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下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下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2、能力目标:●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目标:●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三、学习难点: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四、学习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五、教材分析:孩子们关于电的感性知识,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

教材十分重视电的安全教育,多处强调用电的安全。

必须让学生知道家庭用的交流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便去摆弄。

1.调查家中的电器认识电器,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我知道的电:摩擦起电、雷电、220V电……(2)我知道的安全用电事项:不靠近高压电线;不用插座的电做实验;遇雷雨时●内容丰富,都给学生讲吗?●出现了“ V ”,学生能理解吗?六、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课题2:点亮小灯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力目标:●连接简单电路。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三、学习难点:电路短路四、学习准备: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变化的原因。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和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植物的生长?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一章:春天的脚步第二章:春天的植物第三章:春天的动物2. 第二单元:电路的探秘第四章:电路的组成第五章:电路的连接第六章:电路的应用3.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第七章:力的概念第八章:力的测量第九章: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力的测量方法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观察电路的组成与应用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电路实验箱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电线、电池、小灯泡等电路元件力的作用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法力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结合电路实验,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应用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作用效果3. 随堂练习: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自制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4. 课堂小结:梳理电路知识,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归纳力的概念,强调力的测量与作用效果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植物特点、动物特点2. 电路的探秘:电路组成、连接方法、应用3.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春天的变化自制一个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物体的重力2. 答案:春天的变化记录: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如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等物体的重力: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了解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春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开展电路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生活中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力的测量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电路实验,力的实验3. 作业设计:观察春天变化记录,自制简单电路,测量物体重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电路的连接方法识别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掌握连接方法:如何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正确连接;理解电路原理: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及开关、电阻等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不够持久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持久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难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光线等。

2.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植物生长知识的相关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组成: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植物的生长过程。

3.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组成和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植物的组成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的印象和认识。

2.认识植物的组成展示实物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组成部分。

分别介绍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和作用。

3.活动环节:植物拼图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拼图。

学生合作完成拼图,并介绍拼图中的植物组成部分。

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3.活动环节:种植观察分发植物种子和种植工具,让学生动手种植植物。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情况。

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记录生长变化。

第三课时: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导入新课谈论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讲解植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药品、木材等资源。

讲解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3.活动环节:植物保护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浇水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布置作业:调查身边植物的用途,了解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电1.1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C、富兰克林的故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种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豆类、谷类、蔬菜种子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浸泡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才能萌发?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8.板书(5分钟)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内容。

具体涉及第一章《植物生长与变化》第一、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条件、植物光合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条件。

2. 使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条件及植物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植物生长过程视频资料。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绿豆种子、土壤、小喷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绿豆种子,提问学生:“大家知道绿豆是如何发芽、生长?”引导学生回答,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导入:播放植物生长过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发芽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必要条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家中种植绿豆,并分享种植心得。

5. 知识拓展: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解植物如何制造养分。

7. 课堂反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种子发芽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光照3.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条件光合作用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条件。

(2)用自己话解释植物光合作用。

(3)观察家中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种子发芽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光照。

(2)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过程。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解植物生长过程和种子发芽条件。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单元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单元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单元目标) 单元一:种子的奥秘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2.了解种子的生长前后变化。

3.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4.通过种子发芽的实验,探查环境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教学重点1.种子的生长前后变化。

2.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环境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制定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

单元二:小水滴的旅行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自然界分布的现象和原因。

2.感知水的流动,理解水在地表流动的原因。

3.探究水的变化过程,如蒸发、降雨、积水等。

4.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理解水的自然界分布的现象和原因。

2.探究水的变化过程,如蒸发、降雨、积水等。

教学难点1.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2.理解和实践水的节约利用。

单元三:身体的保护——洁净与健康教学目标1.了解清洁与健康的关系,注意日常个人卫生习惯。

2.按照正确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3.探究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方法。

4.了解公共卫生设施的作用和意义,并培养保持公共卫生设施卫生。

教学重点1.清洁与健康的关系。

2.增强个人卫生意识,注意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1.探究传染病和预防方法。

2.培养保持公共卫生设施卫生的习惯。

单元四: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理解植物的根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3.探究植物的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过程。

4.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生长条件下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植物的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的相互影响。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生长条件下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现象。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方法、手段
分组实验
教具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主要备课者黄萍
授课者黄萍
一.导入新课:
师: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今天,人类的一切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电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将会是什么样子。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课时教案
课题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
时数
1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第1—4课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第1—4课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

3.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准备:静电现象的课件;动画:电荷。

板书设计:1.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电子所带电荷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讲解: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中的粒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3.(出示图片: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子,就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子而显正电。

4.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进一步的认识一下电荷。

二、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出示气球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使用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共分为12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界、物质世界、生命科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天气2. 第二单元:空气和气体空气的成分气体的性质3. 第三单元:水和液体水的性质液体的特性4. 第四单元:土壤和岩石土壤的组成岩石的分类5. 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植物的茎6. 第六单元:动物的世界动物的特征动物的分类7. 第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8. 第八单元:光和颜色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9. 第九单元:电和磁电的产生磁的性质10. 第十单元:简单机械杠杆的原理滑轮的运用11. 第十一单元:天气和气候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12. 第十二单元:科学与生活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科学素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抽象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实验现象或现象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科学知识。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课题课型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

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完整版)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完整版)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学习流程】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合作探究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4)小结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2、电荷有什么性质3 、简单电路【学习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

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5、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三、过程与方法:1、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2、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3、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说明了什么?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电荷
进行解释。
间的相互作用。
5.出示动画:电荷(演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此部分是采用资 料和图片呈现的方 法,向学生对静电 现象做出了科学的 解释。完成了学生 从初始认识向科学 认识的发展,当然 这个发展对学生来 说还不是很深入 的,但对于四年级 学生来说,只能认 识到这个程度了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简单电路》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在初步了解静电知识后将开展对简单电路的研
究。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利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并尝试用更多的 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明白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一个电路的连接要 形成一个回路,认识到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教学目标:
教师注意对学生
同学来帮助它长出漂亮的头发。
的想法进行追问,
3.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
深入了解学生的原
引小纸条
学 生 根 据 生 活 经 有认识,并抓住学
4.谈话:哈!真不错啊,小气球变得真漂亮! 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的回答,适当引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出“静电”一词。
5.谈话: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
课后,对此课我进行了反思,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中,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 积极引导学生对意外现象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发他们 的好奇心,其实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也能使学生获 得意外的收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
《“点亮”小灯泡》的教学设计
通过实验,引导 学生运用逻辑推理 进行分析比较,发 现电荷种类的不 同,认识带同种电 荷的物体相互排 斥,带异种电荷的 物体相互吸引。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学案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学案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学案————————————————————————————————作者: ————————————————————————————————日期:ﻩ1、一天的食物【学习目标】ﻫ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学习重难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学习流程】设问导读: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合作探究: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2、给食物分类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汇报点评:巩固练习:1按生活习惯,人们把食物分为哪几类?2按食物来源,人们把食物分为哪几类?选择题:1、下列食物中,属于荤食的是( )A、螃蟹B、海白菜C、粉条D、豆腐2、以下食物中,适于生吃的是()A、香蕉B、鸡肉 C、螃蟹 D、大米拓展延伸: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2、食物中的营养【学习目标】ﻫ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学习流程】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合作探究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4)小结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2、电荷有什么性质1 / 113 、简单电路【学习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2 / 11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2、点亮小灯泡【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概念。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学习重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学习流程】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1、什么是静电现象。

2、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合作探究1、小灯泡的构造1)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2)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3)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3、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4、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并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小组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3)分析接亮的共同点巩固练习:填空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V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通过。

3、( )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另一端是(),称为()。

当电池的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3 / 114、只有()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5、静电存在于( )中。

6、同种电荷(),不同种电荷()。

7、什么是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4、电路出故障了【学习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学习重难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理解完整的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合作探究(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二)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2、学生小组合作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方法。

5、学生小组讨论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汇报交流6、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分组汇报。

7、强调安全事项巩固练习:(1)、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池的 _____极流出,经导线通过小灯座,回到电池的 ____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4 / 11(2)、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 ____电流通过。

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了 _____时,电流就会 _____(3)、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检测 ______的工具,用它可以检测 ______的电路。

拓展延伸:如果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能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为什么?你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吗?5、导体与绝缘体【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学习重难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二人小组互查电路检测器的作用2、一根电线,外面是一层塑料里面是铜丝,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一部分可以使电流通过让小灯泡发亮。

①教师演示;②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合作探究(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1.预习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4)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2.请学生把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

3.请生上台来向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1.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5 / 11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拓展延伸: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6、做个小开关【学习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用绝缘体来做。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请四人小组快速完成一个用一个电池、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图。

2.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灯泡的亮灭呢?。

合作探究1、观察手电筒组成材料。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动手操作做个小开关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制作红灯、绿灯和黄灯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

推测一6 / 11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在装置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交流展示并汇报小组长展示本组制作的红绿灯。

巩固练习:1、这节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开关?2、手电筒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接通和断开的?3、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拓展延伸:了解遥控式开关与漏电保护开关等知识,要安全用电。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学习目标】1、了解电的通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在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

【学习重难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演示通路和断路两种情况,复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2.揭题。

合作谈究灯泡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把两个灯泡、一个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

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

然后进行比较,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实验,选择完成的案例准备演示。

3.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揭示“串联和并联”的名称。

4.交流: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何不同的效果?5.联系生活中实际。

我们家中的灯是采用哪一种方式连接的呢?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新|课|标|第| 一| 网电池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利用两个电池、一个灯泡组成一个电路,两节电池分别采用并联和串联的方式。

7 / 112.小组试验。

3.交流。

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明确串联和并联。

讨论:电池连接注意事项;探究两种连接的特点;为什么要用几节电池并联?4.课件出示电池并联的电路图,说说电流的流向,并进行动态演示。

巩固练习:填空题:1、在电路中把二节 1.5V的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________。

如果把二节1.5V的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_________。

2、串联电路有_______条通路,并联电路有_________。

选择题:1、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当取下一个后,另一个照常在发光,那么这个电路是()。

①、串联电路②、并联电路③不能确定拓展延伸:有一个3v的灯泡,有6节1.5v的电池,应该怎样连接电池才可以让它正常发光,而且使用时间长些?8 / 11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我能填空:(每空2分,共28分)1、电路是指由、、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2、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3、电路连接一般有和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方法连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