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第5课 让我们来做数学(2)学案
初中数学每日讲解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求出数的平方根,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求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方根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平方和乘方的知识。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的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的平方根是虚数等。
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如求4的平方根,可以引导学生思考4可以表示为2的平方,所以4的平方根就是2。
3. 讲解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开方的方法。
三、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 数学 下 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案
一、整式的加减
1.掌握整式的加减法法则,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够将多项式中的括号去掉。
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够合并同类项。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1.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本性质。
2.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基本变换。
3.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三角形
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等。
2.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平行线与相交线
1.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2.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3.能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如调查问卷、统计表格等。
2.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六、概率初步认识
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概率等。
2.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3.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五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习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
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平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
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
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
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
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
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
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
认真做到备学生。
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9.5澳大利亚 第2课时 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5课澳大利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及农产品。
2.知道澳大利亚的工矿业。
3.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重点、难点】1.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及农产品。
2.澳大利亚的工矿业。
3.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导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结合课本P82—84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2.说出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是什么?3.澳大利亚的煤炭和铁矿分布的特点是什么?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别是什么?为什么?二.结合课本内容,填空:1.澳大利亚的养殖数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被誉为“”。
羊的品种是。
2.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程度高。
是世界上的、、等重要出口国。
3.澳大利亚储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等。
和的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被称为“”4.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经济增长点是。
5.澳大利亚人口大部分是移民的后裔,另有少数、移民的后裔。
6.澳大利亚的全国政治中心是。
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海港、工业中心、文化中心是。
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
【要点归纳】1.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牧产品中,除羊毛外还有A.水稻、小麦B.牛肉、小麦C.羊肉、小麦D.水稻、玉米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A.南非B.俄罗斯C.美国D.澳大利亚3.目前,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比例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农牧业、工矿业、服务业B..服务业、农牧业、工矿业C.服务业、工矿业、农牧业D.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东北部沿海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南沿海地区D.中部大自流盆地5.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农牧业B.农牧业产品的出口收入大于工矿业产品的出口收入C.南半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D.工业分布不均,大部分工业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6.中国、西欧、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产是A.石油B.煤炭C.铁矿石D.天然气7.堪培拉市学生放暑假的时间应是A.1月B.7月C.4月D.10月8.下列关于澳大利亚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居民多为黄种人B.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那里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条件好C.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潮湿,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D.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区9.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是A.堪培拉B.墨尔本C.悉尼D.凯恩斯10.“某国地广人稀,畜牧业发达,羊毛,粮食等大量出口,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根据以上描述判断,这个国家是A.蒙古B.印度C.俄罗斯D.澳大利亚11.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C.铂斯是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主要城市D.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总结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用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第5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2. 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椅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特征。
(2)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如分水果、购物等,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购物金额等。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特征。
2. 和家长一起购物,计算购物金额,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第五单元——相似多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4. 应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 难点:相似多边形的判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相似的图形、建筑物的比例模型等,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例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讲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①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③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长比的平方。
(3)讲解相似多边形的判定:① 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例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② 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电路设计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多边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相似多边形实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精神及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必备10篇)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必备10篇)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1)1、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把课本当成练习册。
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1)课前预习阅读。
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
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
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
预习时,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
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2、多想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3、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
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
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多问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
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五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二、完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同行请教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诚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的相关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较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较低气温10∵比上海的较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较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较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较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较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__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
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习。
(五)学生学习易错点分析:(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的系数是4.(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的次数是7.(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的项分别为.(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同庆初中教学设计(导学模式)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第一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二、做一做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数学生活化,学好数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
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等做了准备。
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起,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但在推理方面还不够严谨。
初中数学学授课教案
初中数学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
3. 会应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平方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学生自主探究平方根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2)学生总结平方根的性质,教师补充并强调平方根的非负性。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求平方根的方法。
(2)学生代表分享求平方根的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方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强调平方根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熟练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
3. 学生能够将平方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 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2. 寻找生活中的平方根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简短初中数学教案
简短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平方的概念: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乘以它自己。
2. 提问:那么,一个数的平方根是什么意思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 的二次方根。
2. 讲解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 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以5的平方根为例,讲解求解过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平方根的理解。
2. 选几位学生上黑板演示求解过程,并给予评价。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为什么负数没有平方根?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 提醒学生注意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负数没有平方根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8.5欧洲西部(一)第2课时 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5课欧洲西部﹙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欧洲西部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2.知道欧洲西部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重点、难点】1.欧洲西部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2.欧洲西部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读课本P44的图,完成下列问题:1.欧洲西部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2.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3.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是什么?4.欧洲西部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好处?5.欧洲西部有哪些有名的农产品?二.完成课本P45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从纬度上看,欧洲西部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这些地区会受什么风的影响?2.从海陆上看,欧洲西部是大陆还是海洋?这对气候有什么影响?3.从地形上看,这对气候有什么影响?4.从洋流上看,这对气候有什么影响?5.请你说说欧洲西部有名的发达农业:【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十分有利的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高山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畜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B.法国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C.英国的畜牧业比重占农业产值的70﹪D.荷兰、丹麦主要饲养绵羊,羊毛是主要出口产品3.下列气候类型中,欧洲西部没有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4.西欧最高峻、雄伟的山脉是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B.乌拉尔山脉C.落基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⑴把图中字母代表的岛屿、半岛、山脉、河流内海名称填在横线上。
A 岛,B 岛,C 半岛,D 半岛,E 半岛,F 半岛,G 山脉,H 山脉,I 河,J 河,K 海,L 海。
⑵本区气候形成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等因素有关。
本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形成这一特点的地形条件是。
⑶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处五带中的带。
【总结反思】。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模版(三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模版一、学生状况评估二、本学期教学内容解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涵盖六章,首先为《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将引导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及定理,探讨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同时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以深化对证明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建立不等式,探索其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及在数轴上的表示,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并揭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其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将进一步扩展学生对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研究这两种变换的特性,同时让学生欣赏并应用平移和中心对称在自然和生活中的表现。
第四章《分解因式》将通过实例揭示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联,使学生理解分解因式的本质,并教授几种基本的分解因式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将回顾分数的性质,引入分式,探讨其性质和运算法则,使学生能简化分式,解分式方程,并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模型思维。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将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特性,同时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让学生在几何探索中体验证明的魅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能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
2.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3. 熟悉平移和旋转的规律,理解中心对称的特点,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4. 掌握分解因式的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5.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四则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题。
6. 熟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能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主要难点包括:1. 命题的逻辑推理,理解和应用定理。
2. 深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篇一: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七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全册)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来自: 小龙文档网: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_____________。
学案2:第5课 阿Q正传(节选)
阿Q 正传(节选)【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概括阿Q 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链接作家作品】 背景展示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其领导阶级是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决定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革命者并未去唤醒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广大农民群众,也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和封建阶级的根本利益,结果把革命政权拱手让给了原来的封建统治势力。
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些投机分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者”,他们利用掌握的革命政权去迫害革命势力,杀害革命党人、革命群众。
阿Q 这个想要革命的流浪雇农,却被假革命、反革命分子和假革命政权杀害了。
他无辜,假革命者有罪,而无辜者死,假革命者生。
《阿Q 正传》就是在这样的被颠倒了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阿Q 正传》,1921年发表于北京的《晨报副刊》,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成功地塑造了阿Q 这个世界画廊中的著名形象。
小说紧紧围绕阿Q 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 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 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小说共九章,每三章可构成一个部分。
前三章写阿Q 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概括勾勒出阿Q 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中间三章写阿Q 遭遇的压迫和剥削,进一步刻画阿Q 的性格,表现阿Q 的处境,揭示了时代矛盾;后三章写阿Q 在革命到来之后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语言积累】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土谷祠.( ) ②舂.米( ) ③撑.船( ) ④忌讳.( ) ⑤癞疮.疤( ) ⑥敌忾.( ) ⑦根柢.( ) ⑧下箸.( ) ⑨虫豸.( ) ⑩歌吟.( ) ⑪醉醺.醺( ) ⑫热剌.剌( ) ⑬穿凿.( ) ⑭虱.子( ) ⑮剃.头( ) (2)多音字①畜⎩⎪⎨⎪⎧畜.生( )畜.牧( )②场⎩⎪⎨⎪⎧散场.( )场.院( )③薄⎩⎪⎨⎪⎧鄙薄.( )薄.片( )薄.荷( )④剥⎩⎪⎨⎪⎧剥.削( )剥.皮( )⑤觑⎩⎪⎨⎪⎧小觑.( )觑.起眼睛( )2.辨形组词(1)⎩⎪⎨⎪⎧ 辫( )辨( )(2)⎩⎪⎨⎪⎧ 赢( )羸( )(3)⎩⎪⎨⎪⎧ 诧( )咤( )(4)⎩⎪⎨⎪⎧ 晦( )诲( )(5)⎩⎪⎨⎪⎧ 籍( )藉( )(6)⎩⎪⎨⎪⎧崇( )祟( )(7)⎩⎪⎨⎪⎧讷( )呐( )3.理解词义 (1)小觑: (2)口讷: (3)行状: (4)口碑: (5)出言无状: (6)深恶痛绝: 4.选词填空 (1)奚落·数落①王红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妈妈________了几句,便离家出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P.10的内容: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求规律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猜谜语:
2、4、6、8、10(打一成语)
答案:无独有偶
2、一群整数朋友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列,可排在□位置的数跑掉了,请帮它们把跑掉的朋友找回来;
(1)5,8,11,14,□,20,
(2)1,3,7,15,31,63,□;
(3)1,1,2,3,5,8,□,21.
答案:(1)17;(2)127;(3)13
3、将1—8这八个整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内,使得等式成立:
(
)(
)()()()()()()==9 答案:542718963==
4、请移动一个数字,使下列等式成立:
101–102=1
答案:101-102=1
5、你能根据已知的算式找出规律吗?试把下列式子中的(4)式补全:
(1)32+42+122=132;
(2)42+52+202=212;
(3)52+62+302=312;
(4)72+( )2+( )2=( )2.
答案:8、56、57
练习:如果是一个4×4的方格图案,则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例2:找规律,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
⑴21,32,43,( ) ⑵2,6,12,20,
( )
例3:如图,每个图案中的数有何规律?请说出它们的的规律来。
1 23
4
课后延伸练习
1、根据表格中的数,你能算出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吗?
答案:语文87;英语94
2、将一个平面分成11部分,至少需几条直线?
答案:4条
能力提高训练
1、现有9棵树,把它们栽成3行,要使每行恰好为4棵,如图所示就是两种不同的栽法.请至少再给出3种不同的栽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