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电动机的润滑要求及用油要点

润滑油脂选用原则1 润滑油脂选用通则各种机械设备由于设计及工况不同,对润滑油脂提出不同的要求。
选用润滑油脂的基本要求如下,供用户参考。
1.1 质量要求润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润滑油润滑还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
因此,必须根据机械设备的操作条件来选用不同质量要求的润滑油脂。
例如,对于不同压缩比的汽油发动机,就应该选用相应质量等级的汽油机油。
正是由于汽油发动机的变化,才带动了汽油机油的升级换代。
在选择机械零部件的润滑油时,需要同时考虑润滑系统。
循环式润滑系统特别要求选用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优良的润滑油,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分离水分和清除机械杂质。
1.2 润滑要求汽车发动机运转时,由于在摩擦部件容易产生油泥、结焦和积炭,必须要求在发动机油中添加清净分散剂等添加剂,而且以清净分散剂为主。
工业机械设备的循环润滑系统由于要求能很快分离水分子和沉降杂质,所以不宜在工业润滑油中加入清净分散剂。
对于负荷高的润滑部位,经常可能出现边界摩擦状态,要求选用添加抗磨剂和极润滑脂更换参考指标项目润滑脂锥入度变化>45滴点变化<15含油量(旧脂/新脂之比) <70铜片腐蚀不合格其它混入杂质氧化变质有水乳化现象(砂尘、金属粉末等)有腐臭气味轴承用油换油参考指标轴承用油换油参考指标项目轴承用油粘度变化>起始值的±10机械杂质>0.05%酸值升高,mgKOH/g 加添加剂> 2.0 未加添加剂> 1.0水分,% >0.1常见的理化性能项目常见的理化性能项目(1)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g/cm3或kg/m3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1884和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4052和D941、英国IP 160、德国DIN 51757和ISO 3675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汽油8种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采用强极性离子液体色谱柱(SLB-1L 11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苯乙酮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8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10~10 000 m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2~2.0 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1.2%~11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18%~3.0%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5(051)006【总页数】5页(P790-794)【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苯胺;汽油【作者】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作者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和苯胺类化合物(包括N,N-二甲基苯胺、N-甲基苯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和间甲基苯胺)作为添加剂加入汽油具有提升汽油辛烷值,降低发动机爆震的作用[1-3]。
但是醚类化合物极易溶于水,美国已发现MTBE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并立法禁止其使用[4]。
国家标准GB 17930-2013规定了汽油中氧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2.7%[5],限制了醚类抗爆剂的大量添加,亦规定了汽油中不能人为添加苯胺类物质。
苯胺类化合物虽具有良好的抗爆性,但加入汽油后油品颜色变深,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胶质和积炭,导致汽车发动机受损[6-7]。
汽柴油调和知识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到达最大程度降低本钱,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只有40—60左右,除小局部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局部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及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参加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本钱,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答复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根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展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展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参加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展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量要求。
5. 加氢裂化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是指加氢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油,其硫含量很低,小于0.01%,芳烃含量也较低,十六烷值大于60,着火性能好,安定性高,是调合低硫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
6. 减一线油减一线油指原油预处理后,通过减压蒸馏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问题浅析

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问题浅析摘要:在车用汽油使用过程中,车用汽油非法添加物主要是在车用汽油中加入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物质。
车用汽油中会加入一定量的含氧化合物,如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等,以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非法添加物在车用汽油中的添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汽油辛烷值,但是对整体车辆的使用性能及周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车用汽油;甲基叔丁基醚(MTBE);异丙醇(IPA)甲基环戊二烯三拨基锰(MMT)是一种抗爆剂,其具有效能高、添加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无毒等优点,而且能与含氧添加剂组分良好配伍,有助于炼油厂提高产品等级、增强组分调和的灵活性。
从而可以为炼油厂节约大量原油和避免进行巨额的工艺改造投入。
同时,MMT使用费用低而能达到同样的辛烷值提高量,其费用只有MTBE(甲基叔丁基醚)作为调和介质的1/3左右。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提高汽油辛烷值,非法向汽油中加入MMT。
2016年、201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车用汽油》GB 17930-2016(VIA)、《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17国家标准,规定汽油中不得添加含锰抗爆剂,并且锰含量不大于0.002 g/L。
研究表明,加入0.0016g/L的锰能提高约2个辛烷值。
将锰含量从0.0016g/L提高到0.0028g/L,其辛烷值只提高0.8个单位。
研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MMT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其辛烷值的增幅与MMT的加入量并不是线性增长。
汽油中加入MMT虽能提高辛烷值,对样品色度、诱导期、胶质含量和辛烷值的影响较大,甚至随着时间的增加,不能满足汽油产品标准的要求。
含MMT抗爆剂的汽油氧化安定性较差(如:诱导期、胶质含量、辛烷值等重要指标易发生变化),难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汽油不断升级催化裂化反应因工艺条件的变化,汽油馏分中烃类组成及单体烃分了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汽油抗暴剂生产工艺配方

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汽柴油添加剂编号A002一抗爆剂概述由于现代汽花器发动机的压缩比逐渐增大,发动机对使用燃料辛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保证发动机在无爆震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功率,消耗更多的油料。
因此,制取抗爆性优良的燃料多年来一直是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根据实践,提高汽油抗爆性的途径通常有三种:1.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过程,例如采用催化裂化.铂重整等;2.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植成分,例如:异辛烷.异丙苯.烷基苯等;3.在产品中加入能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抗爆剂。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述方法之一,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以获取辛烷值很高的汽油。
利用改进加工工艺过程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需要改变原有设备,增加新的装置,这就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装备费用。
利用掺合高辛烷值成分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高辛烷值成分,这也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
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效率高的抗爆剂可以大量提高低辛烷值汽油的抗爆性,这是提高汽油抗爆性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途径。
特别是在生产辛烷值很高的汽油时,单纯采用加工方法和调配高辛烷成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一般都要加入适量的抗爆剂。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汽油中,除极个别有特殊要求外,都普遍加有不同数量的抗爆剂。
一种优良的抗爆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效率高,即添加剂用量很省而效果显著;2.燃烧好,即能随燃料一同完全燃烧而不产生沉淀或残渣;3.无副作用,即对燃料其他品质无不良影响;4.异容解,即添加剂应该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5.性质安定,即无论添加剂本身或加入燃料中后均应性质稳定,不变质,适于较长期贮存和使用;6.价格低廉,便于生产;7.无毒性,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以上既是对抗爆剂的要求,也是对燃料及润滑油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要想找到一种抗爆剂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是很困难的。
因此,一种优良的抗爆剂要求能满足多种条件即可,不足之处可以在配方和使用上设法另行解决。
石油化工行业成品油调和配方优化问题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成品油调和配方优化问题研究摘要:成品油的混合是炼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炼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石化行业的背景下,成品油调合配方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油的质量指标满足约束条件,为目标,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实验,并根据在炼油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的,结果反映了库存成本和启动成本之间关系的平衡:当单位库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机组启动成本增加,库存增加的总成本,数量开始减少。
相反,当单位启动成本不变,单位库存成本逐渐增加时,启动次数增加,总库存成本相应降低。
关键词:成品油调和;生产库存计划;遗传算法;炼油工业引言油品调合是炼油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影响油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它通常在工艺优化原则、生产计划、物料平衡、原油性质、质量指标等约束下,调和以满足油品的实际需求。
调和油是根据成品油质量指标的要求。
在满足机组生产能力和成品油要求的前提下,以组分油为原料加入产品调配单元生产成品。
因此,本文将以石化行业为背景,对成品油的混合工艺进行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陈新志建立了汽油调合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值模型,该模型适用于甲基叔丁基醚的重整汽油烷基化油蒸馏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和实例证明,该模型适用于价格优化汽油调合过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论文中,唐介绍了利用主因子法进行谐波测试的设计,并对谐波方案进行了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测试次数,节省实验成本。
张建明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群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油品调合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该方法创造性地构造了两个粒子群。
为了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对算法中涉及的算子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谐波公式,并能满足谐波指数,同时满足最大谐波利润。
侯琳丽的目标是最小化协调成本和过量辛烷值。
建立了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
廖亮彩等对成品油调和优化问题,给出了三种优化模式,逐一分析,层层深入,表明该模型的广泛应用。
N-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

N-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石油库与加油站第20卷第3期总第115期2011年6月出版OILDEPOTANDGASSTATIONVOL.20NO.3NO.115totallyJun20.2011 N一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刘玲[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仓储管理中心广东广州510730]摘要:阐述了汽油抗爆剂的现状,重点介绍了N一甲基苯胺的合成性质,测定方法和抗爆机理,指出N一甲基苯胺虽抗爆能力优良,但毒性比较大,环境安全性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建议国家出台新的汽油标准,严格限制N一甲基苯胺的使用,并对生产更好的汽油抗爆剂提出了设想.关键词:N一甲基苯胺抗爆机理环境评价建议汽油抗爆剂是能够提高汽油辛烷值,阻止或降低爆震的一类油品添加剂,它在汽油中的应用广泛.目前,抗爆剂总体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属抗爆剂,如烷基铅抗爆剂,锰基抗爆剂(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铁基抗爆剂(如二茂铁),稀土金属的化合物等;另一类是非金属抗爆剂,如醇,酚,醚,芳香胺,羧酸酯及其各种聚合物,这类抗爆剂的添加量比较大,所以通常将其视为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合剂.国外个别学者认为改进车用汽油抗爆剂的趋势是在现有的金属有机抗爆剂的基础上组成各种组合剂或芳胺的组合剂,例如N一甲基苯胺抗爆剂.N~甲基苯胺常用于调和直馏汽油,由于直馏汽油正构烷烃较多,辛烷值较低(一般在45左右),因此部分技术人员将直馏汽油作为调和汽油的基础油,通过添加N一甲基苯胺来提高辛烷值,实现投资省,效益高的目的.但N一甲基苯胺抗爆剂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可克服的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如何? 此类抗爆剂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1N一甲基苯胺的合成及性质1.1合成N一甲基苯胺通常是以苯胺和甲醇为原料制备的,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通常有两种方法.①金属铜催化法.苯胺与甲醇在铜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N一甲基苯胺的含量通常为96%,未反32?应的苯胺和N,N一二甲基苯胺的含量较低;后经精馏得到合格的N一甲基苯胺.目前工业生产大多采用该方法.②三氯化磷催化法.苯胺(1too1)与甲醇(0.9mo1)在三氯化磷(0.003mo1)存在下,于300℃,70大气压(1atm=1.01325×10pa)下反应,得到N一甲基苯胺的含量通常为60%--65%,未反应的苯胺含量约15%--20%, N,N一二甲基苯胺的含量约20%,后经精馏得到N一甲基苯胺.1.2性质N一甲基苯胺的性质基本上能满足抗爆剂的主要品质要求.熔点较低(一57℃),常温下为淡黄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0.99,其中含C78%, 不易结晶;沸点196.2℃,36.0℃下蒸气压为0.13kPa,闪点78℃,不易蒸发损失,但也不利于分配于多缸发动机的汽缸中;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微溶于水,与汽油等有机溶剂混溶;性质稳定,在空气和黑暗环境中不易分解.加入N一甲基苯胺抗爆剂的调和汽油的主要特点是带有臭味,密度较高(一般在0.750kg/m3以上),未洗胶质不稳定,烯烃值较低,需辅助加入MTBE和MMT等抗爆剂.2N一甲基苯胺的抗爆性及抗爆机理2.1抗爆性在各种有机化合物中,N一甲基苯胺的抗爆效果较好,采用有机胺类化合物,能使混合气的点火极限范围加宽,点火成功率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汽油辛烷值.在汽油中加入(体积)0.5%~5%该类抗爆剂,根据汽油的原有性质及组成,溶剂的性质(如极性或非极性),可提高研究法辛烷收稿日期:2011—01—28.作者简介:刘玲(1978一),女,本科,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程师,现从事油品质检技术和管理工作. 值1.7~15个单位.该抗爆剂曾在德国凯洛莫尔(Keromel1)MMA的商品名中出售,但是使用N一甲基苯胺抗爆剂会降低汽油的燃烧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1983年AldonAutc~lotive公司发现,当N一甲基苯胺和甲苯并用时可以克服这种不足.他们在N一甲基苯胺中加入15%的甲苯,然后将这种混合物加入到汽油中,加入量(体积比)为5%,可以使辛烷值提高3~5个单位.2.2抗爆机理产生爆震现象是因为汽油在汽缸里燃烧过程中,随着缸内温度和气体压力的升高会产生大量有机过氧化物聚集,在正常火焰传到之前,这些过氧化物会剧烈分解而自燃,从而引起爆震.也就是说,不稳定的过氧化物是汽油产生爆震的根源,抑制或消除汽缸中的过氧化物是减轻爆震的关键. N一甲基苯胺化合物具有电子转移性能,能与过氧化物通过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反应,发生作用,并且该反应会消除过氧化物,改变反应路径,延长未燃混合气自燃的诱导期,把燃料燃烧的速度限制在正常的燃烧范围内.可以推断,N一甲基苯胺的抗爆机理是在气缸内发生氧化作用, 对汽油燃烧时产生的过氧化物有消除作用,从而降低过氧化物浓度,阻碍自动着火,减缓了释出能量的速度,减轻爆震,使燃料的抗爆性提高.3N一甲基苯胺的测定方法测定痕量N一甲基苯胺的传统方法有萘二乙胺分光光度法,但由于副反应的发生会干扰测定结果.近年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测定方法,如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极谱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目前,广泛应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C18通用液相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吸收值,根据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利用峰高进行定量.4N一甲基苯胺的毒性及环境评价研究表明,N一甲基苯胺虽具有一定的抗爆性,但该抗爆剂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第一,N一甲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带有臭味,密度较大,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是卫生刘玲?N一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部门列出的高毒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通过吸入,食入,皮肤吸收等途径侵入人体,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等损害.第二,此胺类添加剂会对某些塑料或橡胶材料有侵润作用,不利于密封.第三,胺类化合物的燃烧产物含有大量的NO,会增大燃烧室排出的No量.1g的N一甲基苯胺燃烧产物中大约含有0.3g的N0;汽油中含大约1%的N一甲基苯胺添加剂,燃烧室排出的N就加大一倍,还可能会影响汽油的其他质量指标,对汽车排放达标极为不利,并且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由于含N一甲基苯胺的调和汽油具有毒性且不稳定,易产生胶质,在使用上会给车辆带来损害,对油库,加油站人员及消费者的身体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实际上这类汽油在使用性能上是存在较大问题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直接作为抗爆剂使用.5建议目前,由于我国炼油技术的限制,在众多抗爆剂中,加入量及检测依据是我国《车用汽油》新标准(GB17930--2006).在我国的汽油标准中允许加入的非金属抗爆剂有含氧化合物和MMT,而且对氧含量,锰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等有严格的含量限制.对含铅,铁等化合物的金属抗爆剂已明文禁止人为加入,而对含苯胺类化合物抗爆剂在油品标准中没有明确,也没有相应的指标对其含量进行限制.有的非正规厂家钻了产品标准的空子,通过调和技术,加入N一甲基苯胺或其他苯胺类化合物抗爆剂,同时,还借助芳香烃,MTBE,二烯烃,MMT等物质来共同提高调和汽油的辛烷值,达到所需的辛烷值.由于上述油品是调和汽油,一般正常的仪器检测项目均为合格,符合车用汽油产品标准.因此,N一甲基苯胺及其他胺类抗爆剂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笔者认为:(1)尽管N一甲基苯胺抗爆剂具有较好的抗爆陛能,但从长远看,我国加入WTO组织,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应适时禁用N一甲基苯胺,正确面对N一甲基苯胺的生产和应用带来消极影响.为33-石油库与加油站第20卷第3期总第115期2011年6月出版0ILDEPOTANDGASSTATIONVOL.20NO.3NO.115tot~lvJun20.2011 此,建议国家出台新的汽油标准,对N--甲基苯胺的使用加以严格限制,遏制苯胺类抗爆剂在汽油中的使用,实现汽油无胺化.(2)一种优良的抗爆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效率高,即添加剂用量少而效果显着;二是燃烧好,即能随燃料一同完全燃烧而不产生沉淀或残渣;三是无副作用,即对燃料其他品质无不良影响;四是易溶解,即添加剂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五是性质安定,即无论添加剂本身或加入燃料中后均应性质稳定,不变质,适于较长期储存和使用;六是价格低廉,便于生产;七是无毒性,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目前,虽然我国已开发出一系列汽油抗爆剂,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推广应用新型汽油抗爆剂的同时,应加强产品更新换代工作,使我国的汽油抗爆剂向环保型,多样化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徐华.N一甲基苯胺的生产与应用[J].贵州化工, 数质熏鬯毽|啜耵Dq渊阻弧蛹霹盯1997,(1):53—55.[2]张茂林,李保定,张字发.分光光度法测定N一攘苯胺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2000,2t(2):86—88.[3]杨保民,刘明泓,仓公敖.高效液卡u色谱法测定空中N—EfI基苯胺的研究[J].叶1陶pq|检验杂志, 2008,18(3):401402.[4]格根托雅,叶秋梅,刘炎武.几种无铅汽油抗爆剂作用机理与工业应用[J].辽宁化,1999.28(3):151 154.[5]谷涛,于海明,田松柏.汽油高辛烷值添加组分的应用与发展[J].石油技术与应用,2005,23(1):5—9. [6]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7]李文波,付静.我国汽油添加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齐鲁石油化工,2002,30(2):136—139.[8]徐伯华,李来才.低碳有机胺汽油抗爆剂的理论研究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7,30(5):630—632.[9]王瑁.非金属汽油辛烷值添加剂的研制及应刚[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3.ReviewonGasolineAntiknockAdditiveN-methylanilineLiuLingAbstract:Thestatusofgasolineantiknockadditiveandtheproperty,antiknockmechanismof N—methy—lanilineareintroduced.N—methylanilinepossesseshighantiknockability,butitispoisonouswithlowenvi—ronmentalsafety.Theadvicesforadditionofantiknockadditiveandtheplanforproducingbet tergasolineantiknockadditivesareproposed.Keyword:N.methylaniline,antiknockmechanism,environmentalevaluation,advice.-驰———址—L—L—-—址——址—L—L——址?也3期广告目次l2011年第封面美国优必得石油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封二达基捷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封三北京航天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封底连云港振兴集团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前插1北京博瑞特自动计量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前插2江阴市富仁高科有限公司前插3维德路特油站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前插4邢台超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前插5南京振兴华电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前插6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插1北京飞虹网架制造中心#惝2青岛澳安皴辅任公司≤中插3青岛澳波泰克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F 中插4北京均友欣业科技有限公司£后插l北京顺通兴瑞科贸有限公司后插2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插3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插4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危皂竹竹竹'n34?。
汽油标准升级和国四汽油调合

30 5 480 10
通过 0.001 1
GB/T 8018 SH/T 0689 SH/T 0174 GB/T 1792 GB/T 5096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89 92 95 98 水溶性酸或碱 无 GB/T 259 机械杂质及水分 无 目测e 苯含量f(体积分数)/% 不大于 1.0 SH/T 0713 芳烃含量g(体积分数)/% 不大于 40 GB/T 11132 g 烯烃含量 (体积分数)/% 不大于 24 GB/T 11132 氧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2.7 SH/T 0663 a 甲醇含量 (质量分数)/% 不大于 0.3 SH/T 0663 锰含量a/(g/L) 不大于 0.002 SH/T 0711 a 铁含量 /(g/L) 不大于 0.01 SH/T 0712 a 铅含量 /(g/L) 不大于 0.005 GB/T 8020 h 3 密度 /(20℃)/(kg/m ) 720~775 GB/T1884、GB/T1885 a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甲醇以及含铅、含铁和含锰的添加剂。 b也可采用SH/T 0794,在有异议时,以GB/T 8017测定结果为准。 c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此项要求。 d也可采用GB/T 11140、SH/T 0253、ASTM D7039,在有异议时,以SH/T 0689测定结果为准。 e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 511 和GB/T 260测定结果为准。 f也可采用SH/T 0693,在有异议时,以SH/T 0713测定结果为准。 g对于95号和98号车用汽油,在烯烃、芳烃总含量控制不变的前提下,可允许芳烃的最大值为42%(体积分数)。 也可采用SH/T 0741,在有异议时,以GB/T 11132测定结果为准。 h密度允许用SH/T 0604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1884、GB/T1885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及来源分析

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及来源分析作者:程晓琳来源:《当代化工》2017年第04期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方法测定了汽油调合组分和成品车用汽油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对比分析了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来源。
结果表明,正规车用汽油中的含氮物质均来自催化汽油组分,由原料性质、生产工艺等因素自然形成的,而且总氮含量较低,氮形态分布主要以苯胺、甲基苯胺等为主。
与苯胺类物质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加入量比较,提出了其判别检测限值的建议,为控制检测汽油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车用汽油;氮化合物;苯胺;添加剂中图分类号: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7)04-0783-03Analysis of Sources and Detection of Aniline Compounds in Motor GasolineCHENG Xiao-lin(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he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nitrogen compounds in gasoline blending components and motor gasoline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nitrogen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 (GC-NCD) metho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ources of these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trogen compounds in gasoline are from FCC gasoline components, naturally formed by nature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he quantity of total nitrogen compounds is very low. The nitrogen compounds mainly include methyl aniline, aniline, and so on. The limit quantity of tot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motor gasoline has been proposed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he aniline addition as a gasoline additiv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otor gasoline.Key words: Motor gasoline; Nitrogen compounds; Aniline; Additive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使得市场上来自正常渠道的车用汽油产品出现供应短缺的局面,油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油品添加剂应(4)

目的是表明含有四乙基铅抗爆剂; ③改善油品色调,减少光化学反应; ④有利于石油商品化。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用途分类 通用保护性 添加剂
汽油专用添 加剂
柴油专用添 加剂
品种
典型化合物
抗氧剂
2,6-二叔丁基-4-甲酚、对苯二胺
金属钝化剂
N,N’-二水杨基叉-1,2-丙二胺
缓蚀剂
脂肪酸胺盐、磺酸盐、烷基胺磷酸酯
辛烷值改进剂
四乙基铅、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清净剂
琥珀酰亚胺、聚异丁烯胺、聚醚胺
抗ORI添加剂
胺型 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
5号防胶剂(美)汽油,喷气燃料
N,N’-二叔丁基对苯二胺
UOP No.5, AO-22
N,N’-二异丙基对苯二胺
AO-23
酚胺 对羟基二苯胺 型
N-正丁基对胺基酚
UOP 4
2,6-二叔丁基-2-甲胺基对甲酚
T521,Hitec
精选课件 4703
汽油
汽、柴油,喷气燃料 汽油 汽油,喷气燃料
聚醚胺
抗提前燃烧添加剂 亚磷酸三甲苯酯、烷基硼酸酯
防止点火不良的添加 钾的化合物、氧化脂肪酸胺 剂
清净剂
聚烷基琥珀酰亚胺;⑥聚烷基胺;⑦聚醚 胺
十六烷值改进剂
硝酸酯
消烟剂
碱土金属化合物
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
润滑剂
精脂选肪课件酸酯、含氮杂环化合物
抗氧剂
• 它是指加入到油品中可以抑制其氧化、稳定其性质 的一种添加剂。汽油、煤油和柴油都经常使用。它 的作用就是对燃料进热燃烧室之前的各个环节进行 保护,保证燃料在储存中不变质,解决运输和销售 中的各种问题,防止发动机燃料系统沉积物和腐蚀 的形成。
乙醇汽油和调配工艺简介

乙醇汽油和调配工艺简介一、乙醇汽油等产品定义1、乙醇汽油: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车用乙醇汽油是指在不含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氧添加剂的专用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暂定为10%)的变性燃料乙醇,由车用乙醇汽油定点调配中心按国标GB18351-2013的质量要求,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
2、变性燃料乙醇:按国标GB18350-2013质量标准,通过专用设备、特定脱水工艺,生产出含量在99.2%(v/v)以上的无水乙醇。
经过变性处理后(加入无铅汽油作为变性剂)不能食用,仅供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定价由国家统一控制,按照国家发改委同期公布的90#汽油出厂价乘以价格折合系数0.9111确定。
3、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指由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生产出的车用汽油半成品(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主要作为不同牌号车用乙醇汽油的调合组分。
二、乙醇汽油实施地区2005年第180号安徽省政府令规定,于2005年4月1日起全省施行乙醇汽油。
其中规定,销售车用乙醇汽油以外的其他车用汽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目前全国实施乙醇汽油的省市如下: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广西6省;江苏省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山东省济南、枣庄、济宁、泰安、临沂、聊城、菏泽;湖北省武汉、襄樊、荆门、随州、孝感、十堰、宜昌、黄石、鄂州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沧州、衡水。
三、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厂家1、我国目前共有6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集团;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前4家都是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广西中粮以木薯为原料,龙力生物以玉米芯废渣为原料。
2、产量和补贴: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的总体规模呈现下降态势。
国内燃料乙醇2010、2011、2012三年总产量分别为180万吨、177万吨、166万吨。
烷基化油简介

1.FCC汽油我国FCC汽油为商品汽油的主要组分,其在商品汽油中的含量达70%以上。
无论目前还是可预见的未来,FCC汽油在炼油厂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
FCC汽油性质明显优于热裂化汽油,而且,稳定性要比热裂化汽油高得多。
各种烃类在FCC汽油中的大致分布为正构烷烃约5%,异构烷烃在25%-33%之间,环烷烃在6%-%之间,烯烃在33%-46%之间,芳烃在16%-22%之间。
由于FCC汽油中的烯烃含足以及异构烷烃的含量较高,因此,它的辛烷值较高,RON可达88-92。
但是,FCC装置所生产的汽油烯烃含量、硫含量和辛烷值均不能达到清洁汽油指标要求,为达到规定的车用汽油指标,就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油调合。
2.催化重整汽油催化重整汽油在我国汽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1990年仅为2.5%。
现在也只不过占10%左右。
催化重整汽油的芳烃含量很高,辛烷值可达95-100,是一种较优质的汽油调合组分。
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实现汽油无铅化,利用催化重整汽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催化重整汽油中的芳烃可弥补FCC汽油中的芳烃含量低的不足,从而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但新颁布的清洁汽油标准中,对汽油中的芳烃含量也作了限制,所以催化重整汽由的加人量要控制好。
另外,催化重整汽油中的苯是有害的,要设法降低。
3.烷基化油利用烷基化工艺可制取汽油的调合组分。
烷基化工艺是低碳异构烷烃和低碳烯烃在浓硫酸或氢氟酸的接触作用下进行烷基化反应,生产高辛烷值的异构烷烃,也是利用轻质烃类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具有辛烷值高、挥发性(雷德法蒸气压)小、有毒物(芳烃、烯烃、硫)含量少、燃烧清净性好等特点,是清净汽油的理想调合组分。
利用烷基化油调合汽油有许多优点:①能够稀释FCC汽油中的硫、氮等有害杂质,使汽油更加符合所要求的标准;②对催化重整汽油组分中的芳烃(包括苯)也有稀释作用,从而可以掺人更多的催化重整汽油组分,以达到提高汽油辛烷值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鉴于当前严峻的油品质量情况,对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认识了解也是必要的。
本文论述了四种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及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其检测方法。
1苯胺类物质1.1苯胺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苯胺类物质是一种化工原料,带有臭味,密度较大,人体皮肤容易吸收,严重的会导致中毒,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不可预知的伤害。
在调合汽油中苯胺类物质常用作汽油抗暴剂,其加入汽油后会影响汽油的辛烷值、胶质及诱导期指标。
苯胺类物质对汽油的辛烷值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一般添加量在3%~5%时可提高辛烷值10~12个单位。
苯胺类物质与汽油相溶性好,但加入汽油后油品颜色会变深,易产生胶质。
当汽油中的胶质含量过高时,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胶质、积炭,导致进气系统产生沉积物和使进气阀发生粘结,进而损坏发动机,引起一系列故障。
苯胺类物质加入汽油中还会缩短汽油诱导期,降低汽油的氧化安定性,使汽油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增大。
苯胺类抗爆剂对汽车配件中的塑料及橡胶材料易产生溶胀,引起漏油,燃烧后汽车尾气氮氧化合物(NOx)含量增大,污染环境。
目前国家油品标准中没有明确禁止使用该苯胺类抗暴剂,也没有相关的指标对其添加量进行限制。
一些调油商钻了国家标准的空子,通过调合技术,添加苯胺物质,同时借助甲苯、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等高辛烷值物质来共同提高调和汽油的辛烷值,使调合后汽油的各项指标均为合格,符合车用汽油产品标准。
苯胺类物质较价格廉优,一般市场价为2000~3000元/吨,加入汽油中可大大降低汽油成本,这也是其被大量添加到汽油中的主要因素。
1.2N-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抗爆机理汽油中最常见的苯胺类物质是N-甲基苯胺(N-Methylaniline),结构式见图1。
N-甲基苯胺常温下为无色至红棕色油状易燃液体,不易结晶,化学性质稳定,熔点-57℃,沸点196.25℃,闪点78℃,36℃下的蒸气压为0.13kPa,不易挥发,与汽油、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
N-甲基苯胺的相对密度为0.9891,含碳量为78%,与汽油调和后能提高油品密度。
N-甲基苯胺的抗爆效果较好,其抗爆机理已有文献报道。
一般汽油机中的爆震是一种链反应,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使燃料能量一瞬间大量释放,产生爆震。
N-甲基苯胺具有电子转移作用,能与过氧化物通过电子转移发生作用,消除汽油机燃烧室过剩的过氧化物,降低过氧化物浓度,减少自动着火点,减缓燃料能量释放,从而减轻爆震,提高燃料的抗爆性。
1.3N-甲基苯胺的合成及检测N-甲基苯胺主要的合成方法有:(1)将苯胺蒸气与甲醚混合,通过活性氧化铝催化剂,于230-295℃反应制得。
(2)以苯胺和甲醇为原料在酮或铅锌铬或三氯化磷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粗品N-甲基苯胺,再经蒸馏脱除甲醇、水、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而得N-甲基苯胺成品。
N-甲基苯胺的传统检测方法有萘二乙胺分光光度法,近年来也开发了新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测定法、助抑动力学光谱法、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定性测定法等。
此外还有文献报道了用气相色谱-表面电离检测器分析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共鉴定出22种含氮化合物,所含氮化合物经进一步鉴定主要为苯胺类物质。
2乙酸仲丁酯2.1乙酸仲丁酯的理化性质乙酸仲丁酯(2-butanolacetate)又名醋酸仲丁酯,结构式见图2,是乙酸丁酯的四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具有果实味的,与乙酸丁酯相比味稍重,且为中等挥发速度的强溶剂,其蒸汽压为2.00kPa(25℃),相对密度(水=1)0.86,闪点19℃,熔点-98.9℃,沸点112.3℃,不溶于水,几乎能与所有的树脂和有机物相溶,毒性小,化学性质稳定。
乙酸仲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香料、医药、印刷、金属清洗、溶剂、胶粘剂、涂料等很多方面。
2.2乙酸仲丁酯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乙酸仲丁酯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成员其主要贡献也是提高辛烷值。
乙酸仲丁酯的净研究法辛烷值(RON)为125,高于MTBE的RON值(116),调合辛烷值也在113~118之间,是一种既能提高汽油辛烷值又不含铅的汽油抗爆添加剂。
乙酸仲丁酯作为汽油抗爆剂,除了具有辛烷值高的特点,还具有蒸汽压低、胶质含量低、硫含量低、添加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
但乙酸仲丁酯作为一种未正式投入使用的汽油调和成分,它还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乙酸仲丁酯的溶解能力强,和醚一样是纯溶剂,加入超过10%的量会让橡胶圈溶胀;常规的汽油检测仪器只能对醚、醇的氧含量进行检测和换算,乙酸仲丁酯是酯类,其含氧量为27.5%,仪器检测不出其氧含量,则对汽油氧含量指标有影响;乙酸仲丁酯的密度较大,860.0~878.0kg/m3,加入汽油后对油品的密度影响也较明显。
2.3乙酸仲丁酯的合成及检测乙酸仲丁酯传统的合成途径主要由乙酸和仲丁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制得,但该合成工艺成本较高,逐渐被其他性能相近的产品取代。
利用正丁烯与乙酸反应直接合成乙酸仲丁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乙酸仲丁酯属于市场空白产品,国家没有明确的分析标准。
作为市场应用比较成熟的工业产品,乙酸正丁酯溶剂的分析方法已经是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12717。
目前已有企业参照乙酸正丁酯的气相分析方法来分析乙酸仲丁酯产品,即采用毛细管色谱仪来测定乙酸仲丁酯溶剂中各个组分的含量,两者不同之处是在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时,乙酸仲丁酯溶剂必须考虑不同组分的校正因子是不同的,而乙酸正丁酯溶剂中不同组分的校正因子可以基本相当于1。
对于汽油中的乙酸仲丁酯指标的定性分析也可以通过美国培安公司的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来检测,其检测结果为检出和未检出。
3甲缩醛3.1甲缩醛的理化性质甲缩醛(Methylal)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结构式见图3,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相对密度(20℃/4℃)0.860,熔点-104.8℃,沸点42.3℃,闪点-18℃,自燃点237℃,室温下蒸气压约为4KPa。
与醇、醚、丙酮等混溶,能溶解树脂和油类。
分子中含氧量为42.1%(质量分数),无C-C键,有较高的H-C比。
甲缩醛具有毒性小、溶解性好、挥发快、沸点低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缩醛树脂、空气清新剂、化妆品、药品、工业汽车用品、家庭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
甲缩醛的含氧值和十六烷值比较高,具有燃烧无烟的特性,能够使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状况得到改善,提高热效率,降低颗粒的排放,其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柴油添加剂目前正在被广泛开发研究中。
3.2甲缩醛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甲缩醛是一种较强的有机溶剂,易挥发,是一种溶剂性化工原料。
甲缩醛加入汽油对辛烷值没有贡献作用,但因溶剂性强,有清洗作用。
一般甲缩醛的沸点在43.2℃,与汽油相溶性好,但对汽车的橡胶密封圈发涨,会汽解胶圈等,导致油路漏油等现象。
甲缩醛能加快油品氧化,缩短油品的保存期,且甲缩醛热值比普通汽油低20倍。
3.3甲缩醛的合成和检测甲缩醛的合成工艺众多,有甲醛和甲醇反应精馏制备甲缩醛、甲醇与多聚甲醛合成甲缩醛、二甲醚氧化法合成甲缩醛、二溴甲烷合成甲缩醛、甲醇一步氧化法合成甲缩醛。
在甲缩醛的合成工艺中一般采用气相色谱仪来检测其纯度及杂质含量,以优化合成工艺。
在油品检测仪器中,除中红外机可以定性检测出油品中是否含有甲缩醛外,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来监控甲缩醛指标。
4碳酸二甲酯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汽油价格也不断上涨,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经济的有机化工原料,也逐渐被筛选出来用作调合汽油的添加剂。
4.1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碳酸二甲酯(DMC)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微有甜味的液体,结构式见图4,熔点4℃,沸点90.11℃,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
碳酸二甲酯分子结构中含有—CH3、—CO—、CH3O—CO—等多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化学反应活性。
1992年,碳酸二甲酯在欧洲通过了非毒化学品(Non-toxicsubstance)的注册登记,此后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被称为绿色化学品。
碳酸二甲酯传统应用领域主要是涂料、医药、农药、有机化工原料、染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未来潜在市场主要是替代光气合成聚碳酸酯、替代MTBE用于汽油添加剂等。
碳酸二甲酯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应用潜力巨大,曾被誉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
4.2碳酸二甲酯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碳酸二甲酯有提高辛烷值的潜力,DMC的RON和MON(马达法辛烷值)分别为110及97,比MTBE稍低,目前尚无作为清洁汽油辛烷值添加剂工业应用的报道,对其使用效果的评价研究仅限于实验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