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环境和带菌(毒)的生物体。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
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一、感染来源
◆外源性感染:患者 病原携带者 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内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 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素),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靶点等,可
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内毒素
来源: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
分,由菌体特异性多糖、非 特异性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 部分构成,菌体裂解释放出 来。
❖理化性质稳定, 160℃2-4h破坏;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组织选择性; ❖毒性位点在脂质A上,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虫媒感染:病原体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而引起 的感染;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使用血液制品、穿刺、 注射、吸毒等途径而感染某种病原体;
➢垂直感染:一般是指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 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而导致的感染。
毒力因子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门户
机体的免疫力等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包括自
种类 来源 存在 部位 化学 成分 稳定性 毒性 作用
抗原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蛋白质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 释出 脂多糖
差、60~80℃ 30分钟破坏 强、160℃ 2~4小时破坏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第二章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本章内容
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 2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3 第三节 医院感染监控
学习目标及重点
学习目标: 掌握:微生物致病性,细菌毒力的组成和毒素的生物学
作用,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熟悉:常见全身感染的类型及特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
体。 了解: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特点;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毒力因子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门户
机体的免疫力等
一、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毒力: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使一定体重或
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 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毒力因子
侵袭力 毒素
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子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等方面。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病原微生物:能侵入宿主,引起感染甚至传染性 疾病的微生物,又称病原体。
感染:病原微生物体侵入宿
主体内,生长繁殖和(或) 产生毒性产物,同时与宿主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引起宿
主出现病理变化的过程,又 称传染。
二、感染的发生发展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 复杂过程。 不感染、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
细菌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真菌毒素
病毒毒素样物质
二、病原体的侵入数量
急性肠胃炎
鼠疫
三、侵入门户和感染途径
➢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吸入污染病菌的飞沫或尘 埃引起; ➢消化道感染:主要是误食病菌污染的食物或水, 或者通过手媒介引起; ➢皮肤黏膜、创伤感染:主要经皮肤黏膜或因其创 伤、破损而感染;
➢接触感染:通过人与人、人与动物直接接触或 间接接触而感染;
黏附物质:P11 表2-1
细菌表面大分子结构成分 病毒包膜、衣壳 真菌表面:几丁质、黏附 素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利用特定的细胞机能抵抗或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繁殖或扩散。
⑴抗吞噬作用 ⑵抗体液免疫机制 ⑶内化作用
➢举例
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 某些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结合性凝固酶可以抗体液免疫 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在吞噬细胞内被杀死的能力, 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
(一)侵袭力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力是指病原体能突破宿主的防 御屏障,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 能力。
➢黏附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侵袭性酶类
1、黏附
绝大多数的感染是从病原 体黏附到宿主的靶细胞表 面开始。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 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 成菌斑,造成龋齿。
3、侵袭性酶类
➢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生长繁殖,甚至进一步扩 散的能力。
➢侵袭性酶类:可以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
膜,造成它们的损伤,增加其的通透性,有利 于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扩散。
毒力因子
黏附
侵袭力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侵袭性酶类
毒素
(二)毒素
毒素:由生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人和
动物中毒的物质,包括细菌毒素、真菌毒素和病 毒毒素样物质。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多种接触途径形成感染
(a)
(b)
病原微生物可从母体感染婴儿 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病原微生物(绿色颗粒表示)正突破母婴间的血胎屏障 对胎儿形成感染。
感染 = 致病?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能力
宿主的免疫系统与病原菌的斗争
(感染后的表征)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疾病的性质称 为致病性。 ➢在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致病性差异与毒力、数量、和侵入门户有关
1、细菌毒素:按照来源、性质和作用等的 不同可以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
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
外毒素
来源:主要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并释放到菌 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理化因素不稳定; ❖毒性作用强,具有菌种特异性,组织选择性; ❖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抗毒
相同,引起休克,发热,
DIC等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 素
2、真菌毒素
➢毒性强 ➢污染频率高 肝脏毒、肾脏毒、心 脏毒、造血器官毒等
3、病毒毒素样物质
源自文库 毒力因子
黏附
侵袭力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毒素
侵袭性酶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