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稳派教育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一)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选择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A. 1904年B. 1907年C. 1914年D. 1917年答案:C2. “四五”运动的标志是()A. 五卅运动失败B. 清华园事件发生C. 周恩来发表《湖南建设》D. 工人罢工答案:D3. 的主要内容是()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 民主集中制、批判与自我批判、长期斗争C. 矛盾论、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D. 革命、建设、改革答案:C判断题1. 中国自然地理上所说的“双峰插天”是指峨眉山和九华山。

答案:错2. 阳明先生反对“百工独立”和“封建科举”的思想,提出了“致良知”“参庶务”“薪尽火传”等教育思想。

答案:对简答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具有什么意义?(不少于50字)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领导的义勇军的行军纪律,规定了抗日军队的行动规范、纪律要求和文明行为等,表现了人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风范,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与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

这些纪律和注意在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精神内涵也对中国军队的行为和文明礼仪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什么是“甲午海战”?(不少于50字)答:甲午海战,即清朝和日本帝国之间的海军决战。

1894年7月25日,中国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上激烈交战,结果中国海军大败,损失惨重,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

甲午海战标志着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孱弱无能以及中国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的失败,震撼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心灵深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高考历史-2024届湖北省高考历史冲刺卷一

高考历史-2024届湖北省高考历史冲刺卷一

湖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卷(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盘龙城商代文化遗址位于今湖北武汉。

考古发现,该遗址的大型宫殿及城墙营造技术、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陶器、玉器的制作风格等,均与当时黄河流域的商文化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

这反映了()A.阶级阶层分化的出现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理念的孕育D.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频繁2.表1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西晋《五条课郡县法》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宋《守令四善四最》等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 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3.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图1《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

这反映了宋代()A.佛道精神渗入茶文化B.饮茶习俗从官方传到民间C.宗教画和人物画盛行D.时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4.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

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

这主要反映了()A.清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B.私人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C.中国出现贸易逆差 D.中日丝银贸易从此走向衰落5.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

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汉书·召信臣传》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
《大唐六典》
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
宋《庆元条法事类》
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
元朝《洪堰制度》
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5.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C.倡导知行合一D.主张人性本恶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13.下表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颁布的几部社会立法主要内容
年代
对象
主要措施
1872
妇女儿童
禁止妇女、儿童和少女在矿井下工作
1897-1906
7.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湖北稳派教育2013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北稳派教育2013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北省稳派2013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住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5.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拟(湖北卷)(原卷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拟(湖北卷)(原卷版)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湖北卷)第一模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A.成为水稻的发源地B.农耕经济得到发展C.农用动力发生变化D.轮作复种技术发达2.西汉时期,社会上已较难看见穿着胡服的人,下图所示的深衣原本是楚人效仿北方各国而着用,到了汉代,由于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所以楚风流行,北方原有穿着深衣的习尚益发盛行。

据此可知()A.服饰文化呈现统一趋势B.南北文化差异逐渐消失C.民族融合趋势日渐放缓D.地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3.西晋时,“举秀才必五策皆通”,又设立国子学,与太学相并立。

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

国学的“明经”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的格局。

这反映出()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C.门阀士族影响为巨大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4.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变化评述如下。

这一变化出现于()随着士族的消亡,他们那套治国之道也渐被忘却和遗落了。

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

他们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并通过了科举考试,已做好准备,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

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哲学文化、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那些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强大的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

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5.清代的财政制度中,有两个术语,即“存留”和“起运”。

存留指的是各省留下一部分财赋用于正常的办公行政,而起运部分就是解送中央户部的。

“顺治初,钱粮起存相半,考成之例尚宽”,到康熙时期“存留款项尽行裁减”,除了很少部分项目在以后“奉复”外,大部分项目均裁而不复。

人教版高考历史稳中培优训练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考历史稳中培优训练题含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稳中培优训练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

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

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 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答案】C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

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故选D。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答案】D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2024届湖北省稳派教育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稳派教育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稳派教育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

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2.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来中国洽谈合作时,提出希望中国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资双方可依法办事;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即付实行。

这表明A.外商重新进入中国有损中国主权B.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障碍彻底打破C.中国吸引外资的迫切性和坚定性D.外商直接投资推进中美关系发展3.《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而成,书中写道:“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触犯)之谓天子”。

其提出的置君治国之道是A.君权神授B.中央集权C.无为而治D.以人为本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5.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

”这些思想主张A.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B.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6.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

湖北省稳派教育联盟新课改联考压轴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稳派教育联盟新课改联考压轴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综压轴卷(一)第Ⅰ卷24.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

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25.魏晋以来中国的许多宗族有严格的家规、家教和家训,如唐代《柳氏家法》劝诫族人:“夫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

门高则自骄,族盛泽人窥嫉。

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人争指矣。

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

”上述家训和家法A.利于培养子弟自强自重的精神品质 B.严重束缚了宗族成员的思想C.成为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名望的根源 D.高度重视宗族内的伦理规范26.乾隆时任军机处章京的管世铭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

”雍正年间,“机要章奏皆下焉。

诏旨有明发、有密寄,由(军机)大臣面呈指挥具稿以进。

自是内阁票拟特寻常吏事,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

至乾隆时“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已”。

对管世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内阁始终是权力中枢机构 B.清朝中央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C.内阁降居为军机处的下属机构 D.内阁权力削弱凸显专制的强化27.唐代服饰多浓艳鲜丽之色,宋代则趋向保守拘谨。

当时许多士人提倡服饰要简洁、质朴,反对奢靡豪华。

南宋高宗甚至强调:“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华,已戒中外及下令不许入宫门。

”唐宋之际服饰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A.宋代国家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浸染渗透C.统治者的喜好决定 D.城市工商业高度繁荣28.美国学者罗斯基研究二战前的中国社会时说:“欧洲人的到来应当列入形成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中。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卷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卷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冲刺卷(一)一、选择题1.周平王分政给虢公,卿士郑庄公询问此事,平王否认,故周郑交质。

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

四月,郑国大夫祭足率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

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

从此,周、郑交恶。

这一局面的形成说明()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被破坏B.郑庄公具备争霸条件C.周天子权威遭进一步削弱D.礼乐制度丧失约束力2.东晋初年,朝廷将南渡的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称“白籍”,并重置其原籍州、郡和县,且免征发其赋役。

东晋后期和南朝,侨置机构被裁撤或合并,侨民被编入土著的“黄籍”,承担赋役。

这一变化旨在()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吸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规范户籍管理制度D.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开发3.下表为考古发掘的隋唐五代部分文书。

这些文书表明,该时期()类别数量内容买卖文书动产买卖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奴契、买布券、买毯券等不动产买卖约43件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借贷文书约163件贯银钱、贷粮食、贷布匹笔一二我中名以“××举钱契”等形式出现C.资产转让程序繁杂D.民间借贷开始出现4.五代时期,房产税在一些地方已成正式税种,名为“屋税”。

赵宋立国后,将“屋税”定为正税,被视为城郭赋税的主项。

后来,随着实际情形的日趋复杂,城郭赋税的征收出现了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

上述变化源于()A.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B.城市功能的弱化C.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D.城镇经济的发展5.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这表明心学思想()A.提倡追求个性自由B.强调探究客观世界C.激励人们奋发进取D.引导人们学以致用6.1900年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上奏:“盖长江商务英国为重,各国觊觎已久,惧英国而不敢先发,英亦虑各国干预而不敢强占,以启各国戒心。

2023-2024学年湖北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戊戌政变前谭嗣同曾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包围圆明园,劫持慈禧太后),关于在这一事件前后,袁世凯在何时告密有不同的记载。

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一文中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张一麟在《心太平室集》则称,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淸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

这反映出()A: 当亊人的历史叙事一定真实可信B: 同一历史亊件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答】A.历史是复杂的,当事人的历史叙述不一定真实可靠,有的可能为自己的罪过辩护。

B.从材料可以看出同样对于袁世凯告密的事件有不同的记载。

C.历史的叙述是复杂的,有时候能够反映客观事实,有时候存在一些偏差。

D.历史事实只有一种,并不是材料越多,越能够准确的判断。

第2题.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置于()A: 汉朝B: 唐朝C: 秦朝D: 隋朝【答案】B【解答】结合所学可知,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

后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第3题.宋真宗年间,谢德权受诏前去治理街坊侵街,招致群议四起,真宗只得下诏停止拆撤。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

这说明宋代()A: 抑商政策被废止B: 权豪大户把持政权C: 经商的氛围浓厚D: 城市交通十分混乱【答案】C【解答】材料中政府想治理商铺侵占街道的现象,但侵街现象仍屡禁不止,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经商氛围浓厚,故C项正确。

宋代虽然商业环境好于前代,但仍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A项错误;当时权豪大户并未把持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城市交通十分混乱,故排除D项。

故选C。

第4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向全社会敞开,但那繁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湖北省高考历史押题预测试卷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湖北省高考历史押题预测试卷答案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北专用)历史·参考答案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

(6分)(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

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6分)18.【答案】示例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1分)观点:秦汉承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趋势,确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2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百家争鸣的出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逐渐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过渡。

(3分)秦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思定,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层管理制度等。

(3分)汉代在沿袭秦制的基础上,秉承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盐铁官营、监察制、察举制等,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3分)示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1分)观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民族交融背景下,隋唐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分)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是大分裂的局面,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民族关系逐步走向交融,无论是中原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与尝试,如三省的初步设置、九品中正制、均田制等。

(3分)随后在大统一的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

(3分)隋唐的盛世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创新,如科举制的开创,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3分)19.(1)特点:突变性(或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物。

)(1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兴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兴起。

最新--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最新--湖北省稳派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湖北省稳派2018届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当代学者葛兆光曾评价一种思想,“(它)在传统知识中衍化出一个全然不同于……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中隐含了几种可以延伸的思路,一个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反社会的倾向,这将引出追寻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的两种不同结果;一个是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反理智的倾向,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这种思想应该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25.《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宋朝《户令》规定:“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

”上述法律条文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A.财产继承只限于男性成员 B.妇女社会地位到宋朝时有所提高C.财产继承深受宗法制影响 D.财产继承方面女性处于依附地位26.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

(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C.近代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7.1958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49万人增加到1.3亿人,增加了3000万人。

60年代初,中央决定,进入城镇就业的约3000万农民工全部退回农村。

导致60年代初城镇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工业化发展速度放缓C.城市化进程遭遇挫折 D.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2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做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梭伦“保护一种财产”的主要方式是A.扩大公民和公民大会的权力 B.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D.大规模打击旧氏族贵族力量29.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图中得出的合理信息是A.圈地运动和光荣革命成为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B.农业就业人口比例降低,农业发展日趋萧条C.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城市化进程D.英国海外扩张加速了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30.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一书中认为,当诸如世界银行的国际机构贷款给斗争中的非欧洲国家,它们常常规定那些国家要进行把它们纳入欧洲的和美国的“惯例”的改革。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

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

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C.“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D.“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主要原因2.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3.“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5.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倾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了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

”新联邦主义旨在()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B.树立政府微信,增强影响C.减少政时干预,扭转困境D.环节社会危机,打击左派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住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5.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

结果被对手打败,于是他加入了斯巴达军队与雅典反目为仇,但后来他又赢得了雅典民众的支持并在海军中担任指挥官。

当雅典战败时,他逃之天天。

亚西比德的例子反映出雅典A.公职人员是追求权力的野心家 B.直接民主易造成决策的失误C.对外扩张严重危害需邦发展 D.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贵族专政6.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7.《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8.《辽史·百官志》载:“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

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太宗兼治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材料表明,辽朝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笼络统治北方汉民族的需要 B.治理幽云十六州的需要C.借鉴中原农耕文明的需要 D.建立“蕃汉”二元体制的需要9.清代有“三司会审”(始于明代)一说,指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即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会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

关于“三司”中的都察院及其官员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察院官员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定期视察京都各监狱司法状况B.都察院长官拥有相当于宰相的权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C.都察院集行政监察、司法检查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D.都察院的官员代表社会履行监察指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10.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11.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13.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15.“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到来的一大标志,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内阁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B.《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标志着德国走上军国主义发展道路。

它虽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仍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C.美国1787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当代法律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和做法,都可从中找到源头D.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16.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议会共和国17.“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18.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

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

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

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20.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六年 D.民国二十九年21.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据此可知潘恩认为A.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 B.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C.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 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22.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

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不结盟政策③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多极化趋势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3.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A.内阁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巴黎公社委员会24.《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25.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