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阁夜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版本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版本二)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阁夜》杜甫
《阁夜》杜甫《阁夜》杜甫《阁夜》杜甫1杜甫《阁夜》赏析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阁夜》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月下阁楼中的寂静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阁夜》的原文及赏析。
阁夜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
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
赏析:这首诗以“阁夜”为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
诗人借助银河的微光,表达了与外界的独立和干扰的微弱。
这种细微的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写战场和田间农耕,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如梦的感叹。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大自然和人的活动都在恒定不变的循环中进行,呈现出无情的时光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以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往的思念。
虚船划过鹦鹉洲,清云与雨离去,新人笑容和乐师的泪水交织在堂前楼下,构成了一幅现实与虚幻、欢笑和泪水共存的画面。
这种对比与交织,进一步凸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社会变迁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久别的思念之情。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他倚在槐树下,对过往的情感未能了断。
在这里,槐树成为了倾诉与宣泄情感的依托。
他希望能随着青鸟的飞翔,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远方。
最后两句“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借景写情,凸显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思索。
即使春风吹拂江杨,湖水也只是微微起波,没有人能够邀请诗人一同留下。
这种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寂寞和无奈。
《阁夜》这首诗以静谧、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叹。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古诗简介《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翻译/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jì):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景: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翻译】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赏析】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诗人从几个侧面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俯古仰今,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激越悲凉,感情真挚。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
《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
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
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
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阁夜》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事依依漫寂寥。
(版本⼀)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事⾳书漫寂寥。
(版本⼆) 译⽂ 冬天到了,⽩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樵夫们在好⼏个地⽅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物,(⽆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间的慰藉)⼜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
短景:指冬季⽇短。
景:通“影”,⽇光。
霁(jì):雪停。
五更⿎⾓: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阳,扶风⼈。
西汉末年,天下⼤乱,他凭蜀地险要,⾃⽴为天⼦,号“⽩帝”。
这⾥⽤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称帝”之意。
杜甫《阁夜》赏析_
杜甫《阁夜》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阁夜》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阁夜》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阁夜杜甫〔唐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千家一作:几家)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音书一作:依依)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唐诗中的七律,到了杜甫的时代,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诗圣杜甫的七律,对仗工整,炼字精湛,思想深刻,气象宏大,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杜甫曾写过一首《阁夜》的七律,该诗以苍凉宏大见胜,历来广受好评。
《阁夜》全诗如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释义:岁暮的冬天阴阳变化,致使白天的时间很短。
漫天的大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止下了。
天还没有完全亮,军队的鼓角就吹响了。
三峡水之中的星河倒影摇曳不定。
战事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都发出悲号之声。
渔夫和樵夫在许多地方唱起了悲凉的民歌。
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也都终归黄土。
我的这点寂寥,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该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冬天。
时杜甫居住在夔州西阁。
当时军阀混战,终年不息,外族如吐蕃等国也不断侵袭蜀地。
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等都先后去世。
杜甫感于国家动乱及伤怀好友离世,故作此诗,以寄悲情。
首联为“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岁暮”就是指年末,也就是冬天。
“短景”指冬天的白天时间很短。
一个“催”字,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冬天白天很短的特色。
“天涯”即是指夔州,彼时一场大雪刚停。
颔联为“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句,历来广受好评。
“鼓角”是古代军队中的报时及发号施令的工具。
鼓声在“五更”十分就出现了,且声音十分悲壮。
“五更鼓角声悲壮”说明战事十分紧张的状态。
“三峡星河影动摇”则抒写了三峡的星河倒影美景,造语宏大瑰丽,是难得的千古佳句。
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描写了佛晓十分的所见所闻。
鼓角声一起,百姓知道战事将来,都失声痛哭。
渔樵们也纷纷无奈地唱起了悲凉的民歌。
这两句把夔州的环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寄予了诗人深深的同情。
尾联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人西望诸葛亮的武侯庙,东观公孙述的白帝庙,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一世英雄,终究要归于黄土!诗人想到这些历史,结合自己现在的遭遇,觉到自己的遭遇其实不值一提。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揺’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
、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①景: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
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
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
“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频仍。
D。
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E。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
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
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
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②(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杜甫的《阁夜》是一首悲壮沉郁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诗人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军中鼓角”,常引起人们对战争的联想,因而一闻鼓角之声,便顿生苍凉、凄苦之感。
“时闻”三句,实是当时当地情景实录。
然而这些消息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报烽火”,其边情紧急呼之欲出;“州家”,镇将治所本在州郡,却说“时听”,又可见平时对军情的漠不关心。
而以“近经”三字出之,更有许多难言的情由蕴含其中。
“临水照花空锦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句,这里稍作变化用其现成句,而以“孤舟”承接“空锦瑟”,原有瑟已无人弹了——词意变化而贴切。
总的说来,“五更鼓角”、“时闻折梅”、“三峡星河”、“回野驿舍”,再加上复杂的感情因素,语言却极简炼、古朴、生动,虽含有艺术概括性很高的整句出现,却无过分雕琢、瘦硬之感。
这首诗前四句写大自然的景物,笔力开阖顿挫,精炼而又生动。
现实情景和想象烟景结合,以景起兴,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过渡自然。
颈联承上启下,作者直接把个人处境,心绪融入景物之中。
尾联点题之笔,是由此生发下去,直接抒发感情。
“野哭千家闻战伐”,是说平时爱抚士卒的蜀将此时也倒戈卸甲而去,致使千家万户哭嚎声声。
“夷歌数处起渔樵”则是写平时自认以天伦乐事为最快意的一个四川百姓此时也不得不从西山或大巫山边下流落荒僻地方打柴或捕鱼去了。
杜甫《阁夜》赏析:诗人的乱世情怀与景交融
杜甫《阁夜》赏析:诗人的乱世情怀与景交融杜甫的《阁夜》是一首深刻反映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交融的杰作,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西阁。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对《阁夜》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亮如昼。
五更时军营中的鼓角声更显悲壮凄凉,银河倒映在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深夜不时传来渔夫樵子的“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2、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三、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杜甫诗歌鉴赏
阁夜杜甫诗歌鉴赏《阁夜》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年底时节,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之后,天涯边际的夜色显得更加寒冷。
夜深人静,五更时分,悲壮的鼓角声在空气中回荡,星河在三峡之间摇曳。
战乱的消息传来,几家百姓痛哭失声,边远地区,渔夫和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曲。
曾经英勇的卧龙诸葛亮和跃马攻关的公孙述,最终都葬身于尘土之中,人事变迁,音信断绝,只能任由寂寞和孤独。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忧虑,展现了杜甫“诗史”的气魄。
《阁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夔州西阁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的复杂情感。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描绘了冬天日短夜长、天涯沦落的景象。
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望着窗外霜雪初散的景色,感慨万千。
这里的“阴阳”指日月,短景是指冬天日短夜长。
天涯霜雪霁寒宵则是指诗人在夔州这个偏远的地方,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以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和三峡星河的动摇,反映了战乱年代的社会动荡。
五更鼓角声悲壮,描绘了战争的氛围,而三峡星河影动摇则暗示了诗人在动荡年代里的不安和忧虑。
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野哭几家闻战伐,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而夷歌数处起渔樵则反映了诗人在这个动荡时代里,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切。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年代里,与亲友失去联系的孤独。
总的来说,《阁夜》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夜晚的景色、战乱年代的社会动荡以及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感伤、忧虑和孤独。
这首诗既有悲凉哀伤之情,又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展现了杜甫“诗史”的气魄。
杜甫《阁夜》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阁夜》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 [1] ,天涯霜雪霁寒宵 [2] 。
五更鼓角声悲壮 [3] ,三峡星河影动摇 [4] 。
野哭几家闻战伐 [5] ,夷歌数处起渔樵 [6] 。
卧龙跃马终黄土 [7] ,人事音书漫寂寥 [8] 。
【注释】[1]阴阳:犹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故云“短景”。
景:同“影”。
[2]天涯:天边,此指夔州。
霁:天晴,此指雪光明朗。
[3]鼓角:更鼓和号角。
《通典》卷一百四十九《兵二》:“军城及野营行军在外,日出日没时挝鼓三通。
杜甫《阁夜》简析
杜甫《阁夜》简析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②。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③。
【注解】
①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②霁:雪过初晴为霁。
③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六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
首联写西
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
二联虽写景却暗含时代动荡的影子,是本篇名句。
三联通过冬夜所见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不幸,末联则由无法排遣的忧愁转为愤激。
抒发诗人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
古诗《阁夜》赏析
古诗《阁夜》赏析阁夜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作者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 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 琳等 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 白、 严武、 高適等人相继亡故, 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 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 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诗中 虽有悲凉哀伤之 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 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 用流水对起题, 点明时间、 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 指日月。
短景, 冬天日短夜长, 所以说“短景”, 而 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 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 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 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 “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 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 为五更,“五 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 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 无比,但映照于峡江 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 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
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 《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 深沉的情怀。
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 言外之意, 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与‘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揺’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 传来战争的讯息; 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 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 景象。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忧国忧民 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几家”,一作“千家”。
“战伐”, 指当时蜀中自 永泰元年开始, 崔旰、 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割据混战。
“夷歌”, 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诸葛亮 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 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漫”,任随。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 公孙述。
公孙述在 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 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
尾联看似自宽自我安慰, 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 考, 正如卢世?所说: “意中言外, 怆然有无穷之思”。
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 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 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古往 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 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就像诗中所说, 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 歌”。
评解 此诗前四句写阁夜景象, 后四句写阁夜情事。
《批点唐诗正声》 分析说: “全 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
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
次联哀 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
结以忠逆同归自我安慰,然音节犹婉曲。
”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 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 胜写到 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 是“老杜七言 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杜诗解》称赞此 诗“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