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一体化教学实施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在引言部分中,背景介绍了当前教育模式的现状以及需求变化,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对“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概述、基础医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成果评价与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了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基础医学教育的创新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创业、产学研、教学模式、一体化、实践、案例分析、成果评价、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基础医学教育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化,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基础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将直接关系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育现状,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为提升基础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和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基础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式,剖析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瓶颈,总结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提出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从拓展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空军勤务学院探索出的实践教学新思路和教学新模式——一体化创新实践的教学平台,并介绍了近几年来在该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下空军勤务学院取得的一些成效。
[关键词]教育转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100-02随着军队院校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国家对新型军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军队院校由学历教育向岗位任职教育转型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上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在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学员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差,内容方法单一的现象,这使得学员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我们必须根据任职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一、拓展教学内容,开辟实践新思路(一)以专业基础理论和军事装备应用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学员到部队及厂家见习、参观等实践活动院校有前沿的理论和信息资源优势,有正规的教学条件与成熟的教学经验,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非常适合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和人才的前瞻性培养。
但在现行体制基础上,武器装备生产厂家具有先进的技术基础,部队具有新装备先期配发的资源优势,因此下部队见习、到厂家参观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员不仅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接触、熟悉新装备,为以后的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光电技术和装备原理为扩展,进一步促进学员对装备的操作光电技术已成为军事科学的发展热点,武器装备中的光电产品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已经逐步形成现代军用光电技术的特点。
光电技术在光电检测、能源自治、精确制导武器、航空侦察技术、光电对抗技术、光电伪装技术、激光辐射防护等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作者:刘海洋侯占峰宣传忠佟鑫闫建国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25期摘要:工程技术类课程作为多数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注重将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融入工程实践当中,以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为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握、理解与应用,使学生全方位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本文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研究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改革理念,探索面向工程应用的全方位综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作为核心和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
通过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为研究生后续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类课程;研究生培养;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科学研究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工程技术类课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与规律等,不仅是该类课程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已然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工科类研究生适应新形势、新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改革理念,探索面向工程应用的全方位综合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现状研究目前,国内多数高等工科院校的自动化、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熟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求能够将所掌握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熟练地应用到工业控制过程的各种实际场景中。
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分析与推导,或者在内容上以处理器为基础过分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搭建及相应软件程序开发,无法将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相应的实践创新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仍无法完整掌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搭建与调试、实验安排与实施、结果的测试与分析等相关内容。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第2 卷 第2 3 期
V0. 3 No 2 12 .
周 口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a fZ o k u N r lU ies y o rl o h u o oma nv ri n t
20 0 6年 3月
Ma . o 6 r2 o
一
体化 、 多层次 、 开放式” 化学实验教学体 系的探索
传统、 陈旧的验证性实验课时, 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性 、 设计性实验, 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 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目 借鉴国内外高校本科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 标, 确立了“ 一体化、 多层次、 开放式” 的化学实 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立足于实验教学的整体性、 基础性、 综合性、 创新性 , 将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 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
合、 优化 , 阶段设置 了不 同层次的基础板块 、 分 提高板块和拓宽板块 3 组系列实验课程 , 即按照 “ 基础化学实验 ” “ 、 现代化 学 实验与技术 ” 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 和“ 的课程 内容组织实 验教学. 在这 3组系列 实验课 程的基 础上 , 增加 “ 创新 化学 实验
研究” 开放式实验教学” 和“ 两块内容 , 既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差异 , 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突出了“ 基础、 提高、 综合、 创新”
1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是进行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 学生之间的测
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 出现 了学生凑实验数据甚至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 就 这种现象的结果是 : 1 学生不能 自己独 立操作完 ()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教学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三性”教育理念的提出,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突破,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探索。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三性”的教育目标,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就如何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改革与实践经验,为教育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问题陈述三性实验教学体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设计和实施中,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如何构建一个涵盖知识、实践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字数:204】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将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和多层次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颜菲孙金平刘迢迢*(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津300070)摘要: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结合本院实际,建设生物信息与生物技术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着重介绍一体化实验室的构建思路、主要内容及“1+ N”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在优化实验资源、科研反哺教学、调动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对于高校实验室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创新培养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2(b)-0176-0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依托学校医学教育和临床优势,旨在培养医理、医工交叉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学科。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结合本学院现状,通过整合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资源,探索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的背景通过调研高校实验室现状,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面积不足,教学实验室使用率较低;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分设,仪器分散利用率不高等[1-4]。
具体到本学院实验室,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分设,科研实验室需求激增导致用房紧张,但部分教学实验室闲置率较高。
(2)部分常规仪器设备,如PCR仪、离心机、摇床、凝胶成像仪、计算机服务器等,在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普遍使用,重复购置。
基于BOPPPS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发与实践——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U%)%T%$ 抢 答 器 电 路 的 组 通过讲解"结合实例"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抢答器电路由开关组电路#触发锁存电 $&开关组电路如何组成$
成&DK3
路#编码器电路#七段显示译码器#数码显示器几部分组成$
)&抢答器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实习任务
实习目的 具体任务
本实验要求同学们理解编码器#译码器#抢答器的主要逻辑功能"用仿真软件对编码器#译码器的仿真调试以及它们的集成 电路连接"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主要作用"能够解决设计电路当中的问题$
三基于 &YXXX<模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集 成运放电路#定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等知识" 旨在培养具有电学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调研"了解了 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要 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课程重新进行定位$ 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相关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 高"对 9"666: 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基于 ' 9"666: 模式的理实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在' 电子技术基 础( 课程中的实践 方 法"从 课 前#课 中#课 后 等 多 方 面 进 行 分析$ * 一+ 课前 为有效促进'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前从 情景导入#目标确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课前情景导入的 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 学习兴趣"让其更 好 地 理 解 所 学 知 识- 同 时" 通 过 职 教 云# 学习通等发布课程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完 成的具体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 电子技术 基础( 课程中的抢答 器 模 块 为 例"课 前 通 过 职 教 云 给 学 生 下发学习引导单"学习引导单内容如表 $!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建设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建设作者:俞玲李钰冰赵茹男焦铭轩仇晨光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9期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线开放课的出现极大方便学生学习,其形式对理论知识型课程教学比较合适,但是对众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实一体课未能在线较好呈现,在数字化教育变革新时代,课堂线上线下随时切换,高职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呼之欲出。
我校“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基于前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积累,为确保线上线下教学高质量开展,将实训环节进行信息化赋能,打造线上实训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全时空学习,在线教学全过程互动。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架,在线开放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有机融合迫在眉睫,经过近两年的课程建设研究得出实践经验,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1概述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发布,在线开放课的出现极大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其形式对理论知识型课程教学比较合适,对众多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关键难度在实践教学部分,为解决MOOC在实验与操作教学方面的困局,又提出了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的概念,即MOOE。
打破传统的实验室的时间、空间以及实验内容方面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实验学习并将实验结果及时验证和师生交流讨论。
2019年9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本文以“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理实一体课程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实现MOOC与MOOE的融合,并在教学实施中开展实践,形成一系列的方法措施。
2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建设思路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式课程项目,带动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将优质资源共享。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作者:何珍赵璇刘广海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4年第05期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与高校关注的重点。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专业赋能背景下“课—训—赛—研—创”一体化的融合机制,通过“课程开发+行业案例+实践操作”赋能专业资本、“专业培训+双导师制+资源连接”赋能社会资本、“创业比赛+团队合作+激励机制”赋能人力资本、“研发项目+学术交流+跟踪反馈”赋能项目资本及“深度合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赋能产教融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专业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5-0026-0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努力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1]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双创”教育制度,同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均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平衡,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利己性等问题[2]。
为使专业更好地赋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本研究以专业赋能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以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专业赋能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阐释及立论依据专业赋能是指通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培养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3]。
布朗德士(Brandeis)将专业概念描述为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高质量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范文篇一: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摘要:本文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
”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
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
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
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场所,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关于这一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二、理论依据“三性”指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创新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学体系的建设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2. 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传授,而“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实施方案2. 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等形式。
3.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项目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实践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
1.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方式的采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科研、育人一体化开放实验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湖南科技大学
第4卷第12期2012年12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 Vol.4No.12Dec.2012教学、科研、育人一体化开放实验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邓 谦,蔡铁军,彭振山,龙云飞,汤建庭,邓彤彤(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高校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品德和作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本文介绍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提出的集教学、科研、育人一体化的开放实验室模式。
经过对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个别指导、重点培训、集中实验、实验室开放日和参加课题组工作例会等教学形式,强调指导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对开放实验的责任,确保了实验室开放的实际效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关键词:创新教育;开放实验室;教学;科研;育人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2)12-0024-03 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室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可以说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常规的实验课因受课时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都提倡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和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新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
实施开放实验教学是大学生充实课余生活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放实验教学为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品德和作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化学类专业是理工类学生中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专业方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化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而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环节,一直都是学院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针对化学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学校教学委员会和相关教师们提出了“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从“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1. 一体化横向内涵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是要求将课程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贯通起来,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理解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验操作当中。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三层次纵向内涵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教学划分为基础实验、拓展实验和创新实验三个层次,并要求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验中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基础实验主要是巩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拓展实验是要求学生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能够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学会寻找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逐步提高实验难度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验中逐步提高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通过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验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端科技人才。
1. 学生实验能力大幅提高“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后,实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实验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体化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以工科 大学的给排水专业为例 , 在具体 实施 过程 中 , 应注 意以下 问题 :
1 . 建设 “ 一体化的水质工程实验教学平 台” 。其含义 主要包 括: 各种水处理工 艺模 型的一体化 , 演示模型与研究 型设备 的 体化 , 独立 型实验课与关联 型实验课的一体化。 实验教学改革现状 2 . 以给排水专业 的实验课设置为基础 、 以所在学校 ( 学院 ) 国 内在实验教学方 面的改革主要集 中在实验课体 系的改 的实 验中 t 2 , 、 以给排水 系的师资力量为依托 , 对 实验课教学设 实现实验课的三化 , 即基础实验精细化 、 演示实验 革, 创新型实验 、 自 主性实验、 开发性实验 的引入等方面 。通过 置进行改进。 实验教学 , 可以有效 培养学生 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 了避免 以 案例化 、 科研 实验 系统化 , 最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的提高 , 落 实 往单一实践教学模式 的弊端 , 研究者尝试 了分层次 、 分 目标 、 多 学用结合 , 启迪学生 的科研兴趣 和工 程兴 趣 , 提高教学实效 , 创 元 化的实践教学模 式 , 这种 教学模式对教学手段 、 考评 方式等 办实用型 的教学科研型实验 中心 。 方 面均提 出了新要求 。 3 . 以给 排水专 业为例 , 实现 “ 创 新型 ” 实践教 学体 系 的构 其含义 主要包括实验模型 、 教具 、 成 套设备 的创新 , 全盘设 传统 的实验教学体系存在很 多不 足。如给排水 专业 , 实验 建 , 课 的设 置大 多是单纯为课程配套 , 而不能满足学科的知识体系 计 的给排水专业实验课体 系的创新 , 本科 生参 与 自主性实验管 要求 , 也不能满足 给排水专 业的工程应用要求 , 实验 工艺模型 理机制 的创新 。 的系统化水平差 。大多数演示模 型由于造 价制 约 , 导致厂家在 三、 结 论 设 计安装时严密 性不足( 控 制参 数不够精确 、 模型 比例失调 ) , 建立一体化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 可以大幅度提升原 有实验 与工程现场的运行参数脱节。 这样 的模型往往倾向于浅显易懂 , 工艺模型 的系统化水平 、 工程化精确度 和关 联化水平 , 增加 创 有利于本科 生粗 略了解课本知识 , 但恰恰 因其“ 粗略” 而常常误 新型实验 的数量 和质量 ; 可 以密切联 系工程实践 , 提高 实践应 导学生 。 现场实验课教学安排 , 由于师资限制、 资金 限制、 场地限 用型实验水平 , 增强学生适应工程实践 的能力 , 为工科 大学的 这种教学改革思路尤其适用于 制、 器材限制 , 导致实验课有很多处于因条件设课 的状态 , 而不 创新 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 是从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出发, 实验相互孤立。 实验课有很多处 以“ 服务地方经济 ” 为特色的地方 院校 , 或者以“ 工程类人才 ” 培 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 关联化水平不足 , 创新型实验偏少 。 养为主要 目标 的院校。
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是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它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践活动的连贯性。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的理念1. 系统性: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要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连贯性: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要求实践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具有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3. 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要求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个性化: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2.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3. 创新性原则: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应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可行性原则: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的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教学、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从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科研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进行探讨。
二、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内涵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具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为科研提供方向。
2. 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 教育与产业相结合:高校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促进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体化探索
脑
21 0 2年第 4期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 目一体化探索
秦 洁琼
(湖 州师 范学 院 浙 江 湖 州 3 3 0 10 0)
【 摘 要 】 大学 生创新 创业 训  ̄ ̄ 划是 一 项 以增 强高校 学生 的创 新 、 业 能力 . : - 1 - 创 培养 适应 创 新型 国 家建设 需要 的高水 平创 新人 才 为 目的 的教 学改革 。本 文从 实验 室 开放 项 目存在 的 问题 出 发 , 大 学生创 新创 业训 练计 划 与 实验 室开放 项 目进行 了一体化 探 索 。 将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高教 教 改 青 年 项 目( J 2 1q 的研 究 成 果 。 G D1 0 9 )
表 1实验 室开放项 目立项数
2教 师参 与 比重偏 大 . 实验 室开放 项 目不 同于 实验 课 有 充分 的课 前 装 备 , 专 门 的课 题 研 究 , 全 面 的课 堂 指 导 , 有 有 是
21 0 2年第 4期
一
福
建 电
脑
种 需要 自行 开发 课题 . 自觉 完 成项 目. 备 一定 升 华 。 能 给学校 带来 荣 誉 . 具 不 自然会 被忽 视 实 验 专 业 科研 知 识 的特 殊教 育 学 习模式 对 于 学 生 而 室 开放 项 目不 属 于常规 教 学 活 动 .相对 来说 没 有
2 1
1 1
】 0 15 0
2 4
3 2
】 2 I7 4
9 0
9 3
4 8 42 3
校 一直 秉 承 “ 以学 生为 本 ” 教育 理 念 . 的 积极 鼓 励 学 生利 用课 余 时 间参加 实 验室 开放 项 目 但 随 着
基于科研教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一、引言创新是动力,人才是资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义不容辞地扛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旗,尤其应在“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下,应积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
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且要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重视课程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生导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现阶段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及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学生学习内容与研究脱节,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与研究脱节,不能教研相长。
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引发了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因此,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
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教师的教研成果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参考。
有的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了内容前沿性,让授课内容实现了与时俱进;有的尝试案例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实际,让知识找到了依托;有的尝试问题教学,让教学更有启发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有的采用了实践教学,让课本的内容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这些有益的做法将知识传授、创新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或有机融合、或重点突出。
这些教学成果在不同的层次及方向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了启发,为研究型的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驱动下,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及新挑战[4]。
为此,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有新举措、新办法和新思维。
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挑战性、使命性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开拓创新、特色突出、精益求精。
本论文在科研教学一基于科研教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黄金昭,张守伟,徐锡金(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一体化”教学性质的基础上,从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发,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案,它可以在理论及实践上指导开放式实验教学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中所构建的开放创新型实验框架对高校工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开放创新型实验“思考—创新”模式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更多的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开设结合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为主的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结合二级学院目前的现状分析了开设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必要性,确立了“一体化”实验教学的目标及创新型实验模式的理念,探索了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架构,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一体化教学建设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了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特色。
1.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建设的意义
1.1从“一体化”实验教学的性质分析
本文中所提出的“一体化”是集教学,实验,学生的课余小组,
学生自主的组题设计、毕业设计,课题设计于一体,是几门相互联系的专业课的集合。
它的性质不仅仅是上述的一般组合,它更是在培养学生方式,专业教学模式及授课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改变。
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培养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展学生的专业内涵,使其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
1.2从学生的培养方向分析
以我院为例,信息学部共有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共计八个专业的学生,每界毕业学生大约都有八百人左右,毕业同学中除了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大部分同学都将面临就业,而目前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市场所能接纳的就业人数远远小于就业学生的人数,所以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思路,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为基本思路,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挖掘学生的主观设计思路,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这方面的能力。
2.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2.1教学的主要目标
1)构建以“思考—创新”模式为主的综合性和研究型实验环境,全面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与探索的学习习惯,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动体。
2)增强实践教学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
建立供高年级学生使用的以兴趣小组为主的开放型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参加课外设计竞赛等活动。
3)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出现,为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2教学体系构架
1)建立一套以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规范实验教学体系
从学科的整体高度来组织制定不同阶段的实习内容、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求的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和理论教学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又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创造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架构的知识体系是递进的,让学生们对相关的课程之间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将知识融汇贯通,开放创新型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对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一体化教学在授课的环节上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授课,实验验证型教学模式,在实验室可以承受到范围内,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利
用率,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从课程面向的学生,授课的时间、内容以及管理上都和传统的授课有所区别,积极改革,大力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3)在实验室教学器材管理方面:制定了实验仪器、及元器件使用管理办法、登记制度,切实落实“谁弄坏谁赔偿”的管理办法。
3.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的特色
搞好开放创新型实验教学,对于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整合实验室资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队伍水平也有一定帮助。
通过对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执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有了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及实践力,通过开展特色专业课程设计,及结组参加各种大赛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种基于开放创新型实验模式的一体化教学,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可以提高本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玲,徐珍霞,黄美燕. 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6): 76-77.
[2] 张先浩,张晓,等. 实验室体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3): 123.
[3] 叶取源, 钱道中等.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 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 2000, (1): 24-28.
作者简介:孙雪:女,1981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单片机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