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说课稿(其二)
《马嵬》(其二)教案上课讲义
《马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公开课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几天老师为了公开课都快魔怔了,连做梦都与它有关,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条汉子,今天呢,我要把这个梦给大家情景再现一下,这个梦是由一段音乐开场的。
(放音乐)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记述①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③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④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⑤《马嵬》,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三、我们之前预习过,这是一首咏史诗,在看诗歌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寻找连接点)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体悟感情)(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分析技巧)我们今天就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
四、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也就是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
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事件?马嵬之变。
事件的主人公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相识相知---三千宠爱---七夕盟誓---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海外招魂解释重点词语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整体感知诗意: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暗藏典故),来生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马嵬(其二)》全诗,理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关键意象和典故,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感悟人生、珍惜爱情的态度,以及对诗人李商隐深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欣赏。
教学内容:•文本解析:《马嵬(其二)》原文及译文。
•作者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及马嵬之变的历史事件。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意象及典故运用。
•拓展延伸:探讨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马嵬(其二)》原文、译文、作者介绍、历史背景、相关图片、音频资料)。
•小组讨论任务卡。
•诗歌鉴赏分析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唐朝历史的短片,简要介绍唐朝的繁荣与衰落,特别是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思考历史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教师导入: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也催生了无数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感受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二、作者介绍与背景分析(约10分钟)•教师活动: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创作风格及《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
强调李商隐在晚唐文坛的重要地位及其诗歌的含蓄深沉、意境深远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李商隐的画像、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李商隐的生平及《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
•教师引导:分析李商隐创作《马嵬(其二)》时可能的心境和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联。
三、原文诵读与译文理解(约15分钟)•教师活动:示范朗读《马嵬(其二)》,注意节奏、语调及情感表达。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韦正魁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了解马嵬事变。
2,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运用的对比讽刺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昭君、飞燕、玉环)之一——杨玉环。
世称杨贵妃,是唐玄宗的爱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中年的美人,不再理朝政,每日和美人游玩赏乐,致使朝政腐败,奸臣当道。
最终导致安禄山发动版乱,削弱了李唐王朝的势力,唐朝经此由盛而衰,从此一蹶不振。
后人对唐玄宗耽溺于爱情美色,宠信奸佞有颇多感慨,作者李商隐也写了一些诗歌抒发对那段历史的感慨。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的生字读音和对马嵬事变的了解情况?三、进入新课。
1,解题。
“马嵬”是地名,在今天陕西兴平西。
是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也称马嵬事变)的地方。
“其二”说明这是一组诗。
这组诗歌共两首,其一是一首七绝。
本诗体裁是一首七言律诗,体裁是一首咏史诗,政治讽刺诗。
2,杨贵妃、唐玄宗其人。
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得好:“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死后,年轻时即皇位,在执政前十几年间,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创造出一片繁荣的社会景象,被称为“开元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盛世。
可是到中年时不再满足这种状况,终得美人归,一心沉溺于美色,不再至理朝政了。
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3,教师泛读诗歌。
4,学生集体朗读诗歌一遍。
然后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5,教师讲解诗歌各联,中间提问学生讲解翻译。
6,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是即事抒怀,借历史兴亡来表达人生感慨。
二是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
7,总结概括本事的思想主旨。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并翻译全诗。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马嵬》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马嵬》说课稿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马嵬》说课稿教学目标: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玄宗一生当了44年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这成为唐玄宗身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可是,唐玄宗给后世留下的标志性的符号还不止这些,被一部分人奉为鼻祖的,还有他和杨贵妃的爱情。
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
晚唐才子,旷世情种李商隐是怎样看待这段爱情的呢?让我们欣赏《马嵬》,重新走进那段历史,审视这段爱情佳话。
二、题解、背景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后攻入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向天下谢罪。
为抵搪民怨,杨贵妃被赐以三尺白绫,,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三、诵读1、听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四、诗歌欣赏1、白居易《长恨歌》里说道,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回到宫里,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上天入地,最终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杨妃生活在那在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上,托方士带回了金钗之类的饰物,还信守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世世为夫妻誓约。
这可信吗?本诗首联中哪个词语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渺茫难求。
马嵬(其二) 精品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⑴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⑵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⑶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⑷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⑴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⑵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马嵬(其二)_教学设计3
《马嵬》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玄宗一生当了44年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这成为唐玄宗身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可是,唐玄宗给后世留下的标志性的符号还不止这些,被一部分人奉为鼻祖的,还有他和杨贵妃的爱情。
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
晚唐才子,旷世情种李商隐是怎样看待这段爱情的呢?让我们欣赏《马嵬》,重新走进那段历史,审视这段爱情佳话。
二、题解、背景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后攻入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向天下谢罪。
为抵搪民怨,杨贵妃被赐以三尺白绫,,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三、诵读1.听读。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四、诗歌欣赏1.白居易《长恨歌》里说道,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回到宫里,“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上天入地,最终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杨妃生活在那在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上,托方士带回了金钗之类的饰物,还信守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世世为夫妻”誓约。
这可信吗?本诗首联中哪个词语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渺茫难求。
《马嵬(其二)》说课稿
《马嵬(其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李商隐的《马嵬(其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以唐诗为主,选取了唐朝不同阶段的诗人的代表作品,旨在领悟唐朝诗人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本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佳作,以杨贵妃、唐玄宗为抒情对象,以“马嵬之变”为写作事件,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把讽刺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对古典诗歌还没有独特体验和看法,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和意识还较为模糊。
对于咏史诗在讲解《杜甫诗三首》中也有涉猎,他们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只设计了一些浅层的朗读、释义、背诵环节还有略带提升的炼字、手法二环节。
至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要给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诗歌这一含蓄细腻力情感见长的文体,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对译感悟,激活联想意识;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炼字”活动,激活想象意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领悟诗人的忧愤情怀。
教学重点:个性化对译。
教学难点:“炼字”技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诗歌教学的初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感悟能力,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当然也要立足于高考诗词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培养。
为了发挥教材的立体功能,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我决定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采取: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马嵬其二教案范文
马嵬其二教案范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对话导入: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的是古代四大美女。
人间最美四月天。
如今校园牡丹花开了,同学们自然会想到谁呢?生:杨贵妃杨玉环。
师:对。
正如盛唐李白形容的那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城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看来,一代君王和他的爱妃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可是,好景不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晚唐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整体感知:(一)、正音断句: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ppt稿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1.教师范读:(提示:节奏)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1、生用三分钟自学,疏通文意。
师: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
高中语文《马嵬》说课稿
高中语文《马嵬(其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李商隐的《马嵬(其二)》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
这一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名家辈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单元选取了唐朝不同时期诗人的代表作,旨在领悟唐朝不同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创造风格,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旨趣的感悟与赏析的能力。
李商隐是杰出的晚唐诗人,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马嵬(其二)》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从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考中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将直接出题。
其次这本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代表之作,以杨贵妃、唐玄宗为写作对象,以“马嵬之变”为写作事件,把讽刺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作为李商隐咏史诗的代表作,通过对本诗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特色以及鉴赏其他政治讽寓题材的文学作品。
(二)文本细读李商隐的《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其艺术价值、文学成就不容小觑,具有很好的历史呈现功能。
因此笔者尝试将本诗作为一篇“定篇”的文章进行教学,使用一种“文本崇拜”的姿势,触摸文本、沉入文本,完成文本细读。
1.确定题材:这是一首咏史诗,并且是李商隐的咏史诗,咏的是“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
2.作为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但又是诗歌,是文学作品。
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
3.但这是李商隐的咏史诗。
因此我们就需要分析这首诗作者是咏的什么样的史事?如何咏史的?它在咏史技巧、结构章法以及语言色彩上具有哪些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又是如何?4.本诗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1)首先,诗人通过选取典型场景叙述史实。
短短的篇幅中共有四个典型场景,颔联两个典型场景分别是“虎旅传宵柝”与“鸡人报晓筹”(即随军途中虎旅报时的场景与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场景);颈联两个典型的场景分别是“此日六军同驻马”与“他日七夕笑牵牛”(即眼前马嵬哗变的场景与曾经宫廷中嘲笑牛郎织女难相会的场景)。
《马嵬(其二)》名师教案1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2学情分析《马嵬(其二)》这首诗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二单元,是一首咏史诗,讲授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咏史诗的学习没有经验,也没有一定的诗歌学习方法,思考问题时容易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赏析诗歌,也没有积累赏析咏史诗的切入点。
高一学生对待咏史诗习惯于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内容,不去深入思考。
好在高一学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古典诗歌,愿意多去朗读。
在咏史诗学习方面,高一学生需要积累赏析咏史诗的经验,学会赏析咏史诗的需要注意的方面。
教师应系统地引导学生去赏析咏史诗,从咏史诗的内容到其写作方法、写作特点。
让学生积累咏史诗的有关文学常识,慢慢地学会赏析咏史诗。
3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导入】活动1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活动】精通历史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活动】读法指导学生先完成生字的阅读,并掌握律诗的基本节奏,教师用指点法,让学生顺利阅读【活动】疏通文意,了解写作方法1.首句用典,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得“世世为夫妻”的誓言,有何用意?2.颔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3.颈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4.整首诗歌在顺序上和一般是个有何不同?明确:对比,反衬,反问【活动】问题探究马嵬事变,以玄宗赐死贵妃为结,为什么要赐死贵妃?中国自古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你认同吗?你可以有怎么样启示和感想,举例说明。
《马嵬(其二)》名师教案1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2学情分析《马嵬(其二)》这首诗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二单元,是一首咏史诗,讲授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咏史诗的学习没有经验,也没有一定的诗歌学习方法,思考问题时容易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赏析诗歌,也没有积累赏析咏史诗的切入点。
高一学生对待咏史诗习惯于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内容,不去深入思考。
好在高一学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古典诗歌,愿意多去朗读。
在咏史诗学习方面,高一学生需要积累赏析咏史诗的经验,学会赏析咏史诗的需要注意的方面。
教师应系统地引导学生去赏析咏史诗,从咏史诗的内容到其写作方法、写作特点。
让学生积累咏史诗的有关文学常识,慢慢地学会赏析咏史诗。
3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导入】活动1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活动】精通历史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活动】读法指导学生先完成生字的阅读,并掌握律诗的基本节奏,教师用指点法,让学生顺利阅读【活动】疏通文意,了解写作方法1.首句用典,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得“世世为夫妻”的誓言,有何用意?2.颔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3.颈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4.整首诗歌在顺序上和一般是个有何不同?明确:对比,反衬,反问【活动】问题探究马嵬事变,以玄宗赐死贵妃为结,为什么要赐死贵妃?中国自古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你认同吗?你可以有怎么样启示和感想,举例说明。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第一篇:马嵬(其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3、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重点: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李商隐的《锦瑟》,现在大家一起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锦瑟》)《锦瑟》可以说是李商隐所写诗歌当中最朦胧难懂的,但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嵬》相对而言要易懂许多。
二、初读正音断句1.出示已断好节奏的诗歌原文,生齐读。
师注意字词读音。
2.解题(1)马嵬,在今陕西,如今已然成为旅游景点。
此地有杨贵妃墓,更有“马嵬之变”的历史。
(2)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护驾军士砍杀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3.咏史诗鉴赏步骤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分析写法三、再读分析人物本诗牵涉到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主要历史事件是马嵬之变。
请大家结合诗歌分析历史事件之下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形象。
1.从诗歌哪一句可以看到马嵬之变时的玄宗?当时情况如何?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前一句写六军将士止步不前迫使玄宗赐死贵妃。
这样不正常的情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威严尽失无能为力的落魄天子形象。
尊贵的天子不是一声令下就能让千军万马齐发吗?忠诚的将士不是应该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可现在呢?将士停步不前,说,贼本尚在。
天子迫不得已,说,赐其白绫。
后一句写五年前玄宗贵妃七夕盟誓。
当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而今却是你自顾保命赐我一死独活人间。
今昔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虚伪自私的薄情男子形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其二)]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其二)]》摘要:下面是由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希望可以助到,《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佳作是首政治讽刺诗,)故事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下面是由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希望可以助到教学目标品味诗歌境领会诗歌美质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通涵咏诗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理教学重难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引进比较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理教学方法诵、拨、讨论、总结教学安排课教学程、导入新课当盛唐繁华落下帷幕唐又以其匆匆步伐走曾空前绝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候李白登仙而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身影也渐渐消失历史尘埃末世余音里李商隐走了这位晚唐才子旷世情种唐黄昏添上了道绚丽余霞要学生记忆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无题相见难别亦难东风无力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探看二、关咏史诗咏史诗以史鉴多抒发兴亡慨咏史作东汉班固首开其端但止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扩了诗境界安史乱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战乱三、题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要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缢而死史称马嵬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佳作是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四、诵诗歌重词释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听说笑嘲笑如何什么教师(节拍提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卜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日六军驻马当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天子不及卢有莫愁导入3学生有感情地朗背诵并默写该诗五、学生参照释默课赏析《马嵬(其二)》容境首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卜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生可预知今生就罢休赏析首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悲先用海外更九州故事概括方士海外寻见杨妃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士寻她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海外蓬莱仙山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夫妇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笔指出他生卜生休他生世夫妇事渺茫难而今生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然引起下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击打刀斗不再有宫鸡人报晓敲击更筹赏析颔暗指杨玉环被缢马嵬事从对比角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生活境遇用宫廷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和现不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说是巡逻警卫可是空闻二就将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如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宫廷生活了是便有了颈六军不发兵谏3颈日六军驻马当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赏析颈继续从对比角写李、杨爱情悲剧玄宗以己和杨妃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年次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日指杨妃死日当与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荒淫哪有日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当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日!行至尾句已如箭弦上尾如何四纪天子不及卢有莫愁如何历四纪身份贵天子却不及卢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赏析尾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明题旨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诘问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姓能保住己妻子呢?这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陷动荡、人民饱受战乱苦历史悲剧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方面是作普通姓卢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这里更丰富了批判容六、主旨思想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陷动荡、人民饱受战乱苦历史悲剧人哀而不鉴亦使人而复哀人也生忧患死安乐玩物丧志七、艺术技巧倒叙波三折曲折幽深对比暗含讽刺以上即是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全部容更多语请到语。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
《马嵬》(其二)说课稿(含反思)一、说教材《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②、朗读指导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完整word版)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课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李商隐怀古咏史诗的风格特色(2)指引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这首诗的境界、感情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透过表层语言感觉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的本质,激发伤时感事的情怀。
【教课重难点】要点:解析《马嵬 (其二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特别是其诗歌的比较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成效。
难点:正确掌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议论,正确议论作者的看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
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锦瑟》。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代喜欢。
从前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怀民生疾苦,揭示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衰落衰微无穷伤感。
可是,宦途的失落,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忍,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此刻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批抒感情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简介咏史怀古诗。
(一)涵义:所谓咏史诗,是对详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有所感想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忆旧事,抒发感想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不过叙古事,并且会融入自己的感觉和议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响对现实的关注。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第一,弄清史实。
其次,领会企图,意会感情。
最后,解析技巧。
三、字音。
如:嵬卜柝四纪为四、 1.听泛读,注意区分节奏。
2.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疏导文意。
蓦然听到传说,外国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手。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商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3、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重点: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李商隐的《锦瑟》,现在大家一起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锦瑟》)《锦瑟》可以说是李商隐所写诗歌当中最朦胧难懂的,但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嵬》相对而言要易懂许多。
二、初读正音断句1.出示已断好节奏的诗歌原文,生齐读。
师注意字词读音。
2.解题(1)马嵬,在今陕西,如今已然成为旅游景点。
此地有杨贵妃墓,更有“马嵬之变”的历史。
(2)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护驾军士砍杀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3.咏史诗鉴赏步骤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分析写法三、再读分析人物本诗牵涉到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主要历史事件是马嵬之变。
请大家结合诗歌分析历史事件之下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形象。
1.从诗歌哪一句可以看到马嵬之变时的玄宗?当时情况如何?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前一句写六军将士止步不前迫使玄宗赐死贵妃。
这样不正常的情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威严尽失无能为力的落魄天子形象。
尊贵的天子不是一声令下就能让千军万马齐发吗?忠诚的将士不是应该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可现在呢?将士停步不前,说,贼本尚在。
天子迫不得已,说,赐其白绫。
后一句写五年前玄宗贵妃七夕盟誓。
当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而今却是你自顾保命赐我一死独活人间。
今昔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虚伪自私的薄情男子形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牵牛织女,一年一会。
怎及你我,朝朝暮暮。
《马嵬(其二)》教案(最新整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 4、学习本诗叙事的手法 。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 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 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 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 813~858 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
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 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 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 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说课稿(其二)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马嵬》说课稿(其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
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①、②
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
三、说教法
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
四、教具
多媒体、导学案
五、时间
一课时
六、说学习过程
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
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
“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②、朗读指导
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指导学生拿到一首诗时应该会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意象及一些感受到一些情感。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的情感是可以通过景来感受得到的。
如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设问:
读完诗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读完诗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请试着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确定本诗的情感基调为伤感、凄迷、迷惘、失落等。
④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通译全文,找出本诗所用的四个典故,并感受其所营造的伤感凄迷的氛围,和学生一起讨论诗歌用典产生的效果。
举《关雎》首句及《孔雀东南飞》小序首句的例子分析对比《锦瑟》首句比兴的手法极其产生的妙处!
⑤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试着分析探究本诗的主题,可以将其多种理解画成导图直观的呈现出来。
⑥课堂小结
⑦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本诗;
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
4、自读《马嵬》(其二)
本诗交给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理解对比的手法的运用及在诗歌鉴赏中对比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
学生能通过“导学案”提供的资料分析理解本诗的主题,进而激发勤勉、爱国的情感。
七、说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预设及目标基本完成,教学各环节有序开展。
但课前没有组织学生预习和诵读的不太到位,所以学生理解感受的不太好。
教学过程中,我的讲解偏多,注重了讲解,给学生感受和领悟的时间过少,以至于产生了流于形式的结果,这是我本次课的一大遗憾。
而备课时切入的过大、过多,又使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和啰嗦,以致整个教学过程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留给学生自读第二首诗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而拖堂。
这次的竞赛课给我颇多的感触,作为一名年轻老师,真的太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了。
我会努力钻研,让自己尽早的成熟起来以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愧于教育事业。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马嵬》说课稿(其二)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