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基地发展已具规模。
漫水河百合自1982年秋由漫水河镇万家山村开始种植至今,种植农户由当初一个村少数农户发展到全县其它乡镇,种植面积由先前的几百亩扩大到2010年的5万多亩,全县十六个乡镇均有种植,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平畈乡等地均有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百合产业园,其中漫水河镇有不少种植大户近几年除了到本县外畈区乡镇租地种植外,还到邻县岳西、英山、金寨等地租地种植,年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
百合主产地漫水河等乡镇已拥有百合种植大户上千家,科技示范户上百家。
(2)产业链条业巳形成。
漫水河百合目前主要销往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是上海江桥市场百合主要供应基地。
2008年销售到上海江桥农产品市场的鲜百合9160吨,2009年是9862吨,2010年预计超过1万吨。
霍山县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依托百合协会,抓培训、传信息、拓市场、搞服务。
早在2000年,百合主产地漫水河镇开始组建了霍山县百合产业协会,并于2005年正式成立,目前会员已达580多人。
重点乡镇都成立了百合产业分会,入会会员大多是种植和营销百合大户,由协会牵头,本着自愿结合,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组织了多支营销队伍。
全县现有100个营销小组,形成了近1000人的百合营销队伍。
每个营销小组的内部分工非常明确,有人在销售市场负责接货销售,传递信息,有人专门走村串户负责收购,有人专门负责百合分拣、包装、打号,并运至固定地点,再由专人负责联系车辆,将各小组百合集中装车运至市场,这样整个营销网络有分有合,互利互惠。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百合的深加工,漫水河镇党委、政府还支持大户唐进成办起了百合精粉加工厂,何申彬在黑石渡镇建立了百合片加工厂,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包装精致,投入市场后倍受消费者青睐。
漫水河百合干片近二年还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地。
现在,漫水河百合初步形成了“加工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培育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加强产销信息引导,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精深加工,参与现代流通。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重点支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冷链物流、信息监测体系设施建设。
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上,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蔬菜全程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三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总产量突破1000 万吨,已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
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再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未来几年,调味品产品将朝着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提高和我国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调味品的未来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促进武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农业产业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也是甘肃省和武威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背景介绍项目建设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工作,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项目建设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探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经济必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项目建设可以带动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创造就业机会: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改善社会稳定。
3. 促进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三、社会必要性1. 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以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活质量。
2. 提升社会服务:项目建设可以建设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社会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3. 促进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环境必要性1. 节约资源:项目建设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2.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吸引了大量投资,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就业率。
项目建成后,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地区的商贸流通。
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六、结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和环境层面。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引言项目建设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经济角度1. 促进经济增长:项目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就业率,增加税收收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投资回报率高:通过科学的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项目建设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吸引更多资本投入。
三、社会角度1. 提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以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公平:项目建设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四、环境角度1. 资源合理利用:项目建设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压力。
2. 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可以借助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为例,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经济效益:城市地铁的建设可以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2. 社会效益:城市地铁的建设可以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3. 环境效益:城市地铁的建设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降低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六、总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项目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020/2/27
11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形式
天津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匮乏、耕地资源骤减等问 题,为此,市政府提出建设沿海都市农业,其核心目标 是发展设施型、生态型、科技型、休闲观光型的现代农 业产业,即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多种功能。
生活的需要
3、增强国防和社会安全能力的需要
2020/2/27
2
(二)企业项目兴建理由
企业项目兴建理由应该说是复杂多样的, 一般从区域经济、项目单位自身发展需求 等方面论述。不同项目兴建的具体理由不 同。
2020/2/27
3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分析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的基础上,确定项 目建设的必要性。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一 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项目在当地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及作用 2、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3、提高农民收入 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020/2/27
1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
项目的兴建都有其特定的依据和理由
一、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政府项目兴建的理由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生活条件,促进国家或地
区发展 2、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
2020/2/27
8
三、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天津双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由天津双街置 业集团有限公司筹资建设,注册资金1000万元。 为了更好的实施 “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 式,公司拟在设施栽培方面加大投入,瞄准市场 需求,依托以色列拉松公司和天津市农业高新技 术示范园区,通过引进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 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 化基地,生产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优质草莓、 高档蔬菜,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天津有影 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完善产业化 经营体系,与种植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为种植户提供系列化、标准化服务,为市场提供 品种齐全的优质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章_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4/12/2020
15
二、行业发展规划
· 为保持奶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国
家先后制定了《全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 划》(2008年~2015年)、《中国奶业发 展十一五规划》等奶业发展规划,特别是 在“三鹿事件”以后,迅速出台了《奶业 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
· 《全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年
4/12/2020
12
(四)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新时期消费的需要
优质农产品的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 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 义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收入的 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同样, 人们对营养丰富、口感香甜的草莓和稀特优蔬菜需求量 不断增加。
收益的26倍。
4/12/2020
11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形式
天津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匮乏、耕地资源骤减等问 题,为此,市政府提出建设沿海都市农业,其核心目标 是发展设施型、生态型、科技型、休闲观光型的现代农 业产业,即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多种功能。
~2015年)指出,发挥大城市郊区、东北 和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四 大产区的比较优势,选择313个奶牛养殖 基地县(团场)进行重点建设。
4/12/2020
16
三、天津市相关政策与规划 奶业是天津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天津
是全国奶牛优势发展区。“天津‘十一五’奶业 发展规划”指出,要通过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小 区升级、奶牛保健三大工程,来确保奶牛业更加 优质高效。
4/12/2020
14
· 2008年连续发布了四项奶业新政策。为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背景介绍项目建设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投资和管理等过程。
在现代社会,项目建设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建设、城市发展项目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经济必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各类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加快货物流通速度,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创造就业机会: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
这些就业机会可以帮助减少失业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3.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如钢材、水泥、机械等。
这些需求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必要性1. 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可以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这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方便居民出行、就医和接受教育。
2. 改善社会环境:项目建设可以改善社会环境,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项目建设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环境必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来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生态保护区和绿地,建设环保设施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项目建设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在工业项目建设中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整理)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整理)项⽬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第⼀章项⽬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项⽬提出的背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新⽉异,已成为集经济、社会、⽣态、游憩、效益为⼀体,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与潜⼒的新兴产业。
在旅游⽅式中,⼈们对回归⾃然的旅游地需求也愈发强烈,⾃然名胜风景区的建设能较⼤地满⾜⼈们⾛进⼤⾃然、亲近⼤⾃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龙岩⼤峡⾕旅游区位于太⾏⼭中段主脊西侧,⼭西省昔阳县东南部孔⽒乡境内,东邻河北省赞皇县嶂⽯岩国家风景名胜区,西距⼤寨森林公园76公⾥,旅游区总⾯积140平⽅公⾥,当前开发⾯积近50平⽅公⾥,具有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种赋存,多样的植被覆盖,优越的避暑⽓候,鲜明的地域⽂化和宝贵的历史遗迹,在此建设旅游风景区,具有优越的⾃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其实现资源永续利⽤的科学发展⽅向。
因此,昔阳县龙岩⼤峡⾕开发有限公司经过深⼊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特提出龙岩⼤峡⾕开发建设项⽬。
⼆、可⾏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资源依据龙岩⼤峡⾕拥有⼭岳型旅游地的多种资源,以⼤峡、长峡、曲峡、奇峡和丰富的⼭⽔⾃然景观为核⼼吸引物,有优良的⽣态环境与较好的避暑⽓候相结合的良好⾃然条件,为休闲旅游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区内⼜⼴阔的⼭场和适合建设居民点的地区,可以适当开发房地产项⽬以补充旅游开发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
2、政策依据我国对搞好环境保护,实现各⾏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常重视,近年来出台了⼀系列重⼤的法规和政策,为旅游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的政策保障。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依据国家“⼗⼀五”规划和远景⽬标规划,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国民经济新型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太⾏⼭区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旅游帮助当地⼈民脱贫致富奔⼩康,是近年来的战略举措。
4、法律法规依据①《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②《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③《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④《中华⼈民共和国⽔污染物防治法》⑤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⑥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条例实施办法》⑦《昔阳县龙岩⼤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⑧晋中市外事旅游局、昔阳县⼈民政府关于批准《昔阳县龙岩⼤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通知5、客源市场发展趋势依据近年来的旅游统计资料表明,游客需求趋向于向⾃然本地值好,⾃然景观原始⾯貌保存完好的区域,昔阳县龙岩⼤峡⾕旅游资源条件符合其回归⾃然的⼼理需求。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共21页文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共21页文档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共21页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项目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而建设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特别是背景和必要性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篇文章将以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共21页文档》为题,探讨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1. 社会发展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项目建设得以迅速展开,以满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
2. 资源禀赋与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各省市纷纷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推动项目建设,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3. 科技创新驱动现代项目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强化了项目建设背景,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项目建设步入智能时代。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推动经济发展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大规模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就业增长,进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 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以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供应等,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生活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也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项目建设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项目建设可以平衡各地资源利用,加强交通和物流连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 推动技术升级项目建设需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这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通过项目建设的推动,可以促进各行各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PPT课件
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农 业局制定出台《天津市种植业设施建设管理办 法》,明确了设施建设推进方式和市级财政补贴 标准。市级财政对新建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补贴 标准为7000元,普通温室为4200元,钢(复合) 材料骨架塑料大棚为2500元,普通塑料大棚为 1200元,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以往相比都有了 很大提高。各区县围绕设施农业建设也先后出台 各类相关政策,明确了各自的补贴办法和标准。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4/25
三、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天津双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由天津双街 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筹资建设,注册资金1000万元。 为了更好的实施 “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 式,公司拟在设施栽培方面加大投入,瞄准市场 需求,依托以色列拉松公司和天津市农业高新技 术示范园区,通过引进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 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 化基地,生产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优质草莓、 高档蔬菜,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天津有影 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完善产业化 经营体系,与种植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为种植户提供系列化、标准化服务,为市场提供 品种齐全的优质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9/4/25 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 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以设施为载体进行蔬菜生 产,平均每亩比露地蔬菜增收5~10倍,具有高投 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 点,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 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提高基地设施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水平, 实现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
标准厂房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效益分析、风险分析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第一节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一、项目背景1、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支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
这表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得力的。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持续下滑,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很大,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理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绝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下,扎实工作,毫不松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2、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
但也要清醒看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专篇学习
谢 谢!
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或地区各项事业稳步、良好
的发展。
2、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满足人民
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3、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当地的投资环境。
(二)企业项目建设的理由
第一篇、项目建设背景Fra bibliotek企业项目建设理由应该说是复杂多样的,一般从 区域经济、项目单位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述。不同 项目建设的具体理由不同。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2、国家政策扶持 3、行业发展趋势
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专篇学习
第一篇、项目建设背景
第一篇、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的建设都有其特定的依据和理由,称为项目建设 的背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描述: 一、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如国家相关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政府项目建设的理由
第一篇、项目建设背景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生活条件,提升
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情况和产
业发展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
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对
于市政、公路建设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
必要性:
第二篇、项目建设必要性
1 、项目在区域路网、基础设施中的地位及作用 2、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改善交通环境 4、完善区域基础设施 5、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篇、项目建设背景
三、项目区现状情况 通过对项目区的现状描述,说明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 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 四、项目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现状描述 通过对项目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现状描述,能更加有力 的说明项目建设地的背景情况和大环境。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引言项目建设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和资源调配。
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非盈利组织,项目建设都是推动发展和改善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相关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1. 发展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项目建设可以匡助组织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
2. 技术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项目建设可以匡助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
3.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支持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项目建设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为组织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实现战略目标:项目建设可以匡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包括市场份额的增加、盈利能力的提升、品牌价值的提升等。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项目建设,组织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高竞争力。
2. 创造价值:项目建设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推动产业升级等;社会价值包括改善生活品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等。
通过项目建设,组织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 提升管理能力: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控制、团队进行协作等。
通过参预项目建设,组织可以提升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推动创新:项目建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项目建设,组织可以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动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5. 适应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项目建设可以匡助组织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适应市场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四、项目建设的案例分析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项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背景介绍项目建设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在当今社会,项目建设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探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经济必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项目建设可以通过投资、就业和消费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贸易和产业发展。
2. 带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和服务,这将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将带动建造、机械、电子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3. 提升竞争力:项目建设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例如,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三、社会必要性1. 改善生活条件:项目建设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
例如,建设新的学校和医院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2. 促进社会公平:项目建设可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例如,在欠发达地区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3. 增强社会凝结力:项目建设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会凝结力。
例如,建设公园和文化中心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环境必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绿地和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 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3. 提高环境意识:项目建设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例如,建设环境教育中心和展览馆可以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总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 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
革命战争时期,是鄂豫皖根据地,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拟建路段地处 XX 县 XXX 镇,辖区内多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洪水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辟;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得 XX 县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区域间的人员、物资交流较为频繁;区域经济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城区与乡镇之间的交通以及对外交通十分落后,严重妨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改造及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对于促进区域特殊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XX 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之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于全国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革命老区及早地脱贫致富、平衡协调地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和重点扶持的重心,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本项目实施后,加强了公路主骨架网和中心城镇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 XX 县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针对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由传统农业为主向“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区域特色转变,由“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推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深化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施,交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王家老屋路起点位于省道 318 线,止于 XXX 村王家老屋组,项目建成后,将县级道路、公路主骨架网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出口交通状况,完善区域公路网,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刘余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项目建设背景根据《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231.82万人,平均工资30963元,比上年增加3978元,增长14.7%。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990元,增长1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9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
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824元,增长7.9%;人均经营净收入1019元,增长29.2%;人均财产性收入254元,增长23.3%;人均转移性收入3894元,增长19.2%。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2144元,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7%。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平方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经济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居民的购买力正在逐年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于消费性的支出在不断增加的同时,非消费性支出也日益成为居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策背景2.1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宣布,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
央行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时间为2010年1月18日,是央行自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连续下调准备金率以来,首次向上调整准备金率。
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今年以来的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将回收资金超过6000亿。
而重庆地区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亿元,0.5个百分点将冻结的资金为57亿多元,今年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重庆地区114亿资金。
2.2住建部严控二套房贷标准1月上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了12月在全国建设工作会上做出的严控二套房贷标准的决定。
二套房的标准将一律按此前规定执行,即从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认定。
此举的目的在于在严格二套住房信贷等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项目建设必要性[全文5篇]
项目建设必要性[全文5篇]第一篇:项目建设必要性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一、国家政策要求和形式的需要《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一般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可分期分批实施”。
为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的需要,兴建**镇污水处理工程必要的。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期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保证。
随着城市华的发展,镇区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对未经处理的污(废)水加以处理以确保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健康良性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城镇的大部分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了水系的水质,污染给**镇人民的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也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省政府的限期治理目标,必须尽快建设和完善城市的污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水是无可替代的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血液。
水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类生活质量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水污染后,超标种金属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神经病等,极大危及人体的身体健康。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可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导致肠胃炎、伤寒等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每年世界上有2500万名以上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科学、合理、营养、健康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高收入阶层和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我国奶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畜牧业是陕西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各级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乳品加工是奶业发展的龙头和依托,是奶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陕西省积极扶持和壮大一批技术起点高,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龙头企业,以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文件政策,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陕西省发展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受《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政策引导和国际奶粉市场波动影响,最近陕西省奶业出现“回暖”迹象,奶牛、原料奶和成品奶的价格均明显上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乳品企业和奶农对产业发展仍心存忧虑,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考验。
——从存栏降低到奶价上涨奶业开始“回暖”作为我国奶牛养殖条件好的地区之一,陕西省前几年奶牛产业发展迅猛,奶牛存栏量2004年最多时达到了50万头左右,乳品加工企业达到70多家。
存栏量迅速增长,造成原奶价格长时间维持低位,牛价也随之下跌。
从2005年至2007年8月,由于牛价下跌、奶价偏低等原因,部分地区杀牛之风难以遏制,奶牛存栏量明显减少,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省奶牛存栏数已不到40万头。
在陕西奶牛养殖第一县泾阳县,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苏跃华介绍说,2004年至2006年,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了8万头左右,但原奶收购价一直维持在每公斤1.6元至1.8元的低水平,挫伤了奶农养牛的积极性,奶牛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奶牛存栏数比去年下降了10%左右,七八月份时大约只有7.3万头。
记者在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奶业基地了解到,最近两个多月来,鲜奶收购价格和奶牛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牛奶产业出现“复苏”迹象。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背景介绍项目建设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和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项目建设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商业发展还是社会福利等方面,项目建设都扮演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二、项目建设的定义项目建设是指通过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调配资源、组织实施等一系列活动,以达到特定目标的过程。
项目建设通常包括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阶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等要素,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通过投资建设各类项目,可以刺激经济活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2. 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改善基础设施的主要途径。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方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3. 提升生产效率:项目建设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项目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项目建设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通过在欠发达地区建设项目,可以吸引投资、带动就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5. 满足社会需求:项目建设能够满足社会的各类需求,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
通过建设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馆等项目,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6. 推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7. 促进社会稳定:项目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元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目录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
2.1 建设背景 (2)
2.1.1 宏观背景 (2)
2.1.2 政策背景 (2)
2.1.3 市场背景 (3)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4)
2.2.1 满足我国现代影视场景拍摄的需要 (4)
2.2.2 树立标杆,提升宁波城市形象的需要 (4)
2.2.3 创新产业集聚模式,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5)
2.2.4 落实多项功能定位,完善功能配套 (5)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建设背景
2.1.1 宏观背景
影视业正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带动周边一系列文化产业的蓬勃进步。
传播:影视行业有超高的媒体关注度及快捷的传播方式,而且话题性十足;
焦点:大众最容易接受的娱乐形式,并有明星汇聚焦点;
政策: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的对象;
经济:受众广泛,且以青壮年为主,消费能力强;
衍生:衍生品丰富,带动大量周边产业发展;
宣传:自身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可传播正确价值观与多元观点,形成良好社会效应。
2.1.2 政策背景
1、方向性政策保障为本项目未来的启动开发保驾护航
(1)《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将广播影视业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宁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产业强市。
(3)2016年4月,“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暨2016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宁波召开,正式提出“文化强市,一都三城”的发展战略,即围绕影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的建设共同构筑起宁波的“东方文化之都”。
2、多项政策资金扶持为本项目的建设运营提供切实帮助
(1)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政策中,对包含影视制作、影视场地新建、特色演出等多种影视相关项目提供最高可达30%的资金扶持。
(2)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扶持引导资金政策中,明确就影视传媒、文化演艺等相关产业,可就以上大类项目分别申请最高达50万元资金补助。
(3)宁波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项目政策,针对电
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影视内容创作生产,影视衍生品和后产品的开发营销、电影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影视基地建设,城市数字影院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将提供最高可达企业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额的30%。
2.1.3 市场背景
1、市场客体需求旺盛:自2012年到2015年四年间,中国影视市场的观影人次由4.67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总票房由170.73亿元增长到440.69亿元,倍数级的增速从直观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对影视业的极度需求。
2、主体供给设施不足:从近五年中国影视作品的产出类型分析,古装剧占比约20%,现代剧占比约8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当前以展现现代社会风貌的主题影视城占比为0%,主题供给的旺盛需求与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催生现代主题文化市场的呼之欲出。
3、国家政策鼎力支持:近年来国家、省、市,都将发展文创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宁波市更是将一都三市明确纳入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围绕影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的建设共同构筑起宁波的“东方文化之都”,这为影视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客观刺激和政策保障。
4、文创旅游空前繁荣:全国涌现出诸多文创旅游主题的热门景区。
影视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典型的当如横店影视城,2015年横店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11.54%,而当前国内有意向进行影视城开发的县市每年再以几何级的数量在增长,空前繁荣的文创旅游市场正催生着现代主题文化影视城的破土而出。
5、以电影票房及观影人数为例
2012年:观影人次:4.67亿,同比增长26.2%,人均观影0.7次。
总票房170.73亿,同比增长30%。
2013年:观影人次:6.13亿,同比增长31.3%,人均观影0.8次。
总票房217.69亿,同比增长28% 。
2014年:观影人次:8.3亿,同比增长35.4%,人均观影1.11次。
总票房293.65
亿,同比增长35% 。
2015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长57.08%,人均观影1.7次。
总票房440.69亿,同比增长48.7% 。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满足我国现代影视场景拍摄的需要
由于政策向好,市场庞大,产业繁荣,国内拍摄了大量现代影视剧。
2015年电视剧产量16000余集,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其中80%以上均为现代戏。
但当前国内现代影视剧拍摄遭遇了以下窘境:
1、场景寻找、租借困难筹备时间长造成资金紧张:筹备寻景时间长,特殊场景如警局、医院、法院、政府等租借困难,直接导致拍摄延误、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2、热点城市不堪重负,费用相对高,且交通压力大: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均有大量剧组拍摄,且一线大城市各方面费用相对更高,审批更严格,交通也会更紧张。
3、场景集群不显著,多人员物资调动成本:城市内场景相对分散,增加许多调动成本与拍摄时间。
4、部分城市反季拍摄需求无法满足:如北京已经负荷不了剧组需求,剧组经常反季节拍摄,而北京冬天春天没有绿色。
宁波现代影视城的建设将会为拍摄现代场景的剧组提供场景基地,减少不必要的耗费。
2.2.2 树立标杆,提升宁波城市形象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当前中国影视作品中现代剧80%的生产占有量对比当前国内尚无一例以“现代”为主题的影视城存在的客观现实,开创性地以“现代”为核心主题定位。
围绕这一定位,从设计和布局上创造性地从都市风尚、异域风情、田园风光、打过风采以及未来风貌等五大主题功能片区分别对“现代”概念予以充分解读与落地展示,从而打造出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座现代主题影视城,树立中国现代主题影视城标杆,并作为支撑宁波市“一都三程”重要战略的标杆项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