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页眉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 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咿咿学语的幼儿到现在才思敏捷的你,这些都在说明事物是从由小到大,由小到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这也是我们认识图形的过程,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梳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板忆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学一学1、自学课本86页内容。
2、6分钟后,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逐一问题汇报,其它补充,教师适当引导,总结。
三、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谁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呢?学生回答。
2、完成87页以上内容(时间3分钟)3、汇报交流。
(1)表格整理:名称特点计算公式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C=2(a+b) S=ab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C=4a S=a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S=ah三角形内角和180度S= ah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S= (a+b)h 圆形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d=2r C=∏d C=2∏rS=∏r2四、议一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它们之间的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一起讨论交流,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图。
小结:转化方法。
用割补的方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圆(化圆为方)用拼摆的方法:三角形(大小一样)梯形(大小一样)五、练一练1、完成87页下面做一做2、判断。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3)、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1.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生:我们学过长方体。
生:我们学过正方体。
师:还有吗?生:圆柱和圆锥。
师: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学生尝试交流、分类。
师: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哪些是一类呢?生: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
生: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
师: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回顾与整理(一)图形的认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你认识它们吗?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师:你还记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
生: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生:圆柱、圆锥都有一个曲面。
2.长方体与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预设:(1)长方体的特点。
生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2: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正方体的特点。
生:3: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五篇范例)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五篇范例)第一篇: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级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沟通几何形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2、使学生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难点:平面图形的关系和画图的技能。
教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小黑板。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题的揭示,要让学生对整个平面图形领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将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什么是图形,它是怎样组成的?播放图形的前世今生。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再与学生的谈话中注重课题的揭示,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形成的,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和公式进行图形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3. 演示新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 实践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新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
2. 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图形的测量。
3.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3. 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变换和运动规律。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区别。
2、角的意义及分类。
3、平行和相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谁呢?——孔子。
他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系。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讨论,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吗?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的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样的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你还能找出其他类型的线吗?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的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的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你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的图形吗?让生说说角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和角2的大小关系。
(角1和角2相等)师问:你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的角吗(角3和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和角3的大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6-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辨认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2.能够熟练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图形的辨认与命名;2.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难点:1.正确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2.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图形的认识与辨认1.1 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四边长度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图形。
1.2 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具有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1.3 圆形圆形是一个平面上等距离于一个点的所有点的集合。
1.4 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多边形。
2. 测量图形使用尺子和直尺对各种图形的边长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练习与应用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几个与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为10米,求其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各种常见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并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测量家中的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计算其周长;2.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游戏,让家人一起参与,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导入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学过这么多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是否占空间的大小分这两大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个人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二)角1、角的概念。
我们学过那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有变化么?2、角的分类。
下面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同学们自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大家的分类是否全面。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图见课件1)(三)三角形的特点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1、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教具、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圆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3. 练习:在讲解结束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同学们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公式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为31.4厘米。
2. 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研究其他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中,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这个知识点不仅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周长=π×直径。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与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您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不?谁来说说,您就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您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您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瞧角,它的大小会变化不?(3)关于三角形,您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您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您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与“垂直”的现象不?(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您还有什么补充不?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与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就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第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案)
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第八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同时,学生能够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学生还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学生需要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理解平行、相交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指导小组合作研究的学法,配合使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我们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他们进行分类,并讨论如何分类。
平面图形可以分为各种多边形,立体图形可以分为各种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等。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独立思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的,我们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角的各种问题,包括画任意角,比较大小,角的分类等等。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和特点。
在课堂上,我们会配合使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研究这些知识点。
最后,我们会进行巩固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在课堂小结时,我们会进行填空和判断题的测试,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
反思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如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等。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练和巩固。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这些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和测量的基础知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圆的测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难点:圆的测量方法和图形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掌握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教具和测量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窗户、桌椅的形状等,引导学生对各种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同时,教师还向学生介绍各种图形的测量方法,如用直尺测量长度、用圆规测量圆的半径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各种图形的尺寸,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认识和测量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和曲线围成的二维图形,而立体图形则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和测量图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展示图形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在图形的测量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应用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时,对公式的选择和运用还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部分,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分类。
第五课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课时教案
第五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使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2.图形的测量: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
3.工具的使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2.难点:熟练运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提高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物品,如三角板、四边形框子、圆形物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图形的认识(1)老师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基本概念。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图形的测量(1)老师讲解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测量方法。
(2)学生在练习本上测量所画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等。
3.工具的使用(1)老师演示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生在练习本上使用工具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三、课堂练习(1)画出下列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
(2)测量所画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3)使用工具绘制一个指定的图形。
2.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经验。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重点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1)测量所给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2)使用工具绘制一个指定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1)测量下列图形的长度、角度、周长、面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课 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过 程 方 法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图形与测量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互相补充 教 学 环 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
(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① 几个面? 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③ 面的形状棱顶点表面学生谈收获积体积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 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2)出示立体图形。
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过程要求: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② 与同学交流。
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④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⑤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⑥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0、11、12题。
三、小结:圆柱 圆锥底面侧面高表面积体积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练习十九13--16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第一章: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讲解图形的特征:边、角、对称性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
绘制不同种类的图形,并标出其边和角。
进行图形对称性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测量长度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转换。
2.2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直尺的使用方法。
讲解长度的单位:厘米、米、千米等。
介绍长度转换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课本、桌子等。
绘制长度比较的图表,进行长度转换的练习。
进行长度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测量面积3.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测量图形的面积。
能够进行面积的比较和转换。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定义和用途。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介绍面积转换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面积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地面、桌子等。
绘制面积比较的图表,进行面积转换的练习。
进行面积测量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4.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方法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
4.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变换方法:平移、旋转、翻转等。
讲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实践活动,如平移、旋转、翻转等。
创作有趣的图形图案,进行展示和分享。
进行图形变换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图形的组合5.1 学习目标:学会组合不同的基本图形,创造出新的图形。
能够分析和描述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2 教学内容:介绍图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图形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图形组合的实践活动,如组合三角形、四边形等。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导入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学过这么多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是否占空间的大小分这两大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个人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二)角1、角的概念。
我们学过那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有变化么?2、角的分类。
下面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同学们自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大家的分类是否全面。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图见课件1)(三)三角形的特点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1、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精选文档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例2。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T: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吸铁石、电子教鞭、检查投影仪并试用。
S: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小组四人分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T: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学情预设:学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2)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_高(3)沿圆的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圆周率_半径的平方。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和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四)构建知识网络T: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使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关系吗?1小组合作2展示交流T: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可请一小组到黑板上摆。
(提出要求:为什么这样摆)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咿咿学语的幼儿到现在才思敏捷的你,这些都在说明事物是从由小到大,由小到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这也是我们认识图形的过程,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梳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板忆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二、学一学
1、自学课本86页内容。
2、6分钟后,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逐一问题汇报,其它补充,教师适当引导,总结。
三、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谁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呢?学生回答。
2、完成87页以上内容(时间3分钟)
3、汇报交流。
(1)表格整理:
名称特点计算公式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2(a+b) S=ab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4a S=a2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S=ah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S= ah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S= (a+b)h
圆形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d=2r C=∏d C=2∏r
S=∏r2
四、议一议
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它们之间的什么样的联系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一起讨论交流,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图。
小结:转化方法。
用割补的方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
梯形(中位线)圆(化圆为方)用拼摆的方法:三角形(大小一样)梯形(大小一样)
五、练一练
1、完成87页下面做一做
2、判断。
⑴比射线长。
()
⑵角形不是轴对称的图形。
()
⑶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
⑷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
⑸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3、解决问题。
⑴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3:4,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⑵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周长比原来增加了10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