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自然情况
鄱阳湖
一、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现状概述1.旅游资源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以其拥有的湿地生态、候鸟资源而举世闻名,湖区拥有众多的山岳风光、水域景观、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资源,具有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鄱阳湖区现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三清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梅岭—滕王阁、龟峰、云居山—柘林湖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等;39个国家森林公园:庐山、梅岭、鄱阳湖口、三叠泉、柘林湖、上清等。
将鄱阳湖与庐山、长江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水陆互存、山水相依、城乡共荣、自然和人文合一的环湖大旅游网络,是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现状目前鄱阳湖区旅游业的发展呈现“F”型产品布局 :西强东弱、北重南轻,上下两头大,中间小。
西部沿九江、庐山、星子、共青城、永修(云居山、柘林湖)、吴城、南昌一线,已经有很成熟的旅游产品,是江西旅游发达的地区;而东部都昌、鄱阳、余干目前无成熟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具备,旅游业还未启动发展。
北部有湖口石钟山、庐山、星子秀峰等成熟的景区(点) ;南部除南昌市区外,新建、南昌、进贤三县的旅游开发力度还很小,产品知名度较低。
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区的旅游资源管理仍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不能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市场上强有力的投资主体,从而难以发挥出更大的收益。
1)资源优势鄱阳湖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人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有庐山风景名胜区、青山风景区、梅岭风景区、琵琶洲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等,部分景区已成为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文化底蕴厚重的庐山、有号称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有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一处采铜冶铜遗址———铜岭殷商矿冶遗址、孙虑城遗址、陶渊明故居、黄庭坚故居、白鹿洞书院、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真如寺、明朝魏源墓塔、紫阳堤、老爷庙、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腾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西山万寿宫、绳金塔、佑民寺、九江的寻阳楼、余干的宋代石刻、鄱阳的荐福寺和芝山寺、彭泽的龙宫洞、七子坟、将军墓、红军后方医院等,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星光璀璨。
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它蕴藏着丰富的土地、水、生物和气候资源,但是,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分析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其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再研究必要的解决方案,这些对鄱阳湖的整治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其主要问题有:(一)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情恶化较严重、洪涝灾害上升因鄱阳湖区地势的原因,属于平原,三面环山,地势低洼,形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集雨面积很大,且由于鄱阳湖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造成鄱阳湖区在每年的7-9月份降水量太多,洪水泛滥。
“据相关记载,20世纪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次,相对以前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加。
”鄱阳湖区湖口水位也在逐渐上升,洪涝灾害淹没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洪涝几乎每年都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鄱阳湖水质较好、但是已经受到了污染根据对鄱阳湖水质的检测,湖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酚、总硬度等各项指标评价来看,鄱阳湖的水质从总体上来讲是较好的,其蓄水量多、容积大,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较强,总体上能够保持清洁的水质。
但是,鄱阳湖水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湖水中有部分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标准,这些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二)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地区水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较好,生物资源丰富。
在湖区不仅生物种类多且数量也多,资源很丰富。
鄱阳湖是一个较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湖滩草洲生态系统。
但近年来,湖区生物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有:1、钉螺、血吸虫危害大、治理困难鄱阳湖区湖滩草洲多,因植物生长得时间、速度不一样,以及被水淹没的时间也不同,一般在淹没时间达到8个月以上或者淹没时间不到2个月的湖滩草洲没有钉螺,而其他草洲就出现很多钉螺,所以说,湖区的水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且钉螺密度大、影响范围大。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高当地居民的素养,培养他们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的
意识,防止对湖泊里的鱼进行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物种
减少。最后,要加强管理,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要进行
惩罚,强化管理效果。
2.3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 对鄱阳湖湿
地生态进行保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其生态系
统的恢复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经济和技
2019 年第 17 期
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刘谱阳 (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
102206)
: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非常大,且生态湿地物种较多,具有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被人们称为“长江下 游气候的肺脏”。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鄱阳湖区湿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矛盾,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分 析了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保护鄱阳湖区湿地生 态环境,促进鄱阳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术优势来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鄱阳湖生态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得鄱阳湖区湿地更加美丽,水
质更加清澈,生物更具多样性。
3 结语
总之,鄱阳湖作为我国的淡水湖之一,承任着多种
生态功能。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导致鄱阳湖
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通过退田还
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工作;优化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措施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 湖泊面积高达 4125km2,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 区,承担着多种生态功能,包括调洪蓄水、调节气候和 降解污染等功能,而且鄱阳湖作为长江的重要蓄水湖 泊,其水质直接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目 前,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鄱阳湖区 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非常有必要。 1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几 年,人们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过度开发的行为导致鄱阳 湖水体污染,湿地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原来丰富多 样的物种也逐渐濒危,导致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锐减。据调查,当地居民大量的围湖造田, 导致很多食草性的鱼类产卵场地减少,鱼类数量也在 不断减少[1]。湖泊水质也遭受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 化造成水体生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濒危物种越来越多。 1.2 湿地水情恶化,洪涝灾害增加 鄱阳湖区位于 江西北部,鄱阳湖的平原中部,众山环抱,地势低洼容 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使鄱阳湖的河床不断增高。而且江 西属于季风气候,雨水充足,会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尤 其是 21 世纪以来,鄱阳湖的泥沙淤积问题和洪涝灾害 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打破了生态 系统的平衡。 1.3 管理工作不到位,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 鄱阳 湖区横跨江西的多个市区,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当地村民素质文化较低,缺乏鄱阳湖区湿地的管 理和保护意识。人们在大量的捕捞鱼类时,会使用一些 有毒的农药或化肥,导致鄱阳湖湿地的水质受到严重 的污染,打破了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2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退田还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由于当地居民过 度开发,围湖造田,导致泥沙流入湖内,鄱阳湖湿地面 积不断减少,地势低洼容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且常常发 生洪涝灾害。因此,要对一些低洼地势的防洪设施进行 维护,还要防护一些湖边的湿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
鄱阳湖名词解释
鄱阳湖名词解释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下面是关于鄱阳湖的名词解释:
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是鄱阳湖平原的主要水体。
它以湖泊面积广阔、水域丰富和自然风光优美而闻名。
湖泊面积:鄱阳湖的湖泊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湖泊中面积最大的之一。
湖岸线:鄱阳湖的湖岸线长约1,700多公里,蜿蜒曲折,分布着许多湖湾和半岛,形成了独特的湖岸风光。
自然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湿地、河流、湖泊、植被和野生动物。
这些资源为湖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渔业资源: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鱼类、虾类和蟹类等。
渔业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生态系统:鄱阳湖的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包括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等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生态保护:由于鄱阳湖的重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对湖区的生态保护成为当地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水质治理和湿地保护等措施,努力维护鄱阳湖的生态平衡。
这些名词解释帮助我们了解鄱阳湖的基本情况、地理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保护工作。
鄱阳湖作为中国的重要湖泊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
鄱阳湖介绍(详).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4125㎞²,库容量2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6mm。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
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
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
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1基本信息概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鄱阳湖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能达到30米。
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五月份,由于持续干旱,湖底干涸无水,揪动国人之心,严重影响鱼类之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大幅减少,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不仅仅是渔业的收益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鄱阳县,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鄱阳湖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一、地理位置和特点鄱阳湖位于江西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53'~29°53',东经115°55'~116°39'。
湖面面积约为405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1161千米。
鄱阳湖呈长方形,东西宽约60千米,南北长约90千米。
湖水主要来自于赣江和抚河的输入,湖中水量丰富而稳定。
二、自然生态环境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质清澈,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
湖中有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为八公山。
湖区周边是延绵不断的湿地,为多种珍稀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地。
每年秋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北方飞抵鄱阳湖,形成了震撼人心的鸟类迁徙景观。
三、文化及人文景观鄱阳湖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庐山因其秀丽的山水、奇特的云雾和众多的古迹而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庐山与鄱阳湖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此外,鄱阳湖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庙宇和民间艺术表演,如鄱阳雷舞等,这些都是江西文化的瑰宝。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沿湖地区设有多个旅游景点和度假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设施,如游船观光、湖滨度假、渔家乐等。
同时,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在湖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宣传和保护活动,确保了湖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综上所述,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欣赏和保护这片美丽的湖泊,共同共享鄱阳湖的宝藏。
中国五大湖常识
中国五大湖是指位于中国境内的五个最大的淡水湖泊,它们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和巢湖。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五大湖的基本情况。
一、鄱阳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358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93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水乡之一。
鄱阳湖地处长江中游,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
湖区内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其中包括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鄱阳湖还是重要的渔业、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基地,是江西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二、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269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
洞庭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水乡之一。
湖区内有大量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
洞庭湖还是重要的渔业、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基地,是湖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三、太湖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023平方公里。
太湖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也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
太湖周边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苏州园林、无锡惠山等。
四、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3875平方公里。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湖区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和珍稀植物,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五、巢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湖区总面积为173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
巢湖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和水稻种植基地,也是著名的渔业、养殖业和旅游胜地。
巢湖周边地区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庐山、九华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五大湖泊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它们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让它们继续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组员:周玉星(2009100772)鄱阳湖闻明于全国,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宝。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但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鄱阳湖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直在变化中。
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围垦、“五水”的泥沙淤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出现萎缩,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水质量不断下降,湖区水资源、水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从20世纪60年代的119 种减少到80年代的101 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 种,一些物种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绝灭。
鄱阳湖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
鄱阳湖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
鄱阳湖区现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同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甚至有些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
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但近50多年来,因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带完整性遭破坏,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以赣江和信江、乐安河水系为甚,湖区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鄱阳湖水质的无机总氮含量大于0.2毫克/升,磷酸态磷的浓度大于0.015毫克/升,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终极版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国际上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日益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鄱阳湖简介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7′~116°45′、北纬28°22′一29°45′,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是与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的制约使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十几倍,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 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 070平方千米。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 400~1 9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2℃,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79天。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其东西衔接、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浙赣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鄱阳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湖泊资源的保护工作,我于近期参加了在鄱阳湖举行的实习活动。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长江的肾脏”,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鄱阳湖的自然风光,了解了湖泊的保护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鄱阳湖的自然风光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鄱阳湖的自然风光。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湖泊面积达到了4000多平方公里,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在湖边漫步,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鄱阳湖的保护工作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维护长江中下游的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鄱阳湖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每年都有数十万只候鸟来此栖息。
为了保护候鸟的栖息地,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有效地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渔业管理: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捕捞、实行休渔期等,以保护湖中的渔业资源。
(3)水质保护:鄱阳湖水质的保持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政府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实施湖岸绿化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鄱阳湖的水质。
三、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鄱阳湖在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鄱阳湖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众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鄱阳湖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保护工作,才能使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发展。
四、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鄱阳湖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渔业资源过度开发、湖岸线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湖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鄱阳湖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鄱阳湖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湖泊保护中来。
(1)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现状分析
(三) 候鸟减少问题
受鄱阳湖罕见低水位 影响,湿地面积缩小, 生物链在改变,生物 及越冬候鸟的数量也 在减少,2006年底至 2007年初,越冬候鸟 为46万羽,比上年同 期减少27万羽。
(四) 血吸虫问题
鄱阳湖还属于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血吸虫病仍然严重威胁着湖区群众 的生产生活,制约环鄱阳湖地区居民生存和发展,制约了沿湖地区经济。
• • • • •
• • • •
(二) 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潜力
• 1、广域开发条件优越。环鄱阳湖区位于国家主要开发轴长江开发轴和京九 开发轴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铜九铁路、昌九、九景高速公 路和计划中的九景衢铁路纵横交错。对外通达能力跨上新的层次,区外交通 发达。 2、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水 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 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 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 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 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4、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鄱阳湖是从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 的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事故传说、 名人轶事、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5、发展水上物流业潜力巨大。鄱阳湖水资源丰富,通江达海,如鄱阳湖生 态水利枢纽工程能实现,将再现鄱阳湖水上运输繁荣。
•
•
•
•
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
省政府已确定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三带,构进四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 圈。对应省提出的“三带”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内核区域,中核区域和外环 区域。内核区域为湖内部水域、湿地,中核区域为沿湖乡镇,外环区域为县城及市(区)等。 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为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科 学发展为目标,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相应产业功能定位可为:内核区域以湿地保护、水产业、物流业及观光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中核区域以现代农业、生态林 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导,外环区域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生产力布局:科学测定环境容量及自然净化承载能力,根据不同区位的环境容量限额,制定相应的工业发展类型和规模。根 据环鄱阳湖地区及流域特点,耗水量大的化工类产业布局拟建在下游地区的湖口及彭泽县;鼓励企业入园,便于园区建污水处理 设施集中处理。 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于环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现代教育产业和历史文化及 自然风光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 工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充分利用鄱阳湖区风力资源,湖区有1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造船业。 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本区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经 济的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供工业竞争力。实施中 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商贸会展业、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业、 金融保险、楼宇经济及服务外包业等现代服务业。 (二) 加强宣传,联合做强旅游业 组织精品旅游路线,高规格、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开发风力发电场、 江南独特沙山沙漠风光和水上游乐等新型景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在九 景衢铁路都昌段取名为鄱阳湖站,开设鄱阳湖论坛,加大鄱阳湖宣传力度,同时,争取鄱阳湖博物馆项目落户九江湖区县并启动 建设。 (三) 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 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鄱阳湖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加快渔业发展。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的 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调整林业经营结构,保护生态公 益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草山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禽养殖。配套建设 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保护生态的要求,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业及渔业面源污染。大力实 施沙山治理和水土保护工程,植树造林,兴建生态公益林。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湖区治理难度大,不能合理应用管理生态资源 当地人 们文化素质不同和经济水平上的差异造成鄱阳湖湿地区的管 理在资金方面和保护意识上都存在严重问题。人们过度捕捞 鱼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导致了对鄱阳湖区湿地 胡乱占用湿地面积且不科学的应用管理,更是加剧了其生态 系统的破坏程度。 1.2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珍稀物种濒危,生物多样性减 少 鄱阳湖湿地由于水体污染、过度开垦等人类不合理的开 发利用,其原本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功 能衰退。一方面,使其所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数量 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过度的围湖造田导致鲤、纫鱼等喜草 性的产卵鱼类产卵场地减少近一半,再加上人为的过度捕捞, 导致其渔业的迅速衰退,其物种种类至少减少 18 种,并持续 减少 。另一方面,水体遭到严重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 日益严重,导致水生生物生产量直线下降。此外,由于过度 蓄洪垦殖,由此造成的湖泊面积减少、湿地水土流失等问题 也日渐严重。 1.3 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日益频繁 鄱阳湖地处鄱阳湖 平原中部,地势低洼,汇集五河来水形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 水系,然而由于五条河流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入湖淤积, 使河床湖底不断抬高,鄱阳湖的泥沙淤积问题和洪涝灾害的 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污染 [1]。 同时, 人们在鄱阳湖区湿地的管理不合理, 沙淤积;(3)针对不同地形实行封山育林,加强建设生态防
2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2.1 严格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湖区湿地水环境 为保护和改 善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环境,防止其进一步的恶化,应合理地 采取以下措施。(1)调查鄱阳湖湿地附近的污染源,并对污 染源、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和限制,还要处罚 排放污染企业并限期整改 [3]。(2)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 进工业农业的相结合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减少污染。 (3) 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等。(4)要 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为污染或酸雨等自然灾害。 2.2 退田还湖,加强其自我生态恢复功能 人们的过度开垦 和周围泥沙的大量流入,导致鄱阳湖湿地的面积逐渐缩小,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项目、产品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鄱阳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三湖一库”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因素,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优势(Strengths)1.丰富的生态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环境优美:鄱阳湖地区的空气质量好,水质清澈,土地质量优越,这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理位置优势:该地区地处江西省中部,毗邻赣江和长江,交通发达,有利于企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
4.文化底蕴深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这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鄱阳湖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
2.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3.生态环境受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4.人才流失:由于发展机会有限,鄱阳湖地区的高级人才普遍流失,限制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生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机会。
2.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3.发展水产养殖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业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4.文化旅游需求增长: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鄱阳湖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吸引力。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1 总论1.1项目背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西北角,处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00公倾,栖息着鸟类312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属罕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的95%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体所在地,数量达6万只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其中包括4种哺乳动物),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效地保护越冬水禽,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管、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GEF项目和搬迁工程项目,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建区以来长时间的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与国家级保护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的工作尚未完全步入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在区划布局、保护设施、科研设备、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社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为加速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编制本总体规划,以实现永久性保护和维持以白鹤为主的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达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一致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11)《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鄱阳湖山水记翻译
鄱阳湖山水记翻译
摘要:
一、鄱阳湖简介
二、鄱阳湖山水景色
三、鄱阳湖的历史与文化
四、鄱阳湖生态环境及保护
五、结语
正文: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山水景色。
自古以来,鄱阳湖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介绍鄱阳湖的山水景色、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并探讨其保护措施。
一、鄱阳湖简介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泊面积在季节变化下范围在3000-4000 平方千米之间。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长江之肾”。
二、鄱阳湖山水景色
鄱阳湖周围环绕着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观,如庐山、石门涧等。
湖水清澈,山水相映成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
鄱阳湖还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冬季有成千上万的候鸟来此过冬。
三、鄱阳湖的历史与文化
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都描绘了鄱阳湖的美景。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样的描绘。
此外,鄱阳湖地区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鄱阳湖渔歌、景德镇瓷器等。
四、鄱阳湖生态环境及保护
鄱阳湖生态环境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面临着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治理水污染等。
五、结语
鄱阳湖是我国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南昌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限流
南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流介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是一处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独特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它位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内,面积约为13万公顷,是全国最大的水土保持小型环境自然保护区之一。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优势特别明显。
它与南昌市及周边的若干行政中心相连,而且拥有多种自然资源,拥有超过500多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是重要的生境和繁殖大仓的承载地。
由于游客大量聚集、对陆源污染的排放过多以及其它破坏活动,使得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临灭绝危机。
因此,政府进行了来自许多部门的综合性管理,制定了健全的生态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采取限流措施。
今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流”计划正式启动。
针对入园游客,将对游客,车辆排放量进行限制,以及重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监测,防止环境污染,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健康,使绿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流计划可以有力地保护和保护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生物多样性。
最终,这里将成为中国西南的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的绿色景点。
鄱阳湖沙岭沙山地理题
鄱阳湖沙岭沙山地理题摘要:一、鄱阳湖简介二、沙岭沙山的地理位置三、沙岭沙山的成因四、鄱阳湖沙岭沙山的特点和环境问题五、应对措施和可持续发展建议正文: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沙岭沙山是鄱阳湖附近的一座沙地,位于鄱阳湖南岸,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之间。
沙岭沙山地理独特,风光秀丽,是鄱阳湖畔的一颗明珠。
沙岭沙山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鄱阳湖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鄱阳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在鄱阳湖水流的作用下,大量的泥沙被搬运到湖岸,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沙岭沙山。
鄱阳湖沙岭沙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沙山上的沙质疏松,风吹过时,沙子飘散,形成独特的沙尘景观。
沙岭沙山附近水域宽广,湖水清澈,与沙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沙岭沙山还是鄱阳湖畔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于维护湖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鄱阳湖沙岭沙山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沙山上的沙质疏松,容易引发沙尘暴,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其次,沙岭沙山附近的湖水受到沙山流沙的侵袭,导致水质下降,影响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最后,由于沙岭沙山的独特景观,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沙尘暴治理,通过植树造林、设置沙障等方式,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其次,实施湖水治理,通过引水、拦沙等措施,改善湖水水质。
最后,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总之,鄱阳湖沙岭沙山拥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概况(资料来源:江西鄱阳湖网、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一、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北纬28 ° 22 ′至29 ° 45 ′,东经115 ° 47 ′至116 ° 45 ′。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 40 公里,宽 3 至 5 公里,最窄处约 2.8 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 133 公里,最宽处达 74 公里。
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鄱阳湖南北长 173 公里,东西最宽处达 74 公里,平均宽 16.9 公里,湖岸线长 1200 公里,湖体面积 3283 平方公里(湖口水位 21.71 米),平均水深 8.4 米,最深处 25.1 米左右,容积约 276 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
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 -- 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 16.22 万 km2 ,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 97% ,占长江流域面积的 9% :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 1525 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 16.3% 。
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 12.86 米,最高水位为 1998 年 7 月 31 日的 22.59 米,最低水位为 1963 年 2 月 6 日的 5.90 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
年内水位变幅在 9.79 —15.36 米,绝对水位变幅达 16.69 米。
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
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
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
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四、历史沿革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泽、官亭湖等多种称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波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
描写鄱阳湖的著名诗句
描述鄱阳湖的著名诗句1. 引言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它以其壮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鄱阳湖为题材创作了不少著名的诗句,表达了他们对湖光山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鄱阳湖的著名诗句,带您感受这片美丽湖泊的魅力。
2. 自然景观2.1 湖光山色鄱阳湖以其湖光山色而闻名,这也是文人墨客最常描绘的主题。
他们用娴熟的笔触将湖泊与周围的山峦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诗句。
•“湖水初波渔船小,山头初日照人家。
” –南宋王安石•“千里对青山,两楫依清波。
” –清代陈维崧•“万层山色枕黄沟,南岸江千盖万州。
” –清代赵翼这些诗句中,诗人们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湖泊和山峦的美丽景色,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2 水上湖光鄱阳湖的湖光景观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文人墨客们所青睐的创作题材之一。
他们用华丽的辞藻描绘湖水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
•“船行处,目断山河雄。
天边树树斜阳,万丈云低,盈绿春浓。
” –清代纪晓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代杜甫•“湖波涌,眼又涌,无限人家临水,水临人家。
” –秦观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湖水波澜壮阔、湖光闪烁的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3. 文化意蕴3.1 历史沉淀鄱阳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景观,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
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湖上纵来弄短篙,岸头何事白头翁。
青山隐几多烟雨,故国无穷怀自功。
”–清代黄景仁•“云堤野渡无船楫,白帝城隐隐东西。
” –清代刘域•“洪业千家尽去矣,炀帝三宫故地频。
” –明代王世贞这些诗句通过对历史遗存的描绘,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与思考。
3.2 民俗风情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汉、赣、客家等民俗风情丰富多样,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他们通过诗句将这些独特的风情表达了出来。
•“湖上新搭水乡家,鼓儿齐上黄鹤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谢
鄱阳湖区自然情况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候鸟栖息地和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北部,115°49′~116°46′E、28°24′~29°46′N之间。
湖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宽浅为主湖体;北部窄深,为入江水道区。
湖南北最长173km,东西最宽74km,最窄处2.8km。
平均宽18.6km,平均水深7.38m,岸线长1200km。
湖盘自东向西,由北向南倾斜,湖底高程由12m降至到湖口约1m。
湖中有25处共41个岛屿,总面积1032
km,岛屿率为2.5%。
鄱阳湖流域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均高,中部及北部地势较低,由南向北、由外向内倾斜,形成以鄱阳湖平原为底的向北开口的箕形地形。
湖区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
赣江南昌市以下分为四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河汇合,为西水道,向北至蚌湖,有博阳河注入;赣江南、中、北支与抚河、信江、饶河先后汇入主湖区,为东水道。
东、西水道在渚溪口汇合为入江水道,至湖口注入长江。
洲滩有沙滩、泥滩、草滩三种类型,共3130km2。
全湖主要岛屿共41个,面积约103km2,主要汊港共约20处。
气象简况:湖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汛期暴雨频繁。
年均气温16~20℃。
由于地处赣东北暴雨区,年均降水量约1500mm,年降水变化较大,1954年平均降水量2300mm,而1963年为1150mm,分别为实测的最大最小值。
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左右。
7、8月雨量相对少一些,这时期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仍较为频繁,因而引起气旋暴雨。
可见鄱阳湖平原圩区从4月至8月或9月都有洪与涝的问题。
本区永修一带则全年12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这是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所罕见的。
但从10月至次年的3月都不会发生重大的洪涝。
湖区各站日均暴雨值100mm~117mm,计算10年一遇日暴雨为155~179.1mm;3日点暴雨值579.6~282.8mm、10年一遇3日暴雨328~270mm;5年一遇3日暴雨254~202mm,在长江流域都是比较大的。
鄱阳湖区无霜期约240~300余天,在长江流域是比较长的。
该区汛期早,为长江流域早汛区,有的年份可能在3月下旬涨水。
4~6月暴雨频繁,江湖水位上涨,正值作物生长旺季,这是最容易致涝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