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数器误差
测频法测周法的误差分析

用频率与其它已知参数的关系测量频率。 • (2)比对法 • 是利用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进行比较来测量频率。其
测量准确度主要取决于标准频率的准确度。 • 拍频法、外差法及计数器测频法是这类测量方法的典
fc
k
fc ) k (ln k ln f c
fc ) fc
f c fc
(3)测频公式误差
f
f x fx
1 f x • Ts
fc fc
f
f x fx
1 f x • Ts
f c fc
(4)测频计数误差 Tx1 触发电平
t
触发电平 t
Tx2 (a)无噪声干扰的计数脉冲
Tx3 (b) 有噪声干扰的计数脉冲
图5.5 噪声干扰引起的计数误差
(5)结论
• 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时,提高频率测量的 准确度(减少测量误差)可采取如下措施:
• ① 选择准确度和稳定度高的晶振作为时标信号 发生器,以减小闸门时间误差。
• ② 在不使计数器产生溢出的前提下,加大分频 器的分频系数k,扩大主门的开启时间,以减 小量化误差的影响。
测频控制
被测信号
&
衰减器
时标输入 自校控制
≥1
宽带
整形
脉冲
放பைடு நூலகம்器
电路
形成器
去
&
主 门
图5.2 A通道的基本框图
2.计数器 计数器用触发器构成。在数字仪表中,最常用的是按
8421编码的十进制计数器,来了十个脉冲就产生一个进 位。
3.显示与驱动电路 电子计数器以数字方式显示出被测量,目前常用的有
电子计数器测量误差

2020/12/19
5
中界频率fz: 当fx较低时,宜采用测周期法,然后根据Tx求fx;当fx较高
时,宜采用测频法。 而某个频率用两种方法测量的效果相同,这个频率称为中
界频率fz,可由下式求得:
1 f xT
f xTS
即:
fz fx
1 TTS
2020/12/19
6
典型产品介绍
E312B通用电子计数器面板图
8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2020/12/19
1
5.4.1 误差来源
1、量化误差(计数误பைடு நூலகம்)
由于主门的开启和计数脉冲的到达在时间关系上是随机的。因此, 在相同的主门开启时间内,计数器对同样的脉冲串进行计数时,计数结 果不一定相同。
(1)这种误差的极限是±1个数码,又称±1误差。 (2)不论计数值N多大,其绝对误差都是±1,它的相对误差为:
2020/12/19
7
本章小结
结束 放映
1、电子计数器的输入电路,将被测信号转换成数字电路所要 求的触发脉冲源;
时基单元则提供多种准确的闸门时间和时标信号; 主门根据门控电路提供的门控信号决定计数时间; 计数电路则对由被测信号转换来的计数脉冲或时标信号进行准 确计数和显示; 整个仪器在控制电路的控制和协调下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自动完 成测量任务。
(3)最终计数值N越大,量化误差的影响越小。这正是在测量时 要求尽量增加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的原因所在。
2020/12/19
2
2、标准频率误差
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时间时都是晶体振荡器产生的各种标准时间 为时间信号基准的。如果标准时间信号不准或不稳定,则会产生测量误差。
3、触发误差
在输入通道将信号转换为标准脉冲时,存在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同时用作整形的施密特电路进行转换时,电路本身的触发电平还可能产生 漂移,从而引入触发误差。误差大小与被测信号的大小和转换电路的信噪 有关。
实验3 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三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院系:信息工程学院班级:08电子信息工程一班学号:**********姓名:***实验三频率测量及其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字式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 熟悉并掌握各种频率测量方法;3 理解频率测量误差的成因和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分析测量误差;2用虚拟频率计测量频率。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1信号发生器 1台2 虚拟频率计 1台3 示波器 1台4 UT39E型数字万用表 1块四、实验要求1 查阅有关频率测量的方法及其原理;2 理解示波器测量频率的方法,了解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3 了解虚拟频率计测量的原理;4 比较示波器测频和虚拟频率计测频的区别。
五.实验步骤1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用信号发生器输出Vp-p=1V、频率为100Hz—1MHz的正弦波加到示波器,适当调节示波器各旋钮,读取波形周期,填表3-1,并以信号源指示的频率为准,计算频率测量的相对误差。
操作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用线连接好。
其中CH1为输出通信,设置信号发生器为正弦波,输出Vp-p=1V,起始频率为2Hz,观察并记录各个信号的频率,周期和测量误差。
2、保持幅度不变,改变输出频率,最好设置为2Hz—100MHz之间,同样计算并记录频率,周期,和测量误差。
如下表:表3-1“周期法”测量信号频率分析结果:如上表,我们发现,当频率从2Hz—100MHz之间变化时,其相对误差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当频率为特别小或者特别大时,误差相对会比较大一些。
如上表的2Hz和100MHz。
原因在于,当频率特别小的时候,受到的外界干扰信号影响对其比较大,相当于把原信号给淹没了。
当频率特别大的时候,高频干扰同样会对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 用虚拟频率计测量频率用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作为被测信号,送到DSO2902的CH-A1通道,按表3-2进行实验。
并以信号发生器指示的频率为准,计算测频误差。
频率计测频原理

1.1 电子计数法测频原理
1.基本原理
根据频率的定义,若某一信号在T秒时间内重复变化了N次,则 该信号的频率为:
(4.2)
门电路复习:
与门
A 1/0
B 1/0
c 1/0
同理“或”门、与非、或非门等也有类似功能。
A 0011
B 0101
C 0001
由图可见:
因此
显示
晶 振
门 控
主 门
控制电路
A
B
C
D
E
1)时基(T)电路
T
两个特点:
(1)标准性 闸门时间准确度应比被测频率高一数量级以上,故 通常晶振频率稳定度要求达10-6~10-10。(恒温糟)
(2)多值性 闸门时间T不一定为1秒,应让用户根据测频精度和 速度的不同要求自由选择。例如:
=100MHz为例,可查知
=10kHz。
100MHz
图4.14 测频量化误差与测周量化误差
1Hz
1KHz
1MHz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
10S
T=1S
0.1S
fc=10MHz
fc=1GHz
fc=100MHz
测频的量化误差
测周的量化误差
f
100MHz
因此,当
02
差产生的测频误差大得惊人 例如,fx= 10Hz,T=1s,则由±1误差引起的测频误差可达10%, 所以,测量低频时不宜采用直接测频方法。
2.测量低频时,由于±1误
2 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
本节介绍时间量的测量主要是指与频率对应的周期、相位及时 间间隔等时间参数,重点讨论周期的测量。
计数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计数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计算和显示一个或多个事件的数量。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分析一个四位数的数字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步骤如下:1. 实验装置:一台四位数的数字计数器、一个交流电源和连接电线。
2. 连接电路:将交流电源的正极和数字计数器的Vcc引脚连接,将交流电源的负极和数字计数器的地引脚连接。
3. 调整电源电压: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例如5V。
4. 计数电路:将计数器的输入引脚与电源连接。
5. 数字显示:将计数器的输出引脚与七段数码管连接。
6. 实验观察:打开交流电源,观察数字计数器的工作情况。
记录显示在四位数码管上的数字变化。
根据观察数据,进行以下分析和讨论:1. 计数范围:观察实验当中计数器最高能计数到的数。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该计数器的计数范围。
2. 计数方式:观察数字的计数变化模式,判断计数器采用的计数方式是递增还是递减。
通过改变输入引脚的电压,可以验证计数器的计数方式。
3. 计数精度:观察实验过程中数字计数器是否存在计数误差。
将计数器与其他测量设备(如计时器)进行对比,以确定计数器的计数精度。
4. 显示方式:观察数字计数器的显示方式。
是否采用了七段数码管进行数字显示,或者是采用其他显示器件。
5. 重置功能:观察数字计数器是否具备重置功能。
通过改变输入引脚的电压,验证计数器的重置功能。
通过上述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字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计数范围、计数方式、计数精度、显示方式以及是否具备重置功能等。
这些了解对于进一步应用数字计数器有很大帮助,例如在电子测量、物理实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6. 计数范围: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的最高数字,可以推断出该计数器的计数范围。
比如,如果实验结果显示的最高数字是9,则可以推断该计数器的范围为0-9。
如果最高数字是F(十六进制),则范围为0-F。
7. 计数方式:观察数字的计数变化模式可以推断出计数器采用的计数方式是递增还是递减。
plc中高数计数器 误差

plc中高数计数器误差
PLC高速计数器在计数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计数误差,导致计数精度不稳定、不可靠、产生累计误差、出现偶发性的计数出错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包括:
- 计数器与输入计数脉冲信号的脉冲电平不匹配。
- 在应用旋转编码器、光栅尺的场合,非单方向匀速运动,其运动速度不确定。
- 计数脉冲频率不高,但PLC高速脉冲计数器对计数脉冲的沿口有速率要求。
- 工业现场存在复杂的干扰群,如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大电流接触器的切换、可控硅的调相干扰、电弧电脉冲、电磁波等,可能会产生寄生毛刺信号或寄生干扰脉冲。
为减少误差,可以选择匹配的接口,并处理好非单向匀速运动的情况,同时在计数脉冲频率不高的情况下,注意PLC高速脉冲计数器对计数脉冲沿口的速率要求。
在工业现场,可以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数字频率计±1个字误差的探讨

数字频率计±1个字误差的探讨数字频率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仪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频率。
在实际的应用中,数字频率计的精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误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数字频率计的误差来源及其对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误差,提高精度。
一、误差来源数字频率计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时钟误差:数字频率计是通过计算时间间隔来计算频率的,因此时钟的精度对频率计的精度有很大影响。
时钟误差可以通过校准时钟来减小。
2. 计数误差:数字频率计的计数器是通过计算电路中的脉冲数来计算频率的,而计数误差是由于计数器的计数精度不够造成的。
计数误差可以通过增加计数器的分辨率来减小。
3. 信号源误差:数字频率计的精度还受到信号源的影响,信号源的稳定性和精度越高,数字频率计的精度就越高。
4. 温度漂移误差:数字频率计的电路元件随着温度的变化会产生漂移,这种漂移会影响数字频率计的精度。
温度漂移误差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减小。
二、误差对精度的影响数字频率计的误差对精度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误差越大,精度越低。
例如,如果数字频率计的误差为±1个字,而测量的频率为10MHz,那么误差就是10ppm。
如果误差增加到±10个字,那么误差就是100ppm,这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如何降低误差,提高精度为了降低数字频率计的误差,提高精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高精度的时钟和计数器,以减小时钟误差和计数误差。
2. 使用高精度的信号源,以提高数字频率计的精度。
3. 控制温度,以减小温度漂移误差。
4. 校准数字频率计,以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5.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提高数字频率计的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数字频率计的误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高精度的器件、控制温度、校准仪器等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数字频率计的精度和稳定性。
知识笔记-3.3 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

第三章 频率和时间测量技术§3.3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一、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的原理测周则是由晶振产生可以计数的窄脉冲N ,由被测信号产生闸门T ,具有Tx =NT c 的关系。
二、误差分析1、测周误差可以表示为:由误差曲线可以看出:被测信号频率越低,正负壹误差对测周精确度的影响就越小;基准频率fc 越高,测周的误差越小。
2、触发误差测周时闸门信号是由被测信号产生的,而被测信号有干扰,会导致时基闸门T 的不准确。
如图:U B 是触发电平,若没有干扰时闸门时间为T x ,若有干扰存在,闸门开启时间就会提前,会带来ΔT 1的误差。
11()()=()x c c c c x c x c x c cT f T f f T N f T f T f f ∆∆∆∆=±+=±+±+3、多周期测量进一步分析可知,多周期测量可以减小转换误差和± 1误差。
对于触发误差,周期倍乘K 倍后,由图可以看出,相邻周期产生的误差ΔT 是相互抵消的,只有第一个周期和最后一个周期产生的误差会存在,因此周期倍乘K 倍之后产生的总的触发误差和一个周期产生的触发误差一样,这就使得周期倍乘之后产生的触发相对误差减少为原来的1/K 倍。
4、测周总误差=±++⋅∆∆πk T kT f f u T f u x x c c mx c n 2()11 结论:1)用计数器直接测周的误差主要有三项,即量化误差、触发误差以及标准频率误差。
2)采用多周期测量即周期倍乘可提高测量准确度;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3)提高标准频率,可以提高测周分辨力;4)测量过程中尽可能提高信噪比Um /Un 。
三、中界频率对某信号使用测频法和测周法测量频率,两者引起的误差相等,则该信号的频率定义为~。
若测频时扩大闸门时间n 倍,测周时周期倍乘k 倍:c M kf f nT。
现代测试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复习(重点)一、中期考试题(含第一、二、三章) 重点习题:二、填空选择题:第五、九、十章。
如: 1. ±1误差称为最大量化误差2.直接数字合成(DDS )技术的优缺点。
三、判断题第四、九章。
四、简答题:1.简单电路原理分析,如P155图4-6;锁相环倍频分频2.框图分析(简述) :测频、测周及时间间隔原理;示波器扫描发生器环组各部份的组成及作用;外差式频谱分析仪组成框图原理;逻辑分析仪 五、计算题:1.(含中期考试计算题)及第九章2.累进性系统误差、周期性误差的判别,简述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要求给出相应的公式及判据),例3-4。
3.计算由±1误差所引起的测周误差。
付加:1.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特点2. PXI 总线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一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 与 的比值。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广义测量是指为了获得对被测对象 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3.狭义测量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 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4.测量误差主要的来源 、 、 、 和 。
5.仪表的准确度越高,测量结果越 。
6.信息的的获取的过程是由 和 两大环节组成。
二、计算题1、用量程为10V 、1.5级的电压表分别测量3V 和8V 的电压,试问哪一次测量的准确度高?为什么?解:xm=10V,A1=3V ,A2=8V2、某被测电压为3.50V ,仪表的量程为5V ,测量时该表的示值为3.53V ,求:⑴ 绝对误差与修正值各为多少?%5.1%100=⨯∆=XmXm γ%5.110⨯=∆X %5%10011=⨯∆=A XA γ◆⑵实际相对误差及引用误差各为多少?◆⑶该电压表的精度等级属哪一级别?第二章◆一、选择题:◆ 1.从基本的测量对象来看,电子测量是对( ) 的测量。
◆ A.电信号 B. 电路C.电系数D.电参数◆ 2.测量系统的理想静态特性为().◆A.y=Sx+S0 B.y=Sx C.y=S D.y=Sx+S0+x2◆ 3.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中的优点有()。
电子式电能表在工作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

表误 差向负值变化 , 频率 降低时误差 则向正值变化 , 从而 产生
频率附加误差 。
2 . 3 温 度变 化影 响
环境 温度 对 电子 式 电能表 的元器 件都 有影 响 , 通常 情况
下, 温 度
性, 对电能表在轻 载电流和最 大电流时 的误 差影响较 大 , 所用
的互感器级别不宜超过 电能表等级指数的 1 / 1 0 , 同时要特别注 意选用误差线性较好 的电流互感器 。
升高时会 引起负的温度附加误差 , 温度降低时会 引起正的
温度附加误差 。
2 . 4自热影 响
自热误差 不同于温 度附 加误 差。环 境温度不变 , 电子式 电 能 表通 电后各元器件 消耗功率排 出热 量 , 各元器件受到加热 的 先后 顺序 和加 热的程度不同 , 是 引起 自热误差的根本原 因。当
除 以电能脉 冲 当量 n , 求得 在时 间 △ £ 内应发 的 电能 脉冲数 。
脉冲的均匀性和脉冲量化 误差影响应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
1 . 3 响 应 时间和 测量 重复 性影 响
负载功率总是在变化的 , 特别是冲击负载功率 的变化速度 而时 间 A t 是由软件设 定的 , 它是 为输 出功率 示值的稳 定性所 很快 , 要求 电能表应有足够快速的响应能 力 , 把短暂 ( t ≤ o . 1 S ) 的 需要 的时间 , 也就是 电能 表的响应时 1 可, 因此 电子式 电能表输
率的大小 , 在 一定时间内对脉冲计数 , 即 累加起 来 , 就可测量得 成功 率 。非 线性 负载 除 了消 耗基 波 功率 外还 能 消耗 谐波 功 使电子式 电能 电能值 。乘法器和 p / f 变换 器的原理性 误差 , 是影 响电能表误 率 。有些谐波功率的潮流方向与基波功率相反 , 从而少计 电 差的主 要因素 。p / f 变换 过程会产 生脉冲 的量化误 差影响 , 负 表测得的电能等于基波 电能与反向谐波 电能之差 , 产生附加误差。 载 电流越 小 , 量化误 差的相对影 响就越大 。另外 p / f 变 换所得 能 , 的频率太 低 , 还影响 电能 表的测量重 复性 , 因此必 须将 功率变 2 . 6 冲击 负荷 影 响 成高步 页 脉冲 F H, p / f 变换器 所得的高频 功 率脉冲信 号 , 要考虑 根据数字乘法器制成的电能表 , 延 时充得的电量和延时放 掉的 电量是相 等的 , 通常 是在某一时间 内将 累计的 电能 A w
电气测试技术复习

第一章 电磁量测试是指电学量和磁学量测量。
测量方式按测量结果的过程分为3类:直接测量(直接从实测数据中取得测量结果)、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一些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量,通过计算得到测试结果)、组合测量(多次直接测量具有一定函数关系关系式的某些量的基础上,通过联立求解各函数的关系式,来确定被测量大小的方式)。
测量还可以分为:直读测量法、比较测量法。
电磁量测量的结果由测量单位和纯数组成。
量具:测量单位的整数倍或分数倍的复制体。
基准:最精密地复现或保存单位的物理现象或实物。
若基准是通过物理现象建立的称为自然基准;若基准是建立在实物上的称为实物基准。
基准器:保存基准值的实物体或装置。
标准电池:复现电压或电动势单位“伏特”的量具。
标准电阻:复现和保存电阻单位“欧姆”的量具。
两种主要电阻箱:接线式、开关式。
传感器: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3个组成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回路。
传感器的特性是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
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静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在测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非电量时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等精度测量:在同一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复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多次测量中,如对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影响的一切条件不能完全维持不变的测量。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精度:反应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约定值之比)、粗大误差(最常用的统计判别法是3δ准则)第二章电测仪表按测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读式仪表和比较式仪表两大类。
电子测量的练习题与答案

1: 电子计数器的测频误差包括____误差和____误差。
±1量化、标准频率2: 频率计除测频、测周外,扩展功能有测频率比、测时间间隔、测相位差、自检3: 在测量周期时的主要误差有:____ 和____ 。
通用计数器采用较小的____可以减小±1误差的影响。
量化误差、标准频率误差、频标4: 在测量周期时,为减少被测信号受到干扰造成的转换误差,电子计数器应采用多周期测量法。
5: 采用电子计数器测频时,当被计数频率一定时,____可以减小±1误差对测频误差的影响;当闸门时间一定时,____,则由±1误差产生的测频误差越大。
增大闸门时间、被计数频率越低6: 在进行频率比测量时,应将____的信号加在B通道,取出____(周期倍乘为1)作为计数的闸门信号,将____ 的信号加在A通道,作为被计数的脉冲。
频率较低、一个周期、频率较高;7: 一个信号源频率实际值和其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定义为____ , 而把信号源频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定义为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8: 在测量阿仑方差时,其采样方法与标准的偏差不同,它的两次相邻测量之间是连续的。
二、判断题:1: 一个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愈高,则频率准确度也愈高。
(错)2: 当被测频率大于中界频率时,宜选用测周的方法;当被测频率小于中界频率时,宜选用测频的方法。
(错)3: 当计数器进行自校时,从理论上来说不存在±1个字的量化误差。
(对)4: 在测量低信噪比信号的周期时,计数器通常采用周期倍乘,这主要是为了克服±1误差的影响。
( 错) 5: 用计数器直接测周的误差主要有三项:即量化误差、触发误差以及标准频率误差。
(对)6: 使用模拟内插法和游标法不能从根本上来消除±1个字的量化误差。
(对)7: 标准频率的相对不确定度应该比±1误差引起的测频误差小一个量级。
(对)三、选择题:1、在通用计数器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时,采用倒数计数器是为了( D)A.测量低频周期B.克服转换误差C.测量低频失真D.减小测频时的量化误差影响2、用于电子计数器中的高精度晶体振荡器,通常采取了____措施。
电子测量题目:

电子测量题目:一:填空题:1.在低频信号发生器中的主振级采用电路。
2.用8位逐次逼近比较式A/D转换器转换电压,已知E=256V,Ux=178V,则转换后的二进制电压值为。
3.已知示波器的偏转灵敏度为Dy=0.5V/div,荧光屏有效高度为10div,扫描时间因数为0.1μs/div。
被测信号为正弦波,荧光屏上显示波形的总高度为8格的两个周期的完整波形。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有效值为。
4.通用计数器测量周期时,被测信号周期越大,误差对测周精确度的影响越小。
5.电子示波器能将转换为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来。
6.模拟式电压表经常用表头作为指示器,根据其内部所用的不同,可分为均值电压表、有效值电压表和峰值电压表。
7.电子束在与的共同作用下,亮点在荧光屏上所描绘的图形反映了被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当多次重复就构成稳定的波形。
8.现代通用示波器的X通道最少、和。
9.将被测电压与已知的不断递减的基准电压进行逐次比较,最终获得被测电压的这种方法称为。
10.非正弦信号发生器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图形信号发生器、。
11.示波管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仪器,它由电子枪、、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12.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主要有误差,误差,误差。
13.在使用XJ4312型示波器观测波形时,用以调节荧光屏上波形或光点的亮度的应调节__ __ 旋钮;用以控制光点或波形在荧光屏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应调;用以连续改变时基因数的大小,应调节旋钮。
14.电子电压表按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可分成模拟式电压表和。
模拟式电压表常用_____ 作为指示器。
有、和外差式等组成方案。
15.低频信号源用来产生的低频信号,也可用作__ ____的外调制信号源。
16.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特性包括,,和。
17.现代通用示波器的X通道最少包括电路,电路和_________ 电路。
18.积分型数字电压表与比较型数字电压表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通用电子计数器试行检定规程

通用电子计数器试行检定规程JJG 349-84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Universal Electronic Counter本检定规程经国家计量局于1984年4月23日批准,并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起草单位: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袁玲娣(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朱根富(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参加起草人:孙鸣生(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胡新国(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张秀珍(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通用电子计数器试行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生产、使用中和修理后的频率测量上限在300MHZ以下的“通用电子计数器”(以下简称计数器)的检定。
其它类型的计数器可参照本规程进行检定。
一、概述1 计数器的基本功能是直接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间隔。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适当的逻辑电路使计数器在预定的标准时间内累计待测输入信号,或在待测时间间隔内累计标准时间信号的个数,进行频率、周期和时间间隔的测量。
二、技术要求2 计数器分以下四种A.1MHZ通用计数器B.10MHZ通用计数器C.100MHZ通用计数器D.300MHZ通用计数器3 频率测量3.1 测量范围应符合表1规定3.2 测量误差表14 周期测量4.1 测量范围应符合表2规定表24.2 测量误差计数器输入信噪比为40dB的正弦信号时,触发误差≤0.3%。
5 时间间隔测量5.1 测量范围应符合表3规定5.2 测量误差表36 输入特性6.1 频率测量输入端的输入幅度应符合表4规定表46.2 周期测量和时间间隔测量输入端6.2.1 输入灵敏度正弦波≤300mV脉冲波(峰值)≤1V6.2.2 最大输入电压(在未加衰减器的情况下)正弦波应允许输入5V电压。
脉冲波应允许输入15V电压。
7 输入波适应性各种计数器应能适应调幅度为30%的输入信号(其包络谷值应满足输入灵敏度)。
电子信号频率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分析 , 并提 出一 些 可 用 参 考 的 意 见 与 措 施 。
关键词 : 电子信 号 ; 数 字方 法; 电子计数 器 ; 采 样 中图分 类号 : T B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0 7 — 0 1 9 5 — 0 1
摘
要: 现 阶段 在 电 子 信 号 频 率 的 测 量 上 大 多 是 采 用 数 字 方 法 进 行 , 其 基 本 原 理 是 利 用 电 子 计 数 的 输 入 通 道 对 信 号 进
行放 大、 分析 、 处理 , 然 后 再 结 合 具 体 数 据 输 出符 合 技 术 要 求 的 脉 冲 信 号 . 然 后 再 通 过 定 时 器 对 采 样 时 间 间 隔 加 以控 制 。 一
f x o mo f R 0
m o
由 于
从而可 以推出直接 测频 法的误差 为 : 3 f 一
( 7 )
而实际计算待测电子信号频率公式为: f 一兰f R ( 2 ) 3 变 闸 门测频 法 的误 差分析
从公式 ( 1 ) 与公 式 ( 2 ) 就 可 以 明 显 看 出 电 子 信 号 的 实 际 测量 值与 理论 计算值 存 在 有 不 同 , 因此 必 然会 造 成 电 子信 号频 率的测 量误差 。 如果 i 殳定 公 式 ( 2 ) 中 的 四 个 变 量 的绝 对 误 差 分 别 为 , 则 可 以推 出以下 两个计算公 式 :
般 来说 , 在 该 时 间 段 内对 电子 信 号 与 基 准 频 率 信 号 进 行 计 算 能 够 通 过 计 算 机 分 析 得 出 具 体 的 频 率 值 。 当 前 在 电 子 信 号 频
电子计数器误差

4.5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本节要求:(1)掌握量化误差、触发误差、标准频率误差的概念及来源;(2)掌握频率测量误差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周期测量误差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4)掌握减小频率及周期测量中误差的方法;4.5.1 测量误差的来源1.量化误差所谓量化误差就是指在进行频率的数字化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单位不是正好为整数倍,因此在量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时间零头没有被计算在内而造成的误差,再加之闸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和被测信号不同步随机的,使电子计数器出现±1误差;2.触发误差所谓触发误差就是指在门控脉冲在干扰信号的作用下使触发提前或滞后所带来的误差;3.标准频率误差标准频率误差是指由于电子计数器所采用的频率基准如晶振等受外界环境或自身结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漂移而给测量结果引入的误差;4.5.2 频率测量误差分析计数器直接测频的误差主要由两项组成:即±1量化误差和标准频率误差;一般,总误差可采用分项误差绝对值合成.1.量化误差在测频时,由于闸门开启时间和被计数脉冲周期不成整数倍,在开始和结束时产生零头时间Δt1和Δt2,由于Δt1和Δt2在0~T x之间任意取值,则可能有下列情况:①当t1=t2时,N=0②当t1=0,t2=T x时,N=-1③当t1=T x,t2=0时,N=+1即最大计数误差为±1个数,故电子计数器的量化误差又称为±1误差;x s f T N N N 11±=±=∆ 4-102. 标准频率误差由于晶振输出频率不稳定引起闸门时间的不稳定,造成测频误差;所以: s c sc T fT f ∆∆=-3.减小测频误差方法的分析根据式4-9所表示的测频误差△f x /f x 与±1误差和标频误差△f c /f c 的关系,可画出如图4-15所示的误差曲线;图4-15 计数器测频时的误差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在f x 一定时,增加闸门时间T s 可以提高测频分辨力和准确度;当闸门时间一定时,输入信号频率f x 越高则测量准确度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随着±1误差减小到cc f f /∆以下时,c c f f /∆的影响不可忽略;这时,可以认为cc ff /∆是计数器测频的准确度的极限;例4.1 设f x =20MHz,选闸门时间T s =0.1s,则由于±1误差而产生的测频误差为:若T s 增加为1s,则测频误差为±5×10-8,精度提高10倍,但测量时间是原来的10倍; 1. 误差表达式由式T x =N T 0 可得 00T T N N T T xx ∆+∆=∆因为: 0x x TN T f T == ,所以: 0011()c c xx c x c T f T T T f T T f f ∆∆∆=±±=±+4-11 2. 减小测量周期误差的方法根据式4-11我们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测周期的误差曲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出:110-1 10-210-310-410-510-310-710-810-910-10110 102103 10K 102K 103K 10M 102M 103Mf x Hz闸门时间T s =0.1s 1s 10sss图4-16测周误差曲线图 周期测量时信号的频率越低,测周的误差越小;周期倍乘的值越大,误差越小;另外可以通过对更高频率的时基信号进行计数来减小量化误差的影响; 3. 中界频率当直接测频和直接测周的量化误差误差相等时,就确定了一个测频和测周的分界点, 这个分界点的频率称为中界频率;00s xm xm xm F T f f T f == 4-12xmf = 4-13 根据中界频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既:当f x > f xm 时,应使用测频的方法;当f x < f xm 时,适宜用测周的方法; 4. 触发误差在测量周期时,被测信号通过触发器转换为门控信号,其触发电平波动以及噪声的影响等,在测周时,闸门信号宽度应准确等于一个输入信号周期;闸门方波是输入信号经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得到的;在没有噪声干扰的时候,主门开启时间刚好等于一个被测周期T x ;当被测信号受到干扰时如图4-17所示,干扰为尖峰脉冲V n ,V B 为施密特电路触发电平施密特电路本来应在A 1点触发,现在提前在A 1’处触发,于是形成的门方波周期为T ’x ,由此产生的误差1T ∆称为“触发误差”;可利用图4-17b 来近似分析和计算1T ∆;如图中直线ab 为A 1点的正弦波切线,则接通电平处正弦波曲线的斜率为tg α; 由图可得:αtg v T n=∆1 4-14式中,v n ——干扰和噪声幅度;将上式代入式4-14,,即V B =0,可得:式中,V m 为信号振幅;同样,在正弦信号下一个上升沿上图中A 2点附近也可能存在干扰,即也可能产生触发误差2T ∆,由于干扰或噪声都是随机的,所以1T ∆和2T ∆都属于随机误差,可按2221)()(T T T n ∆+∆=∆5. 多周期同步法多周期测量减小转换误差的原理如图4-18所示;因为闸门信号是和被测信号同步后产生的,所以对周期个数的计数值不存在量化误差;而两相邻周期触发误差所产生的ΔT 是相互抵消的,思考题:1.分析通用计数器测量频率和周期的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2. 用电子计数式频率机测量1KHz 的信号,当闸门时间分别为1秒和0.1秒时,试比较两种方法由±1误差引起的相对误差;3. 利用计数器测频,已知内部晶振频率f c =1MHz,Δf c /f c =±1×10-7,被测频率f x =100KHz,若要求“±1”误差对测频的影响比标准频率误差低一个量级即为±1×10-6,则闸门时间应取多大 若被测频率f x =1KHz,且闸门时间保持不变,上述要求能否满足 4.6 高分辩率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 本节要求:(1) 掌握多周期同步法的原理;(2) 掌握模拟内插法和游标法的原理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模拟内插法的校准技术; (4) 掌握平均法的原理;倒数计数器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量的原理,即测量输入信号的多个整数个周期值,再进行倒数运算而求得频率;图4-19 倒数计数原理图f x 为输入信号频率,f 0为时钟脉冲的频率;A 、B 两个计数器在同一闸门时间T 内分别对f x和f 0进行计数,计数器A 的计数值N A =f x T,计数器B 的计数值N B =f 0T 0,由于: 则被测频率f x 为:A x BN f f N =⋅ 4-18 4.6.2 模拟内插法1. 内插法原理内插法是把图4-14中的小于量化单位的时间零头Δt 1和Δt 2加以放大,再对放大后的时间进行数字化测量;图4-20 内插法示意图内插法要对三段时间进行测量:即要分别测出T s 、T 1、T 2如图4-20所示;图4-21 内插时间扩展示意图在Δt 1期S 1闭合,恒流源I 1对电容C 充电;Δt 1期结束,S 1断开,S 2接通,恒流源I 2=I 1/1000对电容C 放电,直到起始电平位置,然后保持此电平;例如,在测量Δt 1的过程中,可得到如下的公式;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虽然在测T 1、T 2时依然存在±1字的误差,但其相对大小可缩小1000倍,使计数器的分辨率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1. 游标法的原理游标法使用了两种频率非常接进的时钟信号;两个信号开始计数的时刻不同,其差值就 是被测的时间间隔Δt 1,如图4-22所示;图4-22 游标法原理图因为F 01> F 02,且非常接近,故以后的每个周期两时钟之间的间隔都将减少T 02-T 01,当Δt 1=N T 02-T 01时,经过N我们定义扩展系数K由上式得:则式4-19可写成由上式可见,游标法把测时分辨率从直接法的T 01提高到了T 01/K;1. 平均法原理在普通的计数器中,由于闸门开启和被测信号脉冲时间关系的随机性,单次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N ~1/N范围内出现;某一个误差值的出现对于所有的单次测量来说是服从均匀分布的;因而,在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其平均值必然随着测量次数的无限增多而趋于零;以有限次n 的测量来逼近理想情况可得:可见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思考题:1.在模拟内插法的测量中还存在量化误差吗它对最后测量结果的影响有什么变化2.提高模拟内插法分辨率的措施有哪些3.提高游标法分辨率的措施有哪些本章小结时间与频率是最基本的一个参量;本章首先给出时间和频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时间和频率标准的建立;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电桥法、谐振法、拍频法等到现在的计数法,测量的精度和范围都有巨大的提高;电子计数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化仪器,也是最重要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 本章介绍了采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频率比、周期、时间间隔、累加计数及仪器自校等几种工作模式的原理,并着重讨论了测频和测时这两种基本测量方法的误差;这一部分是本章的基本内容,也是要重点掌握的部分;深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研究解决方法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比如采用高精度频率源来减小标准频率误差;采用多周期测量方法减小触发误差;采用内插法和游标法减小量化误差等;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是标准频率源的两项主要指标;对标准频率源的测量属于频率精密测量的内容,这种测量是通过两个不同精度等级的频率源之间进行比对来实现的;由于一个频率源的准确度是由它的频率稳定度来保证的,因此,检定一个频率源的主要内容是测量它的频率稳定度;本章在阐述频率稳定度的基本概念、频率稳定度的表征的基础上,对频率稳定度的测量方法——阿仑方差的测量进行了介绍;调制域测量是电子测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它的了解能够扩展对本领域了解的范围,并把握最新的动态;。
现代检测技术-电子测量-试题及答案整理版本

一、填空题:1。
某测试人员在一项对航空发动机页片稳态转速试验中,测得其平均值为20000 转/ 分钟(假定测试次数足够多).其中某次测量结果为20002 转/ 分钟,则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x= ______,实际相对误差=______.答案:2转/分钟, 0。
01 %.2.在测量中进行量值比较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______ 和________.答案: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
3。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答案:统一性,准确性,法律性。
4. ________ 是比较同一级别、同一类型测量标准的一致性而进行的量值传递活动。
答案:比对。
5。
计算分贝误差的表达式为,其中称为______。
答案:相对误差6.指针偏转式电压表和数码显示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分别属于______ 测量和______测量。
答案:模拟,数字7。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常采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______ 法、______法、______法。
答案:微差、替代、交换8。
本的测量对象来看,电子测量是对____ 和____的测量。
答案:电量;非电量。
9。
信息的的获取的过程是由()和( ) 两大环节.答案:感知;识别.10。
有源量测量系统与无源量测量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______.答案:测试激励信号源。
11. 触发跟踪方式为(触发开始跟踪加延迟)时,触发字位于数据观察窗口之外。
12.发生桥接故障时有可能使组合电路变成(时序电路).二、判断题:1.狭义的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个数而进行的实验过程(错)2.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对)3.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错)4.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错)4 .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 )5 .某待测电流约为100m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本节要求:(1)掌握量化误差、触发误差、标准频率误差的概念及来源。
(2)掌握频率测量误差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周期测量误差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减小频率及周期测量中误差的方法。
4.5.1 测量误差的来源1. 量化误差所谓量化误差就是指在进行频率的数字化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单位不是正好为整数倍, 因此在量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时间零头没有被计算在内而造成的误差,再加之闸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和被测信号不同步(随机的),使电子计数器岀现士1误差。
2. 触发误差所谓触发误差就是指在门控脉冲在干扰信号的作用下使触发提前或滞后所带来的误差。
3. 标准频率误差标准频率误差是指由于电子计数器所采用的频率基准(如晶振等)受外界环境或自身结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漂移而给测量结果引入的误差。
4.5.2 频率测量误差分析计数器直接测频的误差主要由两项组成:即士1量化误差和标准频率误差。
一般,总误差可采用分项误差绝对值合成(4-9)1. 量化误差在测频时,由于闸门开启时间和被计数脉冲周期不成整数倍,在开始和结束时产生零头时间△ t1和厶t2,如图4- 14所示。
0 1 2345678图4 - 14量化误差示意图由于△ t1和厶t2在0〜T x之间任意取值,则可能有下列情况:①当t 1 = 12时,N= 0②当t 1= 0,t2= T<时,N=- 1③当t 1 = T<,t2= 0 时,N=+ 1即最大计数误差为士1个数,故电子计数器的量化误差又称为士1误差(4-10 ) 2.标准频率误差由于晶振输出频率不稳定引起闸门时间的不稳定,造成测频误差。
所以:3.减小测频误差方法的分析根据式4-9所表示的测频误差△ f x/f x与士1误差和标频误差厶f c/f c的关系,可画岀如图4- 15所示的误差曲线。
110-1101CD1010110 102 103 1OK1O2K1O3K1OM1O2M1O3M10-4丄10-5f x(Hz)图4 - 15计数器测频时的误差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岀:当在f x 一定时,增加闸门时间T s可以提高测频分辨力和准确度。
当闸门时间一定时,输入信号频率f x越高则测量准确度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士1误差减小/ fc的影响不可忽略。
这时,可以认为f c / f c以下时,准确度的极限。
【例4.1】设f x若T s增加为1s,则测频误差为士1.误差表达式2OMHz选闸门时间T s = O.1s,则由于士5X 1O —:精度提高1O 倍,/ fc是计数器测频的1误差而产生的测频误差为:但测量时间是原来的10倍。
由式T x= N T o可得T x f o因为:(4-11 )2.减小测量周期误差的方法根据式4 - 11我们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测周期的误差曲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岀:所以:10-1xA ia T iT xT xV B V n10-910-410-8 f cF s A 1A V B [7 (4-12 )xm f x > f (4-13 ) xm 时,应使 ■ F s f 0根据中界频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既:当 用测频的方法;当f x < f xm 时,适宜用测周的方法。
4.触发误差 在测量周期时,被测信号通过触发器转换为门控信号,其触发电平波动以及噪声的影响 等,对测量精度均会产生影响。
图4 - 17触发误差示意图 在测周时,闸门信号宽度应准确等于一个输入信号周期。
闸门方波是输入信号经施密特 触发器整形得到的。
在没有噪声干扰的时候,主门开启时间刚好等于一个被测周期 忑。
当被图4- 16测周误差曲线图 周期测量时信号的频率越低,测周的误差越小;周期倍乘的值越大,误差越小;另外可 以通过对更高频率的时基信号进行计数来减小量化误差的影响。
3.中界频率 当直接测频和直接测周的量化误差误差相等时,就确定了一个测频和测周的分界点, 这个分界点的频率称为中界频率。
干扰 f x (Hz) 110-1/Z 乙7 Z100" "xX/10T x/ /1T x/ /1 10 102103 10K 102K 103K 10M 102M 103M测信号受到干扰时(如图4-17所示,干扰为尖峰脉冲V n, V B为施密特电路触发电平)施密特电路本来应在A i 点触发,现在提前在A i '处触发,于是形成的门方波周期为T x,由此产生的误差(T i)称为“触发误差”。
可利用图4-17(b)来近似分析和计算T i。
如图中直线ab为A i点的正弦波切线,则接通电平处正弦波曲线的斜率为tg a。
由图可得:tg式中,Vn——干扰和噪声幅度。
将上式代入式(4-i4 ),实际上一般门电路采用过零触发,即T T x V n2 Vm(4-i5 )式中,V m为信号振幅。
同样,在正弦信号下一个上升沿上(图中A点附近)也可能存在干扰,即也可能产生触发误差T 2,T互V1 2 ___________ V m ( 4-i6 )由于干扰或噪声都是随机的,所以T i和T2都属于随机误差,可按5.多周期同步法多周期测量减小转换误差的原理如图4- 18所示。
因为闸门信号是和被测信号同步后产生的,所以对周期个数的计数值不存在量化误差。
而两相邻周期触发误差所产生的△T是相互抵消的,因此平均到一个周期上来说就相当于原来误差的1/10。
10T x__r ------ [ __ J------ 1 _______ I 1 _____ U----△T i …',△ T2, ------------------- 10T—图多周期同步法示意图(4-i4 )V B= 0,可得:2 2T n ( T i)( T2)来合成,于是可得T n .( T i)2( T2)2T x T x2 V n2 V m (4-i7 )思考题:1. 分析通用计数器测量频率和周期的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 用电子计数式频率机测量 1KHz 的信号,当闸门时间分别为 1秒和0.1秒时,试比较两种 方法由士 1误差引起的相对误差。
3. 利用计数器测频,已知内部晶振频率 f 尸1MHz A f c /f c =± 1X 10「7,被测频率f x = 100KHz ,若要求“士 1 ”误差对测频的影响比标准频率误差低一个量级(即为士 1 X 10「6),则闸门 时间应取多大?若被测频率 f x = 1KHz ,且闸门时间保持不变,上述要求能否满足? 4.6高分辩率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本节要求:(1) 掌握多周期同步法的原理。
(2) 掌握模拟内插法和游标法的原理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模拟内插法的校准技术。
(4)掌握平均法的原理。
倒数计数器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量的原理,即测量输入信号的多个(整数个)周期值,再 进行倒数运算而求得频率。
图4 — 19倒数计数原理图f x 为输入信号频率,f 0为时钟脉冲的频率。
A 、B 两个计数器在同一闸门时间 T 内分别对 f x 和f 0进行计数,计数器 A 的计数值Nk=f x T,计数器B 的计数值N B =f o T o ,由于: 则被测频率f x 为:f x 吐 f 0N B(4—18)4.6.2 模拟内插法 1.内插法原理从公式中可以看岀:虽然在测「、T 2时依然存在士 1字的误差,但其相对大小可缩小 1000倍,使计数器的分辨率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1.游标法的原理游标法使用了两种频率非常接进的时钟信号。
两个信号开始计数的时刻不同,其差值就 是被测的时间间隔A t 1,如图4— 22所示。
图4— 22游标法原理图因为F 01> F 02,且非常接近,故以后的每个周期两时钟之间的间隔都将减少T 02-T 01,当A t 1= N(T 02-T 01 )时,经过N 个周期,两个时钟信号在相位上完全相符。
故被测时间间隔为:我们定义扩展系数 K 为: T o T02 TO1内插法是把图4— 14中的小于量化单位的时间零头A 11和A 12加以放大,再对放大后的时间进行数字化测量。
图4— 20内插法示意图内插法要对三段时间进行测量:即要分别测岀T s 、「、T 2 (如图4— 20所示)。
图4 — 21内插时间扩展示意图在A t 1期S 1闭合,恒流源I 1对电容C 充电。
A t 1期结束,S 断开,S 2接通,恒流源12 (= 11/1000 )对电容C 放电,直到起始电平位置,然后保持此电平。
例如,在测量At 1的过程中,可得到如下的公式。
I1 t 1I2T 1I111 t1h C C ,1000由上式可见,游标法把测时分辨率从直接法的T oi 提高到了 T oi /K 01.平均法原理在普通的计数器中,由于闸门开启和被测信号脉冲时间关系的随机性,单次测量结果的 相对误差在-1/N 〜1/N 范围内岀现。
某一个误差值的岀现对于所有的单次测量来说是服从均 匀分布的。
因而,在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其平均值必然随着测量次数的无限增多而趋于零。
以有限次n 的测量来逼近理想情况可得:n 0可见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误差为单次误差的思考题:1. 在模拟内插法的测量中还存在量化误差吗?它对最后测量结果的影响有什么变化?2. 提高模拟内插法分辨率的措施有哪些?3. 提高游标法分辨率的措施有哪些?本章小结时间与频率是最基本的一个参量。
本章首先给岀时间和频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时间和频率 标准的建立。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电桥法、谐振法、拍频法等到现在的计数法,测量的精度和范围都有巨大的提高。
电子计数器是应用最为广泛 的数字化仪器,也是最重要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
本章介绍了采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频率比、周期、时间间隔、累加计数及仪器自校 等几种工作模式的原理,并着重讨论了测频和测时这两种基本测量方法的误差。
这一部分是 本章的基本内容,也是要重点掌握的部分。
深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研究解决方法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讨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比如采用高精度频率源来减小标准频率误差;采用多周期测量 方法减小触发误差;米用内插法和游标法减小量化误差等。
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是标准频率源的两项主要指标。
对标准频率源的测量属于频率 精密测量的内容,这种测量是通过两个不同精度等级的频率源之间进行比对来实现的。
由于 一个频率源的准确度是由它的频率稳定度来保证的,因此,检定一个频率源的主要内容是测 量它的频率稳定度。
本章在阐述频率稳定度的基本概念、频率稳定度的表征的基础上,对频 率稳定度的测量方法一一阿仑方差的测量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