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Bioline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Bioline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Bioline

动 物 学 研 究2013,Dec. 34(6): 549?555 CN 53-1040/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 DOI:10.11813/j.issn.0254-5853.2013.6.0549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26

摘要: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

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

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 (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

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

关键词:鄱阳湖;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波动;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Q95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13)06-0549-07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u-Jun MIAO,Yan-Kuo LI,Jia LI,Guang-Yong XIE,Fang-Kai Y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22,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wintering in the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LNNR) from 1985 to 2011, to see if there was any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Testing of several climate variables—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monthly averag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as well as monthly precipitation—indicated that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was 1,340±178 ind., with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and drastic annual fluctuation. Every single year, the population size on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Nov. In theory, the low temperature of Nov. could drive individuals to choose other wet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stead of the Poyang Lake as wintering habitats. Meanwhile, temperatures in wintering areas also showed a carry-over effect on subsequent population size. Temperatures in primary stage and later stage of wintering period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2?9 years later,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Oct.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2?5 years after. Temperatures of Feb. and Mar. in the later stage of wintering period were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of 8 and 3 years after,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Oct. 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Mar. 2 years ago, as well as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Oct.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 factor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fluctuation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which totally accounted for 79.2% of the population size change.

Keywords: Poyang Lake; Oriental white stork;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limate change

收稿日期:2013-09-27;接受日期:2013-1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00019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与评估”(环保重大专项,STSN-7)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liyankuo@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

550 动物学研究 34卷

气候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气候及其变化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是鸟类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对鸟类的种群数量动态产生较强的影响(Both et al,2006;Crick,2004)。例如,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会直接导致死亡率的迅速提高,甚至导致局部种群的灭绝(Schreiber et al,1984)。天气条件也可能通过改变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成体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进而影响鸟类的种群数量(Cormont et al,2012)。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即在生活史某一阶段的气候条件对种群的影响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方才显现(Yalden & Pearce-Higgins,1997)。某些留鸟成体的存活率与非繁殖期的天气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Jones et al,2003),越冬期的不利天气将导致迁徙鸟类繁殖成功率下降,第二年种群数量下降。譬如,大天鹅(Cygnus cygnus)在越冬地幼体的比例与上一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冬季气温将影响后期的繁殖成功率(Nilsson,1979)。

大多数迁徙鸟类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其繁殖地生存条件的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某些迁徙鸟类的种群数量受其越冬地生存条件的影响,如水蒲苇莺(Acrocephalus schoenobaenus)、崖沙燕(Riparia riparia)及草鹭(Ardea purpurea)等(Peach et al,1991;Bryant et al,1995;Den Held,1981)。对于雁鸭类等水禽,其后期的繁殖成功率还受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食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Newton,2004)。因此,迁徙鸟类种群动态制约因素研究需考虑繁殖地、越冬地及迁徙停歇地的环境条件。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全球种群现存仅~3000只个体,被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3),也是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hina Wildlife Propagation Insti-tution for Protection,1989)。东方白鹳繁殖地主要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越冬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3)。其中,鄱阳湖区是东方白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越冬地。近年来,该区越冬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表现出较大波动(Li et al,2011)。本研究分析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1985—2011年(27 a)越冬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及时滞效应,以及基于越冬地气候条件的种群数量波动模型与种群波动趋势的拟合程度。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区概况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位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北部(E115°49′~116°46′,N28°11′~ 29°51′)。鄱阳湖为季节性吞吐型湖泊,承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及修水五大河来水,并受长江来水影响,水位年变幅达9.79~15.36 m,4月进入汛期,呈湖相,7月达最高水位,11月进入枯水期,并持续至翌年3月,表现为典型的水陆交替湿地景观(Liu et al,2011)。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Wang,2004)。1980—2011年鄱阳湖区年平均温度为18.0 ℃,并呈上升趋势,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 607 mm,年际变化大,无明显增减趋势(图1)。

鄱阳湖湿地已记录迁徙水鸟310种。其中,冬候鸟155种,夏候鸟107种,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 s)、白头鹤(G. monacha)、白枕鹤(G.vipio)、灰鹤(G.grus)、东方白鹳、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越冬地(Wu et al,2002)。

1.2研究方法

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数据来源包括:(1)1985—2000年、2002—2006年以及2009年保护区东方白鹳年度最大种群数量(Wu & Ji,2002;Li et al,2011);(2)2007、2008、2010及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年度最大种群数量(Zhu et al,2012a,b)。(3)1998年及2001年环鄱阳湖水鸟调查所记录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Li et al,2013)。其中,历年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均为保护区越冬种群的最大记录值。根据候鸟到达和迁离鄱阳湖的时间,将东方白鹳的越冬期分为越冬初期(当年10月—11月)、越冬中期(当年12月—翌年1月)及越冬后期(翌年2月—3月)。气象数据引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南昌监测站1975—2011年的月值资料。

以种群数量为因变量,年份为自变量,采用曲线回归法分析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利用Kolmogorov- Smirnov test及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种群数量动态与越冬期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与最高气温

6期

缪泸君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551

图1 鄱阳湖区1980—2011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基于南昌气象站1980—2011年气象数据)

Figure 1 Changes i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from 1980 to 2011 (based on the data of

Nanchang weather station )

以及月降水量等气候变量的相关性。检验越冬地气候变量与其后10年内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相关性以分析气候变量影响的时滞效应。同时,对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检验以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此外,以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因变量,以与其显著相关的气候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Stepwise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并使用VIF 值进行共线性诊断(Yang & Zhang ,2000;Yang et al ,2012;Chatterjee & Price ,1991)。数值统计以mean±SE 表示,数据分析在Spss13.0中完成。

2 结 果

2.1 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年际变化

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平均越冬种

群数量为(1 340±177)只,最小种群数量出现在1992年,为321只,最大种群数量出现在2010年,为3446只,年际波动较大(图2)。自1998年开始,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1984—1997年,为(609±49)只,1998—2011年,为(2 018±215)只,种群数量整体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R 2=0.735,F =69.414,df =26,P <0.01)。

2.2 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地气候变量的关系

1985—2011年,越冬初期,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初期10月份降水量(r =0.069,P =0.731,n =27)、平均气温(r =0.323,P =0.100,n =27)、平均最低气温(r =0.378,P =0.052,n =27)及平均最高气温(r =0.205,P =0.305,n =27)均不相关;与11月份降水量(r =0.110,P =0.585,n =27)、平均最高气温(r =0.209,P =0.306,n =26)及平均

图2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年际变化

Figure 2 Annual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from 1985 to 2011

552 动 物 学 研 究 34卷

气温(r =0.317,P =0.115,n =26)均不相关;与11月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 =0.554,P =0.003,n =27)。

越冬中期,种群数量与12月份降水量(r =0.113,P =0.573,n =27)、平均气温(r =0.080,P =0.692,n =27)、平均最低气温(r =0.201,P =0.315,n =27)及平均最高气温(r =?0.059,P =0.771,n =27)均不相关,与1月份降水量(r =?0.0160,P =0.424, n =27)、平均气温(r =?0.230,P =0.249,n =27)、平均最低气温(r =?0.139,P =0.490,n =27)及平均最高气温(r =?0.303,P =0.124,n =27)均不相关。

越冬后期,种群数量与2月份降水量(r = ?0.031,P =0.878,n =27)、平均气温(r =0.192,P =0.337,n =27)、平均最低气温(r =0.195,P =0.329,n =27)及平均最高气温(r =0.191,P =0.339,n =27)均不相关,与3月份降水量(r =?0.171,P =0.394,n =27)、平均气温(r =0.270,P =0.173,n =27)、平均最低气温(r =0.210,P =0.293,n =27)及平均最高气温(r =0.306,P =0.120,n =27)均不相关。 2.3 气候对种群数量影响的时滞效应

考虑时滞效应,越冬初期,10月平均最低气温与一年后(r =0.461,P =0.016,n =27)及两年后(r =0.579,P =0.002,n =27)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均显著正相关;10月份平均气温与两年后(r =0.730,P =0.000,n =27)及5年后的种群数量(r =0.511,P =0.006,n =27)均显著正相关;10月平均最高气温与两年后(r =0.777,P =0.000,n =27,图3)、四年后(r =0.612,P =0.001,n =27)及5年后的种群数量(r =0.501,P =0.008,n =27)均显著正相关;11月平均气温(r =0.472,P =0.013,n =27)及

11

图3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地2年前10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 Figure 3 Correlation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and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Oct. 2 years ago

月平均最低气温(r =0.463,P =0.015,n =27)均与四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

越冬中期,12月气候变量与其后10年内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无显著相关性,1月平均最低气温与5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r =0.427,P =0.026,n =27)。

越冬后期,2月份平均气温与两年后(r =0.471,P =0.013,n =27)、8年后(r =0.610,P =0.001,n =27)及9年后(r =0.557,P =0.003,n =27)的种群数量均显著正相关;2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与两年后(r =0.449,p=0.019,n =27)、8年后(r =0.580,P =0.002,n =27)及9年后(r =0.444,P =0.020,n =27)的种群数量均显著正相关;2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与8年后(r =0.602,P =0.001,n =27)及9年后的种群数量(r =0.628,P =0.000,n =27)均显著正相关。3月份平均气温与一年后(r =0.396,P =0.041,n =27)、两年后(r =0.483,P =0.026,n =27)、3年后(r =0.461,P =0.045,n =27)、4年后(r =0.705,P =0.000,n =27,图4)、6年后(r =0.452,P =0.018,n =27),9年后(r =0.441,P =0.021,n =27)及10年后的种群数量(r =0.405,P =0.036,n =27)均显著正相关。

图4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种

群数量与越冬地4年前3月份平均气温的相关性 Figure 4 Correlation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3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与两年后(r =0.428,P =0.026,n =27)、3年后(r =0.408,P =0.035,n =27)、4年后(r =0.673,P =0.000,n =27,图5)、6年后(r =0.383,P =0.049,n =27)及9年后的种群数量(r =0.427,P =0.026,n =27)均显著正相关。

3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与两年后(r =0.516,P = 0.006,n =27)、3年后(r =0.479,P =0.011,n =27)、4年后(r =0.672,P =0.000,n =27,图6)及6年后的种群数量(r =0.462,P =0.015,n =27)均显著正相关。

6期 缪泸君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553

图5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种

群数量与越冬地4年前3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性 Figure 5 Correlation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and the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图6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种

群数量与越冬地4年前3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 Figure 6 Correlation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and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2.4 基于气候变量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预测模型

将保护区1985—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作为因变量,与其存在显著相关性的气候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Stepwise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10月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及两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为显著预测变量(表1)。其中,4个变量的VIF 值均<5,表明进入模型的变量不存在显著

共线性。模型中的4个变量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79.2%(R 2=0.792,F =20.901,df =26,P =0.000)。

回归模型为Y =?15624+303.554X 1+251.510X 2+ 164.669X 3+112.250X 4,其中Y 为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X 1为两年前10月平均最高气温,X 2为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气温,X 3为四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X 4为两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7)。

图7 基于越冬地气候条件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的预测值与观察值比较

Figure 7 Comparisons of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3 讨 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理解一个迁徙物种某一生活史阶段的气候条件如何对其后来的存活施加影响,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McKellar et al ,2012)。迁徙鸟类,尤其是长距离迁徙鸟类,其越冬地、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气候条件差别极大,并均可能影响种群数量。东方白鹳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鄱阳湖区越冬,越冬地相对固定。

表 1 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气候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1 Th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dependent variabl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population size during

1985?2011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climate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Standard coefficient

t Sig. VIF 常数项Constant

?5.943

0.000

2年前3月平均最高气温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 2 years ago 0.240 2.134 0.044

1.331 4年前3月平均最高气温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0.303

2.409 0.025

1.670 2年前10月平均最高气温Average temperature of Oct. 2 years ago 0.345

2.459 0.022

2.077 4年前10月平均最高气温Average temperature of Oct. 4 years ago

0.305 2.712 0.013

1.322

554 动物学研究 34卷

分析其越冬地气候变化对该种群的影响可以消除广泛分布区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气候变化与种群波动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越冬地气温变量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波动的显著预测因子,提供了一个气候变化影响鸟类种群数量动态的例证。

本研究发现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与越冬当年其他月份的气候变量均无显著相关性。一般来说,除非出现极端不利的气候事件,否则越冬当年的气候条件对东方白鹳种群数量通常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东方白鹳一般于10月底到达鄱阳湖,最早到达记录见于2001年和2005年的10月15日(Li et al,2011)。11月份是东方白鹳到达鄱阳湖的高峰,此时,最低气温显然不可能对东方白鹳个体产生直接作用。我们推测,由于不必像繁殖季节被限制在以巢址为中心的有限区域活动,越冬期鸟类相对自由,可以活跃移动,寻找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越冬初期的鄱阳湖低温可能会使东方白鹳在接下来的越冬期间往来迁飞于长江中、下游的众多湿地,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增加对鄱阳湖以外区域的利用,导致在鄱阳湖区越冬个体数量的减少。卫星跟踪研究发现,东方白鹳个体在越冬期的飞行距离可达数百公里(Van den Bossche et al,2001),在安徽省的升金湖和江西省的鄱阳湖之间迁飞,越冬范围没有局限在单一的湿地内(Wu et al,2000)。

本研究首次发现越冬地气候条件对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即越冬地气温对种群的影响至少在1年后开始变得明显,并与4年后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越冬期气温的升高伴随着4年后种群数量的极显著增加。该时滞效应可能与气候对幼体的影响以及东方白鹳的性成熟年龄有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有东方白鹳个体2岁龄达到性成熟(Jiang,2013),适宜的冬季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幼鹳度过越冬期,使得更多的个体得以存活到繁殖年龄,并于2年后参加繁殖,导致2年后种群数量的增加。该时滞效应也见于气候对白鹤种群的影响。鄱阳湖冬季气候对白鹤种群数量的影响在3年后开始明显,可能与白鹤的性成熟年龄在3—5年有关(Li et al,2013)。

反之,越冬地恶劣的气候会导致几年后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减少。一方面,鄱阳湖水面结冰会对涉禽造成直接伤害,并可能造成个体数量的减少。如2012年冬季,在对保护区巡护监测中曾发现一只东方白鹳被冰冻住双腿而受伤(Yu,2013)。我们在鄱阳湖区的鸟类调查过程中也曾两次发现死亡的东方白鹳个体。另一方面,冬季寒冷的天气会增加动物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Hobbs,1989),而恶劣的冬季可能伴随着食物可获得性的下降,譬如,寒冷冬季雨后或雪后的结冰使东方白鹳无法取食,能量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会增加冬季死亡率,即使没有直接导致个体的死亡,也可能影响东方白鹳的能量积累,使其体况下降。

能量是影响迁徙鸟类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子。若能量储存不足,一些个体将无法及时迁徙,从而留在越冬地(Van Dijk et al,1990)。在停歇地如果不能补充到充足的能量,个体尤其是幼体被捕食的概率会增大(Bijlsma & Jones,1990)。本研究发现,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和3月平均最高气温、4年前的10月最高温度和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年际变化趋势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79.2%。这两个月份是东方白鹳的越冬初期和越冬末期,是结束和重启长距离迁徙的阶段,可能是种群补充能量的关键时期,这两个时期越冬地恶劣的天气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不利于能量恢复和积累,从而对种群数量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Bijlsma RG. 1990. Predation by large falcons on wintering waders on the Banc d’Arguin, Mauritania. Ardea, 78:75-8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3. Species factsheet: Ciconia boyciana. Downloaded from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on 01/08/2013. Recommended citation for factsheets for more than one species: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3) IUCN Red List for birds. Downloaded fromhttp://www.birdlife. orgon 01/08/2013. Both C, Bouwhuis S, Lessells CM, Visser ME. 2006.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declines in a long-distance migratory bird. Nature, 441(7089):):81-83.

Bryant DM, Jones G. 1995.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 population of Sand Martins Riparia riparia associated with fluctuations in population size. Bird Study, 42(1):57-65.

6期缪泸君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555

Chatterjee S, Price B. 1991. 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2nd ed. New York: Wiley, 186-197.

China Wildlife Propagation Institution for Protection. 1989. The Law of Wild Anim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List of Wild Animals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Beijing: China Legal Press. [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Cormont A, V os CC, van Turnhout CA, Foppen RP, ter Braak CJ. 2012. Using life-history traits to explain bird population responses to increasing weather variability. Climate Research, 49(1):59-71.

Crick HQP. 2004.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irds. Ibis, 146(Suppl.1):48-56.

Den Held JJ. 1981. Population changes in the Purple Heron in relation to drought in the wintering area. Ardea, 69(2):185-191.

Hobbs NT. 1989. Linking energy balance to survival in mule deer: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simulation model. In: Wildlife Monographs. Bethesda, Md.: Wildlife Society, 3-39.

Jiang GL. 2013-06-28.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bandi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first appeared in Inner Mongolia.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 R. 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 portal/main/s/102/content-612185.html [蒋甘露. 2013-6-28.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环志的东方白鹳首次现身内蒙古.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portal/main/s/102/ content-612185.html]

Jones J, Doran PJ, Holmes RT. 2003. Climate and food synchronize regional forest bird abundances. Ecology, 84(11):3024-3032.

Li FS, Liu GH, Wu JD. 2011. Ecological Study of Wetlands and Waterbirds at Poyang Lake. Beijing: Popular Science Press. [李凤山, 刘观华, 吴建东. 2011. 鄱阳湖湿地和水鸟的生态研究.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Li YK, Shan JH, Ma JZ, Tu XB. 2014. The population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wintering in Poyang lakes. Zoological Research,(in press)[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钱法文, 涂晓斌. 2014. 鄱阳湖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 动物学研究](待发表)

Li YK, Qian FW, Shan JH, Li J, Yuan FK, Miao LJ, Xie GY. 2013.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the Siberian crane in Poyang Lake. Acta Ecologica Sinica. DOI:10.5846/stxb201304150715. [李言阔, 钱法文, 单继红, 李佳, 袁芳凯, 缪泸君, 谢光勇. 2013.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生态学报, DOI:10.5846/stxb201304150715.]

Liu CL, Tan YJ, Lin LS, Tao HN, Tan HR. 2011. The wetland water level process and habitat of migratory birds in Lake Poyang.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23(1):129-135. [刘成林, 谭胤静, 林联盛, 陶海南, 谭晦如. 2011. 鄱阳湖水位变化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 湖泊科学, 23(1):):129-135.]

McKellar AE, Marra PP, Hannon SJ, Studds CE, Ratcliffe LM. 2012. Winter rainfall predicts phenology in widely separated populations of a migrant songbird. Oecologia, 172(2):595-605.

Nilsson L. 1979. Vari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young of swans wintering in Sweden. Wildfowl, 30:129-134.

Newton I. 2004. Population limitation in migrants. Ibis, 146(2):197-226. Peach W, Baillie S, Underhill L. 1991. Survival of British Sedge Warblers Acrocephalus schoenobaenus in relation to west African rainfall. Ibis,

133(3):300-305.

Schreiber RW, Schreiber EA. 1984. Central pacific seabirds and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1982-1983 perspectives. Science, 225(4663):713-716.

Van Dijk AJ, de Roder FE, Marteijn ECL, Spiekman H. 1990. Summering waders on the Banc d’Arguin, Mauritania:a census in June 1988. Ardea, 78:145-156.

Van den Bossche W, Berthold P, Darman Y, Andronov V, Parilov M, Querner U. 2001. Satellite-tracking helps to discover stopover sites of threatened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Microwave Telemetry,

2(1):3-4.

Wang XH. 2004. Wetland Ecosystem Assessment of Poyang Lakes. Beijing: Science Press. [王晓鸿. 2004.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北京:科学出版社.]

Wu JD, Ji WT, Yi WS. 2000. Notes on hibernation of Ciconia boyciana in Poyang Lake.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19(5):):31-33. [吴建东, 纪伟涛,

易武生. 2000. 在鄱阳湖越冬的东方白鹳的一些资料. 四川动物,

19(5):31-33.]

Wu YH, Ji WT. 2002. Study on Jiangxi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eijing: Chinese Forestry Press.[吴英豪, 纪伟涛. 2002. 江西鄱

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Yalden DW, Pearce-Higgins JW. 1997. Density-dependence and winter weather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size of a population of golden plovers Pluvialis apricaria. Bird Study, 44(2):227-234.

Yang DB, Zhang JH. 2000. The multicollinearity and handing. Journal of Datong Medical College,(2):):9-10. [杨德斌, 张继红. 2000. 多元回归中

的多元共线性及其处理.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9-10.]

Yang M, Xiao J, Cai H. 2012.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multicollinearity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29(4):):620-624. [杨梅, 肖静, 蔡辉. 2012. 多元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方法. 中

国卫生统计, 29(4):620-624.]

Yu HJ. 2013-01-07. One oriental white stork was frozen by the ice in lake surface. Jiangxi Daily,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system/2013/01/07/ 012240408.shtml [余红举. 2013-01-07. 湖面结冰东方白鹳被冻住了.大

江网-江西日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system/2013/01/07/0122 40408.shtml]

Zhu Q, Liu GH, Wu JD. 2012a. The annual report on nature resource monitoring of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2010.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朱奇, 刘观华, 吴建东. 2012a.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自然资源2010年监测年报. 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

Zhu Q, Zhan HH, Liu GH, Wu JD, Zhan HY, Huang YZ, Huang J, Zhang B,

Hu BH, Li Y. 2012b. Investigation of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fowl of Poyang Lake in the Winter of 2011. Jiang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3):):1-9. [朱奇, 詹耀煌, 刘观华, 吴建东, 詹慧英, 黄元

政, 黄江, 章斌, 胡斌华, 李跃. 2012. 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

调查. 江西林业科技,(3):1-9.]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Bioline

动 物 学 研 究2013,Dec. 34(6): 549?555 CN 53-1040/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 DOI:10.11813/j.issn.0254-5853.2013.6.0549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26 摘要: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 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 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 (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 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 关键词:鄱阳湖;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波动;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Q95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13)06-0549-07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u-Jun MIAO,Yan-Kuo LI,Jia LI,Guang-Yong XIE,Fang-Kai Y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22,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wintering in the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LNNR) from 1985 to 2011, to see if there was any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Testing of several climate variables—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monthly averag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as well as monthly precipitation—indicated that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in the PLNNR was 1,340±178 ind., with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and drastic annual fluctuation. Every single year, the population size on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Nov. In theory, the low temperature of Nov. could drive individuals to choose other wet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stead of the Poyang Lake as wintering habitats. Meanwhile, temperatures in wintering areas also showed a carry-over effect on subsequent population size. Temperatures in primary stage and later stage of wintering period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2?9 years later,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Oct.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2?5 years after. Temperatures of Feb. and Mar. in the later stage of wintering period were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of 8 and 3 years after,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Oct. 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Mar. 2 years ago, as well as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Oct.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 4 years ago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 factor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fluctuation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which totally accounted for 79.2% of the population size change. Keywords: Poyang Lake; Oriental white stork;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limate change 收稿日期:2013-09-27;接受日期:2013-1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00019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与评估”(环保重大专项,STSN-7)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liyankuo@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学术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与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2、能找出本文作者的观点,并能给本文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科学的观点,消除地域与民族的偏见,充分认识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并作出公正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2、理解文明与对话的作用、必要性,认识与沟通就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心脏文化交流双向性的特点,掌握成功地进行文明与对话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论说文阅读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2、认识各种常见的议论文(学术论文、随笔、杂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与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就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她可以说就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就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她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她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她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她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瞧作就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就是指亚洲与非洲一带,就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与近东地区。在上古与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与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就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师生讨论归纳如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日期:2010-02-03 | 保护视力色: 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 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一、区域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 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共青城 二、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三、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PDA版 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著 鸡形目 > 雉科 雪鹑藏雪鸡阿尔泰雪鸡暗腹雪鸡雉鹑四川雉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 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日本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红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绿脚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勺鸡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原鸡黑鹇白鹇蓝鹇藏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蓝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雉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镰翅鸡柳雷鸟岩雷鸟黑琴鸡西方松鸡黑嘴松鸡花尾榛鸡斑尾榛鸡 雁形目 > 鸭科 栗树鸭白头硬尾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 雁灰雁斑头雁雪雁加拿大雁黑雁红胸黑雁赤麻鸭冠麻鸭翘鼻麻鸭瘤鸭棉凫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葡萄胸鸭绿头鸭斑嘴鸭棕颈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花脸鸭绿翅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帆背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小绒鸭丑鸭长尾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鹊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 三趾鹑目 > 三趾鹑科 林三趾鹑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 鴷形目 > 响蜜鴷科 黄腰响蜜鴷 鴷形目 > 啄木鸟科

蚁鴷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小斑啄木鸟茶胸斑啄木鸟纹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三趾啄木鸟栗啄木鸟白腹黑啄木鸟黑啄木鸟黄冠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鳞喉绿啄木鸟鳞腹绿啄木鸟红颈绿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竹啄木鸟黄嘴栗啄木 鸟大灰啄木鸟 鴷形目 > 拟啄木鸟科 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 犀鸟目 > 犀鸟科 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 戴胜目 > 戴胜科 戴胜 咬鹃目 > 咬鹃科 橙胸咬鹃红头咬鹃红腹咬鹃 佛法僧目 > 佛法僧科 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 佛法僧目 > 翠鸟科 斑头大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三趾翠鸟鹳嘴翡翠赤翡翠白胸翡翠蓝翡翠白领翡翠 佛法僧目 > 鱼狗科 冠鱼狗斑鱼狗

中国野生动物生存问题分析

中国野生动物生存问题分析 【摘要】:今年秋天以来,在湖南罗霄山脉“千年鸟道”中,有一批候鸟被人捕杀;在天津北大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部分遭毒手;而在新疆,有一些候鸟被偷猎者伪装成家禽空运贩卖;有更甚者,偷猎者一路根据候鸟的迁徙路线跟踪猎杀……由此,猎杀候鸟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不仅仅是候鸟,青海金雕这种近乎完美和神异的,连死都不愿留在人间的巨型猛禽,最后也成了食客的盘中餐。然而鸟类猎杀只不过是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野生动物成为人们的盘中餐。由此笔者想到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状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生态文明 一、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有力保障。和谐社会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生物资源。而野生动物是生物资源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种数分别约占世界总数的14%、13%、6%和7%。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在世界生物物种多样性上同样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1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 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总数的1/4,其中高等野生动物就有118 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野生动物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以广东广州市为例,“2002年—2005年,该市查处了158宗案件,455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有95%以上属于珍贵或濒危类。除了金雕、 1魏辅文1 娄治平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2010 年. 第25 卷. 第6 期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关键词:保护生态崛起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形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主动性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继续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地区要通过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强植被保护;要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要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要积极建设先进装备、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

《候鸟的勇敢》迟子建 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风儿像一支刚劲的笔,将盛夏时节山林这大块文章,去除枝蔓,删繁就简,使之更有精气神。夏候鸟在迁徙之前,在河里尽兴地搅起涟漪,画出一个套着一个的空心圆,似乎在与河流吻别。雨燕飞走了,野鸭飞走了,大雁见落叶越积越厚,霜也愈来愈重,也做好编队,只待出征了。首度来金瓮河安家的东方白鹳,有一家已经远行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 大雁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河畔聚集,给自己开欢送会似的,呀呀叫着,相互拍打翅膀,分批飞起,在空中集结,排成人字形,离开金瓮河了。它们在天空的姿态,就像一艘远航的战舰。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的则是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新生白鹳,在落日中起飞。它们选择的列队方式是,那对夫妻白鹳,雄性的在前领航,雌性的在中间,与来自两个家庭的五只新生白鹳并肩而行,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上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封又一封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

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地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他修炉子,将掉皮的墙泥抹平,将窗户钉上防风的塑料布,将门槛用棉毡裹上。他还去山里拾柴,一个冬天下来,火炉不知要吞掉多少柴火呢。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投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天空灰蒙蒙的日子,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因为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设计思想: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 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加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更新内容,以适应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切实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 力,能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语文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 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 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借鉴前贤的远见卓识,学习前贤的辩证思维,切实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见识不盲从的独立的人。养成学生的判断力,让 他们知道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教材分析:本文是本单元“认识和沟通”部分的第一篇阅读材料。不同国家、民族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多元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各种文明也在加速碰撞,既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共享,也突显了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本文追根溯源,阐明了西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得益的观点,探讨了西方科学的作风,批评了错误的认识。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和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教学思路:对这类学术性质的议论文,学生阅读和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对文章的观点和结构的把握不够清晰。本次教学,通过对文章的宏观把握和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能够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 2、了解东西方科学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作用。 3、认识本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学习运用本文的论证方 法以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4、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文明的态度。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写特色鲜明的议论文。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中国环境科学 2013,33(2):377~383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马乐宽,王金南,王东*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摘要: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战略;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3)02-0377-07 The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A Le-kuan, WANG Jin-nan, WANG Dong*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33(2):377~383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we proposed a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en analyzed the situation, suggested the objectiv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designed six major tasks in the light of the “reduc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 improv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 preventing risks” guideline, proposed a spatial system of “watershed – control area – control unit” for arranging the detailed projects, and listed the necessary policies, statutes and rules for promot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is framework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and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control;the twelfth five-year;planning;strategy;policy 战略作为指导全局的谋略,其研究在各个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初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研究即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1,2],围绕太湖[3]、滇池[4]等重点流域或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也相继展开,针对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在国家层面,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研究编写了《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保障水环境安全的战略目标和措施;2005年,召开了以“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战略”为主题的国际环境论坛,水环境战略是三大专题之一[5];2007年,启动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1年形成8卷的研究报告.国外单纯研究水环境保护战略的论文相对较少,主要涉及工业行业水污染控制[6]、跨界协调机制[7]、规划编制技术[8]等相对具体的问题,但其战略思想可通过其规划来体现.如美国的水环境战略规划主要是强调目标与措施的针对性,以保障清洁安全的水为目标,针对国家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和湿地等建立了详细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等针对性措施[9].欧盟2000年出台的水框架指令(WFD)强调流域综合管理的思想[10],其目标是在2015年时使欧洲水体达到“良好状态”的目的;其重点放在目标上而不是方法和标准上,这样就允许各成员国开发综合的和创新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成员国必须确定自己所属的流域以及流域内的地块,然后以6年为规划期制定流域管理规划. 总体来看,由于战略研究所针对的“全局” 收稿日期:2012-06-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06) ?责任作者, 高工, wang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91452.html,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一、概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区域范围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

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鹳形目

朱 鹮 ZHU HUAN 学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鸟纲鹳形目 科 分布于中国陕西省洋县。国外见于日本。 朱 (又名朱鹭)栖息于温带山林、丘陵近水处。成对(繁殖期)或结小群,日行性,夜间栖于大树上。性孤僻、沉静。留鸟。以小鱼、泥鳅、蛙、蟹、虾、昆虫、甲壳类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繁殖期3—5月,亲鸟前半部羽色涂抹为灰黑色,营巢于高树上,每产2—5卵,孵化期28—39天,晚成鸟,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17年。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黑头白 HEI TOU BAI HUAN 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英文名:Black-headed Ibis 鸟纲鹳形目 科 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国外见于非洲、西亚和太平洋西南部(野生数量约8000只)。 黑头白 (又名白 )栖居在沼泽湿地、苇塘、河口湖泊边缘、海边等浅水水域,群居,日行性,常与白鹭混群,行动轻捷。候鸟(或留鸟<南亚、东南亚>)。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小鱼和两栖类等为食,偶食水生植物。 繁殖期5—8月,营巢于水边大树上或灌丛中,每产2—4卵,孵化期23—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17年。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隐 YIN HUAN 学名:Geronticus eremita 英文名:Hermit Ibis 鸟纲鹳形目 科 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 隐 栖息在高原、草原及半干旱地区的水域,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善飞行,候鸟。主要以鱼、蛙、蛇、鼠、昆虫、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繁殖期4—5月,营巢于水边的地面和岩隙,每产2—4卵,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8天,约50天离巢,寿命可达20年。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东方医用氧应急预案完整版

东方医用氧应急预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化市东方医用氧气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综合) 编制单位: 通化市东方医用氧气有限公司 预案编号:THSDFYYYAYXGS-2015-03 版本号:第一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日 批准页 为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及其它突发事故和面临风险的不断变化,为满足公司应急管理发展的要求,有效利用应急资源,抢救事故受伤人员,控制事态扩大蔓延,迅速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本企业员工、财产与环境造成的危害,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编制《通化市医用氧气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用于规范、指导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着重强调了公司的应急职能,明确了应急工作的主体责任,完善了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相应程序等重要内容。公司各类人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要求,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结合本部门实际,突出应急管理工作重点,编制本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和各岗位现场处置方案,与本预案相衔接。要加强全员预防、避

险、减灾的宣传教育,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在实践中 使之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应急预案在实际中发挥最大效应作用。 《通化市医用氧气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经公司总 经理批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议、外审专家评审通过,现正式发布。 通化市医用氧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5年 5月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2017部编)下册同步练习: 大雁归来

7 大雁归来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赌.注( ) 雾霭. ( ) 喧嚷.( ) 邀.请( ) 凋.零( ) 滑翔. ( ) 曲????? (曲线) (曲目) 丧? ???? (奔丧) (丧失)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迁xǐ( ) jiān( )默 ku ī( )探 shòu( )猎 ?????雾ǎi ( )和ǎi ( ) ?????香pú( )pú( )萄 ? ????pǔ( )泳pú( )玉 ? ??? ?xuān ( )闹寒xuān ( )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缄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狩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窥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6)________:(草木)凋谢零落。 (7)________: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8)________:因有所感触而悲伤。 (9)他是因为自卑,所以不理人,并不是________。 (10)他自恃才高,________,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4.本文通过具体介绍大雁的一些生活习性,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充满乐趣。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标题“大雁归来”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C .本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 .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一.调查背景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为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把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南昌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在隶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厚田沙漠风景区开展了以“倡导生态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实地调查活动。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厚田沙漠的形成的原因 由于厚田沙漠位置处于北纬28°30′,东经115°50′附近,东距海约500公里。主要分布于赣江下游西岸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2~4公里。原为赣江古河床,后来赣江河道东移,河流下切,露出水面,成为赣江西岸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梯。古代曾经森林茂盛,为亚热带常绿林,距今1万~7000年以来,由于滥牧、滥伐、滥垦和战争原因,沙地表面粘结层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下面粗沙出露,处于裸露流动状态,在强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二、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三、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期间学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作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在萨顿身后,科学史已经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