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大学生,就业,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传统的就业模式逐渐变迁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1.性别歧视问题尽管现代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但是在某些行业和企业中,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性别歧视,被认为在一些职业上不如男性。

2.职业选择受限由于社会对女性职业的刻板印象,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职业选择受限。

有些行业被认为不适合女性从业,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3.家庭压力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被认为应该优先履行家庭的责任,因此在生育和家庭照顾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也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发展。

4.社会竞争激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男性面临着就业压力,女性同样也承受着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

1.社会观念的传统化传统的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女性应该在家庭中履行传统的角色,这限制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发展空间。

2.教育和培训不足在大学教育中,有些学校和专业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没有做出足够的关注和培养,导致毕业后不能胜任市场的需求,这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

3.社会环境保守一些企业和行业对女性的工作能力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女性在职场上不如男性,这也是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4.缺乏自信心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这也会对她们的就业前景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1.推动性别平等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性别平等的宣传和推动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打击力度,保障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权利。

2.多元化职业选择应该鼓励女大学生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扶持和鼓励女性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发展,消除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然而,性别歧视现象在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

本文旨在探讨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本文首先将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概述,明确性别歧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企业用人观念、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接着,探讨性别歧视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影响,如就业机会不均等、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社会文化变革、提升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等。

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职业发展的进程。

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部分将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表现为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明确或隐含地限制女性应聘某些职位,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化”的领域,如工程、技术、管理等。

这种限制导致女性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和潜力。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还体现在薪酬待遇上。

即使女性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拥有相同的学历和能力,但在求职过程中,女性往往难以获得与男性相同的薪酬待遇。

这种薪酬差距不仅是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贬低,也挫伤了女性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女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就业机会不足。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女性的角色主要是嫁人生子,因此很多企业对女性的招聘机会较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些行业对男性更加倾向,女性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女性相关专业的培养力度,提高女性就业机会。

我们应该推行性别平等的就业政策,给予女性更多的平等机会。

鼓励女性创业,提供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使更多女性能够自主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之二是就业歧视。

尽管社会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但是女性仍然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

一方面,有些企业对女性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她们在职场上表现不如男性。

一些企业对女性的工作能力有一些偏见,认为她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需求会影响工作表现。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高对女性能力的正确认识,减少就业歧视的发生。

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行为。

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女性战胜就业歧视带来的心理困扰。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之三是职业发展空间不足。

由于对于女性在职场上的能力和素质存在误解和偏见,很多女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受到了限制。

不少女性在职场上遇到天花板,无法进一步提升职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女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

鼓励女性积极参与职场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制定相关政策,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并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女性晋升的机会。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女性专业的培养力度,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女性就业,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状况问题。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更多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女大学生在职场中更容易遭受性骚扰和性别歧视,给她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困难。

女大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压力,往往更倾向于就业于非正规劳动市场,造成收入较低和福利待遇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社会和学校应该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宣传和普及性别平等观念,消除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和平等观念。

社会应该倡导性别公平,加大对性别歧视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权益。

政府应该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

政府可以加大对非正规劳动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女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和薪酬待遇。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家庭应该尊重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给予她们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关注,推动增加女性在高级职位和领导岗位的比例,激励女大学生积极进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面临一系列状况问题,但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出台政策支持,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试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

试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

试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其根
本原因是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具体表现为:在
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认为女性不够稳定或技能不
够优秀;在职场中,女性面临着更多的歧视、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
少的晋升机会。

对于这些问题,女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增强自身竞争力。

女大学生应该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不断提
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2.积极寻求实习和工作机会。

女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实习和工
作机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
验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女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歧视时,要克
服自身的心理因素,提高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勇敢地应对各种挑战。

4.寻求合理维权途径。

如果女大学生受到了就业歧视,可以通
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女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歧视问题,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
场价值,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
需要在社会性别观念方面进行改革和进步。

浅析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状、成因以及对策

浅析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状、成因以及对策

管理社区数码世界 P .215浅析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状、成因以及对策徐玉双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要:伴随着中国的体制的逐渐改变,大学生有了更新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女性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实际的就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针对女性的歧视更加严重。

保障女性的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和性别和谐的基础。

因此,通过对当前形式的一个直面分析,究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从多 个方面保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女性 就业歧视 应对对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性别平等就业是社会和谐的象征,是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尽管男女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可企业对于妇女的就业歧视不能不注意。

如若不根据其原因并采取相关行动,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经历将很有可能影响家庭和个人投资人力成本的意愿。

本文对女性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歧视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关于我国女性就业现状(1)就业机会不平等谭琳教授通过对各个招聘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各个职业招聘都存在着性别的限制,这表明,性别歧视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十分普遍 。

最新《职场性别歧视调查》数据显示, 大多数的被访者在该过程中感到“女性机会更少”和存在着个别女性性别歧视的现象,甚至有要求女性多少年内不能结婚生子的公司条款。

在大学招聘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甚至在大学的很多校园招聘都存在着这个现象。

男女性的就业不平等就体现在各个岗位的面试机会,竞争机会,就业机会都会在无形中偏向选择男性,因20几岁的女性普遍未婚,而后的产假还有生育制度所带来的巨大人力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旁敲侧击地询问女性的感情状况乃至婚姻状况。

通过对相关法律以及制度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男性较女性就业的工作性质以及发展面都要广,或许在大多数人乃至管理层看起来这是出于对女职工的一个保护,但这也是无形之中给了女性就业更少的一个选择面。

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例如很多企业家、建筑工人、消防人员、伐木工人、高空作业者他们居多都是男性,且一般在十年内都会有个职位发展面的拓展、升官或者是尝试更多其他的工作可能性是蛮大的,男性在职业发展面以及就业选择的一个年龄维度上是占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

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引言近年来,女性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

然而,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大障碍。

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雇主对男性员工持有偏见,认为男性更能胜任某些职位。

这导致女大学生在一些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甚至面临着薪资不公和晋升困难等问题。

家庭角色压力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家庭的角色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在家庭中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这使得一些家庭不支持女大学生积极追求事业。

这种家庭角色压力往往使女大学生在求职中犹豫不决,影响其就业选择和发展。

职业倾向与专业选择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的倾向和专业选择也存在一定影响。

一些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使得一些行业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女大学生普遍对薪资待遇较为敏感,导致她们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高薪行业,而忽视了一些有潜力但薪资相对较低的职位。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提倡性别平等为了解决性别歧视问题,需要推动性别平等的理念。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同时,企业应该制定公平的招聘政策和薪资体系,保证女大学生与男性同等机会,消除性别歧视。

建立支持体系为了帮助女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建立支持体系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女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并提供就业指导。

同时,家庭也应对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给予支持和鼓励,减少家庭角色压力的影响。

推动专业多样性为了避免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局限性,应推动专业多样化。

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鼓励女大学生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同时,鼓励女大学生培养跨学科的能力,增加其在多个领域的竞争力。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除了就业机会,女大学生还需要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女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在就业领域,女大学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性别歧视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职工存在偏见,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在工作上具有竞争力。

这种性别歧视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律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性别歧视的不合理性;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证明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和优势。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家庭责任的影响,很多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稳定和亲和的工作岗位,而毫无疑问,这些岗位往往薪酬和晋升空间较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改变社会观念,推动家庭责任的平衡和共同承担,让女性也能够追求自己理想的职业;女大学生要勇于面对职业挑战,不畏艰辛,不断拓展自己的职业领域,争取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工作环境不友好的问题。

由于工作场所存在着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现象,女大学生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不安和压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管和纪律建设,严惩性别歧视和性骚扰行为;女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性骚扰等问题,要勇敢地站出来进行举报和维权。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职业平衡的问题。

由于家庭和孩子的需要,很多女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会选择暂时退出职场,这使得她们在职业发展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女性的职业平衡政策支持,如提供更多的弹性工作时间和育婴设施;女大学生应积极和家人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分担家庭和职业责任,力求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和机遇。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引言: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性别观念的局限,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女性面临着一系列的歧视现象。

本文将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实现性别平等就业提供参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主要表现1. 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往往面临着较低的薪资待遇。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贬低,认为她们在家庭责任和职业发展间做出选择时,更容易为家庭妥协,故在薪资待遇上不予公平对待。

2. 晋升机会方面:女大学生相对于男性来说,获得升职机会的几率较低。

一方面是因为用人单位对问题解决和领导才能的容忍程度相对低,而女性常常被认为管理和决策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行业和职业中性别歧视的思维观念还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存在。

3. 职业选择方面:女大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选择面临更多限制。

某些传统行业和部分技术岗位普遍存在男女工作性别称谓,女性很难进入这些行业,或仅被安排在无晋升空间的职务上。

4. 性别偏见方面:就业面试过程中,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

用人单位可能认为女性在怀孕、生育和照顾家庭等方面存在风险,亦或是担心她们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1. 经济影响:女大学生在薪资待遇较低和晋升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就业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2. 社会参与度下降:女大学生面对性别歧视,可能会心生劣势感和自卑心理,从而降低其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热情。

3. 培养优秀人才的失败: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有可能导致许多有潜力和才华的女性放弃或被拒绝进入一些重要领域,无形之中降低了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效果。

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对策研究1. 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确保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对女性和男性应一视同仁,避免性别偏见影响决策过程。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高考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也再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21世纪影响中国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1]。

这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并且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形扭曲,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分析,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相关对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一、就业歧视相关定义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除或者限制,其作用是为了妨碍或者破坏妇女基于男女平等、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3、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

4、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1、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许多被调查者指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研究与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研究与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研究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12-30T07:24:48.50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7期作者:梅红源郭校年[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比例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成为就业队伍中的一个大的群体。

然而,受大众化教育不断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的形象层出不穷。

女大学生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和谐、劳动力市场稳定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此类调查数据出发较为准确地描述这一现象,结合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江苏中博通信有公司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1000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比例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成为就业队伍中的一个大的群体。

然而,受大众化教育不断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的形象层出不穷。

女大学生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和谐、劳动力市场稳定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此类调查数据出发较为准确地描述这一现象,结合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就业市场健康绪论研究背景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定义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

[2]性别歧视是歧视的一种。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女大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因其性别所受到的区别对待或排斥。

近年来,高校女大学生比例不断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8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女大学生的比例占到48%以上。

然而,当她们跨出校门的一刻,她们就开始了艰难的就业道路。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从我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可以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但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对策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对策分析
次 岗 位 则 成 为 女 性 工 作 的禁 区 。
史 的原 因 , 有 现 实 的原 因 ; 有客 观 因素 的 影 响 , 有 又 既 又 自 身 内在 因素 的 制 约 消 除 女 大 学 生 就 业 中 的 性 别 歧 视
现 象, 助她 们树 立 正确 的就 业观 念 , 决 其就 业 难 的 问 帮 解 题 , 要政 府 、 需 学校 、 人 单 位 、 会 各 界 以 及 女 大 学 生 自 用 社
兴趣 或智 力 方面 的优 势 。 2 用 人 单 位 提 高 录 用 女 生 的 标 准 用 人 单 位 除 了 对 .
会 所 需 求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有 一 定 的 差 距 。 加 之 一 些 高 校 的
就 业 指 导 、 务 机 构 还 不 健 全 , 此 构 成 了女 大 学 生 就 业 服 因 难 的 隐性 因素 。
身 高 、 重 、 貌 等 有 严 格 要 求 , 至 还 在 有 无 恋 爱 上 大 体 容 甚
做 文 章 。 使 有 女 生 能 够 通 过 面试 , 分 单 位 还 在 劳 动 合 即 部
约 中 限 制 女 性 应 该 得 Nhomakorabea到 的基 本 权 利 ,如 规 定 女 性 在 三 五
3女 大 学 生 自身 的 原 因 。在 大 学 中 , 当 一 部 分 女 生 . 相 过 于 看 重 学 习 成 绩 。不 愿 参 加 更 多 的 文 体 活 动 和 其 它 社
也 是 女 大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遭 受 性 别 歧 视 的 原 因 之 一 。 由 于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学 科 结 构 和 培 养 模 式 不 尽 合 理 ,女 大
学生 普遍 动 手实 践 能力 差 . 学理 论 和现 实 相脱 节 , 社 所 离

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作者:叶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23期摘要:我国高校扩招、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大学生数量剧增、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

女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自身生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挫折和挑战。

文章通过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提出了若干促进女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别歧视;就业现状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8)-35-0082-02一、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什么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认为,所谓“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这是关于性别歧视的一个权威定义,它高度概括了性别歧视的基本含义及其在权利结构各层面的普遍性。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大学生或提高对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大学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已逐年上升。

2000年女大学生毕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41.01%,2005年上升至44%。

在女大学生比例上升的同时,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从2001年的80%下降到2005年的72.6%。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

这一歧视现象主要表现为:(1)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录用男性。

在人才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女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单位“限招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等字眼在招聘信息中随处可见。

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受重视,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遭遇隐性性别歧视。

隐性就业歧视给广大女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只有从当今女大学生遭遇隐性性别歧视的现状出发,从政府政策、企业目标、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究造成歧视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歧视现象。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隐性性别歧视引言就业性别歧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对女性求职者设置就业门槛,拒绝聘用具备完成工作条件的女性求职者,或优先聘用男性求职者,或给予同等条件下的女性求职者与男性求职者不同待遇的行为。

就业隐性歧视是指在话语、文字上毫无歧视的表现,却在结果中明显显现出歧视、并且试图用其他手段进行掩饰的歧视行为。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在法律明文禁止的前提下,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的显性性别歧视已在企业招聘中逐渐消失,但隐性性别歧视却愈渐增长。

隐性性别歧视正因以其难以觉察性、难以量化性成为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1女大学生就业中隐性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1.1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比男大学生低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显示,2015年女大学生签约率约为21%,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的29.5%,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男大学生。

2014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27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也“意外”让性别门槛再次悄然抬高。

屡禁不止的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

1.2男女大学生“职业性别隔离”严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性别隔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横向隔离,即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比例不一致;二是纵向隔离,即在具有较高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上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

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职业性别隔离尤为严重。

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本科女毕业生中就业比例排名前十的专业是:学前教育,英语,护理学,对外汉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小学教育。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从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的现状着手,追根溯源先后找到社会习俗论、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等理论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尤为困难。

因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显得紧迫而重要。

一、就业与就业歧视的内涵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

就业人口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受雇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被雇佣者和自我雇佣者。

根据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视为实现了就业: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矿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者;退休人员再次就业者。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家庭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见,并由此产生剥夺、损害就业或就业机会均等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就业歧视”就是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的现象。

根据美国联邦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规定,反就业歧视法制禁止的歧视类型有:种族与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原国籍与公民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心障碍歧视。

这六种就业歧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特质。

二、中国就业歧视的突出表现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

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

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

截至20xx 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

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

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x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

女性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及措施

女性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及措施

女性就业不公平的现状及措施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就业机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用工权力的下放,而相应的法律和监督机制却没有跟上,给妇女公平的就业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女高校生就业问题、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妇女就业机会不公平的现状我国虽然已经从立法和行政执法等方面为爱护妇女的劳动权益供应了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照旧层出不穷。

妇女就业难目前已成为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女高校生就业问题、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妇女的就业机会和从事职业的岗位往往比男子要少,较男性承受更大的压力。

很多女高校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性别卑视问题。

据2021年江苏省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女高校生在求职过程中曾因性别缘由遭到用人单位拒绝,其中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受。

“性别卑视”成为女高校生求职中的首要的和最大的障碍,[1]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21年3月,《济南时报》与山东人才网联合推出“女高校生求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性别卑视“比较严峻”的占52.8%,认为“不太严峻”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

[2]很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中关于不得辞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情愿雇佣妇女,或者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实行不公平的标准。

目前,妇女与男性之间在就业状况上有着显著差异,妇女就业率比男性低17%,而失业率更是比男性高1倍。

在40至4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每3人就有1人失业,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最为紧迫。

而对于处在最佳劳动年龄的30至39岁年龄段的妇女群体,失业或待业的比例高达25.5%。

妇女失业消灭年轻化的趋势,从学校毕业不久的2l至29岁年龄段消灭了14.4%的失业妇女。

[3]232。

总之,目前我国妇女谋求职业时受卑视的现象相当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从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的现状着手,追根溯源先后找到社会习俗论、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等理论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尤为困难。

因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显得紧迫而重要。

一、就业与就业歧视的内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

就业人口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受雇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被雇佣者和自我雇佣者。

根据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视为实现了就业: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矿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
1/3以上者;退休人员再次就业者(有报酬或收入)。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家庭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见,并由此产生剥夺、损害就业或就业机会均等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就业歧视”就是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的现象。

根据美国联邦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规定,反就业歧视法制禁止的歧视类型有:种族与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原国籍与公民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心障碍歧视。

这六种就业歧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特质。

二、中国就业歧视的突出表现
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

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在高学历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以2008年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生招聘启示为例,招聘人数:3人;招聘要求:一是硕士
及以上学历,党员,男性优先;二是对文化领域的人才工作、产业政策、行业状况、公共文化管理方面有一定研究;三是有较强的责任心。

招聘要求中的第一点就提出了男性优先的原则。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中国最权威、最公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公务员测试,即平常通俗所说的“国考”和“省考”,也存在这一问题。

女性受歧视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行业的隔离;二是职业的隔离(同一行业,高低职位)。

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共性规律:一是女性担任职位低、工资少的工作;二是当女性在某一职位占多数时,少数男性则在这一职业占据领导地位;多数男人脱离这种职业时,这种职业的社会地位随之降低。

三、性别歧视产生的理论成因
1.社会习俗论
洪晃提出中国社会家庭的理想模式是:男人挣钱,女人持家,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实,追溯到原始时代奴隶社会就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二元对立局面。

“男主外”是一工具型角色;而“女主外”是一情感型角色。

角色分工是很早就确立起来的。

尽管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女性地位急剧提升,有很多职场女性也做得很出色,也能兼顾家庭和事业,出现了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许多口号,但毕竟这些是个案,或者是一小部分。

这就给在职场就业的市场上,女性受歧视,特别是高学历女性不能和同学历的男性甚至稍低学历的男性受到平等待遇的问题找到了理论支撑。

2.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Lester C.Thurow,P. B. Doeringer,M. J. Piore等人在
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其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对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其收入,而对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接受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其收入没有作用;并且,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较少。

而男性具有劳动稳定性,女性因为身体原因、家庭因素、怀孕待产等缺乏劳动稳定性,故而男性居内部劳动力市场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女性居外部劳动力市场即次要劳动力市场。


3.利润最大化理论
利润最大化是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

但在这里我们把男性和女性作为自变量,把企业通过雇佣他们而获得的利益作为因变量来考察哪种性别能够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结果显示:女性供给弹性低于男性;女性的要价空间不如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能力不足或有误而产生的不确定感和偏见。

这些因素造成了在选择人才、提供任职机会时企业和招聘市场会更青睐于男性的原因。

4.个人偏好歧视理论
该理论是贝克尔歧视理论的发展。

这种理论把歧视看作是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指的是个体偏向与不同某些特定种族或性别的成员打交道。

认为歧视来源于个人,包括雇主、雇员和顾客。

贝克尔认为,歧视作为一种社会习俗,与稳定的经济结构关系具有相容性。

原因在于,对某人来说,不遵从社会规则就意味着将被驱赶出他们所在的群体,而驻足于该群体或保留成员资格是可以获得某种益处的。

当歧视性的行为居于主流地位时,非歧视性的行为是违背社会规则的表现。

违规就要受罚,就要为此支付成本。

里斯金和鲁斯(Reskin & Rooe A Patricia)提出的“就业隔离理论”是根据简单的供求概念将被歧视者限定在有限的就业范围内的理论。

假设一些雇主对一部分人具有主观的偏爱或对另一部分人具有嫌恶情绪,而与其技能无关。

如一部分男性雇主对女性雇员抱有偏见,即使女性与男性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他们也只愿招聘男性。

雇主认为如果在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会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因而对其工作进行隔离,这样做的结果是受歧视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强势群体却受益甚微。

因为这种职业隔离的原因是雇主的偏见,所以将该理论视为雇主歧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四、针对歧视现状可采取的对策
1.改变自身观点,采取多渠道分流就业
除了用人单位的歧视,笔者发现,女性的一些观点也影响着自身的求职道路。

许多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愿意找一些安稳、轻松、待遇好的工作,对一些条件较差的基层职业或者是高难度、高挑战力的工作敬而远之。

一些女大学生宁愿长期滞留在大城市中也不愿意下基层工作。

在全国妇联所做的一份调查中显示,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0.5%
选择大城市,有35.5%选择中小城市,只有4%选择乡镇;有55.5%选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4.8%,选择民营企业的占14.3%,选择外资企业的占3.8%。

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女大学生向往“铁饭碗”和“一业定终身”,导致了女大学生求职“高不成,低不就”。

针对这种现象,高学历的女性更应该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与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不要麻木跟风,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才是最好的工作,放弃一味的求稳心态,灵活就业,才能在职场走得更远。

2.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女大学生就业路更顺畅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高校应针
对女性进行必要的改革,开设适合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和科目,发挥女性独有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在求职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3.就业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政府的关注与扶持
政府应当制订相应政策保护女性就业权,规定用人单位中男女性别比例,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2月20日下午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
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胡锦涛强调,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