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C. 自然法精神的基本要义D. 法律非人类的精神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是永恒的、是理性的,具有普适性,而非人定的、非民族性的,这体现了自然法精神的基本要义,C项正确;西塞罗指的不是具体的法律,排除A项;西塞罗并未强调法律的概念和逻辑,排除B项;D项与西塞罗的主张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苏联工业领域中,资本主义私有制已被彻底排除,国有企业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领域中,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99%”和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基本建立,D项正确;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开始逐步废除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正式废除,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营经济生产效率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斯大林模式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8.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深圳、珠海等地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 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加快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新高考)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历史
(新高考)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记载,齐桓公北伐,担心南方越国乘虚而入。
管仲便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
这说明当时()A.社会尚武风气浓厚B.克服了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C.列国争霸战争频繁D.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答案】D【解析】管仲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说明当时管仲意识到了矩游这种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并充分利用最终实现了大败越人的目标,故选D项;题干中只是说管仲充分动员和奖励齐国百姓进行矩游这种体育运动,结果起到了大败越国的作用,不能体现社会尚武风气浓厚,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管仲利用矩游体育运动的开展达到了大败越人的结果,并没有提到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也与其无关,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齐国与他国的战争,并没有提到战争的性质及其频次,所以不能得出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
2.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
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
上述做法()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故选A项;铁犁牛耕是在汉代才得到普及的,秦朝并没有普及,排除B项;题干说的是农民向官府借用铁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只与政府有关,而与农民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指的是农民借用铁制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力的改进,而与赋役负担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2021-2022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这一记载表明A.草市发展为镇级行政区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10.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
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材料表明元朝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11.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
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
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12.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巨人传》④薄伽丘的《十日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原卷版)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通过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其大型墓葬建在祭坛和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地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良渚文化还发现大型城址;玉器种类和数量多,且制作精良。
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前者情况类似。
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实①当时的阶级分化明显①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①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①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后汉书》载:“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首令。
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这说明东汉后期的豪强地主3.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
这一制度4.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侵略,后再台湾建省。
2021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D.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届世界领先地位2.“陵”其原意为大土山,并不专指古代帝王陵寝。
中国古代帝王之墓开始称“陵”始于战国中期以后。
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由此而成帝王墓之专称。
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反映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质: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诸子百家争鸣,思想解放C.各国变法图强 D.封建疆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4.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5.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
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6.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栋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140分。
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2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5.史学胃吕思勉认为:“自泰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指A.分封制B.军功授爵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26.“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绂(显贵的意思)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其旗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唐摭言》中这段评论主要揭示科举制的实行A.极大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D.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27.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材料实质上揭示出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28.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29.《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2021-2022年高三零模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零模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科技成就【试题解析】该题以“一则信息资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题中的材料可以确定出该题的时限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诗经》编订于春秋时期,A项错误;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项错误;“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C项正确;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它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错误。
故该题答案为C。
【答案】C2.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①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②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③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④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该题以“北宋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题中材料并没有体现”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故④错误,由此排除带④的选项,即A、C、D三项;B项正确。
故该题答案为B。
【答案】B3.“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是光复会的誓言。
与兴中会主张相比,二者差异是()A.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未明确提出反对外国侵略C.采取武力革命的斗争手段D.没有涉及近代的民主政治【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该题以“光复会与兴中会主张的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一)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26.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 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27.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该事件说明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29.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2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
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
这说明朱元璋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25.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
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26.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 D.民间书院的兴盛2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A.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D.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28.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29.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xx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
2021-2022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
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
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
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A.威慑性、实效性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D.规范性、持久性25.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吴江县有2市4镇,明末清初增为10市7镇。
嘉定县市镇由正德年间的15个,增加到万历时的3市17镇。
松江嘉靖以前尚‘城多荆榛草莽’,到隆庆万历年间已是生齿浩繁,居民稠密……计男妇不下二十余万矣。
”材料表明A.明代逐渐呈现市镇化趋势B.明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鼎盛C.明代城市的规模发展较快D.明代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26.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
他这样做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D.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27.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实质上是在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8.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
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A)A.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D.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29.《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
2021年高三下学期考前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考前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大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各题的选项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否则不计分。
24.某位历史学家正在为其研究的课题查阅《诗经·风》,据此可以推断,其研究的课题可能是()A.西周时期王室贵族的饮食起居 B.西周时期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C.春秋晚期中国文化教育状况新变化 D.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25.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B.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D.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26.下面是摘自柳武《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
这表明()A.整个古代农业处于停滞状态B.大一统时期农业发展较快C.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该D.封建时期人们生活改善不大27.1895年5月25日,台北绅民拥至巡抚衙门,由丘逢甲等捧送民主总统印及国旗,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嵩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台湾民主国的建立()A.是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体现B.是保卫祖国领土的策略C.说明台湾民众的民主意识强D.说明清朝政权走向分裂28.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孙中山()A.重视地方政府的建设B.旨在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突出地方的经济发展D.以民生改善为重任29.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这个宪法草案之所以得人心……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0分)1. 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下列与甲骨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载C.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形成完整体系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2.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最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 )A.是以血缘为依据,世代承袭B.以德行和才能为考察标准C.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 “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示着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控制,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
“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
材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A.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B.切断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C.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的产物D.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
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5. 有学者估计,1894年我国国家资本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包括外商)中所占比重为39.1%,1911年下降为26.8%。
2021-2022年高三模拟考试(5月)历史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模拟考试(5月)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2.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3.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4.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由此可见当时A.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 B.民主共和观念荡然无存C.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D.作者对辛亥革命支持5.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6.“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2021-2022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论语·译注》曰:“天子八佾(佾 yi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下面与史料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 D.封建等级制度2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6.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B.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他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
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27.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宋明理学的独尊地位28. xx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29. 有一封张学良于1945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
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A.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 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 儒家民本思想受到关注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8.五四运动时期,上海裕昌祥毛巾打出广告:救国不尚空谈,请大家喝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用国货。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名为“新爱国香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这些做法
A.意在推动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B.彰显了实业家义利并举 精神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支持
【点睛】
3.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A.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
C.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一时期士族豪强迅速崛起、把持朝纲,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说明东汉末和东晋的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故选C;A项从当时的选官制度切入题干,偏离史料主旨,题干并非探讨当时的选官制度问题;题干中“国典人殊,朝纲家异”强调不同的权臣先后把持政权,B、D两项解读有误。故选C。
9.1939年9月,日军根据新的作战方针重新部署,组建中国派遣军,下属24个师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旅团。其情况如图,这表明
兵力
分布地区
作战任务
7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
武汉地区
抵御中国军队正面作战
4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
2021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
2021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一、单项选择题1.(xx·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冲刺试题)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
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A.迷信落后B.爱国进步C.救亡图存D.正义理性答案 A“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有“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这种说法。
那么这一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就应该是迷信落后的。
故选A项。
2.(xx·山东省聊城市二模试题)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5年,清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0年,清廷下诏将筹备立宪之九年期限缩短为五年;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阁员共13人,汉人占4人,满人中皇族又占7人。
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B.巩固了满族贵族的政治统治C.践行了百日维新的一些主张D.民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权核心答案 C材料中只是提到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没有提到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A项错误;清末“新政”是以维护自身统治为前提的,尤其是“责任内阁”的设立,使清政府处于空前孤立境地,B项错误;从责任内阁阁员情况可以看出D 项错误;从“设立商部、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等内容可知C项正确。
3.(xx·南京市三模试题)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
其衰落的实质是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2、《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予数均分。
”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3、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扔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A.商品经济的发展B.地理位置的优越C.中央集权的确立 D.航海技术的发达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5、1735年,法国有位学者说,在中国“一位学者,尽管是农夫之子,也很有希望达到高位,并且还会成为国家的宰相,因为孩子都是平等的。
”这表明A.中国当时的官员选拔农学、经学并重,强调人才的素质培养B.他看到中国官员产生方式的公平性,但夸大了它的作用C.平等的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产生并影响人才选拔D.当时“东学”、西学”相互交融,东西方文明齐头并进6、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2021-2022年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月考试卷
2021年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月考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得到更新,其主要表现在①柔化处理技术②金银错新技术③雕铸艺术的发展④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允许思想自由()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内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④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达东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③ D.②③4、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以到达的地区是()A.欧洲 B.中亚 C.南亚 D.非洲东海岸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B.《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这一时期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D.范缜提出了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④农作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下列关于扬州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是位于大运河沿岸的主要城市②唐朝后期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③唐朝时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④曾是江南物产重要的集散地()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8.北宋初期从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措施是()A.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 B.设通判监督知州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调精锐部队组成禁军9.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A.“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B.“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C.“天下之盛,扬为首” D.“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10.北魏至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与此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按田亩征收 B.按财产征收 C.按人头征收 D.按户数征收11.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的长度,这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当时就()A.对测量地球的大小作出了贡献 B.能测定地球纬线的长度C.已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D.在探索地球昼夜互换的原因12.唐政府实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A.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放松对农民的控制C.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3.唐太宗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三下历史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80分)1.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A.奴隶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宗法制2. 两汉的很长一段时间,州都是作为监察区而存在,在层级上则是郡县二级制:东汉后期,州则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摇身一变成为主政一方的州牧,国家结构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这一变化()A.强化了地方的监察职能B.完善了封建国家的行政层级结构C.弱化了刺史的监察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3.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
这些举措()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荣捷教授说:“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
”朱熹思想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 )①两税法实行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被破坏④租用调制无法维持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③④①6.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1887就已成书,因得不到总理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一、单项选择题1.(xx·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试题)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 D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中民众的国家意识。
通过材料和所学可知,英方并不是在诋毁中国民众,事实上由于当时中国民众觉悟程度低、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材料中所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材料中所述现象和民众是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无关,当时的民众也不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英军发展海外贸易”和材料主旨无关,故选D项。
2.(xx·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南京条约》规定“凡英国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
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照向例,凡有英商……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此规定()A.标志着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B.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C.说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加剧D.促进了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答案 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信息说明,《南京条约》的规定打破了清代在广州设立公行并只允许公行对外贸易的限制,而允许民间商人同英国进行贸易,这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为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C项错误;当时民族工商业还没有产生,D项错误;故选B项。
3.(xx·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试题)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答案 B回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全球史观的概念,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本题选B项。
A、C两项说法与史学范式无直接联系,D项应是从文明史观角度得出的结论。
4.(xx·河北省唐山市二模试题)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
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答案 A本题考查清朝中央集权制度。
布政使一职的设置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
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说明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地方汉族督抚权力增强,中央权力下降。
A项正确。
B项与题意相反;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xx·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联考试题)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下列示意图反映了()A.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B.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C.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D.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 D注意材料关键信息:鸦片战争后。
从图表来看,鸦片战争后,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的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错在“遍布城乡各地”在图示中无法体现;当时列强进行的主要是商品输出,B项错误;C项在图示中无法得出。
6.(xx·南京市三模试题)下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
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 A由图片可知清政府官员正在制造火炮,①正确;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②错误;中国人制造火炮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③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是民族资产阶级,④错误。
故选A项。
7.(xx·河南省天一大联考试题)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 B材料中“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信息说明清政府没有由农工商部来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由海军衙门来代管,足以说明当时清政府职能管理的混乱。
A、C两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
故选B项。
8.(xx·浙江省嘉兴市教学考试试题)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①”和“③”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A.1757 1800B.1840 1894C.1901 1922D.1937 1948答案 B在①年开始出现洋纱,而1757年还没有洋纱输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①年的表现是洋纱开始输入,但是所占比例很少,可见是列强才刚打开中国大门,而此时的时间1840年正符合,表中③年土布消耗纱量总数减少,而洋纱量迅速增加可知列强侵华加剧,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因而1894年符合,故B 项正确;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①年洋纱消耗量很小,不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洋纱数量应该大幅增加,而在材料中①年消耗洋纱量很小,故D项错误。
9.(xx·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
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
”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
这段史料说明()A.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答案 D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从材料可以看出,因为洋务运动采用了新式的船运业,排挤了传统的帆船运输,使得失业人数增加,从这可以看出近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的是部分群体的痛苦,故选D项。
10.(xx·河北省唐山市二模试题)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答案 B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1849到1885年,税收总额和工商总税的总量上升,而农业税总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对外贸易不断扩大,B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表格信息无直接关系。
11.(xx·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B.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C.注重考据的学术风气D.批判传统的进步思潮答案 A“国初之学大”是指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大儒,强调经世致用,为学气势磅礴;“乾嘉之学精”是说乾嘉时代汉学兴盛,汉学家埋首于故纸堆中,其治学以经学为主,内容主要是文字音韵、名物训诂,从事经史古义的考证,强调精专;“道咸以降之学新”,是指道咸以后即鸦片战争期间西学东渐,倡导师夷长技的新思潮萌发。
故选A项。
12.(xx·安徽省皖南八校联考试题)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
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
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
”材料反映其意图是()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商业答案 D材料反映了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的内容,但本题考查范围是“意图”,从薛福成是早期维新派角度思考,他的意图是为鼓励发展工商业提供合理依据。
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13.(xx·海南省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
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
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
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答案 (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②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①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②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
(2)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
14.(xx·山东省泰安市质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教。
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还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面对西学的冲击,中国开明的知识分子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明,并不是这世间唯一先进优越的,这些耶稣会士“货真价实的代表了欧洲的智慧,迫使他们的东道主承认在自己的文明之外,还存在有一种假如不相等,但也是可以钦佩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