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c932fb482fb4daa48d4b6e.png)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D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的Al(OH)3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分子中电子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
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4CH4C.Cl2C2H4D.NH3HCl方法:从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两方面对选项进行排除分析。
捷径:解题时,可从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任选其一,先对选项进行分析,再采用排除法获得B答案。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及策略(整理)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及策略(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bb91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a.png)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及策略(整理)整理的一些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及策略,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化学应试技巧之审题是关键高中化学应试技巧是从审题开始的,可以了解其中的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1.常见高中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
2.审表达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最后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根据要求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3.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4.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高考化学冲刺复习方法首先,考前再梳理一遍基础知识。
对教材中知识的认识不停留于表面,能以物质结构为起点、以反应条件控制为手段、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梳理,正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在考场上准确调用知识分析问题。
其次,回顾错题,有效提升复习质量。
回顾错题时将错题归因,是读题不准确还是知识漏洞,或是对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会发现试题考查的知识和能力是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观念紧密联系的。
最后,回顾考题,锤炼应试力。
最后几天,考生可重新审视近年高考真题,从试题命制角度再次研读,着重整理试题中如何考查基础知识,常考哪些思维环节的补充,怎样实现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
考生要从答题角度再看高考题,着重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答题的切入点和要点,考虑答案如何做到表述规范和语言精准。
化学选择题答题技巧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10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10](https://img.taocdn.com/s3/m/23ba8438f18583d0496459b3.png)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 10策略10 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卤族方面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应用性试题及新情境试题等。
在解题时,要充分运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
信息给予题(又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其基本形式为: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
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运用。
经典题:例题1 :(1998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方法:迁移类比法求解,但要考虑到ICl 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
捷径:ICl是拟卤素,很多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Cl比I的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在ICl中,I为+1价,Cl为—1价。
而HCl中,Cl为—1价,HIO中I为+1价,在ICl 与水反应后其产物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故反应为:ICl+H2O = HCl+HIO,以此答案为B。
总结: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ICl和Cl2性质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 和HClO,ICl与H2O反应生成物究竟是HI与HClO,还是HCl与HIO,不少同学未能从化合价去分析、判断,因而误选A。
通过本题不仅要认识ICl与H2O反应生成HCl与HIO,还要理解此反应为一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将此反应扩展至ICl与碱反应,也要知道生成物为NaCl与NaIO。
例题2 :(1997年全国高考)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 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
已知在溶液中IO3- 可和I- 发生反应:IO3- + 5I- +6H+ = 3I2 + 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 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策略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aa103775901020207409cb2.png)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策略高考应试是同学们知识和能力的竟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
理科综合关键在于做题中要运筹帷幄,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分数。
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建议同学们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备考:一.树立信心,克服怯场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
拿到试卷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介意。
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
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二、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1、现易后难,从容解答。
能拿到得分先拿到---手中有分,心中不慌。
回过头再做难题,能做多少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就赚了。
2、先做优势学科,再做其它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其它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
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脑袋发懵。
三.合理把握时间,尽量延长有效时间1、遇难而过(一般看2-3次还不知道什么意思),等会做的题目做完后再回头思考。
有时也会对平时很熟的知识,因一时难以想起而突然卡壳,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要暂时放过也许在做完后面的题后突然从记忆中冒出来。
否则会越想越急,越急越记不起来,最后因小失大。
2.对于"选择"、"填空"两种题型里涉及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广开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
一般来讲,做选择题(理综)控制在40-55分钟,根据平时自已出错率的高低合理安排,不可太快(少于40分钟),这样出错率较高,也不可太慢(60分钟以上),影响第二卷的解题。
解答第二卷控制在100分钟左右。
四、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纵观历次考试,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能得分的题全部拿下,从化学学科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一)审题1. 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009年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2009年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3ddaed7b9f3f90f76c61bda.png)
2009年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对实验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实验命题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如何复习化学实验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化学高考中实验题的得分率不理想,特别是这两年的实验题的得分率呈下降趋势,如2001年的19题的得分率为56.2%,2002年16题的得分率为25.3%, 17题的得分率为39.1%,实验题成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 学生总是对实验题感到头疼。
如何复习化学实验?如何使实验的复习更有效果?如何使学生由怕实验转变为爱实验?在近年的高考实验备考复习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渐渐地形成了一些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
下面是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回归课本这些实验可以说均为立足于课本的实验,要么出现在课本的学生实验,要么出现在课本的演示实验,要么就是将课本中有关某物质的制备或性质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验。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强调师生的复习方向都必须是回归课本。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呢?我们认为:实验知识即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仪器使用知识及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的总和。
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对实验的回归课本是在以课本为依据复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一)要求学生认真看课本。
我们要求学生看初三及高一课本中学生实验部分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这里有很多仪器的基本使用及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看课本后面的学生实验;还要看有机实验的基本要求及特点;此外就是看课本的所有演示实验。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注重对每一点实验知识都要加以充分的思考和理解。
举例如下:1.理解仪器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常规使用方法和特殊使用方法。
要解决综合实验,组装整套实验装置,我们必须先知道每一种仪器有什么作用。
如量筒:①可以量液体体积,②可以量气体体积(如图1、2)。
如试管:①可以做反应容器,②可以收集少量气体,③可以装液体,④可以装固体。
高考化学学习中的应试技巧与答题方法
![高考化学学习中的应试技巧与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a336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c.png)
高考化学学习中的应试技巧与答题方法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而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对学生的考察也非常深入。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高考化学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介绍一些应试技巧与答题方法。
一、复习阶段的准备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复习阶段,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考试大纲的内容,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坚持执行。
这样可以帮助你合理分配时间,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地学习和复习。
2.掌握重点知识点: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通常会在真题中频繁出现,掌握它们将有助于提高分数。
可以通过整理复习资料、多练习例题等方式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做好笔记和总结:复习过程中,及时做好笔记和总结非常重要。
将知识点、公式、反应式等重要内容整理成清晰明了的笔记,方便复习时查找和回顾。
同时,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应试技巧1.审题准确:在做选择题或解答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所问。
仔细阅读题目的每个字,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避免因为理解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2.善于归纳总结:在复习阶段和考试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点。
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当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根据总结的知识点快速解答。
3.理清思路:在解答题目时,要有清晰的思路。
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逐步推导出结果。
同时,注意合理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4.注意细节:化学考试中,细节常常决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计算单位、符号的使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细节问题。
避免因为粗心导致的错误,加强自己的细节意识。
三、答题方法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答题速度快且占分较高。
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用排除法、对比法等技巧。
通过分析选项中的差异,缩小范围,提高正确选项的准确性。
2.解答题的技巧:解答题在化学考试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360bd83a0116c175f0e48cd.png)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一:审题要认真: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
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如:分子式为C8H8O2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的异构体“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就是这一问的关键字。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答非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有哪些
![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c450f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6.png)
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有哪些随着高考的逐步临近,考生们开始热衷于探寻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
尽管化学无法简单地脱离理论来进行应试,但我们有一些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从而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熟悉考试大纲和考点针对高考化学,了解考试大纲和重点考点,透彻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点是必要的。
考生需要了解考试系统的科学结构、内容和配合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掌握科学结构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和解题策略,利用有限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完成考试。
二、理清思路,分析试题在考试中,理清思路和分析试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指示和要求,理解试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要求,制定合理的解题策略和思路,并明确考点的重点和难点。
在解题时,考生应该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步骤和影响因素,仔细分析题目,确保解题思路和逻辑正确无误。
三、加强实验和计算在高考化学中,实验和计算也是必要的考试技巧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计算练习,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和计算水平。
对于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和计算题,考生应该注意题目中的具体要求和数据范围,有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四、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是提高应试技巧和提升应试水平的最佳方式。
通过解答大量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考生可以更加熟悉高考考试形式、考题难度和考试要求,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考试经验和应试技巧。
同时,考生还需要重点复习和巩固高考化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五、强化知识点、分类复习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考生应该重点关注和掌握各种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复习。
在高考复习阶段,考生可以根据题型和考点,重点复习不熟悉或者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同时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提高应考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除了要精通化学知识,还需要理清思路,加强实验和计算,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强化知识点和分类复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09年高考化学应试策略
![2009年高考化学应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65a34107e21af45b307a890.png)
高考化学应试策备每每考试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知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当、当而不精”的情况,在近几年高考中考生失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切准要求作回答。
如:①答案写出规定的方框,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②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③要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④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⑤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⑥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⑦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⑧把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单位漏掉;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⑩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H不注明“+、—”号等。
2、书写不规范失分在高考阅卷中,不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自造字、潦草字而被扣分,常见的有:‘溶解’写成‘熔解’;‘苯’写成‘笨’;‘褪色’写成‘退色’;‘硝化’写成‘消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
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是要扣分,如铁元素符号写成Te;钾写成k(大小写不分);镁写成mg;铜写Ca;一氧化碳写成Co;磷化氢分子写成H3P;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短线连接的元素不合理,如:-OH 错写成-HO;-NO 2错写成-O2N。
因此,要特别注意常见符号,如“〓”、“”、“↑”、“↓”、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s/l/g),燃烧热、中和热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的正确应用。
特别是有机官能团的书写。
3、化学计算不规范失分近几年高考中,考生在计算方面的主要存在问题有:①不设未知数,使评卷老师看不出计算式中“x、y、z”指的是什么;设的步骤不可少。
②没有写出计算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虽写但未配平,从而失去了计算的依据或计算错误而失分;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时所列量的单位上下未相同,左右不对应,从而引起结果错;④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不写单位或写错单位;⑤没有进行分步计算,一旦运算错误只能得0分;⑥多步反应的计算,往往有量的关系或质量守恒或电子得失守恒的妙用。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7f29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4.png)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化学考试中,解题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高考化学试题通常都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因此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分配时间。
在高考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建议先做简单的题目,然后再逐渐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
精读题目。
在开始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确定所需解答的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注意单位和精度。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和精度,特别是涉及到物质的量和反应物质质量的题目,需要正确地转换单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
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在解决化学反应题目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是否平衡,必要时需要进行平衡反应方程式。
多练习试题。
多做一些高考化学的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可以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
善于利用公式。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公式,例如摩尔定律、气体状态方程等等,因此要善于掌握并灵活应用这些公式。
多思考。
在遇到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需要耐心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采用分步骤解决问题,在每个步骤中逐渐接近正确答案。
1。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8fcbeeaf90f76c661371a47.png)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题型解读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成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高考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于双基考查,分值比较重(每题6分),且是单选题容易得分,所以要想高考得理想,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应试策略一、解答选择题的注意点(1)每个选项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正确与否。
(2)对有疑问的选项可先避开,先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选项。
(3)反证法。
(4)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化学用语、基本规律、解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等(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不可凭空想象)。
(5)注意选项的相关性与排斥性。
(6)注意题干的要求(正确与不正确、最大与最小、离子总数与分子总数等)。
(7)关键字词要做好标记,如“正确”、“不正确”、“错误”、“都”、“一定”、“不一定”等。
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逐项分析法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进行逐个分析,选出正确选项,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定性分析选择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性质、实验等为素材,考查能否准确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常见的出题形式为“正误型”选择题,常见的出题内容为N A与微粒的关系、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实验原理分析、有机化学等相关的选择题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例题1】[2014·福建卷]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练习1】(2013年广东)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B.1L0.1mol/L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2)直选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4a7b8e049649b6648d74757.png)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 5化学高级教师:桑建强策略5 电解质溶液方面试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
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卷中。
b5E2RGbCAP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溶液的pH计算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pOH转换成pH。
pH= -lg{ c<H+)},pOH= -lg{ c<OH-)},pKw= -lg { Kw}。
25℃时,pH + pOH = 143 .盐类水解的应用经典题:例题1 :<1999年上海高考题)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 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p1EanqFDPwA.自来水 B.0.5 mol· L-1 盐酸C.0.5 mol· L-1 HAc 溶液D.0.5 mol· L-1 KCl 溶液方法: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卷的关键。
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
DXDiTa9E3d捷径: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
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
选项D由于加入NaOH 固体,增大了离子浓度。
B中NaOH 与含等物质的量HCl 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 变成NaCl ,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
故选B。
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
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
RTCrpUDGiT总结: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还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的导电。
09年高考化学考试技巧的几个问题
![09年高考化学考试技巧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cccb20ee06eff9aef80724.png)
浅谈有关高考化学考试技巧的几个问题一:如何安排答题顺序?试题编制一般先易后难,但不排除呈波浪形布局,因而建议大家一般先浏览全卷,从前到后,先易后难完成。
遇难不乱,遇新不慌,沉着应战。
如果遇到一时答不出来的题,有时并不是不会,而是发生了超限抑制,不要硬钻牛角,否则浪费时间与脑力,与其随便解答,不如暂时搁置,随便解答等于承认扣分,此时先将能做的先做完、做对后再来攻关,一方面,根据心理学上的正激励原理,一开始答题就立即答好一两个易题或熟题,使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感觉,信心大增,可以使思维进入最佳技状态,同时说不准放一放,还会突来灵感或唤起记忆,常有“又一村”的感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冲击难题的勇气,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得分机会,根据近年高考形势分析,虽然第Ⅱ卷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但其中绝大多数的得分点仍是比较基础的,即使有一些较难题,其中也有应得的分数。
一般第1、2道实验题和最后几道计算题中总有几问是比较基础的。
当然我们要避免做着这一题,想着着那一题,一心多用,这样难以保证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必将影响常规题的正常发挥。
二:何时检查为好?做完题后需检查,有人认为整卷完全后再检查,但这不是最佳安排。
对大多数人来讲,这种安排要落空,时间有限,份量重,连题都不一定做完,哪里还有时间检查,这是一,其二,考试综合性很强,题型多,内容多,思维兴奋中心不断转换,一完成后再检查,不利于深思熟虑,不利于查出漏洞来,可见做完再检查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还是边做边检查,力争一次清好。
每完成一步,马上检查,如审题后反问审对吗?有没有偏离题意,深度够不够?隐含条件是否都挖掘出来了,列出算式后马上检查,算式意义对不对,单位是否正确,抄写、演算也是边做边查,逐步运算,边做边查,把错误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免错得很远,这种“步步为营”式检查,可趁热打铁。
若全部做完后有时间再复查,一般由后往前走,先查整张试卷是否有题遗漏,道道都答了吗?啃一啃没做出来的难题,最后查一查容易出错的方面,如题中是不是要求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等,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小分子”。
09年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
![09年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aae5f33ccbff121dd368325.png)
09年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2009年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专题目标】熟悉高中常见题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经典题型】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
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点。
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
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
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
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
选择题的类型有多种,在结构上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
【题型一】直接法【例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3种(B)6种(C)9种(D)12种【点拔】: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2种氢原子可构成6种水分子,此外,2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3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9种。
即:H216O、H217O、H218O、D16O、D 17O、D 18O、HD16O、HD 17O、HD 18O。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Cl2 Fe3+ +2Cl—(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OH—+HCO3—CaCO3 ↓+H2O(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 +2H+ Fe2+ +H2S↑(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OH—AlO2—+2H2O【点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点。
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全面作答。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144054312b3169a451a4cb.png)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贵池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发言人:黄凌平众所周知,2009年高考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省教育厅的高考方案,特别是考试说明迟迟不能出台,各地各校教师疑虑重重,距离明年高考的时间一天天减少,高三复习工作如何开展?是否按往届高三一样组织复习呢?显然不能!这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为此,我们江南十校高三教师代表齐聚宣城中学,相互探讨高三复习策略,我认为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及时改进和调整复习方法,对我们各校的教学工作都大有好处。
我校按照会议组织者的安排,派我代表贵池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来谈一谈“如何组织09届高三化学复习”,说实话,心理有压力。
在这里只能介绍一些我们在前一段已经考虑到并且已经实施的一些做法给各位同行,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注重新旧教材对比,凸显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这是新教材在编写时自始至终所坚持的课程理念,因此,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的编排和具体展现上有很大区别。
这一点在两年前接受新教材培训时,感受还不是很深,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后,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非改不可。
1、重视直接经验活动,改变知识获得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也决不是仅仅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而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
强调解决问题、搜集和查验资料、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这一点不仅在新课讲解时重要,在复习过程中仍不能忽视。
这一点必然在新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
复习过程中,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答案让学生辨,结论让学生得。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共同参与者。
不仅要研读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的内隐知识——思维过程。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调整复习策略,发挥最佳水平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调整复习策略,发挥最佳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d9e9788151e79b89680226bd.png)
调整复习策略,发挥最佳水平一、为自己设立一个恰当的分数目标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每个同学要达到自己理想的分数,一般来讲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分析自己历次考试的失分情况,看看自己哪些分数还是有能力得到的;试题的失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知识的不具备(2)思考方法不具备(3)思考的不严密(4)回答问题的不完整2.分析自己在哪类试题上还有突破的可能从各类试题的得分率情况看,大多数同学选择题的得分率超过70%(大于50分),其它各类题的得分率一般规律是:有机题>无机题>计算题>实验题,而有机和无机题在试题情景不是特别新的情况下,一般同学的得分率在80%以上,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再提高的可能性不大,而实验题除了涉及有关常见物质性质的实验得分率尚可(一般也只有70%左右)外,对一些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回答的得分率一般低于40%;计算题有的同学会错一题,有的同学甚至错两题;从各位同学的实际得分情况看,当选择题错误在5题以上时,其分数一般低于100分,这样的同学要提高自己的分数应重点在选择题上寻找突破;当选择题的错误在3题以下,而计算题能做对一道时;其分数一般能大于100分,这样的同学要提高自己的分数除了确保自己选择题错误小于3题外要争取将第二道计算题做对或者争取得一部分的分数;当选择题的错误在2题以下,而计算题能做对两道时;其分数一般能大于120分,这样的同学要提高自己的分数除了确保自己选择题错误小于2题计算题也要全对外要提高实验题的得分率;争取把实验题的得分率提高到80%以上。
二、克服惯性思维,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惯性思维的主要表现:(1)不注意结论的前提条件。
如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最多可溶解的结晶水化物的质量大于其无水物的质量,由于不注意这一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相同的温度下而得出错误的结论: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大于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例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 )公司研制开发的。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及答题策略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及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2fea3c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a.png)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及答题策略实用的高考化学应试技巧1.一口气做完第一遍。
人就和汽车一样,需要一个启动时间。
考卷刚发下来,同学们还处于蒙圈儿和调整阶段,在刚接触题目时,状态并不好,随着做题的深入,才会渐入佳境。
所以,第一边做题时,不要求做得多,但求做的对。
对没有把握或者不会的题,试做一下感觉不好,标上记号以后就走。
在接下来的做题过程中,这些题会不断地在大脑中浮现,相关的解题思路会越来越柳暗花明。
等第二遍回来做的时候,可能第一遍完全没有思路的题,就已经胸有成竹了。
2.不会做的标星号,不确定的标圆圈。
为保险起见,将这些题号统一记在草稿纸醒目处,以防第二遍,第三遍回头重做时遗漏。
除了第一遍做完绝大部分卷面题,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不会的和不确定的题上,每做完一道就划掉这道题相应的标记。
一轮一轮做下去,直到攻克完最后一道。
3.合理利用草稿纸。
打草稿一定要标题号,题目顺序排列整齐。
这样,在做到一半不会做的题,第一遍果断放弃,等回过头再做时,接着在原来这道题的草稿处接着计算。
如果草稿太乱,找不到原草稿,只能重新演算,非常浪费时间。
这些时间完全时能节省下来的。
4.选择题如果真的不会,也千万不要空着。
随便填一个还有可能对,空着就完全没可能得分了。
这一点相信同学们都知道。
5.大题有时候文字非常多,看起来很可怕,仿佛看不进去。
其实完全不要被吓到,一切字多的大题都是纸老虎。
同学们可以试着直接看问题,有的问题也许不需要读题就能回答。
如果需要读题,再挑重点读一下。
几道问题做下来,这道大题的题干可能已经被你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做完后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比字少的题更容易捞分。
先想到这么多,祝升入高三的孩子们有个好的开始,在一年后的高考中旗开得胜!高考化学大题高分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14
![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14](https://img.taocdn.com/s3/m/8f20c00f10a6f524ccbf85e7.png)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 14化学高级教师:桑建强策略 14 方程式的巧析巧写技巧金点子: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有关分析题主要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分析、反应用量分析、反应过程分析等。
其方法在于抓住反应的实质,比较反应前后的关系。
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是信息类方程式。
在书写时要在充分理清题示信息,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特别是对生成物的判断,切不可依据熟题效应而得出结论,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应物,条件不同,其产物也有可能不同。
经典题:例题1 :(2002年全国高考)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 +Z = X + Z2+ ; Y + Z2+ = Y2+ + 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R2+>X2+>Z2+>Y2+ B.X2+>R2+>Y2+>Z2+C.Y2+>Z2+>R2+>X2+ D.Z2+>X2+>R2+>Y2+方法:利用“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弱氧化剂 + 弱还原剂”的反应原理对题中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
捷径:根据反应X2+ +Z = X + Z2+ 知:氧化性X2+ > Z2+;根据反应Y + Z2+ = Y2+ + Z 知:氧化性Z2+ > Y2+ 。
又X2+与单质R不反应,得氧化性R2+>X2+。
以此得结果R2+>X2+>Z2+>Y2+。
选A。
总结:对离子氧化性与还原性判断的方法较多,其它如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周期表等。
例题2 :(1996年全国高考)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A.2H2(气)+O2(气)=2H2O(气)+Q12H2(气)+O2(气)=2H2O(液)+Q2B.S(气)+O2(气)=SO2(气)+Q1 S(固)+O2(气)=SO2(气)+Q2C.D.H2(气)+Cl2(气)=2HCl(气)+Q1方法: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
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20
![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20](https://img.taocdn.com/s3/m/519d37cb856a561252d36fd9.png)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 20化学高级教师:桑建强策略20 有机合成与推断的分析技巧金点子:有机合成题要求考生在题设条件下,根据所给信息和中学阶段的有机反应,从合成产物出发。
采用逆推的方法解题。
有机推断题,要求考生区分题中的各类信息,找出与解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从反应过程及特征反应出发,运用迁移、重组、比较等手段推出物质。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A.乙酸丙酯 B.甲酸乙酯 C.乙酸甲酯 D.乙酸乙酯方法:根据水解的式量分析其结构。
捷径:因有机物X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Y和Z的分子量相等。
而分子量相等的羧酸和醇相差一个碳原子,以此化合物X可能是乙酸丙酯或甲酸乙酯,得答案为AB。
总结:确定Y和Z的分子量相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例题2 :(2002年全国高考)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方法:根据合成后所得物质的结构简式逆向分析。
捷径:(1)从乙酸苯甲酯,根据反应过程中的条件推得A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C:。
(2)D的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通过酯键官能团分析。
分析时,先写出酯键,即-COO -,然后将基团的剩余部分分别接在酯键的两边,以此有:①左边:H -,右边:-CH 2CH 2C 6H 5;②左边:H -,右边:-CH (CH 3)C 6H 5;③左边:CH 3CH 2-,右边:-C 6H 5;④左边:C 6H 5CH 2-,右边:-CH 3;⑤左边:C 6H 5-,右边:-CH 2CH 3;其中三个巳写出,另外两个的结构简式是:总结:在确定酯的结构时,酯键-COO -的右边不能连氢原子,而左边则可以连氢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物质检验、鉴别、验证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金点子: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验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物质的检验:要求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中检验出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物质。
常通过该物质的特殊性质予以确定。
2.物质的鉴别: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通过实验予以区别、区分。
常通过各种不同物质与某一种物质反应的不同现象予以区别。
3.物质的验证: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组合,通过实验予以确证,并能回答是还是否。
对众多物质的组合,还要考虑验证的先后顺序。
经典题例:例题1 :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方法:将选项中的物质通过互滴分析。
捷径:将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或将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此种物质的溶液,只有A选项中现象不同,故A选项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能鉴别,选A。
总结:有关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物质的试题,要注意的是也不可以用焰色反应。
例题2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方法:利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检验。
捷径:HClO具有漂白性,而Cl2无漂白性。
选项A、B在干燥环境下,Cl2并不能转变为HClO,因无漂白性,无法与HCl气体区别;C中气体通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l2与H2O反应也产生Cl-;D中Cl2与KI反应产生I2,I2遇淀粉变蓝,氯化氢与其不发生反应。
故选D。
总结:Cl-和单质Cl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利用它们之间不同的性质才是鉴别它们的方法。
如Cl2有氧化性,Cl-无氧化性,潮湿Cl2具有漂白性,而Cl-无漂白性等。
例题3 :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A.Ag+、Cu2+、Ba2+ B.Ag+、Ba2+、Al3+ C.Ag+、Al3+、Ca2+ D.Al3+、Mg2+、K+方法:从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其现象求解。
捷径:依题意,某溶液依次能跟盐酸、氨水、Na2CO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可推知溶液中应有Ag+、Al3+、Ba2+或Ca2+。
因A项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A。
而D项中加入过量盐酸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D。
仅有BC项符合,故选BC。
总结: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常见的阳离子有Ag+,阴离子有SiO3^2-等,在S2O3^2-中加入H+有浅黄色浑浊。
(若加少量盐酸,AlO2-、ZnO2^2-均出现白色沉淀。
)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出现的常见阳离子有Al3+、Mg2+。
加入CO32—出现白色沉淀的常见阳离子有Ba2+、Ca2+、Mg2+、Al^3+、Zn2+等。
例题4 :不用其它试剂, 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①NaOH、NaCl、AgNO3、NH3•H2O ②NaCl、MgCl2、Al2(SO4)3、NH4ClA.只有①组可以 B.只有②组可以 C.两组均可以 D.两组均不可以方法:将选项中的物质通过互滴后分组,再对组内物质通过鉴别出来的物质进行鉴别。
捷径:将①组内四种溶液取少量互滴,其它三种溶液滴入该溶液中能产生沉淀者为AgNO3。
再将AgNO3滴入剩下的三种溶液(取少量进行实验)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者为NaCl ;产生土黄色沉淀者为NaOH;无现象,反滴后开始有土黄色沉淀,后沉淀消失者为NH3•H2O。
而②选项互滴无现象,不能区别。
故选A。
总结:不用其它试剂, 又要用化学方法区别,在这种题设条件下,部分考生显得束手无策。
如能理解组内物质相混合,便能正确获解。
例题5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方法:杂质离子仅为Ba2+,以此从Ba2+方面考虑杂质的去除。
捷径:如果加入钠盐,溶液中将增加了Na+ 这种杂质,显然选项A、C不符合题意。
选项B 加入过量的SO42—,虽除去了杂质Ba2+,但又引入杂质SO4^2-。
选项D加入过量CO3^2-除去杂质Ba2+,过量的CO3^2-又与HNO3反应,生成CO2而放出。
达到提纯的目的。
故选D。
总结:除去溶液中原有的杂质,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例题6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 ,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方法:根据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确定生成物,再根据装置要求确定连接顺序和实验现象。
捷径:(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 2H2O+2SO2↑+CO2↑(2) 验证反应所产生的产物有CO2、SO2和H2O。
其顺序为:④→②→①→③。
(3) 从实验过程分析得,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产物气流中有无SO2。
B瓶溶液的作用是: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以防对验证CO2产生干扰。
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认产物气流中SO2是否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 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或变色硅胶),可验证的产物是水蒸气,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 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验证的产物是CO2(二氧化碳)。
总结:验证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产物时,要注意先验证水,因只要通过水溶液,便会有水蒸气带出。
再验证SO2,并通过KMnO4除去SO2。
最后验证CO2。
其顺序不能颠倒。
例题7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人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除尽________________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根据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确定生成物,再根据装置图和实验要求,确定各装置所盛试剂和作用。
捷径:(1)因装置较多、空间较大,故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此时可以改用,在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如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2)浓硫酸和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4(浓)+C2H2O+2SO2↑+CO2↑(3)从实验要求分析,要检验反应的全部产物,加入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分别为: A:无水硫酸铜。
检验H2O B:品红溶液。
检验SO2C:酸性KMnO4溶液。
除尽SO2 D: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4)为了说明没有SO2进入D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
总结:有关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反应,巳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且常考常新。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准确把握反应原理和实验要求,分清所提供的各种装置的特点和应答的要求。
物质检验、鉴别、验证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2)金钥匙:例题1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2SO4,H2SO4,AlCl3,BaCl2 B.HCl,NaOH,K2SO4,NaH S O4C.Na2AlO2,KHCO3,NaCl,NaHSO4 D.NaOH,FeCl3,MgCl2,K2SO4方法:首先考虑有无有颜色的溶液,然后将组内溶液两两混合,观察现象。
捷径:A中溶液均无色,两两混合之:①、⑤现象相同,②、③、④、⑥均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
同理,B组无法区分,C组可以区分。
D中FeCl3溶液为黄色(其余无色),将FeCl3作已知试剂,可以找出NaOH;再用NaOH可区分出MgCl2、K2SO4。
所以答案为C、D。
总结: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有C42=6种可能。
如果涉及多种可能、多个数据的使用等问题时,引入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等知识,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讨论所有的可能结论。
例题2 :只需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 )A.HCl、Na2CO3、NaHCO3(三种溶液) B.BaCl2、BaSO4、Ba(OH)2(三种固体)C.CuSO4、CaCO3、AgCl (三种固体) D.C2H5OH、C6H6、CCl4 (三种液体)方法:从加水后的现象不同予以区别。
捷径:A选项均为溶液,不需用水,但也不能鉴别。
B选项,加水后BaCl2、Ba(OH)2能溶于水,但溶液均为无色,不能区别。
C选项,加水后只有CuSO4溶于水显蓝色,另两种不溶于水的CaCO3、AgCl不能鉴别。
D选项,加水后C2H5OH溶于水,溶液不分层,而C6H6不溶于水,位于水的上方,CCl4不溶于水,位于水的下方,可以用水鉴别。
得答案为D。
总结:如果物质溶于水中热量变化不一样,也可用水鉴别(如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例题3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NaCl、Na2CO3、NaI、AgNO3 B.HCl、Na2CO3、新制氯水、NaIC.Na2S、HCl、FeCl3、NaCl D.AlCl3、BaCl2、Na2CO3、H2SO4方法:首先考虑有无有颜色的溶液,然后将组内溶液两两混合,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