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庄园的特点
汉代田庄经济知识点总结
汉代田庄经济知识点总结一、汉代田庄经济的内容1.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制度主要是实行公田制,即国家占有一部分土地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其余土地分配给农民,由农民承包和耕种。
公田制的实行使国家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大的控制权,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2.田庄组织田庄是汉代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组织形式,是国家或者富绅等地主在一定地区内集中耕种。
田庄通常由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农民组成,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对农产品的管理和销售。
3.水利工程汉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筑水利渠道、水库、引水灌溉等。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农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4.农具改良汉代对农具进行了改良,新发明了犁、磨、胎等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5.农业生产专业化在田庄经济时期,由于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农民开始专门从事种植、养殖等特定的农业生产活动。
以上就是汉代田庄经济的主要内容,下面将对其特点和作用进行总结。
二、汉代田庄经济的特点1.农田集约化汉代田庄经济使农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农业生产规模化在田庄经济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特点,农田和农民的数量都逐渐增加,形成了一种以大规模生产为主的经济组织形式。
3.农业生产专业化田庄经济时期,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使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农民开始专门从事特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比如种植、养殖等。
4.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田庄经济时期,由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这对于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汉代田庄经济的主要特点,下面将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三、汉代田庄经济的作用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代田庄经济使农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我国汉代的田庄经济
我国汉代的田庄经济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
如邱汉生先生认为,东汉“田庄是一个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单位,从吃的、穿的、生产工具、武器,以至疾病医药所需,都不必外求”。
朱绍侯先生认为,汉代田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可以…闭门成市?”。
何天明先生认为,汉代庄园“内部基本自给自足,闭门成市,很少对外交换”。
萧放先生认为,东汉贵族的“一个庄园就是一个内聚的、自足的经济社会单位”。
然而,通过考察汉代田庄的经营方式和汉代的政策,可以证实汉代田庄无论内部的商品交换,还是田庄同外部的商品贸易往来,都相当活跃,存在着田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关系紧密的市场,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只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近年来已经有些学者开始认识到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
如樊树志先生认为,汉代田庄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
马新先生认为,汉代田庄“在汉代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
王彦辉先生认为:“…闭门成市?一句,不过是形容田庄生产的各种产品达到了很高的自给程度,而非田庄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
”虽然这些学者都已认识到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其在汉代商品市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一些说明,但却未对其商业经营的根源做更深一步的分析。
为此,本文拟对汉代田庄的商业经营及其根源加以探析,以求对其有一更全面的认识。
汉代田庄的商业经营活动十分活跃,存在着田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并行的、关系紧密的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参与流通的商品、对田庄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田庄内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田庄内的广大农民,包括与田庄主属于同一宗族的农民和外来的依附于田庄主的佃农、雇农等其他依附农民,田庄主有时候也参与其中。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是当时社会最具有影响力和统治地位的
势力,它们以其特定的发展模式和特殊的角色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首先,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一是垄断土地。
当时,豪强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几乎占据了社会的土地资源。
此外,他们利用自身的多样性,不断侵占新的地方,使自己的地盘更加巩固。
豪强地主不仅控制着众多封建士绅和农民的命脉,而且控制着军队、税收和钱财,几乎把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次,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二是大孝。
这些地主家族为了获得民心,不惜出资建设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投资文化教育等,并且在宗庙中供奉祖先,表达对家族和古制度的尊重。
此外,他们还会到社区帮助贫苦百姓,发放救济物资,对受损害的村民施行救济。
最后,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另一个特点是“护国”。
豪强地主家
族不仅能够发动人民参与民间战争,而且能够向政府提供大量的材料,以支持政府的行政活动和军事行动。
当政府有困难时,他们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恩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有多种特点。
它们控制住了大片的土地,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提供帮助,以及大孝施恩等。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东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东汉的社会具有了更加稳健的基础。
从汉墓出土模型明器看汉代的庄园经济
知识文库 第7期16 从汉墓出土模型明器看汉代的庄园经济岳亚莉汉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发现的墓葬数量是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而地主庄园经济作为当时的基础经济单位,在汉代大经济结构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中小型汉墓中出土的随葬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到了东汉时期,大量写实风格的模型明器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式,为我们研究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的模式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一 模型明器的概念及产生过程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等。
模型明器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它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一步步的出现。
它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进程,即大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从洛阳烧沟汉墓来看,西汉早期以单棺空心砖墓为主,随葬品仍流行战国时期的仿铜礼器,如鼎、敦、壶组合;西汉中期开始出现夫妇合葬的双棺空心砖墓,虽仍在使用仿铜礼器,但数量已经减少,同时开始流行仓、灶模型,以及生活实用的罐、瓮、洗、盆、碗等;西汉晚期盛行带竖井墓道的小砖券墓和仿照小砖券墓的弧顶土洞墓,开始使用耳室,随葬陶器中普扁出现了陶井,陶壶、陶仓的数量大增;王莽前后流行前室穹窿顶,后室券顶的小砖墓(烧沟报告称为“单穹窿顶墓”),出现了方盒、案、耳杯、勺等新明器;东汉早期时,仍以前室穹庐顶,后室券顶的前、后室墓为主要形式。
陶器组合和第四期无太大区别;东汉中期出现了“双穹庐顶墓”和“前堂横列墓”,并带有斜坡长墓道,随葬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以前增多,家禽家畜模型和奴仆俑的流行是其主要特征;东汉晚期流行横前堂墓,多人合葬,流行舞乐百戏俑和酿造作坊的陶质模型。
纵观汉代墓葬的发展过程,墓葬形制是从简单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向象征地上宅院建筑的洞室墓发展,随葬品则是从传统仿铜礼器向模仿庄园生活的多种模型明器发展,两者的演变步骤是一致的。
但是洛阳地区作为周朝的京畿地区,受传统习俗影响较深,直到西汉早期还在使用战国时期流行的仿铜陶礼器,而在关中地区,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仓、灶等模型明器。
从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看东汉北方地主庄园的开题报告
从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看东汉北方地主庄园的开题报告引言: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地主庄园经济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珍贵材料之一,本文将以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为基础,从景象内容、历史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演变历程。
一、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1. 历史背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源于社会各阶层不同的阶级利益。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后,逐渐确立了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的政治体制,地权与人权逐渐分离,使得部分地主家族逐渐形成。
地主家族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和扩张,与汉代农业生产力发展、地方分权制度和中央垄断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
农业生产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地主家族逐渐掌握了大量土地和生产资料,形成了垄断地主制。
2. 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特点汉代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劳动中心的转移和剥削方式的改变。
在此前,农业生产是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的,相对而言比较分散、自给自足。
而随着地主家族的产生和发展,为了增加利润和控制农业生产,他们动员大量农民到庄园中来,形成了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和分配。
地主也从原来的分红,转向了直接占有农民的劳动力,形成了对农民的剥削。
此外,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财富集中和社会分化等方面。
地主大多数是富商和官员,掌握了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而广大农民则在地主的剥削下过着贫困的生活。
这也使得汉代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二、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对地主庄园经济的启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保存完好的东汉壁画之一,墓主人是东汉时期地主权贵之一,其墓葬和墓道中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和文物。
对于研究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壁画内容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所描绘的农业场面,生动地反映了地主庄园经济的生产场景和管理模式。
壁画中展现了地主家族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方式和劳动力的组织。
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一、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三、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四、结语【摘要概述】内容提要作为封建生产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不论是西欧庄园,还是汉代田庄,都有其鲜明的地方性和多样性。
比较而言,西欧庄园和汉代田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
由此可以得知,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形成为基础,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人身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关键词汉代田庄;西欧庄园;大地产;生产组织形式;地租形态【精彩摘抄】1.对封建庄园的定义: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 有必要对庄园或田庄的定义作一下明确界定。
马克思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对封建庄园的本质是这样认识的:“应把庄园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认识。
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所以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形态剥削。
而由于劳役地租的存在,提出了封建主对耕作者人身强制的必要性,因而在庄园上存在着控制农民的各种权力,同时这种权力也往往体现为直接剥削的权力。
”参考这一论述,再结合汉代田庄的特点,我们可以给封建庄园下这样一个定义: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例形态,有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第29页)2.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的区别【读后感】对于西欧封建庄园这个内容,以前的初中教科书较少涉及,广东省的中考考纲中也没有提到,而人教版高中教科书只在必修一活动探究课中简单涉及。
笔者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处于知识真空的状态。
而关于东汉的田庄,笔者脑海中也只有模糊的概念——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类似于西欧的庄园。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科书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内容介绍增加,这也倒逼着笔者要加深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
汉代房屋建筑的特点
汉代房屋建筑的特点
汉代房屋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威思想与壮丽之美的追求:汉代建筑注重体现威严和壮丽的思想,追求建筑物的规模和宏伟。
这一时期的大型宫殿、庙宇等建筑,都体现出一种庄重、壮丽、崇高的美学风格。
2.从高台向楼阁的过渡:汉代流行高台建筑,即在夯土台基上建造多层木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在汉代达到了顶峰。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汉代后期逐渐从高台向楼阁过渡。
3.庭院布局的形成:汉代建筑组合出现了庭院布局的形式,即由房屋、围墙、廊院等组成的多进式庭院,形成了由主院、跨院、偏院等组成的建筑群。
4.独特的建筑类型——阙:阙是汉代建筑的标志性类型,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其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
5.重屋之境与屋顶艺术的追求:汉代建筑追求高大的立体感,房屋多采用重檐、重楼等形式,形成了重屋之境。
此外,汉代还注重对屋顶的装饰,出现了望楼、戏楼、仓楼、水榭、门楼等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式。
6.古拙生动的构建装饰:汉代木构技术的进步表现在梭柱、斗拱、额枋等结构构件的形式和比例上。
同时,汉代建筑装饰也极富想象力,如石雕、木雕、陶塑、壁画等,这些装饰手法共同营造了古拙生动的建筑风格。
总体来讲,汉代房屋建筑以其雄浑威严、壮丽崇高的风格,以及庭院布局、独特的建筑类型和古拙生动的构建装饰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东汉隐士庄园名词解释
东汉隐士庄园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
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
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
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
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东汉梁冀苑囿特点
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座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而且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这些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
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所以又叫隐士庄园。
从汉画像砖石中解读东汉庄园建筑院落特征
从汉画像砖石中解读东汉庄园建筑院落特征谭正【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231-233)【关键词】东汉; 画像砖石; 庄园建筑; 院落【作者】谭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汉画像砖石中的建筑题材汉画像砖石是指由汉朝的艺术家及工匠在石材上进行的雕刻创作,其题材囊括了从汉代社稷生产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兵戈征战、佃猎耕种、宴请聚会、曲艺杂耍、授业诵经等,亦包含文人先哲思想、历史典故传说、升仙等题材。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说道:“若能将汉画像砖石中的图案进行系统的收集与集合,差不多能够拼接成一部绣像汉史”[1]。
而上到神仙世界,下到市井民间,人们的活动离不开建筑,因此在汉代画像砖石所描画的图案中经常会呈现出丰富的建筑题材。
鉴于汉代画像砖石出土规模较大、涉及的区域较多,笔者对上海博物馆中汉画像砖石藏品、相关图册文献、考古发掘报告进行了调研与梳理,对以建筑为主题的汉画像砖石按建筑类型、出土区域展开了分类研究,共梳理出386 幅汉画像砖石(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可将汉画像砖石中的建筑题材分为门阙图、住宅图、水榭图、桥梁图、其他种类五种,其中住宅类画像占据的比重最大,约占48.9%。
对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地域分布而言,住宅图与门阙图在不同区域都存在一定数目的分布,而水榭图、桥梁图和其他类型仅分布于部分特定的区域。
究其缘由,是由于住宅是与人类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建筑类型以及汉代的厚葬习俗,因此住宅类与门阙类成为了汉画像砖石中最为普遍的题材。
住宅类建筑图案题材又分为两种:组合式住宅建筑,包含庄园、庭院、幕府以及官寺等;单体式住宅建筑,包含楼阁、传舍、邮亭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东汉时期组合式住宅建筑类型中的庄园建筑,结合汉画像砖石重点对其院落布局形式和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与探究。
2 东汉庄园建筑的院落布局形式2.1 庄园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西汉末期,地主阶层开始通过庄园的模式雇佣与压榨农民。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西汉皇家园林特征
2014年第6期现代园艺1思想特征西汉时期造园的思想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和“因藉自然”。
因藉自然,通俗点就是说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西汉园林的文化、精神层面上,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概念类似。
因籍的内涵是在选址时包括山、水、林木、草甸、气候等地景因素,为人工建造布局作伏笔,并为设计创作打造基础;因籍自然理论是结合自然地景为苑,使景园与地景融为一体;塑造景观首先看眼观察利用自然地景。
西汉的中期,儒学一统,政治一制,天下一统。
所以在造园的艺术处理上,也容纳进儒家的思想。
古人从对天地山水的原始崇拜,到对节气物候和万物生亡规律变化的观察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人文现象的宇宙空间模式。
2空间特征“大空间大格局”———西汉时期的大部分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广,并形成了苑中有苑的组合格局。
汉武帝时期,苑中苑的数量是非常之多的。
也可以说是一种宫苑不分的形式,这也是西汉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宫殿和园林三者浑然天成。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特点对后来的园林发展起到铺垫的作用,开创了中国园林上园中园的先河。
大空间大尺度的皇家园林显示出了西汉时期的恢宏气势。
西汉作为一个包容的时期,容纳各种文化,实现政治的统一,其皇家园林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
3山水文化特征园林是体现山水文化的的物质载体。
我们对山水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表面上的或者说实际中的山水到具有美学价值的山水。
正如柳宗元所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道出了山水文化的实质。
西汉皇家园林的山水体现的是自然与和谐,形成的自然山水风景。
俗话说:“园无水不活,山无水不秀。
”西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也少不了山与水的结合。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
其实汉代的山水审美意向,在先秦的基础上已有显著发展。
西汉中的皇家园林更多的是以自然山川为背景。
东汉地主庄园经济基本情况述评 考研
一、东汉地主庄园经济概况东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地主庄园经济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经济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1. 庄园所有制形式东汉地主庄园拥有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是私有制。
庄园所有者可以是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地方豪强等。
他们通过购物、赠与、继承等方式获取土地所有权,并以此建立了庄园。
2. 庄园经营方式在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经营方式主要是自耕经营和寄托经营两种。
自耕经营是指地主自己动手参与管理和生产,寄托经营则是地主将庄园交给佃农或奴隶来种植和经营。
3. 庄园经济收益东汉地主庄园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
庄园种植了大量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等,通过向市场贩卖这些农产品获取利润。
4. 劳动力来源东汉地主庄园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于佃农和奴隶。
佃农负责耕种、管理庄园,奴隶则负责重体力劳动。
二、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影响1. 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庄园经济的高效运营使得大量农产品得以产出,满足了社会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2.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地主阶级的壮大。
地主庄园所有者在经济上的地位显著提高,成为当时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3. 对后世的影响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种庄园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面貌。
三、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局限性和问题1. 社会矛盾持续加剧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农民和奴隶的生活困难,地主阶级富裕。
这种社会矛盾埋下了后来社会动荡的种子。
2. 生产力的局限性东汉地主庄园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产品的生产速度和数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3. 经济结构单一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撑和发展。
浅谈东汉庄园经济的主体及其主要特点
浅谈东汉庄园经济的主体及其主要特点作者:阮瑞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8期摘要:庄园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形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
而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其重要的特点是“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
其中私人武装在东汉社会末期的分裂割据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东汉封建田庄私人武装也对其后几百年的动荡、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田庄;豪强地主;自然经济;私人武装东汉时期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豪强地主、勋臣贵戚控制下的田庄分布在各地,并成为东汉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田庄经济成为东汉封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豪族、勋臣贵戚成为田庄的主体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秀是西汉皇室后裔,虽然家道中落,但在王莽篡夺西汉皇位建立新朝之后,凭借皇室身份与其兄刘伯升共同起兵反对新莽政权。
其部众也多为各地名门望族的部曲、私兵所组成。
如:冯鲂于王莽末“乃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堑,以待所归”。
并且在战斗过程中,刘秀对这些强宗巨姓甚为倚重,因此得到他们的支持。
如巨鹿刘植”率宗族宾客,聚众数千人,据昌城”[2]迎刘秀。
再如名将耿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刘秀)于育”[3]。
再观《后汉书-光武帝纪》可知:刘秀起兵于南阳,崛起于河北。
故而,争取河北豪族的支持也是其建立帝业的基础。
故刘秀在河北与王郎的争斗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争取归附于王郎集团的河北豪族地主。
如刘秀娶真定“田宅财产数百万”的著姓郭昌女为后。
汉代的田庄经济
汉代的田庄经济朱绍侯随着秦汉时代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发展,土地越来越往地主阶级的手里集中,占有几百顷、几千顷土地的地主大有人在。
随着土地集中,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就是在地主豪强控制下的大田庄。
下面,准备从三个方面谈谈汉代的田庄经济。
一、豪强地主势力的成长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出现,是与地主阶级内部“封君”、“素封”地位的变化分不开的。
在秦汉时代,剥削阶级主要由“封君”和“素封”两部分人组成。
封君,包括皇室贵族和有官品、爵位的所谓军功地主。
这些人除按官级拿俸禄外,还按爵位的大小享有封土食邑的特权。
根据秦汉军功爵制以及汉代王侯二等爵制的规定,拥有王侯爵位的贵族,都有封国;其他获得高爵的人,可以食邑。
这些贵族可以按其封国、食邑的大小,收入不同数量的租税。
封君征收租税的数量是“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就可收入二十万。
封君的剥削对象是“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
封君在食邑中所征收的租税,是从“编户齐民”向国家交纳租税的总额中,每户抽出二百钱。
由此可见,封君的剥削与封建国家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其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因为封君的剥削,包括在封建国家的剥削总额中,当然封君除了衣食租税之外,也还采取其他手段剥削农民和奴隶,但这不是封君的主要剥削来源。
素封,是没有官品、爵位的大牧主、大豪商、大地主,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巳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市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
”凡具有上述财产的大牧主、大园林主、大地主,其收入“皆与千户侯等”。
另外,“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酱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稿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钓,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毙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彩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三千石),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哎呀,说起西欧和汉代的庄园经济,真是让人感慨万分啊!这俩地方的经济模式可是大不相同呢。
咱们先来说说西欧的庄园经济吧,那可是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的一种模式。
在西欧的庄园里,大家都是一家人,共同劳作,共同分享收获。
这种模式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社会更加和谐。
而且,庄园里的农民们还可以享受到一些福利,比如说免费的教育、医疗等等。
这些福利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大的福利呢!
当然了,西欧的庄园经济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由于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依附于庄园主。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总的来说,西欧的庄园经济还是让人们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汉代的庄园经济吧。
汉代的庄园经济可是与西欧有很大的不同哦!在汉代的庄园里,地主们可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他们会剥削农民,让他们过上非常艰苦的生活。
而且,地主们还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农民,让农民成为他们的附庸。
这样的生活,怎么能让人过上幸福呢?
当然了,汉代的庄园经济也有一些好处。
比如说,由于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地主手中,所以他们可以通过收税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投资建设,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不过,这种好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没有多大的意义哦!
总的来说,无论是西欧的庄园经济还是汉代的庄园经济,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有点饿了呢!得去弄点好吃的来填饱肚子了!。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一、西欧庄园经济的历史背景在中世纪的欧洲,西欧地区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自公元5世纪开始,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逐渐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自己的政权。
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到了10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地区已经相当成熟,庄园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形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包括土地、房屋、农具、家畜等资源。
庄园主人(领主)是庄园的统治者,他们拥有土地和农民,通过征收地租和提供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农民则是庄园的劳动者,他们在庄园内耕种土地,饲养家畜,为领主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二、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1. 土地私有制:在西欧庄园经济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归领主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私有制使得农民无法摆脱对领主的依附关系,同时也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劳动分工:在庄园内,农民按照一定的劳动分工进行生产。
一般来说,男性农民负责耕种土地,女性农民则负责家务和照顾家畜。
这种劳动分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加剧了性别歧视。
3. 农奴制度:在西欧庄园经济中,一部分农民没有土地,只能为领主提供劳动力,被称为农奴。
农奴没有自由,他们的生活受到领主的严格控制。
这种农奴制度严重剥削了农民的劳动成果,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汉代庄园经济的起源与发展汉代庄园经济是在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随后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统治。
在这个过程中,庄园经济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汉代庄园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国有制:与西欧庄园经济不同,汉代庄园经济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国有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 劳动分工与人身束缚:汉代庄园经济中的农民同样存在劳动分工现象,但相较于西欧庄园经济,汉代农民的人身束缚相对较轻。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庄园图解析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庄园图解析地主庄园是中国封建土地占有方式和封建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封建地主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是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东汉以前有关地主庄园的记载很少,东汉以后有关地主庄园的记载就多起来。
东汉是地主庄园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1年秋,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的一座东汉壁画墓,出土了一幅地主庄园图。
这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完整的东汉地主庄园图画资料。
它真实地再现了东汉地主阶级庄园生活的情景,对我们了解东汉地主庄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主人是东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重要官员。
他生前担任的最高官职是护乌桓校尉。
这是一个拥有赤节,佩带银印,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地方官。
庄园图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图上看,墓主的这座庄园,山环水绕,规模非常大。
这说明他占有大量的土地,是典型的大官僚、大地主。
农业生产是地主庄园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画面右上角是广阔的田野。
田野里有几个农夫正鞭牛犁地。
这表示庄园主人“膏田满野”的情景。
画面的左上角是一片桑树林,桑树林里半藏半露的高堂瓦舍。
这正是古籍中记载的“环庐种桑”的风俗。
在郁郁葱葱的桑林中,有四个妇女正在采桑。
他们手里拿绳索、钩、桑网等工具,旁边还放着蚕架、蚕簇之类的器具。
桑林下面,画了三个错列的方形大沤麻池。
池边有割下来的两堆青麻,两侧各立一人,手里拿着苧麻刀似的工具在渍麻。
画面的中部偏下,有马厩和牛羊圈。
圈与圈之间有墙相隔,分别饲养很多大、小牲畜。
在空旷的地方,有野放的鸡群和猪群。
在这座墓葬的其它墓室里,还有牧羊圈和捕鱼图。
牧羊图上有四个羊倌,赶着很多羊,羊群旁边一只凶猛的黑犬奔驰着,护卫着羊群,免遭恶狼袭击。
捕鱼图上有两个渔夫正全神贯注地张网,清澈的水面荡起涟漪,网已布入水际,只待鱼儿上来。
在水畔一座五脊顶的水阁里,有三个人凭栏观赏游鱼,他们是庄园的主人。
阁下右边台阶上有一个仆人侍立。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
对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1. 引言说到庄园经济,西欧和汉代的故事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剧。
你能想象吗?在遥远的西欧,骑士们在庄园里翻耕土地,喝着啤酒,过着那种听起来就很有情调的生活。
而在汉代,农民们则在阳光下辛勤耕作,努力养活家庭,背负着历史的重担。
两者之间的经济模式虽然看似有些不同,但其实都藏着许多共同的地方,既有辛酸也有乐趣。
接下来,我们就像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看看这两种经济模式背后的故事。
2. 西欧庄园经济2.1 农奴与骑士首先,让我们聚焦西欧的庄园经济。
那时候的农奴可真是辛苦,简直像是被锁在了“命运的铁笼”里。
他们得为骑士们工作,换来的不过是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
骑士们穿着盔甲,骑着高头大马,真的是一副风光无限的样子。
而农奴呢?他们在泥土里翻滚,跟地球打交道,生怕哪一天就被土地吞噬了。
哎,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富贵”,可惜是别人的。
2.2 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而庄园经济的运作也不是那么简单。
骑士们虽然掌握了土地,却也得维护这个系统,得管理农奴,得打理庄园。
这种经济结构就像是一棵大树,树根扎得深,树干挺得高,树叶虽多,但缺乏流动性。
想想看,农奴们总是忙忙碌碌,结果却难以翻身,活得就像是被圈养的动物。
虽然有些骑士可能心地善良,但大多数人也不过是各自为政,赚着钱、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3. 汉代庄园经济3.1 农民的艰辛再说说汉代的庄园经济。
那时候,农民的生活简直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
他们在日头底下挥汗如雨,种地、养家,生怕一场雨水就毁了辛苦一年的收成。
汉代的庄园通常是个大家庭,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有时地主会施舍一点粮食,换来的却是农民们的一片忠诚。
可惜,这种关系有时候就像是在走钢丝,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摔得粉碎。
3.2 与经济发展汉代的相关部门还推行了一些,想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比如减轻赋税、鼓励耕作。
但是,面对那些庞大的庄园和地主的压迫,的光芒往往显得微弱无力。
从汉代明器探究当时庄园经济特点
作者: 罗惠珍
作者机构: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物
页码: 69-71页
主题词: 明器 中都 器物 新石器时代 丧葬习俗 汉代 古代 幻想 生活 发现
摘要:明器,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朝墓中都有发现.以明器随葬乃是古代丧葬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幻想人死之后依然过着生前一样的生活,故仿制一些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品,甚至房屋、土地、家畜、侍从等进行随葬,以满足死者冥世生活的需要①.汉代地主官僚阶级的丧礼和葬俗的主导思想,是把死人当作生人看待.桓宽在<盐铁论>中说:"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即所谓"事死如生".所以,墓室随葬生人所用的器具和物品,还将房屋、水田、猪圈、灶、仓、井、磨、碓房、楼阁、池塘、男女侍佣、各种家畜家禽等模型明器纳入墓中,以供死者享用,反映了汉代那种"池鱼牲畜,有求必给"的庄园经济实况.因此汉代明器成了象征墓主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见证物,同时也成了揭示汉代庄园经济特点的有力物证.本文试从汉代明器探究当时庄园经济的特点.。
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
西欧和汉代庄园经济的看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庄园经济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散发着各自独特的光芒。
西欧和汉代的庄园经济,各有各的特点,简直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朋友,聊起天来总能碰撞出火花。
今天就来聊聊这两者的不同,看看他们的庄园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1. 庄园的概念1.1 西欧的庄园经济西欧的庄园经济可谓是个大牌明星,尤其是在中世纪时期。
想象一下,那些大片的土地,四周绿草如茵,耕地、牧场、庄稼,简直就是农田的“超级大国”。
庄园不仅是个种地的地方,还是个小社会,里面住着领主、农奴,甚至还有一些小商贩。
领主就像个大老板,掌控着一切,而农奴呢?哎,真是辛苦得很!他们得在地里辛勤劳作,交税交租,生活得像个陀螺转个不停。
1.2 汉代的庄园经济反观汉代的庄园经济,情况又有点不同。
汉朝的庄园也不少,尤其是在土地私有制的背景下,很多豪强和官僚都开始兴建庄园。
不同的是,汉代的庄园有时候也像个小型企业,里面不光有农田,还有工坊、手工业,甚至是商品交换。
就像古代的“淘宝”,人们可以在庄园里买东西、换东西,活得相对自在。
不过,庄园主人往往是权力的代表,农民的日子也不算轻松,有时还得面对地主的压榨。
2. 经济模式2.1 西欧的自给自足西欧的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可以说是个“封闭式”经济。
农奴们在庄园里种地、养羊,吃的、用的几乎都能自己解决,真是个自给自足的小宇宙。
然而,问题来了,庄园外的世界却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经济交流很少,整个庄园就像个小岛,跟外界联系不多,这也让他们的技术进步慢得像蜗牛。
2.2 汉代的开放性与此不同,汉代的庄园经济相对开放,交易和交流频繁。
庄园之间、城市与庄园之间的往来,仿佛是一个繁忙的集市。
农民不仅要忙着耕作,偶尔还得跑去集市上卖东西、换钱,生活得活泼多了。
汉代的经济模式更像是个“混合体”,既有传统的农业,也有一些手工业、商业,活脱脱的就是个“经济大杂烩”。
3. 社会结构3.1 西欧的等级制度再说社会结构,西欧的庄园经济里,等级制度可是森严得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庄园的特点
汉代庄园是汉代最著名的地标,它分布在华北平原、河北、山西、陕西及西部沿海一带,其中河北有大量汉代庄园。
汉代庄园建筑四合
院式格局,通常是比较宽敞,以四面围绕中庭、以竹柏为绿化材料来
美化庭园的建筑风格形式。
汉代庄园的特点在于它的宏伟大气,把建筑的大小放在一定的比例,保证空间的舒适性,一开门就迎着葱翠的植被,绿得发亮,把冬
日的寒冷掩盖在远方。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汉墓、古建筑等,让人彷佛
穿越时空,看到了古老的文明历史。
另外,汉代庄园也注重陈设。
内部装饰很有特色,有着非常优美
的布置结构,由特定符号、图案、花边等图案组成,采用窗户、门楣、台阶、栏杆、垂挂等装饰手段,使得整个建筑宫阙精美、有序和雅致。
此外,汉代庄园建筑空间也很大,功能更加丰富,既有宫殿、小
房子、书院,也有灶房、藤椅、私家园林等,不失为家庭宗礼仪式、
文人祭司训令归士会话的好地方。
总之,汉代庄园以宏伟壮观、复杂精细的建筑结构及各种装饰,
集家庭、宗教、文化于一体,可以说是汉代建筑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