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教案(60学时)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完整版教案1-6单元全

《操作系统》完整版教案1-6单元全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思考
交流互动
记录笔记
问题引入
(1)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知识讲解
知识点5: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思考
交流互动
记录笔记
课堂
总结
8.存储管理基本功能;
2.连续存储管理方式
教师讲解
多媒体
Hale Waihona Puke 课件演示整理笔记引导创新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
(1)页式存储管理;
重点: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难点: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课后作业
1.习题一、二
2.习题三8
教学过程设计
存储管理(2)(2学时)
主要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师生活动
问题引入
(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讲授法
启发式
多媒体
课件演示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知识讲解
知识点1: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课件演示
整理笔记
引导创新
课后作业
1.习题一、二
2.习题三2、3、4
教师讲授
多媒体
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单元设计2
第7章:进程的并发(2)
授课教师:操作系统课程组
授课班级:
学时:2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素材
教材、课件、授课录像等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进程的同步知识;

本科专业认证《操作系统A》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认证《操作系统A》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A》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000275课程名称:操作系统A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A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

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8学时,实训0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建议开设学期:5先修课程:信息类专业导论、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二)(三) 、汇编语言一、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类型以及操作系统的结构,理解现代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系统认知能力;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与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发展和特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别是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以及对并发活动的处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培养学生不但能够熟练使用和维护现有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Linux等),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如设计、分析和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等。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如下:1.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讲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为整个课程撘起一个大的框架,后续的内容都是按照这个框架展开的,培养学生有整体意识;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进程这个核心概念及其操作。

初步管理Windows-7操作系统教案

初步管理Windows-7操作系统教案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有的同学可能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有的同学对计算机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但是有的同学对计算机是一无所知,所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从第一章开始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5分钟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初步管理Windows 7操作系统,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桌面环境、修改桌面属性、修改系统日期和时间、任务栏。大家都基本掌握,在同学练习的时候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通过问同学或老师都得到了解决,我们学习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不停的进步。
还有点时间同学们预习一下下面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桌面环境、修改桌面属性、修改系统日期和时间、任务栏
难点:修改桌面属性、任务栏
突破措施:通过边讲解边操作,使学生了解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管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故本节课老师在各个环节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讲述基本概念,极力推行“做中学”,帮助学生,先理解基本原理,然后掌握基本技能。
计算机硬件由五大部件:
(1)中央处理器
(2)内存储器
(3)外存储器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二、复习Windows xp的基本知识,了解Windows 7系统
Windows xp的基本知识:
(1)鼠标的运用
(2)窗口
(3)对话框
Windows 7系统和Windows XP系统都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它们功能和前面介绍Windows XP系统功能基本一样,但是我们现在基本用的都是Windows 7系统,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初步管理Windows 7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教案2008版

《网络操作系统》教案2008版

第1章网络操作系统导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并对Windows Server 2008有初步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网络操作系统规划。

【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概述、发展简史、功能与特性、分类。

(2)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特性及分类。

(3)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原则及网络规划。

【教学重、难点】重点: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难点: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原则及网络规划。

【学时分配】4学时【授课方式】讲授、课堂讨论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支撑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以及用户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

它的职责包括对硬件的直接监管、对各种计算资源(如内存、处理器时间等)的管理、以及提供诸如作业管理之类的面向应用程序的服务等。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简称NOS)除了实现单机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外,还具备管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实现用户通信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网络等功能,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所以,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是计算机网络中管理一台或多台主机的软硬件资源、支持网络通信、提供网络服务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个人版)包括: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xp、linux 个人版等(工作站)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n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Unix 、Linux (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NETW ARE(服务器)操作系统(个人版)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区别:网络操作系统与运行在工作站上的单用户操作系统或多用户操作系统由于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而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网络操作系统是以实现网络相关特性、网络应用为目的,如控制用户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共享数据文件、软件应用、网络服务(FTP、WEB、EMAIL、DNS等),以及共享硬盘、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扫描仪和传真机等。

《网络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类60学时)

《网络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类60学时)

《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网络基础课程编码:参考学时:60学时课程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制人员:衣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网络基础》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基础》、《C语言》,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后续课程《网页设计》、《网络管理》、《路由器配置》、《网络设计与规划》、《Linux》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材。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可以为后续课程——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鉴于本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基于“行动导向”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员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的程序和技能。

软件教案(60学时)

软件教案(60学时)

软件教案(60学时)
1. 教学目标
- 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掌握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
- 能够运用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程大纲
第一周:软件开发概述
- 软件发展历程
- 软件生命周期
- 软件开发模型
第二周:需求分析与设计
- 需求获取和分析
- 需求规格说明
- 系统设计
第三周:软件编码与测试
- 编码规范和方法
- 软件测试基础
- 测试方法和技术
第四周:软件项目管理
- 项目规划和组织
- 进度管理和控制
- 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
第五周:软件配置管理
- 配置管理基础
- 版本控制
- 配置发布与回滚
第六周:软件维护与文档管理
- 软件维护类型与流程
- 遗留系统维护策略
- 文档管理方法与工具
3. 授课方法
- 讲授:以PPT为主,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编程练加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教材
- 《软件工程导论》
- 《软件工程实践》
- 《软件项目管理》
5. 评分方式
- 平时表现:30%
- 作业和实验:40%
- 期末考试:30%
6. 参考资源
以上是我为您准备的软件教案(60学时)的一个简单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充。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交流。

《Linux操作系统》基于OBE-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基于OBE-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0DC42
m1.2 m2.1 m2.1 m2.1 m2.1
m2.2
I 考核大纲
1、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命令 2、备管理和配置Linux操作系统 3、搭建与维护Linux操作WEB、DHCP、DNS、数据库、邮件等服务
J 学习评价
K
成绩 项目
平时 成绩
配 分
评价方式 (标注能力指
标)
细 项 配 分
任务3-配置网络存储iSCSI
单元11-16-配置与应用WEB、DHCP、DNS、数
据库、邮件、LNMP等服务
13-18(26 学时)
任务1-配置与应用WEB服务 任务2-配置与应用DHCP服务 任务3-配置与应用DNS服务
任务4-配置与应用邮件服务
任务5-配置与应用LNMP服务
C0DC42 D0DC41 D0DC41 D0DC41 D0DC42
单元6-7-管理Linux系统的用户、用户
7-8(8 学 组、文件权限
时)
任务1-管理系统的用户和用户组
任务2-管理Linux系统的文件权限
单元8-10-管理磁盘存储与分区、管理
9-11(12 学时)
RAID与LVM磁盘阵列、网络存储iSCSI。 任务1-管理磁盘存储与分区 任务2-管理RAID与LVM磁盘阵列
D0DC42
纸笔测验:□小考□期中纸笔测验□期末纸笔测验
评量方式
L 指定教材
M 参考书籍
N 先修课程
O 教学资源
实做评量: 作业 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 观察 轶事记录 档案评量:□书面报告 □专题档案 口语评量: 口头报告 □口试 其它评量:□请说明:
《linux服务器运维管理-慕课版》第二版,杨海艳、韩国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0年09月 《linux服务器运维管理》,杨海艳,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01月。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基础学习篇》,鸟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11月。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服务器学习篇》,鸟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11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案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案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讲 Windows 7基本操作(1学时)1、Windows 桌面1)桌面:指Windows 7启动后的整个屏幕画面。

2)桌面的组成(1)任务栏一般在桌面的下方,位置可调整。

包括“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区、应用程序图标、“计划任务程序”按钮、输入法状态、时钟等基本元素。

(2)桌面图标桌面上显示的一系列图标。

系统组件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Internet Explorer、回收站、我的公文包等。

快捷方式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

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文件或文件夹。

2、认识Windows 7的视窗元素Windows是一个视窗化的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系统,其实就是操作各种窗口、菜单和对话框等视窗元素。

下面就来认识下 Windows7的这些视窗元素。

1)“开始”菜单利用“开始”菜单可以打开计算机中大多数应用程序和系统管理窗口,单击任务栏左侧的“开始”按钮即可打开“开始”菜单,它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

2)窗口在Windows7中启动程序或打开文件夹时,会在屏幕上划定一个矩形区域,这便是窗口。

操作应用程序大多是通过窗口中的菜单、工具按钮、工作区或打开的对话框等来进行的。

例如,单击“开始”菜单中的“文档”项目,打开“文档”窗口,如下图所示。

不同类型的窗口,其组成元素也不同。

Windows窗口操作:移动窗口:鼠标指向标题栏,按下鼠标左键同时拖动。

最小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

最大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大化”按钮。

恢复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还原”按钮。

改变窗口大小:鼠标指向窗口边界,单击同时移动鼠标。

关闭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3)对话框对话框是一种特殊的窗口,用于提供一些参数选项供用户设置。

不同的对话框,其组成元素也不相同。

一般对话框包含了标题栏、选项卡、复选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和按钮等组成元素。

在对话框中有许多按钮,单击这些按钮可以打开某个对话框或执行相关操作。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30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30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15Z0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一、课程定位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和数据结构,后续课程为网络基础,数据库,Linux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1.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基本掌握常用算法;(3)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基本配置;(4)了解API函数的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3.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2.设计思路(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续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6.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 进程管理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线程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3. 内存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目录结构与文件权限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5. 输入/输出管理I/O系统结构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与DMA传输I/O调度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编程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要求1. 知识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 交流平台:建立课程QQ群、群等,方便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操作系统概述:4学时进程管理:12学时内存管理:8学时文件系统:8学时输入/输出管理:8学时实验与讨论:16学时2. 教学进度:第1-4周: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第5-8周: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第9-12周:输入/输出管理、实验与讨论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占比80%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2. 实验报告:总分20分,占比20%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报告要求:内容完整、分析深入、论述清晰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收获、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修订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修订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一)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教案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教案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 作等。
课程安排与时间
01
02
03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6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若干小节, 每个小节对应一个具体的 知识点或技能点。
时间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 践学时12学时。具体安排 如下
• 第一章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2学时)
目。
任务栏与通知区域
任务栏位于屏幕底部,显示当前 打开的应用程序窗口。通知区域 则显示系统时间、音量、网络连
接等状态信息。
开始菜单与任务栏使用
1
开始菜单
点击左下角的Windows徽标或按键盘上的 Windows键即可打开开始菜单。用户可以 浏览和搜索应用程序、设置、文件等。
2
任务栏操作
右键点击任务栏空白处,可以调整任务栏 大小、位置、自动隐藏等属性。同时,也 可以锁定或解锁任务栏,防止误操作改变 其布局。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教 案
目录
• 引言 • 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Windows桌面环境与基本操作 • 文件管理与资源管理器 • 系统设置与优化维护 • 网络连接与互联网应用 • 安全防护与故障排除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 操作和配置方法
硬件设备管理
1 2
设备管理器概述 设备管理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硬 件设备的工具,可以查看、配置和更新设备驱动 程序。
访问设备管理器 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运行命令或右键点击“计算 机”选择“管理”来打开设备管理器。
3
设备管理器常用操作 包括查看设备状态、更新驱动程序、卸载设备、 启用/禁用设备等。

《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计算机大数据专业必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起支柱性支撑作用,主要培养学生基于Linux操作系统平台的管理、维护及应用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70学时。

二、课程基本目标本课程立足于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岗位,围绕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方式,培养学生配置、管理Linux操作系统的能力。

具体目标分为以下三类指标进行描述:1.知识目标(1)掌握安装和卸载Ubuntu Linux操作系统方法(2)熟练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常用命令(3)理解操作系统中用户和组的概念,掌握用户和组的创建及管理(4)掌握 Ubuntu 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文件的访问(5)掌握维护、管理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6)掌握基于Ubuntu Linux操作系统中FTP服务器、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方法2.能力目标(1)具备安装、启动及使用Ubutu linux操作系统平台的职业能力。

(2)具备管理与维护文件系统及外围设备的职业能力。

(3)具备管理与维护Samba及FTP等文件服务器的职业能力。

(4)具备配置使用远程管理的职业能力。

(5)具备排除操作系统及故障的职业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快速适应新岗位能力(2)较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3)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就业能力(4)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新技术跟踪能力(5)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思路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结合行业特点,以“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国际国内职业标准为指导,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贯穿“3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认证融合、专任教师与技术专家融合)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熟练管理、运用Ubuntu linux操作的技能。

以此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7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4课时,实践教学36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17~2018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所属部门:主讲教师:职称:授课班级:使用说明(打印在封面反页)1.理论、实验、理实一体、实训和实习课程的教案模版一致。

2.新入职我校的教师(副高职称以上、曾讲授过本课程的教师除外)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前两年、其他教师上新课的第一轮,教案须手写。

除此以外,教案可手写,可为电子文档。

3.理论、实验、理实一体课程的节次以2节为单位进行填写;实习、实训课程的节次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般为2~4节,最大节次单元不超过6节。

4.每一轮课程教案,要体现出内容的更新。

5.教案须以纸质形式带入课堂。

一、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系统定义: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硬件系统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的贡献:(1)提出用二进制表示数;(2)提出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3)提出“存储程序”思想,即把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早期的程序是由开关控制实现的,数据是存放在存储器中。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定义: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作用:(1)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2)控制程序执行;(3)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

即操作系统的定义就是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从用户观点理解,操作系统是人机交互接口;从资源管理角度,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从程序控制观点,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程序的执行。

总结为:操作系统是:(1)管理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2)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3)提供方便用户操作的接口和软件的集合。

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操作使用者认为操作系统认为操作是一组命令的集合,它接收输入的命令,程序设计人员认为操作系统是一组功能调用程序(系统调用)的集合。

3、操作系统两个主要设计原则(目标):(1)能使得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

即方便;(2)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

即效率。

1控制台:早期,程序的装入、调试以及控制程序的运行都是程序员通过控制台上的开关来实现(第一阶段,对应着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时代)。

2、原始汇编系统: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不能直接在机器上执行,只有通过汇编语言解释程序把源程序转换成用机器指令序列表示的目标程序后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3、设备驱动程序:是最原始(初级)的操作系统。

是一种控制设备工作的程序。

4、管理程序(是初级的操作系统。

是一种能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和调度的程序(管理程序阶段,也称第二阶段,对应着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5、操作系统:采用了SPOOLING的处理形式。

SPOOLING又称“斯普林”(翻译为联机的同时外围设备操作)。

从本质上说,SPOOLING是把磁盘作为一个巨大的缓冲器。

在一个计算问题开始之前,把计算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从读卡机或其他输入设备上预先输入到磁盘上存放。

这样,在进行计算时不再需要访问读卡机等慢速的输入设备,而可以从速度快得多的磁盘上读取程序和数据。

同样,对于计算的结果也是先在磁盘上缓冲存放,待计算完成后,再从打印机上打印出该计算问题的所有计算结果(操作系统阶段,也称第三阶段,对应着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时代)。

操作系统发展的历史:(1)无操作系统(或人工)阶段(第一代)这个阶段有卡片、磁带机和打印机。

通过各种开关操作计算机。

特点:①用户独占计算机②CPU等待人工操作缺点:资源利用率低,CPU利用不充分(人机矛盾,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日益显著)。

(2)管理程序阶段(第二代)出现了编程语言:FORTRAN(用于科学计算)、COBOL(用于商业、特别是银行、股票)。

第一个完整(初级)操作系统(管理程序)在IBM360上,1900系列(英国)。

特点:①半自动方式②管理部分资源③资源可实现简单共享这个阶段提供了一套控制命令——控制卡,以此来成批地处理用户程序,使其能自动有序执行。

缺点: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系统效率较低。

(3)操作系统阶段(第三阶段)出现大容量的磁盘,主存容量增大,CPU速度加快。

软件有了较大的发展。

联机输入输出:在主机控制之下的输入输出操作。

只有一台主机。

脱机输入输出:一台主机,两台外围机,分开的输入输出操作。

采用多种典型技术:①多道批处理技术:不完善,解决了人机矛盾及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利用并发挥了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并行能力。

②SPOOLING技术:预输入和缓输出(脱机输入输出)。

(作业调度各程序调用井管理程序,井管理读程序(从输入井读)和井管理写程序(向输出井写))③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内存若只有一道程序,若该程序请求I/O操作,则CPU处于等待I/O完成状态,即空闲。

为改善CPU和利用率,同时把若干作业放入主存,允许其交替执行,共享系统的软、硬件资源。

(4)现代操作系统阶段(第四代)代表性的UNIX(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5)智能计算和网络计算阶段。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类,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多机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作业:用户请求计算机要解决的一个计算问题,作业可以分成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称为作业步。

任务:是作业的一部分,相当于每个作业步;存放在磁盘上的一个程序可以看作一个作业;进程:等价作业,当一个程序从磁盘上调入主存(内存),则程序转化为进程。

例如,一个作业(以一C语言程序为例)分成四步:(1)编写源程序(*.C);(*.C是文本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2)编译(*.C→*.obj);(将*.C翻译成*.obj目标代码(伪代码,无法单独执行))(3)连接(*.obj→*.exe);(加载C系统中编写好的head头文件)(4)执行(运行*.exe)。

每一步,称为作业步(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为作业步)。

一、批处理操作系统1、定义:用户为作业准备好程序和数据后,再写一份控制作业执行的说明书(作业说明书)。

然后把作业说明书连同相应的程序和数据一起交给操作员。

操作员将收到的一批作业的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等待处理,由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按其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

采用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类:(1)批处理单道系统:一次只选择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

(2)批处理多道系统: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要的外围设备。

09年7月填空题中考了本知识点。

3、批处理多道系统优点:(1)多道作业并行工作减少了处理器的空闲时间,即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2)作业调度可以按一定的组合选择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只要搭配合理。

(3)作业执行过程中,不再访问低速的设备,而是直接从高速的磁盘上存取信息,从而缩短了作业执行时间,使单位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4)作业成批输入、自动选择和控制作业执行,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和作业交接时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吞吐率(量)。

4、缺点(1)平均周转时间长(从进入系统到完成所经历的时间)一个作业一旦运行便运行到完成,使许多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增长。

(2)不提供交互能力: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后,无法再与之交互作用,因此必须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说明书。

二、分时操作系统1、定义:能使用户通过与计算机相连的终端来使用计算机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交互,并使得每个用户感到好像自己独占一台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具有这种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简称分时系统。

09年7月的选择题考查了本知识点。

2、分时技术:即把CPU时间划分成许多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时间片规定的CPU时间。

这样,多个终端用户就轮流地使用CPU时间。

如果某个用户在规定的一个时间片内还没有完成它的全部工作,这时也要把CPU 让给其他用户,等待下一轮再使用一个时间片的时间,循环轮转,直至结束。

注意:每个用户作业的时间片不一定相同。

3、分时系统主要特点:(1)同时性。

允许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一个计算机系统。

(2)独立性。

用户在各自的终端上请求系统服务,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3)及时性。

对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应答。

响应时间与用户数目和时间片长度有关。

(4)交互性。

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工作。

4. 前台与后台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那些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具有前台和后台的OS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5、分时OS与多道批处理区别(1)目标不同:批处理OS是提高系统效率,分时OSJ 对应用请求的快速响应。

(2)作业性质:批OS适用于需长时间的大型作业,分OS适用于时间较短的小作业。

(3)批OS可同时接收经合理安排的各种不同功能的作业,分时OS适合于运行执行相同功能的作业。

三、实时操作系统1、定义: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处理结束,再给出反馈信号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操作系统,简称为实时系统。

2、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控制科学实验、控制生产流水,监督病人的临床功能、监督和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进行工业过程控制等。

实时操作系统分两类:(1)实时控制,比如:自动控制;(2)实时处理,比如:天气预报、订票系统等。

3、设计实时系统注意点:(1)要及时响应、快速处理。

(2)实时系统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实时OS特点①及时性:首先必须考虑,其次才是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及时响应。

②可靠性:常用双工体制,两台计算机同时运行,一台为主机,另一台为备用机。

四、单用户微机操作系统是指早期的微型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每次只允许一个用户使用计算机。

五、网络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台计算机通过网络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把计算机网络中各台计算机系统有机地联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可使各台计算机系统相互间传送数据,实现各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

即网络操作系统功能:(1)通信;(2)资源共享六、分布式操作系统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者说把一个计算问题可以分成若干个子计算,每个子计算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各计算机上并行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