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说课材料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
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A. 兵马俑B. 皖南古村落C. 戈雷岛D.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答案】B【解析】12.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A. 提升官员素养B. 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 深化基层民主D.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答案】C【解析】表格中体现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同时建设法治国家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两点统一于加强并深化基层民主,故C 正确;材料未体现有关官员素养的要求,故A排除;“制定村民自治法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都只体现了表格的一方面,故BD排除。
故选C。
3.1940年6月7日,中共太岳区党委创办了机关报——《太岳日报》。
该报曾先后发表了《边区文化建设决定》《和川:取消牙行,实行交易员制》等报道,以及《为实现民主而斗争》《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等文章。
这些报道和文章()A. 基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C. 立足于提升人民的政治地位D. 体现了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宣传方针【答案】D【解析】略4.如图为漫画《束缚》(2018年)。
据此可知()A. 全球化的趋势出现明显逆转B.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时代潮流C. 美国经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D.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代表世界经济的大树遭到了保护主义的束缚,说明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故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说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全球化仍然是时代潮流,排除AB两项;漫画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C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 墨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A【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项正确;儒家无此思想,故B项错误;法家无此思想,故C项错误;道家亦无此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2.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社会阶层出现了自由流动,导致财富转移和原有的等级关系的破裂,故C项正确。
历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3.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虽然批评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推翻;他主张学校有对君权的监督功能,这一思想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意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课件+高考真题演练+课
考纲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仅关于自杀的规定,得不出法律达到完备程度,故A项错误;得到法律的许可而自杀就不违法,也不能说明法律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故B项错误;D项是关于法理的论述,与题意无关。
“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实际上限制了公民自杀的自由,所以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是符合题意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2.(2014·山东文综)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城邦公民政治的特点。
从题干材料中“不写明家世”可看出,古希腊城邦雅典反对用家世将牺牲的战士进行等级划分,彰显的是城邦公民的平等意识,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不写明家世”,而不是军事,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故C项错误。
“不写明家世”是对血缘关系的淡化,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4·福建文综)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题干反映的信息是:雅典的公职人员因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监督而不能独断国事。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国崛起原因的小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2.知识点复习:布置关于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知识点的复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及其影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第二章《秦国的崛起》,这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时。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秦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主要知识点包括: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实施及其影响、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等。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兴衰的缩影,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
3.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秦国为何能迅速崛起。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的案例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秦国崛起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秦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秦国历史背景、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布局上,左侧列出秦国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情况;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商鞅变法、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关键因素;右侧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所实施的?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实行分封制D. 建立郡县制2、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
请问,郑和首次出海远航是在哪位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A. 明成祖朱棣B. 明太祖朱元璋C. 明仁宗朱高炽D. 明宣宗朱瞻基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鸦片战争的重要影响?A、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A、1900年B、1911年C、1919年D、1949年5、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的。
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康有为、梁启超。
6、题干:以下关于土地改革的意义,错误的是:A、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土地改革导致农村社会秩序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
D、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推行科举制度8、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两个朝代,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
以下哪项发生在明朝?A. 郑和下西洋B.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C. 文天祥抗元D. 闭关锁国政策的确立9、题干: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C.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D. 《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1、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流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E. 阴阳家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指南针促进了全球航海技术的发展。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历史人民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历史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1. 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提出“史德”的是A.司马迁B.刘知几C.章学诚D.梁启超2. 清代小说《镜花缘》描绘的女儿国,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此小说()A.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B.比历史著作可信度更高一些C.反映出时代环境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可作为研究清进步思想的资料3.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4. 封建史学家多认定周代实行过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
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则对五等爵制的历史真实性持否定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学者分别考察金文及考古资料,对五等爵制的历史真实性持肯定看法。
最近,王世民利用新见金文材料论证五等爵称问题,认为公、侯、伯均为爵称,但其使用有一定规律。
据此推知,关于五等爵制的认识()A.争论不休已失去学术研讨的意义B.只能运用考古资料得出正确结论C.将影响对于周代政治架构的认知D.近期研究采用新史料最具权威性5. 教育部最近发函,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旨在“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更能反映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023-2024学年四川广安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四川广安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情况。
促成当时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私人讲学兴起C: 生产力的发展D: 诸侯割据称雄【答案】B【解答】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教育学术领域中的贵族垄断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了,这样平民也能接受教育,因此社会上不论出身的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了,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引起士的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故排除。
故选B。
第2题.秦汉开始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另一方面却容易造成暴政与压迫。
这说明了()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绝不可取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必须大力提倡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很多事物一样,都具有自身的进步性与局限性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答案】C【解答】A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影响,选项只说明了一个方面,而且太绝对。
B材料也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容易造成暴政与压迫,所以并不是强调要大力提倡。
C材料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好的表现,也有不好的局限性。
D材料并没有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故选C。
第3题.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
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 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 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答案】A【解答】材料中反映了洛阳的商业地位日益重要,主要是因为其便利的交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故A项正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洛阳商业地位的变化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长安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故C项错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是洛阳,故D项错误。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
“拔寒素”的实行( )A.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C.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D.旨在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2、1685年有地方官员向中央建议把在闽使用前朝铸币的行为定为非法,内阁大学士徐乾学认为,自古以来除隋朝和明朝外,没有任何朝代禁用前朝铸币,新旧钱币可以同时流通。
康熙帝最后接受了徐乾学的观点,解除了所有禁止新旧钱币混用的禁令。
这表明当时( )A.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策略B.满汉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C.开始实行银铜双本位制度D.商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3、民国初年,“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美、法、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
这一状况( )A.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促进了军阀割据局面形成C.提高了商品贸易经济成本D.中断了区域间的商贸联系4、下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
A.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获得成功B.苏美英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落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苏美英传统工业发展5、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官员一般都没有薪水,且大多数带有临时性特点。
当某一件事服务完毕,官员也随即卸任,固定官职只有极少数;后经过改革,创设了公共津贴制度,官员任职时间明确,任期趋向固定,官员从事公共事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津贴。
这一改变( )A.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保障了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利C.表明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较低D.使不同阶层间政治上的平衡得以实现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袭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加强了皇权D. 削弱了皇权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拓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传播佛教答案:B二、填空题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其建立者是_________。
答案:夏朝;禹5.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独尊儒术”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只推崇儒家学说6.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主要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列强的侵略三、简答题7.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款等。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科技优势,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为后来的自强运动和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8.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附答案)
专题一测试题(258、263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4•扬州中学)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2014•济宁二中)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4.(2014•福建六校联考)“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墨子:“兼爱,非攻”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④孟子:“民为贵”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8.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元末剧作家高明在《琵琶记》的“副末开场”中明确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宗旨。
明太祖则说:“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乜,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
”由此可知《琵琶记》()A. 与儒家经典内容极为相似B. 其创作旨在满足统治阶层要求C. 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D. 表演形式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和明太祖对《琵琶记》的肯定可以看出,《琵琶记》维护社会风化,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故C正确。
《琵琶记》是戏剧作品,不可能与儒家经典极为相似,故排除A。
《琵琶记》虽维护社会风化,但作为戏剧作品,主要为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并不是旨在满足统治阶层要求,故排除B。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光武中兴B. 文景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3.“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
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 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 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 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 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答案】A【解析】由材料“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可知从文化的字根来看,文化的起源是跟种植农作物有关,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农业起源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故选A项;BCD都在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
4.“为边界计,红军若走,则像八月那样的踩躏,立可重来。
赤卫队虽不至完全消灭,党和群众的基础将受到极大的摧残……红军不走,以现在的基础可以逐渐向四周发展,前途的希望是很大的。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原始社会时期,以种植取代采集的行为大约发生于()A: 170万年前B: 70万年前C: 20万年前D: 1万年前【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D项正确;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排除ABC项。
故选D。
第2题.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这一制度有利于()A: 维护等级秩序和巩固统治B: 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C: 强化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D: 协调平民与贵族的关系【答案】A【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和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加强皇帝权力出现在秦朝,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对统治集团内容的规范,与平民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3题.公元前202年五月,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宴请大臣。
在宴会上,他与大臣们谈论战胜项羽的原因,说道: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汉高祖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A: 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良将B: 表扬手下杰出人才的才华C: 刘邦善于用人D: 项羽手下无良将【答案】C【解答】依据材料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可以看出张良善于军事谋划,萧何善于治理国家,韩信善于统军作战,由此分析出刘邦知人善任,故C项正确;AB两项反映的是材料表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刘邦知人善任,不能就此说明项羽手下无良将,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民版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建立世袭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了考试科目B. 严格了考试纪律C. 扩大了考试范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探索海洋答案:B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被称为“文明之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答案:造纸术5.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______的兴起。
答案:江南地区6.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指的是______。
答案:西方列强的侵略三、简答题7.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疆域扩张等方面。
政治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文化上,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如《四库全书》的编纂;疆域上,通过对外战争和和平手段,清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最大范围。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选拔人才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消极影响,如过分强调文才,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考试内容过于僵化,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制度的公正性。
结束语:本次试题涵盖了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丘吉尔在二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
英国曾经“三顾茅庐”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A. 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 美国霸权主义影响C. 英国恪守孤立主义D. 英国奉行大国思维【答案】D【解析】由材料“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外交策略而非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而非美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可知英国并不奉行孤立主义,故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三环外交企图通过英国在与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结合材料中“按重要性由高到低……英欧环”、“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可知英国奉行大国思维,故D项正确。
2.下图体现了汉代推行的“推恩令”,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下列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汉代“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 “推恩令”的推行体现出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的教训是汉代“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推恩令”出台的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故A 项排除;“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地方王国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中央不可能向地方妥协,故B项排除;汉代初年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推恩令”的推行实际上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这既迎合了汉代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了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故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4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
织机四周散落有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
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 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B: 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C: 陶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D: 将我国丝织业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答案】C【解答】材料能够看出技术精湛,但看不出领先全国,故A排除;当时已经出现了私营手工业,这种可能是完全有的,故B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一定的分工,陶俑可能代表某一个工种,故C正确;我国丝织业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了,材料说明不了这个问题,故D排除。
故选C。
第2题.宋初以来,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
这反映出宋初地方治理较注重()A: 分化事权B: 以文官节制武将C: 强干弱枝D: 防范武将专权【答案】D【解答】太祖立更戍法将不得专其兵体现了以法律形式限制武将的权益,防止其专权,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化事权、以文官节制武将和强干弱枝,ABC错误,排除。
故选D。
第3题.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
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
这反映了()A: 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 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 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 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答案】A【解答】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可知,康熙帝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其请求,封赏其族人,加强了中央和蒙古的关系,故A项正确。
根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
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失,排除C项。
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
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 民主与科学B. 平等与自由C. 科学与进步D. 进步与革命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B. 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C. 中国革命的任务至此已经完成D. 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积极成果。
这些外交成就A. 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 表明中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地位C.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5、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革命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D. 十月革命的胜利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人大职权C.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7、题目:北宋时期,在地方设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宰相权力B. 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C. 管理地方财政D. 削弱地方军事力量8、题目:董仲舒说:“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黄宗羲则说:“夫君臣一伦,亦惟各尽其道者而已”。
两种思想A. 都属于儒家学派的思想B. 都否定君主的权威C. 都推动了社会转型D. 都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9、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将理、气、性、命、心、情等概念融汇贯通,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范畴,用以囊括天人关系的完备而严密的思想体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2012-2013学年上学期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强化训练1(必修三专题1)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强化训练1(必修三专题1)(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黄亚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道题2分,共60分)1.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文中的“他”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3.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4.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制天命而用之”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7.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
”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A.西周分封制B.秦朝中央集权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代二府三司制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27.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A.反对君主专制B.抨击封建统治C.要求学以致用D.反对个人崇拜2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2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成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31.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发展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
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A.“一国两制”构想B.行省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33.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了A.国王有权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3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35.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是发展的趋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36.(28分)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图乙为图甲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地区地名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村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斯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材料二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
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材料三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
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
这就是1935年7月初罗斯福签署的《全国劳工关系法》。
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劳资关系有所改善。
材料四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4分)并结合所学知道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
(5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工资平均增幅与全球增幅之间的关系。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8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
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
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
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
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
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
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中国近代史评价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二) 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以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罗马大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
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
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
……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来又号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1)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
(6分)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3分)(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
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
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5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0分)4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