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局部解剖学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 织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 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局部解剖学面部24页PPT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Biblioteka 谢谢!xiexie!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Biblioteka 谢谢!xiexie!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Ⅶ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 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11
2.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 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 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 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4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 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 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 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 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 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15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根 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 腺的关系,可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的一段。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 进入腮腺,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
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 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11
2.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 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 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 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4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 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 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 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 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 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15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根 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 腺的关系,可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的一段。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 进入腮腺,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
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 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21/3/26
11
2021/3/26
12
2021/3/26
13
2021/3/26
14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2021/3/26
23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真皮。面 部除皱术时,切断某些韧带可取得好的美容效果。
2021/3/26
24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021/3/26
25
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毛囊和汗腺
皮脂腺囊肿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021/3/26
17
皮下组织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021/3/26
18
2021/3/26
19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咽旁前间隙 咽旁后间隙
翼颌间隙
2021/3/26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翼颌间隙
64
翼腭间隙
前界: 上颌骨 上界: 蝶骨大翼
2021/3/26
后界:蝶骨翼突
65
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
面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肌肉与骨骼
面部肌肉
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和眼周肌肉 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运 动。
面部骨骼
包括颅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 骨等,构成面部的骨架结构。
面部血管与神经
面部血管
面部血管主要负责供应面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包括动脉和 静脉。
面部神经
面部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三叉神经、 面神经等。
鼻腔
鼻腔是外鼻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鼻腔内有鼻甲、鼻腔顶和鼻腔底 等结构。鼻腔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同时还有嗅觉功能。
鼻部的骨骼与肌肉
骨骼
鼻部骨骼包括鼻骨、上颌骨和腭骨等,这些骨骼构成了鼻部的骨架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肌肉
鼻部肌肉包括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和鼻孔压缩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改变鼻子的形状和位置。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PART 05
面部的表情肌
额肌与眼轮匝肌
额肌
位于前额,通过收缩可以使眉毛上提,产生 “惊讶”的表情。
眼轮匝肌
围绕眼睛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眼睛闭合 ,产生“眨眼”或“微笑”的表情。
口轮匝肌与上唇方肌
要点一
口轮匝肌
围绕嘴巴的环形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巴闭合或产生各 种嘴部表情。
要点二
上唇方肌
位于口角上方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角向上翘起,产 生“微笑”的表情。
运动。
口部的血管与神经
总结词
口部的血管主要为唇部和口腔内部的毛细血 管,神经则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这些 结构共同作用以实现感觉和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
口部的毛细血管负责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带 走代谢废物。三叉神经则是面部最粗大的神 经,它支配面部、口腔和头顶部的感觉。面 神经则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并传导 味觉和分泌唾液。
局部解剖学面部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疖肿
表面有不同走向的皮纹 手术切口方向尽可能与皮纹一致
浅筋膜
皮肤与浅筋膜
浅筋膜
颊脂体 睑部浅筋膜特点
疏松、不含脂肪、易水肿
内有表情肌、Biblioteka 经、血管 和腮腺管分群 神经支配
面肌
血管、淋巴及神经
血管
面动脉
➢ 起止: 起于颈外动脉止于内眦动脉 ➢ 博动点: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 ➢ 分支:
舌下间隙
位置:下颌体内侧,口底深面。
境界:
上界为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外侧界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 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 后界止于舌根
内容
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及其导管、 舌神经、舌下神经、动脉、静脉等。
通连:
后通下颌下间隙及颏舌肌间间隙 后上通翼颌间隙,后内通咽旁间隙。 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交通
面侧深区
翼静脉丛
➢ 位置: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 回流: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 交通: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 与海绵窦交通
上颌动脉
下颌段
➢ 下牙槽动脉 ➢ 脑膜中动脉
翼肌段
➢ 咀嚼肌动脉 ➢ 颊动脉
翼腭窝段
➢ 上牙槽后动脉 ➢ 眶下动脉
面侧深区
面侧深区
下颌神经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面静脉
面静脉
面部“危险三角”区
血管
淋巴
面部浅层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 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三叉神经(皮肤感觉)
➢ 眶上神经 眼裂以上 ➢ 眶下神经 眼裂与口裂之间 ➢ 颏神经 口裂以下
表面有不同走向的皮纹 手术切口方向尽可能与皮纹一致
浅筋膜
皮肤与浅筋膜
浅筋膜
颊脂体 睑部浅筋膜特点
疏松、不含脂肪、易水肿
内有表情肌、Biblioteka 经、血管 和腮腺管分群 神经支配
面肌
血管、淋巴及神经
血管
面动脉
➢ 起止: 起于颈外动脉止于内眦动脉 ➢ 博动点: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 ➢ 分支:
舌下间隙
位置:下颌体内侧,口底深面。
境界:
上界为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外侧界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 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 后界止于舌根
内容
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及其导管、 舌神经、舌下神经、动脉、静脉等。
通连:
后通下颌下间隙及颏舌肌间间隙 后上通翼颌间隙,后内通咽旁间隙。 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交通
面侧深区
翼静脉丛
➢ 位置: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 回流: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 交通: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 与海绵窦交通
上颌动脉
下颌段
➢ 下牙槽动脉 ➢ 脑膜中动脉
翼肌段
➢ 咀嚼肌动脉 ➢ 颊动脉
翼腭窝段
➢ 上牙槽后动脉 ➢ 眶下动脉
面侧深区
面侧深区
下颌神经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面静脉
面静脉
面部“危险三角”区
血管
淋巴
面部浅层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 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三叉神经(皮肤感觉)
➢ 眶上神经 眼裂以上 ➢ 眶下神经 眼裂与口裂之间 ➢ 颏神经 口裂以下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局解头面部共78页
2)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静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 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在下颌后窝深方入 腮腺,行于下颌后静 脉的后内侧,至下颌 颈平面分为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颞浅动 脉分出面横动脉。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系统解剖学: 组织 tissue 器官 organ 系统 system
局部解剖学:层次 stratification 毗邻 adjacent 临床 clinic
二、学习目的
通过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与实践操作:
1、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理 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与体会)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思维的 能力,以达到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眶下动脉: 分布于上颌前 部牙、牙龈、牙 槽突等,
出眶下管后 分布于下睑及眶 下方的皮肤
(4)下颌神经
咀嚼肌神经:至咬肌、翼内、外肌、颞肌
颊神经:分布于颊粘膜、颊侧牙龈、颊部、口角皮肤、 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外耳道、耳廓前部皮肤。
舌神经:在翼外 肌深面与鼓索会 合,行于下颌支 与翼内肌之间, 经舌骨舌肌浅面 至口底。分布于 舌前2/3及口底粘 膜、舌侧牙龈、 舌下腺和下颌下 腺等。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解剖教研室 教师:何倩
绪论
一、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着 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 的位置、毗邻,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及 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
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 临床应用的科学。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8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面侧区课件
•21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面部垂直比 指面部正面宽度的比例
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 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的宽 度与一个眼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 距,两眼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 相等。
正常眼裂宽度平均为3.5cm,两外眦宽度平均为9.5cm。
鼻翼的宽度与两眼内眦间的距离相等,即3.5cm,鼻的 长度和宽度比例约为1:0.7;闭口时,口角的大小与眼平视 时角膜内缘之间的距离相等。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此沟常用以 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况的指征。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 (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 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 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 性少4mm。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 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 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20.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突起, 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检查下 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耳屏前方约1cm可 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21.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体表投影:鼻 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22.颏孔:下颌体外侧面,成人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或 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微上方, 距正中线约2~3cm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 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 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 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 唇沟与颏区分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3.面部黄金比 黄金比又称黄金分割。
黄金比的来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 学家折断,多次进行比较,发 现短段与长段之比为1:1.618=0.618时最美。 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Plato)将此比 称为黄金分割。此后,欧洲人将此比例关 系广泛应用于建筑和生活等领域中。如, 古埃及胡夫大金塔,其高度和底边长度符 合黄金比。
4.其他关系
(1)鼻、眼、眉关系:
通过内眦所作的垂线,可见鼻翼的 外侧缘、内眦和眉头内侧缘,在同一 直线上;
通过鼻翼与眉梢的连线,外眦在此连线上;
通过眉头与眉梢的连线,该线通常呈一水平线,与上述 二线相交成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顶点位于眉头下 方。
(2)鼻、唇、颏关系:连接鼻尖与颏前 点所构成的Ricketts美容线,以确定下唇 是否位于该线上,若超前或后退,则视 为容貌欠美,但存在种族差异。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 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后界为咬肌前缘, 上邻眶下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 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3)颏唇沟深度:为颏唇沟至下唇突点 与颏前点连线的垂线距离。正常约为 4mm,下颌前份根尖截骨术可影响颏唇 沟的形态。
(四)美容角
颜面的局部与器官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或者局部与 局部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与颜面美的关系密切, 故称之为美容角。侧面观察明显:
9.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合称。
10.口裂:
11.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施行口角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12.唇红: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粘膜的移行 区。
13.唇红缘:唇红与皮肤之交界处。
14.唇弓和人中点(人中切迹):上唇的全部唇红缘呈 弓背状称唇弓;唇弓在正中线微向前突,此处称为人中点 (人中切迹)。
15.唇峰和唇珠:人中点两侧的唇弓 最高点称为唇峰(唇弓峰),上唇正中唇 红呈珠状向前下方突出名唇珠(上唇结节)。
16.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 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
17.人中嵴:人中两侧各有一条与其并行的皮肤嵴, 由鼻孔底伸延至唇峰称之。
18.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横形凹陷。
19.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常用以作为测量 面部距离的标志。
面部,又称颜面部,指上起发际, 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之间的部位。
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 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23.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 线的中1/3段。
(三)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三停五眼”之说。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又可分为: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 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腔位于面下1/3。颅面 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 主要为面中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