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中国交通的60年变迁共23页
新中国60年看交通巨变感想体会
新中国60年看交通巨变感想体会从砂石路到高速公路,从六圩码头到润扬大桥,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现代交通缩短时空距离、拉开城市框架,**进入了高速时代。
铁路:从60公里到将来350公里1908年,**境内建成首条铁路——京沪铁路。
由于这条铁路的开通运营,**跨入了铁路时代。
100年后的今天,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客运专线三条高速铁路同时在**开工建设。
这三条高速铁路在**境内的总投资219亿元,建设里程达171.8公里。
与此同时,我市正在全力推进淮扬镇铁路的前期工作,明年有望开工。
有着百年铁路史的**,将进入全新的高速轨道交通时代,缩短**与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
**火车站计划室科长朱玉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从**坐火车到XX需要28个小时,火车提速后,现在从**到XX需要18个小时;待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坐高速火车到XX只需要5个小时。
”朱玉皓在铁路部门工作了32年,见证了铁路的六次大提速。
从前火车的运行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从1994年进行第一次提速到XX年进行第六次提速,火车时速从60公里、8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到现在250公里/小时。
“提速前从**到上海需要六七个小时,现在只需要90多分钟,待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其时速将达到300~350公里/小时,从**1个小时内可以到达上海。
此外,从最初的绿皮闷罐车到现在的空调车,百姓坐火车出行的舒适度在逐渐增强。
”朱玉皓说,以后京沪高铁运营后,扬州等苏北百姓来**坐高速火车到XX的将越来越多。
市交通局局长周社认为,三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开**的城市框架,为**新一轮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三条高速铁路将带动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更好地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同城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目的。
建国60年我国交通运输之变迁
建国60年我国交通运输之变迁建国初期,我国居民几乎没有汽车,短距离出行主要依赖自行车,曾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长距离出行则只有依赖为数不多的火车、汽车和轮船。
目前,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2 200万辆。
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拥有3辆汽车。
建国初期——交通很不方便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很不方便。
当时全国的道路建设很不健全,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便利的交通要道,坑洼不平的土路仍在各交通要道中占很大比例。
除了道路的不便外,交通工具的落后也是导致交通不便的重要原因。
那时大城市的交通也很不方便。
相比而言,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
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广大市民出行主要靠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
由于交通不便,办事效率也很低。
那时火车作为连接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
不仅线路少,而且运载能力和速度也有限。
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探亲、求学者经常挤在狭小的车厢内,席地而坐,抱着行李,孩子的哭声经常伴随着整个乘车过程。
城市自行车和黄包车只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利,很多人基本享受不到,为了出行他们还经常徒步上路。
改革开放前——自行车得到普及,交通网初步建立建国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也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比起建国初期,这时的道路建设初获成果,城市居民的出行愿望有所提高,全国交通网初步建成。
虽然火车上依然很挤,但是由于新铁路的开通,火车可以更便捷地带人们去往更远的城市,人们远程出行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但是,城市内部交通工具的资源仍极为有限,新增加的少量公交线路在根本上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车厢仍然经常拥挤不堪。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还是自行车,所以,那时候的城市交通工具仍以自行车为主。
见证新中国交通的60年变迁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新中国铁路发展的三个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 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 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用短短几年时间,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 世界最前列。到2009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 世界最前列。到2009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 程达到8.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现在我国已 程达到8.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现在我国已 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 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 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中国铁路发展成就 *铁路概况视频
(4) “八五”到目前为止。 八五” “八五”初期提出公路建设的方针是“普及与提高 八五”初期提出公路建设的方针是“ 相结合,以提高为主”,使公路建设事业能够更好地适 相结合,以提高为主”,使公路建设事业能够更好地适 应经济结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路运输 质量的要求。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 质量的要求。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五 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为利用境外资本对 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为利用境外资本对 我国公路行业的直接投资, 我国公路行业的直接投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 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公路建设列为鼓励 外商投资类。这一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利用外资成绩 斐然,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 斐然,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公路设计、 养护、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初期概况
•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很不方便。当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很不方便。 时全国的道路建设很不健全, 时全国的道路建设很不健全,城市与城市之间 没有便利的交通要道, 没有便利的交通要道,坑洼不平的土路仍在各 交通要道中占很大比例。除了道路的不便外, 交通要道中占很大比例。除了道路的不便外, 交通工具的落后也是导致交通不便的重要原因。 交通工具的落后也是导致交通不便的重要原因。 • 那时大城市的交通也很不方便。相比而言,电 那时大城市的交通也很不方便。相比而言, 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 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 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 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广大市民 出行主要靠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
中国公路建设60年
中国公路建设60年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29日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状况:建国之初:1949年末,全国铺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公路总共才300公里。
建国60年: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73.02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比1978年增长3倍多。
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0公里到6万公里,实现通车里程居世界第二位的历史性突破,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走过发达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
数字与图表: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而1978年二级及以上公路只有1.2万公里,比例只有1.4%。
路面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得到很大提高。
到2008年底,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全国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53.5%,而1978年为16万公里,比例只有18%。
公路密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现在的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27倍。
建国以来全国公路里程发展示意图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腾飞于21世纪,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
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只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里程86601公里。
截至2009年6月底,建成48896公里,占规划里程的56.5%;在建17500公里,占规划里程的20.2%。
另有2245公里高速公路路段正在实施扩容改造。
截至2008年底,中交集团旗下力量共完成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超过3万公里。
特别是在“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17年建设中,中交集团旗下力量完成高速公路约15000公里,占全国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历程的25%左右。
中国交通的演变史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有轨电动车
中国大陆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北京,时间 是1899年。1904年香港开通有轨电车,此后设 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中国城市相继开 通有轨电车,北京的市内有轨电车在1924年开 通。1920年代,南京曾修建市内窄轨火车线路。
19
人民卫生出版社
无轨电动车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引入无轨电车,1914 年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1950年 代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有建造无轨电车 系统。1951年天津开始生产无轨电车。跟 有轨电车相比,无轨电车因为人可民以卫绕生出过版道社路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车船和沙船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 车船、桨划行的车船。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 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车船使用脚 力。这是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 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周上的桨叶 拨水推动船体前进。
中国明末清初赴日贸易的南京船:南京船
是沙船。沙船平底、方首、方尾,具有行沙
二·中国水路交通演变简史
"轮船"一词始于我国唐代,它的出现与船的动
力改革有关。 这就是我国唐代李皋发明了"桨轮船"。
最早建造蒸汽轮船的是法国发明家乔弗菜,他在
1769年就建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轮船“皮罗斯卡菲
祖国60周年的变化_初一作文
祖国60周年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
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
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
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
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
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
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
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
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
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
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
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
新中国60年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
h g e e au e a d o l xr mey h g e e au e a e c mp r d a d a a y i. I e f t r l t o — ih tmp r t r n n y e t e l ih tmp r t r r o a e n n lss n t u u e ci e z n h ma
t mp r t r e d b c me e y i o t n . C mb n n i h y t h o e h g e ea u e f l e o s v r mp r t o ii g w t t e wa o c o s ih—t mp r t r n e n c i i a h e e au e id x i l —
9 . 6 的建 制0 s h l p v me t he pa e nttmp r t r il s’ c a e r l s o o tn o e e — d y t o i g f ra p a t a e n .t v me e e au e f d e h ng u e f c n i u us s v n a
到有路 , 再到 走得顺 畅 、 便捷 , 实现 了跨越 式 的 发展 。新
中国成立后 , 开始 了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建设 。到 17 9 8年 , 我 国公路 通车 里程达 到 8 9×1 k 0 m。改 革开放 后 , 了 为 大国腾飞的梦 想 , 进 的号 角再 度 吹 响 : 要 想 富 , 修 奋 “ 先 路” 口号 , 2 的 在 0世纪 8 0年代初 响彻 大江南 北 。我 国交 通 开始实现从 “ 有路 可走 ” 向 “ 得顺 畅 ” 走 走 的再次 跨越 。
省 际和经济 区域间 , 实现 4 0k 至 5 0k 0 m 0 m内 当 日往 返 , 80 k 0 m至 1 0 m 内朝 发夕 至。 0k 0 修一条路可 带动 一 方经济 , 铺就 一张 交通 网可 以拉 动整个国 民经 济 。我 国交通 发展 的速 度 , 从一 个侧 面 印 证着我国经济快速增 长的速 度。 沈大高速公路 自 18 年通车 以来 , 98 沿线崛起 2 0个大 型集贸市场 , 立各 类开发 区 8 建 5个 , 引来 2 1 0 家三资企业
历史期末论文: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
历史期末论文: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60年来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摘要:建国60年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交通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
本文将通过结合6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历史成就历史数据,就交通运输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60年的沧桑巨变有着更为深刻更为形象具体的认识,对我国未来的交通发展有更为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交通公路铁路航运民航跨越式发展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一、 6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60年的风雨,60年的奋斗,60年的辉煌,我国的交通事业在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建设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泥土路变为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构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一座座小木桥变为钢铁巨龙横跨大江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一艘艘小渔船变为摩天巨轮遨游四海,货物流通达八方??60年的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面对旧中国的落后现实。
1949年以前,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贫穷而空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发展相对缓慢,设备陈旧。
民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动物驱动的车辆和木制帆船,广阔的内陆地区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
当时,中国只有8.07万公里的道路,其中只有40%是铺面的;铁路营业里程仅2.18万公里(所有铁路车辆均为蒸汽机车);内陆水道7.36万公里,包括水深超过1米的水道-1-新中国60年来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道仅仅2.42万公里;民航线路1.13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可以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然而,伴随着开国典礼的敬礼,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业的新篇章。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挖出了第一铲土。
同时,全国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全面展开。
震惊世人的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
震惊世人的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英勇不屈,艰苦创业,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及奥运健康发展的百年梦想。
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动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为理念奋斗不息。
前几年,我们公出到中国南方曾有幸沿着中国共产党南湖之舟乘风破浪的足迹,怀着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纵观中国革命历史的脉络,看到当年燎原的革命星火绽放红色的灿烂,面对英烈们卓绝的探索铸就巍峨的丰碑,再次看到了井冈山上坚强执着的火种,复育出亿万民众对新中国的赤胆忠心。
凝重的历史尘迹,更加辉映出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荣光与辉煌。
60载如歌的岁月,再次见证着新中国的光荣伟大。
在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犹如闪光的灯塔,照亮了新中国前行的方向,引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抛头洒血,迎来新中国一个又一个灿烂辉煌的曙光。
在60年的建设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舵手,统领着亿万热血儿女披荆斩棘、意气风发,创造发展出一个又一个神话。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中国遭遇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国际敌对势力把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多次颠覆围剿,层层包围封锁企图扼杀新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命运将不断的面临考验,不期而遇的“苏修”老大哥也因新中国不听其摆布以反目为仇,更使新中国的处境犹如雪上加霜,全国上下在艰难困苦中煎熬。
中国共产党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她凝聚着亿万民众的希望,她带领着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战天斗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嘹亮的歌声中、在“中国石油工人一声吼”中,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中,新中国改变了缺医少药,解决了缺粮少穿落后局面、有了自己的石油、机械工业,有了自己的航天科技国防事业,一穷二白贫困受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新中国在此后的历程中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60年的沧桑巨变,让世人难以想象,60年的发展变化犹如人间梦境,真可谓弹指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真实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变革惠及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建国六十年的交通工具(精选PPT)
80年代:自行车王 国的诞生
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施 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理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一批批的非国有企业如 雨后春笋般产生了。 北以环渤海为主,南以长三 角为主的两大自行车生产基 地渐渐产生了。“北有飞哥, 南有永久”,这是人们对自 行车品牌的评价。那个时候 的自行车流就像现在的汽车 流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国家 也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 12
1
从油灯到电灯,从牛尾辫到梨花头,从长袍马褂到个性百搭, 从马车到飞机动车,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已经90周年。回顾这 90年,人们的穿衣打扮、出行工具、日常用品、生活方式、审 美标准……“南方舟楫,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 而随着百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变革,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 开始发生了质的变革。
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中国也由此成为
世界上仅有几个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20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飞机这项交通工具的作用被
发挥出来。依托突飞猛进的空中走廊,国人与世界的联
系更加紧密。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
国。
21
90
年
前
的
盘
山
公
路
2
20年代-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初,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 混杂的年代,“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 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 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 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 蔚为大观。
3
4
50年代: 人力、畜力是主力
建国初期,留给国人的是一个百废待兴 的烂摊子,国家的工业很贫瘠,国家的 石油也很贫瘠…… 马车、自行车、步行,人力畜力是那个 时代主要的交通方式。别小看马车和自 行车,那可不是一般人想有就有的交通 工具。一个生产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或 许是一辆马车,一家单位或许也才只有 几辆自行车。
建国6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报告
建国6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报告多种方式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交通运输业取得跨越式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旧中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而且发展十分缓慢,装备破旧,民间运输工具主要以畜力车和木帆船等为主,广大内地普遍处于十分封闭的状态。
当时,全国仅有8.07万公里的公路,其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铁路营业里程仅2.18万公里,全部是蒸汽机车;内河航道7.36万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仅2.42万公里;民航线路1.13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客运总量仅为13695万人,货运总量仅为16097万吨,约有一半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
建国初期,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极不合理,铁路、公路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的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和公路里程仅占全国的5.5%和24.3%。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交通运输业的基本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随后受三年“大跃进”、十年动乱的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生产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发展速度受到严重制约,运输生产全面下降,铁路主要干线几度濒临瘫痪,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虽有发展,但由于历史基础太差,欠帐过多,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仍很薄弱,总量不足,铁路、公路里程短、质量差、装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60年发展历程.
中国公路60年:从一条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网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从零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国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
这样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
现在,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已成为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丰碑。
60年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60年后,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
我国的高速公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现在翻开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图,横贯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动出令世界惊叹的成绩。
在共和国60周岁生日之际,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画卷,回顾这段公路交通的辉煌史。
前期酝酿:困难重重,逐个攻破最开始不知道高速公路长啥样“什么叫高速公路?我们最开始任何概念都没有。
”中国高速公路的奠基人、工程院院士沙庆林回忆起最初酝酿高速公路的情形。
这位现已79岁高龄的老人见证了我国60年高速公路发展的辉煌史。
原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公路等级均不到二级。
从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逐渐增加公路的建设,但是公路路面质量差,高速公路就更不用说,根本不存在。
80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
“可是我们这些搞工程的从没见过高速公路啊,所以在1975年的时候交通部第一次组织考察团到日本去看看到底什么叫高速公路。
”沙庆林笑言。
认识统一过程艰难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一个课题叫“高速公路修建技术”。
可是,刚提出后,社会各界认识并不统一。
国内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声音充斥着报纸、杂志,给修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
“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
新中国60年铁路建设发展纪实
新中国 60 年铁路建设发展 纪实□ 本刊记者 张菁历史铭刻奋斗的艰辛,实践闪耀发展的光芒,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 回顾我国铁路发展历程,令人百感交集。
速度创造奇迹——高速铁路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京津两大城 市间时空距离缩短到半小时;建设改写历史——铁路通车里程从 1.1 万公里增加到 8 万公里,“世 界屋脊”青藏高原首通火车;提速拉近时空——铁路在旅行距离 1000 公里范围内实现“朝发夕 归”,在旅行距离 2000 公里范围内实现“夕发朝至”;服务提升品质——站车设计适应旅客需求,运输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要铁路提速更“提素”,旅客乘火车综合舒适度不断提。
数量少、布局偏、标准杂、质量差是新中国成立时的铁路烂摊子,也 是铁路发展的起点。
当时,全国铁路有 2.18 万公里,其中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 1.1 万公里。
1978年秋天,当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师邓小平在国外考察高速铁路 时,感慨地说:“像风一样快,我们 现在很需要跑!”这是对铁路加速 发展的期盼,更是对国家腾飞的期 盼。
当时,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 达 300 公里以上,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旅行时速只有 43 公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 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支线和铁 路枢纽,到1978年增加到5.17万公15里。
此后,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20 世纪 80 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90年代“强攻京九、 兰新,速战宝中、侯月,再取华东、 西南”;到世纪之交,先后建成了大 秦、京九等铁路干线,衡广、兰新 等铁路复线以及一大批干线电气化 改造项目。
200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批 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10 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实 施。
铁路部门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机 遇期,以建设客运专线、区际大 能力通道、西部开发性新线为重 点,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铁路 建设。
建国60周年中国交通发展史论文
建国60周年中国交通发展史论文建国60周年中国交通发展历程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
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
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
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
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194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可谓一穷二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近一个世纪。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经过60年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当时中国民航拥有7条国内航线。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
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
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
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
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词:"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
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60年巨变
60年巨变[60年巨变]厦门:从孤岛到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2022年10月02日 23:00 来源:厦门电视台浏览数(602) 发表评论(0) 去业主论坛逛逛[60年巨变]厦门:从孤岛到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今天,我们的共和国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大庆,在这普天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十分关注》栏目推出了《60年巨变》6集系列评论节目,从厦门的交通、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对台等6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大家一起感受厦门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着公路、铁路等对外陆路通道的不断扩展延伸,地图似乎正在变小,眼下,“厦泉漳龙一小时交通圈〞指日可待,“海西3小时交通圈〞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现代化码头、机场的修建,一条条海上、空中航线的开通,厦门不但打通了自身的“经脉〞,更将触角向两岸、全国、世界延伸。
厦门60年的开展历程,每一条对外通道的建设,都推动并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厦门社会经济的开展历程。
今天,厦门已经拥有一个立体、现代、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厦门交通60年的巨变,不仅改变了百姓的出行方式,也推动着厦门社会经济快速开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解放初期,厦门进出岛没有陆路通道,没有一寸铁路,更没有民用机场,而海运的规模也相当小。
50多年前,在连天的炮火中,上万名海堤建设者,移山填海,神话般地在高集海峡上,建起了一座长2212米的跨海长堤,随后鹰厦铁路竣工通车,列车跨过海堤驶进厦门岛,从此,厦门有了第一条对外的陆路通道,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时期。
199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之际,厦门岛与大陆之间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建成通车,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岛迎来社会经济开展的黄金时代。
2000年元旦,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海沧新港区、新工业区和新市区的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
2022年1月,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见证新中国交通的60年变迁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谢谢!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