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尿液化学检验(1)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_临床检验基础讲义_第九章尿液化学检查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_临床检验基础讲义_第九章尿液化学检查

第九章尿液化学检查考纲尿液酸碱度测定(一)定义是反映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简称为尿液酸度。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1.试带法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筛检方法。

目前采用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适量配合制成pH试带垫片,能反映尿液pH5.0~9.0的变异范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对尿pH检查需要。

2.指示剂法在洁净玻片上或试管内放入尿液少许,加溴麝香草酚蓝(BTB)溶液1滴,观察结果,显示黄色为酸性尿;显示蓝色为碱性尿;显示绿色为中性尿。

BTB的pH变色范围为6.0~7.6;当尿液pH偏离范围时,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法受黄疸尿、血尿干扰。

第 1 页共18 页3.滴定法通常用0.1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将一定量尿液标本滴定至pH7.4时,根据NaOH消耗的用量求得尿液可滴定酸度。

本法可检查尿酸度总量,用于尿酸度的动态监测,但操作复杂。

4.pH计法用pH电极能直接精确地测定出尿液的pH值。

本法精确度较高,但需要特殊仪器,且操作更烦琐。

【质量控制】标本必须新鲜,陈旧标本可因尿CO2挥发或细菌生长使pH增高,或因细菌和酵母菌作用,使尿中葡萄糖降解为酸和乙醇而pH减低。

(三)参考值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

随机尿pH4.5~8.0(士/师4.6~8.0)。

(四)临床应用1.生理性变化(1)尿液pH易受食物影响:如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过多或饥饿状态等,尿pH减低;而进食过多的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品时,尿pH增高。

(2)进餐后尿pH增高: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呈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

(3)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生理活动,夜间入睡后呼吸减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均可使尿液pH减低。

许多药物也会影响尿液pH。

尿内含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分解尿素可使尿液碱化。

2.病理性变化(1)尿pH减低。

尿液化学检验(一)2024

尿液化学检验(一)2024

尿液化学检验(一)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监测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正文:一、尿液样品的收集和准备1. 确保患者了解尿液收集的方法和步骤2. 使用无菌尿杯收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3. 避免外界污染和尿液样品变质的措施4. 快速送往实验室,避免样本的降解和污染5. 样品的保存和处理,例如冷藏和分装二、尿液化学检验项目及原理1. 尿液pH值的测定及意义2. 蛋白质和肽的检测3. 糖类的测定和诊断价值4. 尿液中胆红素的检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5. 尿液中酶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三、尿液沉渣检验:镜检1. 直接镜检及其意义2.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观察及相关疾病的诊断3. 上皮细胞的观察和临床意义4. 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法和应用5. 结晶的观察和判断四、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检测1. 铁元素的检测及其与贫血的关系2. 钾、钠和钙等元素的测定3. 锌、铜、镁等微量元素的角色和意义4. 尿液中镧、铊等重金属的检测及安全问题5.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和技术进展五、尿液化学检验的应用1. 尿液化学检验在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2. 尿液化学检验在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和观察中的重要性3. 尿液化学检验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中的价值4. 尿液化学检验在妊娠期疾病监测中的应用5. 尿液化学检验在药物代谢和中毒监测中的意义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辅助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尿液检验的准备和采集、检验项目及原理、沉渣检验、微量元素检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都需要充分了解和重视。

通过尿液化学检验,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为开展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检验学课件-尿化学检查PPT课件

临床检验学课件-尿化学检查PPT课件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测定尿中葡萄糖的非特异试验。
五.参考值
定性:正常阴性(-) 定量: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2020年10月2日
20
六.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病 (1)摄入性糖尿: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2)应激性糖尿: (3)代谢性糖尿:
(2)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
成分: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尿蛋白半定量多为+~++++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出现提示预后差
2020年10月2日
5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成分: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增多,
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
2020年10月2日
13
③重度蛋白尿: 量:>4g/24h,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2020年10月2日
14
第三节 尿糖检查
一、定义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糖尿
2020年10月2日
15
二. 糖尿原因及形成机制:
①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肾血流量:1200ml
③肾糖阈: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9~6.2mmol/L
第一课件网
2020年10月2日
18
注意事项:
①尿标本要新鲜。 ②试剂与尿比例应为10:1。 ③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
但沉淀是蓝灰色的。 ④非糖还原物质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
(3)显微镜检查:尿沉渣作显微镜下检查包括:
1)上皮细胞:①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病变时增多;②尾状上皮细胞:大量出现见于肾盂肾炎。
2)红细胞:如每一高倍视野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道结石,肿瘤等。
3)白细胞:如每高倍视野中超过5个即为增多,称镜下脓尿,见于:①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②肾肿瘤。如尿中出现大量脓细胞,则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
4)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物,可含有细胞。正常人尿内不应出现或偶见少许透明管型。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有实质性损伤,分型如下:①透明管型:见于急、慢性肾炎,肾淤血。②细胞管型:指管型内所含细胞量超过1/3。a.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b.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③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肾小管有严重损害。④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为预后不良的征象。
尿液化学检查
化学检查
(1)尿蛋白定性检查:正常人尿中含蛋白极少、一般无法测出。如多次检查尿液有蛋白质称为蛋白尿,多为病理情况。
1)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后、高温环境、劳累、寒冷、精神紧张均可出现。
2)病理性蛋白尿:为尿中持续出现蛋白质,见于:①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等;②肾淤血,如充血性心衰;③妊娠中毒症等。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糖定性检查测定尿中葡萄糖。
1)注意事项:①尿液需新鲜;②尿内含果糖、乳糖、麦芽糖时本试验也呈阳性,服用维生素C、大黄等亦可呈阳性反应,③尿与班氏液比例为1:10。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含糖微量,一般方法查不出,故尿糖定性均属阴性。阳性:①暂时性糖尿见于精神紧张、妊娠等;⑧持久性糖尿见于糖尿病、甲亢、慢性肝炎等。

尿液检验--尿液化学检验

尿液检验--尿液化学检验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八、红细胞
✓ 红细胞主要通过尿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或其破裂释 放的游离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催化过氧化氢,与 干化学试纸带膜块中的邻甲苯胺反应,使膜块产生颜 色变化。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九、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含有特异性酯酶,与干化学试纸带 膜块中的吲哚酚酯及重氮盐反应,使膜块产生颜色变 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含特异性酯酶,故不与 试纸带膜块发生反应。但有的试纸带可检出中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中的酯酶(非特异性酯酶)。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六、尿胆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测定尿胆原的膜块中含有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或对甲氧 基苯重氮四氯化硼,在强酸条件下,前者与尿胆原发 生醛化反应,后者则与尿胆原发生重氮盐偶联反应, 使膜块产生颜色变化。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七、亚硝酸盐
✓ 亚硝酸盐测定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过筛试验,大多 数是由于大肠埃希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其检测 原理为,试纸带膜块中含有对氮基苯砷酸和1,2,3,4-四羟 基对苯喹啉-3-酚。前者与亚硝酸盐重氮化生成重氮盐, 后者则与重氮盐发生偶联反应,使膜块产生颜色变化。
二、蛋白质

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查是判断肾小球(管)损伤的
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原理为,干化学试纸带的蛋白
模块上含有酸碱指示剂(四溴酚蓝pH为3.2),缓冲剂
及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下(pH为3.2)指示剂产生
阴离子,与尿中带阳离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
结合产生颜色变化,即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三、尿糖
✓ 尿糖是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多少, 可直接反映患者糖尿病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患者血 中葡萄糖大于9.0mmol/L时,尿糖测定呈阳性,与血中葡 萄糖含量成正比。其测定原理为,干化学试纸带膜块中 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色源等物质。膜块内 的葡萄糖氧化酶与尿中葡萄糖反应,产生葡萄糖醛酸和 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色源产生颜 色变化。

第十章 尿液化学检查

第十章 尿液化学检查

第十章尿液化学检查1.尿液化学一般检查(1) 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酸度是反映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简称为尿液酸度。

常分为可滴定酸度和真酸度两种。

前者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滴定,相当于尿液酸度总量,后者是指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值来表示。

1)检测原理:指示剂法为湿化学反应方法,常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试带法为干化学反应,可用肉眼与标准色板比较,也可用仪器判读结果,其原理实质亦为酸碱指示剂反应;滴定法通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对尿液标本进行滴定,根据NaOH消耗的用量求得尿液可滴定酸度;pH计法则使用pH电极直接精确地测定尿液pH值。

2)参考值: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

②随机尿pH4.5~8.0。

尿可滴定酸度为20~40mmol/24h尿。

3)临床意义:①生理性变化:尿液pH易受摄入食物影响,进食富含蛋白质食物可使尿pH减低,而多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物,可使尿pH增高;进餐后尿液pH值可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其它生理活动如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尿液pH 变化。

②病理变化: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尿pH减低;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使用某些药物以碱化尿液等情况,尿pH 增高。

(2) 尿液蛋白质检查: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超过l00mg/L、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之为蛋白尿。

尿液蛋白质检查,是最重要的尿液化学检验项目之一。

1)蛋白尿的病理性、生理性划分: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尿液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尿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掌握尿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熟悉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质量保证;熟悉尿液的特殊化学检查。

3.了解尿液的生成和生理。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 :由一对肾脏、两条输尿管、 一个膀胱和一条尿道组成。

由肾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 当尿液达到一定数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检验定义尿液检验生理功能:1. 排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的过剩物质和异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药物等。

2. 通过尿的生成,维持人体水的平衡。

3. 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钠、钾、碳酸氢盐及氯离子浓度, 排出氢离子,制造氨和马尿酸。

4.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脏可产生和释放肾素(调节血压)、前列腺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等。

尿的生成过程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1.肾小球滤过形成超滤液(产生原尿)2. 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产生终尿)滤过膜 (filtration membrane) :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组成。

每层膜上均有不同直径的微孔,以基膜的最小。

MW < 70 000 Da 的小分子蛋白 (如Hb)可以滤过,大分子蛋白不能滤过。

尿液检验尿液检验尿的生成过程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尿比密:1.015~1.025 ,pH:5.0~7.0。

尿液中95% ~ 97%为水,溶质3% ~ 5%,有机物主要为尿素,无机物主要为NaCl,还有其他多种成分。

尿蛋白(-)、尿糖(-)。

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终尿量)为1000 ~ 2000 ml,平均1500 ml/24h。

多尿:> 2500 ml /24h 、少尿:< 500 ml /24h 、无尿:< 100 ml。

1、尿常规、尿沉渣:尿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尿液的相关知识点是常考。

对于尿液中的化学检查也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尿液的化学检查主要检查这几个方面: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蛋白质,尿糖检查,尿液酮体检查和尿液胆红素检查,大致这5个方面(一)尿液酸碱度测定1.参考值:尿pH值4.5~8.0,平均6.5。

2.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食肉过多等。

3.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呕吐或素食者,也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尿液蛋白质1.检查方法(1)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干化学法。

(2)尿蛋白定量试验:需留取24h尿测定。

双缩脲比色法为尿蛋白定量的经典方法,正常尿蛋白20~130 mg/24h。

(三)尿糖检查1.检查方法(1)班氏法糖定性试验。

(2)干化学试带法。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定量0.56~5.0 mmol/24h。

如尿糖定性呈阳性或定量增多即称糖尿。

(1)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及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肾性糖尿⑤其他糖尿(四)尿液酮体检查2.参考值定性:阴性。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 mg/L。

3.临床意义尿酮体检查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强阳性试验检查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1.检查方法及评价(1)重氮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做定性筛检试验(2)氧化法:Smith碘环法最为简单,但灵敏度低;Harrison法操作稍繁,但灵敏度较高。

2.参考值定性:阴性。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检验基础(一)尿液化学检查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检验基础(一)尿液化学检查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检验基础(一)尿液化学检查[单选题]1.尿蛋白质定量检测的经典方法是A.低铁氰化钾法B.双缩脲法C.考马斯亮蓝法D(江南博哥).丽春红S法E.免疫测定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双缩脲法由于具有显色稳定,对球蛋白、清蛋白具有相同的稳定性,是蛋白质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

[单选题]2.不属于血糖正常性糖尿的疾病是A.家族性肾性糖尿B.甲状腺功能亢进C.慢性肾小球肾炎D.肾病综合征E.妊娠后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血糖正常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的糖尿。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①家族性肾性糖尿;②新生儿糖尿;③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单选题]3.妊娠试验测定的激素是A.雌激素B.胎盘催乳素C.胎盘专一性蛋白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孕激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一般妊娠后35~40天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200ng/L以上;60~70天达高峰,HCG可达6.4~25.6μg/L,常用的HCG检查方法即能显示阳性结果,单克隆抗体二点酶免疫法在受精卵着床后5~7天即能检测出HCG。

[单选题]4.下列关于血红蛋白尿描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B.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试带法产生假阳性C.阳性可见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D.试带法检测时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E.甲醛可使反应呈假阴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生理情况下,人血浆中有微量的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形成复合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

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000mg/L时,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潜血试验阳性。

阳性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试带法混浊度检测时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液中,RBC不溶解,敏感性降低。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使试带法产生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呈假阴性。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化学检查习题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化学检查习题
第 4 页 共 15 页
·
A、低钾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糖尿病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白血病 30、不会引起尿液 pH 升高的是( )。 A、进食较多的蔬菜 B、服用小苏打或碳酸钾 C、尿内含大量血液 D、尿液被细菌污染 E、进食蛋白质较高的食物过多 31、关于尿液肌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用于鉴别肌肉是否发生损伤 B、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 C、硫酸铵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D、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是最敏感、特异的方法 E、肌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用尿隐血试验方法检出 32、可用于检测尿肌红蛋白的试验是( )。 A、Ehrlich 法 B、隐血试验 C、Pandy 试验 D、Ross-Jone 试验 E、Harrison 法 33、关于特定蛋白检测仪检测尿液 β2 微球蛋白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速度快 B、灵敏度高 C、精确度高 D、稳定性好 E、对人体没有危害性 34、尿淀粉酶明显增高的疾病是( )。 A、慢性胰腺炎 B、急性胰腺炎 C、肠梗阻 D、溃疡性结肠炎 E、急性肝炎 35、关于尿血红蛋白测定化学法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简便,特异性较低 B、常用的方法有邻联苯甲胺法、氨基比林法 C、尿液中混入铁盐、硝酸、碘化物可致假阳性 D、尿液中含有过氧化物酶时可致假阴性 E、试剂稳定性差 36、能定量分析尿液本-周蛋白 κ 和 λ 轻链浓度的方法是( )。 A、免疫固定电泳法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 激素。hCG 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初乳、羊水和胎儿体内。hCG 是唯一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 的胎盘激素。hCG 可通过孕妇血液循环而排泄到尿液中。 【答疑编号 100013250】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化学检验(1)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化学检验(1)

尿液化学检验常用尿液化学检验☐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隐血☐白细胞☐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维生素C ☐微量清蛋白☐本周蛋白☐肌红蛋白☐α1、β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含铁血红素☐尿NAG酶☐尿淀粉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糜尿测定☐其他尿液化学其他检验常用尿液化学检验☐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隐血☐亚硝酸盐☐白细胞☐维生素C一、尿液酸碱度(P H)—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尿液P H值主要由肾小管泌H+、铵的形成、HCO3-的重吸收、酸性和碱性磷酸盐相对含量决定。

【参考值】➢晨尿 5.5-6.5➢随机尿 4.5-8.0存放时间过长因细菌分解尿素可使PH偏高尿液酸碱度(P H)检测方法☐指示剂法☐滴定法☐干化学试带法☐pH计法采用甲基红(pH4.6~6.2)与溴麝香草酚蓝(pH6.0~7.6)适量配合制成pH试纸垫,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pH5~9的变异范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酸碱指示剂原理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尿液酸碱度(P H)检测方法采用甲基红(pH4.6~6.2)与溴麝香草酚蓝(pH6.0~7.6)适量配合制成pH试纸垫,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pH5~9的变异范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临床意义】(一)生理变化☐1. 饮食种类的影响蛋白质↑,尿P H↓蔬菜水果↑,尿P H↑☐2.碱潮进食后尿P H↑☐3.其他如运动、饥饿等生理活动时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可使尿P H↓;尿中有脓、血或细菌污染等使尿液碱化。

药物的影响。

(二)病理变化1.尿pH↓: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糖尿病、低血钾性碱中毒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

2.尿pH↑: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

(三)指导临床用药⑴根据尿液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2024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2024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引言概述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以帮助诊断疾病和监测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检测项目。

一、尿液酸碱度的检测1. pH值的测定:pH值是衡量尿液的酸碱程度的指标,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之间。

2. 酸碱平衡评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含量,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二、尿液中的有机物检测1. 蛋白质检测: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评估肾脏功能和检测肾病。

2. 葡萄糖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 酮体检测: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诊断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三、尿液中的无机物检测1. 尿液电解质的测定:包括钠、钾、氯等离子的检测,可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 尿液中的矿物质检测:如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测定,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情况。

四、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1. 尿素氮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

2. 肌酐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3. 尿酸的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

五、尿液中的微生物和特殊成分检测1. 美滋奇结晶的检测: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形成风险。

2. 尿液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检测:检测细菌和白细胞的存在,可诊断尿路感染。

总结尿化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从尿液酸碱度、有机物、无机物、代谢产物到微生物和特殊成分,尿化学检查涉及多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尿液分析工具。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妊娠后尿中HCG量最高的时间是()。

A、10~14天B、22~24天C、60~70天D、120天左右E、妊娠最后2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妊娠后尿液hCG增高,一般妊娠后35~40d时,hCG为200ng/L以上;60~70d出现高峰,hCG可达6.4~25.6μg/L。

2、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蜡样管型D、脂肪管型E、颗粒管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

出现蜡样管型则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也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3、血液检验中,下列哪项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A、白细胞计数B、红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D、血细胞比容E、血沉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儿童:(5~12)×109/L。

4、SDS-Hb测定法与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相比最大优化点是A、操作简便B、呈色稳定C、准确性高D、没有公害E、精确性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HiCN法致命的弱点是氰化钾试剂有剧毒,使用和管理不当可造成公害。

5、消化道溃疡与恶性肿瘤所致出血,有鉴别价值的是()。

A、出血量的多少B、出血时间的长短C、隐血试验持续阳性D、隐血试验敏感性E、出现隐血试验阳性时间的早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的损伤、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结肠息肉以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6、浆膜腔积液一级检查内容不包括()。

初级检验师(临床检验基础)讲义--0901

初级检验师(临床检验基础)讲义--0901

尿液化学检查要点1:尿液酸碱度测定(一)参考值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

随机尿pH4.6~8.0。

(二)临床应用1.生理性变化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过多,尿pH减低;而进食含碱性物质过多的蔬菜、水果时,尿pH增高;当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值呈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生理活动,夜间入睡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均可使尿液pH减低。

药物会影响尿液pH值。

尿内含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分解尿素可使尿液碱化。

2.病理性变化(1)尿pH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白血病等。

(2)尿pH增高: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

要点2:尿液蛋白质检查(一)定义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尿蛋白定性试验(1)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蛋白质具有两性离子的电荷性,在溶液中,能被指示剂相反电荷吸引,而生成蛋白指示剂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从而使其所显示的pH颜色发生变化,这种色泽改变,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试带法对清蛋白较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清蛋白1/100~1/50,且可漏检本周蛋白。

当试带法阴性而磺基水杨酸法阳性时,应考虑是否与造影剂、青霉素有关;尿液pH值增高也可产生假阳性。

本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

(2)磺基水杨酸法:又称磺柳酸法。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中,尿蛋白的氨基带正电荷,能与带负电荷的磺基水杨酸根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可在小试管内或凹玻片上做此试验,根据反应的混浊程度,作出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判断:阴性(-,不显浑浊,尿液外观仍清晰透明)、微量(±,轻微浑浊,隐约可见)、阳性(+,明显白色浑浊,但无颗粒出现)、阳性(++,稀薄乳样浑浊,出现颗粒)、阳性(+++,乳浊样,有絮片状沉淀)、阳性(++++,絮状浑浊,有大凝块下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化学检验常用尿液化学检验☐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隐血☐白细胞☐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维生素C ☐微量清蛋白☐本周蛋白☐肌红蛋白☐α1、β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含铁血红素☐尿NAG酶☐尿淀粉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糜尿测定☐其他尿液化学其他检验常用尿液化学检验☐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隐血☐亚硝酸盐☐白细胞☐维生素C一、尿液酸碱度(P H)—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尿液P H值主要由肾小管泌H+、铵的形成、HCO3-的重吸收、酸性和碱性磷酸盐相对含量决定。

【参考值】➢晨尿 5.5-6.5➢随机尿 4.5-8.0存放时间过长因细菌分解尿素可使PH偏高尿液酸碱度(P H)检测方法☐指示剂法☐滴定法☐干化学试带法☐pH计法采用甲基红(pH4.6~6.2)与溴麝香草酚蓝(pH6.0~7.6)适量配合制成pH试纸垫,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pH5~9的变异范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酸碱指示剂原理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尿液酸碱度(P H)检测方法采用甲基红(pH4.6~6.2)与溴麝香草酚蓝(pH6.0~7.6)适量配合制成pH试纸垫,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pH5~9的变异范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临床意义】(一)生理变化☐1. 饮食种类的影响蛋白质↑,尿P H↓蔬菜水果↑,尿P H↑☐2.碱潮进食后尿P H↑☐3.其他如运动、饥饿等生理活动时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可使尿P H↓;尿中有脓、血或细菌污染等使尿液碱化。

药物的影响。

(二)病理变化1.尿pH↓: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糖尿病、低血钾性碱中毒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

2.尿pH↑: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

(三)指导临床用药⑴根据尿液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⑵酸性尿也可预防细菌的生长,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四)做尿干化学分析的质控☐PH对尿蛋白和比重的影响☐不同PH值尿液,尿蛋白结果PH 3.0 5.07.08.09.0白蛋白70100100100200注:双缩脲法定值100mg/dL☐不同PH值尿液,尿液比重变化PH 5.0 6.0 6.57.08.09.0比重 1.015 1.015 1.015 1.011 1.010 1.009二、尿液蛋白质检查正常人尿液浓缩后再经免疫电泳,可按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分3组:①高相对分子量蛋白:分子量>9万,含量极微,包括T-H糖蛋白、分泌型IgA等;②中相对分子量蛋白:分子量4-9万,以白蛋白为主,占尿蛋白总量的1/2-2/3;③低相对分子量蛋白:分子量<4万,绝大多数在肾小管重吸收,故尿中含量极少,如免疫球蛋白F C片段、游离轻链、微球蛋白等。

蛋白尿形成蛋白尿(proteinuria)【定义】当尿蛋白排出量>150mg/24h或尿中蛋白浓度>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一、生理性蛋白尿指在人体机能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短暂性蛋白尿,一般不具有病理意义,可分为1、功能性蛋白尿2、体位性蛋白尿3、其他(摄入性、偶然性、老年性、妊娠性)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造成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定性一般不超过(+)☐多见于青少年,常为一过性,蛋白尿随诱发因素的消失而消失。

2、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可能与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直立过久时肾脏下移,肾静脉扭曲造成肾脏瘀血,淋巴、血流受阻有关。

☐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可出现阳性,而平卧后又转成阴性。

常见于青少年,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定性一般++~+++。

特殊体位尿——清晨起床后(不可有任何活动)立即留第一次尿液,然后站立15min (双脚并拢,足跟离墙15cm,枕部和双肩靠墙),再立位30-60min后留第二次尿液3、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混有血、脓、粘液等,不伴随肾脏本身的损害,常见于泌尿道炎症、出血及尿中混入生殖系统分泌物等,又称偶然性蛋白尿。

二、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炎症、毒素等损害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 ~ ++++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根据滤过膜损伤的程度和蛋白尿的组分分为2种:2、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功能降低,产生的蛋白尿。

尿蛋白组分以小分子量蛋白(β2-MG 、溶菌酶)为主。

尿蛋白定性“+~++”临床意义①间质性肾炎②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有机溶剂抗生素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3、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临床意义•肾脏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所产生的蛋白尿•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低分子量的β2-M 同时增多为主①肾小球肾炎晚期②肾盂肾炎后期③全身性疾病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4、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临床意义①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②急性血管内溶血③急性肌肉损伤•血循环中出现本周蛋白、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尿蛋白定性:+ ~ ++,一般不伴有肾脏损伤5、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来源于肾小管代谢、组织破坏、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产生的蛋白质进入尿液形成●成分以T-H蛋白为主,常见于尿路感染●尿蛋白定性:±~ +(二)尿蛋白测定方法:☐尿蛋白定性试验——过筛试验⒈加热乙酸法⒉磺基水杨酸法⒊干化学试带法☐尿蛋白定量试验⒈沉淀法⒉比浊法⒊比色法⒋染料结合法⒌免疫测定法⒍尿蛋白电泳法尿蛋白定性试验1.加热乙酸法--------传统经典方法,蛋白定性的确证实验【原理】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加酸使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4.7),在含有适量无机盐状况下,蛋白质更易于变性下沉,同时可消除因加热引起的某些磷酸盐和碳酸盐析出造成的浑浊干扰。

【质量控制】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时可致假阳性。

2.如加酸过少、过多,致远离蛋白质等电点,可使阳性程度减弱。

因此实验前需调整尿液pH至5~6。

3.如尿中盐类离子浓度过低,可致假阴性,限盐或无盐饮食的患者可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2滴再检查。

尿蛋白定性试验2.磺基水杨酸法(SSA)-------过筛实验,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原理】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中,尿蛋白氨基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磺基水杨酸根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沉淀生成的程度可反映蛋白质含量。

【质量控制】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时可致假阳性。

2.应用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PAS及含碘造影剂等,或高浓度尿酸、草酸盐、粘蛋白等作用下可呈假阳性反应,但加热煮沸后消失。

3.如PH>9或<3可致假阴性,需调整尿液pH至5~6。

【结果判断】☐阴性(-):不显混浊,尿液外观仍清晰透明。

☐可疑(±):轻微混浊,隐约可见,含蛋白量约为0.05-0.20g/L。

☐阳性(+):明显白色混浊,但无颗粒出现,含蛋白量约为0.30g/L。

☐(2+):稀薄乳样混浊,出现颗粒,含蛋白量约为1.0g/L。

☐(3+):乳浊,有絮片状沉淀,含蛋白量约为3.0g/L。

☐(4+):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含蛋白量≥5.0g/L。

尿蛋白定性试验3.干化学试带法-------健康普查【原理】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protein error)原理——在一定条件下(pH 3.2),指示剂阴离子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而发生颜色变化。

颜色的变化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质量控制】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影响尿pH;大剂量青霉素可呈假阴性;大剂量洗必泰可呈假阳性。

2.反应时间和标本量严格按照试带法的操作说明来进行,并强调使用标准化的试带。

3.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清蛋白的1/100-1/50,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本周蛋白基本不反应。

☐不同PH值尿液,尿蛋白结果PH 3.0 5.07.08.09.0白蛋白70100100100200注:双缩脲法定值100mg/dL☐尿液过酸(PH<4)或过碱(PH>8),超过试纸缓冲能力,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青霉素对尿蛋白干化学法的干扰尿液蛋白质定性检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评价加热乙酸法尿液蛋白质检验的经典方法。

特异性高、干扰因素少,灵敏度较低为0.15g/L。

能使所有蛋白质发生沉淀反应,虽操作繁琐,但结果准确。

常作为确证试验磺基水杨酸法操作简便、快速。

与清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发生反应。

灵敏度高,为0.05-0.10g/L,因而有一定的假阳性。

作为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参考方法,手工法尿蛋白定性试验的过筛试验干化学法本法既可肉眼观察,又可用于尿液自动分析仪。

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清蛋白的1/100-1/50,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本周蛋白基本不反应。

本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尤其是肾脏疾病的筛检,但不适用于其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

尿蛋白定量试验1.比色法(双缩脲法)☐钨酸可沉淀尿液中的蛋白质,后者复溶于双缩脲试剂中,其碱性的Cu 2+与蛋白质的肽键形成紫色的复合物,呈色的深浅与尿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双缩脲法是测定尿蛋白总量的常规参考方法。

显色稳定、重复性好,对白、球蛋白的反应灵敏度较一致(100~150mg/l),但灵敏度低。

尿液蛋白质定量检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评价沉淀法费时、准确性差,已淘汰比浊法操作简便,对清蛋白、球蛋白有相同的灵敏度,但线性范围窄,影响因素多(温度、pH、时间、混匀方式等),因而精密度低比色法双缩脲比色法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染料结合法考马斯亮蓝法和邻苯三酚红钼酸络合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呈色稳定、干扰因素少,但易污染。

丽春红S法需用三氯乙酸沉淀,操作繁琐,离心沉淀不完全也影响结果免疫法及电泳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临床普遍采用的新技术【临床意义】1、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直立性、摄入性、偶然性、老年性、妊娠性蛋白尿2.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临床意义】(1)肾前性蛋白尿:尿蛋白种类病因常见疾病本周蛋白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大面积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电灼伤、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肉萎缩溶菌酶淀粉酶酶类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胰腺炎【临床意义】(2)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常见疾病类型病因尿蛋白类型定性试验定量试验(g/d)选择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相对分子量4-9万(清蛋白为主)+++~++++3.5 ~10非选择性蛋白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炎膜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大中分子量蛋白质同时存在(清蛋白、免疫清蛋白)+~++++0.5 ~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病妊娠中毒症【临床意义】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汞、镉、铋、砷、铀☐药物中毒:抗生素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中药马兜铃、木通☐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临床意义】(3)肾后性蛋白尿:☐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盆腔肿瘤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