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化学面试试讲教学教案万能模板
---化学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 能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复杂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
2. (应用性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面试的化学教师,我的试讲题目是《(课题)》。
2. 导入方式:- 实验导入: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 直观导入:展示实物、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知识讲解:- 讲解(知识要点),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 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关键概念和公式。
2. 实验演示(如有实验):- 演示实验步骤,讲解实验原理。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3. 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 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板书,清晰展示知识要点)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请根据您的具体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对上述模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教资面试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2.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那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都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呢?2. 学生回答:他们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 引导: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电子层排布密切相关,那么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1.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通过实验演示,观察镁与冷水、沸水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铝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 元素周期律(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得出元素周期律。
(2)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2. 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掌握了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2. 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注重结合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2021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离子反应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
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溶液的形成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回忆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总结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这些实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讨论交流】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实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活动三:认识生活中乳化现象【讨论交流】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回忆生活中使用洗涤剂的过程,讨论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总结交流】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讨论交流】根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别?【师生总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化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高中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章节内容:[具体章节名称]- 教材出版社:[教材出版社名称]- 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概念、原理、技能等]-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理解、应用、分析等](二)学生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兴趣等] -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已有的相关化学知识]- 教学预设:[根据学生特点预设可能的教学情景和问题]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学会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化学现象。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化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动画演示化学过程。
3.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活动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目的:讲解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 活动内容:1.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2.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展示化学现象]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化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环节三:课堂练习- 活动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活动内容:[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环节四:课堂总结- 活动目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 活动内容:1.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 总结规律:[总结本节课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环节五:布置作业- 活动目的: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讲题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讲题试讲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和技能;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难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 试管、试剂瓶、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 硫酸铁、氯化钾、氯化铁等;3. 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表;4. 讲稿、PPT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化学讲题试讲内容;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化学基础知识(15分钟)1.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1. 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2.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四、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2. 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实验数据处理(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2. 辅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并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馈:1. 统计学生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化学反应动力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速率的步骤。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让他们对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试管、试剂、天平等。
2. 实验材料:反应速率实验材料。
3. 教学课件: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2. 练习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情况进行评分,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根据反思结果调整
下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资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资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并能够分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夹、试管支架、醋酸铁钠溶液、盐酸、氯化亚铁溶液等
2. PowerPoint课件: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3. 氧化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分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框架。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检验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教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能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掌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掌握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 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 掌握运用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问题。
3. 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关系;- 化学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理解和运用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5分钟)-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速率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30分钟)-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详细讲解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介绍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方程的概念。
3. 实验探究(50分钟)- 设计实验验证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探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之间的关系。
4. 拓展应用(20分钟)- 结合日常生活或实际问题,设计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分组讨论和展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5. 归纳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强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关系。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5篇)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怎么制定?制定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需要注意什么?你是否在寻找”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的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的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3.掌握如何计算酸碱反应中溶液的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式表示。
难点:计算酸碱反应中溶液的浓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
(1)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3)讲解如何计算酸碱反应中溶液的浓度。
3.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实验现象。
4.练习与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计算练习,并进行讨论解答。
5.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
1. 计算以下酸碱反应的溶液浓度:
HCl + NaOH → NaCl + H2O
2. 写出以下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具体一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化学平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移动和影响因素;(3)学会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2)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建立、移动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2)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现象;(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化学平衡的建立、移动和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1)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建立、移动和影响因素;(2)结合实例,讲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分析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2)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一、化学平衡的概念1. 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2. 平衡移动:改变外界条件,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能够运用电子排布式描述原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3. 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1.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的理解。
2. 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原子模型、电子枪、荧光屏、导电纸等。
3. 学生分组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张原子结构图,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后,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是如何构成的。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电子云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结构。
3. 讲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包括能级、轨道、电子云等概念。
4. 举例说明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如氢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2. 实验器材:原子模型、电子枪、荧光屏、导电纸。
3. 实验步骤:a. 将原子模型放在荧光屏前,调整电子枪发射电子。
b. 观察荧光屏上的电子分布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c.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四、小组讨论1. 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2.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2. 强调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进班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什么?化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课堂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结合实例,阐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堂实验(1)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总结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课题:化学是什么?一、基本概念1. 化学是什么?2. 化学的研究对象3. 化学的应用二、基本原理1. 原子论2. 分子论3. 酸碱理论三、基本方法1. 实验法2. 理论法3. 模型法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实验操作规范,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3.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有所提升。
4. 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高中化学试讲备课教案模板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2. 授课班级:(例如:高一(1)班)3. 授课教师:(例如:张三)4. 授课时间:(例如:2023年3月15日)5. 教学内容:(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层、电子云等。
-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变化、主族和副族元素的性质变化等。
- 学会运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 运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难点:- 理解原子结构中电子云的概念。
- 理解元素周期律中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 提出问题:原子是如何构成元素的?元素的性质是如何决定的?2. 新课讲授- 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层、电子云等。
-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变化、主族和副族元素的性质变化等。
- 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验探究- 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模型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 观察不同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中的应用。
-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的试讲教案模板
#### 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二、课型、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 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原理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应用。
2. 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变化。
#### 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温度计等3. 教学模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模型#### 六、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2. 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 实验探究- 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 总结与反馈-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条件、原理和影响因素。
高中试讲化学教案模板
一、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燃烧、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2. 课堂讲解(1)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mol/(L·s)。
(3)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变化;②记录反应时间;③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讨论与交流: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总结与归纳(1)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强调实验探究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v(mol/(L·s))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4.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3.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考试讲解教案模板
一、基本说明1.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2. 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苏教版等4. 所属的章节:例如《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等5. 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系统回顾和梳理考试涉及的化学知识点。
-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考试中常见题型和知识点。
- 解题方法和技巧。
2. 难点:- 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回顾(5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考试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化学计量等。
2. 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回忆所学知识。
环节二:错题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选取考试中的典型错题,展示给学生。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错题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错题中的知识点和易错点。
环节三:题型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针对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2.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题型的练习。
环节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次考试讲解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考试讲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方法:讲解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次考试讲解的满意度如何?六、课后作业1. 巩固练习:布置与考试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招教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规律,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试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有何影响?二、讲授新课1. 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在原子核外作运动。
-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 教师演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原子结构的特点。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总结规律。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了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招教试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会物质的量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摩尔。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换算。
2.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等3. 教学素材:物质的量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质的数量?二、新课讲授1. 物质的量概念及单位摩尔-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一种物理量。
-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强调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非物质的单位。
2. 物质的量计算- 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 = m/M,其中n为物质的量,m为物质的质量,M为摩尔质量。
-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物质的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摩尔质量及换算- 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强调摩尔质量是物质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值。
- 介绍摩尔质量单位:g/mol。
- 讲解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换算方法。
4.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计算等。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 = m/M的正确性。
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等。
3. 实验步骤:- 准备一定质量的物质。
- 利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
- 根据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
-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物质的量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物质的量计算公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2015招聘高中化学试讲内容】
2015招聘-中学化学
电解池教案及练习
①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在高考及高二年考试中的重要性
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池的原理
③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电解池的电极
①阴阳两极(特别是阳极)得失电子情况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②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
之一,同时对高中学生化学思维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故要求试
讲老师最好以递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及电极的判定,
而不是给出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
*快乐学习培训学校教学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复制 1
2015招聘-中学化学
1.一定条件下,电解较稀浓度的硫酸,其还原产物为双氧水,该原
理可用于制取双氧水,其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o+3o2o3+3h2o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生成双氧水,阴极生成臭氧b.电解池中硫酸溶液
的ph保持不变
c.产生臭氧的电极反应式为3h2o-6e=o3+6h+d.产生双氧水的
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
2.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
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酚酞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d.b电极附近呈红色,a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4.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
b.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滴入酚酞,a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若a为铜,b为铁,通电后cu2+向a电极移动
d.若a为粗铜,b为纯铜,通电后b电极质量增加
5.如图是在待镀铁制品上镀铜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a极为负极
b.Ⅰ极上铜放电而逐渐消耗
c.Ⅱ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
d
.Ⅱ极上cu2放电而使溶液中cu2浓度逐渐变小++
*快乐学习培训学校教学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复制 2
【篇二: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课试讲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
⑵课后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
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
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幻灯片展示:教材
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
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均不变。
七、作业:
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篇三:化学试讲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化学试讲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
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
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
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
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
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
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
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
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
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
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氢氧化钡、氢氧化铁、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激情导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
用到了哪些试剂。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
反应。
(二)实验设计,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
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
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
课前发的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
实验完毕后,小组
之间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总结
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
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
让学生试着写出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两名学生代表板演。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寻找规律,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教师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出反例,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观看动画,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
应用,巩固新知。
(三)总结归纳,巩固新知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并布置作业:必做题:写出至少两种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多益善。
选做题:搜集生活生
产中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h2so4+ba(oh)2=baso4↓+2h2o
实质: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