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诊疗

合集下载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腹痛剧烈,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2.脾虚湿阻型:腹痛隐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3.肝胆湿热型:腹痛剧烈,喜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我们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气滞血瘀型(1)通络止痛方处方:川芎,当归,红花,川穹,赤芍,益母草,乌草,艾叶。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制成粗粉状,每天早晚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2)调理气机方处方:柴胡,白芍,香附,甘草,枳壳,麦芽。

功效:舒肝解郁,调和气机,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脾虚湿阻型(1)健脾化湿方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效:健脾化湿,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补中益气方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枸杞子。

功效:益气养血,调理脾胃,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3.肝胆湿热型(1)清热利湿方处方:黄芩,苦参,黄连,栀子,泽泻,陈皮,半夏。

功效:清热利湿,缓解腹痛,改善大便。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肝经疏泄方处方:柴胡,茵陈,丹参,牡丹皮,龙胆草,香附。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以上方案为中医常用的一些治疗方案,但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在服药期间,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诊中医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腹痛的缓解。

腹痛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腹痛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腹痛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历史沿革1.《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

”2.《金贵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病因证候及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脾胃虚寒、水湿内停——附子粳米汤;寒邪攻冲——大建中汤。

3.《仁斋直指方》将腹痛分为寒热、死血、食积、痰饮、虫积等4.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强调“痛则不通”的论点。

5.王清任、唐容川提出血瘀病机,治疗以理气活血为主。

范围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

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时邪风、寒、暑、湿、热→内舍于中焦→脾胃失调,气机受阻→不通则痛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暑热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气机阻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湿热壅滞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损伤脾胃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湿热内生→损伤脾胃,气机失于调畅→腑气通降不利过食生冷→寒湿内停→腹痛3.情志失调情志怫郁,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血郁滞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胃不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脾阳衰惫,气血不足→脏腑失于温煦→腹痛久病肾阳不足→脏腑失于温煦→腹痛久延不愈5.气滞血瘀跌仆外伤,腹部术后→气滞血瘀,脉络阻塞→不通则痛二、病机1.基本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脏腑经络失养,气血运行无力,不荣则痛2.病位——在腹,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并与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经及冲、任、带脉密切相关病位在腹,有脐腹、胁腹、小腹、少腹之分上述经脉均循行于腹部。

这些脏腑经络如有外邪侵袭,或内有所伤,均可引起脏腑气机不利,邪气阻滞于腹中,经脉运行不畅,脏腑经络失养,而致腹痛。

腹痛问诊要点

腹痛问诊要点

腹痛问诊要点腹痛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于医生来说,正确的腹痛问诊方法是确诊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腹痛问诊的要点,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腹痛病因分析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在进行腹痛问诊时,医生需要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疼痛特点:询问患者腹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部位等。

例如,是隐痛还是持续性绞痛,疼痛是否放射到其他部位等。

2.发作规律:了解腹痛的发生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例如,是在饭前饭后发作,还是特定时间段发生。

3.相关症状: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呕吐、腹泻、便秘、发热、排尿异常等其他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因。

4.既往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病因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二、体格检查在腹痛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查项目:1.腹部触诊:通过触诊腹部可以判断腹部肿块、压痛点以及腹部脏器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肠阻塞常可触及腹部肿块。

2.听诊:通过听诊可以判断腹部是否存在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等。

还可以借助听诊听心音,观察是否存在心音异常。

3.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血压测量、神经系统检查、心肺听诊等其他检查。

三、辅助检查在腹痛问诊过程中,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以帮助确定病因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辅助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等。

这些检查可以协助发现炎症和感染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腹腔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肿瘤、结石、囊肿等异常。

3.内镜检查:例如胃镜、结肠镜等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的黏膜病变或肿瘤,以明确病因。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腹痛问诊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问诊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者描述,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患者表达自己的不适。

《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

《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

《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慢性腹痛是极为常见的症状,代表了一大类病因众多、处理困难的临床症候群。

疼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感觉传入单元、中枢调节单元和动机单元三个环节,其中后两个环节在慢性腹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腹痛的处理要点和难点在于鉴别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后者占患者多数。

应重视“报警征象”对器质性疾病的初筛意义。

详细了解病史、查体以及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腹痛病因。

慢性腹痛患者合并心理疾病的比例较高,必要时应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对于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应根据具体病因给予相应处置。

对于功能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消除腹痛症状,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教育和引导患者适应疾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生命质量。

一、定义与分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害有关,或被描述为与那类损害相关”。

该定义强调了当前或既往组织损伤并非产生疼痛的必要条件。

腹痛是指上起横膈,下至骨盆范围内的疼痛不适感,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症状。

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将其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后者要求腹痛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二、病理生理大脑接受来自外周神经的传入信号,并与认知、情感及其他感觉信息相整合,最终形成患者的疼痛感知。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转诊(一)临床表现1. 慢性腹部疼痛,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2. 可以合并其他腹部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也可合并其他部位不适或全身症状,如腰背痛、乏力、头痛、发热、消瘦等。

3. 器质性或功能性慢性腹痛合并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心理疾患的比例均较高,临床应加以关注。

(二)诊断方法1.病史:病史是诊断及评估慢性腹痛最重要的方法。

2.体格检查:(1)首先要关注生命体征。

(2)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消瘦、贫血、黄疸、腹部包块等异常体征。

腹痛-中医诊疗指南

腹痛-中医诊疗指南

腹痛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腹痛病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腹痛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腹痛 abdominal pain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

主要病因病机包括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阻滞、饮食积滞、中虚脏寒等。

常见于西医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3临床诊断3.1中医诊断3.1.1病名诊断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3.1.2证候诊断基于《中医内科学》[2]、《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及腹痛的临床特征[3],分辨寒热、虚实、脏腑、气血,临床常见证候如下:3.1.2.1寒邪内阻腹痛急剧,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紧。

3.1.2.2 湿热壅滞腹中疼痛,按之痛甚,胀满不舒,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口黏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3.1.2.3肝郁气滞腹部胀痛,攻窜两胁,痛引少腹,得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不舒时加重,胸闷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3.1.2.4 瘀血阻滞腹中刺痛,痛势较剧,痛处不移,拒按,腹痛迁延不愈,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

3.1.2.5饮食积滞腹痛胀满,多有伤食病史,疼痛拒按,厌食泛呕,嗳腐吞酸,大便泄泻或便秘,舌苔腻,脉滑实。

3.1.2.6 中虚脏寒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及劳累后加重,神疲气短,怯冷肢寒,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3.2西医诊断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4];胰腺炎的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5]、《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6];胆囊炎的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7];3.3中医鉴别诊断3.3.1胃痛胃痛部位在上腹近心窝处,常伴脘腹胀满、呕恶泛酸、嗳气嘈杂等症,病变以胃为主。

(三)腹痛诊疗规范

(三)腹痛诊疗规范

(三)腹痛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

2.上腹痛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酶等)。

3.查找病因,腹部病变多见于:
(1)炎症性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

(2)脏器阻塞或扭转:如肠梗阻、肠套叠、胆石症、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扭转等。

(3)腹腔脏器穿孔或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穿孔、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血管病变:如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门静脉血栓、夹层动脉瘤、脾或肾梗塞等。

4.除外外科疾病前需禁食。

5.做好术前准备,
6.考虑肠梗阻或拟行剖腹探查时需置入鼻胃管并留置胃肠减压。

7.有手术治疗指征时请专科会诊。

急诊科急腹症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腹症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腹症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一、病史采集1. 腹痛发病时与现在腹痛部位、放射、加重因素(运动、咳嗽、呼吸、食物)、减轻因素(体位、平卧、呕吐、抗酸剂、食物)、进展(缓解、不变、恶化)、突然发病、间期、特点(间隙、稳定、绞痛)、严重性、既往类似疼痛。

2. 伴随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胆汁、血性、粪味频繁、干呕)、黄疸、既往消化不良、大便习惯(便秘、腹泻、血便、黏液)、直肠痛、泌尿(尿频、排尿困难、酱油色尿、血尿)、肺部症状(呼吸困难、咳嗽)、体位性症状(晕厥、头晕)、眼痛、视力模糊。

3. 妇科情况末次月经、正常末次月经、避孕药、阴道异常出血或分泌物、产科病史、异位妊娠(PID、IUD、既往宫外孕病史、输卵管手术史)、不孕症治疗;泌尿外科;性生活史。

4. 既往史既往外科手术史、心血管病、止痛剂使用(急性、慢性)、饮酒史、毒品、体重变化、过去病史、危险因素(最近旅游、环境接触、免疫抑制)、药物、变态反应、家族史、社会病史包括家庭暴力。

二、体格检查1.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2. 一般状态窘迫程度、面色、脱水、习惯、呼吸气味、皮疹、病变、体位。

3. 五官检查黄疸、青光眼、咽炎、淋巴结肿大。

4. 心血管颈静脉怒张、脉搏、心律、异常杂音。

5. 肺部呼吸、呼吸音。

6. 腹部触诊外观、膨胀、瘢痕、压痛、肌紧张、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包块、搏动性包块、肠鸣音、Murphy,s 征、创伤。

7. 直肠肿物、张力、潜血、出血、粪便嵌顿、压痛、异物、前列腺。

8. 泌尿生殖1)女性阴道分泌物或出血、宫颈分泌物、举痛、压痛、子宫压痛、子宫大小、附件压痛或肿物、淋巴结肿大、变色、水肿、捻发音。

2)男性腹股沟疝、淋巴结肿大、睾丸或附睾肿物、压痛、阴茎(水肿、变色、捻发音)。

9. 背部肾区压痛、腰背部扣痛。

10. 四肢外观、脉搏、腰大肌征、闭孔肌征、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一、必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腹部平片、腹部B超。

急性腹痛诊疗指南

急性腹痛诊疗指南

急性腹痛诊疗指南【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体格检查应仔细而全面。

神经、运动及生殖系统,必要时也应及时检查。

腹部检查:要重点注意下列情况:(1)先从视诊开始,观察腹部的外形、手术疤痕,肠型等。

(2)触诊必须按顺序进行,从远离疼痛部位逐渐接近痛处,由浅触到深处,首先应查明是全腹压痛还是局部压痛(3)腹部有无包块: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形状、压痛、质地、有无杂音及活动度等。

(4)肝浊音界和移动性浊音(5)听诊注意肠鸣音是否正常、增多、减少或消失以及性质(高亢、金属音、气过水声或微弱)急性腹痛原因诊断不明或下腹痛的病人必要时应作直肠、生殖器的检查。

应经常想到腹腔以外病变引起的腹痛。

如肺炎,胸膜炎或心脏疾患引起的腹痛。

应注意脊柱、脊肋角有无压痛,必要时作神经系检查。

(三)辅助检查1、血、尿、粪的常规检查2、血液生化检查3、X线检查对于腹痛有重要诊断价值。

胸片可以明确或排除肺和胸膜病变。

腹部平片检查在腹痛的诊断中应用最多,如观察膈下游离气体,有无肠梗阻,并可了解肾、输尿管、胆囊、胆管及胰腺内有无钙化点或结石阴影,脊柱侧凸等。

4、超声检查对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常规检查。

5、诊断性腹腔穿刺,特别对内脏破裂、癌结节破裂、坏死性胰腺炎及腹膜炎有确诊意义。

穿刺液应作常规、生化,必要时需作细菌培养。

6、内镜检查可在直视可以下发现病灶,并能取活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有腹痛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7、心电图检查:在急性腹痛年龄较大者应做心电图检查,这不仅为除外心肌梗死,了解心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也为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作准备。

腹痛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腹痛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腹痛腹痛主要由于腹内脏器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但胸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有时也可由于放射而引起腹痛。

因此,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必须认真鉴别,明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

外科和妇科某些疾病引起的急性剧烈腹痛,属于急腹症范围,另有专节介绍。

内、儿科有些引起腹痛的疾病如溃疡病、痢疾、肠寄生虫、泌尿系统结石等亦均有专节叙述。

这里主要介绍中医对腹痛辨证论治的一般知识,但必须注意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学认为腹痛的发生与受寒、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及平素内脏阳虚等有关。

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但以实证为主。

实证因湿热、食积、气滞血瘀、寒积等导致腑气通降失常,气血运行受阻;虚证为脏气虚寒,气血不能温养所致。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以及其他伴发症状,结合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作出鉴别诊断。

1.凡是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又相当严重,体检时腹部有明显压痛部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者,应当考虑到急腹症疾病,参考外科急腹症篇,作进一步鉴别诊断。

一般而言,持续性腹痛,多见于炎症及内出血;阵发性腹痛,多见于梗阻,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的,多为炎症并有梗阻;钝痛和胀痛多见于炎症;绞痛多为梗阻。

2 .凡于腹痛前或腹痛的同时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多属内科疾病。

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多属胃部疾病。

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黄疸等症状和体征的,多属肝胆系统疾病。

中上腹或脐周围或全腹疼痛,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而局部有压痛等症状的,多属胃肠道炎症。

脐周围阵发性疼痛而无明显压痛者,多属肠寄生虫病。

右下腹痛如反复发作,除外科阑尾炎外,应考虑肠结核病。

3 .对女性病人应询问月经史,鉴别痛经、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等妇科疾病。

4 .除检查腹部外,还应注意胸部检查,询问有无咳嗽、胸痛等其他症状,从而鉴别由于胸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疾病引起的放射痛。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初步评估:首先,医生需要对腹痛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2. 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手术史、腹部疾病史、用药史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腹痛的可能原因。

3. 体格检查: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情况,以及肝脾肿大、腹部包块等体征。

4.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腹部X线片、超声、CT等,以进一步明确腹痛的原因。

5. 诊断和治疗: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医生会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观察等待等。

6. 病情监测和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也会要求患者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急诊腹痛处理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医生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或他人出现腹痛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腹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中医药学认为,腹痛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腹痛诊疗方案。

诊断中医首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腹痛的原因。

常见的腹痛病因包括脾胃虚弱、湿热瘀阻、气滞血瘀等。

望诊中医师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以确定脏腑功能的异常。

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虚弱,舌苔黄厚可能表示湿热瘀阻。

闻诊中医师会闻患者的口臭,若有恶臭味,可能是脾胃失调,湿热瘀阻等的表现。

问诊中医师会询问患者的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频率等情况,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

例如,腹痛发作时是否有寒热感,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等。

切诊中医师通过脉诊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

脉象偏弦可能表示气滞血瘀,脉象沉细可能表示气血亏虚。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腹痛的不同原因,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腹痛的具体原因,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调理脏腑,平衡气血。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1.理气药:如川芎、香附等,用于治疗气滞腹痛。

2.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用于治疗血瘀腹痛。

3.祛湿化热药:如茵陈、黄芩等,用于治疗湿热腹痛。

4.健脾养胃药:如人参、党参等,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痛。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痛。

2.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中央,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

3.血海穴:位于下腹部两侧,用于治疗经络气滞引起的腹痛。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腹痛与饮食有关,因此合理调整饮食对缓解腹痛症状有一定作用。

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会提出相应的饮食建议,例如:1.避免寒凉食物: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痛,应避免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属于中医“腹痛病”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2)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3)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4)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5)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腹痛时轻时重,痛引两胁,胀满窜痛,后重窘迫,症状与情绪明显相关,得嗳气矢气则舒。

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腹部胀满疼痛,胸闷不舒,口苦,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或色黄而臭,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肝郁脾虚证:腹部或胁肋胀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或便溏不爽,肠鸣失气。

舌淡红,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4.中虚脏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饥饿劳累后加重,喜热恶冷,痛时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纳食不佳,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郁金、元胡等。

中成药:金佛止痛丸、四磨汤口服液、沉香舒气丸、木香顺气丸等。

2.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

厚朴、川连、石菖蒲、法半夏、香豉(炒)、焦山栀、芦根、郁金、元胡等。

中成药:腹可安片、肠胃康等。

3.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夏、炙甘草、元胡等。

腹痛诊疗规范2022版

腹痛诊疗规范2022版

腹痛诊疗规范腹痛(abdominalpain)为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病因】(一)常见引起腹痛的腹腔与盆腔脏器的病变1 .炎症阑尾炎、胰腺炎、胃炎、肠炎、憩室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腹膜炎、腹腔内脓肿、盆腔炎等。

2 .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

3 .肿瘤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等。

4,阻塞或扭转肠梗阻、胆绞痛、肾绞痛、肠粘连、嵌顿疝、肠扭转、卵巢囊肿扭转等。

1 .穿孔或破裂消化性溃疡、憩室穿孔,异位妊娠,黄体、卵巢囊肿,脾、肝癌结节,腹主动脉瘤破裂等。

2 .血管病变B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破裂、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脾梗死等。

3 .其他肠痉挛、急性胃扩张、经期间痛(排卵痛)等。

(二)常见引起腹痛的腹腔或盆腔外脏器与全身性的疾病1 .胸部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叶性肺炎、胸膜炎、气胸、脓胸、肺梗死、食管疾病(包括痉挛、破裂或炎症)、带状疱疹等。

2 .外生殖器睾丸扭转。

3 .变态反应性疾病腹型紫瘢症、腹型风湿热等。

4 .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毒症、AddiSOn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血吓咻病、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Cl酯酶抑制剂缺乏。

5 .药物或毒物皮质类固醇、硫哩瞟吟、铅、酒精、阿片类药物、昆虫或动物毒液螫入(黑寡妇蜘蛛或蛇咬伤)等。

6 .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病、溶血性疾病。

7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害、脊髓瘠、神经根病、腹型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8精神心理性疾病中枢性腹痛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等。

9,感染性疾病伤寒、带状疱疹等。

10 .遗传疾病家族性地中海热。

11 .其他戒毒、中暑等。

【发病机制】内脏的感觉通过自主神经传导,腹壁的感觉通过脊神经传导,两者均汇集于脊髓背根。

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将腹痛分为四类。

(-)内脏性腹痛痛觉冲动主要经内脏神经传入,因空腔脏器的平滑肌过度收缩、扩张、扭曲、拉伸,或实质脏器的包膜张力增高或炎症而引起。

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

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

等。
影像学检查
03
如超声、X线、CT等检查手段有助于发现腹部器官的异常病变

鉴别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消 化系统疾病是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妇科疾病
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妇科急症 也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 导致急性腹痛。
肠梗阻
对于肠梗阻引起的腹痛, 应进行胃肠减压、灌肠等 处理,解除梗阻。
04
急诊急性腹痛的治疗策略
非手术治疗
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 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伴随 症状,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 的对症治疗措施,如解痉止痛、 抗炎、抗感染等。
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胆结石引 起的急性胆囊炎,可采取胆囊切 除或内镜下取石等治疗措施。
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 析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急性腹痛概述 • 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急诊急性腹痛的紧急处理 • 急诊急性腹痛的治疗策略 • 急诊急性腹痛的预防与护理 • 急诊急性腹痛的病例分析
01
急性腹痛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腹痛是指患者突然发生的腹部疼 痛,通常伴随其他症状,需要紧急处 理。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料,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护理要点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 药物剂量或停药。
饮食调理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半流质等。

腹痛待查诊疗思路

腹痛待查诊疗思路

痛经
左下 腹
部位 不定 或弥
乙状结肠、降结肠、 左输尿管、左卵巢
左腹股沟嵌顿疝、急性乙状结肠憩室炎、左输尿 左侧肾或输尿管结石、
管炎、左卵巢囊肿蒂扭转
精索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穿孔、机型机械性肠 梗阻、大网膜扭转
尿毒症、腹型过敏型 紫癜、腹型癫痫、神
经官能症
⑸腹痛旳性质
• 不同性质旳疾病可引起不同性质旳腹痛。通常将腹痛性质 分为三类;持续性腹痛、阵发性腹痛、持续性腹痛阵发加 剧。持续性腹痛或钝痛往往以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胃扩张 等实质性脏器肿瘤所致;而阵发性腹痛则由于空腔脏器急 性梗阻管腔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所致,如阵发性绞痛考虑尿 路结石引起肾绞痛,而阵发性钻顶痛则为胆道蛔虫症旳临 床特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则有可能既有炎症又有梗 阻。当然,同性质旳腹痛往往可觉得同一疾病旳不同阶段, 如阑尾腔内梗阻时表现为右下腹阵发性痛,继发细菌感染 兰尾化脓坏疽时可转为持续性腹痛。
腹痛待查诊疗思路
一、概念
• 急性腹痛是消化道最常见旳症状,病因诸多, 常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鉴别诊疗比较困难。
二、原因
腹痛是因为多种原因所致空腔脏器扩张和肌 肉收缩,引起器官功能紊乱,刺激内脏感觉神 经末梢,产生腹痛。尤其是机械损伤、饮食不 节、病原感染等引起旳腹腔脏器出血、炎症、 机能障碍、梗阻、穿孔、淤血等可产生一系列 病理变化造成临床腹痛。
⑵过去病史
• 不少急腹痛是慢性疾病旳急性发作,了解疾病旳 过去,有利于对现病史作出正确旳判断。如溃疡 病急性穿孔者往往有慢性溃疡病史,铅中毒绞痛 有长久铅接触史。既往手术史、月经史、生育史 对急腹症旳诊疗与鉴别诊疗均能提供主要线索。
⑶起病情况
• 起病旳缓急以及有否诱发原因对疾病旳诊疗有很大 帮助。起病急剧并迅速恶化者,多见于实质性脏器 破裂,空脏器穿孔或急性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 腺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破裂等。先发烧后 腹痛往往以内科疾病为主,而先腹痛后发烧为外科 急腹症。开始腹痛较轻但进行性加重者炎症性病变。

腹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腹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腹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引言腹痛是临床病症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诊断和治疗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腹痛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以提高腹痛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病因分类腹痛的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器质性腹痛和功能性腹痛。

器质性腹痛是由于腹部器官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如胆囊炎、肠道感染等;而功能性腹痛则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多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诊断方法对于腹痛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

在病史采集中,要注意患者的病程、疼痛特点、伴随症状等信息;体格检查中,可通过腹部触诊、听诊等方法确定疼痛部位和性质;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明确病因和病情。

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处理主要针对腹痛症状,如采取止痛药物、热敷等方式来缓解疼痛;病因治疗则是针对腹痛的具体病因,对器质性腹痛患者进行手术、药物治疗等。

优化分析为了提高腹痛诊疗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对腹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培训,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病史、疼痛特点等信息,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3. 推广使用现代医学技术和设备,如超声波、CT等,提高辅助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完善腹痛诊疗规范和指南,明确腹痛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提高诊疗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5. 加强腹痛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腹痛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就诊和治疗。

结论腹痛的诊疗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改善诊断手段和加强患者教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我们可以提高腹痛患者的诊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以上是对腹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希望对相关医务人员和腹痛患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果一个组织是远离在胚胎上的位置,那么它 引起的疼痛的部位,就不能代表疼痛发生的地点。 这种疼痛就难以描述和定位,例如膈肌炎症引起 的肩痛;阑尾炎的早期疼痛位于腹前部中线处。
3、从对人的疼痛反应所作的研究中 获得的定位的客观资料如下:
a.胃及十二指肠扩张的疼痛,位于剑突下 至脐的中线处或略偏右。病变距十二指肠 第三段越近,则疼痛越靠近脐部。
内外科急性腹痛的症状和体征鉴别
临床表现
起病 先驱症状 腹痛 全身中毒症状
压痛 直接

间接
膜 刺
பைடு நூலகம்
反跳痛


腹肌抵抗
肌卫 肌紧张
强直
外科性
急骤 一般无,但可有 轻→重,局部→弥散 后于腹痛出现
+ +
+
+ + +
内科性
不定 有 重→轻,含糊→固定 先于腹痛出现
± -

± ± -
腹膜刺激征的演变 其他体征
子宫底
上腹下神经丛
胸11~12
子 宫 颈 骨盆神经及其神经丛 骶2~4
体表感应区
胸骨下1/3部位 上腹部 脐部 右下腹部
下腹部与耻骨上区 会阴部与肛门区 右上腹、右肩胛 腰部、腹股沟区 耻骨上区及下背部 会阴部及阴茎 耻骨上区及下背部
会阴区
腹痛的临床流行病学
一.门诊分布 10~15% 1.内科 占就诊量的27~32%。消化科 43~57% 2.外科 占就诊量的13~22% 普外科 32~64% 3.妇科 占就诊量的19~27% 4.镇痛科 占就诊量的5~12% 二.住院分布 2~7% 1.内科 约占5~13% 消化科 22~30% 2.外科 2~5% 普外科 5~11%
腹痛诊断符合率情况
内科首次就诊符合率不到50% 普外科首次就诊符合率约50~70% 住院病人诊断符合率约85% 最终诊断不清的约占2~5%
腹痛的病因
一.内脏(炎症 )溃疡、肉芽肿、炎性包块及新生物 二.腹膜炎如细菌性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等 三.内脏管道阻塞 如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

脏 病

内脏性 腹痛


交感
腹 腔 内脏 神 → 神经 经 节


节状神经节
迷走 神经
延髓
脊髓
延髓网 状结构
视丘 内侧核
大脑边 缘系统




腹 膜
神 经


感应性 腹痛


躯体性

腹痛


脊髓
大脑
腹痛
内脏传入神经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内脏
传入神经
相应脊髓节段


内脏大神经
胸5~6

内脏大神经
胸7~8


内脏大神经
胸9~10(胸11)
(阑尾)
内脏大神经
胸10
升 结 肠 腰交感神经链和主动脉前丛 胸12与腰1
乙状结肠直肠 骨盆神经及其神经丛 骶2~4


内脏大神经
胸7~8
肾 输 尿 管 内 脏 最 下 神 经 及 其 神 经 丛 胸12,腰1~2
膀胱底
上腹下神经丛
胸11~12,腰1
膀 胱 颈 骨盆神经及其神经丛 骶2~4
腰);无放散
(4)疼痛与进食有无关系:有关系(进食后立刻、空腹 时、夜间);无关系
(5)进食后疼痛能否减轻:能减轻、疼痛不变、不能减 轻、有时加重)
(6)食物种类对疼痛的影响:有影响(油、酒、其他); 无影响
腹痛的(定位)法
1、从腹壁组织或靠近体表的组织引起的疼痛以及 由神经根受累引起的疼痛。一般都很局限,靠近 发生疼痛的部位。例如阑尾炎及其他上面覆盖的 腹膜也受到刺激时的疼痛,由于脊髓肿瘤引起的 神经根痛以及来自腹膜后组织(肾脏、结肠或胰 腺)的疼痛。
*感应性腹痛:内脏神经受刺激,通过脊髓神 经传入,反应在相应的支配皮区上出现的腹痛。 呈定位准确的尖锐痛,伴有皮肤过敏带和腹壁 紧张等。
*(躯体性腹痛):腹膜及腹膜邻近组织受脊 髓神经支配,其纤维延伸到系膜根部和膈肌。 当受刺激后引起的腹痛分布在相应的脊髓神经 所属皮区。呈持续性,定位准确,伴明确恒定 的压痛和腹肌反射性痉挛。
毒蜘蛛咬伤及铅中毒等 九.腹壁痛 腹壁神经痛,带状疱疹,腹壁挫伤,
腹壁脓肿等 十.腹腔外病变所致腹痛 如胸腔病变 肺炎,
(胸腔积液)。心脏疾患等 十一.盆腔疾病引起的腹痛 妇科和泌尿科
腹痛的(问诊)要点
有无疼痛 ? 有(经常性、有时、偶尔)无
(1)在什么样的疼痛?剧痛还是钝痛 (2)在什么部位疼痛:剑尖下、上腹部、下腹部 (3)疼痛是否放散:有放散(是放散到肩、背、还是
胆道结石、肾及输尿管结石等 四.内脏(血循环障碍 )如肠系膜血栓形成、血
管栓塞、肠壁毛细血管梗塞等(肝梗死、肠梗死) 五.内脏过度受压或牵伸 如肝、脾、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动脉瘤慢性穿破、急性胃肠扩张等
腹痛的病因
六.闭合性腹部(创伤 ) 引起的腹腔内、腹膜后、 肠壁血肿破裂及宫外孕
七.(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 八.代谢性疾病和中毒 如(酮症)酸中毒、尿毒症、
e.胆囊扩张引起上腹中部痛,若刺激强度增 多,则放射至右上腹部或右肩胛骨部,若 胆总管受到刺激,则疼痛从上腹部放射至 肩部,并沿上肢内侧放散,而与冠状动脉 引起的疼痛相似。
f.胰腺引起的疼痛(胰腺在胚胎是位于身体 中线的组织),位于上腹中部,不过疼痛 加重,则向外放射并放射至背部。
4. 20%~30%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突出的症状在腹部,这一点是 很重要的。(查体很重要)
腹痛的诊疗
定义:
腹痛(abdominal pain)是指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 为腹部的疼痛。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以死人)两类。
病因复杂:炎症,出血,梗阻,穿孔, 创伤,肿瘤,代谢障碍及功能障碍等。
*(内脏性腹痛):内脏壁张力增加产生有效冲 动,通过内脏神经传入中枢。呈钝痛或绞痛。
持续、进展 无
片段,减轻或消失 常有
各类外科急性腹痛的特点
• 穿孔性
• 起病 急骤 • 腹痛性质 持续性,刀割样 • 体征 板状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
音减少或消失 • 常见疾病 胃十二指肠穿孔,胆囊穿孔
各类外科急性腹痛的特点
• 炎症性,(外科内科腹痛可相互转换)。
• 起病 相对缓慢 • 腹痛性质 持续性、由轻逐渐加重 • 体征 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 病变部位
b.在任何情况下刺激小肠,都可引起脐周 疼痛,不过回肠疼痛可放射至右下腹。
c.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引起疼痛,位于自脐至耻 骨联合的中线处。升结肠、降结肠或结肠脾 曲引起的疼痛也都是局限在受累的一侧靠近 脐的水平。
d.直肠、乙状结肠的扩张引起耻骨上部痛。 直肠的扩张引起下背痛.膀胱的迅速扩张可引 起耻骨上部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