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分析

作者:张红霞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03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信息内容、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三个方面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和抽检信息关注程度较高,不同的信息内容存在的问题也有所差异;相比于企业,消费者更需要来自于较权威的机构、专家和媒体的信息;网络报道和广播电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消费者对网络所获取的信息信任度并不是很高,对来自于官方渠道的信息表现出更高的需求。最后,阐明研究结论并提出满足消费者信息需求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消费者信息需求信息交流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越来越低,食品行业面临着巨大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除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王中亮、石薇,2014)。因此,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体系对消除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信息需求,提升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关研究表明,信息公开是缩小食品安全信息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偏差的前提条件(张文胜,2013),高度的风险认知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降低风险的动机,其中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是消费者的最大诉求(周应恒、卓佳,2010)。关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需求,较多的研究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与渠道的偏好。Hornibrook等(2005)将信息划分成消费者主导的信息、商家主导的信息和中性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主导的信息,商家主导的信息其次,中性信息源的效果最差。而国内研究结论则更多的认为最有效的是中性信息源,消费者主导的信息源也很重要,厂商主导的信息源效果最差(胡卫中等,2007;张莉侠、刘刚,2010;韩杨等,2014)。关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内容的偏好。赵源等(2012)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最为关注,接下来依次是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风险警示信息、食品安全常识、风险评估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全世文和曾寅初(2013)将食品安全信息划分为六类:标准类、事件类、质检类、常识类、法规类和认证类;何坪华等(2007)探讨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消费者对事件信息的关注度仍有待提高。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内容的需求、信息来源的需求和信息渠道的需求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并依据研究结论给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为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需求情况以及信息获取行为,笔者于2014年1-2月在北京市进行了消费者问卷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和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需求等内容,采用了网络调研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其中网络调研回收问卷共269份,实地调研回收问卷共150份,经过整理分析得到有效问卷399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从个人基本特征来看,女性消费者要多于男性消费者,比例接近4:6;年龄分布偏向于年轻群体,4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从婚育情况来看,已婚有孩子的消费者占52.1%,且56.9%的消费者有年龄在12岁以下的小孩;文化程度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本科/大专以上消费者占89.7%。结合我国目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群体特征来看,调研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内容的需求分析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消费者深度访谈,得到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处理措施等信息;食品安全监测抽检信息及不合格食品名单;食品添加剂、有害物质风险评估等常识信息;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治理举措等监管信息;食品安全相关认证的含义、机构和标准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对上述信息内容的关注程度,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和常识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和认证信息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进一步分析消费者遇到(或认为)的不同信息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其中真假难辨和信息量较少是所有信息内容存在的共性问题。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最突出的问题是真假难辨;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量较少、较难获取和真假难辨;食品安全常识信息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量较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主要问题也是信息量较少,其次是过于专业化;而食品安全认证信息的突出问题是信息过于专业化。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来源的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针对不同的食品安全信息来源,消费者的信任度和需求程度也有所不同,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来自质检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最为信任,说明政府部门和质检机构在向消费者传递食品安全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消费者尤其需要来自于这些权威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其次是专家、消费者协会和新闻媒体机构,说明这些信息来源

也是消费者比较信任和需要的;接下来依次是食品行业协会、其它消费者,而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任度最低。可见消费者对政府机构和媒体的信任度远高于企业,消费者更需要来自于权威机构、专家和媒体的信息。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渠道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消费者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网络报道、广播电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在被调查者中分别有75.4%选择了网络报道,64.9%选择了广播电视。接下来依次是亲友同事谈论、报刊杂志、政府网站、公报等官方渠道和微博/博客等,可见这些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通过食品企业宣传获取信息的消费者只占13.8%,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渠道的信任程度,发现消费者普遍对政府官方渠道和广播电视信任程度较高,其次是报刊杂志和网络报道,网络虽然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但是消费者对网络报道的信任度不高。对于从企业获取的信息,消费者信任度最低。可见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官方渠道的需求程度最高,其次是权威媒体和网络等渠道,对于企业这一信息渠道认可程度还非常低。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处理措施等信息需求程度最高,其次是食品安全监测抽检信息,对于食品安全常识信息需求程度也较高;不同的信息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所差异,其中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最突出的问题是真假难辨,其它信息内容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量较少和信息过于专业化等;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信息来源,消费者最为信任的是质检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等,其次是专家、消费者协会和新闻媒体,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任度最低,消费者最需要来自于较权威的机构、专家和媒体的信息;网络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但是消费者对网络报道信任度并不是很高。广播电视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消费者比较信任的渠道。消费者对来自于政府官方渠道的信息信任度最高,但从这一渠道获取的信息量却较少,官方渠道的信息与满足消费者信息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要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需要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积极主动的收集、整理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向消费者发布信息。政府部门在满足消费者信息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同时,在发布不同的食品安全信息内容时还应注意一些不同的问题,对于消费者需求程度最高的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应建立灵敏、高效的舆情监测体系,尽早发现相关的事件信息并准确掌握事件情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处理措施等,防止消费者难辨真伪,产生恐慌;定时定期的发布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监测抽检信息,并扩大宣传使消费者及时了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普及有关食品添加剂、有害物质风险评估等食品安全常识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