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经济法》这门课程,以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为内容,含盖了经济法、民商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相关的法律与从事实际经济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法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来设置的,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法律专业的高职生,是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校选课。
课程中主要包括法律关系、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等内容,以及与理论教学像配套的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
基于我国经济立法的实际发展状况,本课程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阐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阐述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阐述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市场调控与监督法律制度方面,主要阐述税收法律制度和产品质量等技术监督法律制度;在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方面,则是在阐述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
本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全面展开,以达到最好教学效果。
经济法是一门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科学。
学习经济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梳理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要求自己懂法守法。
《经济法基础》课程说课
针对学生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04
教学资源与应用
Chapter
优质课件资源展示
丰富多样的课件内容
01
结合课程目标,提供全面、系统的经济法基础知识,包括法律
原理、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
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02
采用图表、案例、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课件内容更加直观、
03
教学过程设计
Chapter
课前准备与预习指导
教师准备
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 重点,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案例材料。
学生准备
预习指导
通过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或预习提纲 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为课堂 教学打下基础。
阅读教材,了解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思考相关问题。
课堂教学环节安排
导入新课
学生意见收集及改进方向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 建议。 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 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在课堂上展示优秀学 生的作业、案例分析 报告等作品,树立学 习榜样。
通过学校网站、社交 媒体等渠道宣传优秀 学生作品,扩大影响 力。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Chapter
主要教学内容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介绍市场主体的类型、权利与 义务,以及市场准入与退出规 则。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阐述财政法、税法、金融法等 宏观调控手段,确保国民经济 平稳运行。
经济法概述
包括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基本原则等基础知识。
市场运行法律制度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即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国家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这些原则对于经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反垄断法、合同法等,这些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法律思维,即用法律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最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为他们今后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法基础》是一门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熟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主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体系。
2、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3、熟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主要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2、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3、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经济法概论1、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2、经济法的特征和体系(1)经济法的特征(2)经济法的体系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经济法的基本制度(二)市场主体法律制度1、企业法律制度(1)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2)合伙企业法律制度(3)公司法律制度2、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破产申请与受理(2)破产管理人(3)破产财产与破产债权(4)破产清算(三)市场秩序法律制度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2、反垄断法律制度(1)垄断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律责任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1)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2)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争议解决4、产品质量法律制度(1)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2)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3)产品质量责任(四)宏观调控法律制度1、财政法律制度(1)预算法律制度(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2、税收法律制度(1)税收的概念和分类(2)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3、金融法律制度(1)银行法律制度(2)证券法律制度(3)保险法律制度(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养老保险法律制度(2)医疗保险法律制度(3)失业保险法律制度(4)工伤保险法律制度(5)生育保险法律制度2、社会救助法律制度(1)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2)特困人员供养法律制度(3)受灾人员救助法律制度3、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老年人福利法律制度(2)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3)儿童福利法律制度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案(版)
《经济法基础》教案(附件版)《经济法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基础》是一门研究我国经济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经济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1.经济法概述:介绍经济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和立法目的,使学生对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经济法基本原则: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3.经济法主体:介绍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4.经济法制度:讲解经济法的主要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竞争政策、财税制度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5.经济法律责任:介绍经济违法行为的种类、法律责任和处罚,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6.经济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经济活动中感受经济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性质上属于适用于我院财经类、金融类等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规范、指导和保障下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和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经济法律的掌握和运用,严格依法开展经济活动,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他人的不法干扰和损害,有力地维护自身的合法和正当的经济权益。
经济法是法学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是经济、管理、贸易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规范,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即知法、懂法,并最终会运用经济法,这是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二)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
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专业能力,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课程改革方向,结合专业建设方案
与专业教学要求,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
3、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4、每个项目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
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 一切教 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 就其本身而 言, 它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起着支配和指 导教学过程的作用,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 践中, 许多教师不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明显制 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鉴于此, 结合中职会 计专业 《经济法基础》 教学实践, 就教学设计过程中如 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2. 教材 (或课本)。 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也是最基本的依据, 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最重要的 一步。 教师需要用心钻研教材, 全面、 深入地理解教材 的内容, 只有这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才能对教 材做大胆处理和适当删减,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会计 专业选用的 《经济法基础》 教材, 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为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编写的通识课程, 共十四章内 容, 要想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完成全部章节的学习, 教学 效果有限。 因此, 必须结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 《经济 法基础》 课程标准, 将 《经济法概述》、 《公司法》、 《企业法》、 《破产法》、 《合同法》、 《会计法》、 《票据 法》 定为核心内容, 重点学习, 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为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财经类法律法规打好基础。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课程时长:48学时课程对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税法、劳动法等,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授课内容1. 合同法概述(4学时)2. 合同订立(8学时)3. 合同履行(8学时)4. 合同变更和转让(4学时)5. 合同解除和终止(4学时)6. 公司法概述(6学时)7.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与终止(6学时)8. 公司治理结构与法律规定(4学时)9. 税法基本知识(4学时)10. 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6学时)11. 劳动法概述(4学时)1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6学时)13. 社会保险与劳动争议解决(4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定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课堂互动:提问、小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估1. 平时作业:每次课后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期末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资源1. 教材:《经济法基础》教材及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2. 教学PPT:教师制作的授课PPT,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查询网站和案例分析网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4. 参考书籍:推荐一些相关参考书籍,供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
七、授课时间安排本课程共8周,每周2学时,共计48学时。
具体授课时间安排如下:第1周:合同法概述(2学时)公司法概述(2学时) + 课堂互动(2学时) + 案例分析(2学时) + 小组讨论(2学时) + 课堂小结(2学时)+ 作业布置(1学时)第2-7周:各章节内容讲授(每周2-3学时)+ 课堂互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穿插进行) + 期中考试准备(共5-6学时)第8周:期末考试(共4学时)+ 总结与答疑(2学时)+ 作业讲评(1学时)+ 学生提问与互动(1学时)+ 网络资源介绍(1学时)+ 结束课程。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会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经济法律法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出纳、税务、合同管理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最新法律法规,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法律制度为主线,设置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主要税种相关法律制度等课程模块,将经济法相关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岗位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具备依法、规范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具备依据会计法处理事项的能力。
2.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规定,具备办理支付结算的能力。
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理解其缴纳的法律规定,具备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的能力。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定稿)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1、经济法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济法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本课程论述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对比现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中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活动中所需的经济法律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经济法律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理解并应用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经济法基础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2)除此以上之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包括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等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财政税收法律;金融法律制度;计划统计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以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2.能力教学目标1)能执行经济法律的各项规定2)能识别、确认各种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法律业务的基本情况3)能对基本的经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4)能够熟悉各种公司的相关规定5)能够分析各种企业的具体规定6)理解并应用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破产宣告与清算、重整与和解7)能够熟悉订立合同所有细节,以及违反合同法规定的责任8)能够理解并应用担保的类型、担保的具体步骤9)了解工业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10)熟悉各种银行法11)理解并应用狭义证券发行、交易、收购具体规定,并对相关证券机构有所了解3.情感教学目标1)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经济法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三)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特点、职位要求,设计考核方式。
《经济法基础Ⅰ》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Ⅰ》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理论课程适用专业:会计等授课单位: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与会计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会计、税收、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这些是学生毕业后从事财会类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法律制度处理许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的经济权益,并履行好自身的义务。
同时,本课程还是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是财会专业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敲门砖。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
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融合了如下教学理念:①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前后连贯性;②有利于工学交替的实施;③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尝试;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⑥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会计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专业能力,使学生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要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课程改革方向,结合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教学要求,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
2.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经济法基础理论,掌握与本专业工作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进入国际大市场的需要,并明确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客户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培养学生依法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知识产权法、财税法、劳动法等。
2.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合同签订与履行、纠纷解决方式、法律文书写作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和制度。
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的专业教材,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等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3. 鼓励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掌握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竞争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了解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竞争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等经济法律制度,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其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增强其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法的基本概念1、经济法的定义和特征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3、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4、经济法的渊源和法律体系第二章物权法1、物权法的定义和特征2、物权的种类和法律制度3、物权的设立、变动和消灭4、物权的保护和限制第三章合同法1、合同法的定义和特征2、合同的种类和形式3、合同的成立、效力和履行4、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5、合同违约责任和合同纠纷解决第四章公司法1、公司法的定义和特征2、公司的种类和法律制度3、公司的设立、变更和解散4、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5、公司的股权转让和股份发行第五章竞争法1、竞争法的定义和特征2、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禁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规定4、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执行和实践5、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比较和关系6、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和范围7.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查和保护8.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9.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和经济全球化10.反垄断法和竞争政策的关系和发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经济法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3级《经济法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经济法基础》课程是商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树立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讲授公司法律制度,市场秩序管理法、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虽受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法的本质与特征、法的形式与分类、法的作用。
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法的特征、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民法的基础知识的理论,了解企业法律制度的概念和体系,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和企业破产法的相关内容,掌握公司法律制度、市场秩序管理法、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虽受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要点。
教学过程从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具体运用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法律基础知识》(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经济法基础》课程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学采用以具体法律知识运用为引领,以案例学习为主线,以岗位具体运用为依据,根据技校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法律案例中学会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综合法律小视频与法律辩论赛、法庭模拟等实际操作,联系日常生活、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3108030024)(适用:三年制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标准以及学生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职责制定,用于指导《经济法基础》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经济法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经济法基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经济法总论、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以及税法等相关内容的掌握能力,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便于学生通过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基础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提高学生以后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对于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经济法的业务和事项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同时,重视在课程中培养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自律能力等基本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等关键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表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四、课程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以及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2、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关税等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规定,熟悉税法概论。
(二)能力目标对于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经济法的业务和事项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顺利通过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三)素质目标1、具有职业素质:具有作为财务人员须具备的优秀涉税业务处理能力。
2、具有合作意识:具有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的合作意识。
3、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能力:具有良好的对内与对外的联系沟通能力。
5、接受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税法知识以及相关事项的接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参考学时:120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投资理财、财经管理类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经济法基础作为法学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门科学。
该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法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基本原理,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方法处理经济活动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和有关实训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法课程对法学类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与理解财经类法律规范打好基础,便于该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便于法律思维的形成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立足于职业岗位对经济法知识及应用的需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
一、课程的性质
经济法基础是一门为财会及物流专业大中专学生开设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经济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经济法,特别要注重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案例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用所学经济法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能力,为解决现实的经济法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从事会计职业的存储必备知识,也为财会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以后从事财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经济法基础在本校的课程定位是职业能力课,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市场营销、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投资理财等专业都将经济法基础作为必修课开设,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法律意识,以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要求。
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会计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推销员考试、单证员考试等社会资格考试中,法律知识分量比重的加大,经济法律知识更显重要,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完整的经济法学理论,而是在于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中能用得上,并能满足学生参加各种经济类和会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对于学生就业、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
经济法基础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部分,实训内容有些要融合在其他课程的实训教学之中。
理论课程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训课要突出能力培养。
通过老师课堂的讲授以及课内外的实训,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和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课程中重要理论章节如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票据法、合同法,在授课中结合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与解释,并推荐学生阅读、理解、练习最新相关经济法学论文及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践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经济案例,能够知法、守法,既能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也能够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注重“理论教学与法律应用相结合,普法教学与法律技能训练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价值判断,特别突出实践性教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与实例、实训相衔接,使学生不仅能懂法、守法,更能用法,培养学生对基本法律问题,尤其是经济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经济法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主体法,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
3、掌握市场秩序管理法内容
4、掌握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5、掌握工业产权法,包括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内容
6、掌握税收法、会计法的内容
7、掌握劳动保障法的内容
8、掌握仲裁与诉讼法主要国内仲裁、民事诉讼法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法律理念和基本法律素质
2、能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4、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
5、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
帮助学生体验经济法这门课程学习和活动中的成长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经济法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社会。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完成各项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
展、地位与作用并理解
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
济法的调整对象。
了解我国工业产权法的一般原理与基本制度。
重点掌握商标权、专利权取得的条件、申请程序权利内容与权利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教材与资源要求
要采用与本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教材。
若市场没有可选用的教材,应按照本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任务驱动结构的教材。
选取教材注重的特点:
(1)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导向;
(2)注重内容使用与更新,尽可能增加实用知识与技能内容;
(3)教材中案例的设计,内容要更贴近实际生活。
(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作为基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论年龄、职称、学历,均要讲好每一堂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好相应的项目或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与讨论为辅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话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模拟演练为诱导在课堂中采用模拟演练的形式让学生当各种社会角色,思考各角色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法律问题。
4、实训实习为动力精心设计实训项目,以专题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组织学生到市场中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经济法的问题;在独立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成为学生们学习经济法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手段
课程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完成了电子教案和教学辅助课件,严格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原则,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实验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引进互动式课堂教学,将平时讨论、课堂争辩、课堂外写作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环节。
经过逐步探索,本课程已逐渐由原来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和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方法如:
(1)预习与复习。
除第一堂课之外,每次课授课之前都有明确的预习范围,课后有复习思考题。
(2)开展提问式和讨论式教学;每次上课都有课堂提问,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范围的知识和复习范围内的知识及本次课讲授的内容,在形式上主要是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目的是考核学生对法律规范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3)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
(4)组织学生担任“课程教师”。
挑选学习成绩好、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做“经济法课程学生教师”,选择课程中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讲授的章节,由“学生教师”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备课,向同学们讲授。
既注意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又力求作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前瞻性和针对性结合,并且我们按照优秀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建设,目的在于注重本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较好掌握《经济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国内、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的有关经济法律的常识,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能够在经营管理和交易活动中,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实现经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理念
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评价理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考核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思路。
(二)评价体制
1、评价原则考核与评价的原则是用案例检验理论,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知识的导引,考核与评价侧重两者并重的考核与管理。
2、评价途径:一是平时测验的开展;二是作业案例的检查;三是模拟与实践的讨论;四是期末考试。
3、评价标准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时间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东西,以能否完成项目任务胜任岗位给予评定。
4、评价方法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占20%,段考占30%,期末占50%。
同时,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核,对待学习和应用上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