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地理差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地理差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地理差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22年9月15日地点:八年级地理教室参与人员:地理教师A、地理教师B、八年级所有地理教师、八年级地理学生代表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地理教师A)- 地理教师A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并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生表达(各班地理学生代表)- 地理学生代表简要介绍自然地理差异的学习情况,并分享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困惑。

3. 教师讲解(地理教师B)- 地理教师B针对学生的困惑问题进行解答,对自然地理差异进行简单概括。

- 地理教师B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该主题的学习需求。

4. 分小组进行讨论(所有教师、学生代表混合小组)- 所有参与人员按小组分组,每个小组由一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代表组成。

- 每个小组分配一份讨论材料,材料中附有自然地理差异的相关问题,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5. 小组讨论总结(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介绍小组讨论中的重点观点和解决方案。

6. 教师分组讨论(所有教师)- 教师按照小组分组,就学生小组的发言进行讨论和补充。

7. 教师总结(地理教师A)- 地理教师A对学生和其他教师的讨论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8. 活动结束(地理教师A)- 地理教师A结束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和教师表示感谢,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

活动记录:- 学生代表在表达中提到了对自然地理差异的认识不够清晰,对世界各地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不理解。

- 地理教师B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明确自然地理差异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如地形、气候、地貌等。

- 地理教师B为学生介绍了一些案例,如地势造成的气候差异、地理位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 小组讨论中,学生及教师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 小组代表发言时提到了地理教师B未提到的一些观点和解决方案,得到了其他小组的认可和补充。

- 教师分组讨论中,对学生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梳理。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李俊平:对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学生自主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春节时,我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南方却已百花争艳。大家分析分析,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14),思考:
小组讨论: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小组派代表说说理由。
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李卫中:学生充分利用《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14),思考:
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
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
何晓菲:小组讨论: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小组派代表说说理由。教师及时点拨: 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初一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参与教师:[填写参与教师姓名]
活动目标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讨论初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议程
1.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时间:30分钟)
- 讨论初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 确定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分享(时间:60分钟)
- 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包括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和实用工具等。

- 讨论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情况,分享经验和教学反思。

3. 制定教学计划(时间:40分钟)
-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初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 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具体教学安排。

4. 其他事项(时间:10分钟)
- 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 安排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和议程。

结论
经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讨论和共同努力,初一年级地理组教师达成一致,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促进初一年级地理教学的发展。

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将按计划进行。

参与教师签名
[填写参与教师姓名]。

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3篇)

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3篇)
四、活动流程
1. 自我备课:教师们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辅、教学案例等。
2. 集体讨论:教师们集中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3. 教学实践:教师们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
4.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
4. 教学实践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地理教研组教师分组进行了教学实践。课后,大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五、活动总结
本次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今后,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4. 学校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地理教研工作,为地理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 讨论与修改
在主讲教师介绍完毕后,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部分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可以增加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集体修改
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案更加完善,教学环节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有望得到提升。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1. 集体备课主题: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为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我们首先探讨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后,我们研究了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变动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理解,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集体备课主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分享了使用GIS进行地理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如何利用GIS制作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探讨了如何将GIS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3. 集体备课主题: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我们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的措施,如减少碳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

4. 集体备课主题:人口与城市发展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人口与城市发展。

我们首先探讨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统计学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研究了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等方面。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城市知识。

5. 集体备课主题: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我们讨论了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水质监测、水处理和环境规划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水资源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篇一」本学期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根据课标要求对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进行了集体研讨,较好地完成高一地理的教学任务。

一、深刻领会课标要求,制定有效教学计划,做好备课工作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可行有效地理教学计划。

备课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第一、二节课,是高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我们根据教学进度,相互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并交流心得,做到有的放矢,收获很大。

二.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促进教学。

备课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新老教师紧密配合、勤于切磋、相互协调。

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案的使用,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备课组之间经常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做到统一认识,统一传授;把握好教学质量关,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

三、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整体提高。

我们做好对个别学生的拓展、补差工作,采用鼓励、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交谈等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平时注重抓学生的基础,重要的知识点不断地强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学好地理,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

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丧失信心。

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案导学,是本学期集体备课的重点。

对于现在课时量缩减,要求课堂效率提高的问题,学案导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可以看出,学案侧重于学生的“学”与“会学”。

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有了学案,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这里面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第一是学案的编写。

学案的编写要求做到准、精。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1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1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8年3月8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地点:地理教研组备课组成员:陈建勋、郭国理、林少发活动记录:探讨、制定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本学期地理组围绕教师发展中心“实践主张、完善模式、力求高效”的工作目标,结合教务处要求,坚持“三个不变”即主题不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理念不变(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主张不变(学的愉快,教的幸福,社会满意)的教研工作思路。

继续实践地理课堂“图表贯穿、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生成反馈”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工作重点与措施1、注重理论学习,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是通论学习:学习国内外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等课堂教学先进理念。

二是专题学习:研读《地理课标》、《考试说明》及其它版本地理教材。

引导教师围绕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学案与检测题目等地理课程资源。

三是专业学习: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地理专业杂志的学习,及时补充地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是时事学习:学习时事要闻,及时把握世界、中国和本地区的地理信息,积极开发教学案例、情境资源等地理课程资源,使地理教学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回归生活化。

2、注重集体备课,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集体备课着力点就是注重课的研究。

地理课堂必须“改”,一“改”师生思想观念,二“改”课堂行为方式(“改”学生学习方式、“改”课堂提问方式、“改”作业布置与评讲方式)三“改”教育评价机制。

研究和探索地理课堂“图表贯穿、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生成反馈”的有效教学策略。

注重教师的备课,细化地理备课的各个层面,探讨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准备,备课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备课的消化,备课的反思,备课的总结等。

3、通过集体备课,引领教师走科研捷径,提升业务素养。

明确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教育教研的主题。

引领教师研究、整合身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多学习、多领会、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初中地理教研备课记录(3篇)

初中地理教研备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2年10月20日开展了初中地理教研备课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研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与实践”。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3.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促进教师相互学习;4.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三、教研活动过程1. 分析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教研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她指出,目前我校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理念陈旧;(2)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评价。

2. 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教研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3)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教研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案例,如:(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集体备课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教研组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

以下是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2)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3)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现象;(4)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现象;(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6)教学过程:a. 导入: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 新课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c.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现象;d.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e.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海陆的变迁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海口一中初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二十周)

海口一中初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二十周)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能熟练地说出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能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及一定的海拔高度的气温的多少。
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
主讲人:卢丽云
经过几次的中考模拟测试,学生在地图这一专题的内容失分最多,因此有必须对其专题强化复习,复习策略讲练结,侧重学生的练,教师的导。
(4)气温量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地再设计思路
第1课时:经纬网及练习
第2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练习
第3课时:第四模拟测试的讲解
海口一中初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二十周学科初二地理模块地图专题复习课题地图专题复习参加教师张文祝蒙春圆卢丽云林宏教学目标1
海口一中初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二十周)
学科
初二地理
模块
参加教师
张文祝、蒙春圆、卢丽云、林宏
教学
目标
1.经纬网地图说出任意点的经度与纬度和辨别方向(相对位置)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复习重点应放在诸如识别地貌形态、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等体现地图价值和作为地理信息载体的内容。
(1)只有掌握等高线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平面图中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2)准确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名称(这些地形部位仅存在于山区,它们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3)量算距离:包括利用比例尺量算水平距离和利用等高距计算高差(如陡崖的高差和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1.经纬网
(1)经纬网的判读:在方格状经纬网和圆弧形经纬网中,依据经纬度的增加方向判明东西经和南北纬。而在极地经纬网图中,要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明东西经和南北纬。
(2)在经纬网中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即该点的经度和纬度。此外,位置方面还应包括所处的半球位置和温度带等。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10篇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10篇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10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时间]二、备课地点。

[具体地点]三、参与人员。

[列出参与备课的教师姓名]四、备课主题。

五、教材分析。

1. 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2. 教材内容结构。

- 第一节“疆域”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疆域的四至点、陆地面积、海洋国土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和范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第二节“人口”重点探讨了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

- 第三节“民族”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六、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地图的阅读等。

但对于中国地理的具体知识还比较陌生。

2. 学习能力。

-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能还存在对地理现象和数据理解不深入、对地图信息提取不准确等问题。

3. 学习态度。

- 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重视程度不够。

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疆域范围(四至点、陆地面积、海洋国土等)。

- 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 掌握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以及一些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

-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相关地理信息。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主题:地理概论一、背景介绍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学生在高一阶段需要通过地理课程,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备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

3.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和地貌。

4.地球的人文环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和交通等人文环境要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地理图像和资料。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引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过示范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实地考察地球的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

(完整)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完整)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完整)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概况本次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于[日期]在[地点]举行,参与人员包括初二地理组所有教师。

活动的目的是共同研讨和讨论初二地理课程的备课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议程安排1. 评估上学期教学内容的效果和问题2. 初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安排3.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4. 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5. 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6. 其他议程详情1. 评估上学期教学内容的效果和问题- 回顾上学期教学内容并进行讨论,评估教学效果- 分享学生表现和评价,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和措施2. 初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安排- 分析下学期课程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重点- 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确定评估方式和评价标准3.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 教师互相分享各自收集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分析和评价教学资源和案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确定可采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案例4. 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讨论适用于初二地理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参与度和教学效果5. 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针对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进行讨论和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分享个人经验和成功案例,互相启发和帮助6. 其他- 教师提出其他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跟进上次会议讨论的事项- 总结本次会议的收获和行动计划总结本次初二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并分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同时,教师们也共同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

希望大家能将本次活动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共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

集体备课活动
记录
学校:东黄坨初中
备课组:
组长:李水英
二零一五年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1次)
2、教师搜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3、对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了对地势特点的理解。

4、关于地势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这部分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积极性较高。

不足之处:
一、导入新课方面略显平淡。

由复习地形图直接过渡到我国的地形有些缺乏感染力。

二、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整堂课推进速度有点慢,最后拖堂了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

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节课优缺点都有,我争尽快改变不足之处,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目:每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 通的伙伴们介绍自己国家的位置。
式向语言不通的伙伴们介绍自 韩国同学走上讲台,用英语讲述了
己国家的位置。
自己国家的位置。讲述中的要素
韩国同学走上讲台,用英语讲 有:北半球、太平洋西岸、所跨经
述了自己国家的位置。讲述中Fra bibliotek度和纬度。

教学 重难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感
知能力。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2 、记住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
的国家。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球仪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球仪、地
、地图册、导学案、PPT课件
图册、导学案、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
国、俄罗斯、新西兰和中国等13 个国家和地区的23支青少年表演 队伍相聚西安,参加名为“共同奏 响同一个地球”的活动,用音乐表 达他们对同一个地球的赞美和对更
加和谐世界的期待。
和谐世界的期待。
会后,来自各国的孩子们举行晚
会后,来自各国的孩子们举行 会,在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每
晚会,在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 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语言不
行政区划
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一、从世界看中国
问题情景:2023年5月来自美国 问题情景:2023年5月来自美国、韩
教学过 程(教 学流程 及作业 设计)
、韩国、俄罗斯、新西兰和中 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3 支青少年表演队伍相聚西安, 参加名为“共同奏响同一个地 球”的活动,用音乐表达他们 对同一个地球的赞美和对更加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该活动旨在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并针对当前地理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取得共识、找到解决方案。

二、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享在活动开始前,各参与教师准备了自己的一份教学案例,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等。

通过交流分享,我们向彼此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案例,并讨论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这个环节不仅让我们对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研讨在教学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讨论了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

在这个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互相借鉴,相互启发。

3. 教材解读和课程设计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布置作业,如何进行评价和反馈等。

这个环节中,大家对教材的理解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我们得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

三、达成共识通过这次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共识:1.教学案例分享是非常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多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教材解读和课程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4.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紧跟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每位教师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在教学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过程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P25-P27内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
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
3、读图1-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
4、读图1-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5、读图1-4-5,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6、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阅读教材P27-P28教材内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考并讨论28页问题2、3
三、重要方法
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
2、复杂统计图读法:
四、习题讨论
同步学案
A
集备领导签名______________
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
整理人:__________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
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
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6.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作者: ————————————————————————————————日期: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
主讲人李少平
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6课时——人口分布和合理容量
时间2017-2-22 第__3__周
参与人全体教师(宋召华、刘芳、王万强、李少平、李传声、黄金杰、张
晓萍、商国华、王怡)
备课过程
上周总结反思经验:
问题:
措施:
主备人讲解:李少平优化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内容解读:
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
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概念。

行为动词解读:
判别,应从图文资料出发,说出、判别和总结

立依据学



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
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能分析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人口政
策。

二、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问答,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

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并通过举手反馈进行统计,要求学生达标率85%。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2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听讲能力。

要求学生达标率85%。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特点,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3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活动及听讲能力。

要求学生达标率85%。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异质分组,6人合作。

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使用,增设生动真实的教学信息环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四、
教学资
源媒介
多媒体,教材,练习册
五、教材分析及活动教师活动:
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新授:
一、世界人口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

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

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

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

1.自然环境因素:
(1)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案例分析:写出下面现象的影响因素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②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人口变得稀少( )
③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 )
④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
⑤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⑥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
⑦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
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
(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
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
①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
②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合作探究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
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

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的人口容量
4.我国的人口政策
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

习题讨论:
课时作业第二节和第三节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P25-P27内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
A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
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
3、读图1-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 4、读图1-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5、读图1-4-5,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6、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阅读教材P27-P 28教材内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考并讨论28页问题2、3
三、重要方法
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
2、复杂统计图读法:
四、习题讨论
同步学案
六、 下 周 进 度 安 排
时间 课上安排
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一课时
练习册习题
第二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二课时 练习册习题
周末自主学习安排 回顾复习 +习题 下周主备人:张晓萍
内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集备领导签名______________
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
整理人:__________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
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
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6.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