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对自然的危害
人工降雨对自然的危害
人工降雨改变了自然的自然规律,把本来要降到南方的雨强行强到北方了,另外,降雨是向云层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不属于自然水,碘化银也会产生污染,因为用了干冰,还会引起温室效应。
人工降雨的条件
1、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
我国人工降雨主要使用两种催化剂,一是干冰,汽化时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
2、第二是碘化银,毒性极低。
碘化银制造冰晶的效率很高,通常一块积状云只要播撒十几克或者几十克就能奏效,投放量很低。
人工降雨的原理
1、人工降雨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2、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人工降雨的方法
1、一种是用飞机把干冰等冷却剂撒播到云中,使云内温度显著
下降,细小的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
2、另一种是利用火箭、炮弹把化学药剂打向高空,轰击云层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滴与云滴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
人工降雨技术
人工降雨技术人工降雨技术是一种通过人类的干预来促使自然降雨的过程。
它在干旱地区或需要增加降雨的地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工降雨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原理人工降雨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云层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尺寸和位置,以促使水蒸气凝结形成雨滴并加速降落。
关键的元素是云中的冷凝核,它们是微小的颗粒,可以促使水蒸气在其中凝结成为液态水。
常见的冷凝核包括云中的粉尘、气溶胶和气溶胶生成物。
二、方法1. 云助剂人工降雨最常用的方法是投放云助剂。
云助剂主要包括盐类、银碘化钾、冰银碘化钾等,它们能够作为冷凝核,促使云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
2. 科学导弹科学导弹是另一种常见的人工降雨方法。
通过发射导弹,产生的爆炸能够在云层中产生冷凝核,从而引发降雨。
3.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被广泛用于人工降雨。
激光束可以聚焦在云层中的水蒸气上,产生局部的升温和膨胀效应,从而形成液态水滴。
三、发展方向1. 精确预测人工降雨技术的发展需要精确的天气预测系统。
准确地知道何时何地会有降雨是决定人工降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2. 环境友好型云助剂目前使用的云助剂中含有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研发出环境友好型的云助剂是人工降雨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 增加降雨量降雨量的增加是人工降雨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
今后的研究应该集中于如何更有效地增加云层中的冷凝核数量,从而提高降雨量。
4. 不同地域的人工降雨技术世界各地的气象条件不同,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地域的人工降雨技术。
针对每个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更适合的人工降雨方法。
总结:人工降雨技术的发展使得干旱地区和需水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未来,随着对云层和气象条件的深入研究,人工降雨技术将会更加精确和高效。
我们可以期待,它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降雨的原理 干冰
人工降雨的原理干冰人工降雨是指利用人工手段促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或降雨的一种气象作业。
而干冰则是一种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材料之一。
那么,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干冰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在云层中投放一定量的冷凝核,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继而形成降雨。
而干冰作为一种常用的冷凝核材料,其原理就是利用其低温特性,通过向云层投放干冰,使云中的水汽在其周围凝结成冰晶,最终形成降雨。
干冰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的温度非常低,可以达到零下78.5摄氏度。
当干冰投放到云层中时,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下降,使得云中的水汽围绕干冰迅速凝结成冰晶。
这些冰晶会不断增长,最终形成足够大的水滴,从而导致降雨。
除了温度的影响,干冰还可以通过机械作用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
当干冰与云中的水汽接触时,由于温度的突然下降,水汽会迅速凝结在干冰上,形成冰晶。
同时,干冰本身的重量也会使得冰晶向下坠落,进一步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最终导致降雨。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降雨是一项复杂的气象作业,需要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和云层特征来选择合适的人工降雨方法和材料。
干冰作为一种常用的人工降雨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降雨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投放量的控制、作用时间的持续等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手段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而干冰作为一种常用的冷凝核材料,通过其低温特性和机械作用,可以有效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人工降雨技术,以提高其效果和可靠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干旱等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是指中国科学家李磊领导的一种人工增雨技术,旨在通过改变云体内的微物理过程来促使云体产生降水。
具体原理如下:
1. 云体选择:李磊人工降雨技术首先通过雷达等设备监测云体,并选择适合进行人工增雨的云体。
2. 云体刺激:利用飞机或火箭等工具向云体中喷洒一定量的云雾化剂,例如碘化银等。
云雾化剂中的颗粒可以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在云体内凝结成液态水滴。
3. 云滴生长:云雾化剂中的颗粒与水蒸气结合形成云滴后,云滴会通过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相互碰撞和融合,逐渐增大,形成降水中的雨滴。
4. 降水形成:随着云滴的增大,当云滴的质量超过一定值时,重力将使其下降,形成降水,即雨滴或雪花。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增雨技术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云体的性质、环境条件和气象参数等。
因此,人工增雨只是一种尝试,不能保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阅读精选(1):是采取往天空打干冰,干冰在升到必须高空中会解体吸热升化变化气态,周边的水蒸气会被气温下降而聚积成内含超多水份的密云,当水云到达必须程序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量时,开始降雨。
阅读精选(2):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超多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
原先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
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飞机作业一般选取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
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必须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状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内含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超多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到达必须体积后降落。
人工降雨和气象物理学
人工降雨和气象物理学气象物理学作为气象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与气象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人工降雨则是气象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旨在通过人为手段来增加降水量,以应对或改善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人工降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象物理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人工降雨是通过干扰和调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气流运动、云的形态等方式来增加降水量。
目前常用的人工降雨方法主要包括云物理方法、雾化喷洒方法以及溶剂掺入法等。
(这里可以详细介绍各个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场景,举例说明)2. 气象物理学在人工降雨中的应用在人工降雨过程中,气象物理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2.1 云微物理过程的研究通过对云中微粒、水汽和冰晶等微观结构的观测和模拟,可以了解云内的水汽转化过程、冰晶的生成和发展等,从而为人工降雨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了解云中气溶胶的浓度和成分分布,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工降雨方法和调整操作参数。
2.2 云物理过程的模拟和预报通过模拟和预报云的发展变化,可以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和时机进行人工降雨,提高人工降雨的成效。
利用数值模型对云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可以预测云中水汽含量、温度、液滴大小等重要物理量,为人工降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降水过程的监测和评估通过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观测手段,可以对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了解人工降雨的效果与影响。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人工降雨对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和调整人工降雨工作提供依据。
3. 人工降雨的应用效果和展望人工降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抗旱救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人工降雨的应用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
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物理学的研究,提高人工降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语人工降雨作为气象物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是破坏云中的水汽胶性稳定状态,如何破坏这种稳定状态?最常见的方法是降低温度,使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水蒸气冷凝形成雨滴。
一般通过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如果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过饱和的水蒸气会迅速聚集在凝结核上,形成雨滴。
降温的措施有以下两类:
一、干冰降雨的原理
干冰降雨原理为冷却剂撒播到云中,使云内温度显著下降,水蒸汽遇冷液化成许多小滴和小冰晶,这些细小的水滴和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
而另一种是利用火箭炮弹把化学药剂打向高空,轰击云层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滴与云滴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
二、碘化银降雨的工作原理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上称为冷云催化。
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 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云中的水滴上的水分子经蒸发凝华迅速转化到这些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而产生降雪。
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方法
人工降雨的方法人工降雨是指人类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主动诱发或增强降雨的一种方法。
它是解决干旱、缓解水资源短缺、调节气候环境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人工降雨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讨论。
本文将介绍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展望。
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一定的增雨物质,改变云内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从而促使云滴合并到一定的尺寸,形成降雨。
在大气中,云滴通常由水蒸气在空气中的饱和点以上的条件下凝结成的。
利用人工降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或冰核晶种物质到云中,使得凝结水滴聚集并增大,最终形成降雨。
目前,人工降雨的主要方法包括云种植、云分散和云外增雨等。
云种植是指通过飞机、火箭等载体将人工云种植试剂或冰核晶种物质喷洒到云体中,从而改变云内颗粒的特性,促使云滴增大并形成降水。
云分散是指利用人工手段,使云体内部的水汽自然扩散,达到分散云体,减少降水的目的。
云外增雨是利用雷达、火箭、超声波、微波等仪器设备,对云体进行干扰,从而引发或促使降水。
这些方法的应用取决于气候条件、云体特性以及环境和资源的限制。
人工降雨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农业领域是人工降雨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增加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土壤湿度,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此外,人工降雨也在水资源管理和补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人工降雨技术,可以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另外,在森林火灾预防和响应方面,人工降雨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增加降雨量,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尽管人工降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人工降雨的效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效果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云体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报和控制降雨的准确性尚待提高。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冷云催化: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水汽充足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因此无法自然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凝结核,增加冰核的数量,从而促进降水。
暖云催化:在温度高于0℃的暖云中,水汽丰富,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盐粉、尿素、氯化钙等吸湿剂,增加云中的水滴,使其增大到一定程度,从而形成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飞机播撒。
飞机在云中飞行时,通过机翼或尾部播撒催化剂,如碘化银、干冰等,这些催化剂可以迅速凝结水汽或形成冰晶,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从而增加降水量。
使用催化剂的火箭弹发射。
火箭弹携带碘化银等催化剂,直接轰击雷雨云,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从而促进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地面燃烧。
在地面燃烧碘化银等催化剂,通过产生的烟雾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促进降水。
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碘化银、干冰、盐粉等,这些催化剂可以产生凝结核、制冷剂或吸湿剂,从而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形成降水。
人工降雨的应用原理
人工降雨的应用原理1. 介绍人工降雨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诱导或增加地球大气层中的降雨量。
在旱灾或干旱地区,人工降雨可以被用来促进农业生产、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防止自然灾害发生等。
2. 原理和方法2.1 回顾历史人工降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不断研究和改进人工降雨的方法和技术。
现代的人工降雨通常是利用云的特性,通过人工方式引起云中水蒸气的凝结形成云滴,进而导致降雨。
2.2 云种植云种植是人工降雨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通过向云中投放云中凝结核来刺激云滴的形成,最终导致降雨。
凝结核可以是人工制造的物质,如银碘纸条或氯化钠颗粒,也可以是天然而来的,如细菌、植物花粉等。
2.3 增加云的颗粒计数增加云的颗粒计数可以通过喷洒筛选出的微小固体颗粒,如硫酸铵或氢氧化钠等,直接向云中释放。
这些固体颗粒成为凝结核,同样刺激云滴的形成。
这些颗粒的释放可以通过航空器或地面设备进行。
2.4 雷电活动雷电活动被广泛认为是人工降雨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在云中放置导电材料或释放大量的微小金属颗粒,电场可以被改变,从而增加雷电的发生。
雷电的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对流和烟雾,最终导致降雨。
2.5 云消散云消散是指通过改变云中水滴的粒径和浓度,从而使云中的水滴蒸发或凝结落地,降低云的浓度,以达到减少降雨的目的。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减轻风暴或降低降雨量。
3. 实际应用3.1 农业生产人工降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干旱地区或季节性降雨不足的地区,人工降雨可以提供水源,满足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需求,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2 水资源管理人工降雨可以通过补充水资源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一些缺水地区,通过人工降雨可以增加地下水和水库的供水量,平衡水资源的供需关系。
3.3 灾害预防人工降雨可以用于灾害预防和控制。
在山区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通过人工降雨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发生。
此外,人工降雨还可以用来减轻干旱导致的草原和森林火灾。
人工干预降暴雨的措施
人工干预降暴雨的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暴雨不仅会造成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干预降暴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就人工干预降暴雨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云雾消散。
云雾消散是一种常见的人工降雨技术,通过喷洒化学物质或者热量来改变云雾的物理性质,从而使其凝结成水滴或者降雨。
目前,常用的云雾消散技术包括喷洒碘化银、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液态氮等化学物质,以及使用激光或者微波等热能来改变云雾的温度和湿度。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云雾凝结成雨滴,从而降低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二、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一种直接干预降雨的技术,通过在大气中引入冷凝核或者云层中引入冷却剂来促使云雾凝结成雨滴。
目前,常用的人工降雨技术包括喷洒碘化银、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液态氮等冷凝核,以及使用飞机或者火箭向云层中喷洒冷却剂。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云雾凝结成雨滴,从而降低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是一种间接干预降雨的技术,通过改善地表排水系统和增加地表透水性来提高地表的排水能力,从而减少暴雨对地面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地面排水技术包括清理排水沟、修建雨水花园、铺设透水铺装等措施。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暴雨对地面的影响,从而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
四、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一种综合治理暴雨的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来提高土壤的抗雨能力,从而减少暴雨对土壤的侵蚀。
目前,常用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种植草坪等措施。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抗雨能力,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的发生。
五、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一种长期治理暴雨的技术,通过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来提高其对暴雨的调节能力,从而减少暴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包括恢复湿地、修复河流、保护森林等措施。
高考为什么要人工降雨
高考为什么要人工降雨
高考为什么要采用人工降雨
高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进行大学录取考试的重要环节,考试期间天气条件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或者降水不足,可能会影响考试期间的环境,进而影响考生的精神状态和发挥。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和考试环境的稳定,一些地区会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来调节气候条件。
人工降雨是指通过人工手段诱导云雨形成,从而增加地面的降水量。
一般而言,人工降雨可以通过云雾化技术、火箭雨量增强技术、航空雨量增强技术等手段进行。
人工降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天气条件,确保高考期间的降水量适中,避免极端天气对考试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工降雨可以提供适当的水分,保持植被的生态环境,从而为考试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然而,人工降雨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人工降雨需要技术支持和专业人员操作,成本较高。
此外,人工降雨操作可能涉及到一定的环境风险,例如水资源的消耗、化学物质的排放等。
因此,在采用人工降雨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风险等因素。
综上所述,高考采用人工降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考生的体验,调节天气条件,保障考试的正常进行。
然而,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需要谨慎考虑各种因素,并寻求科学、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人工降雨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增加降雨量或改变降雨分布的技术。
它是一种主动干预气候的手段,主要应用于干旱、缺水等水资源紧张地区。
人工降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云的物理特性和人工影响云内的物理过程,改变云内的水汽分布和温度分布,从而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形成降雨。
实现人工降雨的方法主要有云间种植、云体激发和人工云的方法。
一、云间种植云间种植是利用飞机或火箭喷洒云种剂来改变云的物理特性,从而诱发降雨。
云种剂通常包括冰晶、盐晶或超细颗粒物等,它们具有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作用。
1. 云间种植的原理飞机或火箭在云层中释放云种剂,云种剂的粒子与云中水汽相互作用,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为了促进云间种植成功,一般会选择云底高、云厚、云内存在充足凝结核的云。
云种剂通过凝结核作用,使水汽凝结成小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形成降雨粒子。
2. 云间种植的方法云间种植主要有空中种植和地面种植两种方式。
空中种植主要是利用飞机在云层中投放云种剂。
飞机通常在云层顶部飞行,以避免遭受大气阻力。
当飞机投放云种剂后,云种剂会迅速与云内的水汽发生作用,形成水滴或冰晶。
这些水滴或冰晶随风漂流,通过与周围的水汽发生碰撞,逐渐增大成为降雨粒子,最终形成降雨。
地面种植主要是利用地面发射装置将云种剂送入云层中。
地面种植主要应用于对低云进行种植,因为低云更加稳定,云层厚度比较小,飞机无法降低高度进入云层。
地面发射装置通常是通过火箭、炮火或喷洒等方式将云种剂释放到云层中。
二、云体激发云体激发是利用飞机喷洒物质从云中激活云体内的自然降水工作过程,从而增加降水。
喷洒的物质通常是冰晶和吸湿性强的物质,如食盐颗粒。
通过增加冰晶数量或增加云内结冰核的数量,使云体内的自然降水过程得以激发。
1. 云体激发的原理云体激发利用的是云内的自然降水过程。
云中的水汽在云底板的种子活化下,首先凝结成冰晶或水滴,然后冰晶或水滴在云中上升和碰撞的作用下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雨粒子,从而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的阅读答案
人工降雨的阅读答案《人工降雨》原文阅读①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
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
如果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l~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
(甲)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凝结晶体,又叫碳酸雪。
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乙)③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习惯上,根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
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层。
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
(丙)⑤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
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
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
(丁)《人工降雨》阅读习题1.下面的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甲)、(乙)、(丙)、(丁)四处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如果云层下部到地面气温低于或接近0℃,就会形成人工降雨,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来融化成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
应放在( )2.从*第④、⑤两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3.在暖云中喷撒干冰,为什么会形成人工降雨?(抄文中的语句回答)4.给④段“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中的“骤降”不能改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5.*③~⑤段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概括*说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降雨》阅读答案1、( 丁)处2、不同点: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通过利用人工手段改变云团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促使云团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从而实现降雨增加或调控降雨的目的。
其主要原理包括云体活化、云内人工催化和云种子投放等。
云体活化是指通过释放云体中的电荷,改变云体内部的电场分布,进而改变云粒子的性质和行为。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飞机或火箭等高空器械释放带有电荷的粒子或化学物质实现。
云内人工催化则是指通过在云体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改变云粒子的化学成分,进而促使水蒸气凝结成雨滴的过程。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干冰、碘化银、碳酸钙等,它们能够提供云粒子的凝结核,使得水分子围绕它们凝结形成水滴。
云种子投放则是指人工将云体内的凝结核物质或其他云种子投放到云团中。
这些物质可以是已经通过云内人工催化形成的凝结核,也可以是人工制备的其他凝结核物质。
投放这些物质后,它们会在云体内部与水蒸气相结合,进而促使水蒸气凝结成雨滴。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降雨的效果与云团的性质、环境条件以及人工处理手段等因素密切相关,不是所有云体都适合进行人工降雨操作,而且人工降雨一般只能在云体内部已经存在有足够的水蒸气时才能起作用。
此外,人工降雨的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条件,应严格遵循有关法规和规定。
人工降雨是怎么降下来的
人工降雨是怎么降下来的引言人工降雨,也被称为人工增雨,是一种利用科技手段来影响天气系统,以增加降雨量的方法。
在干旱地区或有水资源短缺的地方,人工降雨技术被广泛应用来提供水源,解决干旱问题,支持农业发展等。
本文将介绍人工降雨是如何实现的,涵盖主要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人工降雨的技术原理人工降雨依靠改变云和大气中的水分布情况来促使降雨的形成。
主要的技术原理包括云凝结、云增强和云消散。
云凝结云凝结是人工降雨的起始阶段,通过向云中注入云凝结剂,如银碘化银、硫酸铵等,使得云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滴。
云凝结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凝结核,使得水蒸气围绕凝结核凝结成液态的水滴。
云增强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云内,通过向云中喷洒一定量的云增强剂,如冰晶、干冰等,可以促使云内形成更多的冰晶或凝结核,从而增加云滴或水粒子的数量,进一步增强云内的凝结和降水过程。
云消散在一些有望产生降水的云团上空,可以通过向云体喷撒云消散剂来破坏云的结构,使云团逐渐散开或消散。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减弱云体的力量,使其降水过程加速,从而增加有效降水量。
人工降雨的实施方法人工降雨的实施方法主要有飞机撒播、地面喷洒和火箭发射。
飞机撒播飞机撒播是最常用的实施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云层中撒播云凝结剂或云增强剂来促使降雨的形成。
飞机通常会在云层的上方或云体的附近飞行,将药剂喷洒到云团中,然后等待降雨的发生。
地面喷洒地面喷洒是利用地面上的器械,如无人机、火炮、人工喷洒机等,将云凝结剂或云增强剂喷洒到云层中。
相比飞机撒播,地面喷洒的范围更小,但实施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平原或山区等地形复杂的地方。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人工降雨方法,通过火箭将云凝结剂或云增强剂送入云层中。
火箭发射通常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适用于一些无法使用飞机或地面喷洒的地区。
人工降雨的应用范围人工降雨技术在解决干旱问题、增加水资源供给、防止自然灾害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决干旱问题在干旱地区,人工降雨可以通过增加降雨量来改善灌溉条件,提供水源供给,帮助农业发展和解决人民饮水问题。
人工降雨原理
人工降雨原理
人工降雨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利用科技和工程技术增加自然降水量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包括云体物理学和云种植学两个方面。
云体物理学是指通过改变云体内的微观物理过程,从而提高云体降水能力的科学。
人工降雨的云体物理学方法主要有云助凝剂、云离子化、云催化、云间引导等。
其中,云助凝剂是将一些化学物质如银碘化物、二氧化碳等,喷洒到云中,通过与云中水滴的凝结作用来增加云滴的尺寸和数量,从而促使云体更容易形成降水。
云离子化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带电的微粒,使云中的水滴带上电荷,通过电荷作用吸附其他水滴,增大水滴尺寸,增加降水的可能性。
云催化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撒一些化学物质如冰片酸、硫酸等,来提高云中水滴的冰晶凝结能力,从而促使云体形成更多的降水。
云间引导是通过在云体之间种植一些介质如银碘化物、二氧化碳等物质,来使云体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云体,以增加降水的持续时间和范围。
云种植学是指通过改变云体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从而增加降水的科学。
主要方法有云种植和云增厚。
云种植是通过向云中喷洒冰晶核化剂,如液氮、干冰等,使云中的水蒸气快速凝华成冰晶,从而促使云体形成降水。
云增厚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一些增厚剂,如凝结剂、冷凝核等,使云体内的水滴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总之,人工降雨原理是通过人为手段改变云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增加云体的降水能力,实现增加降水量的目的。
这
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综合考虑云的特征、气象条件、地形地势等因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人工降雨原理和条件
人工降雨原理和条件
人工降雨是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气候变化和促进雨量监测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气象、农业等领域。
它是将少量的碱性物质(如盐酸)吸收到上空云层,从而遵循云物理过程影响降雨量的原理。
这种技术用于促进降雨能够有效满足降雨需求,从而改善气候状况,促进农业生产,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改善土壤状况,并减少补给和保存湖泊等。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条件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是指将少量的碱性物质(如盐酸)吸收到上空的临界层空间,使云内的温差达到临界状态,使云中的水汽形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果。
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云资源和足够的湿度,尤其在季节转换时期更加明显,因为在这个时期,天气变化频繁,云层变化量大,可以为人工降雨提供足够的云资源。
另外,人工降雨活动也需要地面高空连续温度降低,云必须要遮蔽而又有较高的湿度,这样才能使云中的水汽达到临界值,从而达到降雨的效果。
其次,人工降雨所需要的气象条件也必须符合降雨原理,也就是说必须有较高的湿度,温度需要适中,气压也应当适中,低层大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湿度,而且不能有下垫面的约束,这样才能使云的气溶胶受到排列释放,从而达到降雨的作用。
最后,在气象条件有利的情况下,采用少量的碱性物质(如盐酸)可以将云状水的毛细性改变,加快水滴的成核速率,达到形成降雨的
效果。
当气溶胶凝结,云环境改变,云滴成核,最终形成降雨时,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所在。
综上所述,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通过释放少量碱性物质(如盐酸),并符合降雨原理的要求的条件,达到改变云的化学结构,使云中的水滴成核,最终形成降雨,达到降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降雨
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兰茂尔,一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但他在科学上实现的最大突破还是人工降雨。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就和化学家射弗等人共同进行了人工降雨的研究。
在他的研究室里保存着小小的人工云,它就是充斥在电冰箱里的水蒸气。
兰茂尔一边降低冰箱里的温度,一边加入各种尘埃微粒进行降雨实验。
1946年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由于实验装置出了故障,装有人工云的电冰箱里的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茂尔只好临时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降温。
当他则把一块干冰放进冰箱里,这时奇迹出现了:水蒸气立即变成了许多小冰粒,在冰箱里盘旋飞舞,人工云化为了霏霏飘雪。
这一奇特现象使他明白尘埃微粒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只要将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汽就会变成冰而降落下来。
兰茂尔高兴地去找射弗,商量怎样把这一想法付诸现实。
接着便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一幕:1946年的一天,一架飞机在云海上飞行,兰茂尔和射弗将干冰撒播在云层里,30分钟后就开始了降雨。
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后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本加特又对兰茂尔的人工降雨方法进行了改良,他用碘化银微粒取代干冰,使人工降雨更加简便易行。
兰茂尔在1957年去世时,终于满意地看到人工降雨已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的事业。
人工降雨的发明,标志着气象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遗憾的是,它也曾被用于非正义的战争。
如1967~1972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出动了2600架次飞机进行人工降雨,目的在于截断“胡志明小道”运输线,结果造成山洪暴发,交通堵塞,其破坏效果超过了常规轰炸。
当然,美国政府这种滥用人工降雨的行径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