2)梁、板、柱、墙在建筑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梁起支撑作用,板起分隔作用,柱起承载作用,墙起围护作用。
3)不同结构在建筑中的相互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结构。
2. 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建筑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结构的受力特点。
(2)实验步骤:1)观察并描述所给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
2)分析不同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3)总结不同结构的受力特点。
(3)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观察,发现建筑结构在受力过程中,构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不同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不同,如梁易发生弯曲破坏,板易发生剪切破坏,柱易发生压缩破坏。
3)了解不同结构的受力特点,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建筑结构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
2)计算建筑结构所需的材料、尺寸和配筋。
3)绘制建筑结构的施工图。
4)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3)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实验,掌握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了解了不同结构设计在材料、尺寸和配筋方面的要求。
3)通过评估和优化,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建筑结构的组成、受力分析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建筑物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木结构则相对较脆弱。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引言: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承担着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重要任务。
因此,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建筑物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模拟常见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根钢筋混凝土梁,并在其上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以测试其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施加的荷载增加,梁的挠度逐渐增大,但梁没有发生破坏。
这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实验二:木结构的稳定性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座由木材构成的小房屋,并在其上施加侧向力,以测试其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当施加的侧向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木结构发生了倾斜和破坏。
这表明木结构相对较脆弱,对于外部力的抵抗能力较低。
实验三:钢桁架结构的抗震性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座由钢桁架构成的小桥梁,并在其上模拟地震荷载,以测试其抗震性。
实验结果显示,钢桁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未发生倒塌或破坏。
这表明钢桁架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建造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2. 木结构相对较脆弱,对于外部力的抵抗能力较低,适用于建造小型建筑和轻负荷结构。
3. 钢桁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建筑物。
结论: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将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应变仪等常用仪器的操作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实验项目名称:试验一:应变仪等常用仪器的操作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8 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结构试验静力试验台座、地槽和反力墙的用途、构造;2、了解结构静力试验常用仪器设备; 二、实验内容1、熟悉并掌握千斤顶的使用;2、熟悉位移测试仪表的使用;3、熟悉挠度表的使用;4、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5、力的测量仪表、裂缝和温度测量仪表的使用。
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 材料百分表:量程有10mm 、30mm 、50mm ;其分度值为0.01mm ;精度为0.005mm 千分表:量程为2mm ,其精度为0.001mm 或0.002mm 张拉式位移传感器:其精度为0.1mm ; 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其精度为0.1%-0.2% 四、实验步骤1、保证千斤顶同时输出力的稳定性,稳定时间大于15秒。
选用螺旋式千斤顶(机械式千斤顶)。
几个千斤顶同时工作时,需同时均匀加力。
2、电子数显指示是利用数字测量显示技术,对测量杆所感测到的直线位移进行读数的一种精密测量器具.可进行绝对测量,相对测量,及加工工件公差带极限值的检测,适用于各种机械加工检验.并设有数据输出接口,可将测量结果输出给计算机或其他显示装置以实现测量数据处理或测量结果异地显示.3、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 。
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选定类型,注意灵敏度及线性和稳定性的选择。
压力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
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
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
建筑报告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受力特性;2. 常用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3.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建筑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常用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2. 建筑结构模型搭建与加载实验;3.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4.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验。
三、实验原理1. 常用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方法,测定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 建筑结构模型搭建与加载实验:根据设计图纸,搭建建筑结构模型,并在模型上施加不同形式的荷载,观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分析结构的受力特性。
3.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根据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对实验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验:模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使学生了解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1. 常用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1)准备实验材料:钢筋、混凝土、木材等常用建筑材料;(2)按照实验要求,对材料进行切割、加工,使其满足力学性能测试的要求;(3)进行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2. 建筑结构模型搭建与加载实验:(1)根据设计图纸,准备建筑结构模型所需的材料;(2)按照设计要求,搭建建筑结构模型;(3)在模型上施加不同形式的荷载,观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构的受力特性。
3.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1)根据实验结构的设计要求,进行力学计算;(2)分析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3)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验:(1)模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2)观察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3)总结施工经验。
建筑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建筑结构稳定性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建筑结构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 掌握建筑结构稳定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原有形状和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材料强度、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等。
本实验通过搭建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型,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观察和记录结构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钢尺、卡尺、测力计、支架、螺丝、螺母等。
2. 实验材料:木材、钢筋、水泥、砂、石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模型: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梁、柱、框架等,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搭建。
2. 材料准备:将实验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切割、加工,确保材料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验要求。
3. 加载:将实验模型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按照实验方案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
4. 观察记录:在加载过程中,观察实验模型的变形情况,并记录变形数据。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构稳定性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木材梁在受到较小荷载时,基本保持原状;当荷载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梁发生弯曲变形,最终断裂。
(2)钢筋柱在受到较小荷载时,基本保持原状;当荷载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柱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失稳。
(3)框架结构在受到较小荷载时,基本保持原状;当荷载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框架结构发生变形,但整体稳定性较好。
2. 分析:(1)木材梁的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是木材的抗拉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断裂。
(2)钢筋柱的稳定性较好,主要原因是钢筋的抗拉强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抗压缩性能。
(3)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主要原因是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刚度,能够有效分散荷载。
结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构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结构检测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3. 提高对结构安全性的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构检测是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其安全性能的一种技术。
本实验主要采用超声波检测、回弹法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等方法。
1.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检测反射波和透射波来获取材料的内部缺陷信息。
2. 回弹法检测:通过回弹仪发射弹击混凝土表面,根据回弹值的大小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
3. 红外线检测:利用红外线辐射能量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通过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来获取其内部缺陷信息。
三、实验器材1. 超声波检测仪2. 回弹仪3. 红外线检测仪4. 混凝土试块5. 砂纸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超声波检测(1)将超声波检测仪放置在混凝土试块表面,调整探头与试块表面的距离,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2)开启超声波检测仪,进行连续扫描,记录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时间、幅度等信息。
(3)分析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特征,判断混凝土内部的缺陷。
2. 回弹法检测(1)将混凝土试块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浮尘和油污。
(2)用回弹仪发射弹击混凝土表面,记录回弹值。
(3)根据回弹值和混凝土强度曲线,判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 红外线检测(1)将红外线检测仪对准混凝土试块表面,调整距离和角度。
(2)开启红外线检测仪,进行连续扫描,记录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
(3)分析温度变化,判断混凝土内部的缺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超声波检测通过超声波检测,发现混凝土试块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如裂缝、孔洞等。
2. 回弹法检测通过回弹法检测,发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等级为C25,与设计强度相符。
3. 红外线检测通过红外线检测,发现混凝土试块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温度差异,推测内部可能存在缺陷。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结构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超声波检测、回弹法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等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实验采用了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得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评估。
引言: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承担着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结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旨在研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实验方法:1. 静力试验静力试验是通过施加静力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验采用了标准静力试验方法,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
2. 动力试验动力试验是通过施加动力荷载,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采用了振动台试验方法,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力试验结果通过静力试验,我们得到了结构的变形曲线和应力分布图。
根据变形曲线的形状和应力分布的均匀性,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结构的荷载-变形关系和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性能。
2. 动力试验结果通过动力试验,我们得到了结构的振动响应曲线和频率响应谱。
根据振动响应曲线的振幅和频率,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结构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振动特性。
结论:通过对建筑结构的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2. 结构的动力特性较好,能够满足抗震要求。
3. 在实验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建议: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实际建设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以提高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试验》的试验报告模板.doc
5、对应变片进行防护处理。
四、数据记录
记录筛选出的电阻应变片的标称阻值和实际阻值、以及焊接后对应的阻值,并对应
变片进行分组。
电阻阻值记录表
标称
实测电阻阻值(灵敏度系数:2.05)
阻值
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阻值(Ω)
120.7
120.8
120.7
120.7
120.8
120.7
118.1
实验一钢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变测试
一、试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表面、内置钢弦传感器测试结构静应变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内置、表面传感器的安装要点及注意事项;
3、了解索结构内力测试采用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点。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JMZX-215型钢弦传感器、JMZX-212型钢弦传感器、JMZX-200X综合测试仪、502胶、
1.23
1.95
A、B、C:由对比实测的系数。
碎石
0.008
1.72
1.57
fA(v)B(R)C
=0.008*(5.062)1.72*(38.8)1.57
=0.008*16.27*312.2
=40.6MPa
4、比较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的差别,并叙述各自的优缺点。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建立在超声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
120.6
120.7
120.8
120.7
是否筛除
否
否
否
否
否
筛除
否
否
否
否
第二部分应变仪的使用技术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2000字范文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与目的本次建筑结构实训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在本次实训中,我们选择了一栋三层住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斜屋顶形式。
本次实训主要以该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和抗震设计为主要内容。
1. 结构材料与构件该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其中混凝土使用了标号为C30的混凝土,钢筋采用了HRB400级别的钢筋。
墙体采用了砌筑砖墙,地基基础采用了扩展基础设计。
2. 承载力计算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首先考虑了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垂直荷载主要包括建筑自重、活载和附加荷载等,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出了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
水平荷载主要包括地震力和风荷载等,我们采用了规范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计算。
3. 抗震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我们根据规范的要求,采用了等效静力法进行了抗震计算。
首先确定了设计地震烈度和设防烈度等参数,然后进行了结构的抗震计算和设计。
三、实训过程1. 实地勘察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该建筑的实地勘察,了解了建筑的基本情况。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确定了该建筑的结构形式、材料使用情况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等重要信息。
2. 承载力计算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首先进行了结构的静力分析,包括结构的受力模型的简化和受力节点的确定等。
然后,通过应力平衡等原理,计算了各个构件的内力和外力。
3. 抗震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我们首先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设计地震烈度和设防烈度的确定。
然后,通过等效静力法计算了结构的地震力,并与结构的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最后,进行了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合理化处理。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建筑结构实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
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
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
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
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
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
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 1mm为宜。
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或引出线与试件接触造成短路。
焊接完成后将引出线的多余部分剪掉。
6.绝缘度检查。
绝缘电阻在50MΩ以上为合格,低于50MΩ则用红外线灯烤至合格,若再达不到要求,则重贴。
7.防潮层制作。
防潮剂一般需固化24小时。
五、实验数据:
六、若在试验中出现问题,简单分析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七、思考题:
1.为什么用电阻应变片能够测量应变?
2.应变片粘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简述应变片粘贴的基本要求及其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试验二 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
姓名: 学号: 星期 第 讲 第 组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方法;
2.学会电阻应变片半桥和全桥的接线方法;
3.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及多点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
1.静态应变测试仪;
2.等强度梁及加载装置。
三、加载图式及测点布置
等强度梁上下表面沿轴向各布置 2 个应变片 ( 上表面R 1,R 3, 下表面R 2,R 4); 另外,设补偿块贴2个温度补偿片(R 5,R 6)。
利用这些应变片可以组成多个不同的桥路。
试验装置 如下:
图2 .1等强度梁 图2.2 等强度梁贴片示意图
四、试验步骤及电路连接图:
1.本试验有四种接桥方法,分别按照图
2.3、图2.4、图2.5、图2.6接桥方法接通桥路,试件采用等强度梁,装置如图2.1所示。
2.连接好桥路并确定没有对试件施加荷载后,首先要将每个测量通道调零(为了方便观测应变增量),其方法是:按通道号→按“确认”键→按“平衡”键,直至四个通道全部的应变显示均为“00000”(或基本接近零),记录此时每个通道的初始读数。
3.试验前,先作1~3级预加荷试验,每级P=200g 。
通过预载试验检查仪表和装置,所
补偿块
等强度梁试件
1 3 2
4 5 6
1(2) 3(4)
发现的问题部应逐一加以解决,之后,所有仪表读出初读数值。
4. 正式试验,每级加载200N,逐级记取读数,共四级,方法为:按通道号 按“确认”键;每次加载循环完毕卸载后将应变仪重新调零。
量测数据记录在表2-1、2-2、2-3、2-4中。
仪器测渎,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全部测点读数时间必须基本相等,只有同时得到的数据才能说明结构在某—受载状态下的实际情况。
图2.3 1/4桥(半桥单臂)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4半桥(半桥双臂)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5 全桥全臂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6 全桥双臂电路连接示意图
五、试验原始数据:
表2-1 1/4桥单臂数据记录表格单位:με
表2-2半桥双臂数据记录表格单位:με
表2-3全桥全臂数据记录表格单位:με
表2-4全桥双臂数据记录表格单位:
六、整理试验数据,了解在应力值不变的情况下,多种接桥方式的测读值之间的关系,并比较比较其优缺点。
(1)1/4桥:
(2)半桥:
(3)全桥全臂:
(4)全桥双臂:
七、思考题:
1.简述惠斯登电桥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
试验三 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姓名: 学号: 星期 第 讲 第 组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者:
一、试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电阻应变片相对电阻变化与所受应变之间的关系; 2.掌握通用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K 值的测定方法。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1.静态电阻应变仪;
2.等强度梁和附加装置,温度补偿块; 3.百分表曲率仪及磁性表座; 4.待测电阻应变片; 5.钢板尺和游标卡尺。
三、加载图式及测点布置:
加载图式如等强度梁示意图,测点为等强度梁上四个贴片位置。
图2 .1等强度梁 图2.2 等强度梁贴片示意图
四、试验步骤及电路图:
1.用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测量等强度梁厚度h 和百分表曲率仪的跨距l 1; 2.将图3.2中所贴的应变计按工作片和补偿片接成半桥与应变仪连接;
补偿块
等强度梁试件
1 3 2
4 5 6
1(2) 3(4)
3、将百分表正确地安装在磁性表座中,然后将表座移放到等强度梁下方,使表头接触到等强度梁的跨中,并调节好表中指针位置;
4、逐点预调平衡;
5.分级加荷载2N、4N、6N读百分表曲率仪和电阻应变仪读数值,填入表3—1。
6.重复加卸载三次,取三次的读数平均值,计算每个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i。
7.取各应变片的总平均值为灵敏系数
-
K,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
%
100
1
)
(
1
1
2
⨯
-
-
=
=
∑
=
-
n
K
K
K
K
S
n
i
i
δ
图2.3 1/4桥(半桥单臂)电路连接示意图
五、试验数据:
桥路
性质
力
位移读数
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
应变片百分表应变片百分表应变片百分表
1/4桥
(半桥
单臂)
0N
2N
4N
6N
六、按要求测出给定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i值,灵敏系数平均值
-
K和相对标
准误差δ
七、用分级载荷下的各应变片的△R/R和梁的应变ε数据,作图并讨论△R/R~ε之间的关系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设备及仪表:
三、加载图式及测点布置
四、试验步骤
五、试验原始数据:
六、整理试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