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4章 文件管理
精品课件-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张玲)-第4章
第4章 进 程 管 理
2. 进程的特性 进程与程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进程有一些程序所没有的特 性。要真正理解进程,首先应了解它的基本性质。进程具有以 下几个基本特性: (1) 动态性:进程由“创建”而产生,由“撤销”而消 亡,因“调度”而运行,因“等待”而停顿。进程从创建到消 失的全过程称为进程的生命周期。 (2) 并发性:在同一时间段内有多个进程在系统中活动。 它们宏观上是在并发运行,而微观上是在交替运行。
第4章 进 程 管 理
(3) 独立性:进程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是操作 系统分配资源和调度管理的基本对象。因此,每个进程都独立 地拥有各种必要的资源,独立地占有CPU并独立地运行。
(4) 异步性:每个进程都独立地执行,各自按照不可预 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进程之间的协调运行由操作系统负责。
第4章 进 程 管 理
第4章 进 程 管 理
4) 现场信息 现场信息一般包括CPU的内部寄存器和系统堆栈等,它们 的值刻画了进程的运行状态。退出CPU的进程必须保存好这些 现场状态,以便在下次被调度时继续运行。当一个进程被重新 调度运行时,要用PCB中的现场信息来恢复CPU的运行现场。 现场一旦切换,下一个指令周期CPU将精确地接着上次运行的 断点处继续执行下去。
第4章 进 程 管 理
4.1.1 程序的顺序执行与并发执行 1. 程序的顺序执行 如果程序的各操作步骤之间是依序执行的,程序与程序之
间是串行执行的,这种执行程序的方式就称为顺序执行。顺序 执行是单道程序系统中的程序的运行方式。
程序的顺序执行具有如下特点: (1) 顺序性:CPU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执行,仅当一 个操作结束后,下一个操作才能开始执行。多个程序要运行时, 仅当一个程序全部执行结束后另一个程序才能开始。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shell、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实例: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特点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进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2.2 教学内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信号量、管程、事件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进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方式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进程的定义、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实例:进程调度算法、信号量的使用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进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知识的学习第三章:内存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内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2 教学内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分页、分段、虚拟内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内存的定义、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实例:分页算法、分段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知识的学习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2 教学内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文件访问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文件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文件的定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实例: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件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文件系统结构和组织方式知识的学习第五章:设备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第六章:设备管理(续)5.2 教学内容设备驱动程序: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设备分配、设备请求调度、设备控制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I/O中断处理、DMA传输、虚拟设备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实例:硬盘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I/O中断处理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设备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设备管理高级主题知识的学习第七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7.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2 教学内容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原则:用户友好性、易用性、可访问性GUI和CLI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窗口管理、事件处理、命令解析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用户界面的定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实例: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终端、macOS的Finder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GUI和CLI差异和优缺点知识的学习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8.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机制和策略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审计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安全内核常见安全威胁:恶意软件、漏洞攻击、social engineering防护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机制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安全机制和策略、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实例: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案例分析、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知识的学习第九章:操作系统性能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理解操作系统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方法:基准测试、模拟、监控和分析工具性能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性能优化策略:进程调度优化、内存管理优化、文件系统优化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实例:操作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如top, vmstat)的使用、性能优化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资源管理、程序执行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
操作系统原理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操作系统功能
• 管理应用程序的执行 • 管理CPU • 管理内存 • 管理输入输出设备 • 管理文件和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特点
• 共享性 • 并行性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特殊作用 • 网络NETBIOS •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
学习此课程作用
• 操作系统对提高编程能力 的作用
• 操作系统对排除微机故障 的作用
超线程
• 超线程的概念 • 超线程管理的实现
作业、进程和线程的调度
• 谁来调度 • FIFO和问题 • 按优先级调度 • 时间片轮转调度 • 最短进程调度 • 最短剩余时间优先调度 • 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 •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
操作系统运行应用程序原理
• 三个硬件:输入井、内存 和CPU
• 三个软件:作业、进程和 线程
分布式操作系统
• 概念 •特点 • 需要解决问题
概述
操作系统概念
• 启动微机 • 管理微机软硬件资源 • 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1
启动微机
• 标准设备驱动程序装入 • 运行自检程序 • 装入256个中断服务程序 • 启动操作系统软件
管理微机软硬件资源
• 管理全部硬件资源 • 管理全部软件资源
提供操作界面
• DOS操作界面: DOS提示符 • UNIX操作界面: “&”提示符 • WINDOWS操作界面: 桌面
CPU
不可屏蔽
中断
执行中 断
中断服务程 序
中断控制 器
可屏蔽中 断
I/O设备
BIOS中 中断服务 程序
内
存
中断向量 表
服务程序 地址
服务程序 地址
服务程 序
服务程 序
电子教案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Linux)(第二版)》-王红
2. 脱机批处理
输
卡片
读卡机
入
带
卫 星 机
输
打印机
出
带
输 入 带
主机
输 出 带
27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论
1.3.4 多道批处理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最终提高系统吞吐 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总工作量),在60年代中期 引入了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技术,从而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 统。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基本思想是:在内存中同时存放 多道程序,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交替执行。在多道批处理 系统中,用户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中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策略从 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并发运行,从 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系 统吞吐量。
10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论
Windows中的系统功能调用要比DOS丰 富,且层次要高,不只局限于硬件驱动,以用 户可在编程语言中使用的应用编程接口函数的 方式提供,称为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使用Windows的 API函数,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并规范 Windows环境下的编程,如可开发具有统一风 格的应用程序窗口界面,这会使得软件用户能 很快熟悉该软件的窗口界面而不必重新学习。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具 有一定功能的软件系统。操作系 统的目标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系统和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利用 率。
4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论
1.2.1 提供人机接口
1.作业控制级接口
作业:用户上机所作的一系列顺序相 关的工作。一道作业由若干顺序相关的 作业步构成。例如,我们上机编程要经 历如下步骤:
操作系统原理第四章精品PPT课件
二、设备管理的功能
(1)设备分配。按照设备类型和相应的分配算法决定将
I/O设备分配给哪一要求使用该设备的进程。凡未分配到所需 设备的进程被放入一个等待队列。
(2)设备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
间的通信。即当CPU向设备控制器发出I/O指令时,设备处 理程序应启动设备进行I/O操作,并能对设备发来的中断请 求作出及时的响应和处理。
定义:spooling系统是OS中采用的一项可以把独享 设备转变成具有共享特征的虚拟设备的技术,从而 提高设备利用率。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50年代末出现了该技术。
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 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当CPU需要这些数据时再从磁带上高速的调入内存。
(2)中速设备:
指传输速率为每秒钟数千个字节至数万个字节的 设备,如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3)高速设备:
指传输速率为数兆字节的设备,如磁带机、磁盘 机、光盘机等。
3. 按使用特性分类
(1)存储设备:
是计算机用来保存各种信息的设备,如磁盘、 磁带等。
(2)I/O设备:
是向CPU传输信息或输出CPU加工处理信息的 设备。 例如:键盘,CRT
四、设备管理结构 :
1. 逻辑I/O: 2. 设备I/O: 3. 调度和控制:
4.4 缓冲技术
① 4.4.1缓冲技术的基本思想:
缓冲技术好比水库
在CPU和外设之间设立缓冲区,用以暂存CPU和外设 之间交换的数据,从而缓和CPU与外设速度不匹配所产生的 矛盾。
凡是数据到达和离去速度不匹配的地方均可采用缓冲技 术。在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是为了实现数据的I/O操作,以 缓解CPU与外部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 率。
2024年度《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介绍RBAC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如何通 过角色来管理用户的权限。
2024/2/2
35
加密技术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
解释加密技术的核心思想,包括加密 算法、密钥管理等。
文件加密
描述操作系统中文件加密的实现方法 和技术,如EFS(加密文件系统)。
2024/2/2
磁盘加密
阐述磁盘加密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 括全盘加密和分区加密等。
微型化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 ,微型化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将 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 们需要更加轻量级、高效和安 全。
云计算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的快速发 展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和机遇,未来的操作系统需要 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资源动 态管理和跨平台协作等功能。
人工智能与操作系统融合
优点分析
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允许程序的大小超过可用内存的大小,通过虚 拟内存技术实现。提供了更好的内存保护,每个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空间,不能访问 其他程序的内存空间。
缺点分析
需要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如页表、段表等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内存管理算法。在页式 存储管理中,会产生页面抖动现象,即频繁地换入换出页面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34
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原理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列表(ACL)
解释访问控制的核心思想,即主体对客体 的访问权限管理。
描述ACL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如何通过 ACL来管理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强制访问控制(M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阐述MAC的特点和实现原理,如基于格模 型的访问控制。
2024/2/2
天大《操作系统原理》学习笔记四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笔记四
要求使用连续的外存空间 文件的长度必须是固定不变的 文件放入外存后就不能动态增长。 存在“碎片”。 2.2 链接文件 又称串联文件。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个物理块也不必按顺序排列。 一个文件的物理块形成了一个链表结构。 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物理块的指针存放在文件说 明中。 链接文件的优点: 可以适应文件长度的动态变化。 可以采用动态存储分配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 物理块的增加、删除和插入操作十分简单 链接文件的缺点: 只适合于顺序存取 存取速度比较慢。 2.3 索引文件 采用非连续性存储方案,使用不连续的物理块。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它的 每一表项中记录着文件所在的物理块号。 在文件说明中存放着索引表指针。索引表存放在存储介质的指定区域。 具备链接文件的所有优点,克服只能顺序存取的缺点。索引文件可以方便地对文件 进行随机存取,具有直接访问文件中任何部分内容的能力。 索引文件的缺点: 索引表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 存取文件需要两次访问存储设备 3.存取方法 存取方法指如何存取文件中的信息。根据存取的顺序关系把文件存取方法分成: 顺序存取。按照文件的逻辑地址顺序依次存取。在记录式文件中,按逻辑记录 的排列顺序依次存取每个记录。在无结构的流式文件中,按照文件中字符的排 列顺序依次存取指定字节长度的信息。 随机存取。从任意指定的位置开始存取文件的信息。在记录式文件中,允许根 据记录的编号来存取文件的任一个记录。在流式文件中,可以从任意指定的字 节位置存取任意字节长度的信息。 文件存储设备一般分为: 顺序存取设备(如磁带) 。在顺序存取设备上文件是按照顺序依次存放在连续 的物理记录中。顺序存取设备上的文件只适宜顺序存取方法。 直接存取设备(如磁盘) 。直接存取设备可以按照物理地址访问它的任意位置, 如磁盘可以通过给出磁柱、磁道和扇区来指定存取位置。直接存取设备可以顺 序存取,更适宜随机存取。 存取设备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文件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文件管理系统院系:计算机学院三系班级:计软05 – 1班姓名:韩宇学号: 3 5 号指导教师:李益民2007 年7 月4 日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文件系统管理二、设计要求(1)由鲁建成,韩宇,肖鹏完成设计与实现。
(2)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3)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功能要完善,具有一定的创新。
(4)所设计的程序应有输入、输出。
一.(5)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于设计结束后1周内提交。
其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概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的调试、总结、启谢、附录:带中文注释的程序清单、参考文献。
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 New Roma,一律用小四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
总体设计应配合软件总体模块结构图来说明软件应具有的功能。
详细设计应用传统或N-S流程图和屏幕抓图说明,调试的叙述应配合出错场景的抓图来说明出现了哪些错误,如何解决的。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由于是设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设计任务,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在200行有效程序行左右,不得抄袭。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2007年6月18日,指导教师讲课,学生根据题目准备资料;2007年6月19日,进行总体方案设计;2007年6月20日~2007年6月25日,完成程序模块并通过独立编译;2007年6月26日~2007年6月27日,将各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录入足够的数据进行调试运行;2007年6月27日~2007年6月29日,验收、撰写报告;2007年6月29日下午,验收或总结。
指导教师签章:教研室主任签章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一概述------------------------------------------------------------5二需求分析------------------------------------------------------71)问题获取2)分析三概要设计------------------------------------------------------8 四详细设计------------------------------------------------------91)具体功能概述2)程序流程图3)程序代码五程序的调试与运行结果说明------------------------------32六用户使用说明------------------------------------------------351)引言2)功能介绍七启谢-------------------------------------------------------------36八参考资料-------------------------------------------------------36一概述1.课程设计的目的1.理解重要数据结构的意义2.掌握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文件系统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的理解2.课程设计的要求1.需要的基本知识:文件:一组带标志的在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项的序列,这个标识为文件名。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进程管理12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存储管理12第五章设备管理10第六章文件管理8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UNIX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和共享性、虚拟和异步性。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
5. OS结构设计。
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都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1esofOperatingSystems)学时数:7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学时课外学时:0学时学分数:4.5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必修课。
目的:通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种类,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构造中涉及的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在发展过程及将来引入的新技术与方法。
任务: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等,其中资源管理还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安全等方面内容,并将操作系统的一般原理与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机地结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主要功能(-)掌握进程概念、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思索的预防与检测(H)掌握处理机的调度层次划分与调度、调度方法评价以及调度基本策略(四)掌握存储管理目标与几种存储管理策略(五)掌握设备与处理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缓冲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基本手段(六)掌握文件系统的物理及逻辑设备的空间组织与管理、多级目录结构、文件东共享实现以及文件系统的安全与防护(七)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了解一些病毒与黑客的常用手段以及一些基本应对措施(八)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必须实现的一些基本技术(九)通过实验环节具备一定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技能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观(二)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H)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接口(四)流行操作系统简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6.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 进程管理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线程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3. 内存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目录结构与文件权限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5. 输入/输出管理I/O系统结构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与DMA传输I/O调度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编程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要求1. 知识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 交流平台:建立课程QQ群、群等,方便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操作系统概述:4学时进程管理:12学时内存管理:8学时文件系统:8学时输入/输出管理:8学时实验与讨论:16学时2. 教学进度:第1-4周: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第5-8周: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第9-12周:输入/输出管理、实验与讨论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占比80%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2. 实验报告:总分20分,占比20%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报告要求:内容完整、分析深入、论述清晰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收获、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操作系统原理文件虚拟管理
操作系统原理文件虚拟管理课程设计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名目一、《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目标: (1)2、要求: (1)二、简述课程设计内容、要紧功能和实现环境 (2)1、要紧功能: (2)2、要紧设计内容: (2)3、运行环境: (2)三、任务的分析、设计、实现和讨论 (3)1、任务的分析 (3)2、任务的设计与实现(分别给出系统总控和本人负责实现的算法流程图与说明) (4)3、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 (7)4、摸索题的解答和讨论 (11)四、《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小结(收成、不足与建议) (12)五、附录(要紧源程序和运行结果的清单) (13)一、《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标:随着社会信息量的极大增长,要求运算机处理的信息与日俱增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文件治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运用独立的高级语言来编写一个简单和可操作的文件操作系统,模拟文件治理的工程运作。
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指令的实质内容和过程原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实施方法加深明白得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
我小组需要实施的文件治理是任务六,包括文件系统的:建立,关闭以及写的功能。
2、要求:(1)设计一个多(n)用户的文件系统,每个用户户最多储存m个文件。
(2)限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3)系统应能检查打入命令的正确性,出错是要能够显示出错的缘故。
(4)对文件的权限必须有爱护措施,假如只能运行,承诺读,承诺写等。
在每次打开文件时,依照本次打开的要求,设置爱护级别,即可有二级爱护。
(5)对文件的操作表述中必须有以下指令:建立: create()删除: delete()打开: open()关闭 close()读:read()写:write()二、简述课程设计内容、要紧功能和实现环境此次实验的差不多内容确实是完成一个可执行的文件系统治理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ppt课件
03
02
缓冲区的作用
缓解CPU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的 矛盾,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缓冲区的管理策略
缓冲区分配、缓冲区回收、缓冲区 满和空的处理等。
04
06
现代操作系统技术
微内核操作系统
微内核架构
微内核仅包含最基本的 功能,如进程调度、内 存管理和进程间通信等 ,其他服务以用户态进 程形式存在。
操作系统的分类与发展
分类
根据使用环境和应用需求,操作系统 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 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系 统也在不断演进,从早期的简单批处 理系统发展到现代的多用户、多任务 、多媒体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并发性
共享性
操作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事件。
I/O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CPU直接控制外设,进行数据 的输入输出操作。
中断控制方式
外设准备就绪后,向CPU发出 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后进 行数据传输。
DMA控制方式
在外设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 数据交换通道,减少CPU的干 预。
通道控制方式
CPU通过通道来控制外设,实 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在段式存储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请求调段和段置换功能。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在页式存储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请求调页和页面置换功能 。
虚拟存储的优缺点
扩大内存容量、提高内存利用率、方便用户编程等;但需 要额外的软硬件支持、可能增加系统开销等。
04
文件管理
文件与文件系统
文件的概念
文件是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集合,是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和操作 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按照文件的内容分类
– 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殊文件
5.文件系统模型
文件系统是指含有大量文件及其属性说 明的,对文件进行操纵和管理的,向用 户提供使用接口的软件集合。图4-1表示 了文件系统的模型。 它分为三个层次
– 最低层是对象及其属性说明; – 中间层是对对象进行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 – 最高层是文件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
4.2.2 文件的物理结构
1.文件物理结构的概念 2.文件物理结构的形式 3.文件的访问方式
1.文件物理结构的概念
文件的物理结构,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它 是指文件在外存上存储时的组织结构。 文件的物理结构与存储介质的物理特性及用户 对文件的访问方式有关。 文件的物理结构通常划分为大小相等的物理块, 也称为物理记录。它是文件分配及传输信息的 基本单位。物理记录的大小与物理设备有关, 与逻辑记录的大小无关。
4.文件类型
(1)按性质和用途分类
– 系统文件、用户文件、库文件
(2)按文件中的数据形式分类
– 源文件、目标文件
(3)按文件的存取控制属性分类
– 只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4)按文件的逻辑结构分类
– 有结构文件、无结构文件
(5)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分类
– 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4.1 文件管理概述
4.1.1 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4.1.2 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 4.1.3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4.1.1 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文件管理,即构成一个文件系统,负责管理在 外存上存放的文件,并把对文件的存取、共享 和保护等手段提供给操作系统和用户。 文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外存储空间的利用 率。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 理,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2.文件目录管理
为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每个文件首先 应该具有一个文件名与之对应。 目录管理的任务是为每个文件建立目录 项,并对众多的目录加以组织,以实现 方便的按名存取,实现文件的共享,提 供快速的目录查询手段,提高文件的检 索速度。
3.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的转换
逻辑文件:规定用户直接使用的文件。 物理文件:存储介质上的文件。 用户使用文件时只要给出文件的名字和一些适 当的说明信息,文件系统就能按照用户的要求 把逻辑文件组织成物理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 或者把存储介质上的物理文件转换成逻辑文件 供用户使用。 文件系统还可根据需要更换文件存放的位置而 对用户没有任何影响。
4.文件读写管理
文件系统读写控制的主要任务:
– 一是,对于拥有读写和执行权限的用户,允
许其对文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 二是,对于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禁止他们 对文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 三是,防止一个用户冒充其他用户对文件进 行读写操作。 – 四是,防止拥有存取权限的用户误用文件。
5.文件共享和安全的管理
文件共享是指不同的用户共同使用同一 个文件。 文件的安全管理即文件的保护,是解决 文件的非法操作的关键。ຫໍສະໝຸດ 4.1.3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1.文件 2.记录 3.数据项 4.文件类型 5.文件系统模型
1.文件
文件是指存放在外存上的已命名的一组 相关信息的集合。 通常将程序和数据组织成文件。 文件中的基本访问单位可以是位、字节 或记录。 文件的属性包括文件类型、文件长度、 文件的物理位置、文件的存取控制、文 件的建立时间。
(1)提高检索效率 (2)便于修改 (3)降低文件存储费用 (4)便于用户操作
2.文件逻辑结构的形式
文件的逻辑结构从形式上分为两类:
– 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在记录式文件中,所有的记录通常都是属于一个 实体集的,有着相同或不同数目的数据项。记录 的长度可分为定长和不定长两类。 – 无结构的流式文件 是指由字符流构成的文件。流式文件内的数据不 再组成记录,只是一串字节。对流式文件的存取 需要指定起始字节和字节数。
2.记录
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 述数据对象某方面的属性。 它是文件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是组 成文件的基本元素。
3.数据项
数据项是指描述一个对象的某种属性的 字符集,它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 它可以分为
– 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的某种属
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 逻辑数据单位,即原子数据,又称为数据元 素或字段。 – 组合数据项:由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简 称组项。
操作系统原理教程
第4章 文件管理
本章教学目标
熟悉文件的概念、分类、文件的组织 掌握磁盘的调度算法 熟悉文件目录的管理、文件的保密与保 护方法 熟悉文件的使用
本章教学内容
4.1 文件管理概述 4.2 文件的组织 4.3 文件的存储设备 4.4 文件的目录管理 4.5 文件的共享与安全 4.6 文件的使用
4.1.2 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
1.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2.文件目录管理 3.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的转换 4.文件读写管理 5.文件共享和安全的管理
1.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存储管理的任务是为每个文件分配必要 的外存空间,提高外存的利用率,并能 有助于提高文件系统的工作速度。 由于文件存储设备是以块为单位进行管 理的,因此,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实质 上是一个空闲块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它 包括空闲块的组织,空闲块的分配与空 闲块的回收。
1.文件逻辑结构的概念
文件的逻辑结构(File Logical Structure)是用 户用户组织文件时可见的结构,即用户所观察 到的文件组织形式。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 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又称为文件组织 。 选择文件的逻辑结构主要有以下原则:
– – – –
4.2 文件的组织
文件的组织是指文件的构造方式,即文 件的结构。对任何一个文件,都存在着 两种形式的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4.2.1 文件的逻辑结构 4.2.2 文件的物理结构 4.2.3 记录的成组和分解
4.2.1 文件的逻辑结构
1.文件逻辑结构的概念 2.文件逻辑结构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