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一、建筑专业1、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东至东淝河路,南至纬二路,西至经一路,北至玉皇山路。

场地选址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电磁辐射等危险源。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2、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所有住宅均达到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

3、本项目有6层、7层、8层、18层、27层、29层、34层7种住宅,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为148966.4 m2,大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109105.43 m2,满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4、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为56252.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276044.34m2,则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0.2。

5、住宅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保证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6、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

7、项目主出入口距最近的公交站点(安医大四附院)的步行距离为610m,途径线路有681路。

8、项目西侧规划有街道社区配套中心(内含幼儿园),项目1000m范围内有168中学、伦先小学、陶冲湖公园、安医四附院等设施;而在本地块内南侧为商业用地(内含物业管理用房),用地东北角集中设有7F商业配套用房,其中1~2F为商业、3~7F为社区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体活动室。

因此本项目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10、住宅严格执行《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的要求,目标节能率为50%。

同时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

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2、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大于30%,使得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1. 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集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友好的策略,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步设计阶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2. 设计原则2.1 绿色材料选择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持续、环保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符合以下标准:- 低碳排放:优先选择产生较少碳排放的材料。

- 可再生资源:优先选择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

- 无毒无害:材料应符合环境友好的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2.2 能源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 优化建筑方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 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损失。

- 采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LED照明和高效空调设备。

2.3 水资源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

- 安装高效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冲水马桶。

- 设计雨水渗透系统,以减少排水负担。

2.4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策略:-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空气污染。

- 设计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 总结初步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和策略,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后续设计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些设计,以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目标。

注:本文档所述的绿色建筑原则和策略仅供参考,请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7.《建筑幕墙》GB21086-2007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海绵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海绵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一、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规范》JGJ286-20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方案定位本项目拟全面通过舒适、健康、生态的设计策略整体运用,在实现功能布局合理、功能配置完善、人性化以及生态节能的同时,采用多种适宜南宁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绿色建筑技术,使整个项目投入使用后,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整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及其他相关标准设计实施与执行。

项目的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一星级。

三、绿色建筑主要技术措施(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场地选址、建筑规划满足所在地城乡规划要求。

场地建设不存在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的现象,本项目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详细的设计说明:1. 建筑选址:选择地理位置方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地点。

优先选择已有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完善的地区,以减少新的土地开发。

2. 能源效率:采用高效的建筑设计和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

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太阳能光伏板和LED照明等,以减少对电力和燃料的需求。

3.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水龙头、双冲式马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放系统,以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4.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和可再生材料,如可持续林业认证木材、再生纤维板和可回收材料等。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高碳排放材料,如铅、汞和氟利昂等。

5. 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和过滤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

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6. 废物管理:设计有效的废物管理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并鼓励可再生资源的再利用。

7. 绿色景观设计:将绿色空间和植被纳入建筑设计中,以提供自然美观和生态系统服务。

种植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以减少对灌溉和农药的需求。

8. 可持续运营:建筑设计应考虑长期的可持续运营。

包括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高效性能。

同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促进员工和居民的可持续行为。

总之,设计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废物管理、景观设计和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一、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2013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161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一星,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优先采用高效合理的技术,为人们创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同时又能提高人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1、一星级基本技术要求(1)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外窗材料考虑采用断桥铝隔热性能更好的窗框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 5%以上或空调负荷降低 5%。

(2)本项目外窗气密性、抗风等级、水密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项目############################商业,公寓楼,地下汽车库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二o一六年五月目录一.绿色建筑概念二.项目概况三.设计依据四.绿色建筑技术办法一).环境气候评估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整体策略三).绿色建筑技术办法1.绿色建筑技术办法---节地与室外环境2.绿色建筑技术办法---节能与能源利用3.绿色建筑技术办法---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绿色建筑技术办法---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绿色建筑技术办法---室内环境质量6.绿色建筑技术办法---营运管理五.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绿色建筑概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利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包括生态、节能、减废、健康四大轴心,来达到环境共生、共荣及地球永续发展的目标。

本案设计主要以自然的节能手法辅以局部高科技设备创造绿色建筑。

节能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和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利用。

按照自然通风的原理布置房型,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日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处置。

减少资源的利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 基地北临城市骨干道,西临##路,地理位置较好,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越。

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住宅####栋,物管、社区、卫生用房,####商业,公寓楼,地下汽车库。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一、引言。

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建筑里结构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

你想啊,建筑就像一个大活人,结构就是它的骨架子,要是这个骨架子能绿色环保,那这建筑整体可不得高大上又环保嘛。

二、结构体系选择。

1. 因地制宜。

咱先得看看这建筑在哪盖。

要是在地震多的地方,那肯定不能选那些弱不禁风的结构体系。

就像给爱运动的人得穿结实的运动鞋一样,地震多的地方就适合用抗震性能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就像是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框架和剪力墙相互帮忙,能很好地抵抗地震力,还能让建筑稳稳当当的。

而且这种结构形式空间布局比较灵活,方便以后建筑功能的调整,这就减少了因为功能变化而大拆大建的可能性,多绿色环保呀。

2. 高效利用材料。

再说说材料利用的事儿。

咱在选结构体系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能让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说,大跨度的建筑空间,像那种大型的展览馆或者体育馆,咱就可以考虑用钢结构。

为啥呢?因为钢材强度高啊,一小点儿钢材就能承受很大的力。

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虽然钢材用量少,但力量大得很。

这样既满足了大跨度空间的需求,又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省了资源,这就是绿色的理念在结构里的体现。

三、材料选择。

1. 可循环材料。

说到材料,咱得有点讲究。

现在都提倡绿色嘛,那就多选用可循环材料。

像钢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废旧钢材回收后重新加工又能变成新的建筑材料,就像破铜烂铁又获得了新生一样神奇。

还有木材,如果是从可持续森林里采伐的木材,那也是很绿色的选择。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材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用在合适的建筑里,既能起到结构作用,又能让建筑充满自然的气息。

2. 本地材料优先。

另外呢,本地材料也得优先考虑。

你想啊,从本地取材,运输距离短,这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就像咱吃饭一样,肯定是吃本地新鲜的菜更环保健康。

比如说当地的石材或者砖材,如果性能符合要求,就应该优先选用。

这不仅支持了本地产业,还对环境友好,一举多得啊。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材料的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LED灯等。

其次,设计中可以考虑建筑朝向、窗户和门窗的布局等,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

此外,用于建筑的材料应尽量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绿色建筑方案注重节约能源。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减少能源消耗对于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建筑的能源需求。

此外,设计中可以考虑减少能源浪费,比如利用建筑的隔热性能,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

在建筑运营中,可以采用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方案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采集雨水和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和冲洗等。

在室内使用方面,可以采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马桶、水龙头等,减少水的浪费。

另外,还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排水量,比如利用植物过滤系统来处理废水。

最后,绿色建筑方案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设计师可以考虑建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建筑方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注重选择环保材料。

在建筑过程中,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并尽量减少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例如,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木材用于建筑结构,使用无毒的涂料和胶合剂,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关注节能减排。

建筑中加强隔热和节能措施,通过设计合理的建筑朝向、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供能。

例如,可以使用双层玻璃窗和隔热墙来阻止热量的传递,采用有机排气热回收系统来回收热量,并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提供电力。

接下来,绿色建筑设计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安装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和高效节水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并降低室内外用水的消耗。

例如,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浇灌,利用灰水回收系统再利用家庭废水。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也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

设计建筑空间时,注重室内采光、通风和空气质量,以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例如,可以增加窗户的数量和面积,以增加室内采光,设置可打开的窗户,以确保空气的流通。

最后,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通过绿化屋顶、园林景观和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种植花草树木,以减少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为了建造更可持续、更环保、更健康的建筑。

通过选择环保材料、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云浮市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建筑设计的路径,努力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本文将结合云浮市的实际情况,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云浮市的建筑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原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节能减排: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碳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资源循环: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建筑健康: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采用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材料和技术,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4. 生态保护:尊重自然和生态系统,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和挑战云浮市地处海拔较低的地区,气候湿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充沛。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建筑物在保温隔热和防水防潮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同时,云浮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和材料的不足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方面。

三、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实践1. 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充沛。

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对湿度、热量、紫外线等有较好抵抗能力的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基复合材料、岩棉保温材料等。

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可以采用中空层结构、外墙保温层等技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如何做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如何做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座绿色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商业、办公和住宅功能。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为城市增添一处绿色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二、设计理念1. 绿色理念:本项目以绿色建筑理念为设计出发点,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设计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人文关怀:本项目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为居民和员工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创新设计:项目采用创新设计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体现建筑艺术和科技进步。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外观设计本项目选择了现代简约风格,外观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为主,既符合现代潮流又不失经典美感。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大面积的玻璃带来了良好的采光条件,同时也减少了对室内照明的依赖。

在立面设计上,通过加入绿色植被墙和垂直绿化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效果,还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2. 室内空间设计商业区域:商业区域主要包括商店、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分区,营造出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顾客停留。

同时,商业区域内设置了绿色植物和景观装饰,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和活力。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健康问题,采用了开放式办公空间布局,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办公区域内设置了活动空间、休息区域和绿化植被,为员工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住宅区域:住宅区域主要包括高档公寓和别墅,设计了多样化的户型和景观空间,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住宅区域周围设置了绿化带和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了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3. 设备与系统设计节能系统:本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内部设置了智能化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 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 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 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七、给排水设计
(1)基本指标
指标类型
标准要求
1.是否采取措施避免管网漏损:□√是□否
说明及相关图纸中应按审查要
点要求采取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
2.是否采用了节水器具:□√是□否
应采用节水器具
3.采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是□否
说明及相关图纸中应按审查要
点要求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4.是否设计雨水集蓄及利用设施:□是□√否
一、项目基本信息
工程名称:
XX镇“拆迁安置房——XXXX三期”01#商业物管、02#~11#住宅楼
建设地点:
XX区XX镇
建设单位:
XXXXXX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
□商品房□√保障性住房
绿色设计目标
□√国标一星□国标二星□国标三星
二、主要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3.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区域:□地下车库□卧室□起居室□其他房间□以上皆无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联动:□与新风系统联动□超标报警功能
六、结构设计
(1)基本指标
指标类型
标准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结构主筋是否采用高强度钢:□√是□否;
高强度钢占总钢筋使用量的比例:90%
结构主筋应全部采用HRB400级
及以上钢筋,高强度钢使用比
例应不小于70%
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是□否;
施工说明中应明确要求采用预
拌混凝土
(2)一般性指标
1.□室外环境优化设计
2.□场地雨水渗透调蓄系统优化设计
3.□复合景观绿色设计
4.□节水灌溉优化设计
5.□高效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6.□节能照明系统优化设计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

.;..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1节地与室外环境1.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1.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

1.1.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2节能设计1.2.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3/T-49-2015
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7.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
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9.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41/T 075-2016
10.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1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2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1、本项目建设目标为绿色建筑二星级。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及评价标准进行各专业设计。

3、本项目总平面布局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合理进行建筑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4、容积率、绿地率和绿地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5、经日照模拟分析,本项目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

6、本项目交通便捷,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停车指标满足规划要求。

7、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2.1建筑设计
1、增加外立面实体维护,增加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公共、配套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选择岩棉板板,外窗玻璃为Low-E中空玻璃,屋面保温材料为XPS挤塑聚苯板,节能设计各项指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与《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 075-2016 。

2、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3、应采取措施避免餐厅、卫生间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应防止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4、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

本建筑为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3)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6、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拟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7、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拟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8、停车场拟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9、自行车停车场所设置合理、方便出入。

10、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11、建筑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2、项目不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13、建筑造型要素为简约风格,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的装饰性构件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大于1%。

2.2结构设计
1、选用的建筑材料符合下列规定:(1)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大于60%;(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2、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对混凝土结构,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力普通钢筋均采用4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筋;对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
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0%。

3、结构选材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地基基础宜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节材效果。

5、设计选材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2.3给排水设计
1、选用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14)标准的节水型卫生洁具、冲洗阀,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2级。

2、卫生间洗手盆配置感应龙头,以节约用水。

3、给水系统采取合理的分区。

在供水压力较大楼层设减压阀,减少剩余水压,即减小出水流量,节约用水。

4、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5、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力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则设减压阀。

6、采用高效率、节约电能的供排水泵。

以降低能耗,节约电费。

7、绿化灌溉采用低压管灌的灌溉方式,以减少用水量。

8、合理选择管道口径、控制流速,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9、采用分散式电热水器控制生活热水,降低能源消耗。

10、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设置减压设施,并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2)用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2.4 电气设计
1 、照明:采用高效照明产品,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节能光源合理配合使用,合理布置照明开关及联数,楼梯间采用节能开关控制。

2、变压器及线路:选用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配电房位置应尽量设置负荷中心,减少线路长度及损耗。

3、补偿:设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设置滤波电抗器。

4、公共场所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自动控制的高效照明系统。

5、采用满足能效限定值标准的照明产品、变压器、电动机。

6、除特殊要求场所外,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

7、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灯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8、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控制。

2.5暖通设计
1、所有通风空调设施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

2、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3、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能耗,并符合下列规定:(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