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术

合集下载

道与术的理解

道与术的理解

道与术的理解中国历史悠久,一直坚持着传统文化,对古老的观念和信仰还保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性。

而“道”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以自然界为蓝本,以和谐共处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它自古以来一直流传不衰,而且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术”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注重实践,更多的是以实践为准则,以求及自然的形式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其实,“道”和“术”的理解,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们分别代表着一种世界观和一种实践观念,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源于《庄子》,它主张“修身齐家”,把人的个人追求,社会规范以及天地交融有机结合起来,使和谐共处成为自然的客观事实,而且口号“以道为本籍”更是昭示着它的重要性。

由于它跨越一切阶级的层面,被称为“万物之本”,这种思想观念被不断的发扬光大。

而“术”,指的是以实践为准则,以力求达到自然界的和谐状态,它通常与理论结合,经由实践来验证,在行动环境中起一种深刻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四书”和“五经”都是取自术,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保留下来之本。

其实,“道”和“术”都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两者的共存保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让中国建立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一方面,“道”是一种指导世界的思想,它倡导温和态度,强调君子和谐共处,着力于行为的规范性,重视道德的形成,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宇宙观。

另一方面,“术”则是实践的视角,它以实践为准则,以达到道理,开发技术进步,创造新事物,使中国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道”和“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分别代表着一种世界观和实践观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社会生活中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的理解,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道与术——精选推荐

道与术——精选推荐

一、道与术常言有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如何解释呢,道是内心地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

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

道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根本思想逻辑,也是底层逻辑。

而术是由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做事方式,所谓的玩法。

映射到交易市场上来说,就是逻辑要清楚,在知道逻辑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如何操作均可凭心而为,是低吸还是打板,是趋势还是超短,权凭随意性,怎么玩都行。

所谓悟道,亦可为修身养心之道,克服贪婪,克服恐惧,正面面对人性的缺点,所有的行为都将归于道。

二、大道至简古语云,大道至简,如古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同技术之指标,均是由价格波动衍生而来。

复杂盘面只是表象,要看透本质,归根结底,市场是价格的波动,市场包容一切,无论是消息面、政策面、基本面等,最终都要反映到市场价格上面来,最终被市场所消化。

价格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所以裸K ,乃至于均线,甚至于最为简单的基本的技术指标,只要能洞察市场之动向,分辨市场之状态,就是一柄利剑。

三、市场方向之判断交易市场,从盘面来看,是价格的波动。

而波动可以理解为有规律的,也可以理解为无规律的。

如何来看?既然是价格上下波动,必然就是多空较量的结果,是多头和空头的战争。

如果多头胜利,价格上涨,如果空头胜利,价格下跌。

而如果是多空势均力敌,便是震荡。

如果多头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占据优势,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多头可能会继续延续优势地位,即维持价格的上涨地位。

而空头占据优势,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由此,我们对于方向的判定,只要明白多空双方哪一方占据优势地位就行。

说起容易,其实很难,其实也不难。

如果用一条固定均线,强制区分多空分界,如果用指标的不同形态,强制区分多空分界,如果用趋势线、通道线强制区分多空分界。

不能说区分的结果有多大的准确性,但也起码让你大致明白当前市场处于多空的哪一个阶段。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摘要】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是一个重要话题。

在教育中,"道"代表着理念、价值观和目标,而"术"则指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者在教育中的概念和应用。

"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方式,而"术"则帮助实现教育目标。

平衡"道"与"术"的关系是关键,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当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技术发展的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

重视教育中的“道”与“术”,并探索新的教育发展途径是当务之急。

这将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教育,道与术,重要性,应用,平衡,挑战,应对策略,发展新途径1. 引言1.1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实践。

在教育中,“道”代表着教育的精神内核、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而“术”则是指教育的具体方法、技巧和技术,是教育的具体操作手段和手段。

教育中的“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道”与“术”的关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当代教育对“道”与“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注重“道”而忽视“术”的情况很常见,导致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难以落地。

而过分强调“术”而忽略“道”也会使教育变得功利化、缺乏人文关怀。

当代教育需要找到“道”与“术”的平衡点,既注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培养,又重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在探讨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时,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只有在重视“道”与“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2. 正文2.1 教育中的“道”与“术”概念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道”与“术”这两个概念。

道与术的理解

道与术的理解

道与术的理解道与术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道”的概念。

“道”指的是一种思想或精神境界,可以把它类比为精神上的本性,如佛教中的“菩提心”或道家中的“道”。

这种精神境界以“天人合一”、“事物统一”为核心理念,把“万物一体”的真理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

可以说,“道”是一种大道理,它不受时空限制,一直存在于人类精神世界中。

其次,让我们讨论“术”的概念。

“术”指的是一种通过实践方式来体现“道”的精神境界的学问技术。

如佛教的禅宗,可以通过读经、打坐等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道”的精神境界,而道家中的“术”就是练习五行的方式,而最终的目的也是获得“道”的真理。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道”和“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道”作为精神本性,是目标和宗旨,而“术”则作为实践方式,是实现“道”的手段和途径。

不管从何种角度看,它们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

然而,“道”和“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道”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永不消亡,而“术”则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具体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其次,“道”是一种精神境界,不需要依据任何实践或经验去体现,但“术”则必须通过实践和经验才能被表达出来,因此,“术”无法独立于“道”而存在。

综上所述,“道”和“术”是一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而理解这一概念的基础是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道贯注于术”。

道和术的关系辩证探讨

道和术的关系辩证探讨

道和术的关系辩证探讨道和术是两个在中国哲学思想中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道和术的关系,并强调其互相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让我们从深度上来理解道和术的内涵及其关系。

道在中国哲学中被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和终极真理,它是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

道在德道经典《道德经》中被描述为无以名状、无以词言表达的。

与之相对,术则是特定领域中的具体技能和方法,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术可以被传授和学习,被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道和术的关系不可分割,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依存。

没有道的指引,术将变得毫无根据,脱离了宇宙万物的真实本质。

相反,没有术的实践,道将变得虚无缥缈,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得到体现。

在实践中,术是人们对道的实际应用和表达,通过术的具体操作,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道的真谛。

从广度上来看,道和术的关系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应用。

在艺术领域,道被视为灵感的源泉,是艺术家通过术来表达的内核。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努力创造出与道共振的作品,使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道的存在与力量。

在领导和管理方面,道与术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理论洞察力和实践技巧相结合的能力。

道给予领导者宏观的思维,超越个人利益,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术则为领导者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其在实践中有效实现目标。

在教育领域,道和术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道是教育的目标,术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心智的清明和道德的追求。

术则是根据教学需求,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境界和知识技能的提升。

我个人认为道和术的关系应该是动态的、相互渗透的。

道是高于术的,而术则是贯穿于道的。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领悟道的真谛,并通过术的运用将其具体化和实现化。

我们也应该警惕术的僵化和教条主义,保持对道的敏感和敬畏。

道和术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研究

道和术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研究

道和术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研究道和术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研究引言:道和术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从古至今对于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强调的是宇宙的原理和规律,而术则关注的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虽然道和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但它们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道和术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第一部分:道与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对立关系1.1 道的含义和特点在中国哲学中,道被视为一个根本性的概念,它代表了宇宙的本源和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

道是混沌状态与秩序状态间的转化过程,是“道”与“非道”之间的辩证统一。

道具有超越性、无形性和难以言说的特点。

1.2 术的含义和特点术是人们对于具体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应用。

它与道不同,更加注重实用和可行性,具体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活动。

术强调的是技能、技巧和策略,是实践和经验的总结。

1.3 道与术的对立关系道和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道更注重理论和宏观层面,而术更注重实践和微观层面。

- 抽象与具体:道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术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 宏观与微观:道关注整体和宇宙,而术关注个体和具体事物。

- 无形与有形:道是无法具体描述和言说的,而术是可以具体应用和实践的。

- 终极与手段:道是目标和最终追求,而术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分:道与术的统一关系2.1 道的体现与术的实践虽然道和术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术的实践是道的具体体现,通过术的实践,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的存在和意义。

道是术的根本,术是道的具体应用。

2.2 道引导术的实践道是一种普遍的原理和规律,它指引着人们在具体实践中的方向和方法。

术依赖于道的指导,只有在道的引领下,术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3 道与术的相互渗透与无法割裂道与术形成了一种相互渗透和无法割裂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道与术的解析

道与术的解析

道与术的解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哲学、伦理学、军事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均有深远影响。

1.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最早源于道家学说,老子《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普遍法则。

道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生命智慧和道德准则的体现,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2.术:相对而言,“术”则更侧重于实践方法和技术手段,是指实现某种目的的具体操作方式或策略。

在不同的领域中,“术”有不同的含义,如武术中的招式技法、政治管理中的权谋之术、医学中的诊疗技术等。

在道家思想中,虽然主张“无为”,但也强调通过合适的“术”来调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和谐共生。

综合来看,“道”与“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道”是原则、规律和本质,“术”则是实现这些原则的方法和手段。

理想的状态是“以道御术”,即在遵循大道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去行动,既不违背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又能有效地达成目标。

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

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

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引言:道和术作为两个重要的概念,在哲学和实践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既有联系,互为条件,又存在差别,各自独立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道和术的深度探讨,分析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不同角度给出观点和理解。

一、道与术的定义和内涵1. 道的定义和内涵:道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规律和最高境界。

道具有超越性、综合性和包容性,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术的定义和内涵:术强调的是具体操作和技巧,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

它关注实践和应用,强调实现特定目标的效果和效率。

二、道与术的关系1. 辨析道与术的差异:(详细论述道与术的差异,如自然规律与技巧手段的区别,以及追求美与达到目标的不同重点等)2. 道与术的相互联系:(阐述道与术的相互关系,如术的实践性是道的具体体现,道则是术发展的前提和指导等)三、道与术的辩证关系1. 道与术的相融共生:道与术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融共生的辩证关系。

2. 道对术的启示和指导:道在术的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追求道的原则和价值,可以提高术的水平和境界。

3. 术对道的具体体现和实践验证:术是道具体体现在实践中的结果,通过术的实施和实践,可以验证道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四、对道与术的观点和理解(根据自己对道与术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前文的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可以从道与术的平衡关系、权衡关系、演进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结论:道与术作为重要的概念,在哲学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们既有联系,互为条件,又存在差别,各自独立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道与术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探索它们在人类思维和实践中的深远意义。

观点和理解:在本人看来,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则和价值观,它超越于具体的术,是术的指导和追求的目标。

而术则是具体实践的手段和技巧,是道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的现代再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的现代再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的现代再认识道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之玄微幽深,不可言说。

《道德经》中,对道的论述,也是通过大量的类比、象征等手法来解释说明。

对于每一个人,入道之门,传统的说法是唯心证一法,道可悟而不可言传,凡言语之述,皆非道。

如此一来,道的神秘玄幻,更加扑朔迷离。

“术”,则可以看作是摸得着,看得见,或能理解的,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

“术”易于理解,可以重复,易于描述。

魏晋以来,玄谈之风日盛,其实就是空谈之风日盛。

只到今天,一部分主流文化人士视空谈为高雅之事,其实质大概不外两个方面:其一是以高雅虚空言辞来掩饰无知;其二是以空谈来排解对无奈现实的情绪压抑。

最早系统论述“道”这一概念的文献是《道德经》。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两段论述有相似之处。

说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亡若存;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前一处描述的是不同的人对道的认识差距,后一处描述的是人们对道的认识学习过程。

不同的人接受道、认识道的能力是不同的。

《庄子·胠箧》篇: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里说明的是强盗这个行业,也有其道在,这就是成语盗亦有道的来历。

在强盗这个行业有“道”在,推而广之,在其它行业、其它领域,也有其“道”在。

《汉书·元帝纪》记载,宣帝为教训元帝“柔仁好儒”,论述治国之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从这里的论述来看,霸道、王道等治国理念皆有“道”在。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在当代教育中,教育的“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指的是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理念,而术则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手段。

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当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道”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当代教育的道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道还体现在教育的价值观和理念上,包括人本主义、全面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谐教育等。

道还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即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教育的“术”则是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手段。

术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

当代教育的术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术还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术还涉及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在当代教育中,道与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如果只追求教育的“道”,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方法,那么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就难以落地实施。

而只关注教育的“术”,忽视了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教育的实施就可能成为一种机械和功利的行为,失去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当代教育需要把握好道与术的关系,既要强调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又要注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道应该引导教育的术,明确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为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撑;而教育的术应该服务于教育的道,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育的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

当代教育的道与术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的道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只有将教育的道与术相结合,并不断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道与术的区别

道与术的区别

有道是:有道而乏术者必招人陷害,且不能发挥其所长;精于术而乏道者亦不能长久;精于术而明道者乃高人也!
这句话很早就听过,等走到工作岗位上,细细品味起来,更有感触!
“道”就是所说的坚持真理和正义,也就是所谓的以德服人,从来不会暗地下手的正人君子的做法。

而“术”则是不按常理出牌,精于算计,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小聪明。

这个社会是很复杂的,所以往往有道乏术的并不能得到好的回报,一旦偶尔遇到贤臣明主的时候也能小有得志,但招来的是不断的排挤、妒嫉和陷害。

所以这句话规劝的是当这个世界上还没有50%的人达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水平时,就不要自己充当学雷锋。

精于术而乏道者不能长久,就是说小人得志也是暂时的,不可能会一直得志下去,毕竟这个社会还是善良的人多,但是一旦得志可能对社会、对企业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这就让我明白了领导所说的,让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干业务,能力越强,对公司的利益的损害越大,让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做,即使没有多大的成绩,但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看来领导对道和术的理解非常到位。

其实这个世界需要道和术兼备的人,让我自己来理解,术也可以用到正位上,我认为术任何人可以利用,但不要用在思想和道德上,术要用在业务和专长上,作为达到目的手段,术比道更加犀利,更加耐
用。

所以如果一个道德良好的人,能够掌握术的要领,那他就会在业务领域高歌猛进。

领导一直鼓励多学习,多学有所用,就是让那些有道行的人学习一下手段,不至于害人,但必须保证自己不被害,掌握了术,也就掌握了很多人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在我看来,精于术而明道要比精于道而明术更加可贵!。

道和术的关系

道和术的关系

“道”与“术”的思考“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

“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的,“道”是主干,“术”是分支。

如果说“道”是理论来指导实践,“术”就是实践过程中方法。

教育的支点是“道”还是“术”?这个问题不能割裂来看。

教育的模型很像一棵参天大树,“道”是主干,“术”是枝杈,受教育者是果实。

显然,“道”是支点,但是缺乏系统和发达的枝杈,也无法得到健康的果实。

教育的“道”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术”是科学的教育规律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呢?我认为还是“术”的层面。

“道”的层面并非是我们教师所应该研究的问题。

“道”谁来研究和把握呢?应该是大教育家,研究教育理论的专家学者。

教育理论研究和论证之后,形成国家的教育方针。

一线教师只需来学习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理解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把教育方针、教育理论作为我们制定和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教育理想也并非是海市蜃楼。

我认为教育是从属于社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每个教育者首先也是社会中的人,这个属性就决定了教育服务于社会,而无法超脱于社会体系之外。

教育也无法跨阶段发展,可以小步快跑,但是无法跨越整个发展阶段。

教育也无法割裂和国家、民族传统和历史的关系。

我们很羡慕西方社会发达的经济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文明的社会状态,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这些东西非常好。

但是,西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充满了野蛮、侵略和血腥。

我们无法复制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无法完全照搬西方社会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

我们是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并非是包袱,而是集聚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结合我们文化的特点建立适合社会现状和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有保留的吸收,但是不能完全照搬。

我们总说:“美国怎么样……”,美国的模式就是成功的吗?美国的模式就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模式吗?美国的教学专家和学者也在改革和完善他们现有的教育思想和体制?而我们很多专家一味的盲从,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道与术的区别,怎么样运用

道与术的区别,怎么样运用

道与术的区别,怎么样运用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也是人修身养性之本。

术:是人遵行自然规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驾驭之道、进取之道、防御之道。

2、出现时间不同
道,在人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而术,除了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3、逻辑不同
道决定了一切行为的根本思想逻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底层逻辑。

具备很强的普适性和理论性。

而术决定你做什么行为方法逻辑,甚至是你行为的本身。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玩法。

道是战略,术是战术;道是内功,术是外功。

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是道。

道是一定要被参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是能够被反复学习从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领。

道指的是理论体系,术指的是实践操作。

道是悟的一种结果,也只有通过悟才能获得;术是学的一种结果,正所谓不学无术。

道是万物之本源,术是寻道之手段。

道是主体,术是方法。

有道
无术是空道,有术无道是空术。

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

轻道重术,则智术滥用;轻术重道,则徒劳无功。

道和术的辩证关系

道和术的辩证关系

道和术的辩证关系一、引言道和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不仅在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探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道是指人们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种宏观的、综合性的思想体系;术则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技能和方法来达到特定目标的具体手段。

本文将探讨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道与术的区别与联系1. 道与术的区别(1)层次不同:道是宏观层面上对规律性事物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趋势等方面的认识,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后形成的理论体系;而术则是具体应用于实践活动中,针对特定问题所采取的技能或方法。

(2)形式不同:道以文字、符号等形式进行表述,主要体现为哲学思想或文化传承;而术则以技能、方法等形式呈现,主要体现为生产力或实践经验。

(3)内容不同:道侧重于对社会、自然规律本质的把握,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长远性;而术则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

2. 道与术的联系(1)相辅相成:道和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道的指导,术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术的实践,道就无从应用。

(2)互为条件:道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对道进行实践检验和验证的手段。

(3)互为补充:道和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反过来丰富、完善理论体系。

三、辩证关系1. 道与术的辩证统一道与术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它们不是简单地相互独立,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辩证统一。

这种辩证统一体现在:(1)目标一致:道和术都是为了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在不同层次上都追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2)内在联系:道和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术是道的具体实现,道是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3)相互促进:道和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道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对道进行实践检验和验证的手段。

2. 道与术的辩证关系(1)辩证统一:道和术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

“道”与“术”之关系

“道”与“术”之关系

“道”与“术”之关系“道”,何为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是谓道之高深境界。

《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是谓道需要阴阳调和,如物及必反,否极泰来,冬去春来……,故“道”为事物发展之根本规律。

“术”,本义为城邑中之道路,如东汉·许慎《说文》:“术,邑中道也”。

引申为技艺、方法,如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道”与“术”之关系,吾以为:“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末”,道者,指导事物发展之根本规律;术者,事物发展之具体方法;其境界有三:“知道其为何物者为知其道;以道御术者为得其道;行事均以道行之者为守其道;”。

故先应“知其道”,知道为何物,道为何理,入道之门;次而应“得其道”,行事以道统之、御之,不以个人之好恶而强为之;最后为“守其道”,行事均以道而行,守其原则,固其根本,不舍本而逐末,则万事可成。

? ----彭永红何为道?道就是道理,就是规律。

何为术?术就是技术,就是方法。

有道无术,魂不附体,只能坐而论道,,束手无策,无法行动;有术无道,体不附魂,只能手忙脚乱,乱创乱试,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提倡有方法的道,能够承载道的技术。

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

现在许多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

但这些东西究竟对现实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有许多东西都是坐而论道,都没有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思想如果没有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就会像天上的风云一样,不接地气永远也不能形成有效的降雨,就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言,教育理论的研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能算少,成果更不能算少,但真正有承载这些思想的行动载体却很少,来自真正一线的行动研究少之甚少,存在着有道不深,魂不附体的问题,因此说要想推动实践发展,必须研究有行动载体的思想。

前些年去江浙一带去学习考察,那里就出现许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就业门路却很宽,因为许多单位都急缺有实用技术的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而不却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用技术的本科毕业生。

道与术,道之本源,术之方法

道与术,道之本源,术之方法

道与术,道之本源,术之方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两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生活事业各个方面,其精髓总结起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道与术。

老子曾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

离道之术,术必衰。

在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谓形而上就是非具体的,抽象的,某种程度上无法准确描述只能意会的“道”。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术”,而术就是具体的技巧和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习惯里,层次是这样样的:技、艺、术、法、道。

越是左边的越是具体,越是右边的越是抽象。

那究竟怎么理解道与术呢?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解决诚信问题),这是道支付宝分离,淘宝商城新规则是术百度: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是道搜索、贴吧、知道是术腾讯:用户关系是道QQ、微信产品是术这就好比有人学习《易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人算命,这就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未上升到道的层面。

凡天下之经典,所有的实用主义都落在一个“术”上,但若上升不到“道”的层面来,难免暴殄天物。

道是思想,术是方法,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

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才能成功。

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用于是解决技术问题;道是一定要被参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是能够被反复学习从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领。

道与术如何获得术,是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同样性质,同样类别的重复某种行为来达到熟练乃至精通!比如不断的画画,越画越熟练,越画越漂亮。

即使你用的是不同原料,不同的工具,本质是重复,最重要的要素也是重复!这样,就不断历练出所谓的“术”!“道”,是通过大量的重复以后,由意识情感引导而出不断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比如画画,画的多了,原料都一样,工具一样,但是你通过自己的意识去决定你对这幅画的情感和意境!这就变成了与其他绘画不同的地方,那么,不断的把差异扩大,就得出了你自己的“道”!。

论述:——道和术的意义

论述:——道和术的意义

论述:——道和术的意义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心是各种器官运行的主宰,君主是各种官吏的首长。

做善事的,君主赏赐他;干坏事的,君主便惩罚他。

道是什么?术是什么?道就像人的魂魄,术就像人的身体,有道无术是魂不附体,就成了游魂野鬼,有术无道是体不附魂,就成了僵尸走肉。

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道用于解决长远问题,术用于解决当前问题;道用于解决系统问题,术用于解决局部问题。

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

如何才能够找到并且做到道术合二为一呢?道与术——论述道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具有自己独立特有的形态规律,始终存在,循环往复,是世界之母。

自然规律。

延伸来看,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其中必然包含了人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等,属于客观存在,是永恒的。

什么是术?术是实践某一过程,操作某一事情,具体用到的方法。

“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术”基本等同于“道”,“术,道也。

”但是狭义上的“术”是个知识技能范畴,指的是方法、技能、策略等。

“道”即是形而上的学问,“术”即是形而下的学问。

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道是战略,术是战术。

道就是基本原理,术就是操作方法。

道是基本的、宏观的,术是具体的、细节的。

老子曾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

离道之术,术必衰。

以道驭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当道术统一后,既通晓规则,又富有谋略,既懂得方向,又知道方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多么完美的状态。

道和术到底哪个更重要一点的问题?或者说:先道后术,还是先术后道。

道比术重要,如果没有道,或止于术,或必然衰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道与术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之分,都可以成就不凡哲学贤人:建构学说,开创教派,教化万民,青史留名。

政治人物:开疆扩土,立族立国,统治万民,改写历史。

他们成功的过程,符合典型的道术理论,政治人物更接近于先术后道,哲学贤人更接近于先道后术。

道和术

道和术

“术”和“道”的区别是什么?个人的理解是“术”是重在实用的,“道”是注重理论和源头的。

不知道对不对啊,请给解释下何谓“术”,何谓“道”。

需要详细解释啊.......谢谢明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道是教育理念、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

“明道”就是加强教育理论研修,学习新课程理念,研习教学论和学习理论,领悟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框架。

优术——“术”是能力,能力是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的集合体;“术”也是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策略,是可以提高效果和效率的技巧。

“优术”即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策略,积淀适合于自己和本校的教学经验,当然还要持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术士具体方法,道是总的理论和修为。

道为体,术为用。

有道者术能长久,无道者术必落空。

学术先需明道,方能大成。

学术若不明道,终是小器。

故道为纲,术为目,纲举目张。

道为世间规律,术为规律之用,道为本,术为末,若本末倒置,则一世殆矣!何为“道”,何为“术”?道: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

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

即鸿蒙未判前,天地未兆,人物无形,混混沌沌,浑然一气,为太极也。

太极一动而开天地、分阴阳,四象五行,万物繁衍,日月充盈。

术:术者,道之用也。

道家「五术」,所谓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

它是以道家自渡渡人为目标的学问,道与术常相辅相成,以法术卫身,以玄功成真。

以《易经》为理论指导思想,研究人体、天体和宇宙的一门独具特色的技术。

五术与易相伴为伍,命、卜、医、相常用来济世渡人,以成就三千功行,山术实为仙术,就是研究超脱命运的一种方法。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术。

道是根本,术是技巧,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而术是具体实现的手段,方法等。

孙子兵法》云:“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战术是偶然的、侥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与术古语有云:“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道的概述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

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

那捞网的渔夫,就是执掌命运的天地造化。

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韩非:把道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总依据。

他还认为,“道”是终极范畴,是万物的普遍规律。

出道是要靠自己用心去体悟才能得到的;最下方是一个走字底,道明人若想要体悟大道,就需要深谙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

道——天道运行,阴阳造化。

道是法则。

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

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

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

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

●道的根本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

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

人才会健康幸福。

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说明了,简是自然现象所依的最基本规律。

道以这个规律为根本就成了事物的行径。

这个行径即有规则的道。

事物要是没有这个道,就不会永远地生存下去。

要是遵循这个道,不但能长久地发展而且还会不地增长壮大。

道是产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

人们唯有去除一切的形式,才能够见道。

●道与术道者,道德,道义,人道,公道;术者,手段,谋略,心计,智能。

“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

“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的,“道”是主干,“术”是分支。

如果说“道”是理论来指导实践,“术”就是实践过程中方法。

圣人之为圣人,以道德教化影响万代千秋,但常乏于智术;王者之为王者,因功名霸业震惊万民百姓,但略输于道。

然,道至于圣而术胜于神、德才兼备者,诸葛孔明堪称其名也。

道及圣人而术过神鬼者。

精于韬略,善于运筹,神机鬼灵,经天纬地,是道与术、德与才的完美结合。

道术结合,相得益彰;道术相离,各见其害;轻道重术,则智术滥用,手段极尽,故生酷吏与小人。

谋权,术也。

然德义极而智术尽丧。

道之为体,惟此为大;术之为用,以道御之。

体用相生,是为极道而至术。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

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

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

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桨,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桨则无动力。

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

●关于以道御术什么是“道”,什么是“术”?简言之,“道”就是基本原理,“术”就是操作方法。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视道,西方文化的特点是重视术。

所谓“以道御术”就是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的统一,不变的规律和万变的应用的统一,内在和外在的统一,根干和枝叶的统一。

第一个环节,悟道。

就是从万变的术中悟出不变的道。

这就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中抓住最重要的东西。

第二个环节,御术。

懂得了道就可以更好地驾御术。

即使是学习别人的术,也知道它的实质和根本,才能消化吸收。

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就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

第三个环节,创新。

把握了道就更有利于创新,创造别人没有的术。

但创新的基础在于对道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易经说的道:变易、不易、简易所谓变易,就是事物永远在不停地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企业面对的市场是这样,企业自身也是这样。

所谓不易,就是变中有不变。

市场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

企业的基本追求和基本理念应该是不变的。

企业成功的诀窍在于“目的是不变的,手段是多变的”。

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目的是多变的,手段是不变的”。

所谓简易,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简便易行。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最重要的方法。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企业管理要有效地实施,办法也要比较简约。

我们的头脑里有了这三易之道,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

●老子说的道:有无相生。

有生于无,是一个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

是发展的道,创新的道。

现存的许多东西都是从无到有创新创造出来的。

在现代市场,看到更多的是无形资产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不认识“有无相生”之道,不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是目前中国企业经营者最大的弱点。

反过来说,成功的企业大都是领悟了“有无相生”之道的企业。

海尔自觉实施名牌战略,就是悟出了有无相生的原理。

重视从无到有的创新,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重视有无之间的循环。

●老子说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辩证法的全部内容。

首先是“一生二”。

世界万物都是对立统一体,矛盾双方对立斗争和统一转化决定着事物的发展。

接着是“二生三”。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用“一分为二”这个正确的理论有时会把事情做错呢?以致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时还要出来纠正说“不要老是抽象地争论姓资姓社”。

为什么老是争论“姓资姓社”呢?就是因为按照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社会上的事物不是姓资就是姓社。

所以一定要分清这个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从哲学上说,就是缺少了“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

即没有认识到老子说的“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

不是“二生万物”,而是“三生万物”。

我认为,“一分为二”是研究事物基本性质的基本思维方式。

“一分为三”是研究事物存在状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一切存在都是“三”的存在。

上中下,左中右,大中小,过去、现在、未来,正电、负电、不带电,固态、液态、气态,我、你、他,敌、我、友……都是“三”。

世界万物是极其复杂的,但既然三生万物,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三”把“万”概括分析清楚,把复杂变得简单。

用三生万物的思维来研究我们的企业,也是充满了三,可以把一切归纳为三,于是容易发现要害和抓住关键,是道的重要性和特点。

道是无形的,平常是并不直接说话的,但它是无处不在的,违背了是不行的。

●传统文化的道:法、德、礼、术治理现代企业,这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缺少。

好企业其实也必须用好这四种手段,并且让它们加以配套。

制度是企业的法。

文化理念是企业的德。

礼仪习惯是企业的礼。

经营策略和操作方法技巧是企业的术。

孙子说的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打仗最上策是善于利用谋略。

“其次伐交”,第二位的是靠交际,靠交往,靠关系。

“其次伐兵”,第三位是直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其下攻城”,第四才是关注一城一池的得失。

这说明了企业战略管理和策略运用的重要性。

以道驭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如何成为卓越领导者★第—个,为什么做企业的卓越领导?企业家阶层:第一个层次,一般的企业经营者。

第二个层次,有显著经营业绩和较高水平的,可以称为“企业家”。

第三个层次,企业领袖级人物,企业家阶层的代表人物。

这个层次的企业家我们把他们称为“企业卓越领导者”。

★第二个,卓越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概括为“五有”。

有文化。

不能只是懂得赚钱,还要懂得文化,懂得中国文化,懂世界文化。

所以要有文化素养。

有品德。

企业家的品德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做生意就是做人。

做小事可以靠才,做大事一定要靠德。

重要的就是两条,一条是诚信,一条是社会责任感。

有思想。

大企业家一定是有自己思想和见解的思想者。

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独到的思维能力。

有能力。

企业家不是理论家。

但企业家不同,他必须把理论转化为现实。

因此他必须有实践能力,有领导能力。

有影响。

这个影响不仅是在本企业有影响,而且在社会上有影响。

支撑这个影响力的不仅是企业的实力和业绩,更要靠本人品格的魅力。

★第三,怎样学习?除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本原则之外,提供四句话:1;开阔视野。

企业家要有宏观视野。

要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走势,要了解世界和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势。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是微观的,但产业是宏观的,市场是宏观的,国家和世界经济动向是宏观的,不了解这些宏观,企业就像睁眼瞎子一样,很难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2;多维思考。

世界是连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只是一种相对的抽象,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体化的,孤立地看某一个领域的事情往往看不懂,至少是看不深。

所以必须善于多维思考,善于透过经济看政治,透过政治看经济;透过经济文化看社会,透过社会看经济文化。

事物都是多维的,只有能够多维思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追求卓越。

不要满足于一般化,要追求不断提高,追求出类拔萃。

●战胜市场是少数人的专利,以道御术、道法自然巴菲特凭借投资而登顶世界首富,因此他的价值投资法,江湖上追随者众。

巴菲特看重的是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股值波动,只要找到了企业内在价值这根定海神针,便可不理会市场股价波动。

这种因内心坚定而忘记外在波动的能力,是一种天赋,而非后天学习可以得到。

对于投资而言,第一位重要的是认识自我;第二位的是认识真正的价值;第三位才是认识二级市场的趋势。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杰西·利维摩尔就是一位在技术层面已经达到极致的“高手”、“匠人”,但与巴菲特这样的大师,却有着“道”的差距。

不能够“以道御术”,技术再高,终难免有朝一日会碰壁。

由此可见,巴菲特的战胜市场,是因为他忘记了市场。

而当你清醒地认识自我、认真了解和严谨分析市场、周密地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总之是专注于投资过程每个细节,而非念念不忘要赚多少钱,这样一来,赚钱的结果反而翩然而至。

补充:“以道御术”,前提是对“术”已经精通,否则就是玩玄的愣头青。

非不会也,乃弃用也,比如技术指标、波浪理论、跟庄技巧等。

也可以这么说: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到了一定境界,才可能“无招胜有招”。

道与术的另一种解释方法:可以将“道”理解为企业文化,“术”理解为企业的一切管理制度和业务。

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道”来驾驭企业的“术”,只有通过不断苦练企业文化的内功来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才能内强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傲立鳌头,决战群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