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DXJ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1. 概述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工作场所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有效管理,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2. 危险源辨识2.1 识别危险源的责任2.1.1 所有员工应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并及时报告发现的危险源。
2.1.2 部门主管应负责确保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的开展,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汇总相关数据。
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2.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工作,包括现场观察、洞察和讨论等方式进行。
2.2.2 借鉴过往的经验教训,根据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3 危险源辨识的记录和汇总2.3.1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发现的危险源,并详细描述其特点、位置和可能的风险。
2.3.2 部门主管应负责对危险源辨识的记录进行汇总和整理。
3. 风险评价3.1 风险评价的责任3.1.1 风险评价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2 部门主管应负责组织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2 风险评价的方法3.2.1 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
3.2.2 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3.3 风险评价的记录和汇总3.3.1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风险的等级进行分类和标识。
3.3.2 部门主管应负责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控制措施的制定。
4. 控制措施的管理4.1 控制措施的责任4.1.1 部门主管应负责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1.2 所有员工应积极遵守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2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2.1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2.2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多种手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青岛亚细亚瑀成电子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对公司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危险程度,确定出不可接受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相关事项。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领导监督工作,批准不可接受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3.2 各部门主管及危险源识别员负责参与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4.相关名词定义4.1 风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2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3 危险源辨别: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4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4.5 可接受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本公司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5.运作流程5.1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频率5.1.1 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对公司进行初始状态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5.1.2 每年9月份对全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并设定下一年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5.1.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5.2危险源的辨识5.2.1总务科对工厂进行区域划分,并将对各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日程通报各相关部门。
公司共有设备设施、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5.2.2各相关部门主管及危险源识别员用集体讨论的方式, 分析各区域内每个活动(包括常规及非常规的活动)的可能潜在危险源。
编制的时间:序号:作业活动(常规/非常规)的名称: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或职业病:时态(现在/将来):状态(正常/异常):5.2.3 OHS项目组对全厂每个区域的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1 目的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的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以此作为:1、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2、决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
3、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定义3.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3.3危害识别:是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
3.4风险: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
3.5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的程度。
3.6风险评价: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4 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清单,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4.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3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辨识范围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辨识的范围。
这个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的所有生产和作业场所,如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岗位和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识别潜在危险源在确定辨识范围后,应开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机械伤害:如运转的机器、传输带等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
b. 电击:不正确的操作、维护或维修电气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
c. 化学危害:如化学品泄漏、误用等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事故。
d.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e. 职业病危害:如尘肺、噪声等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3 危险源分类与评估在识别潜在危险源后,应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分类应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进行划分。
评估则应考虑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以便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评价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LEC法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选定的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计划逐步降低风险;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加强监测和预防,防止风险升级。
三、风险控制策划3.1 制定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
这些方案应明确责任部门、实施时间、验收标准等,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方案还应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范文一、引言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能量、活动或环境条件。
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时,需要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设备、材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工作流程、设备设施、材料特性等相关信息。
2. 实地观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化学品存储等。
3.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技术资料等,了解行业内常见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企业进行评审,了解企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为之后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打下基础。
三、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针对每个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伤害,确定可能受到的影响。
2. 风险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a. 事故可能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过去的记录、经验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b. 后果严重性评估: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人身伤害、环境破坏等。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优先考虑采取控制措施。
四、控制程序建立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得到控制。
具体步骤如下:1. 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任何组织都应该关注和实施的重要程序。
通过合理的策划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对组织、员工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组织应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潜在影响的各种潜在危险。
这些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危险(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等)、化学危险(如有毒物质、易燃物等)、生物危险(如病原体、有害生物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工作环境、操作流程等)。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通过分析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可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这样可以将风险分级,以便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
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
预防性措施旨在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存在,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控制性措施则是在危险源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标准作业程序、加强培训等。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也应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和控制程序是组织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全面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的影响。
因此,每个组织都应该重视并实施这一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影响深远。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的策划程序1.确定辨识的重点范围: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确定辨识的范围和重点。
一般来说,应首先关注对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组建辨识团队:组建辨识团队,以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团队应该包括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能力的人员,如安全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法律顾问等。
3.确定辨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如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专家评审等。
4.制定辨识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辨识方法,制定详细的辨识方案,包括辨识目标、内容、方法、流程和时间进度等。
5.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按照辨识方案,组织辨识团队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6.整理、分析辨识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辨识报告,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程度并层级分类。
7.制定改进方案:根据辨识报告,制定改进方案,明确改进措施和时间进度,并确定责任人和监管措施。
二、风险评价的策划程序1.确定评价范围:根据辨识结果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范围和重点,以明确评价目标。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评价项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危险源信息、环境因素、人员伤亡情况等。
3.选择评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层次分析法等。
4.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包括发生概率、事故后果、安全防护措施等。
5.开展风险评价:按照评价程序,进行风险评价工作,明确评价结果,包括评估事故风险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贡献度。
6.制定改进方案: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方案,明确改进措施和时间进度,并确定责任人和监管措施。
7.风险管理:对评价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包括对高风险项目的优先改进、对中低风险项目的持续关注和监控等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XXXX公司治理文件文件编号:XXXXX第1版签发:XXXXX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操纵治理程序1目的与适用范围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操纵。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业务运营部门〔以下简称各单位〕。
2定义与术语2.1危险源:可能导致损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危险源辨识:识不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2.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治理职责全环保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改,负责制订风险分级标准,组织审定各单位申报的改善型方案纳进安措工程,监督检查各单位Ⅰ、Ⅱ级危险源操纵执行情况,组织重大危险源平安现状评价。
各单位依据本程序的规定,负责辨识、评价、操纵和治理本单位的危险源,拟订Ⅰ、Ⅱ级危险源的操纵措施。
对Ⅰ、Ⅱ级危险源辨识涉及到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的,按照维修工程或技改工程实施渠道,提出工程建议书。
同时监督检查相关方在本区域的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操纵的情况。
涉及相关方〔XXX公司〕的各单位依据本程序的规定,负责辨识、评价、操纵和治理本单位治理范围、区域和岗位的危险源,拟订Ⅰ、Ⅱ级危险源的操纵措施。
对Ⅰ、Ⅱ级危险源辨识涉及到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的,按照XX分公司维修工程或技改工程实施渠道,配合工程单位提出工程建议书。
同时关注、配合、跟踪维修工程和技改工程工程的方案实施进度。
运营治理部要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相关方在公司范围内作业,必须开展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操纵的要求,并纳进相关方合同履约评价。
运营治理部对工程单位提出Ⅰ、Ⅱ级危险源涉及原有设施改造的工程建议书组织审查,纳进安措工程投资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DXJ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5.1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a)公司地址;b)公司区域平面布局;c)建筑物;d)生产服务过程;e)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f)有害作业(气体、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g)各项制度;h)生活设施和应急;i)外出工作人员。
5.2.2危险源识别的内容5.2.2.1六类危险、危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f)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
序
1.目的
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
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
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 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
5.1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
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
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
a)公司地址;
b)公司区域平面布局;
c)建筑物;
d)生产服务过程;
e)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
f)有害作业(气体、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
g)各项制度;
h)生活设施和应急;
i)外出工作人员。
5.2.2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5.2.2.1六类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f)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2.2.2本公司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别:
a)物体打击;
b)起重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e)火灾;
f)F、车辆伤害;
g)G、中毒和窒息;
h)L、其他伤害。
5.3时态控制
5.3.1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正常、异常、紧急的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5.3.2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根据以上识别、评价过程,汇总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
评价一览表》,并报公司HSE部审核。
5.4风险和机遇的评价
5.4.1利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分值之积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类确定其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风险性大小。
D---危险程度。
即D=L×E×C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值定为10,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介于俩者之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值为l,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值在1与100之间。
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人身事故产生的后果(C)
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分值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D)及级别
5.4.2风险因素的分级控制
1 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2 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规定,进行预防和控制。
4 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订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5 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
5.5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
a) 首先要考虑消除风险;
b) 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采用防护装置等;
C、再次考虑隔离风险,如采用屏碍等;
D、最后考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5.5.1重大风险因素评价依据:
a、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b、 5 级的全部和4 级危险危害因素的部分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c、专家评议法: (专家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水平,有数年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工程
技术人员)
由专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排放情况以及经验综合评出重要环境因素。
5.5.2HSE部将确定的重大风险因素登录于《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一览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发至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
5.5.3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应从公司《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中选取与本部门、单位有
关的重大风险因素建立本部门、单位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
5.5.4对登录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中的重大风险因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目标、指
标以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对潜在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应做出应急安排,制订应急计划并提供应急物资;对因经济状况、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5.6风险因素的更新
5.6.1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施工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
况下,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识别、评价危险源。
5.6.2一般情况下应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估工作,同时更新《危险源辨识、
风险和机遇评价一览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以逐步消除或减少本公司的危险源,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业绩。
6涉及到的文件和表格
6.1涉及的文件
《文件信息管理控制程序》
6.2涉及的表格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一览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