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读完沈丽新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感受到了她对教育、对学生的强烈感情,感受到了她对学生丰富的爱、全面的爱、有智慧的爱。

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自身的深切追问,许多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许多教育名家用立己达人的精神追求和敦品励学的努力实践,诠释出教师的真谛。

而在沈丽新那里,我也看到她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逐渐向那个温婉、知性、博爱、智慧的自己进发。

她提倡适当随顺学生的天性。

孩子入校前都是天性活泼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那么好奇,他们与这个世界亲近,他们快乐得无忧无虑,但经过多年的教育后,还有多少孩子能保有天性呢,是不是有的孩子已被我们灌输到麻木,以至于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了厌恶,保有学生的天性,就需要保护孩子纯洁的心灵,在她的眼里,众生平等。

她主张不让孩子学会虚伪,延迟他们的功利心,荣誉心,削弱他们对于官职和权力的崇拜,帮助他们学会以平等之心看待身边事物,让孩子学会不媚上、不虚伪、不势力,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这应该成为学生的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

沈丽新认为: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就展现在教师平日面对儿童的姿态上。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她说:“我们应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建立起专业的师生关系,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是的,如果只有爱的情感,而不具备爱的能力,无法让学生感受你的付出,无法让学生理解你的感情,无法建立学生和你之间的信任,那么爱又在哪里呢?我们要善于运用期待的眼光,对孩子的未来满怀无限的憧憬,对待孩子的错误、过失、疏忽宽容地谅解,温和地指出。

要善于创新自己的课堂,采取种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只是按部就班,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尽可能减少测验的频度,要留适当的作业,要充满耐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你无法想象哪个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即便他们都不是精英,让他们幸福地、安全地在教室里成长又有什么不好呢?剩下的才是教育,总拿知识的标准衡量孩子,会不会对学生是一种不公平呢?沈丽新提倡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教室当然可以有活动的笑声、有操作的响声、有朗朗的读书声,但在学生经过室外活动的锻炼,回到教室做一回温润的、静思的少年又有什么不好呢?她认为要爱学生,就需要有温情、善意、敏感、理解、尊重、呵护、随顺、体谅、专业和自省这样丰富的内在和外在爱的能力,是的,当你能做到这些时,你的学生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那时你的爱就一定能让学生看见,并长久地在孩子的眼中、心中留存!。

2020《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

2020《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是一本从细节入手,以实例为支撑的书。

作者从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真切地向学生传递爱,向教师传递爱爱护学生的妙招。

在教育生命之旅中遇见《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更让教育旅行多了一分思考。

书中强调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不得不说,沈老师的学生是幸福快乐的,如班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不追求整齐划一,不介意领导评判;学生可以在溪流边自由泼水玩耍;就餐的队伍可以不那么整齐划一,等等。

这一切都源于沈老师的爱。

所有的爱,都是需要用语言与行动表达的。

对方接收不到的,其实不是爱,只是你个人的感觉,那与爱无关。

作为教师,不能只在师德征文、演讲或者年度工作总结、德育论文里对着学生抒情“我爱你”,你甚至可以不习惯、不愿意对着学生说“我爱你”,但要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教师应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和技巧。

学生只有看得见教师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建立起专业的师生关系。

作者善于从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真切地向学生传递爱,向教师传递爱护学生的妙招。

本书提供的具体建议和实用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心平气和地站在教育现场,保护学生纯净的心灵,传递教育的力量。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常常摆起一张冷漠的面孔,高高在上,他们把学生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学生必须按照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去学习和生活,不许越雷池一步,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稍微犯了一点错误老师就声色俱厉地批评,甚至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措施,学生简直成了“装在套子的人”,试问?这样的学生有发展前途吗?正如沈丽新老师所说:“让我们坚持教育中的儿童立场。

教育的原点是儿童,我从此真正去倾听儿童的心声,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儿童世界的多姿多彩。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透过文字诉说着,教师教育时光里的善意和温度,承载着世界的未来。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随笔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随笔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随笔爱是教育的永恒,“爱”是老师的基本。

读沈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从中读到了沈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都是在对学生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呈现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爱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爱学生要先尊重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时对学生是不分差异的,应该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他们一视同仁。

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

师道尊严是必须的,对于犯错的学生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但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做错事的后果,让学生知道必须遵守某些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确立秩序。

尊重学生我们要学会“忽略”。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制力有限,他们难免会犯各种小错误,如集会时间过长而导致站姿不佳、学习中的一些不认真、不严谨等等。

只要不是太严重,我们都可忽略。

每一个儿童都是从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时犯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尊重学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交往、学习的主阵地,做为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上产生真正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氛围、形成高效。

尊重学生就要在班级生活中践行平等。

与学生相处时用第一人称,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不培养优秀学生的优越感,不给后进生“特殊待遇”。

引导学生理解并包容不同的人与事。

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希望他人对自己礼让谦和,孩子也一样。

一个时时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的孩子——无论是在教师面前,还是同学面前,能慢慢学会平等对他人、尊重他人——不管这个人比他强还是弱。

爱学生要有专业的教育素养。

教师要有专业的教育素养,这些专业素养就包含善于学习、自我反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善于识别学生不同的学习、游戏、交往能力,并善于把观察的结果转化可体现为对学生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做一个不轻易生气的老师。

学生每天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否则就不是学生了。

做为老师,不轻易生气也是老师爱心的体现。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读后感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读后感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读后感》读完《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这本书,我就像找到了教学路上的一盏明灯呀!书里说要让教学变得有趣,这可太对啦!就像我们平时喜欢和有趣的朋友玩一样,学生们当然也会喜欢有趣的课堂呀。

以前我总觉得教学就是严肃认真地传授知识,现在才明白,加点幽默、搞点花样,那效果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讲个小笑话,或者把知识点编成好玩的故事,学生们肯定一下子就精神了,哈哈。

还有啊,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各的美。

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人,得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多花时间去了解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另外,要让学生有参与感也很重要呢。

不能总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得让他们也动起来。

搞点小组讨论呀,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学习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我记得我有一次上课,让学生们分组表演一个小话剧,结果他们可积极了,那热情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要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总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想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就得用心、用爱、用智慧。

不能死板地教书,得灵活多变,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就像那句话说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们要做那个点燃火把的人呀!现在想想,以前的自己还真是有点傻呢,只知道一味地灌输知识。

以后呀,我可得好好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们都能开开心心地学习。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做到!就像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一样,我也要让我的教学变得闪闪发光,让学生们都爱上我,爱上我的课!嘿嘿,加油吧!我一定行!。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爱,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善表达,或是表达不当,让本该有的美好变成遗憾。

“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并未让我们赢得孩子的心。

沈丽新老师的《让孩子看见你的爱》一书既包涵了案例分析的剖析,又做了对教育过程的深层思考;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传承,也是中西教育的文化精髓。

她用爱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是教师成长楷模。

“让孩子看见你的爱”,需要“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

从“尊重的教育”开始,用“教师有力量的语言”把握与学生间的交流,用“另一种智慧——忽略学生身上的不完美”,秉持专业的态度实施爱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该是同步的朋友”,不管你是前方的指引,还是路边的陪伴,或者是后面的推动,我们都应秉持善意,“努力揣摩孩子的心意”,“随顺孩子的天性”,注意自己的言辞、仪态、行为,“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的是温情,是理解,是宽容,是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做一个让学生保有童年天性的教师”;“做一个不轻易生气的教师”;“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教师”;“做一个优雅的教师”。

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达到学生愿意为之改善行为的程度,他们才会真正信服,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

优雅点、和蔼点、呵护点,孩子就会成长的更加美好,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多一份小小的幸福”是我今后每一天的目标。

“让孩子看见你的爱”,不妨“时常妥协,始终坚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的一个天使,“我们必须为学生的幸福着想,让他们心怀好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真的应该等待每一个儿童抵达自己的彼岸”。

学生存在差异性,“直面差异追求更美好的教育”才是我们每天工作的重心。

“忽略”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只是忽略一些不完美、一些所谓的机会、一些碎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小细节。

在对孩子足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的忽略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并更好地保护他们心灵的自由。

学会课堂反思,善于从自身找循原因,让班级和学校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怀抱。

爱是一种专门能力——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爱是一种专门能力——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我们后天习得的能力。

”当我翻到沈丽新老师的新书《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时,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专业能力。

作为新教师的我,遇见沈老师的书,开启了一场关于“爱”与“美”的修行。

“优雅”———爱的基石。

沈老师在书里写道:“‘优雅’这个词语,因为珍爱,遂放在心头许多年。

不可以要求自己一夕达成,只提醒自己:身为女子或者女教师,或许‘可以’,其实‘应该’,因为优雅而美丽。

”这让我深深感动。

优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慢慢修炼而来。

沈老师告诉我们,“优雅”开始于阅读,发展于职业生涯,坚定于教育现场,定位于整个人生。

循着沈老师的步子,我开始阅读,带着学生一起阅读。

慢慢地,在管理班级时我的语调轻了,在处理问题时我的态度柔和了,脸上的微笑也露出来了。

学生因为阅读,也开始知书达“礼”。

从“优雅”起步,我知道来日方长。

“看见”———爱的习得。

“教师应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和技巧。

学生只有看得见教师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建立起专业的师生关系。

”这是《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的核心。

教师有爱,更需要让这种爱被看见。

在书中沈老师是这样做的———“看见”的第一方面是教师要用专业的、温和的态度去提醒,去指正学生不够美好,不恰当的行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看见”的第二方面是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范本,让学生知道,什么叫优雅、善良、文明、有爱心。

在书中,沈老师在行动中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做了一个可供学习的范本。

“看见”的第三方面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善意和美德,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幸福。

“浸润”———终身素养养成。

在沈老师的教育现场,学生时时刻刻处于一个充满爱、富于安全感的氛围中。

“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是沈老师的坚持。

安全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才不会惊慌失措,学生才能萌发其他情感要素,才会有清醒的头脑和自由地生长。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范文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范文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范文《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范文》最近读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感触颇深。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教育案例,向我们阐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动力和支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我意识到,过去我可能在某些时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比如,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我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而没有去耐心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书中提到,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而应该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让我想起了班上的一位学生,他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平平,但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他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从那以后,我经常给他一些组织班级活动的机会,他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和积极,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爱学生还意味着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很多时候,学生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导者,更是一个倾听者。

当他们遇到烦恼和困惑时,能够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能够得到理解和安慰。

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让学生看见爱的关键。

只有当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时,他们才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心得开学初,师傅推荐我读一本《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我内心很是感激,因为正值我专业成长困顿无助的时候,需要有这样一本滋润心灵的书籍。

读着,读着,我除了拥有现实的生活以外,还拥有了一个更为浩瀚精彩的世界。

本书的作者是沈丽新,小学教师,儿童成长的陪伴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首批培训师,多家媒体专栏作者。

著有《英语可以这样教》,译有《学习原来如此有趣》等。

(一)我最喜欢开篇《序》中引用诗人罗伊•克里夫特很有名的诗《爱》,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文中这样写:“相信每一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仅仅有爱,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同样,我也相信大多数教师是爱学生的,可如果只凭借“爱”的情感,并不能够轻易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建立起专业的师生关系,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读到这段话,我的内心触动很大,自认为也是热爱学生的,但有时候让我陷入不仁不义的境遇。

曾有这样一个女学生,我刚认识她不久,就从同事的交谈中知道了她的学习成绩很差,家境也不好,父母离异,母亲在外地打工,经常由爸爸照顾,爸爸又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常常在工地上干活,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是爱莫能助。

在爸爸很忙的时候,住在乡下的奶奶也会来关心一下她,但只是偶尔。

知道了她的情况后,我非常同情她,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她游离不定的眼神让我觉得她缺乏安全感,我握着她的小手,试图让她紧张的心安静下来。

当她说到妈妈时,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她说她长大后一定要和妈妈一起过。

缺少母爱的幼小心灵是多么脆弱啊,我真为孩子难过,轻轻拍着她的肩头真诚地说:“你是个很坚强的女孩,老师愿意帮助你,有什么困难给老师说,可以吗?”她擦掉眼泪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

之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在同学面前鼓励她,让她有了自信,在集体中有了存在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1500字:做一个优雅的教师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1500字:做一个优雅的教师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1500字:做一个优雅的教师爱,是一个熟悉的字眼,是所有情感的源泉;它是一双无形之手抚平所有伤口;更是一股涓涓清泉,沁入心脾之甘甜。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爱,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善表达,或是表达不当,让本该有的美好变成遗憾。

“打是亲骂是爱”,“严师出高徒”这些深入骨髓的传统教育的本能,时至今日似乎还被人津津乐道。

但不难发现,我们并没有赢得孩子。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那就读读沈丽新老师的《让孩子看见你的爱》吧!沈丽新老师不愧为儿童的陪伴者,在《让孩子看见你的爱》中,既有案例的剖析,又有对教育过程的深层思考;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传承,也是中西教育的文化精髓。

她用爱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是一部很好的教师成长的范本。

阅读沈丽新的文字,总能给我太多的感悟,她的文字纯美干净,如一阵微风,从旷野上吹过,让人惬意,她的文字深深地蕴含着一种悲悯情怀和宗教徒一般的博爱,她从庸常的教育琐事中总能敏锐地发现优美和瑕疵,总能提出更为人性化的、更为普适的观点,没有过于辛辣的讽刺,有的是类似花香在房间里的弥漫。

她不断向着真正的自己去寻求,向优雅的自己进发,领略路上的风景,也用自己的思想成就自己的人生。

这本《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教育、对学生的强烈感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温情的文字走进她细腻的内心,感受她对学生丰富的爱、全面的爱、有智慧的爱。

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自身的深切追问,许多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朱永新的“做一个幸福完整的教师”、于永正的“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程红兵的“做一个自由的教师”,窦桂梅的“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他们用立己达人的精神追求和敦品励学的努力实践,诠释出教师的真谛。

而在沈丽新那里,我也看到她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逐渐向那个温婉、知性、博爱、智慧的自己进发——“做一个优雅的教师”,这也成了我的教育理想。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笔记一、书籍基本信息。

很遗憾题目未明确出版社等信息,以下为不依赖特定版本的读书笔记内容。

二、读书心得。

(一)爱的重要性。

1. 教育的基石。

- 在教育过程中,爱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元素。

教师的爱就像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时,他们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书中提到有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缺乏关爱,而教师的爱就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 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无形纽带。

一个充满爱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与那些仅仅以权威来管理学生的教师不同,以爱为出发点的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困惑。

书中有许多案例表明,当师生关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时,课堂氛围会更加和谐,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都会显著提高。

(二)如何让学生看见爱。

1. 关注细节。

- 教师表达爱的方式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

记住学生的生日并送上简单的祝福,或者留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小变化。

书中提到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最近上课总是走神,经过细心观察和询问,了解到学生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

教师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爱。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能让学生知道老师在真正关心他们,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2. 尊重与理解。

-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让学生看见爱的重要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

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

理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且以包容的态度去引导他们改正,这也是爱的体现。

书中举例说,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但在艺术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不是只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3. 积极的反馈。

-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是表达爱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还是在课后对学生作业的鼓励性评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近年来,教师个人计划成为了教育界的一种趋势,它是教师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和全面发展。

本篇文档将重点探讨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物《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的实践过程和效果,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概述《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是一本由陈家韶所著的教育读物,主要介绍了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展现。

作者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教育能力、教育质量和行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和表达真挚的爱心,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本书围绕着教师人格魅力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其中包括如何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何塑造亲和力、如何塑造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

二、实践方案及过程1. 阅读过程在读完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教育和教师人格魅力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书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于是,我决定将书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我个人的教育实践中。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逐一记录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深入思考和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总结,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

2. 实践过程在我认真阅读和学习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这本书后,我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应用到我的教学中。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锤炼。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更加自然和真诚的方式去关心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和关怀。

其次,我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最后,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我也运用了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例如建立微信群,及时发送家庭作业和家长会议的通知,倡导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尽力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书分享在教育的世界里,爱是灵魂的燃料,是成长的阳光。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我们的爱去滋养学生的心灵。

最近,我阅读了英语教师沈丽新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一书,它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爱的力量和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爱的力量无比强大。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教师的热情和关爱,每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都离不开那份深深的师生情谊。

下面我将分四个方面来介绍此书。

一.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坚定”意味着对学生的要求明确而不动摇;这节课该完成什么作业,英语单词抄写几遍,语文默写错几个字以下可以不用重新默,数学口算题错满几个要重做,作业本交给组长还是从后面传上来……这样的事是需要教师慎重考虑的,不需要与学生商量,是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的,教师理应关心孩子,最好保持童心,留有天真的一面。

但同时,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孩子成长的职责,对于孩子的违纪行为、不合适的言行,要及时指出并处理。

教师要帮助孩子向善求真,引导孩子了解并遵守教室里以及其他场合的行为准则。

“温和”则意味着尊重孩子,并一如既往地传递教师的善意。

教师面对学生始终温和而坚定,学生必然有向上、向善的意愿与动力。

对听课习惯不好的孩子,作者总是用心地捕捉他们偶尔的好表现加以表扬,并寄予期望。

比如,作者会对他说:“你今天的听力题全对了,证明你专注倾听了。

你很聪明,但平时专注倾听的能力还不够好。

不断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你的英语成绩很快就能提高。

”二.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美国耶鲁大学的儿童精神病学专家詹姆士·考莫尔这样说过:“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提到“师生关系”,在国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爱”。

相信每一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仅仅有爱,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学生喜欢就是目的吗?被学生喜欢,应该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专业素养的教师之后的副产品,而不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目的。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教师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教师读书心得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教师读书心得亲爱的学生们,我希望能与你们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

阅读对于我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我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一些我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重要经验和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你们应该选择与自己所学科目、兴趣爱好或者个人发展目标相关的书籍。

这样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2.深入研读:不要只是匆匆浏览或者将读过的书籍随意翻翻就算了。

要想真正从书籍中获得收获,我们需要耐心、细致地阅读,并思考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观点。

可以用笔记、批注等方式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想法。

3.学会质疑和思考:阅读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要有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与书中的作者对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内容。

4.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阅读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当我们从书籍中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思想时,不妨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5.与他人分享和讨论:阅读后,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和讨论,来增进我们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人一起组织读书会,讨论书中的观点和思想。

这样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

最后,我希望你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启发的方式。

希望你们能够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个人素养。

祝愿你们阅读愉快,取得更大的成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教师面对学生时候,应该要“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不然,教师付出再多的“爱”,也是空洞的。

教师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策略和技巧,这样师生才能建立起专业的关系,才能收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看到我们的爱呢?爱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

当我们弄清楚学生是怎样的人,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并能鼓励学生把错误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对于学生的错误,不是挖苦和讽刺,而是带着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时,学生们就会感到老师真的在爱他们;当学生感受到我们在倾听他们,愿意走进他们,愿意聆听他们的心情,愿意提供自己的帮助,并认真对待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体谅他们的心情时,他们就会感觉到我们老师的爱;当我们与学生相处时,带着尊重的态度,并且足够尊重他们,让他们参与作出决定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积极主动的承担自己选择后的责任时,他们就感受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当老师在一种鼓励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没有威胁的环境中,帮助他们理解其选择带来的后果,没有了教师的大喊大叫,没有了教师的讽刺挖苦,有的只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认可,自己的改正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当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这个班级中的存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爱!
当学生理解了老师的付出,感受到了老师的真爱,老师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了,更有趣了,自己时刻都在享受职业的幸福感。

而学生体验到了关爱、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从而把这种来自老师的关爱,变成一份爱自己的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梦想,爱自己的成长。

所有的学习再也不用督促,因为学生是在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人间的爱!。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育书籍,让我对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态度和行动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和重要性。

其次,这本书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例如,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这本书提醒我们,教育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学生也需要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关系。

老师也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篇非常好的教育指南,它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这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前段时间,网上热议“教师不能跪着教书,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跪着教书,不如不教”┄┄等等;也有的说“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等等,事实告诉我们不能赢得学生的心。

看了沈丽新老师编写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一书,让我理解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管理孩子,让每个孩子有归属感,让孩子明白你的爱。

让孩子看见你的爱,老师必须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

互相尊重,尊重学生天性,保护学生个性,平等对待每个人,示范并教导孩子,信任每一个孩子。

学会尊重他人,不单指的是学生要尊重老师,作为老师更要懂得尊重好每一个学生。

有时我们抱怨自己不被尊重的时候,在我们抱怨太多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时候,甚至在我们嘲笑有些人习惯不被尊重的时候…… 我们真正教会学生尊重他人了吗?同时让学生保持对老师的敬畏。

不管在前方指引,还是在路边陪伴,或者在后面推动,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的是温情,是理解,是宽容,是爱。

在课堂内外,让我们孩子的心灵保有童真与纯净,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不经意间的话语行为,都会引起更大的作用。

那可能才是学生终身难忘的知识。

让孩子看见你的爱,我们必须秉持专业的教育素养,无论是教学专业知识,还是教育专业方面。

现在社会网络信息发达,学生接收的知识量都很丰富,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学生才会买你的账。

孩子有独特的个体,不是阅兵场上的将士,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更不是工场的标准件。

让学生真正信服,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

我们不要轻易的生气,行为举止优雅一点,对学生,尽量不辜负,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更加美好,让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多一份小小的幸福。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应着力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

教室里,老师和学生都应轻声说话,班级是孩子的学习之地,是他们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地方。

这里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的领地。

如果孩子们成天胆战心惊,随时有受恐吓、受欺负的感觉,其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心得体会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心得体会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心得体会这学期我读了沈立新老师编写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感触很深也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但是不一定擅长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这本《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教会我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爱。

不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上,人都会期盼一份来自亲历的述说,期盼一份来自内心的清澈。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中从案例的剖析到教育过程的反思,不时显现、散发出的真诚、质朴的光辉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它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静气而且还要有学气和人气。

更要具有爱心。

沈老师在《做一个优雅的教师》一文中提到“对待孩子要心平气和”。

教师需要的正是那一份“静气”,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细细地品尝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对他们大吼大叫,静下心来研究、反思,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

教育事业是需要长期投资的,作为教师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刚毕业的那几年。

1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现在的学校,接的是五年级,刚开始教书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刚毕业的那两年,什么评比都没参加,也没得什么奖,就这么“与世无争”的工作。

看着别人得奖,偶尔也会羡慕一下,但也不会有什么特别感觉。

后来,学校分配来了新的老师。

从刚开始新教师上课时,纪律掌控得不理想,到慢慢地适应学校的工作,适应课堂教学,一学期下来进步很快。

不仅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扬,并且在评比中获得了荣誉,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想想他们,跟我在同样的学校,却保持着那份“静气”,努力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看到这些,于是我也试着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教学生,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保持着一份老师该有的“静气”,得到的是我也出成绩了、获奖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体会到的是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便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爱”是教育的永恒,“爱”是老师的基本。

读沈新丽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从中读到了沈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都是在对学生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呈现的。

爱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

我们经常喜欢那些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为我们争取了荣誉。

而实际上,在将来,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却是那些“差生”。

在未来,卖菜给我们的、给我们收电费、给我们开出租车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认为是“差生”的这些学生。

由此我想到在一所初中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估时,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主要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存在问题,我在反馈会上说到“我们是在培养我们学校的未来家长,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我们学校以后生源的质量,因为那些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在本地生活,基本上都会外迁到其它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而留在本地工作生活,为本地服务的基本上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差生’的学生”。

真正的尊重学生时对学生是不分差异的,应该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他们一视同仁。

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

师道尊严是必须的,对于犯错的学生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但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做错事的后果,让学生知道必须遵守某些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确立秩序。

尊重学生我们要学会“忽略”。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制力有限,他们难免会犯各种小错误,如集会时间过长而导致站姿不佳、学习中的一些不认真、不严谨等等。

只要不是太严重,我们都可忽略。

每一个儿童都是从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时犯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尊重学生我们应有边界意识。

有时我们为了让孩子树立孝顺长辈意识而布置一些家庭德育作业如拥抱父母、为父母洗脚等等。

这些作业有时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试想,一个单亲家庭或父母不和或没有父母的家庭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的老师有时真的不能管得太多太多。

我们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称呼也要适当,赶时髦或不择口都是一种禁忌。

尊重学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交往、学习的主阵地,做为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上产生真正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氛围、形成高效。

尊重学生就要在班级生活中践行平等。

与学生相处时用第一人称,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不培养优秀学生的优越感,不给后进生“特殊待遇”。

引导学生理解并包容不同的人与事。

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希望他人对自己礼让谦和,孩子也一样。

一个时时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的孩子——无论是在教师面前,还是同学面前,能慢慢学会平
等对他人、尊重他人——不管这个人比他强还是弱。

爱学生要有专业的教育素养。

教师要有专业的教育素养,这些专业素养就包含善于学习、自我反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善于识别学生不同的学习、游戏、交往能力,并善于把观察的结果转化可体现为对学生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专业素养首先是专业的师生关系。

在建立师生关系时要记住“师生不必成为朋友”,就如美国年度教师罗恩·克拉克说“我不是来这里跟他们做朋友的,我是来这里教他们的”。

师生成为朋友,只能在学生长大成人后。

学生喜欢不是目的。

做老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我们应该成为一个目的明确的老师,即明确的教育目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

做一个“另类老师”也是老师的素养之一。

做为老师,既要遵守上级的各项规定,但也要因事因时而宜。

让孩子保持童年天性才能让孩子产生教育的幸福。

在校园里、校园外,会有各种规范和安全制约着我们的教育施展。

如何让孩子在这些制约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是老师的一种专业素养。

在严厉的安全制度下,让学生们体验到一些体验不到的经历可能会是孩子一生中难得的回忆。

回顾刚参加工作时包车带孩子们外出春游,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一件胆大包天的严重事件,但是留给学生的回忆却是满满的,现在还有哪些学生有这样的回忆呢?大声朗读有时对声音是一种伤害,但我们有时就是乐此
不疲,让学生默默阅读,既不影响别人也能保护自己的声带同时也达到了阅读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但这要有一些风险,需要老师的“另类”想法。

做一个不轻易生气的老师。

学生每天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否则就不是学生了。

做为老师,不轻易生气也是老师爱心的体现。

平常,我们对成年人和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时态度完全不同,这实际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对学生不生气是对学生的一种敬畏。

“不生气,是老师修养的一种体现,不生气,是爱生的一种体现。

不生气,才能使老师成为一位优雅的老师,不生气,才是老师‘幸福校园生活’的起源。

”爱学生在妥协中坚持。

学校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育人的过程中总会接到上级的各类评比通知文件,学校为了管理,总会制订一些规章制度以规范执行。

做为老师,必须要执行文件精神和规章制度。

但是在执行这些规定是一种妥协,在妥协以后,我们还能为学生做点什么呢?坚持点什么?
每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只要这种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利的,我们就该坚持下去。

学生在学校里就开始学习终身受用的技能这本就是教育的一种功能,只不过在现行功利教育下老师把这个功能给忘记了。

沈老师能有这种想法,正体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

每一个错误都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耐心去去寻找和关注这个原因。

我们老师有时只是一味强调所见的事实,而不试图去理解“事实”背后的原
因,从而使教育无效。

努力去探究每件事的背后真相,解决真正的问题就是老师的爱学生的表现,也是让学生看见老师的“爱”的方式。

“良知义务”是一种爱心的表达方式。

1992年2
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

法官以“良知义务”最后判他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这里,法官认为执行命令的时候,应该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卫兵。

当我们在执行那些违背教育常识的指令时,我们不妨把“枪口”向上抬高一点点。

爱学生就要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喧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而这么一来,则使学生更加兴奋。

用紧张的、提高声调说出来的话,会使大脑两半球皮层进入某种麻木状态:学生什么也没有听见,这时候教师就非但要大声喊叫,而且有时候还得敲桌子了。

”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保持教室安静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教室安静就是为了让学生动静有度。

打造安静教室首先要轻声说话。

在教室里师生不大声说话,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修养,使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

“教师一如既往地轻声说话,这是最好的教材。

教会学生适时地轻声表达,这是对他们一生有益的能力。

只有师生都能静心,才能成功打造安静的教室。

在一间安静的教室里,师生可以正常、有序且高效地教与学,教师可以轻松自如、学生可以静心敛气,教育才会更加美好。

重视教室里的仪式感。

仪式感,让每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变得更加闪亮。

体验过某种仪式感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对之后的生活会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重视入校的仪式,让学生礼敬校园。

学校应该是让孩子从蒙昧走向理性的摇篮。

孩子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参加适当的仪式可以更明确:学校不是跟家一样的地方,不是可以任性胡闹的地方,更不是可以耍泼撒野的地方。

重视开始上课的仪式,让学生尊重课堂。

重视收全作业的仪式,让学生敬畏作业。

教师只有重视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并且通过各种仪式让学生知道对收作业的重视态度,他们才会重视你布置的作业,并及时去完成。

重视颁奖仪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素养。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离座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传承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学校需要去做的。

教育,需要有教育的理念。

学生到学校来学习,收获的并不只是某些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这些学科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能力、品行的习得与发展。

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执行上级的各种规定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传递给学生。

这些,需要老师的爱心才能去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