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全文主要从三点进行阐述: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
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积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
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
二、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
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如: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陆小亮生日那天……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妈妈送给他的圆珠笔是怎样的一枝笔?”、“陆小亮无论到哪,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这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
就是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把一个段落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楚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我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的“组装”、运用和熟练的过程。
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大量的鲜活的词汇,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便很难于写作。
因为阅读面过于狭窄的缘故,很多学生为写作文大伤脑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没有几点墨水,下笔难免抓耳挠腮,如挤牙膏。
或者词汇贫乏,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个词。
但是,不少同志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便了事,更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
因此,语文总是学不好。
上了初中,还是不会阅读,一篇简单的文章读上半天,依然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引路。
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用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读书。
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毛泽东……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育学生应多读书,多学习。
2.美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意识里的语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须,是人习得知识的基础,也可以说的是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入口,那么阅读则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是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有陶冶情操与健全人格的任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与要求方面有一些变化,在阅读的目标里体现出了整体性、阶段性与渐进性,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设定的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有一定梯度,更优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归纳小学各学段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学段(1~2年级),引导学生入门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喜爱图书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默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过程情感体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方法要求“用普通话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能借助字典、词典与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语言,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逗号与句号的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半用法,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部分优秀诗文等;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默读作出速度的要求,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背诵的优秀诗文60篇,并对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要求等。
二、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树立“学生观”的过程中难免摆脱不了封建时代“长幼尊卑”与“师道”的束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长时间处于控制课堂的地位,也就是一种“教师霸权”的现象,使得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而不是主动地探究“真情实感”,造成了教师、学生以及知识(指课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
”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多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读书既要精专又要博览。
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阅读教学,新课标的实施也要求小学生们增加一定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要创造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教学,要与课外读物结合起来。
教科书式的教学,理论知识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灌输式感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学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选取阅读内容,通过多方面的涉及,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归纳并且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教师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作以引导。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还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自读中能够有不同的理解,然后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
教师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在阅读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到阅读中去,小学生的抽象思想还比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阅读,这样的教学课堂,很容易的就把课堂的气氛的调动起来,学习时,使得学生主动的进行,以读代讲,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善了传统的语文教学。
同时,阅读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去吸收知识,学生要能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自动的去吸收,教师仅仅是担负的引导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点播、范读,并且要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阅读。
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教材的实际内容,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要能理解每一篇教材,能够读懂语句,还要掌握一定得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猜,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猜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猜是一种思维过程,一种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猜是一种体验过程,一种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
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营造猜想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不失时机地运用猜想,为学生和文本牵线搭桥,为学生和教师沟通心灵的桥梁,激发学生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愿望,让学生尽情猜想,为“猜”乐此不疲。
一、通过朗读训练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是教学本身的任务,无论从加强语感训练,还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或发展思维的要求看,都必须加强训练学生的普通话。
在低年级中,它要求较低,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用普通话朗读;而中年级则强调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它就要求具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还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唱读。
但在具体实施中,就必须有的放矢,注意训练过程。
学生在每次朗读之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组织评议,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并指导他们认真改正。
学生读错字音,有的是受方言的影响,有的是因为没有掌握字的正确读音,教师就要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正音。
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认真的一丝不苟的朗读习惯,教师就要严格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并准确地读出来,也可以要求他们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指出别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有助于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
只要每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朗读训练,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肯定能得到提高。
二、借助朗读培养语感能力佳作的语言必然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是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韵的整齐匀称和语气的轻重缓急等因素形成的,它给人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经验世界。
“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从而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走出文本,融入生活?一、潜心会文本——生本对话课堂上,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而应通过文本试图找“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久的情怀”,同时又与文本展开认知、思维的较量。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应力求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自读自悟。
在教学《槐香五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提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并边读边想五月的槐花怎么样?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在书中空白处写写。
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
自读后,在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都能把自己的点滴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在自读中通过“‘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之蜜。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等句子概括出槐花之香。
还有的学生在自读中抓住“清香”“醇香”“浓香”“浸”“香海”等词语感受出了槐花之香。
接着指导学生练读他们找出的句子,通过动情、陶醉地朗读,学生感悟出文本的语言美,语境美;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读书做记号,写下阅读感受,留下思考的痕迹。
学生只有熟读课文,与课本对话,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才能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合作交流——生生对话语文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可能一样,学生对阅读内容必然有个性化的反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
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平等友好地对话,这样,对其中任何一个学生个体来讲,他的学习资源有多么的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预设交流阅读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合作创作、交流体验等,这样互动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教育目标。
新课改施行以后,语文教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这其中都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加强阅读训练。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训练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忽视阅读教学。
对此,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关键在“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些都道出了读的重要性。
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加强阅读训练,那么如何进行训练呢?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
同样的道理,一翠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
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灵活 变换 角度 . 设丰 富的教 学情景 。 创 并把 学生 引入情 景 , 而使 从
学生对学 习产 生兴趣 , 萌发 求知欲 , 引学生主动地去 探索延伸 。 吸
例如 , 在教 学《 美丽的小 兴安岭》 一课之 前 , 我先 布置学生 观察
入 角色” 强化 感受。 ,
由读到写是 学生阅读能 力的进一步提 高和升华 。 这里说 的写 ,
并不是说 写写生字 、 写写课 文 , 而是从大语 文教学观来 考虑 。从低 年级阅读教学 中的写句子 , 到中年级 的写片段 , 再到高 年级 的把人 物、 动物 、 活动 、 件等 写具体 . 事 这并不 是一 日之功 。 需要 语文 教师
能解决课文 中的问题 . 而且有 一个 明确 的阅读思路 。 掌握 了这 种阅
我根据讲解 的需要 , 时运用 电教 手段 , 适 如播放 多媒体课 件和
录音 带 , 学生获 得形 、 、 的直观 感觉 ; 出示相 关的摄影 、 使 声 色 或 图
读 方法 , 学生对 阅读课文 的理 解会感觉轻松许 多。
赞美之情 。
像《 大灰狼》= 生童话》 格林童话》 《 安徒 H 《 等许 多童话故事 集纷纷 在同
学 们中传 阅。几年下来 , 我发觉学生似 乎已经养成 了一种 习惯 : 有 问题找资料 、 有空 闲翻书架 。 以说到现在 为止我们班 的学生 已经 可
这一 环节 中让学 生能发现 问题 , 到整体感知课 文所 要表达 的一 做
我充分利用 实物指导学 生进行细致 的观察 ,加深 对课 文内容
个 大概意 思是什么 ; 然后 让学生 “ 想一 想” 者写 这些 内容 的 目的 作 是什么 ; “ 再 议一议 ”不仅 要找 到 以上 问题 的答案 , , 还要 “ 议一 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软设计策略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软设计策略之我见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附洁薪的生活气息,按耐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总结出:在阅教学中以柔克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又称之为“软设计”。
一、胸中有书,运用自如人说,教材是一张帆,作为舵手的教师,得彻头彻尾熟知它的特性,把握这张帆的每一细小的性能,懂得怎样做方能使这张帆扬得遒劲,娴熟地驾驭它飞速驶进预期的港口。
靳家彦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所有课文都能背涌包括篇幅较长的《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学生背错一个词句,靳老师都能听出来。
正是由于这种熟能生巧的基本功,才使他的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活力。
笔者致力追求达到这个境界,上课不看教材教参,让文本了然于胸中。
常常为了研究一篇课文,会花1 0个乃至20个小时头,至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第四自然段语句优美,笔者花了一周时间来琢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性的展示,对于我却是一个小小的考验:你必须对本段内容了如指掌。
为此,笔者精心设计课件,达到“说到点到”,即学生说喜欢第几句,教师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此句在文本中的位置,并相机在屏幕上点击到该句及相关内容。
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从各人的差异出发,只挑体会最深的、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点作为课堂交流。
学生们学习劲头高涨,纷纷涌跃发言,全体学生所能获得的成果,也足以涵盖课文的全部。
这一软设计,使孩子们在浓浓情意中感受到了雪后的美。
而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则无疑要求我们教师要更高层次地去把握教材,做到胸中有书,方能运用自如。
二、目中有人,随时调控特级教师支玉恒曾多次提到:“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总是关注教案,而要关注学生,方能做到见机行事、随时调控”窦桂梅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典范。
课堂上,无论是哪个同学回答问题,她都要求学生必须要看着老师的眼睛来回答,她希望在这种对视中,能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自信;她常常会在学生自读时,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让他们享受教师的关爱,有时也会把身子俯下,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结合阅读训练,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经验训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人们常常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个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一入学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的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有人说“阅读是靠经验理解文字”。
我们读一篇文章,单纯去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是很难领会文章的含义的,还必须凭借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来帮助理解,阅读者的经验直接影响阅读和理解程度的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一场雪》时,学生问“瑞雪兆丰年”中的兆是什么意思,学生按照词语手册中的解释回答“预兆”,当教师再问“预兆”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学生无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缺乏平时“预兆”的经验,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回忆《要下雨了》一课,下雨之前小动物们的反应,并且在学生说蚂蚁、小鱼、燕子等小动物的反应时,都要用上“预兆”这个词,同时老师还给学生说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缸穿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这样学生就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把“兆”字学活了,在执教《丰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准课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分析“碑”字,把“石”换成“月”“片”“口”等偏旁组字,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说说自己对“碑”的认识,“丰碑”又是指怎样的石碑,当学生缺乏理解所必须的经验时候,就会出现“以词解词”这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也就谈不上语言文字训练,当学生获得足够的经验的时候,即使教师不做直接、细致的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字。
但是理解了文字并不等于大功告成了。
阅读教学还有它自身独有的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把学会的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养成习惯,达到能够独立阅读的程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一、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
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
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
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
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
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
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
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
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
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段话清晰而简洁得阐明了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在表达和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并行并举,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的综合训练。
1 多听——培养思维能力当今社会对一个人说和听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理念中越来越强调对说和听的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1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
引起鼓膜振动的主要音符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听的能力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要求,概括起来可以这样理解:“认真耐心,专注地听”是听人说话的基本态度。
“学会耐心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是对说话人尊重的表现。
“能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或转述”是通过听话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发现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作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时我会一边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听,既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态度,学会倾听是十分必要的,要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1.2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
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倾听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培育。
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以期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提高;能力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一个人阅读量大量增加,才能够提升写作水平,才能写出好文章。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代新人的摇篮,也是整个语文教育的重心和基础。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工作者去克服解决。
1.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才能增长知识。
当今时代,各种高科技迅猛发展,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缺乏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
如此,小学生由于贪玩的天性,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只是沉迷于电视以及电子游戏,小说等等。
另外,由于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
2.教学之中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仍然是“填鸭式”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在黑板上写的密密麻麻,学生忙于记笔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
同时有些教师在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即使有一些看似有启发意义的提问,也是由教师迫使学生就范的。
3.阅读氛围不浓,阅读内容不广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和习惯。
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自己沉迷于游戏和棋牌麻将等娱乐活动之中去,不仅对子女的阅读指导督促不够,而且对年幼的孩子添上阴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应有新策略和新思路:一是教学的基本思路。
阅读教学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在教学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包括语文能力以及兴趣、性格、气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教改的基本思路。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研究的核心。
它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基本任务,将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聚焦在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上。
教师要把精力放在训练上,防止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把要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关键词:阅读育人注重能力强调训练注重学法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
工作20年来,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途中摸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颇有一点认识:一、教学目标坚持阅读育人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掌握理解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从更深层的理论视野来看,教学的根本目标则是促进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
直接目标是出发点,根本目标是归宿点。
二者的辩证统一,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正确途经。
阅读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应有新策略和新思路:一是教学的基本思路。
阅读教学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在教学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其中包括语文能力以及兴趣、性格、气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教改的基本思路。
包括:1、让学生喜欢学,学得有趣;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阅读,学会求知;3、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得聪明;4、教学中把语言之道与育人之道、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会做人。
二、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阅读教材丰富多采的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搞好阅读教学。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力的指导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意见一、引导学生多读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就告诉我们书只有多读,才能得到较好的理解。
多读就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技巧,领悟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多读文章,一个是一篇文章要多读遍数,另一个是让学生去多找文章阅读。
把过去由教师对文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分析,都要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去自觉领会理解,这样就会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教师只需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指导学生掌握读的技巧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
”要想让学生迅速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就要很好地进行指导点拨,因为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
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在课外阅读中,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又是学生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方法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不可忽视的读后交流在每周的周末,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让学生汇报阅读的书目,然后说说书的大概内容,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再加以总结、评价,并让学生把感受写在日记中,这样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之我见
பைடு நூலகம்
示 、 导 . 学 生在 深 层 的探 究 中 获 得成 功 的 喜 悦 。 诱 让
三、 自我 测 试
一
篇 课 文 或 一 个 单 元 学 完 了 , 果 如 何 , 要 及 时 检 查 , 存 在 问 效 需 若
说 , 我解 答在 自我 质 疑 时 就 开 始 了 , 疑 人 在 发 现 问题 的 同 时 , 际 对 自 质 实
能读 书 , 待 老 师 讲 ; 不 自能 作 文 , 待 老 师 改 。 ” 以 , 生 的 “ 不 所 学 自能 ” 该 应 是我们教学的追求 , 生“ 学 自能 ” 程 度 应 该 是 评 价 学 习成 败 的 关 键 。那 的
L n i tc r s a c i gu s i e e r h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 学 法 之 我 见
口 王 美 生
( 苏省 东台市唐 洋小 学 江 苏 东台 2 4 0 ) 江 2 2 0
【 要 】学 生 是 教 学 活 动 的 主体 , 须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摘 必 围
个环节 :
答时, 质疑 人 往 往 担起 第 一 发 言 八 的 任 务 。 进 行 自 我 解 答 阶 段 , 师 的 在 教
主要 工 作 在 于 精 心 周 密 地 组 织 安 排 , 直 接 开 展 全 班 性 的 大 讨 论 , 先 或 或 小 组 讨 论 , 筛选 出 质 量 较 高 的 , 在 全 班 大 讨 论 。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地 参 后 再 要
与讨 论 , 倡 各抒 己见 。 整 个 过 程 中 , 师 要 当好 “ 谋 ”相 机 诱 导 。 提 在 教 参 , 还 要 当好 “ 判 ”对 讨论 的 结 果 要 拿 出 主 导 意 见 或 作 出 可 供 学 生 参考 的 结 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阅读使人快乐,阅读使人睿智。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以至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都有重要地位。
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
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畅游在阅读中,沐浴在书本的阳光里。
【关键词】整体把握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上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的创造,更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具有生命的性质。
阅读这些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活力、一种生机,感受到生命在跃动、在伸展。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仿佛青春的气息在洋溢;欣赏李清照的《声声慢》,仿佛听到精神在追寻寄托的脚步声;细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则是的生命在进行无限的超越……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将文学作品称作“生命的形式”是很有见地的。
要让学生聆听到这种生命的呐喊,语文课就应该飞扬着激情,就应当燃烧着思想,就应当闪烁着青春。
语文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的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
一、认知作品
每一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都是一个有生命的自成一个小天
地的整体。
列夫·托尔斯泰精辟地论述了这一种统一性:“在真正的艺术作品——诗、戏剧、图画、歌曲、交响乐里,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位置上抽出一句诗、一场戏、一个图形、一段音乐,把它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而不致损害整个作品的意义,正像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个器官来放在另一个部位而不致毁灭该生物
的生命一样。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把文学作品当成一个整体来欣赏才能欣赏到它的美。
学生的阅读在一般意义上说是整体的而非分解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
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把课文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教和学。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理解和感受,这样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
学生每一次阅读学习的对象都是整篇课文,获得的都是在整篇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点。
学生的阅读就从人为的逻辑段的概念中回到了最朴素最自然的阅读角度,从而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角。
二、入情入境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需要把我们整个的身心意志和感情,全部融化到为整体的审美对象中去,自由地进入各种人物心态中去神游,忘情地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介入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心绪感情,陪伴着他们或者欢乐或者哭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体会节奏
文学作品的节奏是作家生命节律的外观。
作品的节奏,由强弱、反复、曲折、缓急、间歇、变化、停顿、明暗、动静形成。
节奏使得作品于内在运动中显示出无限的活力。
如《威尼斯小艇》的威尼斯之夜的静谧松弛;《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紧张。
这种无声的旋律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体会出来。
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文章当作一首乐曲,把自己当作演奏家,弹奏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
如《圆明园的毁灭》中写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的一句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金碧辉煌”读重一点,‘玲珑剔透’读轻一点;‘买卖街’一句语速快而且声调高,‘山乡村野’一句声调低缓。
),让学生说出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让学生知道可以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各自不同的
特点,悟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并能以爱激恨,产生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让读和想象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学习带着个人情感地读。
朗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轮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乃至背诵,配乐读,配画读,加上动作地读,还可以引情入境地读。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
时可以这样安排:
1、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
3、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
4、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
5、结合图像、理解,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读。
入情入境的读,整堂就会“书声朗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读中真正感受到文学的魅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四、领悟作品
一个不朽的文学作品典型,是属于任何时代的。
这种典型作品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带着乳白光色的开放结构,留下广阔的空间,能够激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读者的丰富想象,足以引发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并进行再创造。
文学中最精微动人、奇妙灵幻的方面,也最需要读者调动自己心理潜能加以补充。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填补空白
波兰哲学家罗曼·克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读者只有在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表示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不言”或“少言”的方式在作品中造成
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空白”,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回味。
《卢沟桥的狮子》中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描写了五种形态的狮子。
这里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狮子丰富多彩
极富个性的形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一段最后写以红领巾“相互扶着肩,掂着脚望着,望着……,教到这时,我充满感情地把这句话又朗读了一遍,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学生,学生也都盯着我。
我加上体态语言又朗读了一遍,做了一个心潮澎湃、艳情要反悔无限感慨的动作,仍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学生。
学生终于忍耐不住了,一个个站起来代表作者、作品人物倾吐心声:“灵车啊,你快点来吧!再让我们看总理一眼吧!”“总理呀总理,你的人民想念你!”“敬爱的总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审美趣味往往因人而异,而且有时候差别很大,“慷慨者逆声而有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这里既有欣赏者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表现了欣赏者审美能力的高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
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学生报告的,应是自学的心得。
可以是读懂的几句话、一段话等等,因此,老师大可不必将学生个人的看法统一到老师或是教参的认识上,用绳子牵着学生走。
五、感知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教学应抓住“阅”和“读”。
“阅”即看,实际上是在用“心”读的过程。
“读”—般指看着文字读出声音来。
无论是“阅”还是“读”,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反思我们过去的教学,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围着教师转,不需要有自己的思维。
如此被动地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感知一领悟一习得的过程。
过去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
领悟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领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出来的,而是靠朗读来体验的。
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习得是学生学到了某种知识、方法、技能。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领悟,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用之于课外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学会读书)形成的过程,是思维过程,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
新《课标》以全
新的语文理念,向我们展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重点、基本策略。
让我们把阅读的种子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畅游在阅读中,沐浴在书本的阳光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钟惠芬小学教育2010年第11期
2、《语文教育心理学》董蓓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3、《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5、《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陈英上海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管城区货栈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