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资料·高分必考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ed0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e.png)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HICN法的优点,不包括()A、操作简单B、呈色稳定C、直接计算D、无公害E、准确正确答案:D2.急性大出血时迅速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红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E3.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A、MCHC 340/LB、MCH<27pgC、MCV<81flD、HB 95/LE、RBC3.5×10¹⁰/L正确答案:A4.导致精液分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是( )A、标本采集时未加抗凝剂B、无菌容器采集标本C、性生活时采集标本D、采集后应在1h内保温送检E、用避孕套采集标本正确答案:E5.用作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查指标是( )A、镜检见大吞噬细胞B、粪胆素减少C、隐血试验强阳性D、镜检见大量红细胞E、外观为柏油样便正确答案:C6.用于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查是()A、ADA和AMYB、ADA和CEAC、ADA和ALPD、ADA和LDE、ADA和FDP正确答案:B7.符合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典型尿液特点的是( )A、颗粒管型、蛋白尿B、脓尿、蛋白尿C、白细胞管型、血尿D、蛋白尿、多尿E、红细胞管型、蛋白尿正确答案:E8.尿液标本采集容器的容量,一般应达到( )A、50mlB、1mlC、10mlD、20mlE、100ml正确答案:A9.尿沉渣染色后镜检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的是( )A、结晶B、红细胞C、管型D、粘液丝E、上皮细胞正确答案:C10.冷藏保存尿液的温度一般是( )A、6~18℃B、2~8℃C、0~4℃D、-2~-8℃E、4~12℃正确答案:B11.原尿成分与血浆成分不同的是( )A、葡萄糖的含量B、尿素的含量C、蛋白质的含量D、钾的含量E、钠的含量正确答案:C12.0型血含有的抗体是()A、抗AB、抗BC、抗HD、抗A,抗BE、B+C正确答案:D13.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A、FⅧ无缺陷B、FⅪ无缺陷C、Fg无缺陷D、PA,I无缺陷E、FII无缺陷正确答案:C14.造成血细胞目视计数固有误差的原因是()A、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B、血液发生凝固C、采血部位不当D、充池后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E、稀释倍数不准正确答案:D15.血沉检查应采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肝素C、EDTA-K2D、草酸钾E、草酸钠正确答案:A16.加热后浑浊即可消失但无气泡,提示尿液中含有()A、磷酸盐B、碳酸盐C、细菌D、尿酸盐中E、脓细胞正确答案:D17.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交联的纤维蛋白E、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正确答案:D18.能反映胎儿肺发育成熟度的是()A、羊水肌酐测定B、羊水淀粉酶测定C、羊水葡萄糖测定D、羊水泡沫试验E、羊水胆红素测定正确答案:D19.染色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先天性贫血D、多发性骨髓瘤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20.单采或浓缩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温度是()A、20~30°CB、2~6°CC、20~24°CD、37°CE、10°C正确答案:C21.低比重尿或低张尿是指尿液比重常低于()A、1.020B、1.010C、1.025D、1.015E、1.030正确答案:D22.患者女,30岁。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4a1c7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7.png)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血液常规检验》①基本定义:说实话,血液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里的各种成分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就好比给血液里的这些小居民们来一次大点名,看看它们的数量多少、长得正不正常。
②重要程度:在临床医学检验里,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
医生能从中得到好多关于病人身体状态的线索。
比如有没有发炎啊、是不是贫血之类的。
要是没有这个检查,就像你摸着黑在病人身体状况的迷宫里走路,特别容易走错。
③前置知识:得懂得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些基础知识。
你要是连细胞是个啥样儿都不清楚,那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这些就更迷糊了。
④应用价值:我记得有次我亲戚觉得浑身没力气,去医院后首先就是做血常规。
医生通过血常规里红细胞数少这个结果,初步判断是贫血,然后再进一步做其他检查确定病因。
所以这个检查就像是个先锋,能给后续的诊断指出一个大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血液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学科中那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后续很多更深入的检验和诊断都有可能建立在血常规结果的基础之上。
②关联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知识联系可密切了。
生理学里细胞的正常功能会反映在血常规结果里,病理学里的很多疾病又会让血常规结果不正常。
就好比一串珠子,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端的珠子,血常规就是中间串起来的那根线。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不算特别大,就是一些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比较容易混,还有细胞形态改变对应的疾病。
关键点就是一定要细心观察数值和形态。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经常以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考查。
比如给你个病人症状,然后让你根据血常规结果判断可能的疾病。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血液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的细胞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这个检测包括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等各方面。
简单说就是全面了解血液细胞这个小社会的成员状态。
②特征分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简便、能给医生一个很初步的诊断方向。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a987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4.png)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门课程涵盖了临床实验室的基础知识、常见检验项目的操作技巧以及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方法等。
在考试前的备考中,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临床医学检验学》这是一本较为经典的临床检验学教材,被广泛使用于医学院校。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临床检验的各个方面,包括检验室仪器和设备、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各种标本的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等。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和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等内容。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广大学生使用。
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操作规范这本书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的,是一部权威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本书收录了各种临床检验项目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为临床实验室的操作提供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同时,本书还讲解了各种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和结果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性的参考。
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本书是基于现代医学和临床实验室技术规范编写的,可用作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用书,也可供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讲述了临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仪器设备、标本采集和处理、各种检验项目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既详细又全面。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这本书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介绍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
本书详细介绍了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指标设置、质量控制方案和监测要求等内容,对于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复习资料可以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资料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来巩固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和实践。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b552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7.png)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A.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2、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AA.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B.保护嗜酸性粒细胞C.抗凝剂D.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E.染料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3、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A.EDTA-K2B.EDTAC.EDTA-Na2D.肝素E.枸橼酸钠4、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CA.抗凝血酶ⅠB.抗凝血酶ⅡC.抗凝血酶ⅢD.抗凝血酶ⅣE.抗凝血酶Ⅴ5、下列哪种疾病,血糖、尿糖同时增高CA.慢性肾小球肾炎B.肾病综合征C.甲状腺功能亢进D.Fanconi综合征E.先天性肾性糖尿6、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D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7、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EA.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00天B.正常成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C.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D.红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E.晚幼红细胞丧失分裂能力8、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定性实验为CA.阳性B.弱阳性C.阴性或弱阳性D.中度阳性E.不定9、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BA.妊娠中期B.多汗C.冷水刺激D.恐惧E.新生儿10、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贫血是 B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E.多发性骨髓瘤11、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所致的贫血是A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2、下列有关渗出液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BA.非炎性积液B.多混浊C.细胞较少D.多不能自凝E.无细胞13、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CA.(4.0~5.0)×1012/LB.(5.0~6.0)×1012/LC.(6.0~7.0)×1012/LD.(7.0~7.5)×1012/LE.(7.5~8.0)×1012/L14、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DA.AHD575测定法B.沙利氏法C.SLS法D.HiCN法E.HiN3法15、若计数5个中方格中红细胞总数为350个,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报告为EA.350万/mm3B.350万/μlC.3.5×106/LD.3.5×109/LE.3.5×1012/L16、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AA.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B.血细胞比容是一项相对值C.其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D.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E.还可用来推断贫血疗效观察17、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是E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8、有关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正确的是CA.外观透明B.细胞计数以淋巴为主C.葡萄糖含量减少D.蛋白质明显减少E.可找到抗酸杆菌19、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的参考范围是AA.(4-10)×109/LB.(4-8)×109/LC.(5-10)×109/LD.(8-10)×109/LE.(8-12)×109/L20、引起WBC数量生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BA.新生儿B.急性中毒C.运动、情绪的影响D.妊娠期E.吸烟21.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DA.风疹感染期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期C.百日咳感染期D.猩红热感染期E.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22. 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正常,常见于BA.缺铁性贫血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23、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DA.血友病AB.血友病BC.FⅪ缺乏症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过敏性紫癜24、PT正常,APTT延长,最可能是缺乏EA.因子Ⅰ、ⅡB.因子Ⅻ、ⅩⅢC.因子Ⅴ、ⅩD.因子Ⅶ、ⅢE.因子Ⅷ、Ⅸ、Ⅺ25、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BA.肠炎B.阿米巴痢疾C.痔疮D.溃疡性结肠炎E.肠结核26、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BA.APTTB.PTC.TTD.CTE.纤维蛋白原测定27、内源性凝血途径第一阶段涉及的凝血因子是EA.因子Ⅰ、Ⅱ、ⅩⅢB.因子Ⅰ、Ⅱ、Ⅲ、ⅤC.因子Ⅲ、Ⅴ、ⅦD.因子Ⅷ、Ⅸ、ⅩE.因子Ⅻ、Ⅺ、IX、PK、HMWK28、肾脏浓缩功能检查的指标是CA.蛋白质定性和定量B.pH值C.尿渗透量D.尿体积E.尿无机盐29、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DA.急性白血病B.急性放射病C.急性溶血后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角化不良可发生于BA.柱状上皮细胞B.鳞状上皮细胞C.间皮细胞D.移行上皮细胞E.巨噬细胞31、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D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交联的纤维蛋白E.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32、班氏法测尿糖时,加入试剂和尿量的比例是AA.10:1B.1:10C.1:1D.1:5E.5:133、肾单位不包括 D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管E.髓袢34、原尿中几乎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DA.葡萄糖B.肌酸C.尿酸D.肌酐E.磷酸盐35、检查管型、细胞等有形物质最适宜的标本为DA.空腹尿B.餐后尿C.随机尿D.首次晨尿E.3h尿36、血糖增高性糖尿不包括DA.糖尿病B.应激性糖尿C.摄入性糖尿D.妊娠期糖尿E.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糖尿37、3h尿标本多用于 AA.1h尿有形成分排泄率检查B.尿糖定量C.尿蛋白定量D.尿肌酐清除率E.尿儿茶酚胺定量分析38、VitC对班氏法尿糖测定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BA.无影响B.产生假阳性C.产生假阴性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不能排除其影响E.产生的影响与试带法相同39、黏液细胞是指B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B.分泌型柱状上皮细胞C.纤毛柱状上皮细胞D.周期型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E.萎缩型子宫内膜细胞40、保存卟啉尿的最适宜防腐剂为 AA.碳酸钠B.饱和石炭酸C.苯酚D.冰醋酸E.甲苯41、对尿液颜色几乎没影响的物质是EA.尿色素B.尿胆原C.尿胆素D.尿卟啉E.尿糖42、关于hCG检查,错误的判断是DA.不全流产时,hCG可呈阳性,也可呈阴性B.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由阳性转为阴性C.在保胎治疗过程中,如hCG不断增高,说明保胎有效D.当hCG 阴性时,不会发生异位妊娠E.尿液hCG维持在较高水平,一般不会发生难免流产43、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CA.0.1mlB.0.5mlC.1.0mlD.1.5mlE.2.0ml4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BA.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C.诊断黏液性水肿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E.以上都不是45、尿三杯试验中,血尿以第一杯为主,推测出血部位可能在CA.膀胱B.肾脏C.尿道D.集合管E.肾小球46、反映肾小管功能损害最敏感的酶是CA.尿溶菌酶B.尿淀粉酶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D.触酶E.LD47、表现为固缩性退变的上皮细胞是AA.表层鳞状上皮细胞B.中层鳞状上皮细胞C.底层鳞状上皮细胞D.储备细胞E.黏液柱状上皮细胞48、临床上最多见的蛋白尿是A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混合性蛋白尿D.溢出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49、有关溢出性蛋白尿的特点,错误的描述是EA.可出现游离Hb增多B.可出现肌红蛋白增多C.可出现溶菌酶蛋白增多D.可出现本周氏蛋白增多E.尿蛋白定性多为3+以上50、抗坏血酸可使下列哪一种测定产生假阳性BA.酶法葡萄糖测定B.班氏法葡萄糖测定C.酶法胆固醇测定D.酶法甘油三酯测定E.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51、检测泌尿系统肿瘤细胞常采用BA.瑞氏染色法B.巴氏染色法C.SM染色法D.过氧化物酶染色法E.酸性磷酸酶染色法52、对尿沉渣直接镜检法的评价,错误的描述是BA.价廉、简便、易行、快速B.阳性率高、重复性好C.易漏诊D.报告时注明“未离心”E.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浑浊的血尿、脓尿53、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CA.急性大出血B.脱水血液浓缩C.严重心肺疾病D.严重组织损伤E.以上均是54、多数认为,肾性血尿的变形红细胞应DA.≥50%B.≥60%C.≥70%D.≥80%E.≥90%55、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D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7B.瑞氏染料中含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C.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E.以上都不正确56、尿液检查报告单中异常结果是CA.尿糖(-)B.透明管型偶见C.颗粒管型0~1个/LPFD.红细胞0~3个/HPF(离心尿)E.白细胞0~5个/HPF(离心尿)57、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C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寄生虫58、闪光细胞主要见于C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小管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尿道炎E.膀胱炎59、在女性尿中出现较多而无明显意义的细胞是CA.红细胞B.脓细胞C.鳞状上皮细胞D.尾形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60、管型的基质主要是DA.核蛋白B.α1球蛋白C.粘蛋白D.T-H蛋白E.α2球蛋白1、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CA.(4.0~5.0)×1012/LB.(5.0~6.0)×1012/LC.(6.0~7.0)×1012/LD.(7.0~7.5)×1012/LE.(7.5~8.0)×1012/L2、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AA.分裂池白细胞B.成熟池白细胞C.贮备池白细胞D.循环池白细胞E.边缘池白细胞3、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的原因是DA.库欣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E.肺气肿4、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有秩序检查的部位BA.头部B.体尾交界处C.体部D.尾部E.边缘部5、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A.化脓感染B.门脉性肝硬化C.再生障碍性贫血D.伤寒、副伤寒E.系统性红斑狼疮6、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D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7、已被确认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DA.2个B.3个C.5个D.10个E.20个8、下列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DA.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B.可见于急性肾炎C.可见于肾盂肾炎D.正常人尿中有少量粗颗粒管型E.提示肾实质病变9、关于蛋白尿的原因,错误的描述是CA.肾小球通透性增加B.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C.食入蛋白质过多D.肾缺血与乳酸增加E.肾小管分泌的低分子量蛋白增多10、尿糖定量的参考范围为DA.0.25~3.5mmol/24hB.0.35~4.5mmol/24hC.0.45~5.5mmo/24hD.0.56~5.0mmol/24hE.0.66~6.0mmol/24h11、属于流式细胞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原理的是AA.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原理B.比色原理C.免疫比浊法D.尿沉渣镜检影像分析原理E.单克隆抗体法12.正常人排精后30~60分钟内,精子存活率应BA.80%~90%B.>70%C.>60%D.>50%E.>40%13、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DA.AHD575测定法B.沙利氏法C.SLS法D.HiCN法E.HiN3法14、积液三级检查内容包括DA.总蛋白测定B.乳酸脱氢酶C.C反应蛋白D.癌胚抗原E.细胞计数15、不符合自然分泌液采集法的是AA.灌洗法B.痰液C.尿液D.乳头溢液E.前列腺液16、复层鳞状上皮主要被覆于CA.鼻腔B.气管C.食管D.胃E.子宫颈管1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可见BA.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减低B.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正常C.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增高D.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减低E.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增高18、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型等级不再作为的指标是AA.0型——有核红细胞B.I型——丝球型C.Ⅱ型——花冠型或网型D.Ⅲ型—破网型E.Ⅳ型——颗粒型19、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BA.乙醇B.溴甲酚紫C.丙酮D.碳酸钾E.草酸铵20、关于磺胺类药物结晶的说法,错误的是EA.是最常见的药物结晶B.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较小,使用后易形成结晶C.该药物结晶可堵塞输尿管,导致少尿、无尿、血尿和肾绞痛D.该药物结晶可用醛试验证实E.此类结晶易在碱性尿液析出,可及早补充水分和酸性药物,以缓解结晶的形成21、用溴麝香草酚蓝测定尿液酸碱反应,中性尿液呈CA.黄色B.蓝色C.绿色D.棕色E.无色22、试带法对哪种糖类检测特异性强AA.葡萄糖B.乳糖C.半乳糖D.果糖E.戊糖23、试带法检测尿胆红素的原理是DA.利用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B.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C.利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原理D.利用重氮反应法原理E.利用过氧化物酶法原理24、尿酸碱度的检测主要用来监测EA.肾脏的浓缩功能B.肾脏疾病的预后C.胆管疾病的诊治D.尿路细菌感染的情况E.泌尿系统患者的用药情况25、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BA.肠炎B.阿米巴痢疾C.痔疮D.溃疡性结肠炎E.肠结核26、大便呈深黄色,粪胆原增多,与之最为相关的是CA.胆管部分梗阻B.肝细胞性黄疸C.溶血性黄疸D.胆管完全梗死E.阻塞性黄疸27、脑脊液中污染的细胞主要来自EA.脑积水B.白血病C.化脓性脑膜炎D.脑转移性肿瘤E.穿刺损伤28、肾脏浓缩功能检查的指标是AA.蛋白质定性和定量B.pH值C.尿渗透量D.尿体积E.尿无机盐29、下列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EA. MCV 82f1,MCH 29pg,MCHC:355g/LB.MCV 81f1,MCH 33pg,MCHC: 420g/LC.MCV 80fI,MCH 33pg,MCHCl410g/LD. MCV 75f1,MCH 25pg,MCHC:350g/LE. MCV 70fl.,MCH 21pg,MCHC:300g/L30、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血浆成分为CA.纤维蛋白原B.急性反应蛋白C.清蛋白D.免疫球蛋白E.胆固醇31、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D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交联的纤维蛋白E.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32、班氏法测尿糖时,加入试剂和尿量的比例是AA.10:1B.1:10C.1:1D.1:5E.5:133、测定肾上腺素等物质时,尿标本防腐剂应选 BA.稀盐酸B.浓盐酸C.甲醛D.戊二醛E.甲苯34、不属于生理性多尿的情况为EA.饮水过多B.服用咖啡后引起的多尿C.精神紧张D.使用脱水剂E.尿崩症35、属于肾后性蛋白尿的情况是AA.泌尿系结石B.药物中毒C.血红蛋白尿D.糖尿病肾病E.多发性骨髓瘤36、血糖增高性糖尿不包括DA.糖尿病B.应激性糖尿C.摄入性糖尿D.妊娠期糖尿E.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糖尿37、流式细胞式尿沉渣分析仪不能鉴别的指标为EA.红细胞B.白细胞C.上皮细胞的种类D.细菌E.透明管型38、临床中用于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CA.粪镜检无红细胞B.无柏油样黑便C.粪隐血试验阴性D.粪胆素试验阴性E.粪胆原试验阴性39、精子活动良好,呈快速直线运动属于AA.a级B.b级C.c级D.d级E.c级40、阴道分必物的寄生虫检查最常见的是AA.阴道毛滴虫B.阿米巴原虫C.弓丝虫D.微丝蚴E.血吸虫41、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见于B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病毒性脑膜炎D.神经梅毒E.蛛网膜下腔出血42、下列疾病的胃酸分泌不会减少的是DA.萎缩性胃炎B.部分胃溃疡C.胃癌D.胃泌素瘤E.恶性贫血43、下列是对放射高度敏感肿瘤,但除外BA.精原细胞瘤B.骨肉瘤C.甲状腺癌D.恶性淋巴瘤E.基底细胞癌4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自然分泌液的采集法AA.针取抽取法B.痰液C.尿液D.乳头溢液E.前列腺液4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雌激素水平和阴道脱落细胞形态两者的关系CA.雌激素高度低落时,阴道上皮萎缩不严重,以外底层细胞为主B.雌激素轻度低落时,以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染色淡,杂有少数中层细胞C.雌激素轻度影响时,以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伴大量角化细胞D.雌激素中度低落时,以中层细胞为主E.雌激素极度影响时,角化细胞持续达60%~70%或角化细胞占90%以上46、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E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B.胞浆量中等,嗜碱性C.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E.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47、关于异形间皮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中,下列哪项不正确BA.异形间皮细胞的核染色质正常染色B.异形间皮细胞的核浆比例轻度异常C.异形间皮细胞的胞质增多D.异形间皮细胞的染色质增加,但分布均匀E.异形间皮细胞存在核轻度畸形48、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低DA.ASTB.ALTC.K+D.葡萄糖E.胆红素49、下列抗凝剂抗凝原理与Ca2+无关的有C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B.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50、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是C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B.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51、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AA.110~150g/LB.120~160g/LC.110~160g/LD.110~160g/LE.170~200g/L5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成比例减少见于CA.急性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53、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CA.急性大出血B.脱水血液浓缩C.严重心肺疾病D.严重组织损伤E.以上均是54、多数认为,肾性血尿的变形红细胞应DA.≥50%B.≥60%C.≥70%D.≥80%E.≥90%5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渗出液的实验室检查特点DA.比密>1.018B.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C.蛋白质>30g/LD.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0.5E.葡萄糖<3.3mmol/L56、尿液检查报告单中异常结果是CA.尿糖(-)B.透明管型偶见C.颗粒管型0~1个/LPFD.红细胞0~3个/HPF(离心尿)E.白细胞0~5个/HPF(离心尿)57、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C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寄生虫58、血小板不减少的疾病是BA.脾功能亢进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DICD.急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59、不属于真性蛋白尿的是E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组织性蛋白尿E.尿道炎症性蛋白尿60、不会引起低比重尿的疾病是CA.尿崩症B.蛋白质营养不良C.糖尿病D.急性肾小管坏死E.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氰化物中毒者血液颜色呈CA.鲜红色B暗红色C、褐色 D.樱红色 E.紫色成人静脉采血最佳部位是 CA.手背静脉B外踝静脉 C.肘正中静脉 D.颈外静脉 E.股静脉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不适用于 A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分类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D.血细胞比容测定E.生化或免疫测定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红细胞染红色,白细胞核着色不好,缓冲液pH可能为 BA.5.4B.6.4C.7.4D.8.4E.9.45.造成手工法红细胞计数误差的因素来源于 EA.采血部位正确B操作过程规范 C.计数板不标准D.细胞分布均匀 E.细胞计数不重复或漏计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可见AA.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减低B.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正常C、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增高D.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减低E.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增高7.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A.所有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C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E.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8.嗜多色性红细胞实质上就是BA.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衰老红细胞C.嗜碱点彩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靶型红细胞9.关于椭圆形红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正常人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B.缺铁性贫血不见该细胞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中可高达25%~75%D.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也可呈椭圆形E.其细胞长度可大于细胞宽度的7~8倍1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由于 A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B.细胞质中DNA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C.细胞质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D.细胞质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E.细胞质中的脂蛋白变形而成11.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D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脂蛋白D.胆固醇E.磷脂12.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DA.纤维蛋白原降低B.血液球蛋白降低C.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D.血浆量太少E.红细胞数量太多13.血细胞比容测定增加的原因有AA.红细胞增大B.红细胞数量增多C.离心速度太高D.血浆量增多E.红细胞凝集14.下列有关血细胞比容测定错误的是BA.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B.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C.要求相对离心力为2264g,离心30分钟D.溶血现象与结果无关E.离心时间和速度规范化15.血液离心后,最靠近血浆层的细胞是BA.带氧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有核红细胞E.还原红细胞16.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E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患者红细胞形态无改变B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D.MCV大于正常,MCH 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E.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17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A.正常成人参考范围27~34pgB.正细胞性贫血MCH正常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C低于正常D.单纯小细胞贫血MCH正常E.根据同一抗凝血测出的Hb及RBC值,即可计算出MCH值19关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叙述错误的是DA.严重组织损伤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B.反应性增多的粒细胞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C.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D.某些感染如伤寒等中性粒细胞可降低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中性粒细胞可降低20.外周血白细胞细胞质中可以无颗粒的是A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21.关于单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A.儿童外周血较成人稍多B.成人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8%C.妊娠期生理性增多与中性粒细胞变化不平行D.出生后2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增多E.疟疾时可见增多22.可用于监测组织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是 E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保护剂,叙述正确的是EA.伊红B.溴甲酚紫C.丙酮D.碳酸钾E.EDTA2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BA.乙醇B.溴甲酚紫C.丙酮D.碳酸钾E.草酸铵25.关于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确的是AA.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E.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26.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血液分析仪中,可用于白细胞化学染色并分类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为 EA.碱性磷酸酶B.酸性磷酸酶C.非特异性酯酶D.过氧化物酶E.磷脂酶27.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脉冲大小取决于AA.细胞形态B.细胞厚薄C.细胞体积D.细胞均一性E.细胞核的形态28.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将中性粒细胞定为大细胞群是因为CA.细胞体积大B.脱水后细胞体积较大C.颗粒多D.细胞核的大小E.细胞胞质较多29.表示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指标是EA.RDWB. MCVC. MCHCD. MCHE. HCT30.不会影响血细胞直方图变化的因素为EA.血细胞体积大小B.稀释液C.溶血剂D.操作人员的技能因素E.标本测量次数31.ABO血型鉴定时为了防止亚型误定型应BA.加用O型血清B.用聚凝胺法C.加用抗A1血清D.用凝胶微柱法E.用抗球蛋白法32.ABO血型鉴定使用试管法的主要优点是AA.离心促凝B.操作简便C.不适用于反定型D.反应时间长E.适合大批量标本33.不能检出IgG抗体的交叉配血方法是DA.胶体介质法B.间接抗球蛋白法C.聚凝胺法D.盐水法E.蛋白酶法34.下列不需要进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的情况是CA有输血史B有妊娠史C有输血反应者D初次输血者E磷脂酶35.R h血型系统定型简便快速的方法是E36.A.凝胶微柱法 B.抗球蛋白法 C.凝聚胺法 D.酶法 E.盐水抗D试验36.在已检出的血型系统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是A.白细胞抗原B.粒细胞抗原C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D.红细胞抗原 E.Rh抗原在原尿和血浆中的含量相差较大的物质是 DA.尿素B.葡萄糖C.蛋白质D.氨基酸E.尿酸39.尿液标本收集容器应符合 EA.由惰性环保材料制成B.可重复使用C.无须带密封口装置D.无须特殊容。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49d3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2.png)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临床检验基础中,用于检测血红蛋白的试剂是:A. 硫化氢B. 硫酸铜C. 邻联甲苯胺D. 煌焦油蓝答案:C. 邻联甲苯胺2. 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测定白细胞数量的试剂是:A. 煌焦油蓝B. 瑞氏染料C. 改良牛鲍计数板D. 碘染色答案:C. 改良牛鲍计数板3. 下列哪项不是血液的一般检测项目:A. 血红蛋白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胆固醇答案:D. 胆固醇4. 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检测尿蛋白的试剂是:A. 硫酸铜B. 酚红C. 尿蛋白定量试剂D. 麝香草酚答案:C. 尿蛋白定量试剂5. 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检测尿糖的试剂是:A. 班氏试剂B. 费林试剂C. 尿糖试纸D. 碘液答案:C. 尿糖试纸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检测血清酶活性的常规方法:A. 速率法B. 定量法C. 连续监测法D. 终点法答案:B. 定量法7. 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检测血清胆红素的试剂是:A. 偶氮反应B. 重氮反应C. 尿胆原试剂D. 尿胆红素试剂答案:B. 重氮反应8. 下列哪种不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A. 红细胞形态B. 白细胞分类C. 血小板形态D. 细胞核形态答案:D. 细胞核形态9. 在临床检验中,用于检测血清钾的仪器是:A. 血气分析仪B. 自动生化分析仪C. 火焰光度计D. 电极法钾测定仪答案:D. 电极法钾测定仪10. 下列哪种不是尿液一般检测的内容:A. 尿比重B. 尿蛋白C. 尿糖D. 尿钙答案:D. 尿钙二、填空题1. 在临床检验中,血液一般检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2. 临床检验中,常用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瑞氏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巴氏染色。
3. 尿常规检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b1d9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b.png)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尿中胆红素主要来自( )A、Hb的代谢产物B、白细胞的代谢产物C、脂肪的代谢产物D、铁蛋白的代谢产物正确答案:A2.采用ACD保存的血液在4℃可保存( )。
A、15天B、21天C、28天D、30天E、35天正确答案:B3.使血沉减慢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原B、γ-球蛋白C、胆固醇D、清蛋白正确答案:D4.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B、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C、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D、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E、草酸钾可使红细胞体积缩小正确答案:B5.患者,男,45岁,发病1天,出现高热、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
外周血白细胞21.0×10 9/L;脑脊液脓性混浊,白细胞4500×10 6/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蛋白质4200mg/L,葡萄糖1.2mmol/L,氯化物112mmol/L,疑为化脓性脑膜炎。
此时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最需要检查的指标是A、细菌与真菌培养B、抗酸染色C、墨汁染色D、瑞氏染色E、革兰染色正确答案:E6.纤溶酶(PL)不能作用于( )A、纤维蛋白原B、因子X、ⅧC、纤维蛋白D、因子Ⅱ、ⅤE、TF正确答案:E7.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 )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交联的纤维蛋白E、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正确答案:D8.阻止标本与空气接触,保护化学成分的防腐剂是( )A、甲醛B、麝香草酚C、甲苯D、浓盐酸正确答案:C9.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主( )A、6叶B、4叶C、1叶D、5叶E、2~3叶正确答案:E10.精囊炎病人的精液外观( )。
A、黄色或脓性精液B、红色或血性精液C、半透明状精液D、淡黄色精液E、灰白色或乳白色精液正确答案:A11.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什么蛋白增加为主( )A、Fc片段B、α 1微球蛋白C、清蛋白D、β 2微球蛋白正确答案:C12.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推测其核象改变最可能为( )A、中度核左移B、重度核左移C、中度核右移D、核右移E、轻度核右移正确答案:A13.下列哪个( )因素能引起血膜过厚。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doc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102caeb6551810a6f524867a.png)
㈤名词解释1.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
4.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是因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
在患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
12.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骨髓增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及过敏等。
1.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血细胞分析仪根据检测结果,以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细胞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所获得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它为检验人员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及检测结果提供了直观的图形。
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单位用飞升(fl)表示3.血小板分布体积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血小板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CV),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4.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RMI=(MFR+HFR)/LFRX100,为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提供的新参数,是反映幼稚网织红细胞变化较敏感的指标。
对贫血的诊断、骨髓移植术和白血病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试题附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d9d4b3804d2b160a4ec0db.png)
《临床检验根底》资料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情况使血液黏度增高A.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B.红细胞比积明显增高C.纤维蛋白原减低D.温度增高E.红细胞数量减少2.可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物质是A.铁剂B.铋剂C.维生素CD.动物血E.食物鱼肉3.出血时间正常可见于A.因子Ⅷ缺乏症B.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管性血友病E.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4.以下哪个是血细胞分析仪首先抗凝剂A.枸橼酸钠B.EDTA-k2C.肝素D.草酸盐E.EDTA-Na25.以下是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稀释液作用的正确表达,但除外A.破坏红细胞B.使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均匀C.保护嗜酸性粒细胞D.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E.破坏大局部其他白细胞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仪包括A.贮备池的白细胞B.循环池的白细胞C.成熟池的白细胞D.边缘池的白细胞E.分裂池的白细胞7.粪便中最小的寄生虫卵是A.钩虫卵B.蛔虫卵C.鞭虫卵D.肺吸虫卵E.华枝睾吸虫卵8.有关尿红细胞形态的表达,以下错误的选项是A.可用来鉴别血尿的来源B.均一性红细胞多见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C.可呈酵母菌状D.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E.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9.常用作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防腐剂是A.浓盐水B.冰醋酸C.甲苯D.甲醛E.二甲苯10.以下哪种疾病可引起血沉减慢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心肌梗死C.动脉粥样硬化D.肺结核E.风湿热11.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肺炎D.多发性骨髓瘤E.恶性组织细胞12.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A.巨幼红细胞B.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C.成熟正常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13..典型红斑狼疮细胞形态为A.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C.吞噬细胞吞噬了退变的细胞核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14.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采血法采血的采血部位一般是A.耳垂B.手指C.皮肤完整处D.足跟E.肘部15.影响血涂片制备的因素,应除外以下哪项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染色时间D.推片与玻片的角度E.载玻片的质量16.脓血便如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最可能的疾病是A.直肠癌B.急性胃肠炎C.消化不良D.细菌性痢疾E.阿米巴痢疾17.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典型的尿液特征是出现A.蛋白B.透明管型C.颗粒管型D.红细胞管型E.脓细胞18.使尿试带法检测葡萄糖产生假阴性反响的主要干扰物质是A.过氧化物B.维生素CC.青霉素D.链霉素E.尿酸盐结晶19.可造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物质是A.动物肉类B.大量生食蔬菜C.动物血D.大量维生素CE.含大量过氧化物酶食物20.患者,女怀,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期持续7~8天,有血块。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95ab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1.png)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和生化特征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信息的一种医学方法。
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1.临床检验学:临床检验学是研究临床检验的科学,包括检验项目、方法、仪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检验项目:指进行化学、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检验和观察的指标和方法。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免疫学、血型学等。
3.检验标本:指在临床检验中采集的人体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体液等。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采集不同的标本。
4.检验方法: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方法。
定性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呈阳性或阴性,如尿液常规镜检;定量检验是指通过测量检验结果的数值来判断其浓度或含量,如血糖测定。
5.仪器设备: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核酸分析仪等。
不同的仪器设备可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
6.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和程序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项管理工作。
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7.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每天进行检验过程中,通过运行已知浓度标准样本和质控品,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均值、标准差和偏差。
8.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和质量控制中心进行比对和评价,以检验临床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参考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对特定指标的浓度或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一组区间数值。
临床诊断中常用参考范围来判断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10.临床意义:是指将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作出诊断、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的判断。
常见的临床意义有阳性、阴性、异常、正常等。
11.误差和异常:误差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异常是指检验结果与参考范围相比的偏离程度,可能提示疾病或异常生理状态。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高分必考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高分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e5ef49e45c3b3567ec8b88.png)
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他亦见于单核细胞中,常见于严重感染。
3.豪-焦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
常与卡波环同时存在,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减低、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的现象。
5.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的现象,常见于巨幼贫。
6、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报纸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 源自有核红细胞。
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
7、卡波坏:成熟红细胞内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或绕成8字型结构,可能是由于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的残余物及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
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白血病。
8、血沉: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9、血细胞比容:只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
10.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可出现于尿中,该蛋白加热至40~50℃发生沉淀,继续加热则重新溶解。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最基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5b8321b9f3f90f77c61b4a.png)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1. 瑞特染料的质量可采用吸光度比值(RA)来作为瑞特染料的质量规格,当瑞特
染料成熟时,其RA值应接近于1.3;
2. 消化道肿瘤与消化道溃疡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主要区别在:阳性持续的时间;
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4. 脑脊液中IgM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5. 精子形态异常超过30%时为不正常,可影响受孕;
6. 胆固醇结晶可存在于:胆汁、胸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粪便中;
7. 血浆中能使血沉减慢的物质有白蛋白和卵磷脂;
8. 采血体位、运动、年龄、性别、食物可能影响血液生化成份非病理性因素;
9. 诊断试验的诊断效率是:所有实验结果中准确结果的百分数;
10. CSF中葡萄糖含量下降可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11. ABO血型天然抗体大多是IgM,免疫抗体大多属于IgG,不完全抗体能通过
胎盘;
12.卡波氏环形成的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或纺锤体残留物所致;
13. 1升=103毫升=106微升=109纳升=1012皮升=1015飞升;
14. 胃泌素瘤常以BAO升高为特性;
15. 尿干化学检测原理:RBC和HGB用四甲基联苯胺法,尿胆原测定用偶氮偶联法;
16. 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包括:趋化作用、调理作用、变形性和粘附性、杀菌作用、吞噬作用;
17. 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最大长处是敏捷度高;
18. 甲醛常用于作尿液有形成分保存的防腐剂。
临检基础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临检基础知识点(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15a74fcfad6195f302ba689.png)
临检基础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临检基础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临检基础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要点1、血清与血浆的差别: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2、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3、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4、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5、酸碱度: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7.35。
6、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0)。
7、红细胞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正常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8、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9、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10、血涂片制备: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11、血液细胞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d82a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5.png)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临床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检测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样本,获取病理状态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临床检验的分类临床检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血液学检验、尿液学检验、生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
每一类检验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方法,对于不同的疾病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血液学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出血等问题。
三、尿液学检验尿液学检验是通过分析尿液样本,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情况。
常见的尿液学检验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炎等疾病。
四、生化学检验生化学检验是通过分析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情况。
常见的生化学检验项目包括血糖测定、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肝炎、肾病等疾病。
五、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了解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以及感染的程度。
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六、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免疫相关指标,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某种免疫相关疾病。
常见的免疫学检验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26db2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镜下血尿的红细胞数量应为( )。
A、>5个/HPB、>15个/HPC、>3个/HPD、>10个/HPE、>20个/HP正确答案:C2、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 )A、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B、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C、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E、正细胞均一性贫血正确答案:A3、晨尿的特点是( )。
A、偏碱性B、不受时间限制C、有形成分多且保存完整D、hCG浓度低E、浓缩程度低正确答案:C4、精子形态异常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化学药物和遗传因素B、阳萎C、工业废物与环境污染D、精索静脉曲张E、泌尿生殖道感染正确答案:B5、血涂片经瑞特染色后白细胞核不着色或着色浅,而胞质着色尚可,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冲洗时间太久B、缓冲液偏碱C、瑞特染液放置过久D、染液浓度低E、缓冲液偏酸正确答案:E6、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超过多少,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A、>7×109/LB、0.01~0.05C、>10×109/LD、>0.05E、0.50~0.70正确答案:C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中含有( )。
A、组胺,肝素,溶酶体B、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组胺,过氧化物酶C、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D、组胺,肝素,过氧化物酶E、慢反应物质,肝素,溶酶体正确答案:C8、冷藏保存尿液,要求温度控制在( )。
A、6~18℃B、-2~-8℃C、2~8℃D、4~12℃E、0~4℃正确答案:C9、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的管型是( )A、红细胞管型B、颗粒管型C、脂肪管型D、宽大管型E、白细胞管型正确答案:B10、含铁血黄素颗粒可见于尿液中哪种细胞内( )。
A、鳞状上皮细胞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移行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11、Rh血型抗原性最强的是( )。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doc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ffac7eaaea998fcc220e85.png)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1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咆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门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II卜财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般分为二类;〃夭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 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2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23.肾性糖尿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25.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巳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26.血型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I勺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M织红细咆是介于晚幼红细咆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醵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巳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巳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咆白细咆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45.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1.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等优点,为较好的抗凝剂之一。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和结合组成。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重点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3357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a.png)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重点
1.生化指标
包括血糖、尿素、肌酸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乳酸脱氢酶、肝酶等。
2.免疫学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
3.微生物学指标
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鉴定、抗生素敏感试验等。
4.检测方法
包括血清学检测、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细胞学检测等。
5.质量控制
包括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等。
6.实验室管理
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管理、实验室财务和人员管理等。
临床检验检验 部分常考知识点
![临床检验检验 部分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28c3ec08a1284ac950432f.png)
免疫检验部分:1.酶免疫技术(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结核杆菌等):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最常用): HRP来源于蔬菜植物辣根中,分子量40kD,是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辅基是酶活性基团,最大吸收峰在波长403nm处;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最大吸收峰在275nm。
3.碱性磷酸酶(ALP): AP是一种磷酸脂水解酶,可以从大肠杆菌或小牛肠黏膜提取,但两种来源的AP理化性质有所不同:菌源性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4.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分子量540kD,最适pH6~8。
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中。
5.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1)邻苯二胺(OPD)0PD均以片剂或粉剂供应,临用时再溶解于相应的缓冲液中。
(2)四甲基联苯胺(TMB)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6.碱性磷酸酶(AP)的底物常用对-硝基苯磷酸脂(p-NPP),p-NPP经AP作用后的产物为黄色对硝基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nm。
7.β-半乳糖苷酶(β-Gal)常用4-甲基伞酮基-R-D半乳糖苷(4-MUU),酶作用后,生成高强度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4-MU),其敏度性较HRP高30~50倍,但测量时需用荧光计。
7.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直接化学发光剂:1.吖啶酯(反应需加入H2O2,碱性环境-PH纠正液(NaOH))。
2.三联吡啶钌酶促反应发光剂:1.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发光剂为鲁米诺及衍生物。
2.碱性磷酸酶催化发光底物AMPPD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常用发光底物:三联吡啶钌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测定常用发光底物:吖啶酯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发光底物:鲁米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他亦见于单核细胞中,常见于严重感染。
3.豪-焦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
常与卡波环同时存在,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减低、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的现象。
5.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的现象,常见于巨幼贫。
6、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报纸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源自有核红细胞。
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
7、卡波坏:成熟红细胞内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或绕成8字型结构,可能是由于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的残余物及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
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白血病。
8、血沉: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9、血细胞比容:只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
10.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可出现于尿中,该蛋白加热至40~50℃发生沉淀,继续加热则重新溶解。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最基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15.PT: 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最基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16.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17.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19.漏出液: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漏出液。
20、抗凝剂: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21、卵磷脂小体:內酰脂胆碱成分,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均,折光性强,形似血小板但略大。
22.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23、瑞士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不同的细胞由于所含化学物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24、闪光细胞:在急性肾盂肾炎中,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油镜下呈灰蓝色,具有光折射性发光现象,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的一种细胞。
25、漏出液:多为双侧性非炎症性积液.发生机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淋巴回流受阻,钠水潴留.26、抗凝剂: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肝素,草酸盐,促凝剂,分离胶.27、尿胆红素:有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三种.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为阴性.28、尿胆素:无色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照后形成黄色的尿胆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均为阳性.29、尿胆原:结合胆红素岁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为中胆素原,尿胆原和粪胆素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的为尿胆原.溶血性黄疸为强阳性,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为阳性.30、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操作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特别是清蛋白滤过,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31、渗出液:多为单侧性炎性积液.发生机制:微生物毒素,缺氧以及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侵润,外伤,化学物质刺激.32、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干细胞分化的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CFU-Eo).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33、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主要有伊红Y和伊红B,能释放质子,与细胞的碱性成分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及细胞质中的某些蛋白质结合并染色.34、网织红细胞:是介于万有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细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源自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故名网织红细胞.35、选择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1、影响血沉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①血浆因素: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沉加快。
②RBC因素:红细胞数量(数量多,血沉慢);质量和形态(直径大,薄,血沉快)。
③血沉管架放置:倾斜,血沉快。
④血标本: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4:1。
⑤室温:温度高血沉快,温度低血沉慢。
⑥血沉管规格:不干净、血柱含气泡,血沉慢。
2、尿液管型形成的条件?答:①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
②肾小管有浓缩尿液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进蛋白质进一步变性凝聚、沉淀。
③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尿液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
④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有利于管型的形成与排泄。
3、尿液管型的临床意义?答:(1)细胞管型:①红细胞管型属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②白细胞管型属病理性,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
若尿内有较多此类管型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区别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
③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病变。
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红、白细胞管型并存。
(2)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
颗粒管型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
(3)蜡样和脂肪管型:蜡样和脂肪管型是细胞颗粒管型再度退化后形成的,常反映肾小管有萎缩、扩张。
多见于慢性肾病尿量减少的情况下,或是肾病综合征存在脂肪尿时。
(4)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可以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时透明管型则会增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尿液标本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答: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和尿胆素皆明显增加;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和尿胆原皆无变化或稍减少;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尿胆素、尿胆原皆增加。
5、病理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答: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④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
典型情况如BJP。
⑤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在临床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之分。
肾前性蛋白尿可见于①浆细胞病;②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③大面积肌肉损伤;④酶类增高等。
肾性蛋白尿主要指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典型病例: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肾后性蛋白尿可见于①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②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等。
6、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答:1、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婴儿。
3、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4、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7、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学评价?答: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